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有詠春拳的招式和圖
1.基本套路小念頭
2.寸勁連環拳
3.詠春轉馬
4.詠春逼步
5.詠春八手
6.詠春防身散手招式
詠春拳譜 詠春的高級套路,攻擊手法都是以指、掌、肘為主。惟一腳法是耕腳或稱圈步,亦包括詠春三式拳法之一的勾拳、三式肘法 — 扱肘、跪肘及批肘。熟習後應以最快速度完成整套套路,快速可產生更大威力。小念頭及尋橋假設敵人與自己實力相若,而標指則假設自己與敵人實力懸殊,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如何以最迅速及最直接的手法去擊倒敵人,以求脫險,所以標指內的招式多是以打為消、險中求勝、但求速戰速決。學習標指要求習者要對尋橋已有深厚根基及認識,否則可能弄巧反拙。標指 1.預備式 雙腳靠合立正,兩手垂於兩腿側,眼向前望,舌頂上顎。 2. 立正抱拳 依循上式,兩手從雙腿側提起至胸側,兩手握拳,拳心向上,拳背向下,雙臂稍微用力向後拉。 3. 耕腳開馬 依循上式,兩膝微曲,左腳劃半弧形向左方分開,略寬於肩,左腳掌以45度放好,腳尖指向中線,左腳不動,將右腳拖近左腳邊劃半弧形向右方分開,略寬於肩,右腳掌以45度放好,腳尖指向中線 。 4. 正身左日字沖拳、十字擺指 依循上式,將左拳移至胸部中線,尾指向下,拳頭與胸口保持一個拳頭位距離,向前直線沖出,至手臂伸盡時,左拳攤開向前穿,掌心向 右,將左掌曲腕,掌指向地,再將掌指向天,重復將掌指向地,將左掌反轉成掌心向天作一內圈手後成掌心向地,掌指向右, 再將掌指向左,重復掌指向右,將左掌反轉成掌心向天作一內圈手後成掌心向右,掌指向天,再將掌指向地,重復掌指向天, 最後將左掌反轉成掌心向天作一內圈手後握拳,拳背向天,將左拳收回左胸側。 5. 正身右日字沖拳、十字擺指 依循上式,將右拳移至胸部中線,尾指向下,拳頭與胸口保持一個拳頭位距離,向前直線沖出,至手臂伸盡時, 右拳攤開向前穿,掌心向左,將右掌曲腕,掌指向地,再將掌指向天,重復將掌指向地,將右掌反轉成掌心向天作一內圈手後成掌心向地,掌指向 左, 再將掌指向右,重復掌指向左,將右掌反轉成掌心向天作一內圈手後成掌心向左,掌指向天,再將掌指向地,重復掌指向天, 最後將右掌反轉成掌心向天作一內圈手後握拳,拳背向天,將右拳收回右胸側。 6. 左右三扱肘 依循上式,身微右轉成右側身拑羊馬,面向右方,同時將左臂屈曲,左拳變掌,放鬆手腕,左肘上提,盡量貼近耳邊由上而下向右前方叩下,高及胸部,叩下時將手 背貼著胸口,隨即身向左轉成左側身拑羊馬,面向左方,同時左手握拳收回胸側,將右臂屈曲,右拳變掌,放鬆手腕,右肘上提,盡量貼近耳邊由上而下向左前方叩 下,高及胸部,叩下時將手背貼著胸口,重復身向右轉成右側身拑羊馬,面向右方,同時右手握拳收回胸側,將左臂屈曲,左拳變掌,放鬆手腕,左肘上提,盡量貼 近耳邊由上而下向右前方叩下,高及胸部,叩下時將手背貼著胸口 ,同時將右拳變掌,掌指向前,掌心向地,至於左腋下。 7. 肘底右標指 依循上式,右掌由左腋下向前方中線直線標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喉部,而左掌亦隨即至於右肘下,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面向右方. 8. 橋底並步標指 依循上式,左腳踏前與右腳靠齊,左掌亦隨即由右肘下 沿右手橋底向前方中線直線標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喉部,面向右方,雙手隨即作一外圈手後握拳,使拳心向天,拳背向地,將雙拳收回胸側。 