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食品雕刻的食雕基礎
食品雕刻者相當部分是從美術專業轉行的。這些人有一定的美術基礎。因此在練習食品雕刻的過程中,加強美術基礎練習也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一直以來傳統學習食品雕刻藝術,都是在沒有美術基礎的前提下,通過師傅言傳身教,自己埋頭苦練的。所謂工多藝熟,花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把食品雕刻學好,而且雕刻出來的作品大多是千篇一律,假如要改動一下形態就無從下手,從而極大的限制了學者的發展。?
食品雕刻的造型是一種藝術形象,它具有表現客觀事物真實的一面,同時有非客觀事物所能單純的復制特點。它是根據作者不同的目的,對事物的原形進行藝術加工創造的結果。例如在雕刻雄鷹的頭部時,往往須輔助添加一些線條來誇張其造型使之更傳神。雖然這樣與真實的形象相比較有點出入,但卻強化了裝飾性。為了順利達到這種預定的造型目的,從事物的原型到作品的成型之間必須尋找一條通往目的地的「路」,這條路就是通過加強素描練習,提高造型能力。?
素描是造型藝術基礎練習的重要部分,它給大家的概念是屬於美術專業的范疇,與食品雕刻沒有直接的聯系,因此往往輕易被忽略。其實食品雕刻是一種造型藝術,雕塑藝術家之所以能把一種形象塑造得非常逼真,是通過長期的素描練習打下的造型基礎。同樣,當在學習食品雕刻時,如能通過素描練習,在具備一定造型能力的前提下,學習起來會輕松許多。?
食品雕刻的練習並不是單純的刀工練習,同時對結構形體的本質熟悉也是非常重要的。優秀的食品雕刻作品應該具有很強的結構感、空間感、比例得當並具有一定的裝飾性。假如沒有這種熟悉,其雕刻出來的作品造型也是空洞單薄,簡單的外輪廓說不上是一件完美的食雕藝術品。?
對於在食品雕刻學習中素描練習的重要性,得出以下幾點體會:?
一、結構觀念的建立
結構觀念是指對雕刻物象在解剖結構和形體結構上的熟悉與理解。結構觀念的建立,旨在通過素描基礎練習中理解形態開始,進行結構造型練習。以理性的、科學的觀察方法和思維方法,克服習慣性的,以視覺經驗和思維方式,這關繫到學生在雕刻實際運用中,能否獲得正確理性思維方式和深入體會形體內在結構的能力,盡快走出表面、模擬的誤區。?
初學食品雕刻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看到一件自己非常喜歡的物像,用食品雕刻形式表現出來時,其注重力往往會集中在物體最吸引人的某些細節局部上或刀功上,並不假思考的表現出來,雖然花上很大精力,結果卻事倍功半,要麼形態失真、要麼神態走樣,故此失彼。究其原因是結構觀念淡漠,缺乏對物象內在結構本質上深入觀察和理解,這種急功近利的學習和盲目模擬,必然導致學習上的彎路,甚至使學習停滯不前。而素描基礎練習恰好能提高他們對物象形態結構的辨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現能力,准確捕捉到物象結構本質要素。應當明確,素描基礎練習的目的,不是在技巧上如何表現物象,更重要的是學會正確地觀察和理解物象的形態特徵。聞名的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曾說:「藝術家用腦,而不是用手去畫。」