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小班孩子剛入園苦惱情景
不停哭型 入園前的親子活動,小朋友在家長的陪伴下玩得都很開心,但是第一天開始上幼兒園,便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了,他們覺得十分害怕、不安全,所以從爸爸媽媽離開幼兒園那一刻起,就開始不停地哭,這樣的情景短則一個星期,長則一個月有餘。 給家長的建議: 2~3歲是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家長要理解孩子這種反應,孩子白天在幼兒園哭得太多,晚上回到家一定要讓他多喝一些淡鹽水補充體力,還要讓孩子早睡早起,睡足9~10個小時。 又哭又鬧型 這種小朋友又哭又鬧,還把幼兒園的玩具扔得亂七八糟,吃飯的時候故意把飯弄在衣服和桌子上,打人、咬人、在地上打滾,時不時地開門就要往外跑。 給家長的建議: 希望家長平時在家裡,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讓他學會一些簡單的規則。另外音樂是撫平小朋友心靈的方法,在家裡可以放些輕松歡快的歌曲給孩子聽,比如《我愛我的家》、《小小人愛上學》等,對治療孩子暴躁情緒有積極作用。 幾天後才哭型 小朋友好奇心重,在幼兒園看到很多家裡沒有的東西,立刻產生了興趣,去幼兒園的前幾天很高興,不哭不鬧,也不嚷著叫爸爸媽媽來接,但是過了幾天,當他熟悉了幼兒園的生活環境,知道自己要每天重復時,就會厭煩,開始用大哭表示自己的不滿。 給家長的建議: 如果寶寶對幼兒園生活沒興趣了,想回家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時,家長可以在最初一段時間,讓孩子帶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如:手絹、小公仔、水壺)到幼兒園,起一個間接情感寄託的作用,在孩子接受陌生的環境和老師夥伴初期起到熟悉、溫暖的情感安慰作用。 心裡默默流淚型 和家長交流的時候,有些家長說自己的孩子在家很開朗的,什麼都說,什麼都樂意去做。但是老師卻發現他們在幼兒園里不說話,坐在角落裡獃獃地什麼都不願意做。 給家長的建議: 在老師試圖打開孩子心扉的同時,家長可以每天在接送孩子的時候多跟老師交流,讓孩子看到這樣的親切場面,幫助老師和孩子盡快建立起感情。 受人影響型 記者去幼兒園時看到,有的小朋友本來在玩玩具,但看到身邊有小朋友在哭,不一會兒,他也會眼淚汪汪,終於忍不住,大哭起來。這也正是所謂的「羊群效應」。 給家長的建議 幼兒對故事特別感興趣,尤其是小白兔、大灰狼、小花貓等幾個形象。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容易被為了幫助幼兒盡快適應新的環境,在入園初期,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 送入園趕快撤 入學第一天父母可先陪孩子與其他同伴一起玩耍半小時,待孩子情緒相對穩定和適應後再離開;第二天則減少到20分鍾,直到孩子能完全適應為止。當老師接過寶寶以後,父母最好馬上離開,不要在幼兒園逗留,更應避免出現寶寶在裡面哭、父母在外面「哭」的情況。盡早接回寶寶 為了減少寶寶剛入園時的恐懼心理,在頭兩個星期可以稍微早點接寶寶,讓他感受到父母並沒有忘記他。回家路上,最好用關愛的語言與寶寶交流,詢問他在幼兒園進行了哪些有趣的活動,分享他的快樂,使他從內心感受到被愛。 幫老師多了解寶寶 不同的寶寶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生活習慣也不盡相同。父母要及時和老師溝通,便於老師更多地了解寶寶,更好地照顧寶寶。例如,有的寶寶一哭鬧就要小便等等。隱瞞孩子潛在或已經表現出來的生活陋習或性格,非常不利於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教育。 精神准備至關重要 家長接送孩子路上以及在家裡交談時,不要使用類似「寶寶哭得好可憐,媽媽好心疼,怕不怕啊……」之類的語言誘發強化孩子的不良情緒。