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了解織女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牛郎織女的傳說】 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傳說天上有個織女星,還有一個牽牛星。織女和牽牛情投意合,心心想印。可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相戀的。織女是王母的孫女,王母便將牽牛貶下凡塵了,令織女不停地織雲錦以作懲罰。 織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種神奇的絲在織布機上織出層層疊疊的美麗的雲彩,隨著時間和季節的不同而變幻它們的顏色,這是「天衣」。自從牽牛被貶之後,織女常常以淚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牽牛。她坐在織機旁不停地織著美麗的雲錦以期博得王母大發慈心,讓牽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幾個仙女向王母懇求想去人間碧蓮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應了她們。她們見織女終日苦悶,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讓織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懲後的孫女,便令她們速去速歸。 話說牽牛被貶之後,落生在一個農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後來父母下世,他便跟著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與他分家,只給了他一條老牛和一輛破車,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獨佔了,然後,便和牛郎分家了。 從此,牛郎和老牛相依為命,他們在荒地上披荊斬棘,耕田種地,蓋造房屋。一兩年後,他們營造成一個小小的家,勉強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條不會說話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個人,日子過得相當寂寞。牛郎並不知道,那條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這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它對牛郎說:「牛郎,今天你去碧蓮池一趟,那兒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紅色的仙衣藏起來,穿紅仙衣的仙女就會成為你的妻子。」牛郎見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興,便問道:「牛大哥,你真會說話嗎?你說的是真的嗎?」老牛點了點頭,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蓮池旁的蘆葦里,等候仙女們的來臨。 不一會兒,仙女們果然翩翩飄至,脫下輕羅衣裳,縱身躍入清流。牛郎便從蘆葦里跑出來,拿走了紅色的仙衣。仙女們見有人來了,忙亂紛紛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飛鳥般地飛走了,只剩下沒有衣服無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織女。織女見自己的仙衣被一個小夥子搶走,又羞又急,卻又無可奈何。這時,牛郎走上前來,對她說,要她答應做他妻子,他才能還給她的衣裳。織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牽牛,便含羞答應了他。這樣,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們結婚以後,男耕女織,相親相愛,日子過得非常美滿幸福。不久,他們生下了一兒一女,十分可愛。牛郎織女滿以為能夠終身相守,白頭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這件事後,勃然大怒,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織女回天庭問罪。 這一天,織女正在做飯,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趕回,眼睛紅腫著告訴織女:「牛大哥死了,他臨死前說,要我在他死後,將他的牛皮剝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飛上天去。」織女一聽,心中納悶,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貶下凡的牽牛說了幾句公道話,也貶下天庭。它怎麼會突然死去呢?織女便讓牛郎剝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這時,天空狂風大作,天兵天將從天而降,不容分說,押解著織女便飛上了天空。 正飛著、飛著,織女聽到了牛郎的聲音:「織女,等等我!」織女回頭一看,只見牛郎用一對籮筐,挑著兩個兒女,披著牛皮趕來了。慢慢地,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了,織女可以看清兒女們可愛的模樣子,孩子們了都張開雙臂,大聲呼叫著「媽媽」,眼看,牛郎和織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這時,王母駕著祥雲趕來了,她拔下她頭上的金簪,往他們中間一劃,霎時間,一條天河波濤滾滾地橫在了織女和牛郎之間,無法橫越了。 織女望著天河對岸的牛郎和兒女們,直哭得聲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來。