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喬致庸的後人怎麼樣了
喬家在喬致庸的孫子手上走向了衰弱,現在他的後人們大多數居住在北京,如果族內有大事的話每家會抽一個人聚在一起商討。他們大多數都是極普通的工薪階層,一部分是國家公務員。直到今天他們還守著當年喬致庸留下的嚴苛組訓,一直嚴於律己,正派做人。
喬致庸還有一個比較有名氣的後代就是喬燕和,他是喬致庸的曾孫女,也是她大力支持了喬家大院的拍攝,讓喬家的輝煌重現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喬燕和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只說自己的父母管教非常嚴格,連一粒米都不能隨意浪費。對於家中最輝煌的時候有多少錢她並不知曉,只知道父輩對她說過,喬致庸曾經給北洋水師捐過一艘軍艦。在慈禧逃到山西時,也是喬家的票號經理在未得喬致庸的同意之下捐了30萬兩銀子。喬致庸知道後對他十分贊許,慈禧為還人情,讓喬家經營清朝戶部的款項。
而在喬家大院電視劇大火之後,章子怡也曾表示自己的母親也是喬家的後人。喬家的其他後人大部分都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有不少高學歷的人才,但是基本上沒有人再涉足商業。
② 「晉商通敵賣國,導致明亡」,歷史上真是這樣嗎
明朝中期以後,晉商開始活躍於商業活動中。在明朝的商人中,晉商無疑是勢力最雄厚的。其實,晉商的崛起只是從明中期開始,早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山西的商人就多次資助朱元璋,在這樣的扶持之下,朱元璋也是投桃報李,給了晉商一個「鹽引」文書,有了這個晉商從此就可以進行合法的鹽鐵販運了。要知道,在古代,鹽鐵可是戰略物資,自漢武帝時,就開始命令鹽鐵官營。因為這東西實在是太暴利,堪比今天的軍火毒品利潤。晉商靠著這個通商特權,勢力迅速崛起。成了明朝商業舞台上,舉足輕重的一支隊伍。
最後,晉商即便確實是跟努爾哈赤貿易了。但並非是交易的鹽鐵等戰略物資,而大多數都是一些絲綢等日用品。這一點有皇太極的口述《滿文老檔》記載,一件做衣服的絲綢就可以使諾大的明朝滅亡,那這樣的明朝也太不堪一擊了吧。況且打仗所需的鐵礦石,人家努爾哈赤根本不需要明朝來提供啊。當時努爾哈赤早就自己開礦煉鐵了,至於鹽的話,更是可以自給自足。
③ 喬致庸兌換元寶是第幾集
喬家大院第13集
在包頭眾人疑惑的眼光下,喬致庸頂著莫大的壓力有條不紊地籌備著自己的計劃。陸大可意外的再次借銀子使得喬致庸的計劃得以順利進行。
達盛昌逐漸地進入了喬致庸設計的圈套之中。達盛昌最終宣告失敗。經過與孫茂才等人一夜的爭論,喬致庸決定親自登門與達盛昌握手言和。
(3)喬致庸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45集電視劇《喬家大院》講述的是作為「晉商」中的一個傑出代表人物喬致庸一生的傳奇故事。著名演員陳建斌在劇中飾演喬致庸,一生都在為了實現「匯通天下」的夢想而努力。
《喬家大院》具有濃郁的地域色彩,表現了山西獨特的民情風俗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劇中不時出現的由胡胡和二股弦演奏的晉劇音樂旋律,把觀眾一下子就吸引到充滿晉中鄉土味的氛圍里。
建築精巧、錯落有致的深宅大院顯示著晉中富商的氣派。傢具擺設、窗戶剪紙、中堂條幅,以及衣服鞋帽、梳妝服飾等等,無不具有大戶人家的風范。
④ 山西喬家大院導游詞
山西喬家大院導游詞
喬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始建於1756年,整個院落呈雙「喜」字形,分為6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三面臨街,四周是高達10餘米的全封閉青磚牆,大門為城門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傳統民居建築風格的古宅。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山西喬家大院導游詞範文,歡迎借鑒參考。
山西喬家大院導游詞(一)
山西素有「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之稱。全省現存有大量明清時期的民居建築,它們大都集中在晉中的祁縣、平遙、太谷、介休一帶,這些深宅大院不僅是當時富商大賈的宅第,也是顯赫一時的晉商的歷史見證。那我們今天參觀的喬家大院就是它們其中的一個代表。
喬家大院位於祁縣東觀鎮喬家堡村,距太原54公里,乘車大約一小時就可以到達。喬家大院是一所民居建築,是我國保存下來的最完整的一座民居建築。佔地8725㎡,建築面積3870㎡,共6個大院,20個小院,313間房屋。1985年喬家大院被開辟成為晉中民俗博物館,一部《大紅燈籠高高掛》使得喬家大院名揚海外,2005年拍攝的《喬家大院》更是讓許多人了解了喬家大院,了解了晉商。我們現在就來到了喬家大院的大門口了,我們現少停留一下。
我們看到喬家大院的門前並沒有旗桿和石獅子,但是高大的院牆,足以顯示出主人的威嚴氣派。院內房屋設計的十分完美,錯落有致,體現了我國清代北方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專家學者贊譽其為「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因此人們常說「皇家有故宮,民家看喬家」。我們看到大門正對的這個照壁,它叫做「百壽圖」是由一百個壽字構成的,在百壽圖的兩邊有一幅對聯「損人慾以覆天理,續道德而能文章」這是當時左宗棠寫的,他先了主人淡泊心志,,百壽圖的上方有「履和」二字,是從「端詳步履由中道,怡然胸襟養太和」一句中意化出來的,體現了喬家主人的中庸思想。
