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雲吞面的面是什麼面
雲吞面的面是廣式鹼水面。廣式鹼水面的顏色為黃色,廣東人經常將它稱為黃面,在當地很多地區都有生產。面條加鹼的目的是去除面團中的酸味,使成品更為膨大、潔白、松軟,口感會更好。雲吞面又稱餛飩面、細蓉、大蓉,是廣東省的漢族特色小吃,屬於粵菜系,以煮熟的餛飩和蛋面,加入熱湯即成。
B. 雲吞面是哪裡的特產
雲吞面是廣東的特產。雲吞面又稱餛飩面、細蓉、
大蓉,是廣東省的漢族特色小吃,屬於粵菜系。一般以
雲吞拌面,分為湯面與撈面。雲吞面是一種在中國十分普遍的食品。以煮熟的餛飩和蛋面,加入熱湯。
古代雲吞很講究,要肥三瘦七,弄成肉糜,正宗的且先切後剁。現今我們平常吃的雲吞面多數是以鮮蝦雲吞製成,雲吞材料有雲吞皮、鮮蝦、豬肉。
菜品發展
廣州的雲吞面是從外省的「混鈍」演化而來的。始於清朝同治年間,是一位湖南人在雙門底(現北京路)開設了一間三楚面館,專營麵食。
開始的製作較粗糙,基本上是水麵皮,大肉餡和白水湯。但經濟實惠,生意很好,隨後不少人爭相效仿,設檔經營。到1946年間,在廣州光是固定的雲吞檔就有100多戶。而上街串巷的肩挑小賣則更多。
C. 雲吞面的簡介
餛飩面,或叫做雲吞面,餛飩面在行內稱為「蓉」或「擁」(此時兩者粵音均為 jung2「涌」)。前者據說是「芙蓉面」的簡稱,後者據說是早期的餛飩面比較小,冬天時低下階層把小碗抱(即「擁」)在懷里,飽肚之餘又可取暖,因此又稱「細擁」(「細」就是小的意思)。也曾經是廣州西關少爺的最愛。
雲吞入口爽滑,面更具有彈性帶嚼盡勁,並且雲吞擁有豐富的蛋白質,澱粉等營養元素。 雲吞面起源於廣州,五十年代在香港蓬勃興起,至今雲吞面依然甚得人心。據說,此食品在唐宋時即已傳入廣東。據《群居解頤》一書記載:「嶺南地暖……又其俗,入冬好食餛飩,往往稍喧,食須用扇」。至於廣東何時用「雲吞」二字取代餛飩之稱,則無從考證。
雖然麵食在廣東並不是以主食的地位出現,但出奇的是大部分的廣東人對雲吞面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 據考據,雲吞面最早在明末清初,廣州的西關一帶出現,相傳是同治年間從湖南傳入。初期多數是由小販肩挑著四處販賣 餛飩也叫雲吞,起初是用於祭祀的。 直到宋代,每逢冬至,市鎮店肆停業,各家包餛飩祭祖,祭畢全家長幼分食祭品餛飩。富貴人家一盤祭祀餛飩,有十多種餡,謂之:「百味餛飩」。南宋後,餛飩傳入市肆。後來省城廣州,雲吞面分為大用、小用。因為粵語諧音,逐漸變成大蓉、小蓉。
D. 臊子餛飩是怎樣一種混沌這種餛飩有什麼特色
餛飩傳入廣東廣西之後,才被改名叫雲吞的,至於為什麼這么叫,坊間有很多說法,廣東人咬字不清,都是有目共睹的,餛飩發音困難,所以改名叫雲吞,顧名思義,一口氣吞下,再加上餛飩兩字不太好寫,雲吞筆畫少,所以就改名叫雲吞。餛飩,在上海,一般我們吃的是「福建千里香餛飩」或者「崇明餛飩」。他們都叫餛飩,但是味道卻是截然不同的。「福建千里香餛飩」的湯底特別的香,有爆炒過的蔥,香油,少量蝦米,香菜,等。
餛飩都是一樣的只是各地的叫法不同餡料不同,雲吞是廣東叫法裡面的餡料一般都是豬肉鮮蝦,抄手是四川的豬肉香蔥餡,南方還有一種叫「清湯」,皮子是半透明的,肉餡很少,煮熟後在湯裡面幾乎看不出來,就像是一碗清湯。
E. 餛飩/包面的做法步驟圖,餛飩/包面怎麼做好
用料
餛飩皮 張隨意
鹽 克
餛飩/包面的做法
買來的
小貼士
因為沒肉餡,所以放點肉臊子會香些。。
F. 廣東「雲吞面」是一道什麼樣的美食有哪些特色與做法
