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吉安哪裡剪頭發剪的好
「老九」「美麗人生」最好的,挺貴的。老九是最好的,太很貴,剪頭發要幾十塊吧,我同學做個發型花了500多。美麗人生稍微便宜點。
② 王牌部隊老九連聚餐是哪一集
王牌部隊老九連聚餐是第20集。
鄭源突然到訪老九連,主要是為兩件事,一則想要探望大家,再就是通知秦漢勇即將調回他心心念念的七零零團,盡管暫時回不去夜老虎連,卻也算是破例提干,先去軍校報個速成班,出來擔任二營營長。而在另一邊,顧一野正在記錄戰士名冊,結果得知醫院里的賀兵因傷勢過重,最終身亡。
想到整個連隊總共活下來二十七個人,甚至有一半都在醫院,顧一野的心態再次崩壞。高粱走進來安慰顧一野,可是聊到最後,他也跟著難過,兩人坐在地上回憶著過去,哭得不能自己。圖片版權秦漢勇考慮到這次對戰士們的影響太大,遲遲未能走出傷痛的陰影。
20集劇情介紹:
所以向鄭源請示將九連和三連搭夥,如此不至於太冷清。鄭源理解秦漢勇的想法,也打算今晚請戰士們吃個便飯,並且讓秦漢勇備些烈性酒。來到九班後,鄭源看到牛滿倉垂頭坐在桌前,除了他和高粱、顧一野以外,其他床位早就空空如也。
鄭源安撫著牛滿倉的情緒,當他聽到排長張飛的情況,看著面前空落落的床位,心裡很不是滋味。晚上吃飯的時候,十幾個人整整齊齊坐在桌子兩邊,正上方便是師長鄭源。
在這個極其壓抑的氛圍中,鄭源率先舉杯一飲而盡,其他人亦是如此,唯獨顧一野將酒倒在地上,悼念犧牲的戰友們。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是男兒的淚水往往在心裡流,所以鄭源破例讓大家痛痛快快地哭一場,敞開吃喝。
③ 龍的九子都叫什麼有什麼特長都在咱們建築的哪裡張什麼樣子有圖片嗎
龍生九子
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明代一些學人筆記,如陸容的《菽園雜記》、李東陽的《懷麓堂集》、楊慎的《升庵集》、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芸》等,對諸位龍子的情況均有記載,但不統一。
龍生九子古時民間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的傳說。但九子是什麼,說法也不同。《中國吉祥圖說》謂:九子之
1.老大囚牛,喜音樂,蹲立於琴頭;
2.老二睚眥(yá zì),嗜殺喜斗,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
3.老三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
4.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鍾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獅,喜煙好坐,倚立於香爐足上,隨之吞煙吐霧;
6.六子霸下(也有另一中名字,方框內的看成一個字,[蟲八][蟲夏]),又名XX(bi xi),似龜有齒,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
7.七子狴犴(bì』àn),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
8.八子負屓(fù xì),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鴟尾或鴟(chi)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諸神由來》一書說《升庵外集》記載龍之九子是:品質,形似龜好負重,即碑下龜;螭吻,形似獸,性好望,站屋脊;饕餮,好食,立鼎蓋;蚣蝮,好立,站橋柱;椒圖,似螺蚌,性好閉,立於門首;金猊,形似獅,好煙火,立於香爐;再加上蒲牢、狴犴、睚眥三個,恰為龍之九子。
螭吻:也叫鴟吻、鴟尾、好望,等。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相傳漢武帝建柏梁殿時,有人上疏說大海中有一種魚,虯尾似鴟鳥,也就是鷂鷹,能噴浪降雨,可以用來厭辟火災,於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頂之上。
狻猊:又稱金猊、靈猊。狻猊本是獅子的別名,所以形狀像獅,好煙火,又好坐。廟中佛座及香爐上能見其風采。獅子這種連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軒昂的動物,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由於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睚眥:相貌似豺,好腥殺。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睚眥的本意是怒目而視,所謂「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報則不免腥殺,這樣,這位模樣像豺一樣的龍子出現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椒圖:形似螺蚌,好閉口,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人們將其用於門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緊閉之意,以求安全吧。
