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畫個簡單的小動物
你可以先去【繪學霸】網站找「繪畫/美術」板塊的【免費】視頻教程-【點擊進入】完整入門到精通視頻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01&zdhhr-11y17r-131260247
想要系統的學習可以考慮報一個網路直播課,推薦CGWANG的網路課。老師講得細,上完還可以回看,還有同類型錄播課可以免費學(贈送終身VIP)。
自製能力相對較弱的話,建議還是去好點的培訓機構,實力和規模在國內排名前幾的大機構,推薦行業龍頭: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cgwang.com/course/shcoursemobile/?zdhhr-11y17r-131260247
在「繪畫/美術」領域的培訓機構里,【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且沒有加盟分校,都是總部直營的連鎖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基礎差的學生。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Ⅱ 繪畫圖片怎麼畫啊,動物,和花
Ⅲ 像花一樣的動植物有幾種
在神秘莫測的海洋底部,棲息著很多的動物。有的動物色彩艷麗、婀娜多姿,猶如嬌嫩的花卉,它們確實也曾經被誤認為是植物。
陸地上的菊花,只在秋季開放。而在浩瀚的海洋當中,卻有一種四季盛開不敗的「海菊花」,它就是海葵。海葵屬於腔腸動物,與其說是動物,倒不如說它更像嬌艷的花朵。海葵形態繁多,有上千種,一般是圓筒狀,體色艷麗。它靠強有力的底部吸盤附著於海泥沙或者岩石上。在它的管腔上部有數條至上千條菊花瓣似的觸手,在海中伸展時,一張一合,如花似錦。生活在溫帶海域里的海葵,體型較小,管腔的直徑不超過5厘米。但是,熱帶海洋里的海葵體型很大,有的口盤直徑有1米多。
海葵非常貪食,它以單細胞藻類為主要食物,還捕食小魚、蝦、蟹與別的海洋動物。海葵的觸手上有一種刺細胞,小魚和小蝦一旦碰到觸手,刺細胞即射出一種有刺激作用的液體,使小魚蝦麻醉,繼而被觸手捲入口中,成為海葵的美餐。有些生物學家認為,海葵的壽命長達300年,所以這「海菊花」可長開300年而不凋謝。陸上菊花則望塵莫及。
海綿常年靜卧海底,不見它吃,不見它喝,更看不到它運動。它的體色也像花兒一樣多彩,有大紅、鮮綠、褐黃、乳白、紫色等。所以人們一直相信它是植物。一直到1825年科學家才確定海綿是動物。
海綿是多細胞動物中最簡單的一類,但是卻有一個龐大的家族,現已知的海綿種類多達1萬種,占所有海洋動物種類的1/15。它的形狀千姿百態,有塊狀、圓球狀、扇狀、片狀、管狀、壺狀、樹枝狀,姿態萬般,惹人喜愛。小海綿的質量僅幾克,大的達4~5千克。有的海綿據說可活幾百年。
海綿的捕食方法非常奇特,屬於一種濾食方式。單體海綿很像一個花瓶,瓶頸上有無數小孔,這是它的入水孔。海水從這些小孔滲入瓶腔,然後由瓶口流出。在「瓶」內壁有無數的領鞭毛細胞,當海水從瓶壁滲入的時候,水中的營養物質,如動植物碎屑,藻類、細菌等,便被領鞭毛細胞捕捉後吞噬。
海綿具有驚人的再生能力。有些海綿被磨成粉後再經過篩選,成了很細的小顆粒,卻仍然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過不了多久,又可以形成新的群體。
在海灣水下的礁石上,長著很多絢麗的「花朵」,隨海流輕輕漂動。其實,這些不是花兒,而是動物。因為它長得像陸地上的羊齒植物,所以人們叫它「海羊齒」。它是棘皮動物海百合家族中的一員,通常長有10個腕,腕臂柔軟而有力,可以上下左右擺動,在海中游泳。它還會隨水流而動,遇到合適的地方,攀住岩石或者海藻,暫時定居下來。