大師的這句話精闢地概括了理性思維在造型藝術實踐中的重要意義。?有一名學生在參觀一次烹飪大賽食品雕刻的參賽作品後,對其中的一件關羽作品非常感愛好,於是模擬其進行雕刻,自己覺得非常滿足,於是拿來給我評一下。剛開始我也覺得作品的大效果不錯,但經過細看就發現問題比較多。最主要是對人體解剖的理解非常的模糊,造成形體走樣。於是我要求他先看一下相關的人體結構的書籍,然後對照片上的關羽用素描的形式仔細畫一遍,畫的時候要著重在結構與明暗的細微變化。後來該學生按我所講的方法去做。當他第二次拿給我看的時候,作品有了很大的改觀,已克服了結構不到位的缺點。在素描基礎練習中,可以建立起自覺的結構形態觀念,是對所描繪物象觀察、熟悉、理解、表現等諸多方面的綜合調整過程,綜合調整的目的,就是要強化對象造型結構因素在理性上的感知能力,把握造型的主動性,為下一步食品雕刻打下結構基礎。
⑵ 河南大爺用西瓜雕出十二生肖,他的手法是怎樣煉成的
通過網上的教學視頻自學而成。
而有的水果雕刻師,為了普及水果雕刻這一職業,將簡單的水果雕刻的教程視頻發送到網上,供人參考學習。有的水果雕刻師則是為了短視頻的觀看帶來的粉絲量,以及視頻的收益來錄制水果雕刻的教學視頻。不管他們因為什麼,總之,現在網路上可以輕而易舉的搜索到水果雕刻的教學視頻,而這位59歲的老大爺,也正是從視頻網站看到視頻,從而引發他學習的興趣,最終花費5天時間去雕刻出十二生肖這一作品的。
當然,僅僅是看視頻是不夠的, 多加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自己家中買完水果,利用刻刀等專業工具去雕刻練習,當逐步掌握了視頻里的初級雕刻手法後,再一步步加大難度,加大工作量,當這位大爺把視頻里的基礎雕刻技巧學習完成後,他開始了正式雕刻的旅程,最終花費5天,雕刻出新聞里的作品,十二生肖。
⑶ 急用食品雕刻最好是用胡蘿卜和黃瓜或水果雕刻圖一步一步的簡單點的4到5個就行謝謝
紅蘿卜、白蘿卜、黃瓜、蘋果、西瓜
⑷ 食品雕刻(龍頭)怎麼做
1、取一塊原料,左右各切一刀。上寬下窄,額頭處不能窄了。
⑸ 什麼是食品雕刻
食品雕刻是用烹飪原料,雕刻成各種動植物,人物,花卉,風光建築等各種圖案與形態來美化菜餚裝點宴席的一種的美術技藝。
品雕刻是用烹飪原料,雕刻成各種動植物,人物,花卉,風光建築等各種圖案與形態來美化菜餚裝點宴席的一種的美術技藝。它既是烹飪技術的一部分,又是藝術店堂里獨特的一門藝術雕刻。藝術是來源於生活,又是超越生活的。
食品雕刻是藝術的結晶體現,也是中國五千年的烹飪文化長河中留下來的一朵奪目的奇葩。雕刻藝術主要講的是形與神,形狀就是在具體事物的形狀上,該省略的省略該誇張的誇張,或通過擬人的手法把形狀定出來,定出形狀之後必須表現出來精神。
在選擇食品雕刻儀器的原料時,注意以下幾條原則就可以了:
1、要根據雕刻作品的主題來進行選擇,切不可無的放矢。
2、要根據季節來選擇原料,因蔬菜原料的季節性很強。
3、選擇的原料尤其是堅實部分必須是無縫瑕,纖維整齊、細密、份量重、顏色純正。因為食品雕刻的作品,只有表面光潔,具有質感,才能使人們感受它的美。
⑹ 食品雕刻是什麼