9. 圈步 依循上式,雙拳不動,身微向左轉,面向正方(即開拳時的位置),而左腳貼地劃弧形向左後方掃去,左腳掌以45度放好,腳尖指向中線,右腳掌亦隨勢微轉使右腳尖指向中線成正身二字拑羊馬,再將右腳拖近左腳邊貼地劃弧形向右方掃去,右腳掌以45度放好,腳尖指向中線。 10.左右三扱肘 面向左方。 12. 橋底並步標指 依循上式,身微左轉成左側身拑羊馬,面向左方,同時將右臂屈曲,右拳變掌,放鬆手腕,右肘上提,盡量貼近耳邊由上而下向左前方叩下,高及胸部,叩下時將手 背貼著胸口,隨即身向右轉成右側身拑羊馬,面向右方,同時右手握拳收回胸側,將左臂屈曲,左拳變掌,放鬆手腕,左肘上提,盡量貼近耳邊由上而下向右前方叩 下,高及胸部,叩下時將依循上式,左掌由右腋下向前方中線直線標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喉部,而右掌亦隨即至於左肘下,掌指向前,掌心向地,依循上式,右腳踏前與左腳靠齊,右掌亦隨即由左肘下 沿左手橋底向前方中線直線標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喉部,面向左方,雙手隨即作一外圈手後握拳,使拳心向天,拳背向地,將雙拳收回胸側。 13. 圈步 依循上式,雙拳不動,身微向右轉,面向正方(即開拳時的位置),而右腳貼地劃弧形向右後方掃去,右腳掌以45度放好,腳尖指向中線,左腳掌亦隨勢微轉使左腳尖指向中線成正身二字拑羊馬,再將左腳拖近右腳邊貼地劃弧形向左方掃去,左腳掌以45度放好,腳尖指向中線。 14. 左批肘 依循上式,身微右轉成右側身拑羊馬,面向右方,同時將左臂屈曲,左拳變掌,放鬆手腕,左肘上提與肩平,打橫向右前方批去,高及胸部,批出時將手背貼著胸口,同時將右拳變掌,掌指向前,掌心向地,至於左腋下。 15. 肘底右標指 依循上式,右掌由左腋下向前方中線直線標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喉部,而左掌亦隨即至於右肘下,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面向右方。 16. 橋底並步標指 依循上式,左腳踏前與右腳靠齊,左掌亦隨即由右肘下 沿右手橋底向前方中線直線標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喉部,面向右方,雙手隨即作一外圈手後握拳,使拳心向天,拳背向地,將雙拳收回胸側。 17. 圈步 依循上式,雙拳不動,身微向左轉,面向正方(即開拳時的位置),而左腳貼地劃弧形向左後方掃去,左腳掌以45度放好,腳尖指向中線,右腳掌亦隨勢微轉使右腳尖指向中線成正身二字拑羊馬,再將右腳拖近左腳邊貼地劃弧形向右方掃去,右腳掌以45度放好,腳尖指向中線。 18. 右批肘 依循上式,身微左轉成左側身拑羊馬,面向左方,同時將右臂屈曲,右拳變掌,放鬆手腕,右肘上提與肩平,打橫向左前方批去,高及胸部,批出時將手背貼著胸口,同時將左拳變掌,掌指向前,掌心向地,至於左腋下。 19. 肘底左標指 依循上式,左掌由右腋下向前方中線直線標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喉部,而右掌亦隨即至於左肘下,掌指向前,掌心向地 ,面向左方。 20. 橋底並步標指 依循上式,右腳踏前與左腳靠齊,右掌亦隨即由左肘下沿左手橋底向前方中線直線標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喉部,面向左方,雙手隨即作一外圈手後握拳,使拳心向天,拳背向地,將雙拳收回胸側。 