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烙畫是怎樣製作的
烙畫又稱燙畫,火筆畫。它是家庭、辦公室、酒樓等地方品位較高的裝飾品。它用電烙熱或烙鐵條作「筆」,將木板或木製傢具、竹筒、筷子、扇骨等表面燙糊,從而獲得深淺不同的褐色圖畫。烙畫與其它繪畫一樣,可以烙出各種人物;花鳥、山水、書法和西洋畫等,所烙的畫和字可永不褪色。
製作烙畫所用的工具:(1)電烙鐵或烙鐵條。電烙鐵的功率一般選用150—300W為宜,頭部形狀應有直、彎兩種,使用時可按需要選擇。如無電源,可用烙鐵條,頭部可製成方、圓、扁和三角形,烙畫時可將3— 4根烙鐵條同時插入火爐中加熱,交替使用。(2)調壓器。用來調整電壓的高低,使電烙鐵獲得適當的熱度。(3)平刨和砂紙。以便在遇到不光滑的木、竹表面時,進行細加工。(4)清漆和板刷。對烙畫罩漆用。
製作烙畫的主要工藝:
一,選材。烙畫常用的板料有椴木板和椴木膠合板,要求色澤白凈、質地細膩、板面光滑平整也可在木器傢具的表面加工如果製作懸掛式烙畫,可選擇木紋細膩美觀」、平滑白凈的整段圓木斜鋸,使木面呈橢圓形,再鋸成方形。
二。設計。根據所選原材料的質地、紋理、大小尺寸和用途,進行構思和設計出各種不同的畫面,最好先用鉛筆在原材料上或紙上勾畫出草圖, 以便在烙燙時胸有成竹。
三.烙燙。先把電烙鐵通電加熱,或先把烙鐵條放入火爐中加熱,然後用其作畫。烙燙時要做到掌握火侯,下筆准確,快慢、深淺得當。可採用勾、皴,擦、點、立鋒、側鋒、逆鋒等技法,使「筆」觸抑揚頓挫。要使烙燙出來的.線條呈現焦、干、潤、濃、淡五種不同的色調,組成自然、和諧、精美的畫面。要避免下「筆」猶豫、遲疑,防止在畫面上留下不和諧的烙印,又難以修改。
四,題款。烙畫一般都講究題款,並要燙出有金石韻味的印章。有的印章還可塗上硃砂色。
五,罩漆。用板刷在畫面上刷上清漆,使其經久耐用。有的作為藝術欣賞品,還應加上邊框、襯底和掛鉤等,以便懸掛。 關於烙畫工具。最早是靠尖頭的火棒,後來人們用炭基裹著的鐵筆,將炭基燒紅後可以持續用鐵筆的筆尖在木梳上燙烙簡單的畫圖,已經是烙畫工具的一大進步,但是提筆笨重,操作不便。直至1960年左右,常州梳篦廠開始用電熱絲繞制鐵筆,靠通電加熱鐵筆,然後烙制產品,這是烙畫工具的重大改革。我用這種電烙筆烙畫了不少烙畫。但是使用這套設備時調節電壓和電流強度不大方便。2002年5月,根據製作較多作品的需要,便依靠富有經驗的物理老師和電子工程技術人員的幫助,改進了烙鐵調壓變壓器裝置,應用現代電子技術製成十分安全的低電壓高電流強度的變壓器材,並可以根據烙畫需要用旋紐調節電壓和電流強度(一般將電壓控制在8伏到15伏之間),保證所需要的鐵筆溫度。在這樣的裝置下,操作就方便多了。電熱絲燒斷的情況大大減少,電烙筆使用壽命延長了。與此同時,依靠金屬加工技術人員改進了電烙筆結構,除了製成形狀不同的電烙筆筆頭外,還在緊接筆頭的後部製成散熱片,這樣在筆頭部分通電加熱時,掌握筆竿就不覺得燙手。 烙畫工具還可以改進,例如要完成大塊面的雲霧或大面積的勻色,可以試用汽油或柴油噴火器;又比如現在已經有電腦控制的烙畫機。它能烙制小件工藝品上的畫圖,
B. 什麼是電烙畫
電烙畫
烙畫是用電,膠合板以及紙絹等上面燙制或者工藝裝飾畫。烙畫的內容多以山水,花鳥,人物為主,其畫面顏色呈淺深褐色,古撲典雅,具有較強的裝飾性與觀賞性。無論在檔次或格調上都高於市面上一般的裝飾畫和商品畫,深受大眾的歡迎。由於騾烙畫的特性決定了烙畫者具有一定的繪畫知識與繪畫基礎,所以較適合美術愛好者及行內人士創業。