囚牛: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好音樂。這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不光立在漢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也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
蒲牢: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好鳴叫。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鯨魚。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於是,人們就將其形象置於鍾上,並將撞鍾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鍾,求其聲大而亮。
饕餮:形似狼,好飲食。鍾鼎彝器上多雕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由於饕餮是傳說中特別貪食的惡獸,人們便將貪於飲食甚至貪婪財物的人稱為饕餮之徒。饕餮還作為一種圖案化的獸面紋飾出現在商周青銅器上,稱作饕餮紋。
狴犴:又叫憲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獄門上。虎是威猛之獸,可見狴犴的用處在於增強監獄的威嚴,讓罪犯們望而生畏
屍貝:也稱龜趺。形狀像烏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人們在廟院祠堂里,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霸下([蟲八][蟲夏]):又名贔屓,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龍生九子」的一個說法是來自明朝李東陽的《懷麓堂集》,龍的九個兒子分別為: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眥(yázì)
老三嘲風(cháofēng)
老四蒲牢(pú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贔屓(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負屓(fùxì)
老九螭吻/鴟尾(chīwěn/chīwěi)
另有說法為:
老大贔屓(bìxì)
老二螭吻/鴟尾(chīwěn/chīwěi)
老三蒲牢(pú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蟲八)(蟲夏)(bāxià)
老七睚眥(yázì)
老八狻猊(suānní)
老九椒圖(jiāotú)
有的說法還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龍子之一。
龍生九子之一·囚牛
囚牛,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弦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龍生九子之二·睚眥
睚眥,是老二,平生好鬥喜殺,刀環、刀柄、龍吞口便是它的遺像。這些武器裝飾了龍的形象後,更增添了懾人的力量。它不僅裝飾在沙場名將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儀仗和宮殿守衛者武器上,從而更顯得威嚴莊重。
龍生九子之三·嘲風
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這些走獸排列著單行隊,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獸的領頭是一位騎禽的「仙人」,後面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和行什。它們的安放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只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才能十樣俱全,次要的殿堂則要相應減少。嘲風,不僅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嘲風的安置,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
