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與戰爭有關的圖片。附解說。3張就好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2])爆發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同時也為了引起國際社會的注意,而在上海主動發起的一場戰役,這是中日雙方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重要戰役,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標志兩國之間不宣而戰、但又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使用「事變」一詞則嚴重低估了日本對中國的侵略。
戰斗在當時遠東第一大都市上海的市區和郊區進行。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蘇州河以南的半個上海公共租界實行武裝中立,分別劃為法、英、美、意4國軍隊的防區。蘇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築路地區屬於日軍防區,是日軍在上海的作戰基地。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
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國府軍戰術作為可以分為「攻、堵、守、退」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從8月13日到9月11日,國民革命軍以87師、88師、36師率先進攻日本租界意圖殲滅租界日軍,但因無力切割日軍導致日軍增援反攻,雙方持續增兵因此戰線陷入僵持狀態;第二階段從9月12日到11月4日,兩軍捲入血腥的巷戰,爭奪對城市的控制;最後的階段,從11月5日到月底,國民革命軍遭到日本的側翼攻擊,向後撤退。上海於11月12日陷落。
圖片是送滬會戰國民革命軍的一個機槍陣地
⑵ 簡單概括《清明上河圖》所畫的內容
市郊晨景圖
汴河上下圖
繁華街市圖
【拓展】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5.2厘米,長528厘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漢族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描繪當時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814個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73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九艘。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⑶ 找圖片是革命時代的
。。。。太高級了
⑷ 小學生革命70周年簡單又字少和清楚漂亮和革命70周年的手抄報圖片
小學生能活到有些能活到80多歲流行的和他80六一反正超不過100
⑸ 紅軍長征簡易路線圖
長征途經主要地點箭頭1紅一方面軍長征路線何家沖、金家寨、涇縣、旌德、陶家河、湯口、譚家橋;
箭頭2紅兩方面軍長征路線分水、淳安、懷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橫峰;
箭頭4紅四方面軍長征路線戈陽、古樓、慶元、福安、寧岡、寧化、井岡山、雩都;
箭頭6紅六軍團西征路線長汀、全州、桂東、信豐、瑞金、寧遠、汝城、王母渡;
箭頭7紅七軍團北上路線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遠、界首、盤縣、賓川;
箭頭10紅1十軍團北上路線會澤、絞平渡、靖縣、黔西、遵義、威信(扎西)、西昌;
箭頭25紅二十五軍西征路線婁山關、木黃、中甸、安順場、永順、大庸、桑植、漢源;
紅體字為革命根據地以及游擊區瀘定、天全、名山、懋功、兩河口、爐霍、甘孜、蒼溪;敵軍進攻方向黑色箭頭為敵軍進攻方向巴中、毛兒蓋、阿壩、巴西、山陽、柞水、盧氏、臘子口;
黑色鋸齒標記為敵軍封鎖線淳化、會寧、將台堡、延安、永坪鎮、吳起鎮、神木。
主要路線:瑞金→遵義→膠平渡→安順場→瀘定橋→雪山草地→毛兒蓋→靜寧→吳起鎮→會寧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毛澤東故居
中央革命根據地、閩浙贛革命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湘贛革命根據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
川陝革命根據地、鄂豫陝革命根據地、陝甘寧革命根據地。
⑹ 抗日戰爭手抄報簡單帶圖片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下面是我整理的抗日戰爭手抄報,一起來看看吧!
抗日戰爭手抄報簡單帶圖片
抗日戰爭手抄報素材
我們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學生,在享受著豐足衣食和發達科技時,也漸漸忘記了我們為什麼能過上現今的生活,同時開始逐漸變得自私起來……因此,我要在這里疾呼:不能忘記那些革命先烈揮灑的鮮血與汗水;不能忘記那個時代所具有的精神!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陸游說得好:「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在我大中華受侵略之時,國共兩黨統一協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受屈辱的國人都站起來,抵抗敵人,沖鋒陷陣,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努力學習知識,以便在將來追夢的路上,為自己的國家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視死如歸,寧死不屈。文天祥說得好:「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與其畏懼平淡地度過一生,不如轟轟烈烈地為祖國獻上自己的一切。我們現在雖處於和平年代,但這種精神仍不可缺,我們現在應該為自己的目標、理想努力拚搏、奮斗,即使獻出生命也不足惜!
