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要一張卡通畫、簡筆畫都行 上面是只老鷹 翅膀一定要張開 圖片請發給我 謝謝 今晚就要 外加翅膀的含義
OK?
② 老鷹怎麼畫
1、先畫出老鷹的頭部,然後再畫出老鷹的眼睛,並再在頭部的上面再畫出老鷹的嘴巴,如圖所示:
③ 他畫了一隻老鷹,賣出2.7億元天價,放大5倍後,專家說了什麼
他畫了一隻老鷹,賣出2.7億元天價,放大5倍後,專家:越看越逼真
我們最熟悉的畫家就是張大千、齊白石等人,齊白石出生普通,從小勞作,因此對田間的花、鳥、蝦觀察得特別細致,畫得栩栩如生。有一個人和齊白石的成長軌跡很像,但是繪畫的風格卻有很大的差異,他之前花了一隻老鷹,結果買了2.7億,專家說,越看越逼真。
他就是潘天壽,1897年出生於浙江,他的父母都是朴實的農民,沒有受過教育,但他們不想讓孩子步他們的後塵,因此省吃儉用送他上學。不幸的是,母親在他4歲那年去世,他每次想母親了就會將她的樣貌畫出來,畫畫漸漸成了他的愛好。
潘天壽天資聰穎,再加上學習刻苦,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學習之餘,他也會進行繪畫,雖然沒有經過專業的學習和指導,但他很有天分,就連老師也很支持他。1915年,潘天壽考入了浙江省立第一師范讀書,畢業後留在學校當了一名美術老師,閑暇時間依舊堅持畫畫。
潘天壽本來就擅長畫動物以及山水,他畫的這只鷹看起來嚴峻,好像在看著獵物一般,這就是所謂的下筆如有神,短短幾筆就勾勒出了它的神態。專家也對他的畫非常感興趣,因此放大了5倍看,越看越逼真,根本就不是畫,而是真實存在的景象。
這只鷹彷彿是活得,連它身上的羽毛都看得清清楚楚,細節也很到位,所以這根本就不是一幅畫,而是一副真實存在的場景。有些人可能會說,畫畫這么簡單,那我也買畫筆和顏料開始畫了,這些東西當然沒有我們看到的這么簡單了,他被代表的是作家想要表達的東西以及多年的藝術結晶以及整個時代背景下的產物,而不單單只是一幅畫。
④ 有沒有一些老鷹的圖片用來畫畫,要好看一些的,要真實的不要畫出來的
⑤ 求老鷹圖片,多多益善,什麼樣的都行
⑥ 素描老鷹畫法步驟
第1步,我們先繪制一個橢圓,這個橢圓大致是這個老鷹身體的主要部分,
⑦ 老鷹風箏怎麼塗色
一、風箏的美化
美,是自古以來人類所共同追求的目標之一。在風箏上也不例外,除了它的主要方面--能飛以外,人們總希望它更美一些。而且飛中也有一種動態的美。對於不同類型的風箏,美的重要性也不同。或者說,美的含義也不同。富蘭克林用來測雷電的風箏,馬可尼用來代替天線的風箏和韓信用來把張良帶上天空吹奏楚歌的風箏等,都是為了完成既定的工作。至於它們的形狀:色彩都是次要的。也可以說,在人們的眼裡,它們能完成好自己的任務就是最美的。可操縱的花樣風箏,或進行「戰斗」的戰斗風箏,是用靈巧神奇的飛行來體現它們的美的。至於造型和色彩是第二位的,或者說是為完成技巧飛行服務的。
1.風箏的輪廓造型:
一個風箏,不論它的圖案和造型如何精美,只要在天空中飛得遠了,我們從地面望去,往往只能看到它的外輪廓的剪影。即使飛得不遠,圖案和造型都能從地面看清,但這時給人印象最深的,還是外輪廓的形狀。因此,風箏的外輪廓的形狀,在風箏的藝術效果里,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風箏的輪廓造型,一般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1)選擇最有表現力的造型。例如要做一一隻老鷹風箏,選擇什麼樣的造型呢?北京的鷹風箏、天津的鷹風箏、山東濰坊的鷹風箏,形狀各不相同。如果以真鷹的形象為標准來衡量,它們各有自己的特點。因為鷹的品種很多,飛行姿態又千變萬化,這就要按風箏製作者各自不同的審美觀點,選擇他們認為最美的品種,最美的飛行姿態,來確定他們的鷹風箏的外形。在處理人物、昆蟲、器皿等各種風箏的外形上,也要注意同樣的原則:突出它們的特點,表現它們最生動的形象。例如鍾旭拍子、各種蝴蝶、蟬拍子、鍾拍子、瓶拍子等風箏,都是在外形處理上成功的例子。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中國傳統的字形風箏,它們主要靠其外輪廓形狀來表現主題的。放起來,一字高懸天際,藝術效果很好。
(2)利用多變的「軟造型」。除了在空中形狀基本不變的「硬造型」以外,在風箏上還有一些可以隨風而動的「軟造型」。如魚的尾巴、蝴蝶的尾巴、人物的飄帶、旗穗等。這些能動的部分給風箏增加了無限的活力,加強了藝術效果。在設計風箏時應充分加以利用。
(3)不忘空氣動力性能和結構上的需要。如果在考慮風箏的外輪廓造型時忘記了風箏空氣動力性能和結構強度方面的基本要求,就會在試飛時造成麻煩:因不平衡或不穩定而不能飛行,或因強度不夠而空中解體,或因重量過大而飛不起來。因此,處理好造型與空氣動力和結構強度的要求之間的矛盾,使其統一起來,也是風箏外形設計需加以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
2.風箏的構圖:
構圖和外輪廓造型一樣,對風箏的藝術效果有重要的影響。而且,風箏的外輪廓造型
往往是和構圖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要統一考慮的。這里只是為了敘述的方便,而將它們分開。
(1)風箏構圖的種類。風箏的構圖,按其內容,大體可以分成以下幾類:
寫實的:例如鷹、燕、蝴蝶、靖蜒以及其它各種鳥類、飛蟲類。都是越真實越好,取其自然的美。
裝飾性的:這是指那些從裝飾美出發,對那些自然物做了適當的加工和變形的構圖。
如蝙蝠風箏已與真實的蝙蝠在形態上有很大的不同,它有強烈的裝飾圖案味道。沙燕風箏更不像真實的燕子,它完全是一幅人們創造出來的形象。這種裝飾性構圖在中國風箏上使用很多。
烘托性的:在風箏上,為了突出主題圖案,往往加一些烘托性的構圖,如軟翅或硬翅人物風箏上的行雲,就是烘托性的
寓意性的:在傳統的中國風箏上,寓意性的圖案很多。如象徵幸福的蝙蝠,象徵長壽的桃子,象徵富貴的牡丹花等。有些風箏上這些寓意性的圖案構成了風箏的主題,而在另一些風箏上,它們則起陪襯、烘托的作用。
(2)中國風箏構圖的特點。在中國風箏的構圖形式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對稱:中國風箏大多是對稱的,因此,多用對稱形的構圖。只是人物風箏的構圖往往是不對稱的,還有些側臉的烏形風箏也不對稱。
鑲嵌:在中國風箏上,有些圖案是鑲在其他完整的圖形之中的,如沙燕風箏的膀窩里有時鑲著蝙蝠、荷花等。
豐滿:中國風箏的圖案構圖都十分豐滿充實,即使留白,也讓人感到白而有物,這種豐滿的構圖是中國風箏的藝術特點之一。
