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謙虛使人進步的名人事例
布拉格
英國物理學家布拉格,小時侯家裡很窮,憑借著自己對夢想的不懈追求,通過頑強的努力,終於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他曾經歷的那段貧窮的歲月,成為了日後激勵他前進的動力.
他在學校讀書時,因為家裡經濟條件太差,父母無法給他買好看的衣服,舒適的鞋子,他常常是衣衫襤褸,拖著一雙與他的腳很不相稱的破舊皮鞋.但年幼的布拉格從不曾因為貧窮而感覺自己低人一等,他更沒有埋怨過家裡人不能給他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
那一雙過大的皮鞋穿在他的腳上看起來十分可笑,但他卻並不因此自卑.相反,他無比珍視這雙鞋,因為它可以帶給他無限的動力。
原來這雙鞋是他父親寄給他的.家裡窮,不能給他添置一雙舒服、結實的鞋子,即便這一雙舊皮鞋,還是父親的.盡管父親對此也充滿愧疚之情,但他仍給兒子以殷切的希望、無與倫比的鼓勵和強大的情感支持.父親在給他的信中這樣寫道:「……兒呀,真抱歉,但願再過一二年,我的那雙皮鞋,你穿在腳上不再大.……我抱著這樣的希望,你一旦有了成就,我將引以為榮,因為我的兒子是穿著我的破皮鞋努力奮鬥成功的.……」
2.牛頓
被人們稱頌為「力學之父」的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在熱學上,他確定了冷卻定律.在數學上,他提出了「流數法」,建立了二項定理和萊布尼茲幾乎同時創立了微積分學,開辟了數學上的一個新紀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偉大科學家,然而他非常謙遜.對於自己的成功,他謙虛地說:「如果我見的比笛卡爾要遠一點,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緣故.」他還對人說:「我只像一個海濱玩耍的小孩子,有時很高興地拾著一顆光滑美麗的石子兒,真理的大海還是沒有發現.」
3.周公姬旦
周公姬旦,在成王年幼時輔佐成王.在國家危難的時候,不避艱辛挺身而出,擔當起王的重任;當國家轉危為安,走上順利發展的時候,毅然讓出了王位,這種謙虛謹慎、無畏無私的精神,始終被後代稱頌.在輔佐成王期間,珍惜人才,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發;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
4.梅蘭芳
京劇大師梅蘭芳,他不僅在京劇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而且還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畫家齊白石為師,虛心求教,總是執弟子之禮,經常為白石老人磨墨鋪紙,全不因為
自己是外名演員而自傲.有一次齊白石和梅蘭芳同到一家人家作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賓朋皆社會名流或西裝革履或長袍馬褂,齊白石顯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
不久,梅蘭芳到,主人高興相迎,其餘賓客也都蜂擁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蘭芳知道齊白石也來赴宴,便四下環顧,尋找老師.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讓開別人一隻只伸過來的手,擠出人群向畫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老師」,向他致意問安.在座的人見狀很驚訝,齊白石深受感動.幾天後特向梅蘭芳饋贈《雪中送炭圖》並題詩道:
記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貴動公卿。
如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
5.張英
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名叫張英.一天張英收到家信,說家人為了爭三尺寬的宅基地,與鄰居發生糾紛,要他用職權疏通關系,打贏這場官司.張英閱信後坦然一笑,揮筆寫了一封信,並附詩一首: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後,讓出三尺宅基地.鄰居見了,也主動相讓.結果成了六尺巷,這個化干戈為玉帛的故事流傳至今。
㈡ 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經濟狀況怎樣