龍生九子之四·蒲牢
蒲牢,形似盤曲的龍,排行第四,平生好鳴好吼,洪鍾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魚。當鯨魚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人們報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鍾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為鍾紐,而把敲鍾的木杵作成鯨魚形狀。敲鍾時,讓鯨魚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且「專聲獨遠」。
龍生九子之五·狻猊
狻猊,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囚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相傳這種佛座上裝飾的狻猊是隨著佛教在漢代由印度人傳入中國的,至南北朝時期,我國的佛教藝術上已普遍使用,這種造型經過我國民間藝人的創造,使其具有中國的傳統氣派,後來成了龍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結跏趺坐或交腳而坐的佛菩薩像前。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為睜崍威武。
龍生九子之六·霸下
霸下,又名贔屓,形似龜,是老六,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傳說霸下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霸下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跡,叫霸下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拚命地撐著,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我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跡勝地中都可以看到。
龍生九子之七·狴犴
狴犴,又名憲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囚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龍生九子之八·負屓
負屓,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我國碑碣的歷史久遠,內容豐富,它們有的造型古樸,碑體細滑、明亮,光可鑒人;有的刻制精緻,字字有姿,筆筆生動;也有的是名家詩文石刻,膾灸人口,千古稱絕。而負屓十分愛好這種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它甘願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它們互相盤繞著,看去似在慢慢蠕動,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覺壯觀。
龍生九子之九·螭吻
螭吻,又名鴟尾、鴟吻,龍形的吞脊獸,是老九,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遺像。《太平御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說的「巫」是方士之流,「魚虯」則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
④ 故宮九龍壁九條龍的照片和位置
北京故宮九龍壁,位於紫禁城寧壽宮皇極門外,長29米多,為單面琉璃影壁。影壁上纏繞著九條龍,背景為藍色和綠色的雲水,整體氣勢磅礴,色彩鮮明,庄嚴端莊,引人注目。正中是黃色的龍,瞠目張頷,威武雄偉。左右則是白龍和藍龍兩條,最外一側是黃龍和紫龍。
九龍具體的位置排列分布圖片如上。
⑤ 找香港的一部電影主人公為任老九,黑社會的電影
是《江湖告急》
《江湖告急》是由林超賢執導,梁家輝、吳君如、張耀揚、黃秋生、陳奕迅主演的一部黑色幽默片。影片講述了黑幫老大任因久成為眾矢之的,不得不以「江湖告急」之名召開幫派大會,以期找到想謀殺他的元兇的故事。該片於2000年9月21日在香港上映。
縱橫江湖二十年的黑幫大佬任因久(梁家輝飾)因行事誇張不擇手段,樹敵無數。其潛在警方中做卧底的手下葉偉信(陳奕迅飾)某次查案時,得知有人要置他於死地放風給他,不想被他當作無聊笑話搖頭擺手。
(5)老九最新發型圖片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任因久