3.風箏的色彩:
(1 )風箏色彩的特點。風箏色彩的特點,決定於風箏與一般繪畫在觀賞上的不同條件。
遠。
除了大型壁畫以外,人們觀賞一般繪畫的距離大都在幾米以內,而放飛著的風箏與觀
賞者的距離少則十幾米,多則幾十或幾百米。因此,在決定風箏的色彩時,這個「遠」字是首先要考慮的。為了滿足遠效果的要求,風箏上的色彩要鮮明,對比要強烈,色塊要大。
動。
風箏是在飛行中觀賞的東西,雖有人把美麗的風箏當作裝飾品掛在房間里,但我認為
這不能做為我們考慮風箏藝術的出發點。飛是風箏的生命和靈魂,它真正的美是與飛緊密相連的。因此,我們考慮風箏的色彩時,必須首先從「飛」字出發。這樣,除去「遠」之外,就是「動」了。必須以飛行中的效果為出發點來設計色彩。這與遠效果的要求是統一的,也要求色彩鮮明,對比強烈,色塊大。
透光。
還是從「飛」字出發,風箏在空中,經常遇到光從背面射來的情況。這時,不同顏料、不同材料的風箏就有不同的透光效果。處理得好,可以增加風箏的美。處理不好,就很難看。
有一次,我在法國的南特市,碰到了幾位年輕的風箏愛好者,其中一位女士拿著一個用舊報紙作的風箏,開始我不以為然。當她把這風箏放上去以後,正好是逆光,報紙基本上成了黑色。原來她在報紙上挖了兩個洞,糊上桔黃色的玻璃紙,這時這兩個地方就像兩個眼睛,放出美麗的光彩,動人極了!這件事使我久久不能忘懷,深感到在風箏的美術處理中,應很好地利用自然透光的效果。
為了達到透光效果,必須選用鮮明、大塊對比強烈的透明顏色。中國傳統方法繪制風
箏時使用「品色」的原因之一,就是取其透光性好的優點。
以天空為背景。
飛行著的風箏,是以天空為背景的,在考慮風箏的色彩時,不能忘記這個因素。
中國傳統的風箏「黑鍋底」,只有黑白兩色,但放到天空中十分醒目。還有穿著紅袍的鍾尷,黑色膀窩里鑲嵌著大紅蛻幅的「瘦沙燕」等等,它們在藍色的天空中飛行時顯得格外鮮艷奪目。但天藍、灰藍等色彩,在風箏上就很少應用,因為放上天空很不明顯,飛得遠些就看不見了。
(2)中國風箏用色的基本原則:傳統的中國風箏幾乎只使用品紅、槐黃、品綠和「鍋煙子」(黑色),這四種顏色。但畫出來的風箏卻琳琅滿目,絢麗多彩。這就是風箏製作者巧妙地運用色彩的結果。他們用色的基本原則是:鮮艷、對比強烈、色塊大。
品紅、品綠、槐黃和黑,這兒種顏色大部分都很鮮艷,它們之間的對比是較強烈的,再加上黑、白線條的運用,就可以更加強對比的效果。大色塊的處理有兩種方法:一是直接使用大色塊;二是把一些同樣的小色塊加在一起,從遠處看就是一個大色塊。這幾種顏色在藍天上都很鮮明,只是對綠色的應用要稍加註意,最好不用綠色與藍天直接相接,而是給它加繪上其它顏色的邊框,使輪廓更加突出。
除上述的美化問題之外,「繪」藝中還包括:
色、底、描、染、修五個方面,現分述於後。
二、顏色
現在製作風箏有很多顏色可供選擇,因此,大家都沒有把解決顏色問題看得很重要。
但是,過去沒有這么多價廉的化學染料和機制顏料,風箏作坊里所使用的顏色有很多是自
己製作的,它們不只價廉,而且物美——色艷而耐久。在此筆者想借本書的一點篇幅,把以前老藝人傳下來的幾種顏料制配法介紹給大家,一來可以幫助了解歷史背景,二來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也許還有一定的用處。
1.取黑煙子法:
