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求!!!紅樓夢人物的圖片!!!!!在線等!!!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A%EC%C2%A5%C3%CE%B6%AF%C2%FE&in=1&cl=2&cm=1&sc=0&lm=-1&pn=0&rn=1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A%EC%C2%A5%C3%CE%B6%AF%C2%FE&in=3&cl=2&cm=1&sc=0&lm=-1&pn=2&rn=1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A%EC%C2%A5%C3%CE%B6%AF%C2%FE&in=4&cl=2&cm=1&sc=0&lm=-1&pn=3&rn=1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A%EC%C2%A5%C3%CE%B6%AF%C2%FE&in=5&cl=2&cm=1&sc=0&lm=-1&pn=4&rn=1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A%EC%C2%A5%C3%CE%B6%AF%C2%FE&in=37&cl=2&cm=1&sc=0&lm=-1&pn=36&rn=1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A%EC%C2%A5%C3%CE%B6%AF%C2%FE&in=152&cl=2&cm=1&sc=0&lm=-1&pn=151&rn=1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A%EC%C2%A5%C3%CE%B6%AF%C2%FE&in=259&cl=2&cm=1&sc=0&lm=-1&pn=258&rn=1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A%EC%C2%A5%C3%CE%B6%AF%C2%FE&in=350&cl=2&cm=1&sc=0&lm=-1&pn=349&rn=1
2. 紅樓夢綉像本最早出自何時亦或是何人所為(就是人物插圖)
對於作為我國國寶的古典長篇小說《紅樓夢》說來,自也不會例外。據有關材料介紹,清代乾隆五十六-五十七年(1791-92)間先後刊出的《紅樓夢》程甲本和程乙本,便已配有比較原始和相對刻工粗糟些的插圖。捎後推出的幾種評點本,也多配有類似的插圖。其中,尤以清道光十二年(1832)刊出的王雪香評本紅樓夢,更配有64幅插圖。再後,至光緒五年(1879),還出現了作為單獨畫冊的紅樓夢插圖,即改琦的《紅樓夢圖吟》。光緒十年(1884),上海同文書局石印的《增評補圖全圖金玉緣》《紅樓夢》。內文便有華陽仙裔序、讀法、批序、摘誤、總評、論贊、或問、大觀園圖等。尤其是卷首有綉像一百二十幅,每回回前還有回目畫二幅。至於插圖最多的當是清光緒年間由上海廣百宋齋鉛印的對銎啦雇際芳恰罰獠吭銎啦雇嫉暮炻ッ危才漵脅逋?40幅,即每回兩幅。據筆者的了解,民國期間,出過的紅樓夢畫冊不多,大多在一些配有插圖的紅樓夢版本中,重印清代的有關插圖。不過,除改琦外,像費曉樓、錢吉人和任伯年等近代著名畫家,也曾畫過一些紅樓夢人物畫。建國後,由於對《紅樓夢》閱讀和研究的重視,紅樓夢的畫和插圖便有了更多的進展。早在五十年代初上海三民圖書出版公司曾組織一些知名文學家和畫家,繪制了紅樓夢系列連環畫,,後來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重版。著名畫家程十發先生也為紅樓夢繪制了插圖。八十年代,紅樓夢的圖和畫更有了比較大的進展,由眾多紅學專家會評會校和標點的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那部《紅樓夢》,便系由劉旦宅先生專門負責繪制插圖;而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三卷本英譯本《紅樓夢》,則配以戴敦邦先生專門繪制的插圖;與此同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又組織一批人物畫專家,重新繪制了一套紅樓夢連環畫(一套16冊)。近年來,海峽兩岸更先後出版了鄭家聲先生和楊秋寶先生繪制的《紅樓夢—中國十大古典文學名著畫集》和戴敦邦先生繪制的《新繪全本紅樓夢》這樣的大型紅樓夢畫冊,而在去年,上海辭書出版社更推出大部頭的名家彩繪《紅樓夢》珍藏本。此外,著名畫家王淑暉、華三川先生等,也畫了些相當精緻的紅樓夢人物畫。前不久,中國畫報出版社又重新推出由劉旦宅先生等著名畫家繪制的《紅樓夢連環畫》(一套19冊)收藏本。 bZxv/\
更要提的是前不久,國家圖書館的文津出版社還專門出版了六卷本的《古本紅樓夢插圖繪畫集成》,是從國家圖書館收藏的各種版本《紅樓夢》小說及其相關作品中,擇其精要,編選而成的。其中既包括了改琦(七香)的《紅樓夢圖詠》和吳岳(迪生)的《紅樓夢七十二釵畫箋》等疾幔彩章劑恕緞逑窈炻ッ危ㄇ∥迨晷梁ポ臀氖槲?木活字本)》(程甲本),《綉像紅樓夢》(乾隆五十七年壬子萃文書屋木活字本)》(程乙本)、藤花榭刊本等珍罕版本的插圖,共計四十餘種,近三千幅。這可是研究和欣賞紅樓夢的一大喜訊,只不過2600元一套的售價,有點讓人望而卻步。總之,目前,紅樓夢的圖和畫已是品種繁多,精彩芬呈,美不勝收,讓人賞心悅目而目不暇接。不過,同《紅樓夢》這部偉大和不朽的作品相比較,它的插圖和畫冊仍然顯得有些單薄而不那麼協調。相信在文學家和畫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後將會有更多、更好的紅樓夢插圖和畫冊出版。 L=d$"Q
有關紅樓夢的圖和畫大體上可分為插圖、畫冊、年畫、連環畫、明信片、火花、唱片封套和紀念郵票等。大體上有以下一些主要的。 M#=Y~PU
一、清代和民國年間 ILNE 4n
1、《紅樓夢圖吟》,(清)改琦繪,有圖50幅。系光緒五年(1879)木刻本。浙江文藝出版社,1996年8月曾出線裝本,定價198元。河北美術出版社96年8月也重印過平裝本,定價25元。另江蘇廣陵刻印社也曾於1997年重印過此畫冊,6開線裝一函四冊。有人曾在《舊書信息報》上擬以360元轉讓此重印本,而另一清光緒年間的木刻本,雖僅有三冊而少一冊(僅有圖38幅),但有人仍擬以3800元的標價在《舊書信息報》上轉讓此一清代畫冊。另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還重出了此畫冊的箱裝本。 2、《增刻紅樓夢圖吟》,(清)王墀繪,二冊,其中,上冊為圖冊,有圖120幅,清光緒八年(1882)11月石印。 BfX%|CWh
3、《紅樓夢寫真》,(清)王釗繪,現存一至三十二回插圖64幅。從畫上題詞看,這些畫可能繪於清光緒十四年前後。山東人民出版社曾於1982年重印過此畫冊,改名《紅樓夢插圖》。 cYsR 0#
4、《石華館紅樓花影印譜》,(清)蔣霞倩編繪,石印?02幅,光緒二十四年(1898)印行。 _Mlhum t
5、《紅樓夢彩色畫卷》,清代畫家繪,早年流失國外,現存俄國。據二十年前曾看到過此畫卷的紅樓夢專家稱,『此一彩色《紅樓夢》繪畫,十分精細,風格與國內習見者不同,值得影印流傳』。但願此畫卷能早日回歸祖國。 OlIT|bzkb
6、《紅樓夢七十二釵畫箋》,吳樂繪,民國二年(1913)至五年(1916)石印。7、《紅樓夢人物圖》,吳友如繪,有金陵十二釵圖十二幅。上海世界書局1926年1月出版。近代畫家吳友如曾為其主編的點石齋畫報畫了些紅樓夢人物圖,可在《吳友如畫寶》(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中找到。余英時先生曾在其論紅樓夢的一部專著中,借用了吳先生的12幅紅樓夢畫作為插圖。 }%_qx|(P|t
8、《紅樓夢人物畫譜》,16開,上海有正書局民國二年(1914)印行。前不久,有人在《舊書信息報》上擬以300元轉讓此畫冊。 K3Huu!Tr
9、《金玉緣圖畫集》,李菊儕繪圖,本書是較早的《紅樓夢》連環畫集,根據民國二至三年(1913-1914)華國書局石印之北京「黃鍾日報」附刊本影印,版本稀見。全書共388幅,圖文並茂,筆觸傳神。是研究紅學史及民國藝術史的重要資料。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年8月重印,12開精裝,定價280元。 DKR<W.!*t
10、《紅樓夢人物》,圖片100幅,上海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石印,民國二十年(1931)。 pMOD\J:l,
二、建國後 P<8LAc$T
(一)畫冊、畫集 2K Pqu:lv
1、《紅樓夢版畫集》,阿英匯編,含各種版本的插圖,年畫,壓花及筆跡100幅。上海出版公司1955年出版。前不久,曾見有人在《舊書信息報》上擬以500元的標價轉讓此版畫集。 TV? ^c?{5
2、《紅樓夢人物畫譜》,選清改琦《紅樓夢圖吟》中圖48幅,江蘇人民出版社1955年出版。 %?@x]B9Y8E
3、《石頭記人物畫》,劉旦宅繪畫,周汝昌題詩,有圖40幅。人民美術出版社1975年5月出版。此嵯島炻ッ位嶂械募啞罰腥嗽凇毒墒樾畔⒈ā飛夏庖越?00元的標價轉讓此畫冊。 GM:, CJ?