江湖大佬,性格誇張,行事極端,為求目的而不擇手段,縱橫江湖二十年,仇家甚多。一顆子彈飛來要置自己於死地,令他不得不以「質疑」的態度,重新估計身邊的每一個人,甚至是妻子。
蘇花
任因久的妻子,是早期以新界人身份移民的香港人,與當年落難的任相識於英國。自從任一朝發達後,蘇便由身手不錯的前衛女賊變為四肢不勤的名牌江湖大嫂。
葉偉信
一個帶點神神兮兮的警探,亦是香港業余魔術協會常任理事的身份。對任因久險遭暗殺一事,一邊著手調查、一邊又在旁引導任以「古龍式推理」去聯想出真凶。
⑥ 鄭允浩為什麼在S.M公司有第一少爺這個稱號還有東方神起的那些綽號都是怎麼來的
有天
米(類似米的,米老鼠的)—— 英文叫micky 諧音 米老鼠是mickey
少女—— 長頭發的時期出來的(下面鄭允浩的少女同)
甜甜—— 1.天天的諧音 2.笑著甜
六通通——06年的綜藝王的男人 他自己繞口令說出來的
有錢——韓文發音像
西瓜——一個發型像西瓜
兔子——氣球裡面的造型是兔子
有仟——翻譯過來這個比較接近韓文
在中
花啊,漂亮啊什麼的——外貌
點點——不純潔的人看他的胸看出來的
蘑菇——最近發型像
大頭——頭比較大
XX夫人——王道飯Y的
九什麼什麼的——他家裡排第九
在中子——日本那邊叫女孩子這么叫的吧 他們的電台節目里五個都子過了
允浩
耗子——同浩子
戶主——東方家族裡他是戶主 隊長嘛
包子,豆包——臉鼓起來像
CEO——詳見某些照片,氣質很像
昌珉
老小老幺——隊里最小
餅(和餅有關的)—— 1.此人會吃 2.有可能有諧音的因素 3.大概以前的臉比較像餅
英俊——長得帥
最強豆花飯(木順)——豆花飯Y的 看這個綽號我就想掐架 XXOO的
俊秀
桃子(和桃子像的)——1.他媽胎夢夢到的 2.他的屁股 3.要不就是這人愛臉紅
勾叉——金俊秀拼音縮寫 JJX 看過去就是勾勾叉
克里斯馬——英文是CHRISMA 他自稱的
圓圓——屁股挺吧 - -
海豚——1.智商像海豚 2.會學海豚叫
很多外號都是飯一時興起取的
沒什麼特別意義 就是叫著順口
有些是根據發型取的
有些是根據名字改的
有些是王道飯Y的
什麼攻受 總攻什麼的 都是BL的東西
要是你不哈王道就跳過吧 - -
我果然很閑 看到那個30分 我居然來勁了 囧
PS下 外號每天都可能變 別太較真 而且有些外號會雷人
看過就算了
⑦ 發型設計
1.你眼睛要大的話,絕對不要遮擋眼睛。那是靈魂之窗。
2.學校給染發的話,建議你染褐棕色(深深得)。
3.你頭發有點往上翹,可以拉直。要是怕傷頭發的話,可以不染髪。直接拉直
會比較自然。
我發個圖片給你,自己選擇卷(其實吹頭的時候,稍微擁有撥一下,就有這種
效果。直髪的話看起來自然,可愛一點。染發的話看起來酷帥一點,不過人家
會覺得你是不良少年(要是染很誇張.很鮮明的顏色。)
⑧ 光碟機壞了怎麼重裝系統
如何在DOS下從硬碟安裝XP系統(詳解)
一.准備工作
1.確定一個FAT32格式的盤(C盤除外),D,E,F盤都可以,前提是它必須是FAT32格式的.如果都不是FAT32格式,而是NTFS格式的,那也沒關系,選定一個盤先格式化一下,點擊我的電腦,進入後,滑鼠右擊該盤盤符,點格式化,選用FAT32格式來格式化該盤.
2.必備文件和軟體程序:
A.WINDOWS的安裝文件包 I386 ,這可以從系統光碟中提取,也可以從網上下載操作系統文件包,然後從鏡像文件中提取,途徑多多,隨大家選擇.但必須記住,只需提取I386文件包,其它的不需要了.
B.磁碟加速器 smartdrv 程序,這網上很容易找到並下載.
C.矮人DOS工具箱軟體包(建議選用4.2版本的),這個軟體網上也很多
3.現在把A.B.C這三個東東放到你所選定的FAT32格式盤的根目錄下.並安裝好矮人DOS軟體.
下面就進入系統安裝過程了:
二.安裝操作系統
1.重啟計算機,進入我的DOS工具箱,進入DOS操作.
2.(下面以將上文提到的A.B.C三文件放在D盤為例講解,其他的大家依此類推):
a.進入DOS後,輸入 d: ,回車.
b.D:\> ,這時輸入 dir ,回車,確認該盤根目錄下含有SMARTDRV文件和I386文件後,再進行下一步格式化C盤.
c.D:\>,輸入 a: 回車.
d.A:\>,輸入 format c:/q ,回車.注意這里的format和c之間有個空格,還有注意c後面斜杠的方向是 / 而不是 \
e.這是屏幕會出現警告,問你是否確定要格式化C盤,Y/N?當然是Y啦!呵呵!
f.等屏幕靜止後,這時還會出現一個提示,你別理它,直接回車就行了!
g.輸入 d: ,回車.
h.D:\>,輸入 SMARTDRV ,一次可能不能載入成功,不成功就再一次輸入SMARTDRV,屏幕出現 For help,type "Smartdrv/ ?"時就說明載入成功了.
i.D:\>,輸入 cd i386 (注意,cd和i386之間有一個空格),回車.
j.D:I386\>,這時輸入 winnt ,回車.
哈哈,進入一個藍屏,再敲個回車!!進入系統安裝啦,下面的它會自動提示安裝的,去喝點水吃點東西再來等著它自動安裝系統吧.
文中所提及的A.B.C三個文件網上都有.
你可以弄個U盤驅動的DOS
⑨ 求龍生九子的詳解與圖片!!
在網路輸入「龍之九子」,圖片和解釋都有!!!