羽毛星是海百合家族的另一成員。它色彩嬌艷,姿態迷人,彷彿是用金銀線編織而成的。它的羽枝隨水流擺動,似隨風搖曳的花枝,美麗極了。羽毛星的形體像個小杯子,中央有口,周圍長有5條腕,腕中有食物溝,靠上面纖毛的搖動把浮游生物送入口中。
在水下管道或艦船的底部,往往有很多附生物——海鞘。它長年累月固定在一個地方,身體的外面還有一層植物纖維似的被囊,所以,過去人們一直把它當成植物,其實它是一種尾索動物。海鞘既不能食用,又不好玩,它們附生在水下管道中使管道水流不暢;附著於艦船底部,會影響航速。所以它是一種不受歡迎的海洋動物。
但是海鞘在動物學研究中卻有特殊的價值。動物學家把地球上150萬種以上動物分為兩大類:無脊椎動物與脊椎動物。進化論認為,脊椎動物是由無脊椎動物進化而來的,但是,曾有不少動物學家不同意這種看法,兩派意見一直爭論不休。直到100多年前,科學家發現海鞘是介於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之間的「橋梁」,這才證明:這兩大類動物在進化上確實是有密切關系的。
珊瑚是古今中外人士喜愛的「寶石」品種。它雖然被列為寶石,但是卻不是礦物,而是海洋中一種珊瑚蟲的骨骼。由於珊瑚的形態像樹枝一樣,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不少人把它當做一種海生植物。到18世紀初,還有人誤認為珊瑚的觸手是花。直到1722年,人們才了解到珊瑚不是植物,而是一種動物外殼,也就是珊瑚蟲分泌的石灰質骨骼。
珊瑚蟲是圓筒狀腔腸動物,居住在自己分泌的骨骼——珊瑚的小孔里。珊瑚蟲自己不可以移動行走,只能夠依靠管口上段的觸手捕捉微生物,送到口中。口腔將食物消化掉,同時分泌出一種石灰質來營造自己的軀殼。珊瑚蟲能靠無性生殖——分裂增生方法迅速增殖。為了追求食物與陽光,珊瑚就像樹木抽枝一樣向高處、向兩旁生長,發展成為樹枝狀的群體。珊瑚五彩繽紛。姿態萬千,有的像玲瓏剔透的蜂巢,有的宛如玉樹瓊枝,有的酷似火樹榴花,有的活像平滑的大蘑菇。
海葵
Ⅳ 這是什麼動物
這蟲子學名:蚰蜒[拼音(yóu yán)]。蚰蜒俗稱「 錢串子」 ,「 千足蟲」 ,有的地方稱「 香油蟲」 ,古時稱「 草鞋蟲」 。現今的蚰蜒節肢動物門多足綱唇足亞綱蚰蜒目蚰蜒科。
Ⅳ 求海洋動物的名稱,小朋友書上的,謝謝
您好,圖片中是海葵(學名:Actiniaria)是一種長在水中的食肉動物,屬於刺胞動物,六放珊瑚亞綱的一目,是一種構造非常簡單的動物,沒有中樞信息處理機構,也就是說它連最低級的大腦基礎也不具備。
雖然海葵看上去很像花朵,但其實是捕食性動物,它的幾十條觸手上都有一種特殊的刺細胞,能釋放毒素。
海葵是無脊椎動物,腔腸動物門,珊瑚綱,單體的兩胚層低等動物。其無外骨骼,全部生活於海洋中。暖海中的個體較大,體呈圓柱形,下端(基部)稍膨大,稱基盤,能分泌粘液。由於粘液和肌肉的作用,可固著在淺水的岩石、木樁或貝殼、蟹螯上,有的種類一旦固著後便不再移動,也有的種類可在上面微微滑動。上端為扁圓的口盤,中央有1個長縫狀的口,一般在口的兩側各有1個較窄的凹陷,稱為口道溝,口道溝壁上的細胞具有纖毛,當纖毛擺動時,可引起含有微小生物的新鮮水流沿口道溝不斷進入消化腔,不僅可以獲得食物,也可進行氣體交換,含有代謝廢物的水流,再經口道和口的中央部分流出。
口盤的邊緣具有很多(一般是6的倍數)圓錐狀的中空觸手,排成1圈、2圈或多圈。當所有觸手全部伸展開,頗象1朵葵花,故稱「海葵」。一旦受到刺激時,觸手和身體便收縮成1個小球狀,經過一段時間,又會逐漸伸展開來。觸手上面生有刺細胞,可用來麻醉和捕獲小魚、小蝦等動物,並將它們送入口內,在消化腔(胃腔)內進行細
胞外消化。消化腔較為復雜,由上而下形成許多大小不一的成對隔膜,具有擴大消化和吸收面積的作用。其體色多種,常見的有淡黃色、淡褐色、綠色、紅色、藍色、灰色、橙色和白色。有的種類體壁上常有一些疣狀突起,一般有保護作用,或能從上面的小孔放出白色毒絲,或用來粘上砂粒、小貝殼等,或從突起上的刺絲囊中放射出刺絲,最常見的海葵有:綠海葵、黃海葵、紅海葵和橙海葵等。