他們的哭聲,孩子們一聲聲「媽媽」的喊聲,是那樣揪心裂膽,催人淚下,連在旁觀望的仙女、天神們都覺得心酸難過,於心不忍。王母見此情此景,也稍稍為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所感動,便同意讓牛郎和孩子們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讓他們相會一次。 從此,牛郎和他的兒女就住在了天上,隔著一條天河,和織女遙遙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當中,我們至今還可以看見銀河兩邊有兩顆較大的星星,晶瑩地閃爍著,那便是織女星和牽牛星。和牽牛星在一起的還有兩顆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織女的一兒一女。 牛郎織女相會的七月七日,無數成群的喜鵲飛來為他們搭橋。鵲橋之上,牛郎織女團聚了!織女和牛郎深情相對,摟抱著他們的兒女,有無數的話兒要說,有無盡的情意要傾訴啊! 傳說,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們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靜靜地聽,可以隱隱聽到仙樂奏鳴,織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談。直是:相見時難別亦難,他們日日在盼望著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農歷七月七日是民間的「乞巧」節,婦女們這晚在庭院中擺下酒脯瓜果,虔誠地向夜空膜拜,以盼望織女星賜予技巧。由於詩人的吟詠,畫家的描繪,文人的鋪排,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於是流傳人間,纏綿緋惻,委婉動人,這便是牛郎與織女的故事。 《詩經》的《小雅》中有一首詩: 「或以其酒,不認其漿;鞙鞙佩璲,不認其長。 維天有漢,鑒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捄天畢,載施之行。」 大意是說天上的織女星,坐在織布機旁,無心織絹,卻一心一意地想著銀河對岸的牽牛星,而為之眷念不已。 可見在西周時代,就有了牛郎與織女愛情故事的想像與傳說。《史記天宮書》和《漢書天文志》中,也都有牽牛、織女雙星的記載。晉代宗懷的《荊楚歲時記》里,說織女是天帝的外孫女,七月七日夜晚與牽牛在銀河相會,已經為這個戀愛的故事勾勒出一個鮮明的輪廓。到 了南北朝時,任眆在《述異記》中記載:「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這項記載准 確他講是從「古詩十九首」中獲得靈感,其中的一首描寫《七夕雙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攜素手,扎扎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兒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首詩比起《詩經》中的那首,更描繪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對有情人,兩地相思,愁昔滿懷的悲涼況味。 此外,晉代干寶的《搜神記》中把天上的牛郎與織女雙星,說成是漢代孝子董永夫婦的故事。南北朝時吳均的《續齊諧記》里記載:「桂陽成武丁,有仙道,謂其弟曰:『七月七日織女當渡河。』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暫詣牛郎。』至今雲:『織女嫁牛郎也』。唐 代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記述唐玄宗與楊玉環,以牛郎織女為例,共誓白頭之約。 宋代秦少游專門寫過一首《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總之,以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為素材的詩詞、戲曲,不勝枚舉。
綜上所述,可以推斷牛郎與織女的凄美愛情故事,大約是發生在西周時代,當時的奴隸社會,等級十分嚴苛,這個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聲與飽受壓抑的寫照,託言天上雙星,也就是人間的實情。
據說西周時齊地,也就是今山東一帶,有一貧苦人家,父母早喪,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們都把他叫作「牛郎」。
牛郎漸漸長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歡他,於是他牽著一條老黃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結茅而居。一面墾荒,一面哭泣,淚珠點點滴滴落地上,不久後就生出一朵朵艷麗的牽牛花來。繼而,有粉蝶雙雙在上面飛舞,小鳥在枝頭碉啾和嗚,叫個不停,田地里也長出了茂盛的莊稼 。
老黃牛的來歷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觸犯天條而被謫降人間受苦受難,有感於小主人牛郎對它的飼養和愛護,除了感恩圖報辛勤耕作外,還挖空心思想要為牛郎撮合一段美滿的良緣。
終於,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時常結伴到人間來溜達,甚至在東邊山谷中的明鏡湖裡沐浴。於是便在夜間托夢給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時到湖畔,趁仙女們戲水時,取走一件仙女掛在樹上的衣衫,頭也不回地跑回家來,便會獲得一位美麗的仙女做妻子。
牛郎將信將疑地翻山越嶺,在曉霧彌漫中,果然瞥見七個絕色美女在湖中嬉戲,粉裝玉飾,雲鬢花顏,不覺為之心神盪漾;旋即抱起矮樹上一件粉紅衣衫,飛奔而回。