龍生九子網路名片
龍生九子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明代一些學人筆記,如陸容的《菽園雜記》、李東陽的《懷麓堂集》、楊慎的《升庵集》、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芸》等,對諸位龍子的情況均有記載,但不統一。
目錄
傳說
說法簡述
龍生九子的介紹之一龍生九子之一 囚牛
龍生九子之二 睚眥
龍生九子之三 嘲鳳
龍生九子之四 蒲牢
龍生九子之五 狻猊
龍生九子之六 霸下
龍生九子之七 狴犴
龍生九子之八 負屓
龍生九子之九 螭吻
龍生九子的介紹之二贔屓
螭吻
蒲牢
狴犴
饕餮
蚣蝮
睚眥
金猊
椒圖
龍生九子均為真龍
龍生九子的成語解釋拼音與釋義
典故
成語傳說
說法簡述
龍生九子的介紹之一 龍生九子之一 囚牛
龍生九子之二 睚眥
龍生九子之三 嘲鳳
龍生九子之四 蒲牢
龍生九子之五 狻猊
龍生九子之六 霸下
龍生九子之七 狴犴
龍生九子之八 負屓
龍生九子之九 螭吻
龍生九子的介紹之二 贔屓
螭吻
蒲牢
狴犴
饕餮
蚣蝮
睚眥
金猊
椒圖
龍生九子均為真龍
龍生九子的成語解釋 拼音與釋義
典故
成語
展開
編輯本段傳說
龍子傳說還得從葉公說起 龍子和龍一樣,也是不斷發展、沿革逐漸形成的。雖然有關龍子的說法不一,但有一點,龍子的昆仲數目是取得共識的,即龍有九個兒子,龍承九子,子子不同。這是自古以來眾所周知的,但它們怎麼會留在人間各司一職,就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了,這還要從劉伯溫說起。 相傳,劉伯溫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亂,戰火不斷,飢荒遍地。玉帝令劉伯溫轉世輔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蒼生,並賜斬仙劍,號令四海龍王,但龍王年老體弱,事務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個兒子。龍九子個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他們跟隨劉伯溫征戰多年,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奪得了皇位。當它們功得圓滿准備返回天廷復命之時,明成祖朱棣這個野心極大的帝王卻想永遠把它們留在自己身邊,安邦定國,雄霸天下。於是他便借修築紫禁城為名,拿了劉伯溫的斬仙劍號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獸,頓時呼風喚雨,大發雷霆。朱棣見斬仙劍震不住九子,便決定用計,他對九子老大贔屓說:「你力大無窮,能馱萬斤之物,如果你能馱走這塊先祖的神功聖德碑,我就放你們走。」贔屓一看原來是一塊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猶豫地馱在了身上,但用盡法力卻寸步難行。原來,神功聖德碑乃記載「真龍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無量的),又有兩代帝王的玉璽印章,能鎮四方神鬼。八子眼看老大被壓在碑下,不忍離去,便決定一起留在人間,但發誓永不現真身。朱棣雖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卻僅僅是九個塑像般的神獸。劉伯溫得知此事後,也棄朱棣而去,脫離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後悔莫及,為了警示後人不要重蹈覆轍,便讓九子各司一職,流傳千古。
編輯本段說法簡述
俗謂龍生九子各有所好。徐應秋《玉芝堂談薈,龍生九子》引東陽《懷麓堂集》:「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是其遺像。睚眥,平生好殺,金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蒲牢,生平好鳴,今鍾上獸鈕是其遺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霸下,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是遺像。狴犴,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是其遺像。負屓,平生好文,今碑兩旁文龍是其遺像。螭吻,平生好吞,今殿脊獸是其遺像。」《天祿識余·龍種》:「俗傳龍子九種,各有所好,一曰贔屓,形似龜,好負重,今石碑下龜趺是也;二曰螭吻,形似曾,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三曰蒲牢,形似龍而小,性好叫吼,今鍾上級星也;四曰狴犴,似虎有威力,故立於獄門;五曰饕餮好飲食,故立於鼎蓋;六曰蚣蝮,性好水,故立於橋柱;七曰睚眥,性好殺,故立於刀環;八曰金猊,形似獅,似好煙火,故立於香爐;九曰椒圖,形似螺蚌,性好閉,故立於門鋪。」 龍生九子
「龍生九子」的一個說法是來自明朝的李東陽的《懷麓堂集》,龍的九個兒子分別為: 排行 名稱
老大 贔屓(bìxì)
老二 螭吻/鴟尾(chīwěn/chīwěi)
老三 蒲牢(púláo)
老四 狴犴(bì』àn)
老五 饕餮(tāotiè)
老六 趴蝮(ba xia音八夏)
老七 睚眥(yázì)
老八 金猊(jinní)
老九 椒圖(jiāotú)
有的說法還把螭、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龍子之一。
編輯本段龍生九子的介紹之一
老大
龍生九子之一 囚牛
囚牛,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弦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老二
龍生九子之二 睚眥