大門上有一副對聯「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可以看出喬家主人的最高追求,就是人丁興旺,家庭和睦,只是致富的前提,也是富貴的歸宿。進入大門後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大院的簡單構造圖,我們面前的這條常80米的甬道,將喬家大院的六個大院分為南北兩院,北院房屋大都高大,是長輩居住的地方,南面的房屋相對較低是晚輩居住的地方,大門是朝東開的,所謂「紫氣東來」這個大門就是吸收祥氣的。那我門一個大院一個大院來參觀。
【第一院】
整個喬家大院比國內不是一期工程一起完工的,而是分為了三期工程,那我們要看的第一院就是清嘉慶至道光年間,是一期工程的第一院,稱為老院,它是由喬貴發之子,喬致庸之父喬全美所建。
進入大門,我們會看到一個照壁,叫做福德祠,那正是印證了「門迎百壽,院納福德」。一般民宅中都要有,它的用途就是一裝飾作用,二是鎮宅避嫌的作用。
這里的福德祠是用來供奉土地爺的,大家看到下面有一個小龕,正是擺放土地爺的,此外,在整個照壁上還有許多精美的磚雕,我們來看,上面,兩邊各有一對獅子,那它的諧音就是「四時平安」,中間有幾件法器戟、磬、如意,寓意為「吉慶如意」,下邊有壽山石,寓意為「壽比南山」,旁邊的芙蓉樹,寓意為「福如東海」,我們數一數,一共有六對鹿,寓意為「六時通順」。好了我們要進院去參觀了,那這個院子是一個里五外三的穿心樓院,我們要連登三級台階,高約為1丈,寓意為步步登高的吉祥祝福。
好我們來到了第一進院,這里展出的是行和住的民俗。我們來看這個廂房中有兩輛馬車,車輪十分的高大,這正是富貴人家的馬車。對面是居住民俗,展出的是從古人類一直到現在的居住地圖片。
穿過穿心,我們來到了第二進院,我們看到,正房是一個二層的小樓,可是二樓是有窗沒有門,那這叫做統樓,上方有一塊牌匾「為善最樂」,這正是喬家老爺的座右銘,那以前正房是用來會客的,東西廂房是書房和卧室,我們今天來到喬家,就是喬家的客人,所以我們先來正房看看,我們會發現現在是冬季,但進入房間並不會感覺到冷,我們會看到牆壁非常的.厚,厚大約為1.2米,那這是仿照過去的窯洞而作的,所以是冬暖夏涼。
東廂房展出的是歲時節令,上半年的從二月二龍抬頭,四月清明節,掃墓,五月端午,下半年從七月十五上墳,八月十五賞月,臘八喝臘八粥,二十三送灶王爺上天,二十四買對子,二十五掃房子,二十六打燒酒割肉,二十七殺豬又殺雞,一直到大年三十。
西廂房展出的是衣飾,那以前是有這種觀念「男人看袖頭,女人看腳手」袖口越大,說明這個家越有錢,而女人則是越是腳小的越好看,有這么一句話「三寸金蓮,四寸銀蓮,五寸銅蓮」腳大了就嫁不出去了,那我們看到這里還有兩雙很小的鞋,它並不是三寸金蓮,是雙看鞋,那它是用來送給別人的,就是要看這個女子的手是不是很巧。
偏房是農俗展覽,有碾子、石磨,還有一些春種、夏管、秋收、冬藏的農事活動。
【第二院】
第二院是二期工程,那在第二院所展出的就是喬家的發跡史。我們來進來看一下,喬家的發家始祖喬貴發,名字是很好的,貴發貴發,既富貴又發達,可是他卻是命運不濟,很小的時候就父母雙亡,他被寄養在舅父家裡,那他卻是一個十分勤勞有踏實的人,親戚鄰里有什麼事情,他都樂意去幫忙。有一天,他的親戚結婚,他還是照舊去幫忙,等到新人行禮的時候,新娘新郎要找喬貴發來行禮,後邊的人就說「給那樣的人行禮,還怕有失身份呢」這時喬貴發剛從廚房趕過來,滿身灰塵,聽到這句話後,心想,我堂堂一個五尺男兒,只因家裡貧窮,就讓別人這么看不起,一咬牙,一跺腳,獨自走了西口,開始了自己的發家之路。他與清徐的一個姓秦的小夥子,一起在一個雜貨鋪打工,由於他們的勤快和好學,受到了老闆的賞識,教會了他們很多的經商之道。後來,他們有了一些積蓄,就自己開了一個草料鋪,有一年,是個豐收年,糧價跌落,黃豆價格尤其低,他們便趁機購存大批黃豆。不料,次年黃豆緊缺,價錢不斷上漲,他們便將黃豆拋售出去,獲利頗豐。於是利用這筆資金,開設字型大小,名為廣盛公。後來因為管理的滯後,有些虧損,經過三年的整改,終於有了新的起色,當時把「廣盛公」改名為「復盛公」,他們認為這是復興基業的新起點。我們看到下一位人物就是喬貴發的兒子喬全美,如果說,喬貴發是喬家的開創者,那他就是一個發展者,他為喬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家規家訓,一會兒我們去看看。那喬全美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喬致廣英年早逝,二兒子致庸繼承家業,我們看這幅圖,這位就是喬致庸,在他的手上,喬家度過了最輝煌的時期。他是喬家最年長的人,活了89歲,一共娶了六個太太,最小的一個可能可以作他的孫女了,大家可能會問,喬家不是有很嚴格的家訓嗎,怎麼會娶6位太太呢?他活了89歲,老了如果總是讓女僕伺候生活起居,那樣不是很方便,所以兒女讓他娶妻,但從不納妾。當時喬家的生意遍布整個包頭城,那有這么一句話叫「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
那我們來看他們的家譜圖,上面的已經介紹過了,喬貴發三個兒子喬全美、喬全德、喬全義,喬全美有兩個兒子,喬致廣、喬致庸,喬致庸有11個兒子,下面的是他的孫子,那大家看下面有一個叫做喬健的人,喬家就是在他這輩分家的,下面的子孫大家會看到很少有在山西的,當年,喬家的後人很少有人再子承父業的,大部分都離家上學。現喬家後人大部分都生活在北京、上海、昆明等地。
