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坭興陶茶壺多少錢
從200到10000元的都有,根據你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如果想要更多了解,可以私聊。
❷ 坭興陶的介紹
坭興陶,以廣西欽州市欽江東西兩岸特有紫紅陶土為原料,將東泥封閉存放,西泥取回後經過四至六個月以上的日照、雨淋使其碎散、溶解、氧化,達到風化狀態,再經過碎土,按4:6的比例混合,製成陶器坯料。東泥軟為肉,西泥硬為骨,骨肉得以相互支撐並經過坭興陶燒制技藝燒制後形成坭興陶。欽州坭興陶藝作品於1915年參加美國巴拿馬舊金山舉辦的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名列中國四大名陶。與江蘇宜興紫砂陶、雲南建水陶、四川容昌陶飲譽中外。近百年來,多次參加國際和國家級展覽會評比並獲得大獎40多項,坭興陶產品遠銷東南亞,東歐,美洲以及港澳台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8年6月,國務院批准廣西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❸ 欽州特產有哪些
廣西欽州特產有欽州海鴨蛋,坭興陶,靈山大粽,黃瓜皮,紅椎菌,小董麻通。除了以上特產,還有欽州大蚝、大寺豬肚巴、浦北丹竹液、欽州青蟹、靈山芝麻餅、貴妃紅荔枝等特產。
欽州海鴨蛋
欽州海鴨蛋養殖在茅尾海一帶,比內陸鴨蛋大,蛋殼堅厚、蛋清濃稠,蛋黃比例大,色澤呈橙色,無腥味,海鴨蛋卵磷脂含量比普通鴨蛋高出25%以上,營養價值較高,是欽州最有名的特產。
坭興陶
坭興陶以欽江地區特有紫紅陶土為原料,無需添加任何陶瓷顏料,天然潔凈、泥質細膩。綠色環保,且含有鐵、鋅、鈣、鍶等十幾種對人體有益的豐富礦物質。是廣西最具民族特色的二件寶之一,也是欽州最著名的特產之一,無論是送人還是自己用,都是最有品味的特產。
靈山大粽
靈山大粽是採用靈山優質龍淵野生大糯米,野生粽葉,板粟,蝦米,豬肉等配料。根據民間傳統工藝精製而成的民族特色產品。該產品「糯而不糊,肥而不膩,美味可口營養豐富,風味獨特」,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傳統小吃及送禮佳品。
黃瓜皮
欽州黃瓜皮具有皮色鮮黃、質地嫩脆、鮮香可口的特色,同時由於含大量對人體有益的乳酸菌,是人們十分喜愛的一種食品。
近年來欽州市採用新的加工技術,把著名的欽州黃瓜皮進行加工保鮮處理,使其成為含有多種氨基酸,口感更加誘人,開袋即食,而且經過6個多月的貯存期亦能保持原有的色澤、口感、味道的特點。欽州黃瓜皮因而已成為南方人餐桌上的美食。
紅椎菌
紅椎菌是一種名貴的食用菌,它富含維生素B12等多種元素,營養豐富,紅椎菌的盛產期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和七月十四前後一個月內,主要產區在龍門、北通、大成、張黃等鎮。
小董麻通
小董麻通是欽州有名的小吃,因用芝麻包裹,內如通草而得名,具有輕、香、甜、酥、脆俱全的特點,大而不重,甜而不膩,酥脆爽口,食後余香滿口,令人回味,是春節用來招待客人的好茶點。
❹ 廣西的特產有哪些
