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服飾上大多都有哪些圖樣花紋
1、植物紋:梅蘭竹菊、桃李海棠、牡丹芍葯、荷花芙蓉、萱桂茶花、月季、水仙、佛手、松柏、萬年青、西番蓮、薔薇寶相、葡萄百果、嘉禾。
2、吉祥寓意類:多子(石榴)、富貴榮華(牡丹)、瓜瓞連綿(葫蘆或葡萄藤蔓、松齡芝壽、蓮花純潔、菊花隱逸、歲寒三友、福壽喜、五福捧壽、八仙。
3、動物圖案:龍鳳等(文官一品仙鶴補服,二品錦雞,三品孔雀等等,平常都能用的還有獅子、虎、鹿、鶴鵲鴛鴦等各種飛禽、蝙蝠、蝴蝶蜜蜂等草蟲、鯉魚鯰魚等魚。
4、自然氣象紋:雲紋、祥雲、流雲、水紋、浪紋。
5、器物紋:寶瓶、聚寶盆、八寶七珍、如意。
6、幾何紋:八達暈、天花、寶照、卐字、八卦、龜背、方勝、柿蒂紋、鎖子、連環。
7、人物:百子圖、戲嬰圖、仕女、神佛、二十四孝、懸梁映月、樵牧耕讀。
8、風景:瀟湘八景、西湖十景、寒江垂釣、各地的名勝或山水名畫等。
(1)古代衣服四合雲紋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服裝( Ancient Chinese Articles of Clothing)是指中國古代的各種衣裳、冠帽、鞋襪等服裝,在世界上自成一系,其結構與款式隨著生產與生活方式的發展而逐漸變化。通過對古代服裝的研究,可以認識歷代人物的風貌。在鑒定有關文物時,
服裝也是斷代的重要尺度。古代服裝存世不多,在研究中除依據實物外,古代雕塑、繪畫中的人物形象,也往往是重要的參考資料。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已知縫衣,周口店山頂洞人的文化遺存中曾發掘出骨針。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在不同地區和族別的人們中間,服飾款式已各不相同。以發型為例,大地灣文化中有剪短的披發,馬家窯文化中有後垂的編發,大汶口文化中有用豬獠牙製成的發箍,
龍山文化中則用骨笄束發,陝西龍山文化之神木石峁遺址出土的玉人頭像,頭頂有髻,可能就是用笄束發的反映。骨笄在相當於夏代的二里頭文化的二里頭類型與東下馮類型諸遺址中均曾出土,形制與商代的同類器物相同。因此得知束發為髻在遠古時已是華夏族服裝的特徵。
㈡ 古代衣服的花紋
在古代,人們的衣服上也是有各式各樣的花紋。下面由我給大家整理了古代衣服的花紋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古代衣服的花紋
龍鳳呈樣
圖案為一龍一鳳。
龍的 傳說 很多,記載的文獻也多,但將龍和帝王聯系起來的是司馬遷的《史記》,《高祖本紀》說:“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蚊龍於其上,而已有身,
遂產高祖。”鳳凰在劉安《淮南子》一書中開始被稱為祥瑞之鳥,雄曰鳳,雌曰凰。龍鳳都是人們心中的祥獸瑞鳥,哪裡出現龍,哪裡便有鳳來儀,象徵著 天下 太平,五穀豐登。
二龍戲珠
圖為兩條雲龍一顆火珠。
《通雅》中有“龍珠在頜”的說法。龍珠被認為是一種寶珠,可避水火。有二龍戲珠,也有群龍戲珠和雲龍捧壽,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頌平安與長壽之意。
魚龍變化
