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火柴棒發型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火柴棒發型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19 09:43:27

『壹』 火柴棍兩個口變一個口,移動兩根火柴棍

詳見下圖:

八根火柴棍的嘴如圖1所示。第一口的四面分別為1、2、3和4,第二口的四面分別為6、7、8和9。

然後我們移動第一個口的3和4個邊,把3根火柴棒放在第一個口的左側,交叉放進一個字里,把4根火柴棒垂直放在1和2下面,即1和2根火柴棒的對稱軸。用這種方法移動兩根火柴棒會得到「一個口」的形狀。

擴展數據:

在同一平面上,一組相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為口;一組對角線垂直的平行四邊形為口;口是在平行四邊形的前提下定義的,首先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它是一個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特殊的是「有一組相鄰邊相等」,因此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性質和判斷方法。

嘴的一個對角線必須與x軸平行,另一個與y軸平行。不滿足此條件的幾何埠在計算機圖形學中被視為一般四邊形。

無論原始四邊形的形狀如何,中點四邊形的形狀總是平行四邊形。嘴的中點四邊形總是矩形的。(垂直於對角線的四邊形的中點四邊形為矩形)

『貳』 幼兒園優秀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主題說明:

幼兒時期是自我意識形成與發展的最初階段,而自我意識正是自信心、自製力、自我 評價能力等重要的心理品質形成的基礎。對於即將進入小學的大班幼兒來說,非常需要能夠正確地認識自我, 評價自我,從而充滿自信地去迎接以學習為主要活動的人生新階段。

主題活動的展開是引導幼兒從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區別於任何人的獨特個體,形成獨立意識,進而嘗試用各種方式來表現自己在外形、名字、個性、能力等方面的獨特性,並藉助社會 評價來完善自己的角色形象。在此基礎上,讓幼兒繼續關注那些曾經感動過自己的「英雄」和身邊的同齡夥伴,並能從他們那裡汲取滋潤自己成長的養料。此外,大班的孩子即將邁進小學的大門,老師要給幼兒 提供大膽表述內心想法的機會,為他們入小學做好心理准備,運用生動形象的故事,幫助幼兒發現和糾正自己的不良習慣,逐步培養起堅持性、合作 精神、規則意識、自我服務能力等素養。給每一個孩子 提供認識自我的機會,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群星聚集的天空成為一顆璀璨的星星。

主題目標:

1、知道自己是區別於任何人的獨特個體,形成獨立意識。

2、嘗試用各種方式來表現自己在外形、名字、個性、能力等方面的獨特性。

3、能夠正確地認識自我, 評價自我並藉助社會 評價來完善自己的角色形象。

4、有自我保護的意識,逐步提升自我認識的水平。積極參與活動,樂於表現自己,提高自信心。

5、感受節日氛圍,體驗節日所帶來的快樂。

6、對新的生活充滿嚮往和好奇,並以積極的態度做好入學的心理准備。

7、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8、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主要學習活動第(一)周

語言:我的家(談話)

美術:我很特別(頭像畫)

音樂:把我的名字唱出來(歌唱)

科學:不一樣的我

主要學習活動第(二)周

語言:不一樣的舞姿(繪本)

語言:我會編謎語(謎語欣賞)

音樂:扮一個有趣的我(韻律)

科學:我的身體朋友(建構)

健康:我能夠

數學:我喜歡的吉祥物

主要學習活動第(三)周

語言:我,喜歡我自己(故事)

語言:我是誰(兒歌)

社會:我是主角才藝秀

美術:上學路上(蠟筆畫)

音樂:不認輸的小火車(歌唱)

科學:有趣的檢查(建構)

健康:健康日(心理)

數學:踩高蹺

主要學習活動第(四)周

社會: 整理小書包

美術:有趣的面具(手工)

音樂:化妝舞會(集體舞)

主要學習活動第(五)周

美術:名字創意畫(線描)

音樂:金蛇狂舞(欣賞)

科學:大家來種樹

健康:雷響時我不出去

創造性游戲

重點指導游戲區:娃娃家

情節開展及指導:

妞妞家: 提供自製衣物、彩色紙等,裝扮一個特別的娃娃,增加娃娃家游戲情節。

咪咪小吃:在指導幼兒製作裱花蛋糕、水果沙拉等餐品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創新更多的點心品種,加強幼兒相互間的交往。