21. 圈步 依循上式,雙拳不動,身微向右轉,面向正方(即開拳時的位置),而右腳貼地劃弧形向右後方掃去,右腳掌以45度放好,腳尖指向中線,左腳掌亦隨勢微轉使左腳尖指向中線成正身二字拑羊馬,再將左腳拖近右腳邊貼地劃弧形向左方掃去,左腳掌以45度放好,腳尖指向中線。 22. 左跪肘 依循上式,身微右轉成右側身拑羊馬,面向右方,同時將左臂屈曲,左拳變掌,放鬆手腕,左肘上提高及耳,以對角線向右前方斜線劃下,高及胸部,劃下時將手背貼著胸口,同時將右拳變掌,掌指向前,掌心向地,至於左腋下。 23. 肘底右標指 依循上式,右掌由左腋下向前方中線直線標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喉部,而左掌亦隨即變拳收回左胸側,面向右方。 24. 側身左鏟頸手 依循上式,左拳變掌向右前方直線撐出,掌心斜向前,掌指向正方(即開拳時的位置),高及喉部,右掌隨即變拳收回右胸側,面向右方。 25. 正身左橫殺頸手依循上式,身微左轉成正身二字拑羊馬,面向正方(即開拳時的位置),左掌隨即回收於胸前成左攔手續向左方打橫掃去,掌心向地,高及喉部,左手伸盡時須與肩平和身體成一直線。 26. 正身左抌手 依循上式,將左手用肘底力拉回胸部中線再微向前切出,左肘微曲,掌心向右,掌指向前,放鬆手腕。 27. 脫手、標指、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先將右拳變掌靠於左抌手肘上,掌心向天,隨即右掌沿左手橋面向前直標成標指手,掌心向左,高及喉部,左手隨即變拳收回左胸側,當右 臂伸盡時,將右手向外翻成掌心向天,再以手腕為軸心作一內圈手後握拳,將右拳收回右胸側。 28. 右跪肘 依循上式,身微左轉成左側身拑羊馬,面向左方,同時將右臂屈曲,右拳變掌,放鬆手腕,右肘上提高及耳,以對角線向左前方斜線劃下,高及胸部,劃下時將手背貼著胸口,同時將 左拳變掌,掌指向前,掌心向地,至於右腋下。 29. 肘底左標指 依循上式,左掌由右腋下向前方中線直線標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喉部,而右掌亦隨即變拳收回右胸側,面向左方。 30. 側身右鏟頸手 依循上式,右拳變掌向左前方直線撐出,掌心斜向前,掌指向正方(即開拳時的位置),高及喉部,左掌隨即變拳收回左胸側,面向左方。 31. 正身右橫殺頸手 依循上式,身微右轉成正身二字拑羊馬,面向正方(即開拳時的位置),右掌隨即回收於胸前成左攔手續向右方打橫掃去,掌心向地,高及喉部,右手伸盡時須與肩平和身體成一直線。 32. 正身右抌手 依循上式,將右手用肘底力拉回胸部中線再微向前切出,右肘微曲,掌心向左,掌指向前,放鬆手腕。 33. 脫手、標指、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先將左拳變掌靠於右抌手肘上,掌心向天,隨即左掌沿右手橋面向前直標成標指手,掌心向右,高及喉部,右手隨即變拳收回右胸側,當左臂伸盡時,將左手向外翻成掌心向天,再以手腕為軸心作一內圈手後握拳,將左拳收回左胸側。 34. 左跪肘 35. 肘底右標指 36. 側身左下路鏟手 37. 正身左抌手 38. 脫手、標指、圈手、收拳 39. 右跪肘 40. 肘底左標指 41. 側身右下路鏟手 42. 正身右抌手 43. 脫手、標指、圈手、收拳 注 : 肘法共十二式 44. 左右上下耕手三式 45. 正身左伏手 46. 正身右殺頸手 47. 