從北往南看,刪去4院和6院不看,拱形的房頂是一橫,兩面的廂房是兩豎,下面的房頂又是一橫,院子是兩個口,甬道是一大橫,南房有是兩個口,正是一個雙喜字格局。
【第三院】
第三院為三寶院,我們來一件一件看,從正房看起,正房內的叫做犀牛望月鏡,他是用東南亞鐵梨木雕刻而成的,平時我們所見的木頭都是密度小於水的,所以放在水裡會漂浮起來,而東南亞鐵梨木的密度則很大,它會沉在水底,兩百年來,鏡子影像清晰,結構完美。大家看,它分為三部分,上面是鏡面,它像天上圓圓的月亮,然後是祥雲,最後是一頭犀牛,這里還有一個傳說故事,傳說犀牛是天上的一個神將,玉皇大帝讓它來到人間傳令,每天人們應三打扮,一吃飯。它卻傳成了一打扮,三吃飯,玉皇大帝大怒,將它貶到人間,由於留戀天上的生活,所以他的頭總是朝向天上望著月亮,所以叫做犀牛望月,此外,犀牛還與喜牛諧音,也取一個吉祥的寓意。據文物專家鑒定,此鏡最低價也值300萬人民幣。
東廂房中展出的事第二件寶物,叫做「萬人球」,這是個圓球形的鏡子,無論有多少人在房中,也無論站在哪個角度,都可以在鏡子里找到自己,而且映像十分清晰,不會變形,所以叫做萬人球。那它當時是有一個重要的用途的,對,起監視的作用,當時喬老爺把它掛在正房的窗外,老爺經常會與掌櫃的商討商業事宜,這正是起到一個監視的作用,防止有人在外面偷聽。萬人球確實是名不虛傳,此物是清代的遺物。
第三寶就是懸吊在西廂房的這兩盞「九龍燈」。九龍燈是用珍貴的烏木製作的一對八角形宮燈。因為燈上共雕有九條龍,故稱「九龍燈」。這9條龍分上下兩層排列,上4條,下4條,每4條組成一個萬字,燈的頂端有是1條龍頭,9條龍頭上都有蠟簽可點蠟燭。每4條精雕細刻的龍身所組成的萬字形,在其轉折處都有軸相連,可以靈活轉動調整角度。在兩層萬字形中間的是八棱形燈身,上有4面畫、4面水銀鏡子可反光照射。到了晚上,棱形燈內的燭光交相輝映、流光溢彩。如果還要增加房間的亮度,那就把九龍燈上兩個萬字形拉直,8條龍便照直地向四方撲去,使得房間大亮。據說,這對九龍燈是當年慈禧太後西逃時賜給喬家的,北京故宮博物院前些年幾次有意收走,但喬家大院管理部門不肯割愛,只好作罷。
【第四院】
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第四院,商俗院,也是新院,它是由喬致庸的侄孫喬映霞所見的,那這個院子在建築風格上處處體現出了他留學所帶來的先進技術。首先我們來看正房的窗戶,非常有歐式的風格,此外這里還有很精美的磚雕,我們看門楣上方的磚雕,正中是一個香爐,上面還坐了一個小孩,寓意為香火旺盛,兩邊分別是琴棋書畫,喬家人希望自己的子孫是多才多藝,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再往兩邊看,分別是鍾和表,教育喬家的後代子孫套懂得一寸光陰,一寸金,要珍稀時間;我們再看東廂房這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雕刻,大家順著我的手勢看,中間的小的玻璃窗戶格子上方,有一列火車正在橋上行駛,還冒著煙,正是喬映霞當年把在外國看到的火車憑借自己的印像雕刻到這里。
那我們來這個廂房來看看,裡面是一些坐商的招牌,我們主要看一下這個葯店的幌子,小圓球代表的是丹葯,大圓球代表的是丸葯,中間的梭形代表的是膏葯,下面還有一條魚,整個就寓意為「你吃了我的葯就可以痊癒了」。對面的廂房展出的是行商的幌子。所謂坐商就是有自己的店面,而行商就是街頭叫賣的。
正房的蠟像就是當時掌櫃和東家報賬的情景,正面坐的是東家,旁邊坐的是掌櫃的,而後面的就是小伙計了,那喬家乃至晉商當時選用小伙計是非常嚴格的,首先必須面貌清秀,身高七尺,並且是本村的村民,因為這樣知根知底;其次就是他人品和技能的考察,必須通過嚴格的考察,才能被錄用。偏房裡都是從當地收購回來的傢具,我們來看這個小瓷娃娃,它是一個枕頭,我們看到它後面有一個小孔,那這是用來灌水的,冬天灌涼水,夏天灌熱水,冬暖夏涼。從偏房出來,我們看到這個門楣上也有些木雕,大家可以看到兩顆白菜,諧音為「百財」,出了偏院,我們來看這個磚雕,一面是貓和蝴蝶,諧音「耄耋」,另一面是喜鵲登梅,寓意為「喜上眉梢」,然後我們來看這個院子的照壁,它叫做「省分箴」,它是喬致庸的妹夫趙鐵山所寫,省是醒悟的意思,分是分寸的意思,教育喬家後代做事要注意分寸,並要懂得知足。兩邊是暗八仙,也就是八仙的法器,下面有戟、罄、如意,「吉慶如意」,最下面兩邊是獅子滾綉球,俗話說「獅子滾綉球,好事在後頭」,那我們也馬上要看到,喬家大院最為漂亮的院子。
【第五院】
第五院就是喬家大院「在中堂」的主人喬致庸所建,它也是一個里五外三的穿心樓院,首先我們看到門楣上方,有一塊匾,叫做在中堂,取意為「不偏不倚,執用之中」體現了主人的中庸思想,門楣上雕刻有福祿壽三星,兩邊有八駿的雕刻,希望後代子孫都有所作為,這一院展出的是人生禮儀,我們來看第一進院,裡面展出的是小孩過一周歲生日的情景,不僅要全家慶賀,還要舉行抓周儀式,全國不少地區均有此俗,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中也有描寫,賈寶玉抓周,其他東西不抓,偏偏抓了脂粉盒。生日這天,吃的也很講究,一般都吃長壽面,希望孩子健康長壽,還要吃油糕,取諧音高低的高,希望孩子今後的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過生日最大的忌諱是吃包子,怕孩子長大之後像草包一樣活的窩窩囊囊。此外,大家可以看到牆上掛一件衣服,稱為百家衣,這是小孩母親從各家要回布料縫制的,穿百家衣,以期望小孩健康成長,無災無病。