靚靚造型屋: 提供發型圖片若干,彩色紙、廣告紙、報紙等各種寬窄、長短不一的紙條,皮球、浴帽、雙面膠,用來回折紙條的方法、用筆卷紙條的方法學理發師給顧客燙頭發,提醒幼兒根據顧客的要求做發型。

丁丁醫院:完善病歷卡的使用。引導做醫生的幼兒在病歷卡上記錄病情以及處理辦法(用繪畫的形式),設置候診區域分發號碼牌,提醒病人按照號碼順序等待就診。

新增材料與指導:

1、娃娃家 提供嬰兒服飾、用品等材料。

2、 提供各種彩紙、壓花機、油畫棒、剪刀、膠水等材料。

3、銀行 提供病歷本。

區域活動

語言區:

⒈ 提供幼兒用書和指偶,講述和操作表演故事「我,喜歡我自己」

⒉ 提供全班名字字卡,供幼兒辨認自己和同伴的名字或 提供紙筆練習寫自己的名字。

表演區:

1、 提供幼兒自製面具,自編自演「我的故事」。

2、 提供綵帶、頭飾、絲巾等道具,布置才藝秀舞台,幼兒才藝展示。

3、創辦「小學」的角色區, 提供紙箱、積木等做成小學的大門,並投放黑板、桌椅等,幼兒扮演「老師」和「學生」,模仿小學生的生活。

美工區:

⒈ 提供印泥、放大鏡、記錄紙等材料,引導幼兒印畫指紋,觀察指紋的獨特性,並進行指紋畫。

⒉ 提供紙、畫紙等材料,幼兒繪畫「我的故事」、「夢想檔案」,添畫插圖。

⒊ 提供紙板、裝飾紙、農村自然材料、繪畫工具等供幼兒製作面具。

數學區:

⒈ 提供蠶豆、黃豆等材料,幼兒進行「猜一猜」游戲,復習6以內的組成。

⒉ 提供數學田字格和筆,幼兒學習書寫數字1~6。

其他游戲

智力游戲:抽牌湊數、接龍卡片、送迷路的小動物回家、小羊請客、有趣的生活用品

閱讀游戲:猴子做什麼、白楊村的美容院(一)、(二)

美術游戲:

-水粉:自畫像、手工:運動的人、

-撕貼:各種姿態的人

音樂游戲:傳帽游戲舞、聰明孩子笨老狼、打電報

科學游戲:稱稱有多重、有趣的不倒翁

建構游戲:游樂場

做做玩玩:個性標記牌、閃亮的星星、我的小學、我的計劃表、小水滴的故事

種植游戲:參觀種植地、翻土

環境創設

主題牆和游戲環境

1、布置「我的自畫像」「我的名字」,引導幼兒關注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感受個體差異性。2、設置「我們的名字」欄,供幼兒展示並辨認自己和同伴的姓名。

3、設置一面「生日牆」,將同一月份出生的幼兒的照片或畫像貼在一起,讓幼兒來統計每月過生日的人數,比較月份出生孩子的多少。

4、布置「閃亮的星空」花絮照片,布置照片展。

5、將幼兒和家長一起製作的「自我欣賞牆報」布置在牆上,供幼兒相互欣賞同伴的優點。

6、創設「問題樹」,幼兒用繪畫形式表現自己想要了解的有關小學的問題。

7、創設「我眼中的小學」:幼兒將自己對小學的印象畫出來。

日常生活

1、散步時引導幼兒觀察同一株植物上的葉子、花朵是否完全相同,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其細微的差別。

2、引導幼兒收集心目中英雄的書籍、玩具、圖片等。

3、自製花環、皇冠等,供才藝秀活動中獻給表現出色的每一位表演者。

4、引導幼兒認識時鍾。

家園互動

1、與孩子一起商量製作「了不起的孩子」名片,上面寫上孩子的名字、天賦或特長。

2、有意識地去發現、贊美孩子的優點和特點,與孩子交流討論「父母眼中的你」這一話題,幫助孩子了解自己是與眾不同的個體,從而增強對自我的認識,形成較為積極的自我 評價,樹立自信心。

3、與孩子交流一些成功人物的成長故事幫助孩子樹立心目中的榜樣,確立自己努力的方向。

4、雙休日督促孩子按作息有規律地生活。有意識地布置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孩子的任務意識。

陶藝特色課程

1、小相框

2、陶藝拓碗

3、恐龍

4、變形的袋鼠(幼兒教育)

活動反思:

《不一樣的我》是大班主題「不一樣我」中的一節科學課。這節課讓幼兒比較自己與同伴外部特徵的異同,感受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並進行初步的統計。