海葵也是中國各地海濱最常見的無脊椎動物之一,有綠海葵、黃海葵等。它沒有骨骼,錨靠在海底固定的物體上,如岩石和珊瑚,或者固定在寄居蟹的外殼上,可以很緩慢的移動。一份最新研究認為,從基因編碼上看,海葵屬於動物和植物的混合種。
外形
海葵的外表很像植物,但其實是動物。暖海海域中的個體較大,呈圓柱形。在岩岸貯水的石縫中,常見體表具乳突的是綠側花海葵。在我國東海,太平洋側花海葵數量之多可達到每平方米數百至近萬個。在幾平方厘米的貝殼、石塊上,也會有紫褐色帶桔黃色縱帶的縱條肌海葵,當其收縮時酷似西瓜故又名西瓜海葵。此外,還有觸手眾多的細指海葵等。
海葵的單體呈圓柱狀,柱體開口端為口盤、封閉端為基盤。口盤中央為口,口部周圍有充分伸展的軟而美麗的花瓣狀觸手,猶如生機勃勃向日葵,因而得名。
觸手的數目因種而異,但內環者大於外環,數目均為6的倍數,具有攝食、保衛和運動的功能。附著端的基盤,可分泌腺體吸附於石塊、貝殼、海藻或木樁等硬物上。口盤的直徑大多為幾厘米,但棲息於北太平洋沿岸和澳大利亞大堡礁的巨型海葵口盤直徑可達1.5米之巨。海葵有著各種各樣的顏色,綠的、紅的、白的、桔黃的、具斑點、具條紋的或多色的。這些色彩一是來自於本身組織中的色素,二是來自與其共生的共生藻。共生藻不僅使海葵大為增色,而且也為海葵提供了營養。生活在熱帶珊瑚礁中的幾種海葵,白天伸展著有色彩的部分使共生藻充分進行光合作用,到晚上再伸出觸手以捕食。望採納;
Ⅵ 帶有動物名稱的花朵
1、馬蹄蓮
馬蹄蓮,(學名:Zantedeschia aethiopica(L.) Spreng.),是單子葉植物綱、天南星科、馬蹄蓮屬多年生粗壯草本。具塊莖,並容易分櫱形成叢生植物。葉基生,葉下部具鞘;葉片較厚,綠色,心狀箭形或箭形,先端銳尖、漸尖或具尾狀尖頭,基部心形或戟形。喜疏鬆肥沃、腐殖質豐富的粘壤土。
Ⅶ 誰知道這個酷似菊花的海洋生物是什麼
海葵 【動物名】
海葵
sea anemone
海葵目(Actiniaria)六放珊瑚亞綱的 1目。共有1000種以上。廣布於海洋中。一般為單體,無骨骼,富肉質,因外形似葵花而得名。口盤中央為口,周圍有觸手,少的僅十幾個,多的達千個以上,如珊瑚礁上的大海葵。觸手一般都按6和6的倍數排成多環,彼此互生;內環先生較大,外環後生較小。觸手上布滿刺細胞,用做御敵和捕食。大多數海葵的基盤用於固著,有時也能作緩慢移動。少數無基盤,埋棲於泥沙質海底,有的海葵能以觸手在水中游泳。 海葵為雌雄同體或雌雄異體。在雌雄同體的種類中,雄性先熟。多數海葵的精子和卵是在海水中受精,發育成浮浪幼蟲;少數海葵幼體在母體內發育。有些種類通過無性生殖,由親體分裂為2個個體;還有些種類是在基盤上出芽,然後發育出新的海葵。 海葵多數棲息在淺海和岩岸的水窪或石縫中,少數生活在大洋深淵,最大棲息深度達10210米。在超深淵底棲動物組成中,所佔比例較大。這類動物的巨型個體一般見於熱帶海區,如口盤直徑有1米的大海葵只分布在珊瑚礁上。
刺胞動物門(Cnidaria)珊瑚綱(Anthozoa)海葵目(Actiniaria)無脊椎動物。各大洋都有分布,從潮間帶到超過10,000公尺(約33,000呎)深處,有的生活於淡鹹水中。1,000餘種,直徑從數公釐到約1.5公尺(約5呎)不等。體圓柱狀,口周圍有花瓣狀觸手,觸手數常為6的倍數,通常為黃、綠或藍色。基端附著在硬物上,如岩石、木頭、海貝或蟹背上。多數不移動,有的偶爾爬動,或以翻慢筋斗方式移動。有些屬(如Edwardsia屬、濱海葵屬〔Halcampa〕、Peachia屬)無基盤,深埋於泥沙內,僅露出口和觸手。幻海葵屬(Minyas)在近海面處浮動,口端朝下。海葵無骨骼,但能分泌角質外膜。有的能分泌黏液,周圍黏滿沙粒、貝殼或其他物體。觸手的刺絲囊麻痹魚等動物。有的只吃微生物。吃海葵的有海牛(裸鰓類)海葵,Tealia屬。、海星、鰻、比目魚和鱈。