圖案為天上有一雲龍,水中有一鯉魚。或一龍首鯉身;或一鯉魚翻躍於龍門之上。
古代有鯉魚躍龍門的傳說,凡是鯉魚能跳過龍門的,就可變化成龍,不能跳過龍門的,點額而歸,故黃河之鯉魚多有紅色在額頭,都是未跳過龍門之魚。魚躍龍門表示青雲得路,變化飛騰之意。
鶴壽龜齡、龜鶴同齡
圖案皆為一龜一鶴。
《韻會》:“龜為甲蟲之長”。龜壽萬年,是長壽的象徵;鶴是仙禽,《崔豹古今注》:“鶴千年則變蒼,又二千歲則變黑,所謂玄鶴也。”龜鶴同齡,乃同享高壽之意。
松鶴延年
圖案為鶴和松樹。
《字說》:“松百木之長”;《禮*禮器》:“松柏之有心也,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松,代表長壽象徵之外,還作為有志、有節的象徵。故松鶴延年既有延年益壽,也有志節高尚之意。
鶴鹿同春
圖案為鶴鹿與松樹。
古人稱鹿為“仙獸”。神話 故事 中有壽星騎梅花鹿。鹿與祿、陸同音,鶴與合諧音,故又有“六合”(指天、地、東、西、南、北)同春之意和富貴長壽之說。
歲寒三友
圖案為松竹梅或梅竹石。
松,“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竹,清高而有節;梅,不懼風雪嚴寒。蘇東坡愛竹成癖,他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還題寫過:“梅寒而秀,竹瘦而壽,石丑而文,是三益之友”。松竹梅被人們稱之為歲寒三友,乃寓意做人要有品德、志節。
喜上眉梢
圖案為梅花枝頭站立兩只喜鵲。
古人認為鵲靈能報喜,故稱喜鵲。兩只喜鵲即雙喜之意。梅與眉同音,借喜鵲登在梅花枝頭,寓意“喜上眉梢”、“雙喜臨門”、“喜報春先”。
圖案為一喜鵲一豹者,稱之為“報喜圖”。
圖案為一蜘蛛網上吊著一個蜘蛛者,稱之為“喜從天降”。因我國民間習俗稱蜘蛛為喜蛛。
圖案為一獾一喜鵲者,稱之為歡天喜地。兩獾相嬉,叫“歡喜圖”;兩童子笑顏相對者,稱為喜相逢。
四個童子手足相連者,叫四喜人。
喜報三元
圖案為喜鵲三、桂元三或元寶三。
古代科舉制度的鄉試、會試、殿式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明代科舉以廷試之前三名為“三元”,即狀元、榜眼、探花。“三元”是古代文人夢寐以求,升騰仕取之階梯,喜鵲是報喜之吉鳥,以三桂元或三元寶寓以三元,是表示一種希望和嚮往的圖案,此外還有三元及第、狀元及第、連中三元、五子登科等圖案。
相祿壽喜
圖案為蝙蝠、鹿、桃和喜字。
以前人們常以蝙蝠之蝠寓以幸福之福;借鹿祿同音;壽桃寓壽意,加之以喜字,用此表示對幸福、富有、長壽和喜慶的嚮往。
五福捧壽
圖案為五隻蝙蝠一壽字。
《書*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攸好德,謂所好者德;考終命,謂善終不橫夭。還有“五福臨門”的圖案。
多福多壽
圖案為一枝壽桃數只蝙蝠。
福壽無邊
圖案為蝙蝠、壽桃和盤長。
神速齊眉
圖案為蝙蝠、壽桃、荸莽和梅花。
福壽雙全
圖案為蝙蝠一、壽桃一、古錢二。
這些圖案都表示古代人心底希望幸福、富有和長壽。
福壽三多
圖案為一蝙蝠、一壽桃、一石榴或蓮子。