這個被搶走衣衫而無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織女,當天夜裡,她趁著夜幕的掩護,赤身露體地輕敲牛郎的柴扉。在微明的燈影里,一個是誠實憨厚,壯碩俊朗的少年農夫,一個是美艷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見鍾情,於是在靜襤的春夜裡,兩情相悅,同赴 巫山雲雨。
幸福的生活過得總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時光荏苒,眨眼三年,織女已為牛郎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老黃牛已死,留下的一對牛角掛在牆上,牛郎捨不得老黃牛,天天對著牛角發楞。織女私自偷下凡間的事終於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將把她拘回宮里,牛郎此時真是而今識 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一對小兒女也天天哭著要媽媽,牛郎肝腸寸斷,想著曾給過他無限幫助和關懷的老黃牛,抱著牛角痛哭。誰料一不小心,牛角掉到地上,奇跡發生了,兩只牛角竟然變成兩只籮筐,牛郎把兩個孩子放入籮筐中,准備一肩挑起,尋找嬌妻,一 陣清風吹過,兩只籮筐像兩只強有力的翅膀,驀然平地飛升,騰雲駕霧,風馳電掣般地飄飛在霄漢之中,眼看嬌妻就在前面,牛郎奮力追求,眼看趕上了,卻被王母娘娘察覺,拔下頭上的金釵,在牛郎與織女之間一劃,立刻出現了波濤洶涌,白浪滔天地銀色河川,從此一個 河東,一個在河西,遙遙相對,卻無法相見。
鵲鳥非常同情牛郎與織女的情真意摯,每年夏秋之間,趁銀河風平浪靜的時候,群集河上,口尾相銜,搭起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相聚。「鵲橋崔鬼河宛轉,織女牽牛夜相見。」據說七夕過後,鵲鳥的羽毛都會七零八落地脫掉不少,就是因為辛苦搭橋的緣故。
牛郎織女的故事大致如此,後世的《天河配》、《天仙配》、《鵲橋會》等平話或戲曲都大同小異;不但把人仙化,也把神仙凡人化,仙女可以下凡,凡人也可以升天,一段天人揉合的愛情故事,充滿了馥郁甜蜜的人情味,也洋溢著農牧社會的生活面貌與倫理道德色彩。
杜牧的《秋夕詩》:「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杜甫《銀河詩》:「牛女年年渡,何曾風波生?」
這些都為世人傳誦,還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兒百條。」
這詩傳說是一個六歲的兒童,唐代的林傑寫的,可見一般人對七夕的故事已經耳熟能詳,連六歲小兒也能執筆成詩,朗朗上口。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最為少年男女所向慕。南北朝所謂「七夕節」,禁中優伶扮演《鵲橋仙》戲曲,進時新果品,市井兒童手執荷葉,歡呼雀躍。唐時在七夕夜登高樓危樹,安排筵會,以賞節序。宋時以七夕為「女兒節」,婦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際,默默禱告 ,根據所看到的迷濛景象,以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元、明、清各代,稱七夕為「七巧節」,當夜的花樣更多。
最常見的是在庭中擺設香案,盛陳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後一口氣在朦朧中以絲線連穿七個針孔,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雙巧手,還有捉取小蜘蛛以小盒盛著,翌晨觀看如果網絲圓正,叫「得巧」,另有「丟針」,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綉花針輕輕地丟在水中,能 浮在水面的叫「大吉」,事實上這就是物理學上的表面張力,只要小心翼翼,大概不難辦到。
還有兩首描寫七夕的詩,字麗句清,可堪一讀。一首是:
「乞巧樓前雨乍晴,彎彎新月伴雙星;
鄰家少女都相學,斗取金盆卜他生。」
一首是:
閨女求天女,更闌意未闌;
玉庭開粉席,羅袖捧金盤。
向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
不知誰得巧,明旦試尋看。」
這兩首詩對七夕夜晚婦女們的活動和心態形容得入木三分。
時至今日,少男少女們的情感已了無阻隔,不只是抽象的銀河無法隔絕,就連實質的尊長約束,社會道德法律,也已發生不了多大效果,然而重溫牛郎與織女的故事,則可對少年男女的情愛,產生了一種虛幻而浪漫的憧憬,從而喚起更加珍惜的意念,則認七夕為「情人節」 ,就有了積極的意義。
Ⅱ 牛郎織女的故事是真的嗎有這個故事嗎
牛郎織女的故事不是真。
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
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
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2)織女沒有衣服又羞又急的樣子圖片擴展閱讀:
牛郎織女及七夕傳說源於天象星宿之說。早在西周,《詩經·小雅·大東》中,就有對牛郎、織女的記載。
《詩經·小雅·大東》中對織女、牽牛二星僅是作為自然星辰形象引出一種隱喻式的聯想,並無任何故事情節。
此時,它們只作為一種文化因子,開始進入文學這個大系統之中。正是這種因子,為這個傳說的生成准備了潛在的文化條件。
Ⅲ 七夕牛郎織女是什麼時候見面啊
七夕牛郎織女是十二點的時候見面。
牛郎與織女的愛情真像故事中描述的一樣純粹、浪漫而感人嗎?我並不這么覺得,相反我還認為,這個故事不僅存在邏輯漏洞,並且它所傳達出的價值觀也是值得商榷的。
故事涉及了牛郎織女愛情的許多起因與結果,但卻沒有描述二人的婚後生活幸福與否。他們真會像傳說中那樣過得的快樂逍遙嗎?出身於天庭的仙女與生活在凡間的窮小子,二者的成長經歷與教育背景本身就是不同的。在精神上門不當、戶不對的他們,能夠在婚後幸福美滿的概率又有多大呢?