4、《紅樓夢插圖集》,戴敦邦繪圖,張鴻林文,有圖36幅,系英譯本《紅樓夢》的插圖繪總。河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出版。去年,曾見有人擬以60元的標價在《舊書信息報》轉讓。目前,此畫冊已不多見。 X#VEA=4{
5、《紅樓故事》,一虹編,程十發繪圖,含圖78幅。杭州西冷社1981年12月印。6、《紅樓夢人物百圖》,戴敦邦繪圖,蔡若虹作序,有圖105幅。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年7月出版。另此畫冊曾於1983年出過16開線裝本2800冊,前不久,見有人擬以120元在《舊書信息報》上轉讓此線裝本。 .Xi2G@D
7、《紅樓夢群芳譜》,戴敦邦繪圖,陳昭文,有16開圖30幅。天津揚柳青畫社1987年6月出版。近日見有人在《舊書信息報》上擬以8元轉讓此畫冊。 \Ph]*%
8、《紅樓夢百美圖》,董可玉繪,有圖90幅。新華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此畫冊系我國當代女畫家繪制的一部畫冊,其中,相當一部分畫曾在北京展覽過。 !!9{U%s
9、《紅樓夢畫集》,系『中國十大古典文學名著畫集』的第一輯。16開精裝一冊,有圖100幅,封面:劉旦宅畫,內頁:鄭家聲,楊秋寶繪,另附簡要中、英文說明。北京展望出版社、台灣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6月聯合出版。 YRXK@'[=
10、《新繪全本紅樓夢》,戴敦邦繪圖,16開本,精裝,有圖240幅。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此畫冊另有10開宣紙線裝本,分上、下兩冊,專供收藏用。 *jGPGnSo
11、《精裝紅樓夢插圖》,程十發,劉旦宅,戴敦邦繪圖,12開本,有圖72幅。上海畫報出版社2001年4月出版。 c$/<l5Uw
12、《古本紅樓夢插圖繪畫集成》,16開,精裝6冊,有圖近3000幅。北京文津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 S q<3Rw
13、《大觀園人物圖譜》,葉雄等集體創作,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年出版。14、《清裝紅樓夢人物詩意畫集》,趙成偉繪圖,周汝昌題詩,有圖33幅,天津揚柳青畫社2002年7月出版。 0Qt~K#mr/
15、《崔君沛紅樓夢人物冊》,崔君沛繪,12K彩圖本,上海社會科學院2002年11月出版。 ^+EMZFjg(
16、《戴敦邦新繪全本紅樓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L,6MF,vx
17、《紅樓夢圖吟》(上、下),16開,文:覺僧大師;圖:選自:改琦的《紅樓夢圖詠》、吳樂的《紅樓夢七十二釵畫箋》及綉像紅樓夢程甲本和程已本以及藤花榭刊本,中國長安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bWhth2*
18、《戴敦邦新繪紅樓夢稿本,眉批,扎記,感想》,2003年9月,上海世紀集團出版。 f0OgK<.>T
此外,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還曾於1979年出版過《紅樓夢》電影畫冊一本。 Q@3B{
(二)年畫、掛歷 7O"hiDQ
1、《揚柳青紅樓夢年畫集》,阿英編,選年畫51幅,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年7月出版。 2av*o~|J*:
2、《紅樓夢年畫》,年歷,含年畫12幅,戴敦邦繪圖,系選自英譯本《紅樓夢》的插圖。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 W5 |j1He&
3、《紅樓夢圖吟月歷》,劉旦宅繪圖,茅盾、吳世昌等題詩,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此年歷繪圖精細又有名家題詩,是一本有收藏價值的年歷。4、《紅樓夢—金陵十二釵》,掛歷,龔學淵繪,四川巴蜀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此年歷目前還可在舊書市場上買到。 .3(;9};
5、《紅樓夢--金陵十二釵》,年歷,華三川繪,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 p x0Sy|
6、《紅樓夢金陵十二釵》,年歷,劉旦宅繪圖,胡邦彥題詩,1993年出版。 uQWp+}>ZJy
7、《紅樓夢的故事》,台歷,內容與6同,國家體育總局2000年印行。此台歷的圖為仿宣紙,但因圖小而不夠清晰。 (xbIUz.
(三)連環畫 jK e.gA
1、《紅樓夢》連環畫,18集,潘勤孟改編,董天野,張今濤,胡若佛,劉錫永,錢笑呆,劉旦宅等繪,1954年7月-1955年年底,由上海三民圖書出版公司出版了兩輯12冊,1956年,改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並另新出7冊。此套連環畫已是收藏的精品,有些單冊的拍買價已高達300-500元。 - {0g#G
2、《紅樓夢》連環畫,16集,封面:戴敦邦,內頁:楊秋寶,項維仁,汪繼聲,徐曉平,戴敦邦等。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年9月起出版。目前,這套1981年的連環畫的售價大體上在100元左右。又此套連環畫近年已多次重印,還出過54開袖珍本。 tR5tPPw
3、《紅樓夢故事》,戴敦邦繪圖,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年出版。 j!7Qw 8
4、《晴雯》,錢志清改編,吳大成繪圖。有圖126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 F'rt>YvF
5、《紅樓夢人物故事》,郭秀庚等繪圖,分『晴雯』,『寶玉與黛玉』,『鴛鴦』,『王熙鳳』,『尤三姐』,『司棋與潘文安』等五冊。遼寧美術出版社1986年出版。 Z~_8P
6、《紅樓夢》連環畫,上、下冊。戴敦邦、丁世弼等繪,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年出版。 k},>^qE
7、《紅樓夢連環畫》,上、下兩冊。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2000年出版。 V'C-'Ythwf
8、《紅樓夢連環畫》,上、中、下三冊。周申等繪。中國連環畫出版社2001年出版。 fQP,=
9、《紅樓夢連環畫》收藏本,19集,劉旦宅等繪。中國畫報出版社2002年出版。有普及本和線裝本兩種。 H }B2A"
10、《紅樓夢連環畫收藏本》(上、中、下),蔡義江改編,丁世弼畫,16開線裝本,2003年4月,上海畫報出版社出版。 M}u1qXa
(四)明信片和唱片封套等 &u=8r*
明信片有多種,筆者所見有限,僅見以下兩種: RT/qcS^Oz
1、《紅樓夢明信片》,一套12張,戴敦邦繪,選自英譯本紅樓夢插圖,外文出版社1988年印發。 X5 j=C]
2、《紅樓夢—金陵十二釵》,華三川繪.牡丹江市郵局發行。年月不詳。 E0<)oQ0Xa>
另外,紅樓夢的一套紀念郵票(含一張小型張)則系由劉旦宅先生繪制,郵電部1981年發行,而我國的台灣和澳門也曾各發行過一套紅樓夢的紀念郵票。 aLYLd/ KV
BKX 9 SL]
而唱片封套則曾見到有由王淑暉先生繪制的精美的《紅樓夢》越劇唱片封套。 ><K!~pst}
關於紅樓夢的火花,則有杜春耕先生編著的紅樓夢火花集一冊。
3. 求紅樓夢人物結構圖(越簡單越好)
十二金釵: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李紈、妙玉、史湘雲、王熙鳳、賈巧姐、秦可卿。
十二丫環:晴雯、麝月、襲人、鴛鴦、雪雁、紫鵑、碧痕、平兒、香菱、金釧、司棋、抱琴。