雲吞面的面是廣式鹼水面。雲吞面(Wonton Noodle)又稱餛飩面、細蓉、大蓉,是廣東省的漢族特色小吃,屬於粵菜系。一般以雲吞拌面,分為湯面與撈面。雲吞面是一種在中國十分普遍的食品。以煮熟的餛飩和蛋面,加入熱湯即成。雲吞面也是香港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雲吞就是餛飩,最早雲吞以全豬肉制,所以稱做「凈肉雲吞
雲吞面的做法
做法一:
想要烹飪出美味的雲吞面,那麼我們首先應該注意准備好食材,主要是准備好餛飩、面條、調味品了。
首先我們是應該在大碗中加入鹽和生抽的了,同時還應該及時的加入開水,選擇備用。然後我們要將面條放入鍋中,加水煮開至斷生,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將面條撈出了,之後我們要在其中放入有鹽和生抽的大碗中備用。大家選擇把餛飩倒入鍋中,然後選擇煮到三至五分鍾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撈起擺在面條上,這時候就可以開始吃了。
做法二:
在烹飪雲吞面的時候還可以試試其他的吃法,我們推薦大家去吃比較簡便的雲吞面吃法,我們可以准備好方便麵、餛飩、青菜、紫菜,對於調味品也應該准備充分。
首先大家應該在鍋里加入足夠的開水,然後選擇放入適量的鹽,焯熟青菜之後備用。我們選擇先把餛飩煮熟,放入少許紫菜一起煮。之後大家應該選擇把方便麵及調料放入鍋里,煮熟後盛出。這時候我們再焯好青菜,並碼入碗里就可以開始吃了。
G. 雲吞撈面怎麼做
廣東地區的餛飩面在行內稱為「蓉」(粵音jung2「涌」),據說是「芙蓉面」的簡稱。而「芙蓉面」則源自唐代詩人白居易《長恨歌》中的「芙蓉如面柳如眉」,當時文人便將「芙蓉」比喻為面。另一說:廣東人慣稱炒雞蛋為炒芙蓉蛋,故廣東人把獨有的梘水蛋面叫做芙蓉面,習慣性美化及抬高其身價的做法。餛飩面再按份量分為「細蓉」、
「中蓉」和「大蓉」:「細蓉」為一個一兩(約38克)重的面餅配以四顆餛飩;「中蓉」為一個半面餅配以六顆餛飩;「大蓉」則為兩個面餅配以八顆餛飩。亦有指「蓉」應為「擁」,據說是早期的餛飩面比較小,冬天時低下階層把小碗抱(即「擁」)在懷里,飽肚之餘又可取暖,因此又稱「細擁」(「細」就是小的意思)。習慣上,為了與外省傳入的大相徑庭的餛飩面相區別,通常在文字上稱廣東的為雲吞面---鮮蝦豬肉雲吞梘水蛋竹升面(黃面),而外省的為餛飩面---菜肉餛飩無梘水無蛋面(白面)。
編輯
雲吞面一般以雲吞拌面,分為湯面與撈面:
湯面:是以灼熟面條(傳統以少許豬油撈一下,現已沒有了)再加入已灼熟的雲吞,再配老火湯底(以大豆芽、豬骨、蝦頭及蝦殼、烤大地魚干作為湯料),最後加上少許韭黃切段。
撈面:通常以面條灼熟後稍剩干水後上碟再放雲吞,加上青菜就成為雲吞撈面,也有蚝油雲吞撈面、姜蔥雲吞撈面、蝦子雲吞撈面...(另有豉油皇撈面、姜蔥撈面、廣東炸醬撈面、廣東水餃撈面、豬手撈面、牛根腩撈面及蝦子撈面......等)。
編輯
有些人吃餛飩面時喜歡加入少許醋,除了增進味道外,還可以中和面里的鹼水,幫助消化。
編輯
有一些店用「竹升面」做餛飩面,特別有嚼勁。
[
編輯
可惜的是,在香港,手造的竹升麵店鋪越來越少,原因是成本太高,加上青黃不接,缺乏青年接手,現存還有麥奀雲吞面世家及何洪記等。著名的「竹升面」有澳門的祥記、老記、黃枝記及六記,香港特首曾蔭權曾光顧六記,食家蔡瀾則大力推崇祥記的竹升面。
H. 雲吞面的製作方法
雲吞面的製作方法
雲吞面就是我們常吃的餛飩面,它的製作方法很是簡單,早上趕時間的朋友可在晚上准備好食材,第二天直接下鍋煮熟即可食用。裡面雲吞的餡料可葷可素,按自己口味選擇即可。朋友們想知道雲吞面怎麼做及雲吞面怎麼煮嗎?下面就為大家介紹雲吞面的做法。
其實早晨為家人做一碗雲吞面是很享受的事,特別是現在天氣涼了,吃一碗雲吞面也可以暖和身體,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幾種它的做法。