1、橫縣大頭菜,廣西壯族自治區橫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橫縣大頭菜,色澤金黃、肉質脆嫩,2009年7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橫縣大頭菜」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❺ 坭興陶茶壺泡什麼茶好
中華茶飲源遠流長,深入人們生活,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在茶文化的發展進程中,各類飲茶器皿也紛呈不窮。經常有人問我,坭興陶茶壺適合泡什麼茶,簡單地說,坭興陶不太適合泡綠茶。黃茶和白茶也可以擇自己愛好選擇。坭興陶茶壺最適合泡半發酵和全發酵的茶和後發酵茶。
綠茶屬不發酵茶,是茶葉產量中最多的一類,產量占我國總產量的70%左右,亦是歷史上最為悠久的茶類。綠茶較多的保留下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其中茶多酚、咖啡鹼保留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保留50%左右,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主要有:西湖龍井茶,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雲霧,六安瓜片,太平猴魁,信陽毛尖茶等。適合用玻璃杯泡茶。
黃茶的基本製作工藝近似綠茶,依原料芽葉的嫩度和大小可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主要有:君山銀針,溈山毛尖,霍山黃芽,霍山黃大茶等。用坭興陶泡也可以,但養壺效果不明顯。
白茶最主要的特點是毫色銀白,素有」綠妝素裹「之美感,且芽頭肥壯,湯色黃亮,滋味鮮醇,葉底嫩勻。沖泡後品嘗,滋味鮮醇可口,還能起葯理作用。可以用坭興陶茶壺沖泡,但可能很多朋友見仁見智了。
❻ 簡單說說坭興陶在製作材料形制外觀顏色以及雕刻刀法方面有什麼特點
其刀法老辣、古拙,運刀如運筆。坯體上刻出花紋後...家手工直接在坭坯上雕刻,這也是許多陶製品所沒有的...外觀特徵為緻密質軟,為軟質粘土
❼ 廣西欽州坭興陶與宜興紫砂壺有什麼區別
一、外形
1、器型:紫砂能做的,坭興陶都可以做,手拍也可以。器型好與壞,美與丑看個人喜愛,匠人的手藝。
2、窯變:坭興陶的絕對特色,紫砂窯變可遇不可求,而坭興陶窯變就是他的特點之一。窯變增加韻味,但也增加了浮躁之氣,窯變自然形成不好控制,所以能否恰到好處不好說,美得真美,反之。。。
3、雕刻:坭興陶占優勢,因為泥料特別適合刻字和刻畫,坭興陶有太多的書法和美術大家了,想了解的隨便搜搜,劉明洲、黎昌權。。。太多太多大師了,這些都是真的大師,妙不可言!而且雕刻也是坭興陶特色之一。
4、整體外形:紫砂作為四大名陶之首不是浪得虛名,紫砂料雖然沒有或者說極少窯變,又不適合雕刻(絕對沒有坭興陶適合),但紫砂泥料天然的韻味就足以令人神往了。相比之下,紫砂外形更讓人覺得。。。怎麼說呢,自然美吧,這種美可遇不可求!坭興陶的美,更加直觀,更加人為化。
二、原料,二者都是好泥好料,健康料
1、紫砂泥料,假的多。
紫砂的砂字是紫砂的靈魂,從而成就了紫砂的最大特點。就算是機制泥料,也不會別手拍泥差到哪裡去。
紫砂泥料除了部分頂級的,其實都不貴,真不貴!都是炒作的!炒作就導致紫砂最大的問題出現了,假的太多。不是因為泥料貴用假的,而是紫砂泥料特點,純的沒法機制,沒法灌漿!
2、坭興陶泥料,可以說全是真的(沒必要用假的)。
坭興陶原料就是欽州的東泥西泥,太多太多了,說紫砂泥料便宜的話,坭興陶的又怎麼會貴呢?!