當大家都在傳頌牛郎對待愛情的忠貞不渝時,又有誰關注到他作為一名「性騷擾」者的事實?男生為了和自己喜歡的女生在一起,可以不擇手段,甚至可以違背道德與法律嗎?不尊重女性並且違背道德原則者為何要被當作專情忠貞的正面典型來歌頌?
Ⅳ 牛郎織女的故事 用50~80字簡單概括
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
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俗稱「七夕」,相傳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千百年來這個古老而動人的愛情故事,世代流傳,這一天還被現代人譽為中國版的「情人節」。
(4)織女沒有衣服又羞又急的樣子圖片擴展閱讀
「牛郎織女」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後來發展成為七夕節。每到過節時,古代女性會向著天上的織女星和牛郎星許願,希望自己能有智慧的頭腦、靈巧的雙手與美好的姻緣。
《牛郎織女》的各種地方化版本在南方少數民族中流傳廣泛,湘西苗族有《天女與農夫》,貴州清水江苗族有《牛郎織女的故事》,雲南傈僳族有《花牛牛和天鵝姑娘》,廣西瑤族有《五綵帶》,貴州侗族有《郎都與七妹》等等。
雖然各個版本的故事情節甚至人物名稱都有差別,對牛郎織女最終是否在一起的結局也有不同,但基本的「男主人公與老牛相依為命」「天女下凡洗澡後與男主人公結合」「婚後男耕女織」「仙女被帶回天界」「男主人公為愛情與天界斗爭」這些情節框架都是一致的。
Ⅳ 牛郎織女有怎樣的傳說
牛郎織女本是天上的兩顆星星,人們叫他們牛郎星和織女星。這兩顆星星以前相隔不遠,這樣,他們相處久了,牛郎織女兩人就互相照顧,相互關心,漸漸地就情投意合,心心相印,並且私定了終生。可是在天上這是違反天條的,天上的男人和女人是不能個個相愛,人人相戀的。他們這樣做終究是要得到懲罰的。
傳說,織女原來是王母娘娘最小的孫女,也是王母娘娘最為疼愛的孫女。王母娘娘知道織女動了凡心,並跟牛郎相愛的事後,就把織女嚴密地關了起來,再也不許到處亂跑。並且讓織女不停地織出各種各樣的彩錦,每天織十匹,以此作為對她的處罰。
織女織錦用的機子,特別神奇,它能夠將織女織出來的素錦染成五顏六色,並根據季節的變化不停地調配這些顏色,使得這些彩錦變得格外的絢麗奪目。王母娘娘每天拿了織女織的非常漂亮的彩錦進獻給玉皇,因而得到玉皇的喜愛。隨後,王母又在每天的早上或是晚上,拿出這些彩錦到天邊去展示,作為人間婦女織布的模樣。所以每當日出或是日落時,我們能看到天邊很多光彩奪目的雲彩,這其實就是織女織出來的彩錦。
織女整天坐在機房裡,從早到晚織個不停,只要她稍微休息一下,就會完不成王母娘娘交給她的任務,也就會受到王母的更重的懲罰。因為這緣故,也更是思念牛郎,織女常常以淚洗面,愁眉不展。因為她很思念她的牛郎,她也不知道牛郎到底受到了什麼樣的處罰。可是自己又總是不能到外面去,其實她多麼想到外面去看看呀!成天把她一個人悶在屋子裡實在令她發慌得很,見不到牛郎又讓她心裡十分地煎熬,她實在受不了了。
有一天,織女向王母娘娘懇求,求王母娘娘放她出去散散心。她的幾位姐妹也都很想出去玩,於是她們一起到王母娘娘那裡去求情。這天王母娘娘正從玉皇那裡回來,恰巧是織女織的錦好而得到了玉皇的賞賜,所以心情特別好,就答應了她們的要求。實際上,王母娘娘也很心痛自己的小孫女,見她整天苦悶難挨,沒有一絲笑容,就也要她出去散散心,也就同意了。得到了王母娘娘的許可,她們姐妹七個便一齊來到了人間的碧蓮池遊玩。
再說,牛郎也受到了玉皇的貶罰,被打下凡間,投生在一個窮苦農民的家裡,而且他的父母都過世得很早,從小跟兇狠的哥哥嫂嫂一起生活。因此,哥哥嫂嫂從他三歲起就讓他放牛,讓他跟牛一起住,所以人們都叫他牛郎。哥哥嫂嫂對他很刻薄,不給他做飯吃,不給他衣服穿,而且等到牛郎剛剛大了些的時候,就跟牛郎分家了。哥哥占據了全部的家產,只分給牛郎一頭老牛,就把牛郎趕出了家門。
織女從此,牛郎和老牛相依為命。他牽著老牛來到了他小時候常來放牛的一塊空地上,蓋了一間茅屋住了下來。白天,牛郎牽著老牛到屋後開荒種地,晚上還是跟老牛睡在一起。牛郎捨不得離開他的老牛,老牛就是他的親人。由於牛郎和老牛的辛勤勞動,加上這年雨水調勻,牛郎很快就能吃飽穿暖了。有時候,牛郎也會有一點寂寞,因為老牛雖然很了解他,但是它畢竟不會說話。這樣沒有人跟牛郎說話,所以他有時候也會感到不開心。老牛其實也很知道牛郎的心裡。