一、工具:大(150W),中(100W),小(60W)三種型號電烙鐵各一把,鉛筆,白紙。
二、材料:膠合板,以櫸木膠合板為佳。
三、畫稿:
1、起稿:以鉛筆將需烙繪之畫作繪與白紙上,畫的每一處功節都需交代清楚仔細,以方便以後烙繪。
2、 過稿 :在繪好畫的紙的背面以鉛筆均勻的塗一遍,後將紙面向上背向下覆於櫸木膠合板上,用鉛筆在繪好的畫上重描一遍,揭起紙後畫即可復印到櫸木膠合板上。
四、烙紙
1、 將電烙鐵插上電插坐,將電烙鐵發熱既可進行烙繪 。
2、 烙畫主要以國畫技法進行烙繪。以山水畫為例,先以中好筆(烙鐵)將山石,樹木的外形勾勒出來,色勒時運筆要靈活流暢,頓挫自然,有虛有實。運筆的提按,輕重,快慢都直接影響線條的顏色的深淺以及虛實。
3、 勾好線條後,按山石之紋理,明暗以及樹木的枝幹紋理,用大,中號筆修飾畫面細小部分。靈活應用三種型號烙筆,可烙繪出多種效果,令畫面更加豐富。
五、上漆,裝框
畫作完後用細沙紙打磨畫面,再用聚酯清漆漆掃畫面2--4遍,漆干後即可裝框
C. 電烙畫怎麼把畫印上去
將電烙鐵插上電插坐,將電烙鐵發熱既可進行烙繪 。
烙畫主要以國畫技法進行烙繪,以山水畫為例,先以烙鐵將山石,樹木的外形勾勒出來,度色勒時運筆要靈活流暢,頓挫自然,運筆的提按,輕重,快慢都直接影響線條的顏色的深淺以及虛實。
勾好線條後,按山石之紋理,明暗以及樹木的枝幹紋理,用大,中號筆修飾畫面回細小部分,靈活應用三種型號烙筆,可烙繪出多種效果,令畫面更加豐富。
(3)電烙畫簡單圖片大全圖案擴展閱讀:
烙制材料
以前僅限於在木板、樹皮、葫蘆等材質上烙繪,畫面上自然產生凸凹不平的肌理變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色彩呈深、淺褐色乃至黑色。
現在大膽採用宣紙、絲絹等材質,從而豐富了烙畫這門藝術形式。早期的葫蘆、竹木材質較硬且厚實,所以烙制較易控制。宣紙和絲絹較薄,但卻不失烙畫本身利用碳化程度的不同形成的深淺、濃淡、虛實的變化。
溫度過高,手法過重,紙、絹會變焦;溫度過低又烙不上痕跡,況且還要根據畫面內容進行藝術再創作,從而使絲絹烙畫、宣紙烙畫成為南陽烙畫中的精品。
D. 有人可以幫我介紹下「洛畫」嗎
洛畫
烙畫
烙畫古稱「火針刺綉」,近名「火筆畫」、「燙畫」等,是古中國一種極其珍貴的稀有畫種。據史料記載,烙畫源於西漢、盛於東漢,後由於連年災荒戰亂,曾一度失傳,直到光緒三年,才被一名叫「趙星」的民間藝人重新發現整理,後經輾傳,逐漸形成以河南、河北等地為代表地幾大派系。
烙畫以前僅限於在木質材料上烙繪,如:木板、樹皮、葫蘆等。畫面上自然產生不平地肌理變化,具有一定地浮雕效果,色彩呈深、淺褐色乃至黑色。 現代大膽採用(宣紙、絲絹)等材質,從而豐富了烙畫這一門藝術形式。
【烙畫的歷史沿革】
南陽,古稱宛,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遠在五千多年前,先民們已在此創造了遠古文明。此後成為夏人之腹地,商之南土,周之申呂之國。春秋設宛邑,宛已成冶鐵中心、全國五大都會之一。秦置南陽郡。因漢光武帝劉秀發跡於南陽,成為洛陽陪都,史有「南都」「帝鄉」之譽。歷史上,南陽歷為郡府(縣)治所,「南據荊襄,北屏汝洛」,「商遍天下,富冠海內」。從而為烙畫藝術的產生發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質基礎。烙畫,亦稱烙花、燙花、火筆畫、「火針刺綉」,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過控溫技巧,不施任何顏料以烙為主套彩為輔的表現手法,在竹木、宣紙、絲絹等材料上勾劃烘燙作畫,巧妙自然地把繪畫藝術的各種表現技術與烙畫藝術融為一體,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