以前繪風箏時,黑色不用墨,而用鍋煙於。因為用鍋煙子制的黑色,不但自取臼用很少花錢,而且黑色濃重烏黑不透明,這是墨所達不到的。用茅草、木柴做飯,日久鍋底必積滿厚厚的一層黑煙。用管帚輕輕掃下(切不可用鐵器刮),再兌人事先熬好的牛皮膠水,調勻後放在溫火上熬熟,再用水解勻,放在杯內,等雜質下沉後,漂其上面的凈膘即可使用。木板印刷所用的黑色不用膠兌,而用澱粉煮成稀粥狀,然後下鍋煙於攪勻,即可刷版。用這種黑色印畫,即不粘紙,又不掉色。
2.煎胭脂法:
先將採得的紫草梗(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呈橢圓形互生,葉面粗糙,夏天開小白花,其根皮紫色,干後可用)杵碎,去其木梗,每50克可得約35克,加上葉子七八片,用雪水放在砂鍋里煮開後,用文火輕煮到紫梗軟,撈起按碎,再熬至六七次發出氣泡為止,然後將紫汁滴在瓷碗內,濾去渣滓,再放火上熬於,則成紫膏。
3.煎槐黃花法:
將槐樹花去梗曬開,加石灰在鍋中炒碎,再將煎好的礬水倒入鍋中,用棒攪出黃水汁(此汁可用來配製其他顏色),剩下的粉質黃色可加姣或漿糊繪制風箏用。
4.制藍靛法:
采藍靛草(又名寥藍)放人缸中,加水漚漬,待發酵後,加石灰用木棒攪爛,成靛水,再濾去雜質,製成膏狀稱「花青」或「靛青」。這些「膏」用時加水溶開即可使用。
5.三綠:
先用乳缽將色研細,或用手蘸水捻細,然後加稀膠水,膠不可濃,濃則不嬌艷。用時取表層細膘,底下沉色可再研製。中國傳統制色法只舉以上5例可見一斑,現將合膠礬法記下,供讀者參考。
6.合膠礬法:
將白礬研成細粉,用開水沖成礬水,澄清去碴,將好膠入鍋熬化,用水沖稀,倒人礬水中,用舌試嘗,如味太澀則是礬多膠少,如味淡則是礬少膠多,舔其味發酸則正好。夏天用要礬多些,冬天則礬少些。若中國市場上可以買到化學染料以後,繪風箏就多用「品色」了。這是一類水溶性的染料,能完全溶於水,沒有不溶的顆粒,因此使用這些顏料可以不加膠,所以在一些紙上塗刷以後,乾燥時並不收縮,重量增加極少,而且透明度高,透光性更好。用品色繪的風箏逆光時格外鮮艷明麗,是其他不溶性顏料所無法比擬的。常用的品色有品紅(大紅)、品綠、槐黃、湖藍、青蓮、玫瑰精(紫紅色)、酸性桃紅、鹼性橙黃等。「品色」的缺點是有幾種顏色(如黃、綠等)耐久力差,時間一長會褪色。
現在有了更好的透明色,那就是給水彩色加色的「彩色墨水」,如北京制筆零件二廠生產的三環牌彩色墨水,十二色一盒。它的鮮艷程度不亞於「品色」,但耐久力比一般品色強得多。但價格也比品色高多了。此外國畫色,水彩色,水粉色,丙烯色在繪制風箏時都可使用,只是最好不大面積使用。黑色除墨和鍋煙外,還可用碳素墨水等。對於用尼龍綢,錦絲綢,無紡布,塑料膜和其他新材料製作蒙面的風箏,美化時所用的色彩也有新的要求,例,。用丙烯顏色和塑料油墨可以用在這些材料上。此外在尼龍綢和錦絲綢上還可以用印染的方法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三、底的處理
有很多風箏在繪畫之前,要先上底色,這節就講底色的處理。例如製作靖蜒或蟬風箏的翼在繪制紋理之前,就必須先上底色。紅靖蜒用紅底色,綠靖蜒用綠底色,蟬一般用黃底色。
這種底色一般在未糊之前上好。因底色上大面積著色,要求均勻或漸變,往往先把紙
或礬絹鋪在桌面上,在表面先用板刷刷上一層水,使其濕潤後,再用板刷均勻地塗上透明
