1. 買了很多新鮮粽葉,用不了那麼多怎麼弄乾呢,看街上有干粽葉怎麼弄的
新鮮的粽葉可以這樣處理弄乾先將新鮮的粽葉清洗干凈,並將其上的水分擦洗干凈,再放入干凈的塑料袋中,再將其放於冰箱的冷凍層中,能保存很久。當再次使用的時候,需要先讓其自行自然解凍,然後放入清水中浸泡,隨取隨包粽子,這樣可以保證粽葉的新鮮度和韌性。
鮮粽葉經過現代工藝和保質保鮮技術加工而成,自然芳香。但是有些不法商家抓住了客戶這個心理,生產了大批返青粽葉,雖然顏色好看,但是對身體有很大的危害,所以建議購買時要仔細認真。另外鮮粽葉處理時比較好處理,包粽子時易成型,不易散花和漏米。
干粽葉經過人工晾乾或經過機器脫水烘乾的粽子葉,一般家裡的老人都認為干粽葉包出的粽子更有粽子味、更香,這是因為粽子葉在晾曬的過程中,葉子本身的清香味道會被鎖在粽葉中,這樣不僅能杜絕「返青粽葉」的顧慮,更能包出具有地區特色的粽子。
另外干粽葉處理的時候要麻煩一些,處理不好的話容易被折斷,包粽子時不易成型,容易散花和漏米。
處理新鮮的粽葉:
1、在洗粽葉時用快乾凈的布從粽葉頭往葉尖尾方向順著擦洗下去,摩擦力小,這樣洗更能緊貼著粽葉,洗的更干凈一些;假如從粽葉尖尾往上洗的話,摩擦力會很大,不好洗。
2、將洗好的粽葉和粽繩放進煮開的水裡浸泡3分鍾左右,這樣浸泡過的干粽葉更好包,浸泡過的粽繩更加柔韌,綁起來不容易斷。
2. 端午粽子的製作過程
粽子的營養價值非常高,適量食用對身體有極大改善,因此受到了諸多人的喜愛。正宗粽子的做法很簡單,取適量的蘆葉,清洗干凈後蒸煮半小時,糯米、花生豆等瀝水後放入水中浸泡一晚上,第二天包就可以了,味道會非常鮮美。
正宗粽子的做法一、
1.採好蘆葉,市場上也有售,開水焯一下,頭尾剪去少許
2.將糯米洗凈浸泡半小時左右,再瀝去水分,如果加赤豆花生之類,要提前8小時浸泡,瀝干水分與糯米混合即可。(我趕做菜譜沒有加這些,我自己也喜歡吃純糯米粽,有蘆葉的清香。)
3.一次取3~4張蘆葉,少許重疊並排放好,捲成圓錐狀,左手持蘆葉右手卷
4.倒滿糯米,用手輕輕敲打,讓米盡量裝實
5.這時要注意手法:換作右手拿粽體,左手的中指和無名指的叉口輕輕托在椎體中下部,右手將椎體以外的蘆葉蓋上
6.從外側往下輕輕的折一圈,按緊
7.取一根約三十厘米長的繩子捆起來,系緊
8.逐個做好
9.放入電飯鍋加入沒過粽子1厘米的水,第一開稍有沸騰就斷電燜10分鍾,之後再燒兩開每開都要燉10分鍾左右。最後燜一小時左右就可以吃了。
小貼士
1.蘆葉焯水是為了軟化增加韌度,否則非常容易壞,但是時間不能長會失去蘆葉的清香。
2.包的餡兒可以靈活改變,可以放花生、棗子,也可以做鹹味兒的:香腸的臘肉的都可以。
3.第一開不能大火燉,否則要脹包。
4.吃時蘸點白糖或者蜂蜜非常不錯喲!
正宗粽子的做法二
1.粽葉適量。前一天用水泡軟(或直接放鍋里煮半小時)後冼凈備用
2.糯米冼凈瀝干。
3.選肥瘦均勻的豬肉,最好是五花肉切長條後,用老抽,白糖少量腌制一天後備用。
4.糯米倒入一勺老抽,加入半勺白糖,少量味精後拌勻。
5.取2張粽葉正面重疊。
6.粽葉尾部向前折。右手大拇指處直接向里折
7.用左手托住粽葉一頭,右手展開成錐形。
8.左手托住,右手放入糯米並壓實。
9.然後裹入豬肉。
10.再放一把糯米,蓋住豬肉並壓實,
11.把粽葉卷過並蓋住糯米。
12.用左手微微用力握緊,右手向下壓粽葉。
13.使向下卷的粽葉完全能包裹住糯米,粽葉柄處向右邊折彎。
14.左手托住整個粽子,
15.右手拿過棉線兩頭用力扎緊。
16.盡量多扎幾道;
17.修剪多餘粽葉尖和葉柄。
18.因為粽子不多,直接放入電飯煲內煮,涼水必須漫出粽子,中途還要加幾次涼水,使粽子在煮的過程中水一直蓋過粽子,煮3個小時左右,燜上1一2個小時,就可以吃了。
小貼
3. 同樣是粽子葉,鮮粽葉和干粽葉有什麼區別
同樣都是粽葉,鮮粽葉和干粽葉的區別有如下。
1、干粽葉包出來的粽子的清香,比鮮粽葉更好。干粽葉就是經過人工晾乾,或者通過各種機器脫水烘乾等方法做出來的,干粽葉也可以很好的將粽葉的清香鎖在粽葉裡面,所以干粽葉包出來的粽子更有粽葉的清香,更好吃。
鮮粽葉處理起來非常的方便,購買回來之後,直接稍作修剪成自己喜歡的形狀就可以清洗完用來包粽子了。而干粽葉因為經過了脫水的處理,所以整體比較脆,直接用來煲注意的話會容易折斷,所以需要先煮一下,或者是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才能用來包粽子。
