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孔乙己的外貌是什麼樣的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洗。
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
聽人家背地裡談論,孔乙己原來也讀過書,但終於沒有進學⑷,又不會營生;於是愈過愈窮,弄到將要討飯了。幸而寫得一筆好字,便替人家鈔鈔書,換一碗飯吃。可惜他又有一樣壞脾氣,便是好吃懶做。坐不到幾天,便連人和書籍紙張筆硯,一齊失蹤。
孔乙己剛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櫃上寫字,見我毫不熱心,便又嘆一口氣,顯出極惋惜的樣子。
有幾回,鄰居孩子聽得笑聲,也趕熱鬧,圍住了孔乙己。他便給他們一人一顆。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著碟子。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於是這一群孩子都在笑聲里走散了。
看出他好喝懶做,死要面子,是個窮酸書生。但又善良純真,熱心誠信
B. 《孔乙己》中對孔乙己的描寫,哪些是正面描寫,哪些是側面描寫它們分別有什麼作用
正面描寫:外貌(青白臉色、一步亂蓬蓬的花白鬍子……)、語言(之乎者也)、神態(頹唐、灰色),動作(罩、排、摸……)還有寫茴香豆的蛔子、分豆子給孩子吃、喝酒等幾件事情。也是正面的,就是直接描寫。
側面描寫:就是旁人的議論和笑聲,這是間接描寫,來表示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和影響。
C. 孔乙己(原文)
《孔乙己》原文如下:
魯鎮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都是當街一個曲尺形的大櫃台,櫃裡面預備著熱水,可以隨時溫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現在每碗要漲到十文,——靠櫃外站著,熱熱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買一碟鹽煮筍,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幾文,那就能買一樣葷菜,但這些顧客,多是短衣幫,大抵沒有這樣闊綽。只有穿長衫的,才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我從十二歲起,便在鎮口的咸亨酒店裡當伙計,掌櫃說,我樣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長衫主顧,就在外面做點事罷。外面的短衣主顧,雖然容易說話,但嘮嘮叨叨纏夾不清的也很不少。他們往往要親眼看著黃酒從壇子里舀出,看過壺子底里有水沒有,又親看將壺子放在熱水裡,然後放心:在這嚴重監督下,羼水也很為難。所以過了幾天,掌櫃又說我幹不了這事。幸虧薦頭的情面大,辭退不得,便改為專管溫酒的一種無聊職務了。
我從此便整天的站在櫃台里,專管我的職務。雖然沒有什麼失職,但總覺得有些單調,有些無聊。掌櫃是一副凶臉孔,主顧也沒有好聲氣,教人活潑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里,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他不回答,對櫃里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麼「君子固窮」,什麼「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聽人家背地裡談論,孔乙己原來也讀過書,但終於沒有進學,又不會營生;於是愈過愈窮,弄到將要討飯了。幸而寫得一筆好字,便替人家抄抄書,換一碗飯吃。可惜他又有一樣壞脾氣,便是好喝懶做。坐不到幾天,便連人和書籍紙張筆硯,一齊失蹤。如是幾次,叫他抄書的人也沒有了。孔乙己沒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竊的事。但他在我們店裡,品行卻比別人都好,就是從不拖欠;雖然間或沒有現錢,暫時記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還清,從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孔乙己喝過半碗酒,漲紅的臉色漸漸復了原,旁人便又問道,「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么?」孔乙己看著問他的人,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他們便接著說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嘴裡說些話;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在這時候,眾人也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多乎哉?不多也。」
有幾回,鄰居孩子聽得笑聲,也趕熱鬧,圍住了孔乙己。他便給他們一人一顆。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著碟子。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於是這一群孩子都在笑聲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
有一天,大約是中秋前的兩三天,掌櫃正在慢慢的結賬,取下粉板,忽然說,「孔乙己長久沒有來了。還欠十九個錢呢!」我才也覺得他的確長久沒有來了。一個喝酒的人說道,「他怎麼會來?……他打折了腿了。」掌櫃說,「哦!」「他總仍舊是偷。這一回,是自己發昏,竟偷到丁舉人家裡去了。他家的東西,偷得的嗎?」「後來怎麼樣?」「怎麼樣?先寫服辯,後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後來呢?」「後來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樣呢?」「怎樣?……誰曉得?許是死了。」掌櫃也不再問,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賬。