穿過穿心院,我們來到里院,首先我們來看,它是一個明樓院,二樓是有門有窗的,相對於第一院來說,它的建築結構與風格,就十分的講究與先進了。里院展出的是婚俗,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在晉中結婚一般分為6個程序,我們一個一個地看,請大家跟好我的腳步。迎娶這天,新娘早早起來和父母去祠堂上香,然後坐在炕上等待梳妝打扮,這天的新娘從頭到腳都是一派紅色,必須穿紅棉襖、紅棉褲,紅色代表喜慶、吉祥。民間當時有「十三留頭,十四嫁,十五生個毛娃娃」的說法。因為過去女孩出嫁年齡尚小,長得比較瘦,為了襯托像大人一樣豐滿,所以要穿紅棉襖、紅棉褲,另外就是娘家人希望自己的女兒嫁到婆家以後像紅棉襖一樣,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厚厚實實。東房一室即嫁女婚俗展覽,床上放一木桶,一把椅子各是什麼意思呢?桶是要待嫁女兒在離開娘家之前坐一下木桶,寓意為從此兩家相通,椅子是要待嫁女兒坐在上面,還要扇扇子,「坐椅子,扇扇子,榮華富貴一輩子。」新娘上轎時,還要由娘家哥哥背到轎子上,「哥哥背妹妹,好活一輩輩。」
新娘入轎後,鼓樂齊鳴,在鳴鑼開道聲中,花轎開始啟程,儀杖隊進行在路上,據說是縣太爺在路上遇上也得繞道而行,民間有句俗話「百日為民,一日為官」。正房展出的就是拜堂的情景,大家看到新郎戴著官帽,而新娘頭上頂著蓋頭,那這個蓋頭是要用秤桿挑起來的,取意為稱心如意。拜了天地就要如洞房了,我們來洞房看一看,炕上放著一個馬鞍,新娘要用一隻腳跨過去,這時全人把馬鞍撤走,另一隻腳就不跨了,意為「好馬不配雙鞍,好女不嫁二夫」,此外還有「新娘跨馬鞍,一世報平安」之說。炕角分放四隻蘿卜娃娃,蘿卜諧音摞輩之意,希望新媳婦過門後,能為主家傳宗接代貢獻力量。此外還有糖盒,裡面有桂圓、蓮子、花生、棗,有早生貴子的意思。晉中地區新郎,新娘入洞房後,馬桶要由小姑提到洞房,她提著盆在門外喊,「姑姑提盆盆,嫂嫂開門門,侄男侄女一群群」討其吉利,自然紅包不能少。
【第六院】
第六院原先喬家主人本來是要建一座「書房院」的,當時已經買回了全套的假山,但是,1937年「七七事變」的爆發,這里只留下一部分花園,改成了「花園院」,1958年喬家出逃,留下了未完成的花園。我們看到在北面有一排房間,就是當時建的書房,書房建造在緊挨祠堂的地方,主人也是有一定用意的,祠堂是用來祭祖的,勉勵喬氏後代發揚和繼承祖先的業績,以繁盛喬家大業的,而書房則是用於培養喬家子弟,希望他們發奮讀書,增長知識,成為優秀人才的,所以書房院與祠堂緊鄰在一起,可以起到隨時隨地地激勵喬家子孫後代學業進步的作用。
喬家大院就參觀到此,請大家記好集合時間,准時集合。
山西喬家大院導游詞(二)
喬家大院位於祁縣喬家堡村正中。這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築群體,從高空俯視院落布局,很似一個象徵大吉大利的雙「喜」字。整個大院佔地8724平方米,建築面積3870平方米。分六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臨街,四周全是封閉式磚牆,高三丈有餘,上邊有掩身女兒牆和瞭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顯得威嚴氣派。其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充分體現了我國清代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確實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被專家學者恰如其分地贊美為「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難怪有人參觀後感慨地說:「皇家有故宮,民宅著喬家。」
喬家大院位於祁縣喬家堡村正中。這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築群體,從高空俯視院落布局,很似一個象徵大吉大利的雙「喜」字。整個大院佔地8724平方米,建築面積3870平方米。分六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臨街,四周全是封閉式磚牆,高三丈有餘,上邊有掩身女兒牆和瞭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顯得威嚴氣派。其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充分體現了我國清代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確實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被專家學者恰如其分地贊美為「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難怪有人參觀後感慨地說:「皇家有故宮,民宅著喬家。」進入喬家院大門是一條長80米筆直的石鋪甬道,把六個大院分為南北兩排,甬道兩側靠牆有護坡。西盡頭處是喬家祠堂,與大門遙相對應。大院有主樓四座,門樓、更樓、眺閣六座。各院房頂上有走道相通,用於巡更護院。縱觀全院,從外面看,威嚴高大,整齊端莊;進院里看,富麗堂皇,井然有序,顯示了我國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調。