十二家人:賴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烏進孝、包勇、吳貴、吳新登、鄧好時、王柱兒、余信。
十二兒:慶兒、昭兒、興兒、隆兒、墜兒、喜兒、壽兒、豐兒、住兒、小舍兒、李十兒、玉柱兒。
十二賈氏:賈敬、賈赦、賈政、賈寶玉、賈璉、賈珍、賈環、賈蓉、賈蘭、賈芸、賈薔、賈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葯官、玉官、寶官、齡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七尼:妙玉、智能、智通、智善、圓信、大色空、凈虛。
七彩:彩屏、彩兒、彩鳳、彩霞、彩鸞、彩明、彩雲。
四春:賈元春、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
四寶:賈寶玉、甄寶玉、薛寶釵、薛寶琴。
四薛:薛蟠、薛蝌、薛寶釵、薛寶琴。
四王:王夫人、王熙鳳、王子騰、王仁。
四尤:尤老娘、尤氏、尤二姐、尤三姐。
四草輩:賈蓉、賈蘭、賈芸、賈芹。
四玉輩:賈珍、賈璉、賈環、賈瑞。
四文輩:賈敬、賈赦、賈政、賈敏。
四代輩:賈代儒、賈代化、賈代修、賈代善。
四烈婢:晴雯、金釧、鴛鴦、司棋。
四清客:詹光、單聘仁、程日興、王作梅。
四無辜:石獃子、張華、馮淵、張金哥。
四小廝:茗煙、掃紅、鋤葯、伴鶴。
四小:小鵲、小紅、小蟬、小舍兒。
四婆子:劉姥姥、馬道婆、宋嬤嬤、張媽媽。
四情友:秦鍾、蔣玉菡、柳湘蓮、東平王。
四壯客:烏進孝、冷子興、山子野、方椿。
四宦官:載權、夏秉忠、周太監、裘世安。
文房四寶:抱琴、司棋、侍畫、入畫。
四珍寶:珍珠、琥珀、玻璃、翡翠。
一主三仆:史湘雲--翠縷、笑兒、篆兒。賈探春--侍畫、翠墨、小蟬。賈寶玉--茗煙、襲人、晴雯。林黛玉--紫鵑、雪雁、春纖。賈惜春--入畫、彩屏、彩兒。賈迎春--彩鳳、彩雲、彩霞。(文章原摘自香港《廣角鏡》)
或者這個:
賈府旁支:
賈代儒(司賈家私塾)(孫--賈瑞)
賈瓊母(賈瓊--子,四姐兒--女)
賈王扁之母(賈王扁--子,喜鸞--女)
婁氏(賈菌--子)
周氏(賈芹--子,)
五嫂子(賈芸--子,五嫂子的兄弟--卜世仁)
賈璜(妻--金氏,金氏嫂--胡氏,胡氏子--金榮)
賈府宗族:
賈敕,賈效,賈敦,賈衍,賈珖,賈瓔,賈琛,賈璘,賈菖,
賈菱,賈蓁,賈萍,賈藻,賈蘅,賈芬,賈芳,賈菌,賈芝,
賈荇,賈芷;
賈氏族親:香憐,玉愛
寧國府:
賈演(寧國公)--焦大(奴,老僕)--來(賴)升(寧國府總管,來升媳婦)
烏進孝(黑山村)--俞祿(小總管,張財家的,丫環--萬兒,興兒)
-賈代化(賈演子,神威將軍)
-賈敷(賈代化長子)(無情節)
- 賈敬(賈代化次子,進士)
-賈珍(賈敬子,威烈將軍)(妾--佩鳳,攜鸞)
(妻--尤氏,尤氏繼母--尤老娘,丫環--茄官--優伶之一)
(丫環--銀蝶、文花、炒豆兒,小廝--喜兒、壽兒)
(尤二姐--賈鏈私房妾--吞金自盡)
(仆--鮑二、鮑二家的,丫環--善姐)
(尤三姐--未婚自殺)--柳湘蓮(仕子,小廝--杏奴)
- 賈蓉(賈珍庶子,五品龍禁尉)(後續弦)
(妻--秦可卿,丫環--瑞珠,寶珠)--(秦業--養父--營膳郎)
-秦鍾(秦業養子,秦可卿之弟)
(智能兒--水月庵小尼姑,智能兒師父--水月庵凈虛)
(凈虛徒弟--智善、智通)
-賈薔(賈珍養子)--齡官(賈府十二優伶之一)
-賈惜春(賈敬女,出家)(丫環--入畫、彩屏、彩兒--彩兒的娘)
史家:
史侯(保齡侯尚書令)
史侯女--賈母(榮國公子妻,丈夫--賈代善)
史侯子(三子中有二子為侯,保齡侯史鼐,忠靖侯史鼎)
史湘雲(父非侯,丫環--翠縷--縷兒,葵官--優伶之一--韋大英)
(奶媽--周奶奶,丈夫--衛若蘭)
王家:
王公(都太尉統制縣伯)
-子(王公連宗宗侄--王成父)
(王成,子--王狗兒,子妻--劉氏--劉氏母--劉姥姥)
(孫子--王板兒,孫女--王青兒)
-長子(王公孫)
(王仁--子,王熙鳳--女--賈鏈妻--王夫人的侄女、侄媳)
-王子騰(王公孫,京營節度史,九省都檢點)
(婿--保寧侯之子)
-王夫人(王公孫女)--(賈政妻,王熙鳳的姑媽)
-薛姨媽(王公孫女)--(薛公孫妻,薛寶釵、薛蟠母,王夫人、王子騰妹)
薛家:
薛公(紫嶶舍人)
-子--子(薛公孫一)
薛蝌(子)(妻--邢岫煙--邢夫人侄女,丫環--篆兒)
薛寶琴(女)(丈夫--梅翰林之子,丫環--小螺,豆官--優伶之一)
-子(薛公孫二)--(妻--薛姨媽,當鋪總管--張德輝)
薛寶釵(女,賈寶玉妻)
(丫環-鶯兒-黃金鶯,文杏,蕊管-優伶之一,鶯兒母)
薛蟠(子)(妻--夏金桂,丫環--寶蟾,小舍兒)
(夏母--夏奶奶,乳父--老蒼頭)
(妾--香菱--甄英蓮--秋菱,丫環--臻兒)
(香菱父--甄士隱)
(香菱母--封氏,封氏父--封肅--後接濟賈雨村)
榮國府:
賈源(榮國公)--賴大的母親--賴嬤嬤,榮府總管--賴大--賴大家的
(賴大子--賴尚榮--州縣官)
(柳二媳婦的妹子,廚房中柳二媳婦,柳二女-五兒)
(榮國府其他僕役:來興、單大良、單大良家的--單大娘)
(吳興登、吳興登媳婦,戴良、錢華、余信、余信家的)
(王榮、張若錦、趙亦華,錢啟吳興家的、鄭華家的)
(來喜家的、王興媳婦、鄭好時媳婦、張材家的、老祝媽)
(老田媽,丫環--喜兒--非賈珍處小廝)
(丫環--可人、彩鸞、靛兒、良兒)
(寶官、玉官、葯官--優伶之三)
攏翠庵妙玉
賈雨村(連宗宗侄)(懷疑有誤--大司馬,協理軍機參贊朝政)
(原黛玉家師)(後續弦杏嬌--封肅丫環)
賈代善(榮國公子)(妻--賈母)--(三子:賈赦,賈政,賈敏--女)
(丫環--鴛鴦,鴛鴦父--金彩,金彩子--金文翔及媳婦)
(丫環--鸚鵡、琥珀、翡翠、玻璃、珍珠--非襲人)
(丫環--文官--優伶之一,丫環--傻大姐--傻大姐的娘)
-賈赦(賈代善長子,一等將軍)(妻--邢夫人)--(邢夫人胞弟--邢德全)
(邢夫人兄嫂--邢忠夫婦,邢忠女兒--邢岫煙)
(妾--嫣紅、翠雲,丫環--嬌紅、秋桐)
(陪房--費婆子、王善保家的)
- 賈鏈(賈赦庶子、同知) (妻--王熙鳳)(女兒--巧姐)
(仆--來旺兒及媳婦)
(來旺兒兒媳--彩霞--賈政妾周姨娘丫環)
(妾--秋桐--邢夫人丫環)(丫環--平兒、豐兒、小紅-紅兒-林紅玉)
(林紅玉父--林之孝--總管,林之孝家的)
(乳母--趙嬤嬤)
(趙嬤嬤子--趙天梁、趙天棟)
(小廝--興兒、隆兒、慶兒、彩哥兒,僕人--昭兒,王信、王信媳婦)
-賈琮(賈赦庶子)
-賈迎春(賈赦庶出)(夫--孫紹祖--指揮)
(迎春乳母,乳母兒媳--王住兒媳婦)
(丫環--司棋--王善寶的外孫女兒,丫環--綉桔、蓮花兒)
(司棋嬸娘--秦顯家的,司棋姑舅兄弟--潘又安)
-賈政(賈代善次子,工部員外郎--懷疑有誤)
(妾--趙姨娘)--(兄弟--趙國基)
(丫環--小鵲、小吉祥)
(妻--王夫人、妾--周姨娘,陪嫁--周瑞家的,周瑞及婿冷子興)
(丫環--金釧兒、玉釧兒)(金釧兒、玉釧兒母--白老媳婦)
(丫環--彩雲、彩霞、綉鸞、綉鳳)
-賈珠(賈政長子,病死)--(妻--李紈,丫環--素雲、碧月)
- 賈蘭(賈珠遺腹子)
- 賈元春(賈政長女,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丫環--抱琴)
-賈寶玉(賈政次子)(寄名的乾娘--馬道婆)
(丫環--花襲人--珍珠,媚人)(襲人母及子花自芳、襲人兩妹子)
(丫環--晴雯、麝月、綺霰、秋紋、碧痕、檀雲、紫綃、茜雪)
(晴雯姑舅哥哥--多渾蟲,多渾蟲妻--多姑娘兒--燈姑娘)
(丫環--芳官--優伶之一--又名耶律雄奴、溫都里那、金星玻璃)
(芳官乾娘--春燕姨媽,其女--小鴆兒)
(丫環--四兒--蕙香)(丫環--佳蕙、墜兒、篆兒、春燕)
(春燕母--何婆)
(小廝--茗煙--焙茗、小廝--鋤葯)
(茗煙娘--老葉媽)
(小廝--掃紅、墨雨、引泉、掃花、挑雲、伴鶴、雙瑞、雙壽)
(乳母--李嬤嬤、趙嬤嬤、張嬤嬤、王嬤嬤,仆--宋嬤嬤)
(李嬤嬤子--李貴)
-賈探春(賈政次女,趙姨娘女)(丫環--侍書、翠墨、艾官--優伶之一、小蟬)
(小蟬外祖母--夏婆子--黛玉丫環藕官乾娘)
- 賈環(賈政三子、趙姨娘子)(小廝--錢槐--趙姨娘內侄)
-賈敏(賈代善女)(林如海--夫--巡鹽御史)
-林黛玉(丫環--紫鵑--鸚哥--賈母丫環--鸚鵡)(賈雨村曾為其師)