多數海葵雌雄異體,卵在水中受精。濱海葵屬和紅海葵屬(Actinia)的精子進入雌體腔腸受精。有時行無性縱裂生殖(如Anemonia屬)。有的基盤裂成碎片,再長成新個體(如Metridium屬)。海葵常與其他動物共生。如移栽寄居蟹(Pagurus arrosor)居住的貝殼上有單個麗海葵屬(Calliactis)的海葵,當蟹長大遷入較大的新貝殼時,把海葵也移到新殼上,真寄居蟹(Eupagurus prideauxi)總是和疣海葵(Adamsia palliata)在一起。有些魚(如Premnas屬和Amphiprion屬)可在海葵(如Stoichactis屬、Radianthus屬或Discosoma屬)的有毒觸手間安全地生活,有些魚則可能被另外的海葵(甚至是同一種的)螫傷或吃掉。
海葵的外表很像植物,但細胞內無細胞壁、葉綠體、液泡,其實是動物。海葵共有1000多種,棲息於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從極地到熱帶、從潮間帶到超過10000米的海底深處都有分布,而數量最多的還是在熱帶海域。在岩岸貯水的石縫中,常見體表具乳突的綠側花海葵。在我國東海,太平洋側花海葵數量之多每平方米可達數百至近萬個。在幾平方厘米的貝殼、石塊上,也會有紫褐色帶桔黃色縱帶的縱條肌海葵,當其收縮時酷似西瓜又名西瓜海葵。此外,還有觸手眾多的細指海葵等。海葵的單體呈圓柱狀,柱體開口端為口盤、封閉端為基盤。口盤中央為口,口部周圍有充分伸展的軟而美麗的花瓣狀觸手,猶如生機勃勃的向日葵,因而得名。觸手的數目因種而異,但內環者大於外環,數目均為6的倍數,具有攝食、保衛和運動的功能。附著端的基盤,可分泌腺體吸附於石塊、貝殼、海藻或木樁等硬物上。口盤的直徑大多為幾厘米,但棲息於北太平洋沿岸和澳大利亞大堡礁的巨型海葵口盤直徑可達1.5米之巨。海葵有著各種各樣的顏色,綠的、紅的、白的、桔黃的、具斑點或具條紋的或多色的,這些色彩來自何處呢,一是本身組織中的色素,另外來自與其共生的共生藻。共生藻不僅使海葵大為增色,而且也為海葵提供了營養。生活在熱帶珊瑚礁中的幾種海葵,白天伸展著有色彩的部分使共生藻充分進行光合作用,到了晚上觸手再伸出來以捕食。
海葵沒有骨骼,在分類學上隸屬於腔腸動物,代表了從簡單有機體向復雜有機體進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一種原始而又簡單的動物,只能對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產生反應。海葵環繞在一個共同的消化系統周圍的每一隻觸手能決定它所接觸到的食物適宜與否,卻沒有向其它觸手傳遞信息的功能。海葵的神經系統無法辨別周圍環境的變化,只有通過實際的接觸,受到刺激才會發生反應。當海葵被觸動時,許多觸手都會發生一陣反射性痙攣,這說明有一些基本信號傳遞到了海葵的全身,但是只有直接參與和食物接觸的觸手才有抓取食物的反應。這些信號是非常簡單的,因為每次接觸所產生的反應都相同。只有當食物最終進入和消化系統接觸的狀態時,其它觸手才會開始活躍起來,紛紛把自己折皺起來,這種反應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攝取食物,將食物包圍起來,送到嘴上進食。
海葵原始的感覺器官是否具有進一步的辨別能力呢?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當觸手接觸到人工放置的塑料蝦時,海葵就把它抓住,停留片刻後把它放了。因此,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海葵的神經細胞已精細到能告訴它自己塑料是不海葵,Metridium屬。能吃的。這樣就節省了把塑料蝦送到消化系統在那裡加以辨別而需要消耗的能量,同時也說明信息並沒有傳遍海葵的全身,因為塑料蝦每次接觸不同的觸手,捕捉的過程都會周而復始地進行。海葵環繞在一個共同的消化系統周圍的每一隻觸手都能夠決定它所接觸到的食物適宜與否,但卻沒有向其它觸手傳遞信息的功能。