原本,這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也是被玉皇貶下凡間來的。有一天,老牛終於開口說話了,它對牛郎說:「牛郎呀,明天下午,太陽快下山的時候,你千萬要到碧蓮池邊的桃花林去。在那棵還結著桃子的桃樹枝上,會掛著七條色彩鮮艷的裙子,這些裙子是王母娘娘的孫女到池裡洗澡時留下的。在這些衣服中,你把那件粉紅色的裙子拿回來,穿這件衣服的仙女就是你的妻子。你一定要記住。」牛郎見老牛竟說出話來,又驚又喜,非常高興。對於老牛的話,牛郎深信不疑。第二天,他按照老牛說的,來到碧蓮池邊的桃樹林里,果然見還有一棵桃樹結著桃子,上面真的搭著七件衣服。他按照老牛話拿了那件粉紅色的裙子,便到旁邊的草地上靜靜等著。
不一會兒,還真看到一群仙女走上岸來。她們紛紛到那棵桃樹上尋找自己的衣服穿。穿好裙子的仙女都一個一個飛到天上去了。最後只剩下一個仙女因為沒有衣服,正急急忙忙到處找著。這時候的牛郎趕緊走上前去,跟她說:「要是你能答應作我的妻子,我就把衣服給你。」織女又羞又急,後來她看到牛郎這樣的老實,是個靠得住的人,就含羞地答應了他。
於是,牛郎就和織女結了婚,他們男耕女織,相親相愛,日子過得甜甜美美。一年之後,織女就為牛郎生了一對雙胞胎,一兒一女。
因為織女留在地上,王母娘娘沒有了新的彩錦,天上的雲彩就缺少了變化。王母娘娘為此很不高興,後來當她知道織女在凡間嫁人的消息後,勃然大怒,立刻帶領天兵天將到地上來捉拿織女。
正好這天,牛郎下地去了,只留下織女一個人在家。王母娘娘看到織女,拉著她就往天上飛去。等到牛郎匆匆從地里趕回來,看來妻子不在了,就問老牛。老牛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牛郎,並要牛郎趕快帶上孩子,騎上自己去追。
牛郎急忙拿了兩個籮筐,挑著兩個孩子,騎著老牛出了門。一出門,老牛就飛了起來,越飛越高,很快就趕上了王母娘娘和織女她們。於是,牛郎連忙加快了速度。眼看就要追上,兩個孩子對著織女大聲呼喊:「媽媽!媽媽!」
王母娘娘聽到喊聲,發現了身後的牛郎,趕緊轉身拔下頭上的寶簪,在她和牛郎之間長長地一劃,頓時,一條天河橫在織女和牛郎的中間,河裡的水波濤洶涌,深不見底,牛郎根本無法飛過去。
就這樣,牛郎和織女被這條天河無情地分開了。織女望著天河對岸的牛郎和兒女,哭得死去活來。孩子們也在那邊一聲聲地聲嘶力竭地喊著「媽媽」,是那樣地令人揪心,那樣地催人淚下。這哭喊聲感動了天上的各路神仙,他們就都來向王母娘娘求情。王母娘娘見到如此情形也於心不忍,完全被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所感動了,便同意讓牛郎和他的孩子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七夕)過來跟織女相會一次。
據說在牛郎織和女相會的這一天,會有無數的成群結對的喜鵲飛來為他們搭橋。牛郎織女就在這鵲橋上團聚!這天晚上,織女深情款款,摟著他們的兒女,悄悄地跟牛郎說著情話,傾訴無盡的愛意。若是這時候你到葡萄架下去靜聽,還可以隱隱聽到仙樂悠揚和牛郎織女輕輕說話的聲音呢。
Ⅵ 原始人沒有衣服是什麼樣子的
為了禦寒、防熱和護身,先民們便很自然地把獸皮、樹葉用來當衣穿。
從考古資料和歷史文獻中可以看出,在蠻荒的原始時期,很多地方林木茂密,野生動物成群。那時,先民們在生產生活中,已意識到動物的皮毛可以取暖,大樹的葉子可以遮日,它們都是護身的好材料。甘肅出土的原始陶器彩繪中就有獸衣、樹葉的紋飾,一些地畫、岩畫中出現了穿獸皮、圍樹葉的人物。
歷史發展
民間傳說,服飾始於黃帝之手。相傳當時沒有固定的服飾樣式,先民們不經剪裁縫制隨意把獸皮等物搭於肩頭,或綁在腿上,或纏於腰間。後來,黃帝便動腦子,創造了骨針,用獸皮縫製成了兩件衣物。一件是上身穿的,名之曰「上衣」,一件是下身穿的,名之曰「下裳」。從此,有了「上衣下裳」的服制。
考古學家通過大量的原始遺物證明,原始社會末期已有了簡單的紡織出現。如甘肅秦魏家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的墓葬陶器底部均有麻布印紋。考古學家推斷麻布可能是原始社會晚期的惟一布料。
如果說,「上衣下裳」的服制確始於黃帝之手,那麼,這時衣、裳很可能是用麻布製作的。與此同時,在渭河流域原始遺址中還發現了不少獸牙、海貝、石環等,經推斷,它們是原始服飾上佩戴的裝飾品。武威出土的新石器晚期的彩陶盆,盆壁上繪制的人物,其所穿的衣服已具有很高的藝術品位。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據原始岩畫、地畫以及原始彩陶文飾分析,原始人穿的獸皮、羽衣、樹葉,除了禦寒遮陽、護身等實用價值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原始人對用來作服飾的物類的信仰。