標指、圈手、收拳 48. 左右上下耕手三式 49. 正身右伏手 50. 正身左殺頸手 51. 標指、圈手、收拳 52. 側身問手三式 53. 正身左抌手 54. 圈鐮手三式 55. 正身左伏手 56. 脫手、標指、圈手、收拳 57. 側身問手三式 58. 正身右抌手 59. 圈鐮手三式 60. 正身右伏手 61. 脫手、標指、圈手、收拳 62. 正身標指三式 63. 側身左鏟頸手 64. 正身左橫殺頸手 65. 正身左抌手 66. 脫手、標指、圈手、收拳 67. 正身標指三式 68. 側身右鏟頸手 69. 正身右橫殺頸手 70. 正身右抌手 71. 脫手、標指、圈手、收拳 72. 正身擒拿手 73. 左轉身摔 75. 左底掌 76. 標指、圈手、收拳 77. 正身擒拿手 78. 右轉身摔 79. 右勾拳 80. 右底掌 81. 標指、圈手、收拳 82. 鞠躬車輪手三式 83. 正身連環沖拳三式 手背貼著胸口,重復身向左轉成左側身拑羊馬,面向左方,同時左手握拳收回胸側,將右臂屈曲,右拳變掌,放鬆手腕,右肘上提,盡量貼近耳邊由上而下向左前方叩下,高及胸部,叩下時將手背貼著胸口,同時將左拳變掌,掌指向前,掌心向地,至於右腋下。84. 標指、圈手、收拳 85. 立正收式
B. 詠春拳基本手法有哪些
詠春拳的拳術套路主要有小念頭、尋橋和標指三套拳及木人樁。基本手法以三傍手為主,還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橋、粘打。主要步型有四平馬、三字馬、追馬、跪馬、獨立步等。它是一種集內家拳法和近打於一身的拳術,要求手、腰、馬、心、意、勁整體合一。
強調以「心」指揮「意」,以意引導手、腰、馬運動,從而形成整體合一。它立足於實戰,具有招式多變、運用靈活、出拳彈性、短橋窄馬、擅發寸勁的主要特點,以大閃側、小俯仰、耕攔攤膀、黏摸盪捋、審勢記牢、曲手留中為手法,以搭、截、沉、標、膀、腕指、黏、摸、熨盪、偷、漏和「二字鉗羊馬」的身形步法為標志。
C. 詠春拳13招基本手法
1、問路手
問路手,葉問詠春拳的標志性起手式,動作瀟灑、氣勢不凡。問路,即是試探、尋找對方空門確定進攻路線的意思。問路手的前手稱為「問手」,後手稱為「護手」,「問手」與「護手」可以相互轉換。
2、拍手
詠春拳的發力分為長橋發力和短橋發力,所謂橋即指前臂。肘部伸展使橋手到達身體的遠端即長橋。肘部保持彎曲,橋手在身體近側運動叫短橋。無論長橋或短橋均需練習肘底力。拍手是一種很好的消解對方招式的動作,屬於短橋發力的防守。
3、攤手
攤手也是化解對手攻勢的動作,但屬於長橋發力。
4、膀手
因為狀似白鶴亮翅而得名。膀手起肘、落手的動作與攤手剛好相反,所以攤手和膀手相互轉換來做最好。膀手是純消解的動作。我們平常人遇到攻擊,一般都會有抬起手臂來阻擋的動作,屬於條件反射,詠春拳把它吸收且加以優化了。
5、圈手
圈手是詠春裡面應用極廣的手法,用於變換手的位置,比如由對方外門轉到內門,或由內門轉到外門。圈手只是一種過渡性的手法。在詠春拳里,門分為內門與外門。怎麼區分?舉例:我以直線沖拳攻擊敵人。如果敵手處干我拳拳背外位置則敵手在我之外門。而我手在敵之內門。反之,如果敵手處於我拳拳心內位置則敵手在我之內門,而我手在敵之外門。由此可見,內門與外門是可以通過變換手法來佔取的。
6、按手
詠春實戰中的控肘技術基本上依賴於按手,它屬於鉗制類的手法。按手發出的力要很強勁。按手與下拍手是不是容易混淆?下拍手夾肘。按手張肘。下拍手手指朝前,按手手指朝左或朝右。
7、格手
近身用手掌外側格擋就是格手,線路非常短,屬於短橋發力。
8、標手