海葵沒有主動出擊的能力。但事實上,海葵並不都是永久附於一處,有的在緩緩滑行,有的靠觸手做翻轉運動,還有的能在水中做短距離的游泳。極個別的海葵還會靠基盤分泌的氣囊倒掛在水層中浮游。
海葵看上去好似一朵無害的柔弱的鮮花,但實際上卻是一種靠攝取水中的動物為生的食肉動物。它的呈放射狀的兩排細長的觸手伸張開來,在消化腔上方擺動不止就像一朵朵盛開的花,非常的美麗,向那些好奇心盛的游魚頻頻招手。雖然不能主動出擊獲取獵物,但是當它的觸手一旦受到刺激,那怕是輕輕的一掠,它都能毫不留情地捉住到手的犧牲品。海葵的觸手長滿了倒刺,這種倒刺能夠刺穿獵物的肉體。它的體壁與觸手均具有刺絲胞,那是一種特殊的有毒器官,會分泌一種毒液,用來麻痹其他動物以自衛或攝食。看來,海葵鮮艷動人的觸手對小魚來說,其實是一種可怕的美麗陷阱。海葵所分泌的毒液,對人類傷害不大,如果我們不小心摸到它們的觸手,就會受到拍擊而有刺痛或瘙癢的感覺。假如把它們採回去煮熟吃下,會產生嘔吐、發燒、腹痛等中毒現象。因此,海葵既摸不得也吃不得。
海葵是一種構造非常簡單的動物,沒有中樞信息處理機構,因此,它連最低級的大腦基礎也不具備。簡單動物一般都把所有的精力集中於向中央消化系統輸送食物,以充分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海葵簡單的神經系統能力極為有限。海葵有根強的伸縮能力,口盤基部有發達的括約肌,體壁也有發達的縮肌和伸肌供柱體縮小或伸展。遇到危險時,會將身體收縮,排空觸手內的水,把口盤和觸手全部縮入體內。海葵在完成收縮的全部過程之前,觸手是不能向外伸展的,由於完成這一過程需要兩個半小時,因此海葵這兩個半小時之內恢復不了原狀。這樣,進攻者常常在海葵的觸手重新露出來之前便喪失了耐心,放棄了侵擾。
海葵除了依附岩礁之外,還會依附在寄居蟹的螺殼上。當寄居蟹長大要遷入另一個較大的新螺殼時,海葵也會主動地移到新殼上。這樣海葵和寄居蟹雙方都得到好處。由於寄居蟹喜好在海中四處游盪,使得原本不移動的海葵隨著寄居蟹的走動,擴大了覓食的領域。對寄居蟹來說,一則可用海葵來偽裝,二則由於海葵能分泌毒液,可殺死寄居蟹的天敵,因此保障了寄居蟹的安全。
海葵除了與寄居蟹互利共生之外,還與一種小丑魚共同生活。小丑魚的體表能分泌粘液,以防止海葵刺細胞的蜇刺,如果人為它除去粘液,它們也會被海葵蜇得落荒而逃。當海葵依附在岩礁上動彈不得時,這種紅身白紋的小丑魚會在漂亮的觸手處游動,以引誘其他的小魚上鉤。海葵在捕捉到獵物,飽餐之後,小丑魚就可以撿食一些殘渣。此外,小丑魚遇到敵人攻擊時,就趕緊逃到海葵的觸手間躲避。總之,小丑魚以海葵為避難所,而海葵藉著小丑魚以獲得更多的食物。
海葵雖然能和其他動物和平相處,但也時常為附著地盤、爭奪食物與自己的同類進行爭里斗,常常出現一方把另一方體表上的疣突掃平或把觸手拔光的爭斗場面。
最近,科學家還發現海葵的壽命大大超過海龜、珊瑚等壽命達數百年的物種,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海洋動物。採用放射性同位素碳一14技術對3隻采自深海的海葵進行測定,發現它們的年齡竟達到1500-2100歲。
Ⅷ 最可愛又簡單的小動物怎麼畫
畫出又可愛又簡單的小動物的作畫步驟:
建議你這樣試試看:
小朋友們都是很喜愛小動物的,喜歡模仿小動物的動作、聲音,更喜歡與小動物一起玩耍。在此之間也很喜歡拿畫筆畫小動物,但總是畫不太好,下面教小朋友們怎樣才能畫出又可愛又簡單的小動物。
學習畫小動物時,要注意掌握小動物的特徵,如兔子耳朵長、大象鼻子長等。
畫小動物也要讓孩子學會觀察小動物的動作、習慣等,學習繪畫相關知識。
注意事項
這樣做的好處:
注意事項:
Ⅸ 動物簡筆畫,有沒有難一點的求圖
以下是為您找到的一些簡筆畫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