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圖片簡單干凈張國榮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圖片簡單干凈張國榮

發布時間: 2022-09-19 17:47:49

⑴ 放眼整個娛樂圈,你如何評價張國榮的顏值

風華絕代,空前絕後,傾國傾城。

大眾對張國榮的印象是金枝玉葉里的遺照,一半光影,沉靜幽深;是風華絕代,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的蝶衣。

美是美的,可是偏著、偏著就在氣質的路上越走越遠,拉不回來了。

他到底帥不帥、美不美,反而顯得無關緊要,反正他是張國榮了,誰都知道他好看。

很多說他不好看的路人,其實也是和當紅明星最精緻的出圈照、作品比,那麼一千個張國榮也不夠打的。

因為只要你看過《阿飛正傳》、《大三元》等,把他捧在美麗架子上的人設,你就會自然比較出,他還是很襯劇情的。畢竟劉德華、梁朝偉、袁詠儀、洪欣在裡面也就那樣了。

美麗是橫向對比出來的,一看之下張國榮壓住「美」的人設啦!

但是這種壓場,已經是他三十歲後的樣子了,頗為可惜。

我仍然記得清楚,第一次看到楊洋,是在《紅樓夢》里,那個少年的側影,讓我一瞬間原諒了新紅的種種不堪,還順帶追完了黛玉之死,實在辣眼睛。

但看著楊洋哭,好爽!

鏡頭照著他的側顏,束發、紅衣,額間的紅帶子,他的臉會發光,鼻樑是那麼的好看,整個人和諧到應該拍一部顏值專場。

一瞬間,我甚至原諒了新紅的胡作非為。寶玉不不寶玉的,也可以忘卻了。

特別是楊洋少年期的骨骼還帶著些孩子似的姿態,絕不會有成人的厚重,那是一種幼態、青春的美感,比長開了的楊洋更有少年氣,少年美。

而張國榮由始至終在大眾印象里是沒有這種美的。

在他漫長的比美歲月里,他的童年只存在於他的只言片語中。(大意:小時候我長得很漂亮,大家都很喜歡看我,爸爸也覺得很有面子。)

至於青春之美真是讓人可惜,同樣被缺席了。

張國榮的少年期其實很長,他長的幼態,身量未足,一切都顯小。

雖然少年的純真和面貌,他都保存的很好,但是經典作品的顏值,終究帶了很多氣質的磨煉,名利場上的打滾。

那個時候的張國榮已經是一個成熟的商品、成熟的art,他的美麗與原生態已經隔了一些流淌的河。

「風華絕代」!

這原本也不是形容美麗,而是氣質壓倒性的勝利。

舉個例子,你看梅艷芳的演唱會,看梅艷芳唱《芳華絕代》,你同樣覺得她是舞台王者,這是巨星的風采,勝過美貌。

張國榮的美貌里摻雜了太多後天修煉的東西,反而顯得美麗被擺在了角落,大約粉絲也不見得愛吹美貌。

他在鏡頭里不是第一眼美人。

鏡頭又把他和觀眾隔的遠遠的。

你真正看到劉亦菲和在照片上看到劉亦菲那能一樣嗎?

鏡頭弱化了美人的整體,把他的臉翻來覆去的瞧,放大了、揉碎了,一寸寸、一毫釐。胖了,不立體了,光影沒有打好了……眼睛處處都要挑出毛病來。

這讓他的美貌傳遞度,大打折扣,只有動態里能完全理解他是美的。要體感,本就不是照片能解決的事情。

更讓人抓狂的是,純比美貌的出道期,沒有氣質干擾的少年張國榮,出道太早,畫質高糊又打光清奇,實在是缺失了一段真正比美的好時機。

比如後來出道的金城武,少年期和如果愛的青年期,那個時期更帥呢?

單純以臉而論,少年期的自然美,那種天然的底色才是無解的存在。他是幸運的美麗兒,花期很長,縱使現在也沒有變樣,依稀看得出以往的骨相。

張國榮的氣質一直疊加著他的美貌,他的角色一直增加著他的傳奇,至死方休!

可是我們卻少了看張國榮這張干凈的臉的機會。

而沒有留下少年時期證明美貌的作品,是張國榮顏值的一大恨事。

America pie的出道曲,他留著一頭可以稱之為鍋蓋的秀發,在黑不溜秋的場子里唱歌。

沒有經過包裝的時刻,這應該是他最早期的資料。

當然,我看不清楚!甚至說十分迷惑,這是古早明星的一種劣勢。只有接近90年代的高清電影才能展現那個年代明星的一種美貌。

至於後來的一系列電影,他總是飛仔!你看看人家金城武、林志穎一出道正面男主,把美貌保存的多好。

他則在一條飛仔渣男的路上越行越遠。

《檸檬可樂》應該是他少年期美貌被保存的最好的一部電影。

不用帶眼鏡,不用浮誇的撩妹,簡簡單單的羅密歐般的少年。

真是個秀美俊氣的少年!

但仍舊招人煩,看到他被女主閨蜜打真是解氣啊!