望文生義,標出去的手就是標手。用於消解上方而來的攻擊,屬於長橋發力的動作。標手和標指是不同的。標手是消解動作。標指是進攻手法標手肘彎曲,以橋手和掌外側為著力點。標指肘伸直,以手指尖為著力點。
9、拉手
又抓又拉,抓中有拉,拉中有抓,叫抓手不盡義,叫拉手不完全,還是沿用粵語:揦手。
10、殺頸手
望文生義,以手為刀,像刀砍在脖子上的樣子,叫手刀也成。
11、耕攔手
耕、攔、攤、膀是詠春拳手法的四大精要,「耕」有擊打,「攔」有攔栽。所以耕攔手亦攻亦防。
12、捆手
用於攔截的雙手組合動作,上擋下攔。上手為攤手,下手為膀手,需配合坐馬。
13、破牌手
破牌手也叫破牌掌、雙飛蝴蝶掌,兩掌齊發的手法。這是一個雙手的組合,上手為正掌,下手為底掌
D. 誰知道詠春拳的基本功和招式圖
詠春拳的基本功包括套路、步法、手法、腿法、以及各種配合和變化,再加上一些技術,套路包括小念頭、尋橋和標指,步法包括進退馬、斜角進退步法,轉馬等,手法包括沖拳,各種攤打拉打拂打等等,再結合樁功等訓練,這些都是詠春拳的一些基本功練習,北京詠春拳學總會的網站上有很詳細的介紹,你可以看一下。
E. 詠春拳13招基本手法有哪些
1、問路手
問路手,葉問詠春拳的標志性起手式,動作瀟灑、氣勢不凡。問路,即是試探、尋找對方空門確定進攻路線的意思。問路手的前手稱為「問手」,後手稱為「護手」,「問手」與「護手」可以相互轉換。
2、拍手
詠春拳的發力分為長橋發力和短橋發力,所謂橋即指前臂。肘部伸展使橋手到達身體的遠端即長橋。肘部保持彎曲,橋手在身體近側運動叫短橋。無論長橋或短橋均需練習肘底力。拍手是一種很好的消解對方招式的動作,屬於短橋發力的防守。
3、攤手
攤手也是化解對手攻勢的動作,但屬於長橋發力。以二字鉗陽馬為起式。右拳變掌,掌心向上。右手夾時,以肘底發力,運勁於指尖,手掌經過身體的中線位置朝前斜向上攤出雙眼目視前方。
4、膀手
因為狀似白鶴亮翅而得名。膀手起肘、落手的動作與攤手剛好相反,所以攤手和膀手相互轉換來做最好。膀手是純消解的動作。我們平常人遇到攻擊,一般都會有抬起手臂來阻擋的動作,屬於條件反射,詠春拳把它吸收且加以優化了。
5、圈手
圈手是詠春裡面應用極廣的手法,用於變換手的位置,比如由對方外門轉到內門,或由內門轉到外門。圈手只是一種過渡性的手法。在詠春拳里,門分為內門與外門。
以直線沖拳攻擊敵人。如果敵手處干我拳拳背外位置則敵手在我之外門。而我手在敵之內門。反之,如果敵手處於我拳拳心內位置則敵手在我之內門,而我手在敵之外門。由此可見,內門與外門是可以通過變換手法來佔取的。
6、按手
詠春實戰中的控肘技術基本上依賴於按手,它屬於鉗制類的手法。按手發出的力要很強勁。按手與下拍手是不是容易混淆?下拍手夾肘。按手張肘。下拍手手指朝前,按手手指朝左或朝右。
7、格手
近身用手掌外側格擋就是格手,線路非常短,屬於短橋發力。
8、標手
望文生義,標出去的手就是標手。用於消解上方而來的攻擊,屬於長橋發力的動作。標手和標指是不同的。標手是消解動作。標指是進攻手法標手肘彎曲,以橋手和掌外側為著力點。標指肘伸直,以手指尖為著力點。
9、拉手
又抓又拉,抓中有拉,拉中有抓,叫抓手不盡義,叫拉手不完全,還是沿用粵語:揦手(普通話音:化)。
10、殺頸手
望文生義,以手為刀,像刀砍在脖子上的樣子,叫手刀也成。
11、耕攔手
耕、攔、攤、膀是詠春拳手法的四大精要,「耕」有擊打,「攔」有攔栽。所以耕攔手亦攻亦防。
12、捆手
用於攔截的雙手組合動作,上擋下攔。上手為攤手,下手為膀手,需配合坐馬。在二字鉗陽馬的基礎上做問路手,左手為問手,右手為護手。二字鉗陽馬左轉,呈右坐馬,左手腕旋轉令掌心斜向上,接著以肘底發力,夾肘歸中,運勁於前臂由胸前向上做攤手。
F. 詠春拳有什麼招式,完整