食品雕刻(以下簡稱食雕)在中國起源較早。據史料記載,「先秦」時期就有食雕的雛形出現因為那時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很低,把食物雕成玩物供享樂之用,顯然是不合時宜的。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糧食等食物富而有餘了,一些貴族階層便開始把食物擺弄、裝飾或者琢磨成具有觀賞性的工藝品供欣賞、玩樂,食雕的雛形就誕生了。當然,食雕真正成為一門技藝還是後來的事,經過歷代「能工巧匠」的努力:從《管子》中的「蛋雕」、《燒尾食單》中的「雕酥」到《武林舊事》中的「蜜餞雕」、「山家清供」中的「西瓜盅」,無不代表了食雕發展的輝煌歷程。�
食雕的魅力何在?我們不妨來探討一下。如果說有一桌普通筵席和豪華筵席,製作者會以什麼來體現它們的檔次高低呢?製作者豪華筵席首先精選一些名貴原料,美侖美奐的盛器,其次區別就在於使用食雕和花色裝飾上了。譬如「糖醋鱖魚」旁擺放一件栩栩如生的「頑童垂釣」作品,頓時這道菜就變成一幅優美的圖畫,視覺效果首當其中,讓人陶醉在這優雅的意境里浮想聯翩而不忍下箸。這時在用餐者的眼裡這道菜已遠遠超出了它本身的食用價值,甚至可以是以精神享受為主,物質享受為輔了。�
食雕作品廣泛使用,給千年不變的筵席格局的確增色不少,當然食雕技藝在逐步推廣,但是食雕因費時、繁瑣、不具食用性,卻未在大多筵席中使用。現在的高星級賓館酒樓,追求的是簡潔、明快、高效率,無暇顧及不具食用性的食品雕刻,只在偶爾舉辦美食節,搞展台時才會用上食雕,但這也是曇花一現。故此說來,食雕的弊端也是存在的,究竟有哪些弊端阻礙了食雕的發展呢?首先,食雕的普及性不夠。一個酒店能熟練掌握食雕的人往往就那麼幾個,這是因為食雕是廚藝中一個難度系數較高的分支。其次,食雕技藝的傳播還很保守,在比賽場上,食雕技師們都能發揮得淋漓盡致,觀展的人接踵比肩,爭相拍照學習,獲獎作品也被製作成××大賽作品集流傳四方,照理說通過這種形式,食雕會發展很快,但你說一件立體的食雕作品被拍成一張平面照片,它又能有多大的參考學習價值呢,難道就不能在賽後由獲獎者登台向觀摩者現場剖析工藝流程,以讓我們把發展食雕文化技藝傳承落到實處。
最後,食雕作品的製作工藝復雜,費料費時費力,往往需要雕刻師有一個良好的氛圍,愉悅的心情,寬裕的時間去完成一件作品,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人們在學習、工作上均講究高效率,故此食雕的用武之地將越來越少。�
食雕既然是一門古老的傳統技藝,我們應該把它發揚光大,在經歷了歷代的輝煌後,食雕技藝應該何去何從,更是擺在食雕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就筆者認為,食雕可以分為兩個類別各自發展。�
一.向陳設觀賞工藝類發展�
食雕的發展最終要完全脫離烹飪的土壤,成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它將與雕塑、書法、繪畫等藝術門類並駕齊驅,完全走藝術化的道路。朝這個方向發展,食雕必須追求盡善盡美,形似逼真、細膩、精美。以往我們常把食雕作品溶入到烹飪中去,譬如一朵蘿卜花,你會認為它一定要配上一盤菜該很漂亮,可當你再看到一件「嫦娥奔月」作品,難道你還會把它與烹飪結合起來嗎?它完全可以成為家中的一件絕妙的擺設,工藝品店一個熱門的賣點。所以食雕應該可以脫離烹飪的土壤,形成獨立的藝術門類,朝陳設觀賞工藝的發展,沒必要讓專業廚師成為「美術家」、「藝術家」。另外,食雕是一種短暫藝術,作品的存放期限是一個可以研究的課題。�
二.走形式簡單、實用性強的道路。�
如果說朝觀賞工藝品發展,食雕作品是完全主角的話,那朝形式簡單發展,食雕作品就是配角,起到一個綠葉襯鮮花的作用。像冷盤的圍邊,熱菜的盤飾。所擺布的內容相對來說很簡單,隨意幾刀一朵小花配上幾片綠葉,裝飾在盤邊有清晰、明快、簡潔之美,更突出實用性。水果所雕刻的鳥獸蟲魚,並不要求特別精的逼真,而是簡單的抽象神似即可。這些簡單的裝飾,難度不大,但要做到形象貼切也實為不易,這就要求廚師要有一定的美術功底,熟練的刀法,方能讓菜餚與裝飾搭配得體。�
食雕有了上述兩方面的發展方向,形成了有復雜有簡單、有精細有粗糙、有逼真有神似、有觀賞性有實用性的特點,必將能結合烹飪藝術的發展
⑺ 那裡有食品雕刻的圖片步驟和方法
食品雕刻中的蔬果整雕較為常用,它從選料上就很有講究,要考慮的方面有很多,同時技法的運用和作品完成後的保存都要作好,下面的文章就談這些問題。 果蔬整雕的技法 果蔬整雕的技法尤其重要,最關鍵的就是雕刻技巧。這里所說的「技巧」是指在雕刻時要分清層次和步驟,比如一開始就大刀取形,一氣呵成,突出輪廓,然後再精雕細琢,刀法「細膩」。 以翠鳥為例,刻之前應對翠鳥的「身形」有一定的了解,然後按步驟操作:先刻嘴→頭部→脖子→身體→爪子→-翅膀→完成 ◆先用「切刀(一號平口刀)」將原料(青蘿卜)片去余料待用,充分利用原料將蘿卜切成長的鳥形(因翠鳥的嘴型較長),以下「平口刀」指「2號平口刀」又叫「主刀」 ◆用平口刀將原料大刀取形,用左手將原料抓住,刻嘴的位置朝前方,先從嘴部開始,到頭部、背部、尾部(注意背、尾之間刀略抬成V字形)第一刀就算完成了,當然要記住「穩、准、狠」一氣呵成。 ◆用「平口刀」再從嘴的下部開始進刀,刻出略帶弧形的嘴,繼續用刀到腹部、爪子(因為刻的是飛行中的鳥,所以爪子在身體的後2/3處)這樣第二刀也完成了 ◆應注意變化姿勢,刻第三刀之前先將鳥嘴的位置對著你自己的身體且背朝下,然後從尾部進刀,刻成半指厚的片,到爪子處收刀。 ◆第四、五刀就是將身體左右各一刀,然後鳥的大型就出來了 ◆ 緊跟著就是細致刻劃:先用平口刀將嘴刻出形,再用平口刀去掉整個大型的稜角,然後再將嘴用平口刀去掉余料,上下嘴唇分開,用V型刀戳出鼻孔與舌尖,用「小號U型刀」戳出眼睛(眼睛也可用相思豆)然後戳刀法戳出羽毛,V型刀在身體、尾部之間側峰刻出分界線,再用小號U形刀的大頭側鋒戳出尾部的羽毛,再刻出爪子待用。 ◆刻鳥的翅膀,用第1步驟中的余料,先用平口刀刻出飛行中鳥翅膀的形狀,然後再用U形刀戳出肩羽、覆羽、飛羽等。 ◆插上翅膀,這樣一件刀法既快又細膩的作品就完成了,上盤時再點綴點小水草或荷葉、荷花即可。 蔬果雕保存當中的注意事項 ◆通常用就是把食雕表面保持清潔,泡在1%濃度的明礬水中,再放入1-3℃恆溫貯藏室中,便可長時間保存,但是西瓜燈或盅放在清水或明礬水中,會更加速它的腐爛程度,正確的方法是用干凈的毛巾浸上明礬水蒙在瓜皮上,放在恆溫儲藏室,即可增加使用次數。 ◆胡蘿卜雕刻好的作品,最好不要用水泡,因胡蘿卜在水中泡以後容易產生龜裂現象,胡蘿卜作品可以噴上清水或明礬水,用保鮮膜包上,放在恆溫儲藏室中,這樣就可以在一段時間內重復使用。 文/張國華 蔬果整雕(在雕刻中整雕又稱圓雕、立體雕刻)就是用所選原料雕刻成一件形象完美的作品。其特點是,整體性強,不論從正面看或側面看,他都像形得體。如果要做好一件完美的蔬果整雕,應注意以下幾點: 選料上的要求 ◆根據原料本身的質地特點,考慮是否能夠表現主題。