(雪雁、春纖、藕官--優伶之一)(奶娘--王嬤嬤)
(藕官乾娘--夏婆子--探春丫環小蟬的外祖母)
4. 《紅樓夢》的人物十二金釵畫像~~
黛玉葬花
寶釵撲蝶
煙愁可卿
李紈教子
妙玉獨行
紅樓巧姐
探春作詩
爛漫湘雲
熙鳳弄權
惜春作畫
迎春小憩
元春遊園
5. 紅樓夢人物怎麼畫
紅樓夢人物法畫突出一個美字。
要畫好紅樓人物,
要細讀紅樓夢,
品味人物的性格特點,
還有衣著服飾特點,
這樣才能抓住人物的靈魂。
否則只是沒有靈魂的美女圖。
6. 87紅樓夢人物圖片
http://user.qzone.qq.com/339011766/blog/1282729343
妮妮我今天剛寫了一篇關於金陵十二釵的日誌,都有圖的~
你可以去看看哦~
7. 紅樓夢里的人物的圖片
答:據專家最新統計,小說《紅樓夢》中共出現九百七十五人。其中有姓名稱謂的七百三十二人,無姓名稱謂的二百四十三人。現選發20個重要人物的圖片如下:
《紅樓夢》,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 。早期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傳,八十回後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原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程偉元邀請高鶚協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 ,定名《紅樓夢》。亦有版本作《金玉緣》。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作品,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府的家庭瑣事、閨閣閑情為中心,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描寫了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中心的正邪兩賦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歌頌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過叛逆者的悲劇命運預見封建社會必然走向滅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機。
《紅樓夢》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他對現實社會包括宮廷及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舉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級制度,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社會統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社會道德觀念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這些理想和主張正是當時正在滋長的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紅樓夢》以「大旨談情,實錄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體情理,按跡循蹤,擺脫舊套,新鮮別致 ,取得了非凡的藝術成就。尤其「真事隱去,假語存焉」的特殊筆法更是激起了後世讀者強烈的好奇心和窺探欲,各種猜測附會之說愈出愈奇。
8. 四大名著手抄報 四大名著手抄報簡單易畫
導讀:四大名著是伴隨我們成長的書籍,作為一個中國人,若是不知道四大名著是哪四部,沒把四大名著看完,你都不能說是度過一個完整的童年。那麼,四大名著手抄報怎麼畫呢?以下是我帶來的四大名著手抄報簡單易畫圖片,快點來瞧瞧吧。
四大名著是哪四部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分別是《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它們的作者依次是曹雪芹,吳承恩,施耐庵和羅貫中。四大名著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地位難分伯仲,它們都是登峰之作,屢次被翻拍成影視作品,在中國家喻戶曉。
四大名著詞語起源
「四大名著」是個約定俗成的說法,因為並沒有誰公開提出這個概念,一般把《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這四部小說叫做「四大名著」。
明代「後七子」的領袖人物,著名的文學批評家叫王世貞,他最先提出了」四大奇書「這個名詞,但他講的「四大奇書」,指的是《史記》、《莊子》、《水滸傳》、《西廂記》;而馮夢龍在王世貞之後,也提出了」四大奇書「的說法,而他指的則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到清代初年,李漁則在醉畊堂本醉畊堂《四大奇書第一種》(《三國演義》)卷首作序:「昔弇州先生有宇宙四大奇書之目,曰《史記》也,《南華》也,《水滸》與《西廂》也。馮猶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與《金瓶梅》也。兩人之論各異。愚謂書之奇當從其類。《水滸》在小說家,與經史不類;《西廂》系詞曲,與小說又不類。今將從其類以配其奇,則馮說為近是。」可以看出,李漁並不贊成昔弇州先生(即王世貞)的說法,他認為《史記》、《南華》(即《莊子》)、《水滸傳》、《西廂記》並不是同類著作,其中《史記》為歷史散文,《莊子》是哲學散文集,《西廂記》則屬戲曲劇本,因此不能放在一起並稱「奇書」;而馮夢龍所評「奇書」,則屬於同一個類型的書,都是長篇通俗小說,同樣反映了共同的社會文化特點和普通民眾的文化消費需求,可以放在一起並稱為「四大奇書」。經過李漁的肯定,馮夢龍所提「四大奇書」,則開始廣為流傳,並被人們所接受。
「四大奇書」之一的《金瓶梅》由於有性的描寫,被視為誨淫小說,從清順治年間起,便先後頒布了十餘次法令,在全國各地查禁銷毀各種淫詞小說;而《金瓶梅》及其續書便在其中,別列為禁書。後來,《紅樓夢》於清乾隆年間問世,雖與之類似,也有人認為《紅樓夢》是脫胎於《金瓶梅》,但由於《紅樓夢》相對問世較晚,並且未被完全禁止,所以《紅樓夢》的逐步取代《金瓶梅》,形成了新的「四大奇書」。
而如今的「四大名著」,是「四大奇書」的現代叫法,這個說法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在近代此四部著作出版量巨大,一些出版商社便把這四部小說合並出版,並冠以「四大名著」系列叢書。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文學出版社也最先推出了這四部小說[7],其他的出版社跟著效仿,四大名著的稱呼也隨之流行開來。
四大名著繼承載著無數文化精華,在浩瀚如煙的古典小說領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滄海桑田如何變幻,其偉岸身姿始終不被湮滅。不論是在藝術手法還是在思維深度上,它們都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是悠悠中國文學史上燦爛輝煌的一筆。研讀四大名著,為我們提供了閱歷中國傳統人文、社會、歷史、地理、民俗、心理、處事策略的機會,在怡情悅性的同時,也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四大名著經典名句
1、《三國演義》
寧教我負天下人,毋教天下人負我。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事定之後,乃計曲直,不亦善乎?