活動一開始我讓幼兒觀察了各種人(男女、高矮、胖瘦、老少、膚色、頭發等等)。然後我又引導幼兒觀察兩個小朋友有什麼細微的差異。第二環節中我發給每個幼兒一把鏡子,讓幼兒與同伴一起照照有哪些不同之處,再讓幼兒作記錄。在做記錄之前,我首先講解了記錄表的記錄方法。接著,我讓幼兒說說自己有哪些跟別人不一樣的明顯特徵。再做集體記錄。第三環節是游戲「尋人啟示」。本節課的重點是了解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難點是能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並進行初步的統計。

從幼兒積極的討論與回答來看,幼兒能夠感受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而從幼兒操作的情況看,記錄與同伴的不同之處記錄的很少。除了我在黑板上範例的幾個不同之處外,幼兒貌似也很難用圖畫的形式表達其他他們所觀察到的不同之處。因此,部分幼兒就對此次填表活動失去了興趣。分析原因,首先我覺得可能是平時讓幼兒自己作統計的機會太少,幼兒很少接觸到統計表,所以有的幼兒操作不是很熟練,因此我覺得像這樣的統計表也可投放到區域活動中去,供幼兒操作。

為了彌補在課堂上的不足,在課後我與幼兒又開展了「不一樣的我」觀察討論,讓幼兒真正得能夠體會到自己的特徵,從而進一步了解自己。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引導對廢舊物品進行改造,使之變成其他的物品。

通過多種游戲形勢,讓幼兒感知周圍事物的多變。

激發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創造性思維。

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製作好的手工成品、廢舊紙盒、罐子、剪刀、彩紙、膠、雙面膠、透明膠、火柴棒、蛋殼、膠棒;顏料、棉簽、抹布、畫稿、瓷磚、調色盤、剪刀、膠、沙盤、建構器具、灑水壺、水彩筆,油畫棒,紙等。

知識准備:

知道三原色的配色;對沙子的造型有一定的基礎;給幼兒講一些構成物的形體。

活動過程:

(一)展示成品,供幼兒觀賞

1、談話:這段時間我們都在探索周圍事物的變化,你們看今天老師帶來的這些東西都是用什麼變成的,它是怎麼變的,需要哪些材料組合?

2、引出話題:老師還在教室的周圍和走廊上准備了許多材料,可以選擇你自己需要的材料進行游戲,看看誰能變出新的花樣,變的和別人不一樣。

3、交代游戲規則:①選擇材料時不要擁擠和爭吵②游戲過程中發現困難可以和你的同伴一起想辦法解決,或者找老師③可以把你的發現告訴你的同伴

(二)幼兒自由選擇游戲的主題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面對困難,戰勝困難,解決問題。嘗試創作不同的作品。和同伴共同創作,體驗合作的快樂。

(三)教師巡迴指導重點:引導幼兒大膽進行想像,創作難點:指導幼兒對作品進行細節的製作

(四)分享作品展示

2、向客人和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游戲後的體會。

教學反思

幼兒都很樂意參與這次活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每位幼兒都用廢舊物品製作出了一件工藝品,幼兒也體驗了創作的成功,知道了廢舊物品可以再利用,可以做出好多好玩的東西,相信以後家裡的廢舊物都可以被幼兒充分利用,也提高了幼兒的環保意識。如果重新上這節活動課,我會和幼兒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材料供他們選擇,在課堂上給幼兒更多的時間,讓幼兒說說自己以後在生活中會怎麼做,呼籲身邊的人,人人爭當環保小衛士。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大膽地參與討論小手和小腳,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

1.引導幼兒隨音樂一起做「手指游戲」。

2.剛才我們一起做游戲了,是用我們身體的哪個部位呀?

二、游戲:認識小手

1.師:看看我們手上都什麼?有幾個手指啊,來數一數?

2.你認識他們嗎?

指導:

(1)我們一起來拉拉勾,拉勾的手指叫什麼?

(2)看看我們的黑板在哪裡啊?你們用的是那根手指啦,它叫什麼?用食指指給我看看,風琴在哪裡、電燈在哪裡……

(3)寶寶們真聰明,看看我用了哪根手指?