比如讓你刻一件水靈的作品,如蟈蟈等,就不能把土豆作為首選,應該考慮用綠色的萵苣或黃瓜頭。 ◆根據季節等特點,如在夏天可用蘿卜能雕的作品,如果在其它季節沒有蘿卜,那麼你就要考慮用什麼原料來代替蘿卜作為替代原料。 ◆ 從表現主題上需要來統籌考慮選擇何種原料,如果說要刻一條龍,那麼就應該根據龍身體的特徵,去找那種比較長而且粗大的原料,如青蘿卜或南瓜,青蘿卜從外觀上講北方產的較粗大;南方產的較細長,皮厚,質硬脆,水分較多,雕刻過程中不易失水,而且從色澤和質地上都是理想的原料;另外長形南瓜,稍微老點的其顏色深黃,且質堅實而細密,適合於各種精雕細刻的線條。
⑻ 食品雕刻的學習食雕
雕刻技術大多是廚師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逐漸摸索積累起來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想學好這門技藝,一方面要加強雕刻刀法的訓練;另一方面,還要具有一定的藝術素養,學習一些構圖知識,並且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和掌握表達形象的能力,不斷實踐和總結經驗,使之精益求精,這樣才能真正掌握這門技藝,在工作中發揮其二.食品雕刻的原料及儲存。 食品雕刻方法:所謂的零雕組裝,就是利用一種或多種原料雕刻成整部件和零部件,然後集中組裝拼接成完整形體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叫零雕整拼(或組合雕)。?
食品雕刻的零雕組裝,為的是解決某些雕刻原料在體積、大小、長短等方面的不足和顏色上的單調,以使作品顯得更加完整大氣,色彩更加豐富多彩,從而增加了食品雕刻構圖造型的藝術想像空間,為創作雕刻大件作品奠定了基礎。零雕組裝,工藝復雜,對各個部位的零雕部件與整雕部件比例要適當,即大小、長短、高矮要比例協調。組裝時,還要按所構思物象的特定位置准確組裝,使作品更加完美統一,從而突出作品的藝術效果。? 零雕組裝採用了食品雕刻中多種技巧進行創作,其主要是先雕刻主體形象,再採用添加的手段,彌補主體雕刻原料形狀、長短、顏色上的不足部分,也就是主體部分加陪襯部分與點綴部分的整體組合拼裝。它採用了切、削、掏、挖、旋、刻、鏤、鑿、對接等多種技法與技巧,來完成主體和陪襯的組合。?
1.零雕組裝可分為以下幾種組合拼裝技法。?
①在整體形象上添加組裝的技巧手法:主要是在主體形象上通過添加翅膀、尾羽等手段來完成組裝的作品,如「鳳戲牡丹」,首先整雕出「鳳凰」的主體形象,再單獨取料雕刻出一對展開的雙翅,然後單獨雕刻一朵牡丹花點綴以花草,最後通過對接、安插技巧進行組裝完成。 ②.單雕與整雕相互組裝的技巧手法:主要是通過各自獨立的零雕小組合後,再配以整個作品的大組合裝配而組合成完整的意境形象。如創作雕刻「百鳥朝鳳」作品,此作品形態各異、復雜多樣、組合性強,又要求協調統一於「朝鳳」的主題之中,即要求用整雕加組裝的技法,又要用零雕小組裝再配合整個主題意境大組合裝配的要求。先組裝雕刻出「鳳凰」的主體形象,再分別取料小組裝雕刻出鴛鴦、仙鶴、白鷺、錦雞、相思鳥、鸚鵡、杜鵑、天鵝、黃鸝、孔雀等眾多禽鳥形體,再雕刻出所需陪襯點綴物,將主體形象擺放在中心位置,然後擺放形態各異的禽鳥再配以陪襯物和點綴花草,從而突出主題作品「朝鳳」的意境來。?