烙畫相傳起源於秦朝,但並無可考證據和史料。據民間傳說記載,始見於西漢末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傳說那時南陽城裡有一姓李名文的烙花工匠,是遠近聞名的烙花高手,無論是尺子、筷子,還是手杖、扇墜,經他一烙燙,各式各樣的人物、花鳥、山水、走獸,栩栩如生,躍然紙上,精美絕倫,巧奪天工,人稱烙花王。他為人忠厚,心地善良,在城內開了個門面,方圓百里人皆知之,知名度頗高。傳說當年「王莽攆劉秀」(南陽民間傳說),李文曾救過劉秀並送一隻烙花葫蘆給他作盤纏,劉秀不盛感激,此後歷經千辛萬苦,也不曾將那隻烙花葫蘆賣掉。公元25年劉秀稱帝後,仍不忘烙花王的救命之恩,查訪到他後即宣進京,賜銀千倆,加封「烙畫王」,並把南陽烙花列為貢品,供宮廷御用。從此,南陽烙花便蓬勃發展,名揚四海。「烙花王」的故事也流傳至今。關於南陽烙花起源的故事民間傳說很多,此處只舉其一。
據志書記載,清光緒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擅長繪畫的南陽人趙星三在一次吸食鴉片時,煙癮過後,頓生畫興,以燒紅的煙扦代筆在煙桿上信手烙燙作畫,得一小品,喜出望外,繼而又在其它木玩上施藝,均獲成功,隨潛心研究,久而久之,就逐磨出一整套烙畫工藝。他的烙畫作品也逐漸成為達官貴族之間禮尚往來饋贈之佳品,以至作為南陽的貢品進入清宮,一些烙畫上品頗受皇親國戚的青睞。以後趙星三又收了四個徒弟,大徒弟李番之能寫會畫,精通各種花色,技藝嫻熟,專攻人物;二徒弟邱義亭擅長博古;三徒弟楊殿奎專攻花鳥;四徒弟張西凡則獨領山水之風騷。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烙畫已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手工行業,烙畫品也成為南陽頗有名氣的民間藝術品而享譽國內。當時,南陽城內已有專賣烙畫的店鋪六、七家,其中方玉堂的「福聚恆」筷子鋪最為有名,趙星三的四個徒弟成了「福聚恆」的頂樑柱。「福聚恆」生意興隆,日進斗金,產品遠近聞名,遠銷北京、西安、天津、開封等地。到四十年代初,單「福聚恆」一家,店員藝人已發展到三十多人,初具規模。
解放後,黨和政府非常重視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挖掘、整理和發展工作,將分散流落於南陽各地的烙花藝人組織起來,先後成立了互助組,合作社。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烙花藝人不斷繼承發揚前人的優秀傳統,推陳出新,改進工藝和工具,從而把烙畫藝術推上了更加廣闊的發展道路。
【烙畫藝術的新發展】
早期的烙畫作品,多數是採用中國畫和民間畫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後經歷代藝人的不斷探索實踐,在吸收西洋畫表現手法上進行大膽嘗試,收到了理想效果。製作烙畫的姿勢、工具、材料、技法和烙畫內容等方面都有所發展。
〈一〉烙制姿勢
