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單好看的花燈怎麼製作
花燈,又名燈籠。燈籠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漢族傳統民俗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受漢族文化影響,在亞洲華人地區,許多國家的廟宇中,燈籠也是相當常見的物品。花燈是中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花燈是漢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它酬神娛人,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現代社會多於春節、元宵等節日懸掛,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花燈,又名"彩燈」「燈籠」,是中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花燈是漢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它酬神娛人,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是漢民族民間文化的瑰寶。花燈起源自漢武帝於農歷正月十五日於皇宮設壇祭祀當時天神中最尊貴的太一神,由徹夜舉行,必須終夜點燈照明,此為元宵節點燈的開端;在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土後,由於道教神仙術與佛教燃燈禮佛的虔誠互相結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鄉燈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掛燈,形成一個中西合璧的獨特習俗。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的燈節。每到這時,各式花燈高懸街頭五彩繽紛。勝芳花燈多以亭台禽魚蟲花卉的題材製做。以染色紙綴以各色華麗細條製成,鮮艷奪目。花燈起源於漢代,盛於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間。中國歷代花燈的製作十分講究,品種繁多。
2. 在中秋節的花燈會上有各式各樣的彩燈,都有什麼樣式的呢
中秋節,有許多的游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
另外南方還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游戲,在江西、廣東、廣西等地都有流傳。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於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於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
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起火來。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將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結束後燒燃。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亦類似這種活動,但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將劉永福將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國侵略者)燒死的英勇
3. 元宵節花燈都有哪些樣式
1、走馬燈
走馬燈古稱蟠螭燈(秦漢)、仙音燭和轉鷺燈(唐)、馬騎燈(宋),漢族特色工藝品,亦是傳統節日玩具之一,屬於燈籠的一種。常見於元夕、元宵、中秋等節日。燈內點上蠟燭,燭產生的熱力造成氣流,令輪軸轉動。
輪軸上有剪紙,燭光將剪紙的影投射在屏上,圖像便不斷走動。因多在燈各個面上繪制古代武將騎馬的圖畫,而燈轉動時看起來好像幾個人你追我趕一樣,故名走馬燈。走馬燈內的蠟燭需要切成小段,放入走馬燈時要放正,切勿斜放。
2、兔子燈
兔子燈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手工藝品。其製作簡單,所以村裡人家家戶戶都會扎,而精彩細膩的「扛燈」卻成了村裡一種傳男不傳女的祖傳藝術。大布「過燈」的傳統民俗興於唐朝,人們把兔子視為吉祥之物,兔子燈所到之處就意味著把吉祥和好運送到了那兒。
人們沿用這一吉祥物來迎神接福,其中寄寓的是古代勞動人民祈求神靈保佑,期盼來年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的美好願望。燈彩藝術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才智巧思,它融抽象構成、擬形雕塑、平面書畫、復合裝飾和光動機制於一體,是一種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綜合空間藝術。
3、關刀燈
關刀燈是按照傳說中的關公生前使用青龍偃月刀而製作成的。它和扛燈、兔子燈一起出遊,有保護平安的寓意。這里的游燈習俗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從正月十三至十五夜晚,由前門村開始,先從出燈村游起,游遍四村。
花燈的由來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
4. 簡易花燈製作方法
准備材料:氣球、皺紋紙、白乳膠、刷子、繩子、硬紙板、剪刀、蠟燭、蠟燭托。按照1:4的比例調和乳膠和水。
用硬紙板製作圓筒形支架。
氣球吹起來後,放置到紙筒上。把皺紋紙裁剪後用白乳膠貼到氣球上。
在氣球靠近頂部位置纏繞繩子,方便等會安裝提手。
在充氣口綁上繩子,將氣球晾乾。
晾乾後,剪掉氣球上方部分,安裝上鐵絲提手。
把蠟燭粘貼到燈籠底部。
氣球花燈製作完成了,等夜晚時可以點燃蠟燭試試效果。
花燈,又名燈籠,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在古代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受中華文化影響,在亞洲許多國家的廟宇中,燈籠也是相當常見的物品。
5. 幼兒製作花燈的方法 步驟
元宵節,手把手教孩子做花燈!4個步驟。
今年元宵節,父母世界Parents聯合「艾塗圖國際兒童藝術空間」特別企劃,聯手打造的大型花燈派對活動還在繼續,點擊
https://mp.weixin.qq.com/s/ymjhkNEEKq985znzWpPnfA了解詳情。
話說元宵節,自古都有賞花燈的習俗。如果遺憾不能到現場參與我們的活動,就跟著小編一起,在家中和孩子一起動手做花燈哦!
奇妙節日:元宵節一分鍾學會元宵花燈
出鏡達人媽媽:
一分鍾學會元宵花燈
需要准備的材料有:
紙燈籠、鐵絲架、彩紙、剪刀、膠水、小彩燈、中國結和挑桿。
— Step 01 —
做燈罩
把事先准備好的紙燈籠撐開,插入鐵絲架,把燈籠里的圓環勾在鐵絲架兩端的卡扣處。
— Step 02 —
剪綵紙
選一種顏色的彩紙,剪成統一大小的圓形備用。
— Step 03 —
貼彩紙
把圓形彩紙沿燈籠下沿一圈一圈粘貼。
粘到燈籠的中部後,把燈籠翻轉過來繼續向上粘貼,直至粘滿整個燈籠。
— Step 04 —
裝彩燈
把小彩燈固定在鐵絲架上,拴好中國結。最後,安裝挑桿,一個炫酷的燈籠就做好啦。
把親手做的元宵花燈送給寶寶,和她一起共度一個充滿幸福、愛意滿滿的元宵節吧。
Tips:元宵節為什麼要鬧花燈呢?