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大丈夫處世,不能立功建業,不幾與草木同腐乎!
既生瑜,何生亮。
天下高見,多有相合。
身雖損,名可垂於竹帛也。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養軍千日,用在一時。
清心寡慾,約己愛民。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西遊記》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要知山下路,須問去來人。
不信直中直,需防仁不仁。
有緣洗凈憂疑病,絕念無私心自寧。
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頭。
3、《水滸傳》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園紅。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人無剛骨,安身不牢。
表壯不如里壯。
籬牢犬不入。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人面上行得人。
駿馬卻馱痴漢走,美妻常伴拙夫眠。
如何此處不留人,休言留人處。
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
4、《紅樓夢》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亦文章。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二十年來辯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9. 求紅樓夢人物水墨畫
庚辰本《石頭記》特有的回前附葉,有三張格式與眾不同,缺第一行例有的書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但是看得出這部位仍舊留著空白。這三葉在第十七、十八合回、第四十八、第七十五回前面。
第十七、十八合回的這張扉頁上有總批也有標題詩,又有批詩的二則,用小字批註在詩下,己卯本另作一段,不及庚本清楚。
第一段是總批:
此回宜分作二回方妥。
除了庚本,己卯本也有這一段。此回只有這兩個本子還沒分成兩回,但是己卯本在介紹妙玉一節後已有朱筆眉批:
"不能表白"後是第十八回的起頭。
是遵囑分兩回,指示下一個抄本的抄手。這條批顯然時間稍後。回前附葉上的第一段則是寫給作者的建議,性質與第七十五回的相同:後者記錄謄清校對的日期──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年)五月七日──並提醒作者中秋詩尚缺,回目也缺首三字。兩次的備忘錄只適用於新稿或是剛改寫完畢的定稿。
庚本第十九回不但沒有回目,連回數都沒有,第一頁正文從邊上抄起。上一回末頁空白上墨筆大書"第十九回"四字,顯然是收釘十回本後另人代加。第十九回回末有滿人玉蘭坡一條墨筆批語:
此回宜分作三回方妥,系抄錄之人遺漏。
此回共十六頁,其他各回十頁上下不等,這一回也不算很長,絕對不能分作三回。唯一可能的解釋是:玉蘭坡所見的"此回"是改寫前的第十七至十九回,三回原是脂批所謂"一大回"。庚本的第十九回是新分出來的。
第十七至十九回是在詩聯期分成兩回,所以兩回回末都有"正是"二字,作結的詩句尚缺。詩聯期緊接著一七五四本後,而一七五四本廢除回前回末一切形式,沒有新的總批與標題詩,舊有的仍予保留。因此第十七、十八合回回前附葉上,自第二段以下一定還是一七五四本前的總批與標題詩。脂評人看了新改寫的第十七、十八合回,批說應當再一分為二,又把舊有的總批、標題詩與詩下批註都抄在後面。庚本這張扉頁的原本無疑的是脂評人親筆,與第七十五回的一樣,都是與此回最初的定稿俱來的。
第十七、十八合回元妃點戲,第一出"豪宴",批:"'一捧雪'中。伏賈家之敗。"第四十八回賈雨村代賈赦構陷石獃子,沒收傳家古扇獻給賈赦。"一捧雪"玉杯象徵石家珍藏的扇子,同是"懷璧其罪"。第七十五回甄家抄家,賈政代為隱匿財物,是極嚴重的罪名。但是第五回太虛幻境第十三支曲詞說:"家事消亡首罪寧"。寧府除非亂倫罪舊案重翻,此外迄今不過國孝家孝期間聚賭,也在第七十五回內。倒是榮府二老身犯重罪,與預言不合。二人的罪行與伏線都在這三回,是這三回間的一個連鎖。
第四十八回自平兒口中敘述賈赦派賈璉強買古扇不遂,卻被賈雨村營謀到手,因此罵兒子無用,又氣他回嘴,毒打了賈璉一頓。第七十二回林之孝報告賈璉:聽說賈雨村貶降,"不知因何事,只怕未必真。"
賈璉道:"真不真,他那官兒也未必保得長。將來有事,只怕未必不連累咱們,寧可遠著他好。"林之孝道:"何嘗不是,只是一時難以遠。如今東府大爺合他更好,老爺又喜歡他,時常來往,那一個不知。"賈璉道:"橫豎不合他謀事,也不相干。你去再打聽真(了),是為了什麼。"林之孝答應了,……
第十七、十八合回賈政托賈雨村代擬園中匾對。第三十二回雨村來拜,有人來請寶玉:"老爺叫二爺出去會。"
寶玉……抱怨道:"有老爺和他坐著就罷了,回回定要見我。"
暗寫雨村常來,賈政都接見。至於賈珍和他親密,只有第七十二回林之孝提起過,但是只說賈珍賈政與他接近,反而不提賈赦。他拍上了賈赦的馬屁,送了這么大一個人情,豈有不親近他之理?更奇怪的是賈璉在古扇事件中是夾縫中人物,創深痛鉅,明知雨村的陰謀牽涉他父親的程度,此處竟說:"橫豎不和他謀事,也不相干。"對他自己手下的總管,也不必撇清,唯一可能的解釋是扇子公案是後添的,寫第七十二回的時候還沒有雨村賈赦的石獃子案。這事件全部在平兒口中交代的。第四十八回寫薛蟠遠行,香菱入園學詩,插入平兒來,支開香菱,向寶釵要棒瘡葯,敘述賈璉挨打因由,這一段是後加的,回目上也沒提起。
第七十五回開始,尤氏要到王夫人處去。
跟從的老嬤嬤們因悄悄的回道:"奶奶且別往上房去。才有甄家的幾個人來,還有些東西,不知是作什麼機密事,奶奶這一去,恐不便。"尤氏聽了道:"昨日聽見的,說爺說看邸報甄家犯了罪,現今抄沒家事(私),調取進京治罪,怎麼又有人來。"老嬤嬤道:"正是呢,才來了幾個女人,氣色不成氣色,慌慌張張的,想必有什麼瞞人的事情,也是有的。"尤氏聽了,便不往前去,仍往李氏這邊來了。
這一節暗寫甄家自南京遣人來寄存財物在賈政處。當晚尤氏回寧府,賈珍正在大請客賭錢,四更方散,宿在侍妾佩鳳房中。次晨佩鳳來傳話,與尤氏的對白中有:
佩鳳道:"爺說早飯在外頭吃,請奶奶自己吃罷。"尤氏問道:"今日外頭有誰?"佩鳳道:"聽見說外頭有兩個南京新來的,倒不知是誰。"說話一時賈蓉之妻也梳妝了來見過,少時擺上飯來,尤氏在上,賈蓉之妻在外(下)陪,婆媳二人吃畢飯,……