以前烙畫藝人是一種吸大煙的姿勢,側卧床上利用煙燈加熱進行烙燙加工,此種方式稱為「卧烙」,此法只能烙制一些小件工藝品,且不易掌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烙畫藝術的發展。到四十年代,烙筆有筆架支撐,就形成了「坐烙」技法,它具有靈活多變,簡單易學等優點。為研究和發展烙畫藝術,開辟了新天地。
〈二〉烙制工具
開始,烙畫藝人以鐵針為工具,在油燈上炙烤進行烙繪,主要作為筷子、尺子、木梳等小件日用品上的裝飾。後來,製作工藝和工具不斷改革,由「油燈烙」改為「電烙」、乃至「激光烙」,將單一的烙針或烙鐵改為大、中、小型號的專用電烙筆,比較先進的電烙筆可以隨意調溫、配有多種特製筆頭,從而使這一古老的創作方式具備了前所未有的表現能力。
〈三〉烙制材料
以前僅限於在木板、樹皮、葫蘆等材質上烙繪,畫面上自然產生凸凹不平的肌理變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色彩呈深、淺褐色乃至黑色。現在大膽採用宣紙、絲絹等材質,從而豐富了烙畫這門藝術形式。早期的葫蘆、竹木材質較硬且厚實,所以烙制較易控制。宣紙和絲絹較薄,但卻不失烙畫本身利用碳化程度的不同形成的深淺、濃淡、虛實的變化。溫度過高,手法過重,紙、絹會變焦;溫度過低又烙不上痕跡。況且還要根據畫面內容進行藝術再創作,從而使宣紙烙畫成為南陽烙畫中的精品。
〈四〉烙制技法
烙繪技法也發展出潤色、燙刻、細描和烘暈、渲染等。烙畫作品一般呈深、淺褐色,古樸典雅,清晰秀麗,其特有的高低不平的肌理變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別具一格。經渲染、著色後,可產生更加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另外,還有「套色烙花」和「填彩烙花」使傳統烙花藝術錦上添花。所以,可以根據創作主題不同,採用不同的技法,加之色彩考慮,或者略施淡彩,形成清新淡雅的風格;或者重彩填色,形成強烈的裝飾效果。
〈五〉表現形式
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小至直徑不足一厘米的佛珠,大到幾米乃至幾十米的長卷,以至大型廳堂壁畫,如《清明上河圖》、《大觀園圖卷》、《萬里長城》等。作品可以充分反映國畫山水、工筆、寫意,以及人物肖像,年畫、書法、油畫、抽象畫等不同畫種的風格。
〈六〉烙畫題材
作品內容在力求繼承傳統花色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創新,多為古典小說、神話故事、吉祥圖案、以及山水風景等,圖案清新,美觀大方,永不褪色。
【烙畫的藝術成就】
首先,它既繼承了中國畫,又發展了中國畫。
無論是烙畫藝術還是中國畫,從本質上來講,它們都是繪畫。關於繪畫的定義,我認為應從兩個方面來把握:〈一〉藝術家的藝術修養,包括對美的感受認識和表達的能力。〈二〉工具、材料的選擇運用情況。
〈一〉中國畫是中國傳統的一種繪畫形式,它的界定基本上是從湖南長沙戰國時代楚墓中出土的兩幅帛畫《人物龍鳳帛畫》和《人物御龍帛畫》為最早。隨後經過兩千多年的歷史,逐漸地發展、成熟。從人物畫發展到風景畫、花鳥畫、鞍馬畫等,而每種體裁的繪畫都各有其自身的演變、發展過程和特點。