不畏強暴,血戰到底。劉禎說得好:「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不畏艱險是我們贏得抗日戰爭的重要因素,如果遇到點困難就退縮,那麼長征將不會完成,那麼起義將不會成功,那麼抗日戰爭將不會勝利!我們在追夢的路上,難免會有一重重的困難,但只要我們踩穩腳步,無所畏懼,相信我們一定可以成功!
百折不撓,堅韌不拔。鄭燮說得好:「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抗戰時期我們的軍隊配置和戰斗條件很差,可是先烈們卻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越挫越勇,越艱苦的條件,越可以鍛煉人的品質,培養人的吃苦耐勞精神。我們在利用現代科技的同時,也要自己動動手做一些事,培養自己的吃苦精神、耐勞能力,這樣才可以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去追逐自己的夢想。
⑺ 狼牙山五壯士的思維導圖怎麼畫
狼牙山五壯士的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概念: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 ,它簡單卻又極其有效,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像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思維導圖因此具有人類思維的強大功能。
《狼牙山五壯士》簡介:
《狼牙山五壯士》收入自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22課、北京課改版六年級上冊第25課和冀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22課,滬教版四年級上冊13課,作者為當代作家沈重。文章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某部的五位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主力部隊的轉移,引敵上山,頑強殲敵,把敵人引上狼牙山頂峰,最後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現了五位戰士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勇於犧牲的精神。
作者簡介:
沈重(1915——1986) 原名沈紹初,浙江吳興縣人。中共黨員。1949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同年參加革命。1939年到晉察冀邊區,先後擔任晉察冀通訊社科長,特派員,新華社冀晉支社副社長等職,抗戰中作為《晉察冀日報》特派記者,主要在冀西遊擊區參加部隊和地方的軍事活動,因此,他的通訊報告作品大多是武裝斗爭的題材。解放戰爭期間擔任《新張家口報》社長,身體有殘疾,一目失明。曾用筆名沈重和藍戈。解放後任太原市市長。
⑻ 繪制一下簡單的紅軍長征路線圖
紅一方面軍長征路線何家沖、金家寨、涇縣、旌德、陶家河、湯口、譚家橋;
紅兩方面軍長征路線 分水、淳安、懷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橫峰;
紅四方面軍長征路線 戈陽、古樓、慶元、福安、寧岡、寧化、井岡山、雩都;
紅六軍團西征路線 長汀、全州、桂東、信豐、瑞金、寧遠、汝城、王母渡;
紅七軍團北上路線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遠、界首、盤縣、賓川;
紅十軍團北上路線 會澤、絞平渡、靖縣、黔西、遵義、威信(扎西)、西昌;
紅二十五軍西征路線婁山關、木黃、中甸、安順場、永順、大庸、桑植、漢源;
紅體字為革命根據地以及游擊區瀘定、天全、名山、懋功、兩河口、爐霍、甘孜、蒼溪;
(8)簡單的打仗革命圖片擴展閱讀:
中央紅軍長征經過了共11個省。
紅軍長征二萬五千餘里是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的總里程。
各路紅軍長征路線:
紅一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歷時12個月零2天,途經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藏、甘肅、陝西11省,行程二萬五千里。
紅二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7日至1935年10月22日,歷時12個月零5天,途經湖南、貴州、雲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肅、陝西8省,行程一萬六千里。
紅四方面軍從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歷時18個月,途經四川、西藏、青海、甘肅4省,行程八千餘里。
紅二十五軍從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歷時10個月,途經河南、湖北、甘肅、陝西4省,行程萬余里。
⑼ 緬懷先烈的手抄報圖片 緬懷先烈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導讀:每年清明,是我們緬懷先烈的日子,時遇各種紀念日時,我們也會進行緬懷先烈活動,緬懷先烈是敬仰和懷念這些為國犧牲的戰士和英雄們,也讓世人記住我們以往的恥辱,懂得向這些英烈們學習為國奮斗的勇氣和信心,振興中華。那麼,緬懷先烈的手抄報圖片有哪些呢?以下是我帶來的緬懷先烈手抄報簡單又漂亮,快點來看看吧。
緬懷先烈句子
1、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休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2、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難,我願意把牢底坐穿!