坭興陶的泥料本來就是要做成高目數的,250往上,這樣泥料隨隨便便就可以用於機制或者灌漿,不用填加什麼東西。所以說坭興陶的料沒有假的,是因為沒必要。
三、工藝
1、紫砂,真的紫砂肯定是手拍或者半手藉助。
談到紫砂工藝,就是無盡的痛苦,買紫砂壺要交很多學費!紫砂一定要低目數(相較於坭興陶,建水紫陶),就算是陳腐泥,它也是低目數。低目數就導致紫砂不能機制或灌漿,只能手拍或帶藉助手工。加上紫砂炒作厲害,可暴利化,所以配合泥料作假,工藝也就作假了。
紫砂工藝沒啥可說的,當然不是說工藝簡單,只是籠統的說手拍和藉助吧,所以也就沒什麼可說的了。
2、坭興陶,手拉胚,手拍,藉助,機制,灌漿都可以。
手拉胚是坭興陶的絕對主力,它的泥料可以與手拉胚工藝完美結合。這里說一下,其實紫砂就是因為泥料限制,沒法手拉胚,要不手拉胚也絕對是紫砂的主要工藝了。
手拍,坭興陶泥料可塑性強,手拍很容易,有的商家非得說坭興陶手拍壺就得比手拉胚的貴,那就是為了多要錢而已。你要非得說欽州師父做手拍的人少,你不會從宜興弄幾個來?所以別說手拍就得貴多少。其實坭興陶也有很多方器,坭興陶師傅會手拍的好不。
機制和灌漿,紫砂玩家一聽這倆詞就要罵娘哈哈哈。坭興陶的玩家也會罵娘,不過坭興陶機制和灌漿的現象要比紫砂少很多。原因在於沒必要,市場有限,沒那麼大量。品茗杯,公道杯啊倒是不少機制灌漿的,但泥料原因,機制也不用加什麼東西,所以機制器皿不會不健康也不會影響什麼透氣性等等,就是器型呆板,沒有韻味而已。
四、總結
1、沒必要糾結,買紫砂還是坭興陶
首先你能知道坭興陶估計也是先看的紫砂吧哈哈哈,所以你心裡最中意的是什麼呢哈哈哈哈?如果一定要糾結就應該糾結的是你要花多少錢,同等級(中高等級)的紫砂肯定比坭興陶貴很多.
2、喝茶用搪瓷蓋碗最好
有個蓋碗(開片蓋碗以外的),所有茶你都可以搞定(除非要煮茶)。紫砂和坭興陶器皿如果單純為了喝茶都可以不要,絕對沒有蓋碗好用。如果為了藝術感,那其實建議買半手的紫砂(實惠,工好,器型好)和大師坭興陶(新手建議買拉胚大師,不要追求刻字大師)。
3、要不你看看建水紫陶吧
其實建水紫陶可能更適合大眾。
其一、它是真漂亮,做工特別細致(我沒說紫砂和坭興陶工不細),你們自行搜索就可以。
其二、泥料健康。而且泥料的原因它真不好機制灌漿,有心裡潔癖必須要手工的特別合適。
其三、泥料目數特別高(手拉胚後裡面修修胚,你可能以為他是機制的哈哈哈),基本不用一壺一茶,不串味!紫砂串味是肯定的(其實也不是那麼嚴重),坭興陶也串一點。當然柴燒的紫砂也不串味,但那就失去了紫砂的優勢。
其四、價格適中,這個不是說它便宜!而是對於它的品質來說,價格適中。
❽ 坭興陶茶壺,倦影雕刻的花鳥作品有沒有收藏價值
你好,
這個應該有一定的收藏價值。關於收藏品的收藏價值已經回答很多次了。值不值得收藏?它自有物質、精神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它是承載歷史、文化、藝術信息的商品,其價值具有不穩定性,隨著時代風尚、審美趣味的變化而變化。而整體上呈上升趨勢。以書畫為例,齊白石的同一幅畫,在70年代值100元,而到現在,可達到30萬元。至於古代的書畫,經年累月,其漲幅就更大了。
在現代社會,從事收藏已成為人們重要的投資手段。相對較低的投入、和相對較高的產出,低風險、高效益的文物收藏已越來越受到有識之士的青睞。在經濟日漸繁榮的今天,收藏已不再成為文人雅士的專利,而逐漸成為人們經濟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歷史上靠收藏而成為巨富的人,實在是數不勝數。明代中葉,因為江南經濟的發達,涌現了一大批書畫鑒藏家,如文徵明父子、項元汴家族,王世貞兄弟以及董其昌等等。這些收藏家同時又是著名的書畫家,他們的收藏一方面推動著當時書畫市場的繁榮,同時也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收藏品不僅是財富、更是品位、修養、以及地位的象徵。尤其是近年來眾多企業參與收藏,充分展示現代企業的層次和魅力,使其在激烈的商戰中永遠成為大眾關注的對象。