睚眥,是老二,平生好鬥喜殺,刀環、刀柄、龍吞口便是它的遺像。這些武器裝飾了龍的形象後,更增添了懾人的力量。它不僅裝飾在沙場名將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儀仗和宮殿守衛者武器上,從而更顯得威嚴莊重。
龍生九子之三 嘲鳳
老三
嘲鳳,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這些走獸排列著單行隊,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獸的領頭是一位騎禽的「仙人」,後面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和行什。它們的安放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只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才能十樣俱全,次要的殿堂則要相應減少。嘲鳳,不僅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嘲鳳的安置,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
龍生九子之四 蒲牢
老四
蒲牢,形似盤曲的龍,排行第四,平生好鳴好吼,洪鍾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魚。當鯨魚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人們根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鍾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為鍾紐,而把敲鍾的木杵作成鯨魚形狀。敲鍾時,讓鯨魚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且「專聲獨遠」。
龍生九子之五 狻猊
老五
狻猊,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相傳這種佛座上裝飾的狻猊是隨著佛教在漢代由印度人傳入中國的,至南北朝時期,我國的佛教藝術上已普遍使用,這種造型經過我國民間藝人的創造,使其具有中國的傳統氣派,後來成了龍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結跏趺坐或交腳而坐的佛菩薩像前。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為睜崍威武。 老六
龍生九子之六 霸下
霸下,又名贔屓,形似龜,是老六,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傳說霸下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霸下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跡,叫霸下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拚命地撐著,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我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跡勝地中都可以看到。 老七
龍生九子之七 狴犴
狴犴,又名憲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囚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龍生九子之八 負屓
老八
負屓,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我國碑碣的歷史久遠,內容豐富,它們有的造型古樸,碑體細滑、明亮,光可鑒人;有的刻制精緻,字字有姿,筆筆生動;也有的是名家詩文石刻,膾炙人口,千古稱絕。而贔屓十分愛好這種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它甘願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它們互相盤繞著,看去似在慢慢蠕動,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覺壯觀。
龍生九子之九 螭吻
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龍形的吞脊獸,是老九,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遺像。《太平御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說的「巫」是 老九
方士之流,「魚虯」則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
編輯本段龍生九子的介紹之二
贔屓
說是一位龍母,生了九個兒子,這九個兒子各有各的長相,脾氣和愛好也各不相同。明代一些學人筆記,如陸容的《菽園雜記》、李東陽的《懷麓堂集》、楊慎的《升庵集》、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芸》等,對諸位龍子的情況均有記載,但不統一。綜合起來,簡析如下:
贔屓
也稱龜趺。形狀像烏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人們在廟院祠堂里,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螭吻
也叫鴟吻、鴟尾、好望,等。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相傳漢武帝建柏梁殿時,有人上疏說大海中有一種魚,虯尾似鴟鳥,也就是鷂鷹,能噴浪降雨,可以用來厭辟火災,於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頂之上 .