應該輔以誇獎、鼓勵、正面積極引導為主的語言暗示:比如老師誇寶寶了,表揚寶寶只哭了一小會兒,寶寶真棒、不簡單、真勇敢幼兒園老師真漂亮、幼兒園玩具真多啊、幼兒園有這么多小夥伴啊…… 相信老師,相信孩子 在采訪過程中,老師都提到部分家長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小朋友是不喜歡這個幼兒園或者某個老師,才不去幼兒園或者在園哭的,但其實每個小朋友的情況都不同,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也不一樣。不論是父母還是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寶寶。所以希望家長可以理解老師的工作,要相信老師,她們有各種應付孩子哭鬧的招數。 有個老師告訴了我一個小竅門,爸爸媽媽不妨把孩子在家裡的乳名悄悄地告訴老師,當老師以只有家人才稱呼的方法叫出孩子的名字時,孩子一定會非常驚訝非常親切非常熟悉的,說不定也會是止哭的好法寶哦。 我們要相信孩子的適應力,他們很快能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變哭泣為笑臉,並且愛上幼兒園。
『貳』 小班禮儀《入園》教案_《入園》教案設計
小班禮儀課《入園》意在讓幼兒知道上幼兒園時對老師小朋友家長的基本禮儀,那麼《入園》教案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班禮儀《入園》的教案設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入園》教案設計一
教學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上幼兒園時對老師小朋友家長的基本禮儀!
2、老師關注幼兒的表現要給以鼓勵引導!
教學活動准備:
1、小紅花
2、記錄本
教學活動過程:
一、老師記錄
————在小朋友來園時有一位老師拿好小本子記錄幼兒和爸媽分開的一面,是怎樣的現象
—————在幼兒進班時的表現是不是會敲門還能向老師其他小朋友問早
二、老師小結《入園》活動
————— 有老師彈琴讓幼兒安靜下來
—————老師跟全班幼兒問好,剛才老師發現我們有很多有禮貌的小朋友如在:會主動與爸媽說再見 能進教室先敲門 會見到老師其他小朋友問好說: 早上好!
—————那現在老師就告訴你們是誰有這么棒呢?(有xxx小朋友到老師身邊來 讓班上所以的小朋友都目光注視她原來向她這樣就是最棒的還有老師獎勵的小紅花 我們早上上學時要向這位寶寶學習!
三、學《入園 》禮儀要素兒歌
—————老師這有一小段兒歌你們想聽嗎?聽聽老師有表情的輕讀裡面是說到什麼了?(幼兒認真聽——)
兒歌:早上來—不遲到—見老師—要問好—見朋友—要問早—向爸媽—說再見!
有幼兒先理解禮儀入園兒歌里的意思再跟老師念讀
四、游戲—模仿
————讓每位小朋友有的當爸媽 有的當老師去分換角色扮演《入園》禮儀活動
————老師又可記錄誰最棒 但要是在明天早上入園時有更多小朋友真的能表現這樣好你老師就開心了爸媽也開心,小朋友也開心。
《入園》教案設計二活動目標
1、來園時會使用簡單的禮貌用語與老師和同伴進行問候。
2、養成良好的問候習慣,促進師生或同伴間的交往。
活動准備
故事 《我們歡迎你》、布偶1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過程
通過故事引出活動的主題。教師右手拿布偶,以布偶的口吻說:“小朋友,你們好啊!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我的名字叫聰聰,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我們歡迎你》。
二、關鍵步驟
教師手拿布偶,表情生動地給幼兒講故事《我們歡迎你》。
講完故事後,向幼兒提問:
“故事叫什麼名字?”
“故事裡的主人公都有誰呢?”
“在故事中,小朋友早上來到幼兒園的時候,是怎樣向老師問候的?”
分別請幼兒回答所提的問題。
講第二遍故事,講完故事後向小朋友提問:
“小熊維尼見到長頸鹿老師是怎樣問候的?小豬是怎麼做的?”
“小豬見到老師後害羞地躲了起來,他這樣做是正確的嗎?你認為小豬應該怎樣去跟老師問候?”
“班上的小朋友是怎樣歡迎新來的小朋友(小豬)的?”