收藏在改變人們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提升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如果說,藏品之於內府,不過是眾多國家財產中一部分而已;而對於私人收藏家來說,每一件都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每一件藏品的各個細節:色調、神韻都瞭然於胸,而且熟知關於它的故事和傳奇。它的得與失、來與去、聚與散都與你息息相關。
因此,說收藏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是有道理的。它要求收藏者具備理性的經濟頭腦的同時,還要有很好的藝術的修養。收藏者在收藏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將自己培養成理性和感性結合得相當和諧的現代人。
至於估價,通過幾張圖片或者描述這里無法給你准確的評定,即使給出價格也未必准確,而且即便說出來您也未必相信。所以對於真偽和估價建議找行家現場評定。
(以上供你參考吧~希望能幫上點忙~~望你採納~)
❾ 萬年桂陶的萬年傳承
廣西制陶史傳承有序,從未中斷
自廟岩遺址首次出現陶片以後,廣西桂陶經歷了上萬年漫長而獨立的發展。除前文所述的幾處遺址以外,廣西還發現有眾多新石器時代陶器遺址,包括柳州的鯉魚嘴人遺址,橫縣的西津人遺址,扶綏縣的敢造人遺址等。到兩千多年前的先秦時期,桂陶的工藝發展到了一個較高的水準。
1、先秦時期的廣西陶器。
先秦時期的廣西被稱為甌駱,也叫做「西甌駱越」,屬於中國南方百越文明的一部分。那時候廣西的桂陶工藝已經比新石器時代早期有了很大進步,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是普遍使用輪制工藝,早期的陶器是手制的,工藝簡陋效率低下,而且器形不規整,在有了輪制工藝之後,就可以做出胎壁薄厚勻稱,外型富於變化的精美陶器。第二是對陶土的選擇更有經驗,早期的陶土只是粘土加上石英,且沒有經過淘洗,所以燒出來陶制松軟,氣孔很多,而先秦時期工匠遴選的陶土已經很細膩了,製作出來的陶器堅固耐用。第三是燒制技術得到革新,早期的陶器最多是明火燒制,火候很低,而先秦時期廣西已經有了陶窯,火候普遍達到一千度以上,燒出來的陶器多為白色,質地堅硬。第四是陶器的藝術性有很大提升,陶刻工藝更加成熟,工匠可以在陶器上熟練地刻出水波紋和弦紋相組合的各種圖案,線條簡潔明快,布局合理,比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刻紋陶器好看許多。按壓紋則更趨向於程式化,有米字紋、雲雷紋等多種樣式的印製模具,陶器燒出後就可以拍印。另外這個時期還出現了簡單的陶塑,在陶器上不光可以做耳,還可以做些小獸裝飾。
先秦的桂陶,經歷了上萬年的發展,確實是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桂陶在獨立發展的過程中,進步的速度是非常緩慢的。古代廣西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文明之一,然而真正在陶器工藝上取得巨大成就的,都是一些後起之秀。如中國北方的馬家窯、仰韶、龍山等文明,比桂陶要晚幾千甚至上萬年,但是它們後來居上,創造出了無數精美的彩陶,還出現了「鸛魚石斧陶缸「、「陶鷹鼎」等堪稱人類藝術瑰寶的東西。 而廣西桂陶的則一直沒有發展出彩陶來,始終維持著刻畫按壓的裝飾模式,而且沒有出現鶴立雞群的精品,陶器作為一種財富,只能在數量上做累積,而做不到在質量上進行累積。倒是廣西先民的一支,帶著原始的制陶技術不斷遷徙南下,最後在泰國北部的班清創造出了精美的史前彩陶文化。