《莊子*天地》:“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人,使聖人壽。’堯曰:‘辭’。‘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堯曰:‘辭。’”古人因以“三多”(多福多壽多男子)為祝頌之辭。石榴取其子多之意,“蓮子”乃連子之意。
三多九如
圖案為蝙蝠、壽桃、石榴、如意。
《詩*小雅*天保》:“哪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天保》篇中連用九個如字,寓為 祝賀 福壽延綿不絕之意。圖案中以如意表示九如。
福在眼前
圖案為蝙蝠與一枚古錢。
古錢是孔方外圓,借孔為眼,錢與前同音,亦稱“眼前是福”。
福至心靈
圖案為蝙蝠、壽桃、靈芝。
桃為壽而其形似心,借靈芝之靈字,表示幸福到來會使人變得更加聰明。
壽比南山
圖案為山水松樹或海水青山。
”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乃常見的 對聯 。這一圖案亦稱壽山福海。
三星高照
圖案為三位老神仙。
古稱福祿壽三神為三星,傳說福星司禍福,祿星司富貴貧*,壽星司生死。三星高照象徵著幸福、富有和長壽。
圖案為一老壽星一隻鹿一隻飛蝠的,亦稱之為福祿壽。
流雲百福
圖案為雲紋蝙蝠。
雲紋形似如意,表示綿延不斷。流雲百蝠,即百福不斷之意。
平安如意
圖案為一瓶、鵪鶉、如意。
以瓶寓平,以鵪鶉寓安,加一如意,而稱平安如意。
古代服裝簡介
服裝穿於人體起保護和裝飾作用的製品,其同義詞有“衣服”和“衣裳”。中國古代稱“上衣下裳”。服裝的效果取決於穿著對象、服裝造型與穿著環境三大方面的因素。服裝既作為人類文明與進步的象徵,同時也是一個國家、民族 文化 藝術的組成部分,因此對一個民族的服裝來說,是隨著民族文化的延續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它不僅具體地反映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而且形象地體現了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審美觀念的變化和升華,本詞條介紹古代服裝。
商周時期,服飾形式主要採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即青、赤、黃、白、黑等五種原色;裳用間色,即以正色相調配而成的混合色。服裝以小袖為多,衣長通常在膝蓋部位,腰間則用條帶系束。
商周貴族服飾窄袖織紋衣、蔽膝穿戴展示圖。這個時期的織物顏色,以暖色為多,尤其以黃紅為主,間有棕色和褐色,但並不等於不存在籃、綠等冷色。只是以硃砂和石黃製成的紅黃二色,比其他顏色更鮮艷,滲透力也較強,所以經久不變並一直保存至今。經現代 科技 分析,商周時期的染織方法往往染繪並用,尤其是紅、黃等正色,常在織物織好之後,再用畫筆添繪。
㈢ 古代的衣服長什麼樣
額 分為好多種的種呢 比如
梅花紋紗袍
娟紗金絲綉花長裙
絲綢罩衣
菊紋上裳
百褶如意月裙
流彩暗花雲錦宮裝
金銀絲鸞鳥朝鳳綉紋朝服
翠紋織錦羽緞斗篷
縷金挑線紗裙
銀紋綉百蝶度花裙
撒花煙羅衫
百花曳地裙
雲紋縐紗袍
藕絲琵琶衿上裳
紫綃翠紋裙
軟毛織錦披風
織錦鑲毛斗篷
素絨綉花襖
捻金銀絲線滑絲錦被
刺綉妝花裙
薄羅長袍
勾勒寶相花紋服
縷金百蝶穿花雲緞裙
宮緞素雪絹裙
刻絲泥金銀如意雲紋緞裳
這些只是一點點 古代服裝很多的..