“請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們覺得小豬第二天去幼兒園,會向老師和小朋友們打招呼嗎?”
“請小朋友們 說說 自己早上回園時是怎樣向老師問候的?”
三、結束部分
帶領幼兒,或者是齊聲唱《問候歌》,使活動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
《入園》教案設計三活動目標:
1、知道入園是要和家長在一起,不能隨意跑動。
2、能對各種入園過程中的行為作出正確判斷,願意接受他人建議。
活動准備:
1、小男孩和成人女性木偶各一個。
2、積木搭起的話題,小皮球一個。
3、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教學掛圖。
(1)教師出示掛圖: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
(2)教師
①圖上有誰?他們在干什麼?(圖中藍衣服小朋友是明明,綠衣服小朋友是冬冬。)
②明明是和爸爸一起來上幼兒園的,你找到明明了嗎?
③明明是怎麼上幼兒園的?
④明明到班上的時候是怎麼做的?
2、引導幼兒觀看木偶表演。
⑴教師:上幼兒園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別的小朋友是怎麼做的吧!
⑵教師操作木偶,引導幼兒理解入院時偷偷亂跑的不良後果。
①木偶表演:冬冬上幼兒園啦,今天是他第一天上幼兒園,他早早的就和媽媽來到了幼兒園。一進大門,冬冬就看見了一座滑梯,他甩開媽媽的手,又蹦又跳的跑過去,玩起了滑梯。冬冬玩累了,發現自己找不到媽媽,著急的直哭。媽媽找到了冬冬,對他說:"上幼兒園的路上要緊緊拉著媽媽的手,這樣才是媽媽的好寶貝。"
②教師:"你們覺得冬冬這樣做對嗎?為什麼?離開爸爸媽媽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⑶教師操作木偶,引導幼兒理解自己隨意跑出去的不良後果。
① 木偶表演:第二天上幼兒園的時候,冬冬緊緊拉著媽媽的手,再也不敢松開,媽媽把冬冬送進了小一班教室。冬冬看見操場上的皮球,趁著媽媽和老師在談話,偷偷地跑出教室,在操場上玩起了皮球。冬冬玩累了,發現自己找不到小一班。這么多班級,哪一個才是小一班呢?冬冬著急地哭了起來。老師找到了冬冬,告訴冬冬:"到了班上可不能自己跑出去玩,如果想玩,老師會帶小朋友們出去玩的。"
②教師:你們覺得冬冬這樣做對嗎?為什麼?自己隨意跑出去會怎樣?
3、閱讀幼兒用書,對不同的行為進行判斷。
①請你們看看書上的小朋友在干什麼。
②你喜歡哪一個小朋友?為什麼?
教師小結:
我們上幼兒園的時候要拉著爸爸媽媽的手,不能亂跑;如果亂跑,可能會找不到爸爸媽媽,還可能會 摔跤 、受傷呢。到了班上,不能自己偷偷的跑出去玩;如果想玩的話,老師會帶小朋友們出去玩的。
『叄』 小班家長會黑板報圖片
小班家長會黑板報圖片
與幼兒園小班開家長會相關的黑板報要怎麼出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小班家長會黑板報圖片,歡迎參考閱讀!