不過事情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那就是廣西陶器較少有彩陶,也是一種地域風格。陶器裝飾不一定非以彩繪為標准,我們完全可以說,桂陶的藝術傳統,就是用陶刻陶塑這些亘古以來的工藝進行裝飾,而不需要進行彩繪。當然,沒有彩繪不等於沒有顏色,當時典型的硬陶由於使用含鐵量較高的粘土製作,溫度高的燒成後呈紫褐色,溫度低的呈黃褐色或灰褐色,這也是桂陶的基本色調。
2、秦朝是廣西桂陶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秦始皇滅六國之後,繼續發兵南征百越。秦軍在征甌駱越的時候,遇到了很大困難,糧草和士兵都接應不上,於是秦始皇於公元前219年命監御史祿在廣西興安修建靈渠,溝通湘江和灕江水系,從而一舉平定百越。秦代在廣西設桂林郡,郡治的具體位置在哪裡,現在還沒有得到最終認定,但是考古工作者在桂林興安發現了幾處頗有規模的秦代古城(現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城中出土了大量陶器,其裝飾還都延續著傳統的越人風格,上面多為刻畫拍印出的米字紋、網格紋等,但一些陶器的形制能明顯地看出漢地的影響,好比說中原常用的陶豆,居然出土了上百件,其文化影響可見一斑。從這個時代開始,中原文明和百越文明在廣西逐漸融合,越人漸漸接受中原儒學,採用漢姓,改說漢語。與此相應,此後的廣西桂陶在繼承古代百越風格的基礎上,也吸收了中原地區的技術和文化。
3、漢代是廣西陶器發展壯大的時期。
漢代初年,南海郡守趙佗自立為南越王,統轄兩廣,後為漢武帝所滅。漢朝重視貿易,國土擴張到東南沿海後,和東南亞、西亞諸國的貿易交流不斷增多,「海上絲綢之路」也應運而生。 廣西欽州的合浦,地理位置優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由於生產技術的提高、貿易的需求以及泥土原料的充足,從漢代開始,欽州逐漸取代桂林,成為廣西桂陶的主要生產地。
桂陶在漢代有幾個顯著提高。第一,生產規模飛速擴大,產品種類明顯增多,先秦的桂陶種類還不足20種,到漢代一下增至50多種。第二,生產技術更加提高,手制、輪制乃至模製都得到了充分的應用。第三,陶塑大量出現。漢代文化里有「視死如視生」的觀念,認為對待死人要向對待活人一樣,所以漢墓里會有大量陪葬的明器,意思是供死者在冥間使用,於是各種器具、家畜乃至房屋,都被做成陶塑模型,陪葬於墓中。廣西合浦有大量漢墓群,是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裡面出土了大量的陶塑,其質量和數量在全國也堪稱上乘。第四,裝飾風格多樣化,傳統的刻畫技巧在這個時代依舊是桂陶裝飾的主導,除了日用器皿上普遍使用刻畫紋飾外,連漢墓用的陶磚上也有很多刻畫紋。這個時期也出土了少量的有彩繪甚至上釉的陶器,但色彩都不明顯,或許是百越工匠學習漢地技術後的嘗試,也或許是北方販來的商品,總之數量不多,對後世也沒有明顯影響,絕大多數的陶器依然是無釉無彩,另有部分陶器上有窯變。第五,窯址增多和窯床結構改進,漢代廣西有很多陶窯,比較典型的是合浦的草鞋村窯群和梧州富民坊的漢窯,這些窯址分布廣,結構好,而且有了官營和民營之分,說明制陶業已經走入了正規。
4、 南北朝以後以欽州陶為核心的廣西陶器。