傳說在很以前,一隻神鳥因為迷路降落人間,意外被獵人射死。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畜財產通通燒死。
人們想出辦法應對,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家家戶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
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人間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也因此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
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這就是鬧花燈的由來。
孩子學拼音難?!「公校教研骨幹」帶你整體梳理拼音知識,提前打牢語文基礎
6. 簡單的花燈怎樣繪畫
簡單的花燈繪畫方法如下:
第一步:先畫一個扁平的長方形,上面畫一個一
(6)鼠年彩燈圖片簡單擴展閱讀:
花燈,又名"彩燈」「燈籠」。是中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
花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它酬神娛人,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是中華民族民俗文化的瑰寶。
7. 元宵節花燈(十種名稱不用介紹)
有龍燈,宮燈,紗燈,花籃燈,龍鳳燈,稜角燈,樹地燈,蘑菇燈,關刀燈,鼓仔燈。
1 龍燈
(7)鼠年彩燈圖片簡單擴展閱讀:
花燈通常分為吊燈、座燈、壁燈、提燈幾大類,它是用竹木、綾絹、明球、玉佩、絲穗、羽毛、貝殼等材料,經彩扎、裱糊、編結、刺綉、雕刻,再配以剪紙、書畫、詩詞等裝飾製作而成的綜合工藝品,也是中國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品。
地方戲曲《花燈》。清乾隆中葉,由於昆明商業發達,外省會館、行業會館紛紛建立,各地流行的戲曲聲腔和戲班也隨之而來。為適應地方語言習俗,經歷代藝術的加工改造,明清小曲與民歌小調逐步結合,形成了昆明花燈。
早期演出是與會火(社火)結合。會火由燈會(燈班)組織舉辦,於春節、元宵等節日期間活動,演出前要舉行"迎燈神"儀式,並由管事向各處投送燈帖。
演出隊伍由寫有"太平花燈"的大燈和寫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字樣的各形彩燈領隊,隨後依次是過山號和文武樂隊、獅燈龍燈隊、武術雜耍隊、高蹺、旱船、跑驢、秧歌、秧老鼓、"大頭寶寶戲柳翠"(或為:大頭和尚戲柳翠)等故事人物,沿途表演,向接了燈帖的人家祝賀。
此種"賀燈"邊走邊演,稱之為"過街燈"。以後發展為在村鎮街道廣場演出,被稱為"簸箕燈"。節目有本地的花燈小戲《打棗竿》、《金紐絲》、《倒扳槳》等,以及移植的明清小曲《城鄉親家》、《瞎子觀燈》、《打漁》、《朱買臣休妻》等劇目。
經整理,已挖掘出傳統曲調1200多首,大體包括情節簡單的舞蹈、歌劇、小故事劇三種形式。隨著時代的進步,劇目不斷創新。在抗日戰爭時期組成農民救亡燈劇團,演出《張小二從軍》、《新四郎探母》等新題材劇目。
參考來源:網路-花燈
8. 怎樣扎彩燈
扎彩燈的手藝一般是代代相傳的,彩燈藝人們用祖傳的手藝活,繼承著元宵佳節的傳統風俗。
彩燈只在春節至元宵節的這半個月賣,但是准備工作和扎燈卻是一整年都沒停。通常,彩燈藝人是在元宵節後休息半個月,然後開始著手下一年彩燈的材料,七八月份便開始扎彩燈了。
彩燈看似簡單,背後卻有著20多道工序。首先,將買好的紙張壓出皺紋,染上各種顏色;等染漬乾的時候,就可以讓人送來竹子,再根據一定的尺寸破竹、做竹篾、扎骨架;然後開始剪紙、折紙,做成各種需要的形狀。最後,再掛上紅色的掛穗,一盞簡單卻漂亮的彩燈就做成了。
9. 元宵節花燈怎麼做要簡單,材料普通一點,最好帶圖,蟹蟹,蟹蟹了!!!
需要准備的材料有:
紙燈籠、鐵絲架、彩紙、剪刀、膠水、小彩燈、中國結和挑桿。
1、做燈罩:把事先准備好的紙燈籠撐開,插入鐵絲架,把燈籠里的圓環勾在鐵絲架兩端的卡扣處。
2、剪綵紙:選一種顏色的彩紙,剪成統一大小的圓形備用。
3、貼彩紙:把圓形彩紙沿燈籠下沿一圈一圈粘貼。粘到燈籠的中部後,把燈籠翻轉過來繼續向上粘貼,直至粘滿整個燈籠。
4、裝彩燈:把小彩燈固定在鐵絲架上,拴好中國結。
5、最後,安裝挑桿,一個炫酷的燈籠就做好啦。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2008年6月,元宵節被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