㈣ 古代衣服上的花紋有哪些
1. 龍鳳呈樣
龍鳳呈祥,古代吉祥圖案。封建時代以男性喻龍,女性喻鳳,男女結婚喜慶,以龍鳳作圖案象徵龍鳳相配,吉祥幸福。故常有用龍、鳳、靈芝、祥雲構成裝飾紋樣。民間稱之謂「龍鳳呈祥」。
2.二龍戲珠
兩條雲龍、一顆火珠。《通雅》中有「龍珠在頜」的說法,龍珠被認為是一種寶珠,可避水火。有二龍戲珠也有群龍戲珠,還有雲龍捧壽,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頌平安與長壽之意。
3.鶴鹿同春
鶴鹿同春是中國傳統寓意紋祥之一。六合是指天地四方(天地和東南西北),亦泛指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萬物欣欣向榮。中國民間運用諧音的手法,以「鹿」取「陸」之音;「鶴」取「合」之音。 「春」的寓意則取花卉、松樹、椿樹等。這些形象,組合起來構成「六合同春」吉祥圖案。
4.歲寒三友
中國傳統寓意指松、竹、梅經冬不衰,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松竹梅傲骨迎風,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徵常青不老的松、象徵君子之道的竹、象徵冰清玉潔的梅三種植物組成,因其寒冬臘月仍能常青。
5.三星高照
三星:原指明亮而接近的三顆星,也指福星、祿星、壽星三個神仙。指有福、祿、有壽,命運好。 出處:《詩經·唐風·綢繆》:「綢繆束薪,三星在天。」
㈤ 現在街上能看到越來越多的人穿著漢服,請問漢服上如意雲紋的樣式有哪些
明代服飾如意雲紋飾的紋樣
1.動物紋飾的如意雲紋飾
如意雲紋通常與動物紋樣組合在一起,主題紋飾為龍、鳳、仙鶴、麒麟、蟒、飛魚、仙鹿等仙獸,利用雲紋烘托仙獸的神秘感,如意雲紋增加仙獸的吉祥寓意,四合如意雲紋進一步增加吉祥寓意,象徵四面八方吉祥如意,寓意一生如意,吉祥安康。如意雲紋在發展的過程中單獨出現的情況較少,通常表現為與各種仙獸、仙人、帶有吉祥寓意的事物組合出現,表達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豐富畫面內容,烘托夢幻、祥瑞、令人嚮往的仙境。
(1)與龍紋飾組合
㈥ 什麼是四合雲紋 六合雲紋 以及雲紋的歷史演變過程 帶圖的。
從來都是拖著疲憊的身軀,在歲月里艱難而行,沒有奢望,只惟願歲月靜好,能安然前行。幾經風雨,我知道,總有一人視我如生命。風雨同舟,患難相隨,不語艱辛,不言滄桑,在冷暖交織的光陰里一起築夢,只願能牽他的手,慢慢優雅的老去。若有老去的一天,尋一幽靜之處,共享清歡。不需要豪宅,只需一小屋,能避風雨;不需要多溫暖,只需一窗,一米陽光能照進心房;不需要有車,只需要能並肩看斜陽;不需要山珍海味,只需粗茶淡飯,有愛住在心裡,便好。
攜手,坐擁在夏的一角,看花,花兒也會笑;看雲,心隨雲兒飄;種種菜,鋤鋤草,養一群雞鴨,藍天之下感懷雲卷雲舒的淡淡的喜悅;田野之中感受寧靜淡泊之悠遠,聆聽花語,與花輕舞;伴樹閑度,淺訴心事,執筆落墨,把流年
淺書,愛與溫暖便是這清淺的歲月贈予的清歡。
㈦ 中國古代服飾上的花紋名稱 比如雲紋啊,鳳紋啊
龍鳳紋樣:狀如行走的行龍;雲氣環繞的雲龍;騰空而起的飛龍;盤成圓形的團龍;頭部呈正面的祥龍;頭部呈側面的望龍;頭在上尾在下的稱升龍;尾在上頭在下的為降龍。
瑞獸紋樣:人們常把美好的願望寄託於動物之神,以祈求平安、吉祥、幸福。