在南北朝以後,隨著時代的推移和技術的發展,瓷器逐漸取代陶器,成了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品。客觀來說,瓷器比陶器有很多的優點,它更堅硬,不吸水,而且容易清洗。 所以當瓷器的技術成本降低之後,大行其道也是歷史的必然。但是在桂陶最發達的欽州地區,陶器製造業依然非常興盛。《欽縣志》記載「欽州陶器諒發明於唐以前,至唐而益精緻」。近年來,欽州的考古工作者發現了母雞坑古窯址等多處隋唐時期的陶窯遺址,說明當時欽州桂陶依然有很大銷量。
最重要的發現是在1920年,農民李士花在欽州平心村發現逍遙大冢一座,內有陶制墓誌銘碑一方,碑文上說此為欽州名士寧道務之墓。寧氏為欽州大族,開祖寧逵在陳朝宣帝年間任安州刺史,其子孫代代繼任,是欽州地區實際上的統治者,寧道務更是欽州歷史上第一位進士,為官30多年,權力甚大。寧道務既是地方豪強,又是飽學之士,其墓誌銘自然要反映那個時代和地區最高水平的藝術成就。他使用陶碑而非石碑,說明欽州陶在當時確是優質之物。陶碑上有長達1500字的銘文,全是手工刻畫上去的,字體為隸楷之間的魏碑,有很高的藝術水平。這說明桂陶傳統的刻畫裝飾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由原來的刻畫紋飾,發展成了刻畫書法,這是一個重要的進步,也為以後欽州桂陶的發展奠定的基礎。另外,能在陶碑上進行長篇刻字,對泥料精細程度的要求非常高,這說明當時桂陶的選料工藝已經和後世很接近了。
5、從宋朝到清朝早期的廣西陶器。
從宋朝到清朝早期,這個時期是中國瓷器的鼎盛期,廣西桂陶亦受中原瓷器影響,形成一個瓷器發展期。較典型的有:藤縣宋代中和窯、桂平宋瓷窯、興安嚴關窯、柳州大埔窯、永福窯田嶺窯、北流嶺垌窯、合浦上窯村窯,等等。在瓷器快速發展的這個階段中,廣西陶器處於一個緩慢發展期,主要為生活用品制陶。此時,欽州陶長期處於自產自銷的狀態,傳統的藝術陶受到新興的藝術瓷的壓制,但所幸制陶工藝一直有完好保留和傳承。這個時期最大的制陶工程是欽州城牆磚的燒制工程。這些磚每個「長一尺、大六寸、厚四寸「,有一千多萬個。《欽縣志》上說,這些城磚人工與火力、燒制兩難而欽竟有此特色,傳之今茲。。。足見我欽陶業之專長,自昔已然.
6、廣西陶器在近現代的發展。
桂陶在默默無聞了很多年後,忽然在清朝末年有了個突然性的爆發,那就是廣西最經典的特色工藝品:坭興陶。
坭興桂陶的出現,其實得益於一個不良風氣:抽鴉片。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鴉片貿易正式合法化,此後中國各地,特別是南方沿海諸省,對抽鴉片工具的需求量大增。咸豐年間的煙斗主要都是江蘇宜興產的,不夠細膩堅硬。欽州陶匠胡老六根據地方的工藝原料,對煙斗做了改良,主要是選擇了欽江西岸的泥,並採用窯燒,結果獲得了成功,燒出的煙斗堅硬幼滑,遠勝宜興紫砂,於是一下子銷量大增。
在煙斗的巨大需求壓力之下,欽州陶業迅速恢復,並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到了同治年間,欽州就有了40多家生產吸煙小泥器的店鋪,並出現了「仁我齋「、」麥興記「、」符廣音「、」黎家園「等名號,欽州城南由此形成了一條專賣街,人稱」煙斗巷「。到了光緒年間,欽州陶定名為坭興陶,成為地方名產,往來官員人等無不購買遠贈親朋,於是馳名海內。
只有煙斗,畢竟難登大雅之堂,坭興陶銷量上去之後,對藝術陶也重新有了需求。1889年,黎旭東、黎旭春二兄弟對欽江泥料進行了改良,採用六分軟泥和四分硬泥,這樣一來,各種器形和陶塑都可以得到充分施展。進入民國之後,藝術陶為坭興桂陶贏取了巨大榮譽。1915年,黎家園製作的一對山水花鳥瓶被送往美國舊金山參加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獎,這也是桂陶第一次獲得國際性獎項。1930年,坭興陶在比利時的世界陶瓷展覽會上榮獲的一名,為桂陶在國際上贏得了比較高的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