色,等稍晾一會,還未完全乾時再刷一次,直到適度為止。待完全乾後用熨斗熨平。如果沒有漸變色的要求,則可用染色的辦法處理底色。把溶好的色放入平盤中(如洗照片用的平盤)把紙或絹裁成小於平盤的寬度,用手拿紙(或絹)一端的兩角,使它浸入色水中,然後沿盤邊輕輕拉用,則紙被全部浸濕著色,等全張紙都拉出色水以後便輕輕地把紙掛在事先准備好的繩子上,像晾曬被單一樣,待干後熨平便可使用了。如能買到事先染好的彩紙、彩絹也可直接使用,不用自己染了。
四、描線
准備好有底色或無底色的蒙面材料以後,就可以開始繪畫了。畫前先要在白紙上用墨線繪好1/1 的「大樣」,各細部花紋都要繪出,只是不用上色。把准備好的蒙面材料鋪在「大樣」上,用毛筆勾出全部線條來,根據圖案的要求,有黑邊的全用墨線勾出,大黑面用墨染好,個別圖案是白邊或色邊的用白粉或顏色勾出。對於描線的要求是:准確,均勻,流暢,對稱。
五、染色
指著色。對於沒有礬過的「生紙」、「生絹」在勾畫的圖案上著色之前,先要在著色部分用筆上一遍膠礬水,待干後再上色。凡較大面積地著色,盡量多選用透明水色,小面積著色可用不透明的顏色。如在特殊情況下,要大面積地著不透明顏色時,一定不可上得太濃,太厚,否則會引起蒙面的局部僵硬或局部抽縮,使整個蒙面無法使用。
六、修飾
指染完色以後的修飾和勾勒方法與繪畫同,這里就不詳述了。
七、糊與繪的先後
最後要提及的是「糊」與「繪」的先後問題。繪制中國風箏主要有三種不同的方法:
1.先糊後繪:
這是民間藝人的傳統做法之一。他們先用白紙糊在風箏骨架上,然後用調過膠的鍋
煙,直接往風箏上繪畫黑色的部分。圖譜都是在他們頭腦里想好的,不用事先打底稿。待黑色干後,再用色筆在適當的地方塗色。最後適當地修飾一下,風箏便繪好了。這種繪制像繪制民間粗瓷上的花紋一樣,要有熟練的技巧。繪制出來的紋樣滯灑奔放,是中國民間風箏的精品,可惜現在流傳下來的已經不多了。
2.先印再糊,最後填色:
為了便於大批生產,中國風箏藝人把風箏的繪制方法與民間木板年畫的製作相結合,形成了這種先用木板印出黑色條紋,再糊在風箏骨架上,最後用人工填色或勾出幾條最見筆鋒的線條的方法。這種方法廣泛地用於大批生產的民間風箏上。如天津楊柳青、山東柏家埠的風箏都是這樣繪制的。
3.先繪後糊:
這是單件生產,製作精細的風箏可用的方法。近年來,中國的風箏愛好者和國內生產風箏的廠家,大都使用這種方法繪制風箏。繪制的步驟如下:
(1)准備好風箏蒙面的展開圖,並把設計好的紋祥用墨線畫在上面。
(2)裁好蒙面紙(或絹等),放在展開圖上,用鉛筆把紋樣勾描下來/
(3)根據紋樣和顏色,分先後在蒙面紙上塗色,勾線和精繪。顏色干後,用熨斗熨平。
(4)把蒙面紙仔細地蒙在風箏骨架上。這里要特別注意介面部分的紋樣,要拼准、對齊。
(5)最後修飾。
⑧ 兇猛的老鷹怎麼畫 兒童畫老鷹的畫法
關於家長怎樣引導孩子畫畫,我一朋友曾經當範例般的描述說:「我從小可喜歡畫畫了,我就喜歡畫我愛吃的東西。比如漢堡啊大雞腿啊冰淇淋什麼的,但是我媽媽總不讓我畫這些,她說你總畫好吃的,拿到學校交給老師看,老師會認為你是個吃貨,怪丟人的快別畫了。」
「那我就開始畫飛機、大炮,我媽又說我了,你就會畫這些,不會畫別的了啊?後來我就不愛畫了,因為別的東西我也不會畫,不知道從哪下筆。而且我媽總說我畫這個不像畫那個不像,所以我到現在連個直線都畫不直,我都不好意思畫畫了。」
其實,不只是畫畫,很多事情都是這樣,我們成年人一個不假思索的評判標准,卻可能扼殺了孩子天才般的創造力,甚至於改變他的人生軌跡。
那如何保護孩子那美麗又脆弱的創造力翅膀呢?