組合紋樣:萬字、方勝、如意頭、回紋、水波紋、火紋、雲紋、鎖紋、曲水紋、古錢紋、密環紋、連環紋、金錠紋、雪花錦綉球紋、龜背紋等。
(7)古代衣服四合雲紋圖片擴展閱讀:
古代服飾的紋飾:
服飾紋飾以一種「標識」的特有形式顯示著封建禮制的等級制度。武則天以綉袍賜予百官,是以鳥獸紋樣為主,而且裝飾部位在前襟後背。這一做法帶有一定的標志性,它直接以一個有形的文化符號顯示在服裝上,使其具有了明顯的中國禮制文化特點。
宋代,宋人受程朱理學的影響,焚金飾、簡紋衣,以取純朴淡雅之美,對婦女的裝束也有了詳細嚴格的規定,服飾制度與宋代程朱理學觀點有著異常密切的聯系。
清代的服飾是我國服飾發展的頂峰,服飾紋樣在這時的裝飾作用已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這一時期,服裝出現了一種叫「補子」的裝飾,以「補子」的紋樣代表官職的貴賤,「補子」紋樣的差別反映了清代等級的森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紋飾
㈧ 古代服飾名稱
中國古代一直是禮儀之邦,古人對服飾的不同部份有相關的名稱,不同身份、社會地位的人的著裝也有區別,漸漸地,人們就用一些服飾的名詞代替各種社會身份的人。 「冠」指帽子,古代帽子的另一個稱呼叫元服,夏朝時的冠稱為「弁」,又指緇布冠,商朝時稱為「冔」,而周朝則叫做「冕」。「簪」指插在發髻或頭冠上的長針,「簪纓」是結冠的帶子。 上身的服裝是「衣」,下身的服裝叫「裳」;衣服的前面叫「襟」,後幅稱「裾」;「縫掖」指寬袖單衣。破爛的衣服叫「襤褸」,華麗的服飾稱「華裾」。 「襁褓」指小孩穿的衣服,是背負小兒的背帶和布兜;「弁髦」是保護嬰兒前額的一種頭發的裝飾。 「左衽」指小襟在左邊的衣服,東夷和北狄人的服飾就是這個樣子;武夫的服式是前長後短的,「短後」便成為武夫衣服的名稱了。 古代朝廷位列至尊的三公,用的是皇帝欽命的九種器物,即車馬、衣服、樂具、朱戶、納陛、虎賁、弓矢、斧鉞、秬鬯。士庶之人,年滿20加冠有三加的禮儀,即初次加緇布冠,二次加皮弁,三次加爵弁。「布衣」指還沒獲取功名的讀書人所穿的衣服,後又泛指百姓;「青衿」指青色的衣服,古時也是對讀書人的一種稱呼。縉紳和簪纓都是對仕宦人家的稱呼,章甫和縫掖是對儒生的稱呼。 在古代,黃色的衣服是貴人的服裝,綠色的衣服是下等人穿的,如果用綠色的面料做衣,而里子卻是黃色的,則被人們認為是顛倒了貴賤的倫序了。 中國古代流行時間最長的婦女服裝款式是襦裙,其特徵為上衣下裳,就是短小的上衣配長裙。歷代襦裙的基本款式不變,主要是下身裙長有變化。 襦裙作為中國古代常服,非常普及,貴族和平民都穿著,主要的區別在製作襦裙的面料和工藝。從戰國時期開始就有襦裙,到唐代最為流行,一直到明末才逐漸消失,前後近 2,000年。盡管襦裙長短寬窄有變化,但歷代始終保持最初的款式。 原始時期並沒有鞋的概念,人們採用獸皮包裹腳部便於採集狩獵等生產勞動。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利用皮革、絲、麻、草等材料製作鞋子。 古時履、屣、舄都是鞋子的名稱,其中「履」是上朝穿的,「舄」是祭祀穿的,「屣」是家居時穿的。古人夏季穿葛草做的鞋,冬天則用皮屨,如果冬天仍用葛草做鞋,則會被人譏笑太吝嗇。 古代有用不同材料製作鞋子,如漢代的青絲履、晉朝用絲線編織的鞋子、唐代的雲頭錦履,還有木製鞋──稱木屐,在鞋底有二齒,可以在泥地上行走,也有用以製作木拖鞋的。