③.純整雕形體的組合技巧手法:其特點是各自獨立,又自成整體的組合裝配,例如象「群象嬉戲」、「群鹿奔逐」、「金魚戲水」等作品都採用單獨零雕(獨立整雕),將各種不同形態的大象、大鹿、小鹿、金魚分別獨立雕刻出各自獨立的整體形象,然後根據主題意進行組合搭配,再配以花木、水草陪襯點綴,力求使整個作品題意相稱、形象生動、自然有趣,給人以意趣昂然的生機活力。? 零雕組拼可採用對接、安插、粘連、鑲嵌、擺放等技巧進行組拼整裝,如:對接,可用於大型的龍頭、龍尾及龍爪,採用竹筷、牙簽等進行對接相連,使整個龍身造型完整大氣;安插:主要用於大型的禽鳥羽翅、丹冠、腿爪的安裝;粘連:可用502瞬間粘合劑或能直接粘住原料的膠水,使零雕部件粘接在特定的位置上進行組裝的技巧;鑲嵌主要通過零雕部件在整雕部件的夾縫介面處,採用木楔子的原理直接插入夾縫中的組裝技巧,此技法主要運用於各種禽鳥的羽翅、腿爪的組裝。擺放是最常用的技巧,主要根據主題構思意圖進行藝術性的放置安排所雕各部件,力求達到主題完整協調統一、合乎題意,使組合形體比例協調自然。?
綜上所述,食品雕刻的零雕組裝,講究構圖造型藝術的完整統一,要求造型構圖協調、自然、和諧,組裝時要注意零部件與整部件,主體與陪襯之間的比例關系。根據構思主題進行安插、對接、粘連、鑲嵌、擺放等技巧,必須按照事物形態規律和藝術法則做出恰當合理的組裝和安排。雕刻時先雕主體部件後雕次要陪襯部件,組裝時也按先主體後陪襯進行組裝。零雕組裝也就是在整雕的基礎上通過添加裝飾,但添加部分不能強加,更不能生硬,而且要符合造型自然美的規律,達到合情合理讓人可信。添加裝飾就是要根據被表現的物象的不同特點將其形象的主要特徵有意識的組合拼裝在一起,力求達到一種新的形象和意境。總之要學會和掌握零雕組裝的雕刻技法與技巧,平時除了要加強食雕造型的技法與技巧的實踐操作外,還要加強個人藝術修養的培養與提高,增強對造型藝術美的規律和法則的掌握,在雕刻創作時才能更加得心應手,熟練自如的創作出更加完美的作品來。基礎學習在於提高教學過程的效果,以促進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方面達到高質量的同時,又「在一般發展上取得重大進步」。食品雕刻是烹飪教學中的一門選修課程。在運用中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和觀賞性,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定的難度。常用的食雕教學模式是「以師帶徒」式:即老師會雕幾個品種,就教學生幾個品種。沒有固定的教材,沒有規范的教學計劃與科學的教學模式。有的學校甚至沒有食雕課。本文遵循「束沛如烹飪技能教學法」的理論原則:職業教育直接為社會培養勞動者,社會經濟要求職教高質量、高效益培養「貨真價實的、適銷的專業技能型」人才。追求生存和發展的能力本位教育是職業教育的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的同時,強調的是「四基」教學,即「基本事實、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應用」在該理論指導基礎上,通過近十年的食雕教學體會對食雕這一門學科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作了相應的整理與調整。 烹飪職業教育從發展到成熟近二十年的時間。重視食雕這門課可能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當初烹飪師資嚴重缺乏,這門課只是聘請一些社會上的在職廚師進行食雕教學。而且內容單一(以月季花、鳳凰為主),教學方法簡單(教師示範式),課時安排時間少(每周二課時,學一個學期)。大部分學生都感到雕刻是很難學的一門課,時間一長便放棄了對雕刻的學習。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食雕作品逐漸被人們接受與青睞。因此我編排食雕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方法的宗旨是: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會一些基礎的食雕作品,讓那些在食雕技術上有一定天賦的學生能在「質」和「量」上進一步升華。根據以上所述將食品雕刻課教學內容分成:基本刀法板塊,基礎花卉雕刻板塊,鳥類雕刻板塊,動物、人物雕刻板塊,瓜盅、鏤空雕刻板塊和創新變通板塊等六個板塊。每個板塊既是獨立的個體,但彼此又有緊密聯系。梯度漸進,逐漸引向深入。