做法一
材料
兩顆新鮮的雞蛋,餛飩皮,豬肉,香菜,青蔥,面條。
做法
1.將餛飩皮平鋪在手心中,在上面放上適量的豬肉。
2.在右邊的角沾點水,將左邊角折疊上去成抄手狀。
3.然後將兩端拉整齊使餡料在中間鼓起,形成兩端翹起的元寶造型。
4.然後再將適量的香菜和青蔥切成段。
5.雞蛋絲的做法是,雞蛋一顆打散加入少許鹽,攪勻加入少許水。然後平底鍋加熱,放入少許油用紙抹勻,使鍋面有一層層薄薄的`油。
6.然後加入蛋液,轉動鍋子,讓蛋液均勻貼在鍋子上。火不要太大,等雞蛋餅表面出現凝結,顏色鮮黃,注意不要完全乾,關火,稍微放一下。
將雞蛋餅沿著表面揭起來,用木鏟子從揭起來的地方,伸進去然後把雞蛋餅完全撐起來,就可以了。把雞蛋餅顏色鮮亮的那層朝上疊起來切成絲。
7.下餛鈍湯不渾濁的方法是,水裡加入少許鹽,大火燒開,然後放入餛鈍,立刻轉中火,不蓋蓋子煮。
8.面條,我這里用的是銀絲面也是同樣下鍋煮熟,然後過下涼水控干。
9.將餛鈍和面條碼好,放入蔥花、香菜、雞蛋,加入事先調好的高湯,用一點點鮮醬油、魚露調味就可以了。
做法二
材料
蝦250克,半肥瘦豬肉3150克,韭黃150克,絲瓜1條,蛋面2個,鹽適量,生粉適量,雞粉適量,料酒適量,生抽適量,生油適量,大地魚粉適量。
做法
1.蝦去頭去殼去腸線後洗凈,蝦殼洗凈備用,可保留幾只蝦拌面;豬肉洗凈後剁碎;韭黃洗凈後切碎;絲瓜去皮切片。
2.將蝦、豬肉及韭黃攪拌均勻,然後用適量鹽、生粉、雞粉、料酒、生抽、生油腌制2小時。
3.用雲吞皮將雲吞包好。
4.水開後加入大地魚粉和蝦殼煮半小時。
5.在湯底中加入絲瓜和蝦煮沸後加入適量鹽和雞粉調味。
6.將湯底盛入大碗中備用。
7.另煮一鍋水,水開後加入蛋面煮熟後瀝干水放到已有湯底的碗中。
8.在之前煮麵的水中加入雲吞,煮至雲吞浮起即可撈起放在面條上。
9.將之前湯底中的蝦和絲瓜也盛出來鋪在面上,再灑上些韭黃碎即可。
做法三
主料
雞蛋面2塊、雲吞皮1包、半肥豬肉200克、蝦仁150克、馬蹄2個、雞蛋1個。
配料
高湯適量、韭黃少許、生菜適量。
調料
胡椒粉少許、鹽1茶匙、海天金標生抽1茶匙、糖1/2茶匙、生粉2茶匙、雞粉1/2茶匙、料酒少許、香油少許、醋1大勺。
做法
1.將豬肉粘碎、蝦仁和馬蹄碎一起放入容器中。
2.打入一個雞蛋。
3.放入適量海天金標生抽。
4. 再放入適量白糖、雞粉和料酒。
5.再加入少許生粉。
6.最後加入少許香油。
7.用筷子順著同一個方向攪拌均勻。
8.取雲吞皮一張,放入適量餡料於中央。
9.沿餡料周圍塗點水,對折,用手黏合雲吞皮。
10.再用虎口擠壓麵皮,呈魚尾樣式。
11.全部雲吞包好後,放入盤中,注意間隔開。
12.鍋中放水煮開,將雲吞放入後,立即用筷子攪拌一下,煮開後再煮2-3分鍾,待雲吞浮上水面,就表示熟透了。
13.再次將水燒開,放入面煮熟。
14.在小碗中倒入海天大紅浙醋,做為蘸料。
15.煮熟的面盛於碗中,放入焯燙後的生菜。
16.上面放上雲吞,淋上煮開的高湯,撒入韭黃碎和香油即可。
做法四
主料
面、餛飩、油菜。
調料
高湯(骨頭湯、雞湯均可)、紫菜、香蔥、鹽。
做法
1.首先把餡料斬碎再用雲吞皮把餡料包起。
2.面其實也很重要。
3.把雲吞放入高湯中煮,十分鍾後把雲吞拿出來,再倒一點高湯入碗,再放入大地魚干、蝦子、蝦殼、豬骨、大豆芽等,最後,把已煮熟的雲吞盛碗即可。
4.把面放入高湯中煮(清雞湯亦可),2-3分鍾後把面拿出來,把已煮熟的面放入盛雲吞的碗即可,建議煮麵時間盡可能的短。有條件的話最好面和雲吞兩面開工。
注意事項
包餡料時緊記不要包太多餡料,因為煮雲吞時雲吞皮會爆開一定要把雲吞皮包緊,因為不包緊煮時餡料會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