賈家的近親史、王、薛家都是南京大族,連李紈娘家都是南京人,但都是榮府方面的親戚。當然賈家自己也是南京人,與賈珍一同吃早飯的男客也可能是本家,但是也不大像──族中就是榮寧二支顯赫。由賈珍親自陪著吃飯,顯然很重要。尤氏昨天剛發現南京甄家派了幾個女僕送財物到榮府寄存,又聽見南京新來了兩個人,她不會毫無反應,至少想打聽甄家的消息。究竟是什麼人,此後也沒有下文了。倘是伏線,下五回內也沒有交代,這都不像此書的作風。又,此處有"賈蓉之妻"。今本沒有賈蓉續娶的事,因此凡有漏刪的賈蓉妻其人,都是較早期文字的標志。
第五回的十二釵冊子與曲文是在一七五四本前,夢游太虛一回的前身五鬼回內就有的,所以曲文內有些預言過了時失效了,例如說元春死在母家興旺的時候,托夢父母,警告他們要留個退步。到了一七五四本,就已經改去第五十八回元妃之死與元妃托夢。同樣的,"家事消亡首罪寧"的預言也屬於前一個時期。
為什麼要延遲元妃之死?因為如果元妃先死了,然後賈家犯了事,依例治罪,顯得皇帝不念舊情。元妃尚在,就是大公無私。書中寫到皇上總是小心翼翼歌功頌德的,為了文字獄的威脅。元妃不死,等到母家獲罪,受刺激而死,那才深刻動人。
三詳紅樓夢(2)
從這觀點看來,倘是寧府罪重,與元妃的血統關系又隔了一層,給她的刺激不夠大。改為榮府犯事,讓賈赦闖禍,是最合理的人選,但究竟不過是她的伯父,又還不及賈政是她父親,那才活活氣死了她。而且如果僅只是賈赦扇子事發,賈政純是被連累,好人壞人黑白分明,也較腦筋簡單,不像現在賈政代甄家"窩藏贓物",可見正人君子為了情面,也會干出糊塗冒險的事來。因此分兩個步驟改成榮為禍首,一層深似一層。
蛛絲馬跡,可以看出第七十五回本來是賈珍收下甄家寄放財物──就尤氏與佩鳳的對白中暗寫南京來了兩個人,賈珍陪同用飯,作為後文伏線。至於尤氏撞見甄家暗移家產到賈政處,這一節正如賈赦的扇子公案,也是後添的,按照此書最省事的改寫方式,在回首加一段,只消在一回本稿本上加釘一葉。
第三十七回回首賈政放學差一節,也是用同樣方式後加的。全抄本漏改,因此缺這一段,回首曾有一張黏貼的紙條,想是另人補抄這一段,後又失落。此本第六十四回賈敬喪事,就是賈赦賈政兄弟倆攙著賈母(第三頁末行;第三頁下,第一行)。此處三次提起"賈赦賈政"、"赦政",不可能是筆誤,當是添寫賈政外放之前的本子,所以賈政仍舊在家。
戚本第六十四回以賈賈珖代替賈赦賈政。庚本缺此回,己卯本也缺,庚本用己卯本抄配的這一回補上,此處是賈赦賈璉父子攙扶賈母。原因很明顯,作者發現了全抄本此回的漏洞,賈政不在都中,不能在喪事中出現,因此改為賈賈珖。但是這樣一來,主持賈敬喪事的賈赦倒反而靠邊站了。由兩個族侄孫攙著賈母吊侄兒的喪,也遠不及兩個兒子攙著親切動人。於是又改為賈赦賈璉,兒子孫子攙著。但是俞平伯還是指出此處"賈赦賈璉"不大合適,想必因為賈璉這人物太沒有份量。
因此第六十四回分甲(全抄本)、乙(戚本)、丙(己卯本抄配)。還有一處歧異,回末賈璉籌備娶尤二姐:
又買了兩個小丫頭。賈珍又給了一房家人,名叫鮑二,夫妻兩口,預備二姐過去時服役。
──甲、乙同
又買了兩個小丫鬟。只是府里家人不敢擅動,外頭買人,又怕不知心腹,走漏了風聲。忽然想起家人鮑二來,當初因和他女人偷情,被鳳姐兒打鬧了一陣,含羞弔死了。賈璉給了二百銀子,叫他另娶一個。那鮑二向來卻就合廚子多渾蟲的媳婦多姑娘有一手兒,後來多渾蟲酒癆死了,這多姑娘見鮑二手裡從容了,便嫁了鮑二。況且這多姑娘原也合賈璉好的,此時都搬出外頭住著。賈璉一時想起來,便叫了他兩口兒到新房子里來,預備二姐兒過來時服侍。那鮑二兩口子聽見這個巧宗兒,如何不來呢?
──丙
第六十五回賈珍趁賈璉不在尤二姐處,夜訪二尤,正與二姐三姐尤老娘談話。
那鮑二來請安。賈珍便說:"你還是有良心的小子,所以叫你來伏侍。日後自有大用你之處,不可在外頭吃酒生事,我自然賞你。倘或這里短了什麼,你璉二爺事多,那裡人雜,你只管去回我,我們弟兄不比別人。"鮑二答應道:"是,小的知道。若小的不盡心,除非不要這腦袋了。"賈珍點頭說:"要你知道。"當下四人一處吃酒,……
一段對白的口吻,顯然鮑二是賈珍的人──不然也根本不會特地進來請安,尤其在這親密的場合──所以賈珍可以向他暗示這份家他自己也有份,也肯出錢維持,代守秘密有賞,將來還要提拔他。
第六十四回甲乙寫鮑二是賈珍的僕人,顯然是正確的。第六十四回丙改鮑二是賈璉的僕人,當然是因為第四十六回已經有鮑二夫婦,是榮府家人,鮑二家的私通賈璉,被鳳姐捉姦,羞憤自殺了。所以此處把賈璉的又一情婦多姑娘捏合給鮑二續弦。第六十五回並沒有連帶改,回內鮑二之妻仍舊是"鮑二家的","鮑二女人",不稱多姑娘。
賈敬喪事,攙扶賈母的人由赦、政改、珖,再改赦、璉,顯然是作者自改,可見第六十四回丙雖然是抄配的,也可靠,解釋鮑二夫婦的這一大段也是作者自改的。第二十一回描寫多姑娘的妖媚淫盪,批註:"總為後文寶玉一篇作引"(庚、戚本)。賈璉與多姑娘幽會,庚本又有眉批:"此段系書中情之瑕疵,寫為阿鳳生日潑醋回及夭風流寶玉悄看晴雯回作引,伏線千里外之筆也。丁亥夏,畸笏叟。"換句話說,此段透露賈璉慣會偷家人媳婦,埋伏下第四十四回鳳姐潑醋,又伏下第七十七回寶玉探晴雯,遇見晴雯的表嫂,廚子多渾蟲之妻燈姑娘。前引"後文寶玉一篇"是指第七十七回,"燈姑娘"也就是多姑娘。"燈姑娘"這名字的由來,大概是"金瓶梅"所謂"燈人兒",美貌的人物,像燈籠上畫的。比較費解,不如"多姑娘"用她夫家的姓,容易記憶,而又俏皮。
寫第六十四回甲乙的時候,顯然第四十四回還不存在。第四十三、四十四回寫鳳姐生日那天,寶玉私自出城祭金釧兒,鳳姐酒後潑醋,誤打平兒,寶玉得有機會安慰平兒,這兩回結構嚴密,是個不可分的整體,原來是後添的。加上了這兩回之後,才改第六十四回,給喪妻的鮑二配上第二十一回的多姑娘,在這里是寡婦了,多渾蟲已死。但是第七十七回多渾蟲還在世,不過他妻子還用舊名燈姑娘。
第七十七回王夫人向芳官說:"前年我們往皇陵上去,"那是第五十八回的事,在清明前,賈敬死了才回來奔喪,死的時候天氣炎熱,當是初夏。賈璉服中偷娶尤二姐,兩個月後賈珍住在鐵檻寺,當然是為了做佛事,百日未滿(第六十五回),顯然賈敬死後不到一個月就"偷娶",還是初夏。婚後半年有孕,誤打胎後吞金自盡(第六十九回)。七日後下葬,正"年近歲逼"。下年春天起桃花社(第七十回),八月二日賈母生日(第七十一回),第七十五、七十六回過中秋節,第七十七回在中秋後不久,皇陵祭弔是去年春天,"前年"多算了一年,是早本時間過得快些。可見第七十七回寫得很早。因此燈姑娘是原名。
第二十一回回末如下:
且聽下回分解。收後淡雅之至。
正是:
淑女從來多抱怨嬌妻自古便含酸(二語包盡古今萬萬世裙釵)
詩聯是後加的,顯然此回在詩聯期──一七五五年左右──改寫。原有的回末套語下,有句批語誤入正文:"收後淡雅之至。"這條批一定很老,由硃批改為雙行小字批註,傳抄多次後又被誤作正文。此回大概也是很早就有了的,一七五五年改寫的時候將燈姑娘改名多姑娘。此後添寫第四十三、四十四回潑醋,借用鮑二家的名字,當是為了三回後潑醋餘波一句諧音妙語:第四十七回又一提鮑二家的,賈母誤作趙二家的,鴛鴦糾正她,她說:"我那裡記得抱著背著的?"
