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有沒有光緒衣服的圖片也是畫畫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有沒有光緒衣服的圖片也是畫畫

發布時間: 2022-08-23 23:05:47

A. 這張是光緒皇帝的真實照片還是從畫像上改過來的

做舊了的畫像,因為光緒根本就沒有照過相。。

B. 光緒帝的這張像是畫的還是相機照的

相機照的

C. 清朝一幅無名女鬼圖,放大10倍後看她在干什麼

這幅畫的名字叫做《窺窗見鬼圖》,據傳年代是清朝末年,慈禧老佛爺非常喜歡這幅畫。

這並不是一幅天馬行空的想像畫,而是作者根據古代奇聞小說《聊齋志異》所畫,並且這個故事我們大家都看過,還被拍成了電影。

這幅古畫的借鑒意義

這幅古畫所描繪的是《畫皮》的故事。

其中主人公王生,犯下了兩個錯誤,導致自己身敗名裂的同時,還喪失了生命。

  1. 對妻子不忠,在外面將女人帶回家。
  2. 抱著僥幸心理,對真正想幫助自己的人撒謊。

其實這兩個錯誤是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的事情,看故事並不是簡單地看故事,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要讓我們自己能從這個故事中學到一點什麼。

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是不是也有對自己的伴侶不忠誠過?是不是也對想幫助自己的人不信任過?

這兩個錯誤,任何一個最後導致的結果都不會是好事,所以知錯我們必改!

D. 現在看到的皇帝畫像,都是皇上真正的面目嗎

我們看到的皇帝的畫像其實並不是他們真正的面目,很多畫師在為皇帝作畫的時候都會把皇帝畫得漂亮一點。

第三,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古代的人都特別注重自己的形象,特別是古代的帝王。他們在讓畫師為自己畫像的時候會精心打扮一番。如果皇帝的臉上有一些明顯的缺點的話,畫師肯定會由於畏懼皇上而不敢將這些缺點畫出來。所以說,古代皇帝的畫像都並非皇帝真實的面目。那些畫師不是對這些畫像進行了美化,就是憑空想像出來的。

E. 有一幅字畫,畫紙我不知道是什麼材料,很薄,又有點像布,好像說是光緒年間的,請大師指點,

宣紙,用綢子裱的吧,你不發圖片,怎麼看?

F. 在古代時畫的古代皇帝畫像有可信度嗎

這個問題沒有辦法回答,有照相術的時代皇帝只有溥儀留下了照片,可以知曉其真實容貌(不要說光緒皇帝,網上那些所謂光緒皇帝照片全是是張冠李戴,基本能確定是他的照片目前就發現了一張,庚子後回鑾進正陽門瓮城關帝廟拈香下轎時被城牆上圍觀的外國人抓拍的一張,但看不清容貌),但是我們可以看皇太後的,慈禧太後既有照片又有肖像畫存世,而通過照片我們可以很確切地知道其在七十歲時是什麼容貌。是不是真實、是不是有美化什麼的自行判斷。。。我認為肖像畫就算有美化也再正常不過了,現在泛濫的PS不談,過去膠片時代也還有過手工修片呢。另,古代宮廷畫師能否長時間對著帝後本人繪制肖像畫恐怕得打個疑問,不同的帝後對於肖像畫可能也有不同的要求,專用於供奉的肖像畫不排除也有帝後死後繪制的情況,還有畫師本人的繪畫水準等等這些對於作品最終呈現出來的容貌肯定都是有影響的。

G. 我想鑒定一副畫,是光緒九年,翁同龢簽名,注王戌三秋袁江的大明盛世

粗略地看了一下,明顯的不是袁江之作。且是偽作。

落款譯文:余閱此圖實為少見之珍品,明代戴進之筆。師出馬遠,其筆法精細絕非一般畫工所比喻

光緒九年1883年翁氏(1830-1904)53歲,中老年時,縱觀其書學經歷(卒後追謚文恭。學通漢宋,文宗桐城,詩近江西。書法遒勁,天骨開張。幼學歐、褚,中年致力於顏真卿,更出入蘇、米。工詩,間作畫,尤以書法名世。晚年沉浸漢隸,為同、光書法家第一。當時的書法家對他的書法造詣之高十分敬佩。)此時應當有蘇體,米體,顏體之特點之一,上圖一點也沒有。參例,宜以選入神品。


再看看已有此版本的大明盛世



再看戴進

戴進(1388—1462),字文進,號靜庵、玉泉山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為金銀首飾工匠,後改工書畫。宣德間(1426—1435)以畫供奉內廷,官直仁殿待詔。後因遭讒言被放歸,浪跡江湖。擅畫山水、人物、花鳥、蟲草。山水師法馬遠、夏圭,中年猶守陳法,晚年縱逸出蹊徑,卓然一家。所作雄俊高爽,蒼郁渾厚,用筆勁挺方硬;畫人物筆法嫻熟,頓挫間風度益著;所作花鳥、蟲草亦饒有生意。為浙派開山鼻祖。作品有《春山積翠圖》《風雨歸舟圖》 《三顧茅廬圖》《達摩至惠能六代像》等。

看其畫作,用筆精煉,而上圖用筆猶豫,線條柔軟無力,用墨沒有層次。明顯偽作。

H. 滿清十二帝畫像,唯獨溥儀是黑白照片,光緒帝怎麼就沒有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國在1900年左右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在使用照相機了,雖然這項發明並不算很早,但是它卻發展的相當快,例如我們現在生活中使用的照相機就有著很多方面的改進,也讓我們可以更清楚更真實的看清這個世界。當然相機在那個時候一般都是皇室專用的,我們知道慈禧就曾經用相機拍過照片,那麼光緒帝這個時候應該也是可以照相的。但是大家最後卻看到清十二帝的畫像,唯獨只有溥儀是黑白照片,那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綜合以上種種原因,溥儀也就成為了滿清十二帝中,唯一一個在奉先殿中沒有自己畫像的皇帝,但也是唯一一個有黑白照片的皇帝。不得不說,溥儀由於「末代皇帝」的特殊身份,造就了中國歷史上的太多個「第一次」了。有人也把他說成「最不像皇帝」的皇帝。

I. 為什麼滿清十二帝的組像,只有溥儀是照片,按時間推算同治光緒應該有照片

糾正一個錯誤的觀念,清朝皇帝的畫像是要掛在奉先殿裡面祭祖用的。祭祖用的皇帝畫像非常大,通常一米多長。當時的照片尺寸,而且還是黑白照片,能掛著祭祖嗎?

(雍正皇帝的私人畫像)

最後做個總結。如果溥儀是成年後再退位,他肯定也會有正式的朝服畫像。但是溥儀六歲就退位了,還沒來得及給自己畫。

同治和光緒時期,對照相機這個東西還非常抵觸。尤其是同治皇帝,一直養在深宮之中,19歲就得了天花病駕崩。沒有照片很正常。

光緒倒是有照片,但都只是平時的生活照,沒有照過身穿朝服的照片。因為,朝服是上朝時穿的,不可能讓攝影師跑到皇宮,在上朝時給光緒照相。

所以,同治沒有照片,是因為他那個時候宮里還沒有照相機。光緒的照片,也沒有朝服照。但是,不管同治和光緒有沒有照片。照片是不能擺入奉先殿的,所以一定會有朝服畫像。

溥儀沒有畫像,是因為他退位了。後來還被趕出了皇宮。他自己也不愛穿龍袍,自然也就沒機會給自己畫朝服畫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