中秋過後,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我整天的靠著火,也須穿上棉襖了。一天的下半天,沒有一個顧客,我正合了眼坐著。忽然間聽得一個聲音,「溫一碗酒。」這聲音雖然極低,卻很耳熟。看時又全沒有人。站起來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櫃台下對了門檻坐著。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見了我,又說道,「溫一碗酒。」掌櫃也伸出頭去,一面說,「孔乙己么?你還欠十九個錢呢!」孔乙己很頹唐的仰面答道,「這……下回還清罷。這一回是現錢,酒要好。」掌櫃仍然同平常一樣,笑著對他說,「孔乙己,你又偷了東西了!」但他這回卻不十分分辯,單說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麼會打斷腿?」孔乙己低聲說道,「跌斷,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懇求掌櫃,不要再提。此時已經聚集了幾個人,便和掌櫃都笑了。我溫了酒,端出去,放在門檻上。他從破衣袋裡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裡,見他滿手是泥,原來他便用這手走來的。不一會,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說笑聲中,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後,又長久沒有看見孔乙己。到了年關,掌櫃取下粉板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中秋可是沒有說,再到年關也沒有看見他。
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3)孔乙己發型圖片擴展閱讀:
《孔乙己》是近代文學巨匠魯迅所著的短篇小說,最早發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號,後編入《吶喊》,是魯迅在「五四」運動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後第二篇白話小說。
小說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體不勤,窮困潦倒,在人們的嘲笑戲謔中混度時日,最後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形象。篇幅不長,但是深刻揭露了當時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1、創作背景:
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中國革命的知識分子李大釗等領導和策動了新文化運動,向封建文化教育進行猛烈抨擊。為了憤怒討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為了「描繪社會上的或一種生活,請讀者看看」以「引起療救的注意」,魯迅先生繼《狂人日記》後,於1918年冬創作了小說《孔乙己》。
2、作品鑒賞:
這部作品是我國的現代文學巨匠魯迅先生的著名小說,也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短篇小說之一。作者以極儉省的筆墨和典型的生活細節,塑造了孔乙己這位被殘酷地拋棄於社會底層,生活窮困潦倒,最終被強大的黑暗勢力所吞沒的讀書人形象。
孔乙己那可憐而可笑的個性特徵及悲慘結局,既是舊中國廣大下層知識分子不幸命運的生動寫照,又是中國封建傳統文化氛圍「吃人」本質的具體表現。揭示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冷漠麻木的精神狀態以及社會對不幸者的冷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病態。
參考資料:網路-《孔乙己》
D. 孔乙己和周圍的人有什麼不同眾人對孔乙己的態度如何
"短衣幫":對孔乙己這樣一個不幸者不但沒有同情和幫助,相反只知道鬨笑取樂,在他們勞累而苦悶的生涯中尋求片刻的快樂。 出賣勞力為生的短衣幫和以地主、讀書人、有錢人為主的長衫客兩種。
孔乙己:他是一個在當時的社會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苦人和弱者.善良而又無能,可憐而又可氣,是一個時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舉制的犧牲品,也是當時冷酷社會的犧牲品。
眾人對孔乙己態度:短衣幫只能站立在櫃台外喝酒,長衫客則可走進屋裡的雅座,叫酒叫菜,慢慢吃喝。在這小小的酒店裡,除了顧客與顧客之間的階級差別,酒店職員也有極大的等級差別。掌櫃的嚴厲冷酷,對小伙計常擺出一副凶臉孔,嫌他「太傻」,不準他侍候長衫客,「幸虧薦頭的情面大」,才沒有被辭退。小伙計連言笑都要看掌櫃的臉色。顧客與掌櫃、小伙計之間也不信任,因為掌櫃唯利是圖,賣酒要羼水以牟取利潤。孔乙己固然窮困潦倒,地位低微,掌櫃、長衫客把他踐踏,但其他同樣被侮辱、被損害者,如短衣幫,也同樣對孔乙己冷酷無情,加以譏笑。連可憐的、地位低微的小伙計對懇切教他寫字的孔乙己也反感,認為他是「討飯的人」,不配考他。
E. 有品是什麼意思
就是指品質品位,素質高,很有檔次的意思。
通常放在人身上,比如說「你這個人真有品」 意思就是說,這個人非常的有品味,人品也很好,通常都是褒義的意思。
關於品味,人品意思出自黃道周《節寰袁公傳》:公(袁可立)乃抗疏曰:「則民生休戚、人品邪正,誰復為國家昌言乎?」
(5)孔乙己發型圖片擴展閱讀:
品味方法
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要提高修養。第一是品格的修養,第二是文化藝術的修養。品格的修養,是一個人的最根本修養,它能從內在提高一個人的品味。如果一個人的品格高尚、正直、正義、寬容、有愛心、有責任感、進取、勤奮、豁達等等,那麼這個人所表現出來的品味自然是高的。
品格的修養能體現高雅品味中的"高"字;而文化藝術的修養,能體現高雅品味中的"雅"字。比如說提高了文學方面的修養,那麼談起話來就有內涵,語句就會文明優雅。
比如說提高了美術方面的修養,懂得色彩的搭配和諧,提高了審美的情趣,那麼他在穿著打扮上就會優雅脫俗,在居家的布置上也會別具一格,饒有情趣。提高了音樂舞蹈方面的修養,那麼你舉手投足的體態,說話的聲音、表情等都會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一種美感。
F. 展開聯想和想像,請以孔乙己為第一人稱改寫孔乙己在酒店喝酒這一部分,300字左右
孔乙己的腿被打折,已無法站立。他坐著這手回到家,不顧這一身的泥,坐到炕上,用手拍打著腿,嘆氣道:「這下是真的完啦,一切都完啦!」
又忽地一個激靈,眼前浮現出一幕一幕,像播電影似的播著:他穿著長衫,手端一杯酒,店裡的人都連嘰笑帶嘲諷地對他;他看到何家滿櫃子的書,眼冒紅花,心想,這么多的書,他拿一本也不會有什麼,結果前腳剛跨進何家大門,後腳就被園丁抓個正著,臉紅耳赤地爭辯,卻還是被打,而且是毫不留情面地吊起來打;他好心想教店裡的小伙計識字,可那小伙計對他愛理不理,把他的好心當驢肝肺;他實在無錢可花,餓得頭昏眼花,卻不願放下身段去乞討,本沒壞心,只想到丁舉人家討個人情,卻因名聲太壞被人認為是偷東西,打折了腿......孔乙己一瞬間開始憤怒、傷心、懊惱——他這輩子過得太窩囊了!本是考舉人的料子,卻落的這般下場!——可是——可是——一定要當舉人嗎?