古代另有一種加木底的鞋,稱為「舄」,在鞋的前部有翹起的鞋頭裝飾。舄有不同顏色,以紅色為上品,一般穿舄要與冕服搭配,是帝王參加大典活動時的必備服飾。 而清代婦女所穿的旗鞋則是最有特色的鞋子,也稱花盆底鞋、馬蹄底鞋,穿花盆底鞋者多為少女和中年婦女。 從圖中我們看到,發式的樣式豐富多彩,圖案的紋樣有鳳的紋樣,有牡丹花紋樣。有的發式顯現出雲紋的印跡,是發展變化的雲紋的體現。 從鞋的式樣上看,唐代盛行翹圓頭鞋,做工很精緻,就連草鞋也是講究工藝的。絲鞋的紋樣綉作虎頭,和現在山東一帶兒童所穿的虎頭鞋紋樣相似,只是現在山東一帶農村兒童穿的虎頭鞋的鞋尖沒有那麼向上翹。男鞋的樣式和現代的鞋樣有相似之處,說明那時鞋的發展已達到了高峰。 縱觀唐代的服飾圖案,可以這樣來認識: 唐代承前繼承了周、戰國、魏晉時期的風格,融周代服飾圖案設計上的嚴謹、戰國時期的舒展、漢代的明快、魏晉的飄逸為一體,又在此基礎上更加華貴,使服飾、服飾圖案達到了歷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飾、服飾圖案對後代的影響一直沿續到今天。纏枝紋在現代服飾圖案中的運用,展示了傳統紋樣與現代審美意識結合所產生的意蘊。 宋、元、明、清時期的服飾圖案 宋、元、明、清時期的服飾圖案,在唐代日趨寫實的基礎上出現了種類不同的裝飾風格。這時期的服飾、承前代的形式,在圖案運用上不僅將雲紋發展成朵雲紋樣,而且更多地運用了"吉祥圖案"。隨著社會文化、經濟的發展,人們的視野更加寬闊,服裝的配件設計更加多了起來,特別是在宋代,開始注重襆頭這種飾件的裝飾效果了。 襆頭,即著公服、常服時所戴的首服,又名折上巾,因為它是折而向上的巾式。 在後周時,襆頭就一改以前的幅巾樣式為四腳襆頭了;後來經過隋、唐、五代的發展變化,變成裹戴的一種樣式;到了宋代,襆頭就成為服飾中的主要首服了。為此,出現了各種樣式的、各種圖案紋樣的襆頭。其顏色的運用多是兩種顏色,或兩種顏色以上的。與之相應地又出現了革帶。 革帶,以宋代的服飾中是標志官職高低的一種配件。製作革帶的材料和裝飾都很考究。在圖案的設計上還是運用變形的雲紋或回龜紋。圖案效果給人以明快、簡練的感覺。宋代服飾圖案,運用的多是雲紋、回龜紋,同時也有朵雲的,婦女的頭飾也運用雲紋。 宋、元、明、清時期的雲紋圖案,也是在唐代日趨寫實的基礎上出現了種類不同的裝飾風格。 例如:一類在"吉祥圖案"的影響下逐漸形成一種如意雲圖案,幾個如意雲相互連在一起,增加了圖案的裝飾趣味;另一類的"自由式"雲紋逐漸變為寫生雲紋圖案了,明清時期雲錦圖案的雲紋,就是典型的例子。雲錦圖案上的雲紋大都作為龍鳳、獅子、蝙蝠等的陪襯,除?quot;四合雲"等是規則的雲紋圖案外,其它大部分以寫生的"行雲"、"大雲"、"卧雲"等為主。"行雲"是一種像飄浮在藍天的雲,有徐徐而動的感覺,幾乎和真實的雲彩一樣;"大雲"其特點是任意向四周發展,形成"連身通氣"的氣勢,也是接近寫實的。由於雲紋在當時錦綉中運用極為普遍,因此,雲錦藝人總結了畫雲的口訣:"行雲綿延似流水,卧雲平擺像如意,大雲連身通氣,小雲巧面生靈",來描繪各種雲形圖等。 明代圖案在繼承前代圖案的同時,創造並豐富了諧音圖案和寓意圖。為明代明憲宗成化皇帝的常服。他頭戴善冠,穿有滿地雲紋襯托團龍及十二章紋樣的服飾,冠以紗,折角向上,後名翼善冠;袍用黃色,盤領窄袖,前後及兩肩各綉金盤龍一;帶佩玉,靴為皮之。皇帝常服飾有雲紋及十二章的各種紋,寓意了皇帝才德兼備、文武雙全、能呼風喚雨,是想像中?quot;人格化"的神。