烙畫是一種民間藝術,它的傳承基本上是通過烙畫師傅口授的方式傳給徒弟,是一種家族作坊式的藝術,所以關於烙畫藝術的起源、體裁、風格傳承變化特點等方面都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但是,從當代烙畫藝術的體裁風格特點上看,可以說它是中國畫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無論是中國畫還是烙畫藝術,它都需要藝術傢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對美的感受和認知的能力,當然,這里所說的「美」是從繪畫層面來說的。比如北宋中期山水畫家和繪畫理論家郭熙,在他的《林泉高致集》中寫到四時山水景物的變化「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至今仍然被人們所傳誦。我們再看當代的烙畫作品,也不乏含有強烈感受美的藝術作品,只是烙畫作品大部分不留藝術家的名字,只有作品的名字,如《富貴吉祥》、《國色天香》、《竹報平安》等,一些作品是臨摹品或者根據文學故事創作的,如《清明上河圖》、《紅樓十二釵》、《大觀園圖卷》、《萬里長城》、《山河萬里圖》等。烙畫的題材都是民間喜聞樂見的,名字通俗易懂。所有從事繪畫的人都要對美的規律進行研究學習,對表達美的技巧進行嚴格持續的訓練。烙畫藝人趙星三原本就擅長繪畫,而他收的四個徒弟也都能寫會畫,並且各有專攻。大徒弟李番之的筷子烙花《百子圖》、《七劍十三俠》、《上、中、下八仙》、《關爺挑袍》、《西廂人物》等都極盡生動形象。所以,烙畫藝術與中國畫藝術是一脈相承的。
〈二〉從施藝的工具、材料看,烙畫藝術是中國畫藝術的創新和發展。
中國畫的工具、材料是毛筆、墨、宣紙或絲絹,以及國畫顏料。國畫家要掌握各種工具、材料的特性,用筆蘸墨在宣紙或絲絹上勾、劃、點、染、皴、擦等用筆,同時控制墨的濃淡、輕重、緩急的變化,作品或者施色或者不施色。烙畫的工具、材料則是烙筆(或鐵扦、火筆)、竹木、宣紙或絲絹等,有的還用到國畫顏料。烙畫藝術家也要掌握各種工具、材料的特性,利用控溫技巧,在竹木、宣紙、絲絹等材料上勾劃烘燙而成。將二者進行比較,我們發現,烙畫用烙筆替換了中國畫的毛筆,將施藝的材料由宣紙、絲絹擴大到竹、木、葫蘆、貝殼等材質上。因為有烙筆這一特殊的工具,使施藝的材料更為廣泛。
在不同的材料上烙制,能達到不同的藝術效果。《金陵十二釵》是南陽烙畫的經典之作,反映的是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人物故事。盡管人物相同,但在不同的材料上烙制,卻有不同的韻味,竹木上烙制的「十二釵」少了一些嫵媚,多了幾分豪爽;絲絹上的「十二釵」,減少了豪氣,卻增添了許多貴族風韻;宣紙上烙制難度最大,卻能兼具前二者之間。所以,烙畫藝術又進一步豐富發展了中國畫。
其次,南陽烙畫藝術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藝術。
烙畫藝術是一種民間藝術,它根植於民間,凝結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它的烙繪者是能書會畫有知識的農民,所以烙畫本身既受到農民的喜愛,又受到上層社會人士的青睞。解放初期南陽烙畫是以烙花筷子為主發展起來的,筷子是東方人吃飯必備的工具。木烙花筷子選用冬青葯木,質地優良,工藝精湛,性寒涼、色潔白,用香油浸泡後,呈象牙黃色、氣味清香,有助於養生。在方頭筷面上,工匠們用手工烙繪出的畫面,典雅精美,可供欣賞,所以又成為收藏者的所愛。當代烙畫發展到絲絹、宣紙上,形成類似於國畫的藝術品。題材都是民間喜聞樂見的,因為火筆這一工具的介入,使畫面增添了古樸典雅的氣度。從烙畫起源的傳說得知,它曾是宮廷的御用品。時至今日,烙畫已成為一種風格高雅的藝術欣賞品和國際友人的饋贈禮品,備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