(4)我們把小手拿出來看看誰最高啊?它旁邊各有幾根手指啊?所以它叫中指,在中間的。

(5)還有一跟手指真可憐沒人踩它,它沒有名字,所以叫無名指。

3.出示手圖片,圖字相結合。(邊說邊出示字)

三、游戲「變魔術」

教師引導幼兒用小手會變魔術——小手小手變魔術,變出小雞嘰嘰嘰……

四、能乾的小手

1.我們的小手除了變魔術外,還可以干嗎?

2.我們的小手本領真大。今天,我們回家後,要給爸爸媽媽剝橘子吃,好嗎?

反思:

由於小手與小腳是小孩們最熟識的身體部位,平日里教師、爸爸媽媽們常常在講孩子用小手,自個兒的事自個兒做,孩子用小腳自個兒走路,自個兒來到幼兒園內去。因此孩子學習差不多領會,教學效果相對較好。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花的特徵,知道花的綻放過程。

2、理解兒歌的內容,會用肢體動作表現花的綻放。

3、表達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重難點:

學習花的綻放過程,用肢體動作表現花的綻放過程。

活動准備:

1、"小蜜蜂採花蜜"和"鮮花朵朵開"的音樂,錄音機1台。

2、"鮮花朵朵開"的教學課件,也可用圖片來代替,小蜜蜂的頭飾1個。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師:你們知道花是怎樣開放的嗎?

二、學習新課

1、老師播放"鮮花朵朵開"的教學課件,幼兒仔細觀看課件。

老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花是怎樣開放的!(播放課件)

2、老師引導幼兒說一說花開的過程。

師:剛才,你們看到了什麼?(花……)

師:花是一開始就開放了嗎?(不是,先是長出一個小小的花苞)

師:花苞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有的花苞是粉色的,有的花苞是黃色的,小花苞頂上有點尖,就像尖尖的嘴巴……)

師:花開了以後是什麼樣的?(花開了以後,能看到花蕊,還能看到一片片的花瓣,就像張開了大嘴巴……)

3、老師用肢體動作來表現花開的過程。

師:小朋友,你們看,小花苞就像這樣--雙手並攏,掌心相對,使兩掌掌心呈空心狀。

師:春風來了,小花苞,慢慢長大了(雙手指尖朝下壓,使兩掌掌心呈最大的空心狀),最後,花慢慢地開放了(雙手指尖往外張開,托起下巴,做花朵狀),好看嗎?

4、幼兒用肢體動作感受花開的過程。

老師:小朋友們,你們的鮮花開了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鮮花開成什麼樣了?跟著老師一起做!(老師念兒歌,隨著兒歌節奏帶領幼兒用肢體動作來表現兒歌內容,理解花開的過程)

老師:小朋友們的鮮花開得真好看!讓我們笑一笑!

三、鞏固新知

1、幼兒玩游戲鞏固新知識。

幼兒圍成圓圈坐在地板上,隨兒歌節奏做花開放的過程,請一名幼兒扮演小蜜蜂,在圓圈外轉圈飛,老師帶領幼兒一起唱兒歌,游戲開始,當唱到最後一句時,扮演小蜜蜂的幼兒拍到誰的背,誰就起來追小蜜蜂,如果小蜜蜂跑回被拍到幼兒的座位,則輪到被拍的幼兒扮演小蜜蜂。

四、結束活動

好了,小蜜蜂采了很多花蜜,它該回家吃飯了,讓我們到教室外玩玩吧!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活動准備:

帶幼兒參觀植物園或附近的公園,收集落葉。

錄音機、音樂磁帶,線、紙條、雙面膠等。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並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2、激發幼兒想像,創編葉子飛舞的動作並用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活動過程:

一、觀察、接觸各種植物的葉子:

(把幼兒分成三組,每組擺放一籃葉子供幼兒自由選擇)

1、觀察葉子的形狀及顏色。教師:"你們發現了什麼?這些葉子都一樣嗎?"給幼兒自由談論的時間,相互交流、分享經驗。

2、鼓勵幼兒大膽想像葉子的形狀像什麼?同時讓幼兒在白板上用線條畫出葉子的輪廓,進一步熟悉葉子的外型。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串葉子,做掛飾。每個幼兒拿一片自己喜歡的葉子固定在紙條或線上,掛在脖子上。

二、游戲活動,提高幼兒的辨別能力:

教師交代游戲的規則:游戲開始,音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進行時,幼兒可拍手自由動作,去尋找與自己有同形狀葉子掛飾的同伴,當音樂停止時,相同葉子掛飾的幼兒要站在一塊,可兩人一組,也可三