1、基本刀法板塊
食雕技術中的基本刀法如:旋、刻、挖、戳、鏤、削、切等。用原料進行訓練時,可以先從握刀姿勢、原料的打片(厚薄一致,越薄越好)、削皮、各種胚形的削制、大刀花雕刻、玲瓏球雕刻進行練習。要求學生熟悉各種原料的性能(訓練時的原料可以將蘿卜、土豆、南瓜等交替使用),掌握不同的握刀姿勢和運刀力度。為進一步學習食品雕刻打下結實的基礎。
2、基礎花卉雕刻板塊
(1)直刀法系列。即用雕刻工具中的主刀一直頭尖刀直接雕刻而成的花卉。如月季花、大麗花、薔薇花、荷花、牡丹花等。以教授月季花為主。要求學生通過月季花的學習後能變化到其它花卉的雕刻。
(2)戳刀法系列。用食雕工具中不同形狀的戳刀(「U」形或「V」形戳刀)進行花卉的雕刻。如:西番蓮、各種不同品種的菊花。除了要求學生學會花卉的雕刻外,著重引導學生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戳刀的作用。與其配套訓練的可以是烏的翅膀、魚的鱗片、龍的外表。
3、鳥類雕刻板塊
著重講授和練習各種鳥類雕刻。鳥類可以以鳳凰為代表進行授課訓練,在此基礎上摻入仙鶴、喜鵲、壽帶鳥、天鵝等雕刻手法相同的品種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各種不同鳥類在不同大小的胚形上的比例分配。如頭與脖子的比例:脖子與胸的距離尺度;身體與腳的位置擺放等等。逐步實現作品逼真動人、有靈氣,且要有自己的構思。
4、動物、人物雕刻板塊
重點講練典型品種和復雜雕刻手法。在教學中可以用龍和壽星為範例進行教學,從而延伸到十二生肖、漁翁、仙女、牧童等作品的雕刻。要求學生從模仿成雛形到臨摹、最後會設計與組合。
5、瓜盅、鏤空雕刻板塊
兩者可結合起來同時訓練。先練瓜盅(即平面雕),要求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如:將圖案復印到瓜盅上:用筆畫到瓜皮上:或者直接用刻線刀進行雕刻),合理、科學地分配整個原料的表皮,而且作品需要一定的主題,最後進行刻劃,將主題凸出來。在平面雕的基礎上進行鏤空技法的訓練,可以用「群鶴飛翔」、「果籃」、「龍鳳呈祥」等主題,旨在讓學生的雕刻技術達到更高境界。
6、創新變通板塊
重點是通過對新事物的吸收消化進行雕刻技術靈活和變通的運用,最終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根據社會和市場的需要掌握新的雕刻方式,如:黃油雕、冰雕等。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學習最好的動機莫過於對學科本身所產生的興趣。從不會拿雕刻刀,不知雕刻刀的用途,到能雕出完整、逼真的花卉,或各種整雕作品。這其中自有一番成功的樂趣。
1、強調基礎,促進遷移
關鍵是把握好基本刀法與綜合運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從第一節課開始,把教學目標定位在恰當的位置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實現,讓他們感到學雕刻不難,而且有趣,建立信心。以後再確定逐步升級,鼓勵大多數學生達標,使他們保持學習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打下扎實的基礎也是必然的。如果對初學者直接進行整雕教學,此時學生如何握刀、如何使用工具、原料性能等一無所知,這樣的教學是毫無意義的。因此,要從基本功(握刀 運刀 打片 削皮 制胚)開始練習,逐漸向各種花卉雕刻發展,逐步平穩過渡到鳥類、動物、人物等等的雕刻。如:鳳凰的教學大致可分以下步驟:學會頭的雕刻,其中包括各種擺頭造型;接下來將頭、身子結合起來雕刻;然後是頭、身子、翅膀的雕刻,接下來是頭 身子 翅膀