整個大院,布局嚴謹,建築考究,規范而有變化,不但有整體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築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頂上的140餘個煙囪也都各有特異。全院亭台樓閣,雕梁畫棟,堆金立粉,完全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築藝術水平,確實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大院始建於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以後有兩次擴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擴建約在清同治年間,由喬致庸主持,第二次擴建為光緒中、晚期,由喬景儀、喬最儼經手;最後一次增修是在民國十年後,由喬映霞、喬映奎分別完成。從始建到最後建成現在的格局,中間經過近兩個世紀。雖然時間跨度很大,但後來的擴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構思進行,使整個大院風格一致,渾然一體。
喬家大院依照傳統的叫法,北面三個大院,從東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書房院。南面三個大院依次為東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個大院的稱謂,表現了喬家大院中各個院落的建築順序。
清乾隆年間,現喬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喬家堡村的大街與小巷交叉的十字口。喬全美和他的兩個兄長分家後,買下了十字口東北角的幾處宅地,起建樓房。主樓為硬山頂磚瓦房,磚木結構,有窗欞而無門戶,在室內築樓梯上樓。特點是牆壁厚,窗戶小,堅實牢固,為里五外三院。主樓的東面是原先的宅院,也進行了翻修,作為偏院。還把偏院中的二進門改建為書塾,這是喬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傳說偏院外原來有個五道祠,祠前有兩株槐樹,長的奇離古怪,人們稱為「神樹」。喬家取得這塊地皮的使用權後,原打算移廟不移樹。後來喬全美在夜間做了一夢,夢見金甲神告他說:「樹移活,祠移富,若要兩相宜,祠樹一齊移。往東四五步,便是樹活處。如果移祠不移樹,樹死人不富……。」沒有多久,此樹便奄奄一息。喬全美恐怕得罪了神靈,便照夢中指示的地方,把樹移了過去,樹真的復活了,而且枝葉繁茂如初。這好象是「真神顯靈」,真有其神,於是又在側院前修了個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時主院與側院間有一大型磚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銜靈芝的鹿等。土地祠額有四個磚雕獅子和一柄如意,隱喻「四時如意」。祠壁上還有梧桐和松樹,六對鹿雙雙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順」。
喬致庸當家後,為光大門庭,繼續大興土木。他在老院西側隔小巷置買了一大片宅基地,又蓋了一座樓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兩樓對峙,主樓為懸山頂露明柱結構。通天欞門,門樓的卡口是南極星騎鹿和百子圖木雕。上有陽台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磚雕扶欄,正中為葡萄百子圖,往東是奎龍和喜鵲兒登海;西面為鷺絲戲蓮花和麻雀戲菊花,最上面為木雕,刻有奎龍博古圖。站在陽台上可觀全院。由於兩樓院隔小巷並列,且南北樓翹起,故叫做「雙元寶」式。明樓竣工後,喬致庸又在與兩樓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築了兩個橫五豎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於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後來連成一體的格局。
光緒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穩,喬家的景儀、景儼為了保護自身的安危,費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銀兩,買下了當時街巷的佔用權。喬家取得佔用權後,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側院;東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門;西面建了祠堂;北面兩樓院外又擴建成兩個外跨院,新建兩個蕪廊大門。跨院間有柵欄通過,並以拱形大門頂為過橋,把南北院互相連接起來,形成城堡式的建築群。
民國初年,喬家人口增多,住房顯得不足,因而又購買地皮,向西擴張延伸。民國十年後,喬映霞、喬映奎又在緊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東南院相似。但窗戶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裝飾,朱光效果也很好,顯然在式樣上有了改觀。就是院內迎門掩壁雕刻也十分細致。與此同時,西北院也由喬映霞設計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連同原來的灶房,改建為客廳。還在客廳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廁」,增添了異國風情。