孔乙己想到了東街賣豬肉的張三,他以前挺瞧不起張三,張三是個大老粗,說話滿嘴臟字,可人家張三的豬肉可不是賣得越來越紅火了嗎?現在的張三有了二套四合院,老婆、小妾都是珠光寶氣,讓人不得不生羨!
孔乙己覺得自己一生沒有想通的事一下子想通了!他要活下來,就要從頭做起!對,現在就干。他用漂亮的楷書寫下了幾個字:孔乙己鈔書。翻身下床,在門口張貼起來。他的老主顧本已不寄希望於他,但其中總有幾個看他可憐,又來找他。他這下一點也不怠慢了,一筆一畫,工工整整,老主顧不住地誇贊,他也有了從未有過的自豪感。
就這樣,孔乙己鈔書在這里聞名起來。
13
評論
分享
舉報
其他類似問題
2016-02-11以孔乙己為第一人稱改寫孔乙己在酒店喝酒這一部分
2016-05-15以孔乙已第一人稱改寫孔乙已在酒店這一部分就行300字
2009-11-28改寫《孔乙己》
2014-01-02《孔乙已》中,孔乙已為什麼要去酒店喝酒?
2015-10-27孔乙己的結局(死) 要孔乙己第一人稱的
2015-10-29《假如孔乙己脫下了長衫》話題以第一人稱的形式寫作200-30...
2014-02-11孔乙己續寫300字
2013-06-15孔乙己喝酒的地方叫什麼?
數學上最大的數到底是哪個?
「美」真的可以度量嗎?
更多相關聽一聽自己喜歡的音樂 展開聯想和想像300字的問題>
為你推薦:
特別推薦
G. 一件長衫盡顯迂腐落魄,是魯迅先生的哪一部作品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的問題。這是魯迅寫的《孔乙己》,後編入了《吶喊》。
《孔乙己》是魯迅所著的短篇小說,發表於《新青年》,後編入《吶喊》。
該小說描寫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舉制度毒害下,迂腐不堪、四體不勤,最後被封建地主階級所吞噬的悲慘形象。其揭露了當時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質,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義。
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
有一天,大約是中秋前的兩三天,掌櫃正在慢慢的結賬,取下粉板,忽然說,「孔乙己長久沒有來了。還欠十九個錢呢!」我才也覺得他的確長久沒有來了。一個喝酒的人說道,「他怎麼會來?……他打折了腿了。」掌櫃說,「哦!」「他總仍舊是偷。這一回,是自己發昏,竟偷到丁舉人家裡去了。他家的東西,偷得的么?」「後來怎麼樣?」「怎麼樣?先寫服辯⒁,後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後來呢?」「後來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樣呢?」「怎樣?……誰曉得?許是死了。」掌櫃也不再問,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賬。
中秋之後,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我整天的靠著火,也須穿上棉襖了。一天的下半天,沒有一個顧客,我正合了眼坐著。忽然間聽得一個聲音,「溫一碗酒。」這聲音雖然極低,卻很耳熟。看時又全沒有人。站起來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櫃台下對了門檻坐著。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見了我,又說道,「溫一碗酒。」掌櫃也伸出頭去,一面說,「孔乙己么?你還欠十九個錢呢!」孔乙己很頹唐的仰面答道,「這……下回還清罷。這一回是現錢,酒要好。」掌櫃仍然同平常一樣,笑著對他說,「孔乙己,你又偷了東西了!」但他這回卻不十分分辯,單說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麼會打斷腿?」孔乙己低聲說道,「跌斷,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懇求掌櫃,不要再提。此時已經聚集了幾個人,便和掌櫃都笑了。我溫了酒,端出去,放在門檻上。他從破衣袋裡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裡,見他滿手是泥,原來他便用這手走來的。不一會,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說笑聲中,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後,又長久沒有看見孔乙己。到了年關⒂,掌櫃取下粉板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中秋可是沒有說,再到年關也沒有看見他。
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一九一九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