詳見http://www.xici.net/b327423/d53892985.htm
E. 烙畫要烙彩色的 顏色是怎麼上的
烙畫直接是用烙鐵烙上的,輕重分明,很有韻味,沒有必要再去做上顏色!既然要做顏色還不如手繪了呢?烙畫本來就是單一古樸的風格。
F. 葫蘆燙畫教程入門畫法是什麼
在葫蘆上烙畫需要准備的材料工具:電烙鐵、葫蘆、鉛筆。
具體方法步驟如下:
1、首先用鉛筆描繪出想要烙出的圖形,如下圖所示:
G. 哪裡有燙畫的圖片
你好你可以考慮貓圖燙畫圖庫www.maopic.com看一下詳細介紹很不錯的
H. 我們的校園四年級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我們的校園四年級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我們的校園四年級作文 篇1
這里承載著我美麗的夢想,這里埋藏著我心裡的秘密,這里記憶著我童年的歡樂,這里是我第二個美麗的家園!我的智慧校園。
校園是我成長的驛站,記錄著成長的痛苦,也刻下了歡樂。我愛我的校園,也愛我的班級,因為這里是我的一個家,一個充滿智慧,友善,快樂的天堂。請大家閉上眼睛,由我帶領大家一起去探索......
走進校園,我們可以看到一排整齊的小樹像威武的士兵歡迎我們來到知識的樂園;可以看見傲然挺立和明亮奪目的合歡花和月季花,它們像老師的一張張笑臉和藹可親;也可以看見神氣十足、拔地而起的小草讓校園充滿生機;還可以看見看門的伯伯種下的那些綠油油的蔬菜,嫩綠的葉子讓人心曠神怡。
走到教學樓前,映入眼簾的便是寬闊的操場了!下課後,我們像是快樂的小鳥,三五成群的來到這里,在金色的陽光下,在徐徐的微風中,跳皮筋、跳繩、踢毽子、捉迷藏……大家盡情地享受課間的快樂。操場中間還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樹,他看起來是那麼有精神,他是校園的守護神,常年穿著綠色的服裝,默默地為我們服務,他就像我們的朋友一樣陪伴我們在陽光下一起快樂成長。
叮鈴鈴,上課了,同學們像離弦的箭一樣奔向教室。此時,有的教室傳來郎朗的讀書聲,有的教室傳來優美的音樂和動聽的歌聲,還有的教室非常安靜,只有唰唰的寫字聲......
我們學校有一個藏有三萬多冊圖書的圖書館,學校全天為我們開放,我們拿著自己的學籍卡就能自由借還裡面的圖書,盡情暢游知識的海洋!每個班級給我們配備了班班通,老師們總是用豐富有趣的課件給我們上課!那些難懂的知識都被變成了有趣的視頻、歌曲、圖形等。學起來容易多了!我們還有豐富多彩的社團課,我參加的是計算機社團,我們的計算機教室可大了,有60多台電腦,計算機老師這學期教我們打字、電腦繪畫、編程小游戲!現在我也是一個電腦小能手了!有一次還幫媽媽編了一個計時器,媽媽一直誇我是個小天才!我們學校其他社團也很有意思,例如,泥團社團、烙畫社團、啦啦操社團等,下學期我體驗後再給大家講吧!
我很榮幸成為本校的一名小學生,享受著學校智慧化的教學、科研、管理、生活和服務。有種講起來就停不下來的節奏,好了,今天就講這么多吧!這就是我的智慧校園,一個充滿著驕傲與自豪的天堂。它,如雨傘,遮風擋雨;如鮮花,色彩斑斕;如大海,寬廣博大。所以,我愛他,我的智慧校園!