原始先民所穿的獸皮,一類是屬於比較兇猛的獸類的皮毛,如虎、豹、狼等獸皮;一類是屬於他們飼養的牲畜皮毛,如牛、羊、馬、豬、狗等動物皮。這兩類動物實際上是他們所崇拜的動物,它們都是先民服飾信仰的一部分。
Ⅶ 牛郎織女的故事
牛郎織女是漢族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相關節日為七夕節。農歷七月七日夜晚,仰望群星閃爍的夜空,人們能看到銀河兩岸有著兩顆遙遙相對的亮星。 織女星\牛郎星,《牛郎織女》傳說就是講的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相傳織女是王母的孫女 ,她心靈手巧,善織,能用一雙靈巧的手織出五彩繽紛的雲朵。從前有個孤兒叫牛郎,他雖然勤勞,但一直過著貧苦的生活。後來,牛郎在老牛的指點下,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織女的衣裳,織女也喜愛牛郎,兩人就結成了夫妻。從此,男耕女織,生下一兒一女,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誰知織女下凡在人間與牛郎盡享天倫之樂,荒廢了布耘織霞,王母知道後,大發雷霆,派天兵將織女捉回天宮。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用籮筐裝著兒女,挑著追到天上。王母見牛郎追來,就用頭上的金釵在織女和牛郎之間劃出一道大河,這就是銀河。滔滔的銀河水無情地把牛郎和織女隔在兩岸,他們只能隔河痛哭相望。後來王母見他們哭得很傷心,動了惻隱之心,命喜鵲傳話讓他們每隔七日相見一次。誰知喜鵲傳錯了話,說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見一次。於是王母就罰喜鵲給牛郎織女搭橋。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牛郎織女就在喜鵲搭成的橋上相會,傾訴衷腸。傳說這天晚上,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在葡萄架下能聽到牛郎和織女的竊竊細語,天上要是落下雨點,那就是他倆傷心的淚水。
故事簡介
傳說天上有個織女星,還有一個牽牛星。織女和牽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相戀的。織女是王母的女兒,王母便將牽牛貶下凡塵了,令織女不停地織雲錦以作懲罰。
織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種神奇的絲在織布機上織出層層疊疊的美麗的雲彩,隨著時間和季節的不同而變幻它們的顏色,這是「天衣」。自從牽牛被貶之後,織女常常以淚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牽牛。她坐在織機旁不停地織著美麗的雲錦以期博得王母大發慈心,讓牽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幾個仙女向王母懇求想去人間碧蓮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應了她們。她們見織女終日苦悶,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讓織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懲後的女兒,便令她們速去速歸。
話說牽牛被貶之後,落生在一個農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後來父母去世,他便跟著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與他分家,只給了他一條老牛和一輛破車,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獨佔了,然後,便和牛郎分家了。