三詳紅樓夢(3)
潑醋回提前用了鮑二家的,因此需要改第六十四回的鮑二夫婦,因為鮑二家的已死。於是結果了多渾蟲,將他老婆配給鮑二補漏洞,就用她的新名字多姑娘。這是第六十四回丙。第六十四回乙回末如下:
下回便見。正是:
只為同枝貪色慾致教連理起干戈
"下回便見"是例有的套語,下面的一對詩句是詩聯期後加的,因此第六十四回乙是一七五五年定稿。改丙至早也在一七五五年後,距寫第七十七回的時候很遠,所以忘了多渾蟲夫婦又還在探晴雯一場出現。
前面說過,潑醋回用第六十四回的鮑二家的,就為了三回後賈母的一句俏皮話:"我那裡記得抱著背著的?"(第四十七回)第四十七回──至少回內這一段──顯然是與潑醋二回同時寫的。第四十七回改寫過,因為回目與內容不符:"冷郎君懼禍走他鄉",但是回內柳湘蓮與寶玉在賴家談話,湘蓮告訴他"眼前我還要出門去走走,外頭俇個三年五載再回來。"臨別寶玉叮囑:
"……只是你要遠行,必須先告訴我一聲,千萬別悄悄的走了。"說著便滴下淚來。柳湘蓮道:"自然要辭的,你只別和人說就是了。"
從賴家出來,才打了薛蟠,可見不是懼禍逃走,是本來要走的,至多提前動身。回末:
薛蟠在炕上痛罵柳湘蓮,又命小廝們去拆他的房子,打死他,和他打官司。薛姨媽禁住小廝們,只說柳湘蓮一時酒後放肆,如今酒醒,後悔不及,害怕逃走了。薛蟠見如此說了,氣方漸平。
懼禍逃走的話,是薛姨媽編造出來哄薛蟠的。"懼禍走他鄉"顯然是改寫前的回目。為什麼要改為原定計畫旅行,理由很明顯。懼禍逃走,後又巧遇薛蟠,打退路劫盜匪,救了薛蟠,跡近贖罪,否則回不了家,成了為自己打算。
庚本第四十八回回前附葉上總批:
題曰"柳湘蓮走他鄉",必謂寫湘蓮如何走,今卻不寫,反細寫阿獃兄之游藝。了心卻(了卻心願?)湘蓮之分(份)內。走者而不細寫其走,反寫阿獃,不應走而寫其走。文牽岐路,令人不識者如此。
這條總批橫跨第四十七、四十八回。柳湘蓮自稱"一貧如洗,家裡是沒有積聚的",書中也不止一次說他"萍浪跡",一定說走就走,決不會有什麼事需要料理,怎麼樣"寫湘蓮如何走"、"細寫其走"?難道寫他張羅一筆旅費?也不會寫上路情形,又不是"老殘游記"。"細寫其走"只能是指辭別寶玉。湘蓮寶玉約定臨走要來辭別,不會不別而行。湘蓮寶玉那段談話是在改寫的時候加的,因為將懼禍改為原定出門旅行。因此這張回前附葉總批是在這兩回定稿的時候批的。
前面說過,第十七、十八合回與第七十五回那兩張回前附葉是各自與這兩回的最初定稿俱來的。第四十七、四十八回的這一張,原來也是這兩回改完了之後現批的。
庚本二十張回前附葉內,只有這三張沒有書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此處"重評"是狹義的指再評。三張內第七十五回這一張有日期:一七五六年農歷五月七日。至少這一張,我們知道它為什麼不用"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書名,因為已經不是一七五四年"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的本子,而且批者不是脂硯,也不能算"三評石頭記",因此留出空白,俟定名再填。
有這三張附葉的三回,內中兩回埋伏賈赦的罪名,另一回將甄家寄存財物在賈珍處改為賈政處,埋伏下賈政的罪名,顯然是三回同時改寫,改去預言中的寧為禍首,而賈政的罪行是最後加的,不然元妃這一支還是被連累,比較軟弱閃避。
三張無題扉頁有一張有日期,一七五六年農歷五月初,因此三張都是一七五六年初夏批的。
至於為什麼相隔兩年就要改變回前附葉格式,而幾十年後補錄的第二十一回的那一張反倒恪遵原有款式,那是因為那一張是另人補抄的,而這三張是脂評人手筆,所以注重本子先後的區別。
第四十三、四十四回潑醋,與第四十七回內插入的潑醋餘波是同時寫的;潑醋回用了鮑二家的,就需要改第六十四回的鮑二夫婦,於是有了第六十四回丙;第四十七、四十八回又與第十七、十八合回、第七十五回同時定稿,第七十五回最後。因此以上七回都同時,按著上述的次序,第七十五回最後改。第六十四回丙是一七五五年後寫的,而第七十五回是一七五六年初夏謄清。所以這七回都是一七五六年春定稿。
第二十九至三十五這七回,各本幾乎全無回內批。庚本只有第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回各有一兩條。此外甲辰本第三十、三十二回各有一條,不見得是脂批。
金釧兒之死,自第三十回起貫串這幾回,末了第三十五回寫她死後她的妹妹玉釧兒銜恨不理睬寶玉。我們現在知道第四十三、四十四回祭金釧帶潑醋是一七五六年春添寫的全新的兩回。這引起了一個問題:金釧兒這人物是否也是後添的?姑且假定金釧兒是後加的。
第二十九至三十五這七回,前四回有總批。庚本這種典型格式的回前附葉總批都是一七五四年前的舊批──一七五四本廢除回前回末一切形式,所以沒有總批,但是舊有的總批仍予保留。金釧兒是第三十、三十二這兩回的一個重要人物,但是這兩回的總批都沒有提起她,因為作批的時候還沒有這人物。
寶玉挨打後,一批批的人到怡紅院去看他,獨無史湘雲,這很奇怪。如果是因為慰問寶玉沒有她的戲,盡可以在跟賈母去的人中添她一個名字。尤其是挨打前她和寶玉最後一次見面,湘雲勸他常會見做官的人,"談談世途經濟的學問","寶玉聽了道:'姑娘請別的姊妹屋裡坐坐,我這里仔細臟了你知經濟學問的。'"難道湘雲還在跟他生氣?