3、緬懷先烈,勵志青年,微聚青春,奉獻基層。
4、理想必須要人們去實現它。這就不但需要奐心和勇敢而且需要釘識。
5、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的有意義,死的有價值。
6、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清明節即將來臨,在此向革命先烈鞠躬致敬.您們犧牲了自己換來了今日中華民族的富強,一代代的中華兒女將銘記您們的功勛!
7、烈士們,在你們的艱苦奮斗下,我們的祖國才能繁榮富強,才會有現在美好的生活,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才會開的越來越旺盛,這些都是用你們鮮血換來的,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為祖國做貢獻,完成你們未了的心願。
8、威武不能挫其氣,利祿不能動其心。
9、烈士的生命換來了中華大地的安寧與和平,烈士的鮮血激發了炎黃子孫的勇氣與忠誠。活著的生命,要幸福,更幸福;偉大的祖國,要強盛,更強盛!
10、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你們用生命換取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11、感謝你們,英雄,你們用鮮血染紅了五星紅旗,我們一定會好好珍惜,珍惜你們用鮮血換來的這面五星紅旗!
12、有的人活著,卻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卻還活著!
13、作為中華兒女的我們向你們致敬,沒有你們的犧牲奉獻,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發展中的國家,我們要弘揚愛國主義,把你們的犧牲奉獻精神傳承下去!
14、從開始有人類社會以來,沒有哪一個社會能與共產主義社會相比。什麼理想也不能同共產主義這一更崇高更偉大的理想相比。
15、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向所有為中華民族崛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犧牲的英雄先烈們致敬!你們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緬懷先烈的目的及意義
緬懷先烈,一是敬仰他們來對追求理想的完美人格,二是肯定他們追求與付出的精神很值得我們現在的人學習和發揚,並以此來激發我們去完成他們未竟事業的信心和勇氣,並籍以最終達到我們完成共同心願的目的。
珍惜來之不易的今天源,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的忘我知精神,只有銘記歷史,弘揚民族精神,繼承革命優良傳統,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才能不怕艱險、知難而上、勇攀高峰,用自己的才智去實現先烈們未竟的事業,去創造無限美好的明天!
讓我們滿懷庄嚴與崇敬,向為國家和民族付出畢生心血、獻出生命的老一輩革命家、道革命先烈、人民英模,獻上一束鮮花,表達一份敬仰!
⑽ 北宋打仗有多荒唐,皇帝頒布陣圖,遙控前線打仗的將領
在北宋的時候,兵器武學已非常的發達,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讓人郁悶的是,盡管有著不少的優勢,宋朝的軍隊每逢出征作戰,卻總是屢戰屢敗。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軍隊在外作戰,依靠的不是將領的臨場應變,而是大後方的皇帝所頒布的陣圖"遙控"。
靖康之變被金人俘虜了兩個北宋皇帝
對於這種情況,宋代的文臣武將們是深為不滿的,曾多次提出意見,但宋朝皇帝們都置之不理。其實"陣圖"遙控並不能做到精確的指揮,反而適得其反,使軍隊陷入被動局勢。這或許也是宋朝軍事處於弱勢的一個緣由。
靠武將上位的宋朝皇帝,為了自己坐穩皇位,又不再相信武將,這真是歷史的諷刺。宋朝皇帝尚文輕武,置江山社稷和黎明百姓的安危於不顧,也是太自私,這樣的王朝又怎麼會不亡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