蒲牢
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好鳴叫。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鯨魚。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於是,人們就將其形象置於鍾上,並將撞鍾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鍾,求其聲大而亮。
狴犴
又叫憲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獄門上。虎是威猛之獸,可見狴犴的用處在於增強監獄的威嚴,讓罪犯們望而生畏。
饕餮
形似狼,好飲食。鍾鼎彝器上多雕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由於饕餮是傳說中特別貪食的惡獸,人們便將貪於飲食甚至貪婪財物的人稱為饕餮之徒。饕餮還作為一種圖案化的獸面紋飾出現在商周青銅器上,稱作饕餮紋。
蚣蝮
位於橋邊的最喜歡水,常飾於石橋欄桿頂端。在後門橋的四個角上蚣蝮,造型非常優美。
睚眥
睚眥
相貌似豺,好腥殺。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睚眥的本意是怒目而視,所謂「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報則不免腥殺,去拜訪新年人都說:「殺你們全家新年好。」這樣,就會被人家踢出來了。所以,像豺一樣的龍子就出現在刀柄刀鞘上了。
金猊
又稱狻猊、靈猊。狻猊本是獅子的別名,所以形狀像獅,好煙火,又好坐。廟中佛座及香爐上能見其風采。 獅子這種連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軒昂的動物,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由於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椒圖
椒圖
形似螺蚌,好閉口,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人們將其用於門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緊閉之意,以求安全吧。
編輯本段龍生九子均為真龍
龍之九子 真龍:(進化完全後則為真龍)蟠龍(無雲)、蛟龍(無角)螭龍(無鱗)、虯龍(無須) 異種:應龍(有翅)、蜃龍(有殼)、夔龍(只有二爪)、鼉龍(形似鱷魚)、螯龍(形似海龜)
編輯本段龍生九子的成語解釋
拼音與釋義
【拼音】lóng shēng jiǔ zǐ 【解釋】古代傳說,龍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質、愛好各不相同。 【出處】明·徐應秋《玉芝堂談薈·龍生九子》:「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 【事例】真是~,各有所長。
典故
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明代一些學人筆記,如陸容的《菽園雜記》、李東陽的《懷麓堂集》、楊慎的《升庵集》、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芸》等,對諸位龍子的情況均有記載,但不統一。 龍生九子古時民間有「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的傳說。但九子是什麼,說法也不同。《中國吉祥圖說》謂:九子之 1.老大囚牛,喜音樂,蹲立於琴頭; 2.老二睚眥(yá zì),嗜殺喜斗,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 3.老三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 4.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鍾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獅,喜煙好坐,倚立於香爐足上,隨之吞煙吐霧; 6.六子霸下(也有另一中名字,方框內的看成一個字,[蟲八][蟲夏]),又名XX(bi xi),似龜有齒,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 7.七子狴犴(bì』àn),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 8.八子負屓(bì xì),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鴟尾或鴟(chi)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諸神由來》一書說《升庵外集》記載龍之九子是:屓贔,形似龜好負重,即碑下龜;螭吻,形似獸,性好望,站屋脊;饕餮,好食,立鼎蓋;蚣蝮,好立,站橋柱;椒圖,似螺蚌,性好閉,立於門首;金猊,形似獅,好煙火,立於香爐;再加上蒲牢、狴犴、睚眥三個,恰為龍之九子。 螭吻:也叫鴟吻、鴟尾、好望,等。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相傳漢武帝建柏梁殿時,有人上疏說大海中有一種魚,虯尾似鴟鳥,也就是鷂鷹,能噴浪降雨,可以用來厭辟火災,於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頂之上。 狻猊:又稱金猊、靈猊。狻猊本是獅子的別名,所以形狀像獅,好煙火,又好坐。廟中佛座及香爐上能見其風采。獅子這種連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軒昂的動物,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由於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睚眥:相貌似豺,好腥殺。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睚眥的本意是怒目而視,所謂「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報則不免腥殺,這樣,這位模樣像豺一樣的龍子出現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椒圖:形似螺蚌,好閉口,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人們將其用於門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緊閉之意,以求安全吧。 囚牛: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好音樂。這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不光立在漢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也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 蒲牢: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好鳴叫。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鯨魚。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於是,人們就將其形象置於鍾上,並將撞鍾的長木雕成鯨魚狀,以其撞鍾,求其聲大而亮。 饕餮:形似狼,好飲食。鍾鼎彝器上多雕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由於饕餮是傳說中特別貪食的惡獸,人們便將貪於飲食甚至貪婪財物的人稱為饕餮之徒。