山西喬家大院導游詞(三)
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祁縣喬家堡村正中,大院始建於清朝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後有多次擴建。第一次擴建由喬致庸主持,最後一次由喬映霞完成。
大院坐西朝東,院落布局很象一個雙「喜」字,象徵大吉大利。它的圍牆有10米多高,很壯觀,它是一座城堡式的建築。
站在大院的東大門,可以看到頂樓正中懸掛著慈禧太後送的匾額,上面寫著「福種琅環」四個大字。大門上寫著一付對聯: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這是李鴻章題寫的。大門對面有一個掩壁,上面題有左宗棠的對聯:損人慾以復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從東大門往西走,有一條80米長的甬道。甬道自東向西走盡頭是喬家祠堂。甬道將整個大院分成南北兩部分,甬道北邊自東向西分別有老院、西北院、書房院和花園,甬道南邊自東向西有東南院、西南院和新院。
喬家大院總共佔地面積是10872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是3872平方米,共有6個大院,大院內套有20個小院子,共有313個房間。
大院內隨處可見精緻的木雕。如老院的三門木雕為葡萄白子圖,東南院正門有八駿馬和福祿壽三星圖等,雕刻品個個栩栩如生,有著民族寓意。
磚雕工藝品在喬家大院到處可見,題材也非常廣泛。
除此外,喬家大院還有精美的石雕。
喬家大院收藏有許多珍品,其中有三件號稱為「喬家三寶」。第一件是犀牛望月鏡,第二件是萬人球,第三件是二盞九龍燈。
院子里也有各種紀念館。比如展示喬家主人發跡的紀念館,也有陳列山西民間風俗習慣的紀念館。
參觀了喬家大院後,我感覺到很有趣,拍了許多照片,而且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⑤ 喬致庸的喬家發家史
喬致庸出生時,喬家家境已經比較富裕。喬致庸青年時代已經考中了秀才,他的生活本來應該與商道無關的。然而沒想到咸豐初年,北方捻軍和南方太平軍起義,南北茶路斷絕,喬家當時在祁縣的大德興絲茶莊主營生意就是絲茶。
喬家雖然主營絲茶,但在當時山西商人中也並非最大。喬致庸的大哥因戰亂對生意的重大打擊而一病不起,本來將以一介儒生終了的喬致庸於是不得不接手家族生意。從咸豐初年到光緒末年,喬致庸的人生經歷了整個清朝晚期。
接手家族生意後,他卻在社會動盪、兵荒馬亂的清朝晚期把喬家的生意推到了頂峰,尤其是喬家的票號生意。喬致庸當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疏通南方的茶路、絲路。咸豐年間的大德興最初主要經營茶葉,同時也搞匯兌。
喬致庸後來發現票號是更新的產業,於是改成匯兌為主,茶葉為輔。光緒十年,喬致庸把大德興改為大德通,同年專門成立了大德豐票號,專營匯兌。在喬致庸經營下,後來大德通和大德豐都成為全國屈指可數的大票號。
當時有人估計喬家的資本有四五百萬兩白銀。建國後的研究估計,喬家的流動資金約在800萬到1000萬兩,在當時山西,喬致庸作為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成為明代開始發跡的山西商人群體中處於上升期的新興力量。
(5)喬致庸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人棄我取,薄利廣銷,維護信譽,不弄虛偽」,喬致庸以儒術指導商業經營,他執掌家業時,「在中堂」事業突飛猛進,家資千萬,喬致庸成為商場巨賈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善於用人,他培養出了中國第一任銀行行長。
他經常告誡兒孫,經商處世要以「信」為重,其次是「義」,不哄人不騙人,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放在首位。喬致庸還把親擬的對聯讓人刻就,掛在內宅門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須求己。惜農惜食非惜財,緣惜福」,以此告誡子孫要注重節儉,不可貪圖安逸。
⑥ 喬家第四代喬致庸,跟大富翁洛克菲勒相比,身家差在哪
對於喬家大院這段歷史,大多數人都是通過電視劇才了解到喬致庸這個人,真正的史實很少有人去探究。一代晉商喬致庸現實中也是富豪,那麼在鼎盛時期,喬家有多少資產?能躋身世界富豪之列嗎?
喬致庸能把生意做大,除了經商天賦,還在於把儒家學派中“寬厚仁義”的思想帶進商業。作為商人的喬致庸時常研讀四書五經,社會上有災禍,也會前去賑災。喬家的衰敗是從辛亥革命開始。大清滅亡,導致依附大清的喬家大受損失。日軍侵華後,喬家的當鋪、錢鋪全部被沒收。戰火紛飛,是導致喬家生意滅亡的直接原因。只有和平年代,才有基礎經營貿易,在那個年代的實業家都是身不由己,幾經挫敗,沉沒在歷史的漩渦中難以脫身。
⑦ 《喬家大院》:江雪瑛有多瘋狂,原著告訴你喬致庸未娶她是對的
從小青梅竹馬又是親戚關系的喬致庸和江雪瑛,本以為兩人的婚姻是順理成章的事,可事事難料,家族的興衰直接導致兩人的命運在一個節點發生改變,而這一切在關乎大方向生死存亡的時候,個人的喜好是無法任性而為的。