腳 錦羽的雕刻;最後是頭 身子 翅膀 腳 錦羽 假山 飾物合成為一個完整的作品。在訓練中的各個環節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工藝流程規律的認識和基本技法的熟練。掌握了~定的基本功,在某些方面可以熟練運用。
2、「多」、「快」相結合
食品雕刻是配合各種菜餚和宴席用來進行點綴和烘托氣氛的,因此,在食品雕刻教學過程中,把握好食品雕刻教學的「多、快」是十分重要的。
「多」,即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積累、多請教、多交流、多動手、多使用、多參賽、多總結。多觀察、多積累:食品雕刻作品是世間萬物的再現,亭台樓閣、花草樹木、實物標本、美術圖案及各類文字等,都是雕刻的好素材,平時要求學生多積累,就能使學生在設計食品雕刻作品時顯得得心應手。多思考、多學習:作品的主題、構思、意境、造型等全靠多思考、多學習。思考的過程就是產生靈感的時機。多學習是多觀察、多積累、多思考的源泉。食雕美,先在於
人美,人美在學識。多參賽、多總結:只有多參賽、多總結才能加深理解,分析歸納提煉,找出成功的經驗和失誤的教訓,才能不斷的進步。
「快」,即經過一定階段的教學,要求學生做到選題快、構思快、選材快、定形快、組裝快。食品雕刻雖然稱不上瞬間藝術,但它在使用時間和原料保質上都有一定的短暫性和局限性,因此,在雕刻訓練時,就應對學生有速度上的要求,力圖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較滿意的雕刻作品。選題快、構思快是指雕刻操作和創新的心中計劃,一系列的思維活動。要求作者進入角色。定型快是指在選題、構思、選料後,操作下刀要穩、要准、要快。既要快,又要保證質量和效果。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3、「展」與「藝」相結合
從單純以雕刻作品衡量技術掌握為唯一標準的「結果型」教學轉化為以技能的各個環節、原理、過程掌握為標準的「過程型」教學,「展」、「藝」是必備的兩個組成部分。
「展」,即雕刻技法的展示、技術環節展示及工藝流程展示。「束沛如烹飪技能教學法」十分重視作品展示,因此,將雕刻技法各個環節和工藝流程在教學中充分展示顯得十分重要。學生在展示中獲得的不僅僅是一個作品的雕刻,更重要的獲得了對原理進行深層次分析認識的條件和機會。
例如,在月季花雕刻工藝流程展示中,通過對「制胚」 「定花瓣」 「刻花葉」 「修廢料」 「雕花苞」等五個技術環節的展示和分析,使學生較全面地了解每片花瓣的定位、修改廢料的關鍵、修成花苞的胚形、各環節之間的聯系以及各操作環節對成品質量的影響等。如果選派幾位技術掌握不同層次的學生作示範,對其作品中出現的各種錯誤動作和失敗的現象作全面剖析,通過這種展示,學生學會的不僅是「月季花」的雕刻,而是掌握了以月季花為代表的直刀法雕刻技術.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分析和培養了分析的習慣。
「藝」,即食雕教學的藝術設計、藝術修養及審美能力的培養。通過對食雕作品的構思、布局的設計,運用不同的手段,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的十分重要。
例如,在完成花卉階段的教學任務時,可在課堂中進行插花考試。要求學生用真假結合的手法(真,即真的花籃、花泥、綠草;假,即所有花卉均由學生雕刻,並進行花卉染色和布局),將花卉雕刻以插花形式表現出來。也可以讓學生在學會了鳥類或動物的雕刻後,結合前面所學的技術進行零雕整裝的學習。如:鳳凰配牡丹,稱「鳳戲牡丹」;龍配鳳,稱「龍鳳呈祥」等等。充分體現食雕作品的藝術性。要求學生在組裝過程中,大量收集閱讀各種圖案、專業書籍等等,從而使教學內容在學生的作品中得到升華,而學生亦在實踐中獲得了成功感和提高了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