我們的校園四年級作文 篇2
我的學校叫伊河路小學,位於中原區伊河路上,我想大概就是因為她在伊河路上的緣故,所以才這樣給她命名的。
每天上學時,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五個鮮紅的大字-----伊河路小學。學校的大門是個自動門,每當我們去上學的時候,她就像媽媽一樣展開懷抱迎接我們,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徜徉。傳達室的保安叔叔們為了我們的安全,不管風吹日曬,總是面帶笑容,盡心盡責地為我們站崗,保護我們進出校園的安全。
走進校園,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塊巨大的液晶屏幕,屏幕每天都在滾動播放著不同的信息,有日常安全教育、有學習方法介紹、有一些活動的時間安排等。再往裡走就看到了升旗台,到了周一,就會有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喊著「1、2、1」,邁著整齊的腳步,到升旗台上進行升國旗儀式。每次看到這里,我都非常激動,想像著什麼時候自己也能站在升旗台上聽著庄嚴的國歌升國旗。
走進教室,辛勤的老師正在調試「班班通」整理課件,課件內容有音頻、視頻、還有動畫和圖片,有了這些智慧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們上課內容更加生動、有趣,同學們的學習情緒也更加高漲。除了學習日常的文化知識,我們還增加了許多有意思的課程,比如新增加的電腦課,我們在老師的幫助下,學會了什麼是「最大化」和「最小化」,怎麼切換中英文,通過「編程貓」學會了簡單的編程,自己動手做了許多簡單的動畫和小游戲。另外我們每周還有一節校本課,一定會有人問「校本課」是學什麼的呢?我給大家解釋一下,「校本課」是由多門課程所組成,包含了廚藝課、陶藝課、科學探索、國學知識等好多內容組成,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網上報名選課,我今年選擇了「金話筒」,通過這門課程想讓自己體驗一下當主持人的感覺。
從去年開始,我們學校開展了校園足球聯賽,我們利用中午上課前的時間進行比賽,每班挑選幾名男女同學組成本班的足球隊,我很高興成為其中一員。經過大家一個學期的努力,我們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足球聯賽不僅增強了同學們的體質還增強了我們班的凝聚力。
這就是我的智慧校園,我在智慧的校園里學習豐富多彩的知識,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少先隊員。
我們的校園四年級作文 篇3
我們的校園是一個美麗且豐富多彩的一個大校園。
我們學校坐落於繁華的濱江,走在濱和路上,你便能遠遠地望見一塊巨石橫卧於學校門口,上面清楚的寫著「杭州江南實驗學校」。待你走近時,一座獨特的學校大門矗立在你的面前。兩個碧色池子分布在大門兩側,中間小河連通,兩座木質拱橋橫跨在小河之上,遠遠望去猶如「雙虹卧波」,六根粗大的柱子立在大門外側,像哨兵似的駐守著。
聽著潺潺水聲,慢慢走過木橋,便進入了我的校園,校園內那真是「五步一景,十步一典故」。
在你的右手邊就是我們學校最大美景之一「群賢啟夢」,好多名人的雕像矗立在綠地之上,他們有偉大的革命家孫中山先生、現代文學家魯迅爺爺和冰心奶奶、助人為樂的雷鋒叔叔和舍己為人的賴寧,他們神態各異,栩栩如生般或站著或坐著,好似一直在激勵我們為了夢想而不斷努力前行。
漫步來到學校的操場上,抬頭便能看到那一座大鍾,大概10層樓那麼高,猶如巨大的火箭一般,十分引人注目。那時針、分針每一刻的走動,都在提醒著我們珍惜我們寶貴的時間。
大鍾樓的右手邊,有一塊鬱郁蔥蔥的山坡,一張白色風帆張立著,遠遠望去猶如一張巨帆在碧波中起航,同學們在這艘大船中,迎著風浪,無畏前行。這里便是我們學校又一大風景地之一—「揚帆起航」。
我們校園中這樣的景色還有很多,我們的學習生活也因此而豐富多彩。我愛我的校園。
我們的校園四年級作文 篇4
「渦陽二小」的全稱就是渦陽縣城關鎮第二小學,而我就在那裡上學,那裡環境秀美。
春天,學校的梧桐樹都在努力地發芽,而那高大的松樹更是在春天的校園里顯得生機勃勃了。同學們下課的時候,都會在松樹下面玩游戲,玩累了,會在松樹下面乘涼。幾只鳥兒躲在松樹樹葉叢間,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好像在和同學玩躲貓貓呢!在松樹旁有一叢冬青樹叢,一陣春風吹過來,樹叢的樹葉就「沙沙」地響。
夏天,梧桐樹葉們都長大了,像手掌。松樹在夏天的校園中,就是一個遮陽的神器,同學們和教師們都會在下面乘涼。
秋天,校園里的樹葉都黃了,只有松樹的樹葉沒有黃,依然站在那兒。一陣風吹來,把黃葉吹落下來,黃葉好像在跳舞,一會兒往那邊轉,一會往那邊轉,然後再完美降落。又來了一陣風,又把剛降落的黃葉吹了起來,在半空中全體旋轉了起來。有的同學把落下的樹葉做成標本。
冬天,大雪下個不停,把所有的教學樓的屋頂都給戴上一頂「禿頂帽」,還下起大霧,要是你在操場散步,都會覺得走進了仙境一般。
我愛我的校園——城關二小!