其實不管是新鮮的粽葉還是經過處理而做成的干粽葉,都是可以做出非常美味的粽子的。
4. 粽子的製作過程
過程如下:
主料:糯米1000克
輔料:葡萄乾50克 蜜棗100克
烹飪方法 :
1. 將粽葉400克洗凈,放入鍋中加入清水煮軟,撈起瀝水,備用。
5. 粽子葉正面還是反麵包包
包粽子棕葉用正面,下面介紹棕葉的使用和粽子的包法:
准備材料:西米一碗、藍莓醬、粽葉、糖適量
製作步驟:
1、粽葉熱水煮過在涼水中浸泡,西米用水打濕,如下圖所示。
(5)粽葉製作的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棕葉的特點和功效
1、《本草綱目》中早就有記載,粽葉具有有清熱止血、解毒消腫、治吐血、下血、小便不利、癰腫等功效。研究證明,箬竹葉多糖物具有抗癌效果。《中葯大詞典》中也介紹粽葉有清熱止血、解毒消腫,治吐血、小便不利、喉痹、癰腫等功用。
2、在張家界附近海拔1000米左右的次原始森林中的野生粽葉(箬葉),運用中美最新生物高科技、按GMP標准動態萃取有效功能因子,粽葉(箬葉)提取物富含粽葉多糖、粽葉黃酮、有機鋅、硒、碘、鈣、鎂、鐵、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等近40種功能因子。
3、這種粽葉提取物具有粽子風味,有較強的抗免氧化、抗菌、抑菌等作用,是一種天然的功能食品添加劑和保健品新原料。
4、主要添加在粽子、竹筒飯、肉製品、膨化食品、月餅、即食穀物、焙烤食品、果蔬汁(肉)飲料、茶飲料、水產品、乳製品、含油食品等,直接補充營養功能因子,增強產品特色,提升產品品質和附加值,產品極具市場潛力。
6. 用兩張粽葉包粽子的方法
包糯米粽子的方法和步驟
粽子原料:糯米(2-3斤)、蜜棗(每個粽子里放2-3蜜棗)、葦葉或粽葉若干(一般超市和菜市都有賣)
粽子製作步驟:
葦葉洗干凈後放到鍋裡面煮,把它葉煮軟,這樣包的時候就不會容易裂開,然後撈出泡在涼水裡備用;如過是粽葉,先用清水泡半個小時,再用開水煮幾分鍾,隨後泡在涼水裡備用,這樣處理過的粽葉既不失清香味又好包。
糯米要提前一天或頭一天晚上用清水浸泡,使得米粒都膨脹起來,具體浸泡時間可以查看包粽子的米要泡多久。
把蜜棗沖洗一下,裝入碗內,放在蒸鍋里蒸軟取出,並趁熱去掉棗核,放在一邊備用。
包粽子時,取粽葉兩張,(如用葦葉要用三張,因為葦葉比粽葉要窄一些)折疊成漏斗狀,放入一湯匙糯米,隨後加入蜜棗作為粽子餡,再在上面蓋好放入兩湯匙量的糯米,把粽葉包緊,包成的樣子是三角形的,並用粽繩把粽子紮好。
把包好的粽子碼放在鍋里,放清水,水要沒過粽子。旺火煮1小時後,改小火煮30分鍾左右即好;如用高壓鍋,煮25分鍾,離火再燜5分鍾即好。
7. 包粽子粽葉用正面還是反面
包粽子棕葉用正面,下面介紹棕葉的使用和粽子的包法:
准備材料:西米一碗、藍莓醬、粽葉、糖適量
製作步驟:
1、粽葉熱水煮過在涼水中浸泡,西米用水打濕
8. 包粽子的葉子叫什麼 棕葉是什麼植物的葉子
箬竹葉,箬竹的葉子。禾本科、箬竹屬植物,竿高可達2米,最大直徑7.5毫米;一般為綠色,竿下部者較窄,竿上部者稍寬,小枝2-4葉;葉鞘緊密抱竿,無葉耳。
葉截形;葉片在成長植株上稍下彎,寬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長尖,基部楔形,下表麵灰綠色,密被貼伏的短柔毛或無毛,葉緣生有細鋸齒。未成熟者圓錐花序,小穗綠色帶紫,花葯黃色;子房和鱗被未見。4-5月筍期,6-7月開花。
形態特徵
籜鞘長於節間,上部寬松抱竿,無毛,下部緊密抱竿,密被紫褐色伏貼疣基刺毛,具縱肋;籜耳無;籜舌厚膜質,截形,高1-2毫米,背部有棕色伏貼微毛;籜片大小多變化,窄披針形,竿下部者較窄,竿上部者稍寬,易落。小枝具2-4葉。
葉鞘緊密抱竿,有縱肋,背面無毛或被微毛;無葉耳;葉舌高1-4毫米,截形;葉片在成長植株上稍下彎,寬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0-46厘米,寬4-10.8厘米,先端長尖,基部楔形,下表麵灰綠色,密被貼伏的短柔毛或無毛,中脈兩側或僅一側生有一條氈毛,次脈8-16對,小橫脈明顯,形成方格狀,葉緣生有細鋸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