從此,牛郎和老牛相依為命,他們在荒地上披荊斬棘,耕田種地,蓋造房屋。一兩年後,他們營造成一個小小的家,勉強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條不會說話的老牛以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個人,日子過得相當寂寞。牛郎並不知道,那條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這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它對牛郎說:「牛郎,今天你去碧蓮池一趟,那兒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紅色的仙衣藏起來,穿紅仙衣的仙女就會成為你的妻子。」牛郎見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興,便問道:「牛大哥,你真會說話嗎?你說的是真的嗎?」老牛點了點頭,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蓮池旁的蘆葦里,等候仙女們的來臨。
不一會兒,仙女們果然翩翩飄至,脫下輕羅衣裳,縱身躍入清流。牛郎便從蘆葦里跑出來,拿走了紅色的仙衣。仙女們見有人來了,忙亂紛紛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飛鳥般地飛走了,只剩下沒有衣服無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織女。織女見自己的仙衣被一個小夥子搶走,又羞又急,卻又無可奈何。這時,牛郎走上前來,對她說,要她答應做他妻子,他才能還給她的衣裳。織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牽牛,便害羞的答應了他。這樣,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們結婚以後,男耕女織,相親相愛,日子過得非常美滿幸福。不久,他們生下了一兒一女,十分可愛。牛郎織女滿以為能夠終身相守,白頭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這件事後,勃然大怒,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織女回天庭問罪。
這一天,織女正在做飯,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趕回,眼睛紅腫著告訴織女:「牛大哥死了,他臨死前說,要我在他死後,將他的牛皮剝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飛上天去。」織女一聽,心中納悶,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貶下凡的牽牛說了幾句公道話,也貶下天庭。它怎麼會突然死去呢?織女便讓牛郎剝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這時,天空狂風大作,天兵天將從天而降,不容分說,押解著織女便飛上了天空。
正飛著、飛著,織女聽到了牛郎的聲音:「織女,等等我!」織女回頭一看,只見牛郎用一對籮筐,挑著兩個兒女,披著牛皮趕來了。慢慢地,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了,織女可以看清兒女們可愛的模樣子,孩子們都張開雙臂,大聲呼叫著「媽媽」,眼看,牛郎和織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這時,王母駕著祥雲趕來了,她拔下她頭上的金簪,往他們中間一劃,霎時間,一條天河波濤滾滾地橫在了織女和牛郎之間,無法橫越了。
織女望著天河對岸的牛郎和兒女們,直哭得聲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來。他們的哭聲,孩子們一聲聲「媽媽」的喊聲,是那樣揪心裂膽,催人淚下,連在旁觀望的仙女、天神們都覺得心酸難過,於心不忍。王母見此情此景,也稍稍為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所感動,便同意讓牛郎和孩子們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讓他們相會一次。
從此,牛郎和他的兒女就住在了天上,隔著一條天河,和織女遙遙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當中,我們至今還可以看見銀河兩邊有兩顆較大的星星,晶瑩地閃爍著,那便是織女星和牽牛星。和牽牛星在一起的還有兩顆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織女的一兒一女。
牛郎織女相會的七月七日,無數成群的喜鵲飛來為他們搭橋。鵲橋之上,牛郎織女團聚了!織女和牛郎深情相對,摟抱著他們的兒女,有無數的話兒要說,有無盡的情意要傾訴啊!