我們的校園四年級作文 篇5
我從小就是個十足的.書迷。但是在我看過的眾多如雲的書中,最讓我手不釋卷的卻是《小童話大智慧》這本童話書。這本書是我今年在託管書架上找到的。這本書原是這里一個學生的,因託管老師見這本書內容精彩、引人入勝、詞句優美,而且內容也是一些教我們如何做人的道理,於是就把這本書選在了書架上,讓大家欣賞,我也看了這本書,的確不假。我剛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它的封面深深的吸引住了,那淺綠色的封面,那富有藝術魅力的字體,那栩栩如生的畫面……
掀開第一頁,就可以看到作者寫的前言,品讀一下前言,就覺得這本書與眾不同、非同凡響。再掀開第二頁,你就可以把這本書里的故事看個透,那一個個故事名取的真是別具一格,讓你看了就想一飽眼福。
這里的每一個故事都被作者用生動的語句寫的與眾不同、引人入勝。那一個個優美的詞句,讓我感覺受益匪淺,好想這些事就出現在自己身邊一樣……
就因為這本書,讓我知道了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讓我知道了人生的可貴……
它可是我看過的最精彩的一本書,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吧!
我們的校園四年級作文 篇6
我在新惠第二小學上學,我的學校在新中街南端。我有一個美麗的校園。
進了學校的大門,往右走,映入眼簾的是教學樓。教學樓是藍白相間的,有五層呢!教學樓有三個門,兩個小門,中間一個大門。有十二根大圓柱,要三個人拉手才能圍起一個。教學樓的正中掛著校徽,校徽兩邊分別寫著四個大字:「團結友愛」、「活潑向上」
從教學樓中門走出來,正中央是升旗台,升旗台上聳立著旗桿,旗桿上隨風飄揚著五星紅旗。五星紅旗兩邊是三角形的草坪,那裡花開得繁茂,五彩繽紛;草長得茂盛,翠綠迷人;周邊還栽著大松樹,飽經風霜日曬,長得蒼翠欲滴,像一個個粗壯的巨人,守衛著我們美麗的校園。
從升旗台一直往前走,就是操場。操場很寬大,操場前面迎面的是藝術牆,那兒畫著各式小朋友的運動圖案,有打乒乓球的,有打羽毛球的,有打網球的,有跳繩的,有跳皮筋的……
藝術牆左邊是乒乓球台,乒乓球台左邊是一些運動器材,再往左走,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展現在眼前,這不是真的風景,可是有哪一個地方的風景能比得上這幅畫里的美景呢?
我的校園美,我愛我的校園!
I. 怎樣在葫蘆上烙畫呢
在葫蘆上烙畫需要准備的材料工具:電烙鐵、葫蘆、鉛筆。
具體方法步驟如下:
1、首先需要准備鉛筆和葫蘆,在葫蘆上用鉛筆描繪出想要烙出的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