明朝冠服制度規定,皇帝在舉行祭禮和大典及處理朝政時要穿有龍紋的袍服。明神宗萬曆皇帝壽聖節(即誕辰)所穿的龍袍與憲宗皇帝龍袍相似,只是滿地的雲紋樣圖案被滿地的寓意圖紋所代替。它的裝飾美化只是一方面,而紋樣寓意的內涵更為深刻,僅在明萬壽服服飾圖案一個紋樣里,美好寓意的紋樣就如此豐富。另外,隨之發展的,如桂花和萬年青,意為富貴萬年青;太陽和鳳凰,意為丹鳳朝陽;蓮花和鯉魚,意為連年有餘;金魚和海棠,意為金玉滿堂;蝙蝠和雲,意為福從天降。這種寓意圖案還有不少,有的至今仍在沿用。從上述圖中可看出,不論是團龍、坐龍,還是行龍,都呈現出程式化造型,雲紋、植物紋、鳥紋、魚紋也都趨向寫實,表現出程式化造型特點。 清代的服飾是我國服飾發展的頂峰,服飾圖案在這時的裝飾作用已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如果說歷代服飾圖案都有一定的發展,都有尚可創造的餘地,那麼,到了清代,服飾的裝飾紋樣就是繁雜堆砌。如果說清代服飾的發展與歷代服飾也有不同的話,那麼,在這里所要說的,就是各種服飾配件的完善、圖案的繁瑣,以及等級觀念在圖案上的反映更加森嚴明確了。 清代的服飾除了承前代的裝束外,主要是在裝飾物件上更加完備了,如服裝出現了馬蹄袖的上衣,出現了馬甲(坎肩)。 在圖案的設計上承襲十二章的紋樣,在明代的八吉祥紋樣的基礎上,集圖案的裝飾作用之能事,使之達到了繁紛的程度。服飾上的裝飾也如此紛繁。 這一時期,服裝出現了一種叫補子的裝飾,以補子的紋樣代表官職的貴賤。補子紋樣的差別反映了清代等級的森嚴。 清代的帽子一改歷代的式樣裝束,而注重帽子頂上花翎的裝飾,以花翎的不同反映不同的官職。下面就具體冠來說明清代冠上花翎的表示內容。皇帝夏朝冠,背面。頂三層,前飾金佛,後飾舍林,此為舍林中飾東珠七顆。清代以帽子有無花翎和頂子的製作材料來區分封建貴族的政治地位。,群王冬朝冠,正面。頂金龍二層,上飾東珠十,上銜紅寶石。 貝子夏朝冠,頂二層。前飾舍林,戴三眼花翎。,民公夏朝冠,頂與冬朝冠同。頂鏤花金座,中銜東珠四,上銜紅寶石。,鎮國公吉服冠。頂用紅寶石,戴雙眼孔雀翎。,皇太後、皇後冬朝冠,薰貂為之。頂三層,上銜大東珠一,朱緯上周綴金鳳七,後金翟一,翟尾垂珠,五行二就,每行大珍珠一,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末綴珊瑚。冠後護領,垂明黃條二,末綴寶石,青緞為帶。這些裝飾的重要意義,就是顯示其高貴的政治地位。皇子福晉夏朝冠(背面)。青絨為之。其他與冬朝冠同,即頂鏤金三層,上銜紅寶石,朱緯上周綴金孔雀五,後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末綴珊瑚。冠後護領,垂金黃條二,末綴珊瑚,青緞為帶。
㈨ 這是什麼漢服的雲肩
漢服形制——中國雲肩,大美! 練槌{髟圭}髻紫頭繩,金綉雲肩翠玉纓。 學舞天魔才擺隊,長安又領接番僧。 明 楊子器《順帝》 雲肩,也叫披肩,多以絲緞織錦製作,常用四方四合雲紋裝飾
㈩ 雲紋在古代中國有什麼象徵意義
古代吉祥圖案,象徵高升和如意,應用較廣,有「如意雲」和「四合雲」等。雲紋是我國豐富多彩的裝飾紋樣中典型的一種,被廣泛裝飾在我國古代的建築、雕刻、服飾、器具及各種工藝品上。古代人們長期的採集和耕作實踐,對雲和雨決定收成的影響產生期盼和敬畏。使雲在人們心中得到升華和抽象,對之產生崇拜和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