挨打養傷的這三回內湘雲只出現過一次:第三十五回薛姨媽寶釵去探望寶玉,遇見賈母等也在那裡。一同出來,"忽見史湘雲平兒香菱等在山石邊掐鳳仙花呢,見了他們走來,都迎上來了。少頃出了園中,王夫人恐賈母乏了,便欲讓至上房內坐。"
平兒香菱是賈璉薛蟠的妾侍,大概不便去看寶玉。湘雲也不去,且忙著采鳳仙花染指甲。賈母等隨即在王夫人處用飯,桌上有湘雲。寶玉想吃的荷葉湯做了來了,王夫人命玉釧兒送去,這才言歸正傳,回到挨打餘波上。
直到第三十六回回末,湘雲才回家去。寶玉挨打事件中,怎麼她好像已經回去了,不在場?
第三十六回內王夫人與鳳姐談家務,薛姨媽寶釵黛玉都在場。鳳姐講起襲人還算是賈母房裡的人,她的一兩銀子月費"還在老太太丫頭分例上領"。
三詳紅樓夢(4)
王夫人想了半日,向鳳姐道:"明兒挑一個好丫頭,送去老太太使,補襲人。把襲人的一分裁了,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兩銀子里拏出二兩銀子一弔錢來給襲人,以後凡事有趙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襲人的,只是襲人的這一分都也從我的分例上勻出來,不必動官中就是了。"鳳姐一一答應了,笑推薛姨媽道:"姨媽聽見了?我素日說的話如何?今兒果然應了我的話。"薛姨媽道:"早就該如此。模樣兒自然不用說的,他的那一種行事大方,說話見人和氣里頭帶著剛硬要強,這個實在難得。"王夫人含淚說道:"你們那裡知道襲人那孩子的好處。(下略) "
末句各本批註:"'孩子'二字愈見親熱,故後文連呼二聲'我的兒'。"
第三十四回王夫人與襲人的談話中兩次叫她"我的兒",第一次如下:
王夫人聽了這話內有因,忙問道:"我的兒,你有話只管說。近來我因聽見眾人背前背後都誇你,我只說你不過是在寶玉身上留心,或是諸人跟前和氣,這些小意思好,所以將你合老姨娘一體行事,誰知你方才和我說的話全是大道理,正合我的心事。(下略)"
"將你合老姨娘一體行事",指襲人加了月費,與趙姨娘周姨娘同等待遇。這是第三十六回的事,還沒發生。可見第三十六回原在第三十四回前面。
第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這三回寫寶玉挨打與挨打餘波。第三十六回是湘雲回家的一回。顯然第三十六回原在這三回前面。換句話說,湘雲回家之後寶玉才挨打。
第三十六回回末湘雲回家,"眾人送至二門前,寶玉還要往外送",句下批註:"每逢此時,就忘卻嚴父,可知前雲'為你們死也情願'不假。"這條批指出一過了二門,再往外去就有遇見賈政的危險。
送湘雲的局面倒正與挨打一幕開首相同。既然沒有金釧兒這人,不會是聽見金釧兒死訊後撞見賈政,而是送湘雲去後撞見賈政。正值忠順王府來人索取琪官──沒有金釧兒,當然不是二罪俱發。賈政送客出去,寶玉萬分焦急想討救兵的時候,可能有耳聾的"老姆姆"瞎打岔,但是沒有將"要緊"誤作"跳井"的一段幽默的穿插。當然也沒有賈環告密,火上加油。──今本琪官失蹤的故事敘述極簡,可能經過刪節。──
養傷期間,沒有玉釧兒嘗湯的事。第三十七回是全抄本的,沒有賈政外放一節。第三十六回還在第三十三回前面;回首沒有賈母借口寶玉要多養息幾個月,又星宿不利,祭了星,不能見外人,不放他出去。這一段大概是原有的,本來在第三十四至三十五回內。有了這一節,第三十七回開首寶玉終日在園中游盪,不必賈政出門,理由也夠充足了。起詩社,發現缺少湘雲,派人去接,因此早本的挨打事件嵌在湘雲一去一來之間。
寶玉要送湘雲出二門,句下那條批註已經是加金釧後的新批,但是裡面引的寶玉的話:"為你們死也情願",今本並無此語。最近似的是第三十四回黛玉來探問傷勢:
……抽抽噎噎的說道:"你從此可都改了罷?"寶玉聽說,便長嘆一聲道:"你放心,別說這樣話。我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願的。"
這次黛玉來的時候寶玉正在昏睡。
這里寶玉昏昏默默,只見蔣玉菡走了進來,訴說忠順府拏他之事,一時又見金釧兒進來,哭說為他投井之故。寶玉半夢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覺有人推他,恍恍惚惚,聽得有人悲泣之聲。寶玉從夢中驚醒,睜眼一看,不是別人,卻是林黛玉。
"為你們死也情願",當然是他在夢中對蔣玉菡金釧兒說的。改為同一場他向黛玉說"為這些人死了也是情願的",是表示寶黛二人相知之深。夢中對蔣玉菡金釧兒毫無反應,也更逼真,更像夢境。
己卯本此回回末有:
紅樓夢第三十四回終
可見在書名"紅樓夢"時期──一七五四本前,約在一七五○初葉──此回已定稿,上述的一段已經改寫過了。加金釧兒這人物還在"紅樓夢"期前,大概是在書名"金陵十二釵"前的十載五次增刪中。所以改寫挨打一場的時候,"老嬤嬤"仍作"老姆姆",而明義"題紅樓夢"詩二十首中已經有玉釧兒嘗荷葉湯:
小葉荷羹玉手將,詒他無味要他嘗。碗邊誤落唇紅印,便覺新添異樣香。
第三十七回詩社取別號,李紈建議寶玉仍用"絳洞花王"舊號,批:"妙極,又點前文。通部中從頭至末,前文已過者恐去之冷落,使人忘懷,得便一點;未來者恐來之突然,或先伏一線,皆行文之妙訣也。"關於絳洞花王的前文顯已刪去。此回寶玉改用怡紅公字別號,但是下一回寶玉選擇詩題,又署"絳"字。(庚本第八七八頁)
海棠社二回顯然是早本原有的,回內寶玉仍用絳洞花王筆名。此後改寫,第三十七回添寫李紈寶玉對白,寶玉不要絳洞花王舊號,改用怡紅公子。下一回那"絳"字是漏網之魚。批李紈寶玉的對白"又點前文",是改寫後批的,但是作批後,關於絳洞花王的前文全都刪了,可見這兩回改寫得很早,原文之老可想而知。海棠社二回上接挨打,挨打事件中很早就插入金釧兒之死。原有的挨打與挨打餘波更早了,連著海棠社二回,大概是此書最初就有的一個基層。
金釧兒之死,自第三十回種因,在第三十二回回末發作,著墨不多。加金釧兒的時候,第三十二回回目改了:"含恥辱情烈死金釧",正文添在回末,都是最省裝訂工的辦法,改在一回本的首頁與末頁。
第三十二回回末與下一回回首後來又改過一次,因此這兩回間的過渡有甲乙二種。全抄本是甲,比他本早。第三十二回回末寶釵捐助新衣供金釧兒裝殮:
一時寶釵取了衣服回來,只見寶玉在王夫人旁(庚本作"傍邊")坐著垂淚,王夫人正在說話(庚本作"說他"),因見寶釵來了,卻掩口不說了。寶釵見此景況,察言觀色,早知覺了八分。於是將衣服交割明白,王夫人將他母親叫來拿了去。寶釵寶玉都各自散了。惟有寶玉一心煩惱,信步不知何往(他本缺這三句),且聽下回分解。(庚本作"再看下回便知"。)
──全抄本
下一回回首此本較簡:
卻說寶玉茫然不知何從,背著手低頭一面感嘆,一面慢慢的走著,信步來至廳上,……
他本如下:
卻說王夫人喚他母親上來,拿幾件簪環,當面賞與,又吩咐請幾眾僧人念經超度。他母親磕頭謝了出去。原來寶玉會過雨村回來,聽見了便知金釧兒含羞賭氣自盡,心中早又五內摧傷,進來被王夫人數落教訓,也無可說。見寶釵進來,方得便出來,茫然不知何往。(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