光山人現身在南方,我來說兩句:家鄉光山史上是個國家級貧困縣,但是這是因為它作為中國紅色土地,與隔壁同為貧困縣的新縣,同為革命時期紅四方面軍誕生地,改革開放,受黨中央國務院的照顧,縣優先成為國家級貧困縣,享受重多的好處,再加上其本身並不貧困,所以近年來一直都在爭取申請為縣級市,但是市政府遲遲不批准,多人說是光山縣和新縣都靠近湖北,怕一但申市成功,肥水流入外人田。骨幹企業茁壯成長。平煤藍天化工、白鯊針布產業、辰龍茶葉加工等龍頭企業發展勢頭強勁,天瑞水泥、布魯哈針布、合成氨擴建等新項目進展順利,一批成長型骨幹企業撐起該縣工業的一片天。該縣65家規模企業,非公企業有62家,佔95%。目前,該縣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公企業達100家,其中年產值3000萬元的骨幹企業18家,納稅500萬元以上的明星企業2家。特別是白鯊公司與西班牙布魯哈公司的聯姻與對接,總投資1億元的針布產業化項目的正式投產,真正實現了光山利用外資「零」的突破,也宣告了全國最大針布生產基地的誕生。
其二光山是附屬大別山區,糧食物產豐富,且是中國史上的四大名茶---信陽毛尖的故鄉,作為其主要特產之一,同鄉在湖北武漢市,浙江寧波杭州等地,都有光山茶商一條街之稱,可見其盛!此外還盛產板栗,棗類,養魚業等特色產業精彩紛呈。現場充絨、茶葉運銷、麻鴨青蝦養殖等特色產業已成為光山的一張名片、一個品牌,不僅業內知名度高,而且在全國也享譽盛名。目前,該縣現場充絨業規模達1萬戶,羽絨加工廠19家,服裝加工廠50家,布料輔料經營近百家,就業人員超過10萬人,經濟總量達25億元之巨,每年新增萬元收入的家庭1000戶以上,是全國著名的羽絨材料集散地,被譽為「羽絨產業之鄉」。而以藍天茶葉加工廠、辰龍茶葉公司和大別山茶市為依託的茶葉運銷業,同樣創造著「買全國、賣全國」的奇跡。據統計,光山人在全國各大、中城市開辦茶莊、茶社、茶館2000餘處,從業人員2萬余名,年銷茶葉1000萬公斤以上。
其三,光山近年來流行:頭發經濟」 年入近億元 「剪辮子,收頭發!」一聲聲吆喝,竟然「喊」出一項新興產業。如今,光山縣「頭發經濟」日漸紅火,近3000名農民利用農閑收購頭發,年創產值近億元。
上世紀80年代,光山縣農民頭發商處在收頭發的起始階段,僅僅在方圓幾十里的鄉村步行吆喝「剪辮子,收頭發」;如今,隨著「頭發經濟」逐漸形成,他們膽子大了,視野開闊了,騎上摩托、開上小車,在全國各地走街串巷用高音喇叭喊。在全國不少地方,有固定的理發店為他們攬收頭發,等他們定期前去收購。在該縣的南向店、文殊、晏河等鄉鎮,山東青島、聊城,廣東惠州,河南許昌等發藝品公司都派駐有常年進貨商,大量求購這些農民頭發商從全國各地收回的頭發,再由廠方加工處理,做成假發套等工藝品,出口到美國、法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其四,光山縣勞務經濟品牌效應驚人:前不久,北京市區今年以來最大的一項拆除工程———北京吉普車廠20萬平方米拆除改造工程被中天通公司一舉奪標,該公司的董事長徐朝華就是光山縣在京務工的青年。此外,北京萬泉公司董事長徐茂海、宏安達董事長余自安等還被北京市評為外來優秀務工青年……這是光山縣構建誠信勞務、打造特色勞務帶來的品牌效應。
目前,該縣已形成「茶葉運銷」、「現場充絨」、「水泥預制」、「建築拆遷」、「技能培訓」等具有自己特色的五大勞務品牌。靠著這些品牌,每年勞務輸出達20萬人,勞務收入9億元,光山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5來自勞務收入,今年4月份,該縣被省政府確定為勞務輸出基地縣。
光山縣有近30萬人的剩餘勞動力,勞動力資源豐富。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加大勞務輸出力度,首先把構建誠信勞務作為作強勞務經濟的著力點,取信社會大眾、服務勞務市場。他們把實施黨建「金橋工程」作為建設誠信勞務的有效載 體,在全國11個省、市建立駐外黨支部31個,為外出務工黨員搭建創業平台,通過這一平台為務工者開辟了一條形式多樣的綠色通道。如河棚鄉黨委駐北京萬泉建築物拆除有限公司黨支部成立拆遷信用聯合體,該聯合體上掛公司黨支部,外聯市場,內聯廣大務工者,本著統一計劃組織、統一培訓指導、統一履行責任的「三統一」原則,把在京務工者分門別類地有機組織起來,整合勞力資源,形成勞務優勢。這樣的誠信聯合體該縣在全國有30多個,初步形成了統一、競爭、有序的誠信勞務市場,贏得了社會各界廣泛贊譽。
與此同時,該縣把發展勞務經濟同本地傳統產業有機結合起來,打造品牌勞務,突出特色優勢,做大做強勞務產業。一是打造「經營型」特色勞務。依託豐富的特色農業資源,組織務工者通過販銷傳統的「茶、花、蝦、鴨」等農副產品知名品牌,有8000多農民常年走南闖北搞販運,每人年增收3000元以上。二是打造「資源型」特色勞務,依託水產養殖、建材資源,組織1.2萬余農民外出從事「現場充絨」行業,2萬余名農民外出從事水泥預制。三是打造「候鳥型」特色勞務,農忙務農、農閑打工,10萬農民亦農亦商,實現生產、務工兩不誤。四是打造「創業型」特色勞務。組織有技術有膽識的外出務工者開工廠辦公司,大膽創業。河棚鄉在首都的「拆除大王」徐茂海擁有的「萬泉鐵軍」,已成為中國建築物拆除行業的知名品牌。五是打造「智力型」特色勞務,大力開展職業技能教育。通過先培訓後輸出、以培訓促輸出、訂單培訓定向輸出等路子,該縣有3000餘農民攜技術在外開設電腦、電焊、裁剪、家電、車床、汽車摩托維修等21個專業技能培訓,年收入高達萬元以上。
輸出勞動力,引回生產力。打工者出門、投資者返鄉就像雙迴路電流一樣,把光山與外界聯系在一起,帶回了信息、資金、技術。去年以來,該縣在外務工人員回鄉辦規模以上企業100多家,總投資15億元。