傳說,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們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靜靜地聽,可以隱隱聽到仙樂奏鳴,織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談。真是:相見時難別亦難,他們日日在盼望著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日,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像織女那樣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亦名乞巧節。
Ⅷ 牛郎織女的原版故事是怎樣的
牛郎織女的原版故事:
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
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鵲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8)織女沒有衣服又羞又急的樣子圖片擴展閱讀:
牛郎織女是流傳在中國民間最優秀的愛情傳說之一,那牛郎與織女純朴的愛情,是人們對愛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而忠厚、勤奮的牛兒,又代表著人們對勞動的熱愛和和平生活的期望……。
天上人間的生離死別,鵲橋相會的幸福團圓,演繹著古老的愛情,丹陽據傳為「牛郎與織女」傳說的起源之地,因此,丹陽早年便在香草河畔建起群雕,供人們追思傳統文化,又紡織現代動人的一幕幕喜劇。
據說,每年都有無數熱戀中的少男少女,來「牛郎與織女」身邊相會和喜結連理。歌頌了中國勞動人民堅貞的愛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
Ⅸ 牛郎織女的故事(只要主要的)
傳說天上有個織女星,還有一個牽牛星。織女和牽牛情投意合,心心想印。可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相戀的。織女是王母的孫女,王母便將牽牛貶下凡塵了,令織女不停地織雲錦以作懲罰。
織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種神奇的絲在織布機上織出層層疊疊的美麗的雲彩,隨著時間和季節的不同而變幻它們的顏色,這是「天衣」。自從牽牛被貶之後,織女常常以淚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牽牛。她坐在織機旁不停地織著美麗的雲錦以期博得王母大發慈心,讓牽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幾個仙女向王母懇求想去人間碧蓮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應了她們。她們見織女終日苦悶,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讓織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懲後的孫女,便令她們速去速歸。
話說牽牛被貶之後,落生在一個農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後來父母下世,他便跟著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與他分家,只給了他一條老牛和一輛破車,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獨佔了,然後,便和牛郎分家了。
從此,牛郎和老牛相依為命,他們在荒地上披荊斬棘,耕田種地,蓋造房屋。一兩年後,他們營造成一個小小的家,勉強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條不會說話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個人,日子過得相當寂寞。牛郎並不知道,那條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這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它對牛郎說:「牛郎,今天你去碧蓮池一趟,那兒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紅色的仙衣藏起來,穿紅仙衣的仙女就會成為你的妻子。」牛郎見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興,便問道:「牛大哥,你真會說話嗎?你說的是真的嗎?」老牛點了點頭,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蓮池旁的蘆葦里,等候仙女們的來臨。
不一會兒,仙女們果然翩翩飄至,脫下輕羅衣裳,縱身躍入清流。牛郎便從蘆葦里跑出來,拿走了紅色的仙衣。仙女們見有人來了,忙亂紛紛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飛鳥般地飛走了,只剩下沒有衣服無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織女。織女見自己的仙衣被一個小夥子搶走,又羞又急,卻又無可奈何。這時,牛郎走上前來,對她說,要她答應做他妻子,他才能還給她的衣裳。織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牽牛,便含羞答應了他。這樣,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們結婚以後,男耕女織,相親相愛,日子過得非常美滿幸福。不久,他們生下了一兒一女,十分可愛。牛郎織女滿以為能夠終身相守,白頭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這件事後,勃然大怒,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織女回天庭問罪。
這一天,織女正在做飯,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趕回,眼睛紅腫著告訴織女:「牛大哥死了,他臨死前說,要我在他死後,將他的牛皮剝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飛上天去。」織女一聽,心中納悶,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貶下凡的牽牛說了幾句公道話,也貶下天庭。它怎麼會突然死去呢?織女便讓牛郎剝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這時,天空狂風大作,天兵天將從天而降,不容分說,押解著織女便飛上了天空。
正飛著、飛著,織女聽到了牛郎的聲音:「織女,等等我!」織女回頭一看,只見牛郎用一對籮筐,挑著兩個兒女,披著牛皮趕來了。慢慢地,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了,織女可以看清兒女們可愛的模樣子,孩子們了都張開雙臂,大聲呼叫著「媽媽」,眼看,牛郎和織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這時,王母駕著祥雲趕來了,她拔下她頭上的金簪,往他們中間一劃,霎時間,一條天河波濤滾滾地橫在了織女和牛郎之間,無法橫越了。
織女望著天河對岸的牛郎和兒女們,直哭得聲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來。他們的哭聲,孩子們一聲聲「媽媽」的喊聲,是那樣揪心裂膽,催人淚下,連在旁觀望的仙女、天神們都覺得心酸難過,於心不忍。王母見此情此景,也稍稍為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所感動,便同意讓牛郎和孩子們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讓他們相會一次。
從此,牛郎和他的兒女就住在了天上,隔著一條天河,和織女遙遙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當中,我們至今還可以看見銀河兩邊有兩顆較大的星星,晶瑩地閃爍著,那便是織女星和牽牛星。和牽牛星在一起的還有兩顆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織女的一兒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