首先,兒童時期的繪畫有著獨特的特點,是兒童表達情緒、情感和對事物的理解的一種方式,它反映了兒童對周圍世界的認識程度。很多家長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繪畫教育,不知道自己孩子畫的好還是不好,不知道怎麼去欣賞。那怎樣才能更好地評價孩子的繪畫作品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考慮。
1是否有豐富的想像力
我曾給三個小朋友看了一段非洲動物生活的影片,然後出了一個題目,讓他們每個人畫一幅關於非洲印象的畫。
三個人畫出來三幅截然不同的畫,我最喜歡其中一個小朋友的那幅畫。她畫了一隻長著斑馬紋的獅子在吃草。她想讓獅子和斑馬做朋友,這樣斑馬就不會被吃掉,獅子也不會餓肚子了。這是一幅充滿想像力的畫,不是純現實的描繪,充滿了情感和童真。
繪畫中想像力的培養是兒童繪畫學**中的重要方面,是創造型人才必備的能力。在繪畫過程中兒童可以通過這種活動鍛煉和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欣賞一 《和長頸鹿比高的烏龜》烏龜想要和長頸鹿一樣高,它借用了氣球把他帶到空中,這真是個奇妙的想法。↓↓
欣賞二 看病。誰都會生病。如果地球生病了,是誰給它看病呢?這個任務交給太陽吧。↓↓
2、是否有良好的視覺效果
一幅優秀的兒童繪畫作品離不開流暢的線條、美好的布局、豐富的色彩。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審美觀。有的孩子喜歡暖色,有的喜歡冷色,有的喜歡五顏六色。有的孩子把描繪的對象畫的很大,有的畫的很小,就像人寫字一樣,有的整齊有的歪歪扭扭。一幅畫,只要看起來舒服,干凈整潔,畫面豐富飽滿就是有好的視覺效果。就會讓人看起來愉悅。
欣賞一 《屋頂的加菲貓》胖乎乎的貓咪,紅色的屋頂,紫紅的夜空,黃色的星星,黑色的輪廓讓幾種顏色組合起來那麼的溫暖協調。↓↓
欣賞二 《可愛的女孩》 畫面舒服整潔,用色多又不顯得雜亂。有突出的人物,還有溫馨的背景。構圖比例正好。↓↓
3、是否具有鮮明的主題
一幅好的兒童繪畫作品是有明確的主題的,讓人能第一時間感受到孩子想表達的是什麼。什麼是主體,什麼是重要的被刻畫的事物或情節。有突出的重點,有主有次。一目瞭然。
欣賞:《貓媽媽餵奶》畫面中有一隻大貓、五隻靠在大貓肚子上的閉著眼睛的小貓、貓窩、藍天白雲、飛鳥、花朵、蝴蝶、草地、魚、牛奶。這幅畫是好多的元素組成的,但是小畫家成功的布局與刻畫讓人一眼就看出他想描繪的是貓媽媽喂小貓,小貓吃飽後睡著了的溫馨畫面。↓↓
4、是否真實地反映了兒童的生活
有的兒童畫充滿了**的思想和欣賞眼光,很容易就會發現畫作中被**灌輸的想法。缺少了童稚與天真。一幅畫中有兒童的生活感悟與總結會讓欣賞者感到真實,能讓人讀懂孩子的內心,體會孩子的歡樂。
欣賞一 《騎車》畫中的孩子騎上大人的自行車,腳夠不著地,要抓緊車把才不會掉下來。↓↓
欣賞二 《擠奶》畫中的孩子坐著小板凳,頭才達到奶牛肚子的高度。這是親身體會過擠牛奶的過程才能畫出來的作品。↓↓