其五,園區經濟脫穎而出。目前,該縣官渡河工業園區、天瑞建材工業集聚區和十里羽絨加工廠已初具規模,園區經濟已成該縣經濟的強力引擎。2008年,隨著白鯊針布公司年產30萬米彈性針布、天瑞集團日產5000噸干法水泥生產線和1萬噸羽絨加工項目的入駐和投產,將帶動和引進更多項目、更大公司入駐園區、投資光山,一個強大的光山工業集聚區即將崛起。
其六,名牌戰略效應凸現。通過實施科技創新和質量創優戰略,該縣已有藍天玉葉、白鯊針布、三元爐具、鑫泰食品、慨爾康鞋業等多家企業榮獲省著名商標,涌現出錢財大米、光華食品、雲山機床等一批品牌產品,辰龍茶葉公司和白鯊針布公司還獲得農業部「誠信民營企業」和省「高新技術企業」稱號。品牌帶動已成為民營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2008年,該縣計劃培育品牌產品3個,申報專利技術2項。
相比湖南 怎麼講呢?一是你所說的范圍太大,涉及的面最廣,用一句話來回答,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㈢ 電視劇風雲上的步驚雲發型叫什麼名字
發型設計是卷發,卻不像李尋歡那般古典,現代感比較強,像科幻中的人物。做這一款發型足足用了11個左右小時,又是燙又是染。
另:頭發一定要越長越好.中分或是旁分為最佳選擇.最好 劉海要夠長.可以遮住眼睛以達到深情的效果. 染上金色或是怪異的顏色那是絕對必要的(例如:風雲 中步驚雲的藍色頭發當時造成一股不小之流行) 上述路線是走比較瀟灑派.達到漂泊的感覺為最佳目的 另一種STYLE是以兇狠為其目標.像是剃山本頭和燙電 棒燙為最佳例子.通常此種類型的未來目標.都是以能 夠登上黑道之王為職志.
㈣ 廣東的民風民俗
1、舞獅
舞獅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為有名。獅子是由五彩布條製作而成的,每頭獅子都由二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在表演過程中,舞獅者要以各種招式來表現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陽剛之氣。它是廣東各個節慶日中最常見的表演活動。
2、英歌
所謂北有秧歌,南有英歌。廣東的普寧、潮陽、惠來、陸豐甲子、潮安等地有英歌,其中以普寧、潮陽的英歌最有名。英歌是潮汕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民間廣場情緒舞蹈,起源於明代中期,以梁山108好漢為原形。表演者或持英歌棰或持圓鼓,糅合武術套路舞蹈等等藝術形式,氣勢粗獷豪邁。
4、燒龍
最有名的就是豐順的埔寨燒龍。人們會在節日的夜晚聚集在舞龍場,在大炮仗的巨響下觀看燒龍表演。
先是幾十個年輕人舉著燃燒的竹纜在場內奔跑,接著,身上裝滿煙花的巨龍出場,舞龍者舉著龍在場內舞龍,最後,龍頭開始噴火,龍身燒起來後則煙花齊放,鑼聲和鞭炮聲響徹雲霄,絢爛的火龍滿場飛舞,景象十分壯觀。
5、宵夜
宵夜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一般是晚間十時以後,故名「宵夜」,或叫「夜宵」。宵夜的方式因人而異:有的晚上自己動手煮食。
有的單獨或邀三五知己好友到街邊大排檔或茶樓食肆的夜市中進食,因而市裡漸漸地形成了多條「夜食街」,以及各個茶樓酒店中的「夜市」茶座。茶樓中的夜市往往開設有音樂茶座,以招徠食客。
6、飲早茶
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往往以「飲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嗎」)作為問候,可見對飲茶的喜好。飲茶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民間流傳著「清晨一壺茶,不用找醫家」的諺語。
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習慣叫茶居)飲茶。不僅飲早茶,還要吃點心(作為早餐);不僅飲早茶,還要飲下午茶、夜茶;不僅填飽肚皮,還順便傳播新聞、敘說友情、洽談生意。可見,廣州人的飲茶實際上是一種社會交際的方式。
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為什麼歷百年而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和根本原因。在廣州老字型大小飲食店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茶居。
7、飲涼茶
飲涼茶也是廣州人常年的一個生活習慣。所謂涼茶,是指將葯性寒涼和能消解內熱的中草葯煎水作飲料喝,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冬日乾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疾患。
廣州的涼茶歷史修久,涼茶品種甚多,有王老吉涼茶、三虎堂涼茶、黃振龍涼茶、大聲公涼茶、石歧涼茶、廿四味涼茶、葫蘆茶、健康涼茶、金銀菊五花茶、古瓜干涼茶等;甚至連龜苓膏湯、生魚葛菜湯、紅蘿卜竹蔗水等,也成為廣州人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