人、四人一組,游戲進行2-3次,每次可鼓勵幼兒尋找更多的同伴。

(教師也可參與此游戲,並與全體幼兒一起檢查游戲的結果,找到相同葉子人數最多的一組為勝)

三、創設情境,隨音樂的旋律,表現葉子的飛舞:

1、教師:"一部分樹木和植物在秋天時,葉子會伴著秋風漸漸的飄落,你們見過飄落著的樹葉嗎?那是什麼樣的?"啟發幼兒用肢體動作來模仿被風吹起的落葉。

2、欣賞音樂《水族館》,感受其旋律的優美,幼兒自由表現。

根據幼兒的能力教師可用語言情境隨機啟發幼兒表現各種動態的葉子(如:輕輕用手或身體的擺動表現葉子隨微風忽忽悠悠的飄落,急速的扭動或打圈表現葉子被大風吹的`亂舞,靜止的造型表現葉子靜靜的躺在地上……)

3、聽音樂《水族館》進行角色表演。一部分幼兒做風,一部分幼兒做葉子,隨音樂的起伏,鼓勵幼兒有創造性的表演。可交換角色。教師評價。

教學反思:

這次的活動,是孩子們秋遊吃桔子發現葉子而引發的,通過今天的教學活動,可以看出,幼兒對此活動也很感興趣,表現得非常活躍。也是從今天來看,孩子們的興趣還遠遠不止是老師所想到的這些,而是更多、更加廣泛。

第一個環節,我充分利用自然場地,讓孩子們自由地玩,自由地拾落葉。孩子們從課堂中來到大自然,與自然融於一體,更容易引起幼兒興趣。部分孩子其實在與同伴交流時就已經發現了葉子的很多常識,如:孩子們發現葉子里有骨頭,其實也就是葉脛。

第二個環節,幼兒在拾的同時就發現了很多樹葉的秘密,這時候老師則是作一個傾聽者,一個引導者。在這個個環節中,我發現,孩子們的興趣已經超出了老師的預想。如:於欣彤小朋友,她拿著一大把葉子的葉柄,葉子散開得很像一朵花,她還將這地花作禮物送給我氣氛非常活躍。

第三個個環節,我班是第一次製作拓印畫,孩子們都覺得稀奇有趣,每個孩子都拿著自己撿回的葉子躍躍欲試,使得整個活動又進入了另一個別開生面的**。

整個活動,為了讓孩子們對這整個活動有新鮮感,我之前並沒有做任何鋪墊,再加上這次活動的場地太廣,導致場面有點亂,不過幸好到第三個環節時孩子們都已經能夠安靜地作畫。

本來我的設想當中,在第三個環節里,當孩子們印的時候會發現,葉子的正面印畫出來的是一個板面,而背面印出的卻是有葉脛紋路的漂亮圖案,不過因為孩子興趣太高,當時並沒有發現這一特徵,而我也並不想做牽著孩子們鼻子走的老師,因此,葉子的組成在這個環節中被老師有意地忽視。

最後,說說我優點和不足之處及解決方法吧。我認為,這次活動,我的選材比較新穎,設計較大膽,能利用園內場地,從教室教學轉而到大自然中教學,是傳統教學的一個新突破。在教學中,善於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點,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在課堂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讓孩子們做學習的主人,老師作為引導者和傾聽者的身份,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

但在教學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首先,活動准備倉促,不夠充分。其次、場地中由於怕孩子亂,出現意外,引導幼兒探索發現時間較短,這時可以讓孩子們坐下來慢慢仔細觀察更好,這樣孩子們的注意力自然能夠集中。最後、不注重知識經驗的准備,使得孩子作畫時雖然非常有興趣但作業情況只有一部分較好。有部分作品不理想。

總而言之,每一次活動都能增長一定經驗,會發現自己許許多多不足的地方,並使之作為日後的借鑒,也對自己是一個促進。教育不斷在更新發展,也正是因為一次次的總結經驗,我才能更好的發現自己的不足,使之改進,從而找到更新、更好的教學方法。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牙齒的構造,能說出牙齒的名稱。

2.使幼兒懂得飯後漱口,早晚刷牙能保護牙齒,初步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3.通過活動,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重點:

知道如何保護牙齒。

知道為什麼會蛀牙。

活動准備:

1.被醋浸著的蛋殼和沒有被醋浸過的蛋殼各一個。

2.護牙圖片若干、牙模型、牙刷一把。

活動過程:

1.猜謎,激發幼兒興趣。

謎語:「大紅門,打開來,白姑娘,站兩排,各種東西吃進去,又切又磨樣樣行。」

2.引導幼兒認識牙齒的構造。

①幼兒相互觀察,討論。

教師:你們都有牙齒嗎?讓我們張開嘴看看牙齒是什麼顏色的?是什麼樣的?它們什麼地方一樣?什麼地方不一樣?(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牙齒,牙齒是白色的。知道牙齒的名稱:磨牙、切牙)。

②教師小結:牙齒有上下兩部分,他們是一樣的,前面的牙齒是扁扁的,旁邊的牙齒是尖尖的,後面的牙齒是方方的。

3.了解蛀牙產生的原因。

①請幼兒互相觀察同伴的牙齒:「看看牙寶寶上有沒有洞洞?」

②討論:「怎麼會有洞洞的?」

③觀察浸泡在醋里的蛋殼和沒浸泡在醋里的蛋殼。

教師:請小朋友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幼兒自由討論。

④討論:「為什麼浸泡在醋里的蛋殼會變黑、變軟呢?(提醒幼兒聞一聞醋的味道)」

教師小結:「酸能腐蝕蛋殼中的鈣,所以蛋殼放在醋里會變黑變軟。」

⑤請幼兒品嘗桌上的餅干,吃完後照照鏡子,觀察牙齒上有些什麼?

⑥教師小結:「我們吃過東西後,嘴巴里會有很多小的食物留下來,不馬上漱口的話,時間長了,這些食物就會變的和醋一樣很酸,牙齒就像剛才的蛋殼一樣,會變的又黑又軟,時間一長,還會出現洞洞。」

4.請小朋友談談有蛀牙的感受:「有了蛀牙會怎麼樣呢?」

5.討論:「怎樣保護自己的牙寶寶?」(幼兒自由想辦法,邊說邊出示圖片)

①早晚刷牙,進食後漱口。

②健康飲食,不食過硬、過冷、過熱的食物。睡前不吃零食,少吃糖。

③定期檢查牙齒。

6.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

①請小朋友說說做做。

②教師邊念兒歌邊出示牙模型和牙刷示範正確的刷牙方法。

③幼兒跟教師一起做。

『叄』 用10根火柴棒擺成大小一樣的5個三角形,試著畫一畫

給你圖片,看下吧。~~~

PS;如果是一樣長話,那隻要中間這個點垂直往上移一下就可以了,不過這就不是個平面的了,是空間圖形了,怕二年級的可能不知道吧。

『肆』 用火柴棒擺五邊形的多個五邊形的圖片

由圖可得,兩個相似多邊形的對應邊之比為1:2,所以面積之比為1:4,
又甲的面積為a,故乙的面積為4a.

『伍』 請用9根一樣的火柴棒擺出3個正方形和2個正三角形

用其中四根在水平面上擺個正方形,在正方形的兩個對邊上垂直分別擺兩個等邊三角形,然後在兩個三角形的頂點上放上第九根筷子,就組成了三個正方形,兩個等邊三角形。如圖示意。

『陸』 由24根火柴棒擺成的回字形、請只移動4根火柴、使變成兩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請指點''

准備材料:24根火柴。

1、首先用24根火柴擺成一個回字形,外圍16根,裡面8根,具體擺法如下。

『柒』 用4根火柴擺成+圖案,移動一根使它變成正方形,怎麼辦

  • 用四根火柴的細細的小邊組成一個變成1毫米的正方形。

  • 或者直接看火柴的底部,輕輕拉動其中一根火柴,只拉動一點點,讓四根火柴的火柴棒的頂端(就是那個十字形的中心)組成一個正方形,因為每根火柴的頂端都是方的,所以用四個火柴的頂端組成一個正方形。把一根火柴往旁邊移一點,可以看到由4根火柴頭,應該是邊,圍成了一個正方形。

『捌』 巧移火柴棒8根火柴棒組成一條魚,移動兩根使魚頭的方向相反

「lzjy103」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移動兩根,先把第3根移到4和6之間,再把第一根移到6和3之間,就使整個魚的圖形魚頭掉頭了。 圖片



?t=1308277406765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若有疑問,歡迎追問

『玖』 下邊是用8根火柴擺成的小魚,魚頭向左,魚尾向右。請移動3根火柴,使它頭向右,尾朝左。

這是一道題,下面用Word 2007演示移動方法:

一、如下圖,用八根小棍組成一隻魚,魚嘴朝左,這時把下圖中綠色這根按箭頭方向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