現在我們知道了如何欣賞孩子的畫作,那麼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創造源於認知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們喜歡畫一些固定單一的內容。比如男孩子愛畫飛機坦克大炮車,女孩子喜歡畫公主芭比仙子。這其實是人的天性,男孩子天生喜歡帥氣硬朗的事物,女孩子則喜歡溫柔美麗的事物。繪畫首先是一種表達方式,而不是一項技能,是用畫筆和顏料表達情感敘述心聲的一種藝術形式,就好像唱歌、寫作一樣,孩子們喜歡什麼就會表達什麼。
家長可以以孩子的興趣為切入點,通過適度的引導豐富孩子的認知,認知豐富了呈現出的作品自然就豐滿了。
比如您的孩子喜歡畫飛機,家長可以通過觀看視頻、圖片或者帶孩子觀察真正的飛機,孩子會發現原來飛機有很多的種類:運輸機、客機、戰斗機、直升機等等。家長再繼續引導孩子觀察、分析飛機的特徵。機翼是什麼樣子的?螺旋槳是什麼樣子的?孩子有了很好的觀察後,才能把物體的特種抓住,畫出好的作品。畫好主要物品後,家長還能引導孩子畫出場景:你的飛機是在天空中飛翔還是停在地上?如果在空中飛翔,是白天還是夜晚?那白天和夜晚的天空是什麼顏色的?天空中除了飛機還會有什麼呀?熱氣球?老鷹?飛碟?以此類推,家長就可以引導孩子聯想,把相關聯的的場景、物品都一一,從基本的認知上發散出無窮的想像力。
引導孩子多觀察、多思考、多發現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好,孩子心裡就有素材了。這都是豐富孩子作畫靈感的最佳來源。孩子要通過親身的體驗,才能描繪出生動、真摯、充滿情感的作品,才不會總是畫一些內容空洞、缺乏變化、單一的畫。這樣的作品,即使在技法上還不成熟,也能打動看畫人的心,孩子也更能在繪畫過程中得到滿足。
⑨ 畫家畫一隻老鷹,賣了2.7億,放大五倍後有什麼不一樣的
藝術的偉大意義,基本上在於它能顯示人的真正感情、內心生活的奧秘和熱情的世界。——羅曼·羅蘭
杜甫曾在《畫鷹》中說「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鷹作為空中的霸主,在中國也是有著其獨特的地位,在人們心中它是孤獨而驕傲,能夠將是迅猛與優雅兩個毫不相乾的特徵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遼闊的天地中翱翔,在過去它常常會出現在國畫中,佇立不動的鷹、嶙峋而醜陋的怪岩與乾枯的樹枝就能成就不屈的精神,古往今來畫鷹的很多,但是能夠畫出水準的卻很少,中國就有一位畫家畫一隻老鷹,賣出2.7億天價,放大5倍後,專家:這根本不是畫。
結論:藝術恆久,生命短暫
都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每個人對話的理解和欣賞水平都是不同的,但是在一個好的作品面前,人們不一定能夠說出這幅畫究竟哪裡好,但是能夠感受的是創作者的用心,感受到畫中的意境,每個人對這只鷹的理解或許不同,但是相同的都是從鷹中感受到了磅礴與大氣,是來自對雄鷹的生命力,拍出如此天價,也是對潘天壽繪畫成就的一種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