饕餮還作為一種圖案化的獸面紋飾出現在商周青銅器上,稱作饕餮紋。 狴犴:又叫憲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獄門上。虎是威猛之獸,可見狴犴的用處在於增強監獄的威嚴,讓罪犯們望而生畏 贔屓:也稱龜趺。形狀像烏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人們在廟院祠堂里,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霸下([蟲八][蟲夏]):又名贔屓,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龍生九子」的一個說法是來自明朝李東陽的《懷麓堂集》,龍的九個兒子分別為: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眥(yázì) 老三嘲風(cháofēng) 老四蒲牢(pú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饕餮(tāotiè)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贔屓(bì xì) 老九螭吻/鴟尾(chīwěn/chīwěi) 另有說法為: 老大贔屓(bìxì) 老二螭吻/鴟尾(chīwěn/chīwěi) 老三蒲牢(pú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趴蝮(bāxià) 老七睚眥(yázì) 老八狻猊(suānní) 老九椒圖(jiāotú) 有的說法還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龍子之一。 龍生九子之一·囚牛 囚牛,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弦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龍生九子之二·睚眥 睚眥,是老二,平生好鬥喜殺,刀環、刀柄、龍吞口便是它的遺像。這些武器裝飾了龍的形象後,更增添了懾人的力量。它不僅裝飾在沙場名將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儀仗和宮殿守衛者武器上,從而更顯得威嚴莊重。 龍生九子之三·嘲風 嘲風,形似獸,是老三,平生好險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這些走獸排列著單行隊,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獸的領頭是一位騎禽的「仙人」,後面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和行什。它們的安放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只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才能十樣俱全,次要的殿堂則要相應減少。嘲風,不僅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嘲風的安置,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宏偉與精巧的統一,它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 龍生九子之四·蒲牢 蒲牢,形似盤曲的龍,排行第四,平生好鳴好吼,洪鍾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魚。當鯨魚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人們報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鍾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為鍾紐,而把敲鍾的木杵作成鯨魚形狀。敲鍾時,讓鯨魚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且「專聲獨遠」。 龍生九子之五·狻猊 狻猊,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囚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相傳這種佛座上裝飾的狻猊是隨著佛教在漢代由印度人傳入中國的,至南北朝時期,我國的佛教藝術上已普遍使用,這種造型經過我國民間藝人的創造,使其具有中國的傳統氣派,後來成了龍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結跏趺坐或交腳而坐的佛菩薩像前。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為睜崍威武。 龍生九子之六·霸下 霸下,又名贔屓,形似龜,是老六,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傳說霸下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霸下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跡,叫霸下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拚命地撐著,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我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跡勝地中都可以看到。 龍生九子之七·狴犴 狴犴,又名憲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囚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龍生九子之八·負屓 負屓,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我國碑碣的歷史久遠,內容豐富,它們有的造型古樸,碑體細滑、明亮,光可鑒人;有的刻制精緻,字字有姿,筆筆生動;也有的是名家詩文石刻,膾灸人口,千古稱絕。而負屓十分愛好這種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它甘願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它們互相盤繞著,看去似在慢慢蠕動,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覺壯觀。 龍生九子之九·螭吻 螭吻,又名鴟尾、鴟吻,龍形的吞脊獸,是老九,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遺像。《太平御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說的「巫」是方士之流,「魚虯」則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
編輯本段成語
拼音:lóng shēng jiǔ zǐ [1] 典故: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明·徐應秋《玉芝堂談薈·龍生九子》 釋義:古代傳說,龍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質、愛好各不相同。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用於兄弟等比較 相近詞:龍生九種 成語示例:真是龍生九子,各有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