江雪瑛是個可憐人,而且她一直認為自己是那個被拋棄辜負的人,她以受害者自居,在喬致庸百般抵抗,無奈娶了大嫂為他安排的陸家大小姐陸玉菡以後,在喬致庸的心裡,他又何嘗不認為自己也是那個被命運擺布,又無力選擇自己人生的受害者。
可是,家族的使命與祖業的存亡,無論何時擺在個人的命運面前,都是一件無從選擇,只能舍小利,成全大義的事。
電視劇把江雪瑛拍得還算理性和善解人意,但在原著中,江雪瑛的表現卻有點瘋狂了。
身為大戶人家的喬致庸,從小便是在哥嫂的保護下長大,從未醉心於商界與官場,只願逍遙於世外,與江雪瑛一起過兒女情長的人生。
可喬致庸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精明與商人世家的魄力,卻是骨子裡的,或許也正是上天賦予他的使命。喬家的衰敗以及大哥的突然離世,讓他不得不出來掌控大局,繼承家業,並在最危難的時候想盡一切辦法挽救喬家祖輩的心血。
好在大嫂曹氏想出了一招最快也最有效地重新注入資金的辦法,聯姻。無關乎喬致庸是否願意,因為這是最後的出路,這樣又勢必會辜負了早就芳心許給喬致庸的江雪瑛,萬事又何能兩全。
喬家危難關頭,江家那個無賴抽大煙的父親哪裡有這個能力幫助喬家,哪怕江雪瑛再愛,在大義面前,愛顯得那麼蒼白無力。解決問題,並讓喬家得以重生,才是關鍵,也才是喬家的恩人。
陸家與喬家正好門當戶對,又剛好家中有一位適齡的女兒待嫁閨中,陸家有錢又有心,這真的是上天派來給喬致庸的機會,天不亡喬家。
在喬致庸與陸玉菡成親的那天,兩人相約在發過誓的財神廟里見面,江雪瑛是做好了兩手准備的,一方面以為喬致庸真的會為愛和她一起不顧一切遠走高飛,另一方面,如果喬致庸絕情離去,那她就穿著喪服嫁給求娶她的何家少爺。
年紀尚輕的江雪瑛從未懂得一個男人對於家族事業的擔當,在她眼裡只有愛,但在喬致庸背負著喬家上下數口人的生存以及祖業的責任上,喬致庸有比她更大的無奈與說不出口的情非得已。
在財神廟里,江雪瑛聽完喬致庸回絕她的話語之後,扇了喬致庸一巴掌,還將之前喬致庸送給她的鴛鴦玉環還給了他,再將她送給喬致庸的那個香囊扯了回來。喬致庸乾脆絕情地斷了江雪瑛的心,想讓她不必為了他這個負心漢傷心,於是說出陸家有銀子能救喬家,你卻沒有,和陸玉菡生米煮成熟飯這些言不由衷的話,讓江雪瑛心如死灰決意嫁給開大煙館發了財病怏怏的何繼嗣。
喬致庸得知江雪瑛要嫁給這么一個將死之人時,傷心得病倒了,他便勸陸玉菡出面去勸江雪瑛不要嫁,可江雪瑛卻說,她偏要嫁,為的就是要讓喬致庸一生心疼。
喬致庸能娶到陸玉菡這樣的妻子,真的是他前輩子的修行,不僅拿錢,還要出面擺平丈夫的情事。陸玉菡卻對江雪瑛說,只要有她在,她就不會讓自己的丈夫為別的女人心疼而死。
在這兩個女人的對比之下便可以看出,小家碧玉與大家閨秀的區別,胸懷的寬廣與做事的方式是與家教有關系的。一個心裡只裝著小愛報復,一個卻心懷大義與大愛。
江雪瑛嫁給何繼嗣時,是准備了兩套衣服,穿著喪服出嫁,是哭自己,也是告別過去的感情。但在進了何家大門以後,她卻又換成了一身大紅嫁衣,這是表明自己從此時起的重生。
江雪瑛非要讓喬致庸來為自己送嫁,喬致庸就又讓妻子陸玉菡前來,妻子的無限容忍與大度,真的是為了愛,在兩相對比之下,喬致庸也沒有任何理由去辜負陸玉菡對他的恩情了。
江雪瑛一過門,何繼嗣便病倒了在床上需要她日夜照顧,沒多久便去了,兒子走後三個月二老也跟著去了,在何父走之前,安排好了何家以後的所有事。江雪瑛過了門卻一天也沒有成為何家真正的兒媳,但為了何家的家業,他要江雪瑛選擇改嫁還是繼承家業,悄悄抱養一個兒子回來,以後為何家傳宗接代,此生守住何家。江雪瑛選擇了後者,選擇對於一個女兒來說,這是一條漫長又艱難的路,但對於此時被情所傷的江雪瑛來說,她無力再愛,也無心再折騰自己的餘生了。
江雪瑛撫養著抱回來的兒子春官,操持著何家的生意,偷偷與喬家做起了死對頭,為的就是出心中的那口氣,不讓喬致庸與陸玉菡的日子好過,給他們添堵,自己就活得快活。於是,江雪瑛拿著何家的錢財處處為難喬家的生意,在背地做了無數擋財路的事,還無中生有地舉報了喬致庸與太平軍劉黑七互相勾結的事,害得喬致庸被抓進大牢。
這件事的惡果直接導致了喬家與陸家兩家的衰敗,朝廷正好抓住機會勒索晉商大戶的錢財,以800萬兩的贖金,再加每年100萬兩的軍需為條件,准予保喬致庸出獄。
陸大可這位老丈人為了女婿,直接將家產低價全部變賣200萬兩,喬家也拿出300萬兩,可還差的這300萬兩是江雪瑛偷偷找人去買下喬家的家業交付的錢,這是江雪瑛沒有想到的結果 ,也是她低估了當時朝廷的腐敗現狀,事態發展到如此嚴重的地步。
一次性交完800萬兩贖金放了人,陸大可就徹底回鄉歸老了,每年的100萬兩也讓陸玉菡想到自己退出成全江雪瑛多少的夙願,陸家沒錢了,可現在的江雪瑛卻成了富豪,她這些年接手何家生意以後,全面轉型,關閉了所有的煙館,去京城開了典當行,又插足了很多喬家同樣的行業,賺了很多銀子。眼下,唯有江雪瑛才能救喬家,才能救喬致庸。
真是風水輪流轉,當年因為江雪瑛沒錢,陸家有錢,喬家不得已選了陸家,如今事情卻反轉,陸家的銀子全花在了喬家身上,江雪瑛反倒成了有錢救喬家的人。
每年交給朝廷的100萬兩,一交就是十年,陸玉菡的退出也不可能成全如今的江喬二人,當年的情份早已隨著歲月發生了變遷,江雪瑛拿出的錢,不過是為自己的報復犯下的錯而付出的代價而已。
江雪瑛在何家的這些年,憑著自己一個人打理何家上下生意,又孤寂無助,心理多少是有些扭曲的,每次報復喬致庸成功的快感,讓她一次次感覺自己的痛苦減輕了一些,直到她從 情感 的報復延伸到了對如親人貼心的隨嫁丫鬟翠兒身上時,她的狠毒才真正讓人不寒而慄。
翠兒和喬家的隨從長栓相戀,兩人成親後,江雪瑛擔心她做的所有事情被翠兒說出去,於是想毒啞她,為其保守秘密,雖然作者在最終讓江雪瑛懸崖勒馬,沒有做絕,但她由愛生恨而引發的嫉恨,卻早已讓她面目全非。
其實在看完全書以後,我倒覺得喬致庸當年與江雪瑛未能成全對各自都是一件好事,也是上天最好的安排,為什麼呢?