1、小念頭
詠春拳一個初級套路,它的動作招式不多,但它集中了詠春拳攻防的最基本的招式和手法,練好小念頭各個招式動作組合,就能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尋橋
尋橋是詠春拳的中級套路。它以棱形運動路線和方向,結合詠春拳的攻防手法、步法、腿法等進行演練。 它的攻擊手法有三推復掌,上、中、下三膀手,以及針步、彈腰、正、側、內踢腿等。
3、標指三套拳
標指是在搏擊中處於劣勢防守時保護自己,盡量克服被動的招式和方法。標指是詠春拳三套拳(小念頭、尋橋和標指)中的最後一套。
4、木人樁
木人樁是將小念頭、尋橋、標指三套拳的攻法手法、步法、腿法融合在一起的一種模擬練習,它充分體現了詠春拳的實戰意識與技擊方法。
5、沉橋沿
用了小念頭的基本手法,通過雙手配合做出各種實用的招式,既有轉馬,又有進馬;既有手法,又有腳法,通過練習,可以充實學習者的腰、橋、馬步的力量,因而攻擊力更強。
G. 詠春拳中的基本手法有哪幾式
基本手法以三傍手為主,還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橋、粘打。主要步型有四平馬、三字馬、追馬、跪馬、獨立步等。
詠春拳是一種集內家拳法和近打於一身的拳術,要求手、腰、馬、心、意、勁整體合一。強調以「心」指揮「意」,以意引導手、腰、馬運動,從而形成整體合一。
它立足於實戰,具有招式多變、運用靈活、出拳彈性、短橋窄馬、擅發寸勁的主要特點,以大閃側、小俯仰、耕攔攤膀、黏摸盪捋、審勢記牢、曲手留中為手法,以搭、截、沉、標、膀、腕指、黏、摸、熨盪、偷、漏和「二字鉗羊馬」的身形步法為標志
(7)詠春簡單招式圖片擴展閱讀
詠春拳是一種十分科學、實戰性強的拳術,它拳快而防守緊密,馬步靈活而上落快,攻守兼備及守攻同期,注重剛柔並濟,氣力消耗量少。詠春拳用「寸勁」來攻擊和防守,理論和心法方面注重中線、埋跨、朝面追形、左右兼顧、來留去送、甩手直沖等。其長處在於埋身搏擊。
中線理論的中線是指由人體頭頂至尾閭一線,在進攻時,詠春拳要求拳手沿著自身中線向敵方中線攻擊,這是敵我之間的最短距離,同等拳速,拳軌近者當然較快擊中。向敵方中線攻擊,對方也很難卸力,而且受力也較重。
著名武打明星李小龍曾跟隨詠春拳一代宗師葉問系統地學習過詠春拳,李小龍創立的截拳道與詠春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李小龍常常在一英尺處將對手擊倒在地。這種技術與詠春拳的中線理論有關,是最具有實用價值的中國武術體系中拳理論的一部分。
H. 詠春拳基本功有那些
詠春拳基本功練習
一、轉馬:
用腳板轉,要鉗住,加上手法練習,如披肘等等。
二、進馬:
擦著地而進(不擦也行),重心在後腳,先慢速,再快速練習。
三、退馬:擦著地而退(不擦也行),重心在後腳,先慢速,再快速練習。
四、蛇形手:詠春拳的基本手。
五、連環拳:
放鬆練,打出速度,練到一定程度勁力就會自然出來了,再配合馬步練。
六、練馬力:
可獨腳站馬步,練馬力。
七、抓筷子:
練指力、腕力、前臂力。
八、手感練習(重點):
1、單圈手:
A(外橋手)與B(內橋手)雙攤手相對,A向里用圈割手想把B割開再進攻,而此時B則順勢繞過A外側再用伏手壓住A,則A進攻不了了,接著由反方向回到雙攤手。換手練習。
2、雙圈手:
是雙手同時做單圈手,一雙手在內(B),一雙手在外(A),以雙攤手相對,處於外橋的A做圈割手把B割開再繞上來壓住B,再逆向回到雙攤手。
3、單蛇形手:
A壓在B的上面,停留2秒後或者緊接著繞上去壓在A的上面,接著A又上來,如此反復...