小班家長會黑板報圖片1小班家長會黑板報圖片2
小班家長會黑板報圖片3
小班家長會黑板報圖片4
小班家長會黑板報圖片5
小班家長會黑板報圖片6
小班家長會黑板報圖片7
小班家長會黑板報圖片8
小班家長會黑板報圖片9
小班家長會黑板報圖片10
小班家長會黑板報圖片11
小班家長會黑板報圖片12
小班家長會黑板報圖片13
小班家長會黑板報圖片14
家長會注意事項
一、會前的准備工作:
1、讓學生務必把家長會邀請函交給家長(或其他監護人),通知他們在規定時間內到學校參加家長會議,特別要做好特殊學生(如留守學生、單親學生)的思想工作,爭取盡可能多的家長能及時到校參加會議。建議班主任在學生回家前調查、詢問一下學生,哪些學生的家長實在不能到會,以便對有多少家長能夠出席會議心中有數。讓不能到會的家長主動電話聯系自己,會後對應到會但未到的家長進行電話聯系與溝通。
2、前後黑板的布置:前黑板:歡迎標語;後黑板:「感恩父母」黑板報。
3、做好教室的布置:班級文化展板,班級活動風采、班級學習目標、量化考核統計、學生作品展、科任教師和班幹部介紹等。
4、讓每一個學生給自己的家長准備一個信封:內容包括學生本人在月考和期中考的分數、學生給家長的一封信、獎狀等。信封中放一支筆,便於家長寫建議、寫家長心語。
5、安排專人做好班級衛生工作和後勤服務工作以及家長接待工作。
6、物色兩名班幹部做家長會主持人,指導他們設計好家長會流程並主持會議。
7、做好講話稿,就班級管理目標、班級管理措施、家長需要配合的工作等向家長作一個全面的工作報告,讓家長對學校、班主任的工作放心。做到演講具有科學性、針對性、教育性。
8、准備科任教師、班幹部、學生代表、家長代表發言。
(1)課任老師發言。發言的課任老師要准備好發言稿。發言不要僅僅從自己所任學科的角度發言,要能代表所有課任老師。讓家長知道我們的教師團隊敬業、愛生,讓家長贊同我們、支持我們。
(2)班幹部發言:通過學生幹部的發言,讓家長知道我們班風正、學風濃,班級是一個和諧、溫暖、奮進的大家庭。班幹部可以代表班級集體的心聲表決心,甚至可以集體宣誓,表達全體孩子好好學習、感恩老師、報答父母的心情。
(3)學生發言。找學生發言不要只找成績好的,要在各個層次選出一名代表並准備好發言稿(原則是成績未必都優秀,但都應品行優秀、學生態度好、上進心強)。要把全部學生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把到會家長的信心都鼓動起來。
(4)家長發言。要事先物色好,動員經常與自己聯系的'家長發言,盡量讓他准備好發言的書面材料。別在會上臨時找人發言。
二、家長會上班主任發言:
1、就班級管理目標、班級管理措施作工作報告。
自己做過的工作一定要講,讓家長了解自己,佩服自己,支持自己,千萬不要過分謙虛,讓家長誤會你、看不起你。
2、作班級成績分析。
對各學科教學、考試分數情況分析,分析班級發展狀況及班級在年級所處的位置,科學介紹班級在今後的工作打算等。
3、作學情分析。
要講每一個到會家長的孩子的表現,包括思想、學習、工作和紀律等方面的表現,尤其突出學習和紀律方面。班主任在家長會上要讓每一個家長都能高興地看到他的孩子優點和冷靜地看到存在的不足且還很有信心,為此,班主任要注意講話的藝術。當然,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要反映,家長有疑問的情況一定要解釋,也不能避實就虛,忽悠家長。
4、對家長提出希望和建議。
指出哪些方面是要家長配合的,哪些要家長管理的,如何管等等。望家長以後多聯系,對自己沒有能及時和家長溝通要解釋並致歉意,表明以後一定把工作做得更好。
三、家長發言及互動交流
1、指定家長發言。
2、家長自由發言或提問。
3、家長寫下給自己孩子的話(家長心語)。
4、家長寫下對學校的意見和建議。
四、會後整理家長會材料
把家長會所有相關材料(含各種發言稿、簽到表和家長意見反饋表等)整理好並上交年級組存檔。
五、注意事項:
1、態度上要足夠重視,必須認真備好家長會這一課。
2、事先設計好家長簽到表(含電話號碼)。
3、不要把整個家長會開成班主任一個人的報告會,不要把家長僅僅當成聽眾,要讓他們充分參與進來。應設計老師—家長互動環節。但不可長時間僅僅與某一個或幾個家長交流而忽視了其餘的家長。
4、如果到會家長人數較少,為避免氣氛冷清,讓學生陪同家長一起開家長會。
5、可以利用多媒體系統開家長會,但忌把幻燈片做得花里胡哨、華而不實。
6、會後不可接受家長的宴請或家長的禮物(敬畏紀律,婉言謝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