因為,喬致庸當時如果真的執意要娶江雪瑛,那麼喬家真的有可能沒辦法起死回生了,借不來銀子,喬家上下,包括這座大宅子都會賠出去還債,那麼,喬致庸守著兒女情長,他真的會釋懷嗎?一輩子都不可能,他會覺得自己是喬家的罪人,沒有為喬家的重振出力,而是貪戀這年少輕狂的情愛。
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忍受著沒錢又破產的陰影,真的有心思兩人恩愛互守嗎?貧賤夫妻百事哀,過了一時的激情,剩下的便只有無盡的惆悵與悔恨。
江雪瑛的家庭環境,讓她是一位心思細膩又敏感的小女人,喬致庸生性散漫,又嚮往著無拘無束,能夠支撐起他夢想遊山玩水的經濟條件,破落的小家如何實現這個夢想,在沒有金錢為基礎時,所有的心願都是空談,只會一次次撕裂回憶的苦痛。
還有,江雪瑛無論有多愛喬致庸,但她的原生家庭是無法改變的,面對一個喜歡抽大煙的爹,需要多少來填滿他的喜好,江雪瑛又不可以放任著親爹不管,如果他爹在外面闖了禍,她必是要保的,面對破產的喬家,自己小家的生活都是一團糟,又拿生活來解決娘家的問題。
隨著兩人在一起後,激情消磨,生活瑣碎,性格的矛盾便尖銳地暴露出來,兩人都是要強的人,都沒有誰服軟或願意妥協,這樣的感情在現實面前能走多遠,別說還有生活的艱難。
可是,喬致庸忍痛選擇了陸家,選擇了撐起喬家,便是挽救了無數的家庭,再加上陸玉菡的善解人意與能幹,與喬致庸絕對是良配。
所以,喬致庸無奈未娶江雪瑛,命運沒有成全他倆,卻真的是兩人宿命最好的安排,都有各自的使命與更要緊的路。
若江雪瑛當年嫁了喬致庸,只會成為當時無數怨婦或是小婦人中的一位,而江雪瑛繼承了何家的產業,靠著她一人頂起了何家,成了晉商里的一位能乾的女商人,晉商的 歷史 里便多了一位可以傳唱的女強人,而不是可有可無的小婦人,這對於江雪瑛的一生功績來說,也是最好的安排。
如果事與願違,請相信上天另有安排,不要心存怨恨,害人害己,未成全的,不一定是壞事,重新開始的,也要活在當下,因為真的一切都是你命中該發生的,都已是最好的安排。
惜福就好!
⑧ 喬致庸與平遙古城的關系,喬致庸當過日升昌的大掌櫃么
從建築規模來看-
皇城相府:由於康熙皇帝兩次下榻於此,顧稱「皇城相府」。僅從名字上就可以判斷出,此處官邸必然霸氣。整個建築依山而築,城牆雄偉,並設有暗道和屯兵洞,儼然一座城池,已不是普通的民居官邸可以比擬。
平遙古城每一處景點出來,那濃濃的香草肉會就把你拉回到現實世界中來。這和周庄的豬蹄味,以及鼓浪嶼彌漫全島的烤魷魚和魚丸味,應該也算是一種味道標志吧
⑨ 《喬家大院》中喬致庸那麼深愛江雪瑛,為何最後娶的不是她
大的家族的婚姻是不可以自己控制的,大多是有利害關系在裡面的。娶不了她,也是無可奈何。
清咸豐年間,山西祁縣大東家喬致廣因生意慘敗病重身亡,股東們紛紛上門討債,家族內部暗流涌動,伺機瓜分家產。危機之下,大太太(娟子 飾)急傳在外考取功名的二少爺喬致庸(陳建斌 飾)回家出任新的大東家,並讓他斬斷與其青梅竹馬的江雪瑛(馬伊俐 飾)任何聯系,迎娶「山西第一摳」之女陸玉菡(蔣勤勤 飾)。喬致庸生性頑劣,根本不想接手生意,但面對族人的跪求,考慮到喬家未來的興衰勉強就範。窮秀才孫茂才(倪大宏 飾)自覺滿腹經綸,見喬家有難自薦上門幫忙,成了喬致庸的軍師。上任伊始,喬致庸一行首先趕往包頭喬家分號,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人事調整,他任人為賢的做法很快贏得了眾商家的尊崇。從此,一代奇商喬致庸開始了他數十年的風雨歷程...
《喬家大院》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2rOMIFv2a_ryOihlwjwI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