4、雙蛇形手:
兩只手同時做蛇形手,邊做邊配合步伐移動。
5、單粘手練習。
6、封手練習(在雙粘手練習之前的練習)。
7、雙粘手練習。
以上手部感覺練到一定時間後就會產生感覺了,可閉上眼睛對練。
九、打蠟燭測功力:用掌和拳分別測功力。
I. 詠春拳13招基本手法是什麼
1、問路手
招式:
開馬,呈二字鉗陽馬。雙拳變掌,同時從胸前的中線位置向正前方伸出,右手在前,肘部稍微彎曲,手指指尖略向上斜,呈「問手」,左手在後,掌心與右手手臂內側相對,指尖朝上,呈「護手」。
2、拍手
招式:
開馬,呈二字鉗陽馬。右拳變掌,手腕翻轉,令掌心朝右,手指向上。以肩膀、肘底發力,運勁於手掌外側,橫向朝左前側拍擊,雙眼目視前方。
3、攤手
招式:
以二字鉗陽馬為起式。右拳變掌,掌心向上。右手夾時,以肘底發力,運勁於指尖,手掌經過身體的中線位置朝前斜向上攤出雙眼目視前方。
4、膀手
招式:
開馬,呈二字鉗陽馬。右拳變掌,掌心向上,手臂保持屈肘向上抬起,同時手腕翻轉,令掌心向內。肘部發力,向斜上方揚起,手腕內旋使掌心斜朝外,手指朝前斜向下插出。
5、圈手
招式:
在二字鉗陽馬的基礎上,右手向前伸出,呈問手,左拳保持不變。問手的手臂保持不動,手指放鬆下垂,手腕向內彎曲。手指先向內指向胸部,緊接著手腕繼續由內向外旋出(逆時針),手指朝上。手腕稍稍下沉,手臂呈護手。雙眼目視前方。
6、按手
招式:
開馬,呈二字鉗陽馬。左拳變掌,掌心向上,緊接著手腕向內翻轉,令掌心朝下、手指朝右,手掌置於胸前中央位置。肘底發力,運勁於掌跟和掌外側,手掌朝下前方按下,手指朝右。
7、格手
招式:
在二字鉗陽馬的基礎上,左拳變掌伸出至中線位置,掌心向右,指尖朝斜上方,手時微曲。左掌向右輕推,接著以肘帶動手腕轉動,左掌以掌外側發力往中線位置格擋,掌心朝前,指尖朝上。
8、標手
招式:
開馬,呈二字鉗陽馬。右拳變掌,掌心向上,接著手腕內旋令掌心朝下,同時肘部抬起,手掌平置於胸前。前臂發力,運勁於手掌外側,由胸前斜向上揮出,掌心斜向下。
9、拉手
招式:
開馬,呈二字鉗陽馬。右拳變掌,肘部發力帶動右手前臂內旋,同時手腕抬起,手掌斜向上自胸前探出,掌心朝前。右手迅速向前伸出,同時五指張開,緊接著抓成拳頭,隨後肘底發力向下牽引,拳頭收於胸前。
10、殺頸手
招式:
在二字鉗陽馬的基礎上,右拳變掌,右手屈肘,前臂置於胸前,手掌在頸部位置。右手手掌下沉經過腹部朝右側甩擊,先以前臂發力,肘部伸直後傳力至手掌外側朝斜向上砍擊。
11、耕攔手
招式:
以二字鉗陽馬站立,做問路手,左手為問手,右手為護手。二字鉗陽馬右轉,呈左坐馬,左手腕旋轉令掌心斜向上,接著以肘底發力,運勁於前臂由左上往右下擊打(為耕手)。與此同時,右手下沉,手指向下,運勁於前臂由腹部向右前方攔擊(為攔手)。
12、捆手
招式:
在二字鉗陽馬的基礎上做問路手,左手為問手,右手為護手。二字鉗陽馬左轉,呈右坐馬,左手腕旋轉令掌心斜向上,接著以肘底發力,夾肘歸中,運勁於前臂由胸前向上做攤手。同時,右肘抬起,手腕下沉,手指向下,轉腕運勁於前臂向左前方做膀手
13、破牌手
動作要領:
兩掌旋轉以及推出時,掌跟均是相對。兩掌旋轉時均肘。推掌時兩肘綳直、鎖緊。
J. 我想學詠春的幾個招式~
1、站樁:兩手攥拳,抱於腋下,兩腳並攏,兩腿微曲,以腳後跟為軸前腳掌向外側轉動約90度,再以前腳掌為軸使兩腳後跟向外側旋轉約120度,這時兩腳延長線相交形成一個等邊三角形,練習者就好象站在這個等邊三角形的兩腰上。
2、雙風灌耳:兩臂展開後,再猛向中間里合,攻擊對方的太陽穴。3、鎖肘:曲臂,肘抬過肩,再向對側斜下方叉去,夾住對方的胳膊,上擺小臂重擊其肘關節,再翻手猛推掌,讓對方關節脫位。4、鷹擊:雙風灌耳後,兩臂交叉置於胸前,分開置於肋部(略一步),雙手手心向下並攏成鷹頭狀,置於胸前,迅速前伸用手指戳對方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