我是真把電影完完整整的看完,get到了張國榮的羅密歐感,也是真正希望他被打。該!因他還是渣!

但這個劇的整體還是早期比較好的張國榮作品。特別是這個渣男的內心融洽,渣的理直氣壯,已經有了點張國榮絕色的味道。

這種心態放在角色身上,毫不突兀。

礙於角色濾鏡我很不願意承認他的在劇里的美貌。

那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美少年,水仙一樣,不愛人,也不懂愛,只是理直氣壯的游戲花叢。

再後來,我看了懿文太子的cut和一些圖片。

那年他二十五歲,卻看著像二十晃盪的貴族少年,青年人的神態還沒有完全覆蓋。

最近《情書》上映,我想就是這種感覺,少年的美感被一部作品記錄,讓人畢生難忘,所以柏原崇是二十世紀最後一位美少年。

而張國榮的臉,一直銘刻在成熟的記憶里,他的青春是被人遺忘的。所以缺失了一段比臉的好時機。

張國榮是美的,可是我們在評價時,總是忍不住把他歸到氣質一類中去。

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光,為服裝品牌剪綵的那次「媽祖巡街」,他還是美得「鋒利」,彷彿要割碎時空,讓光陰停留,風采永駐。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這樣的美男子,我竟永遠失去了見面的機會!

⑵ 求張國榮背影揮手那那一張單獨的圖片,想做壁紙最好沒有水印,越高清越好

原圖如下:

網頁:右鍵單擊圖片。選擇"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可以查看大圖

若圖片被屏蔽,非匿名用戶請查看私信(網頁右上方)

很高興能為你解答,滿意請及時採納,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⑶ 求張國榮的一張圖片,靠牆,是在喝啤酒的,有點泛黃

⑷ 張國榮的穿衣搭配到底有多麼潮

哈嘍大家好。張國榮,人稱「發宗小裁縫」,是個從80年代就身穿Armani和Gucci、手拎LV、指戴Cartier、腳踩CONVERSE的潮人哥哥一枚。如果說時尚是個圈兒的話,那麼他一直穩穩地站在圈兒中央引領著時尚直到現在。

首先,要有對時尚很敏感的觸角

所謂時尚,就是一種強烈的個人風格,而個人風格的養成是要依靠長期培養的審美品位的,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習得的事情。

父親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香港洋服大王,十三歲時就被送去了英國留學,中學畢業後由於熱愛設計考入了英國利茲大學就讀紡織專業,十九歲回港後不久便進入了娛樂圈。先天的家庭氛圍+後天的工作環境,註定了他不俗的審美品位和極高的時尚敏感度。

今天就分享到這里,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謝謝。


⑸ 求張國榮最拉風的吸煙圖片

不會有比這個更拉風的了··點擊相片,動態的

⑹ 為什麼張國榮二十年前的穿搭今天來看依舊不過時,難道這就是經典嗎

張國榮是一位很有影響力的歌手和演員,他的每個兄弟和影視作品都被視為經典中的經典。每當我看他的電影或聽他的歌時,我都會非常想念它。仍然有很多球迷喜歡這個兄弟。我發現當時我哥哥的衣服根本沒有失去當前的責任感!眾所周知,張國榮香萊的口味很高。自從首次亮相以來,他的著裝風格一直沒有被所有人所遺忘。阿瑪尼在1980年代首次進入香港時,時髦的張國榮是第一個穿著阿瑪尼的人。直筒西裝和舒適的針織毛衣恰好襯託了他哥哥的剛度和柔軟度。

一件淺藍色外套中放有純棉毛衣,給人一種深秋的感覺。白色和深藍色減少了年齡並突出了校園風格。縱橫四海中的機車夾克是張國榮的經典圖像之一。這件夾克結合了荷爾蒙和青春。無論是搭配襯衫還是高領毛衣,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隨便使用。添加印花真絲圍巾或領帶可以顯示我的兄弟無處不在的生命力。在看到那麼多哥哥的衣服之後,它們與加布里埃爾·香奈兒的話相對應:時尚過去了,風格依然存在。時尚過去了,風格依然存在。怪你你太漂亮了,低調的優雅是我兄弟的皇冠。在那個懷舊時代最好張國榮。

⑺ 張國榮66歲冥誕,摯愛唐鶴德曬24年前舊照,還有哪些圈內好友發文懷念

九月十二日,張國榮66壽辰,唐鶴德和他的親朋好友紛紛在微博上為他慶祝生日,無數歌迷紛紛留言感嘆。那天,唐鶴德又發了一張老照片,上面寫著:“多謝老天眷顧,祝你過好”,還用了張國榮的《今生今世》來抒發對他的懷念,不過最後那一句“哪怕是酸甜苦辣也會變成美好”,唐鶴德用省略字代替,大概就是不願意說自己的愛情有多苦。視頻里,兩人都是一身正裝,張國榮滿臉笑容,兩人靠在一起,摟著對方的腰,一副很享受的樣子。

袁詠儀也沒有錯過張國榮63周歲的壽辰,她和張國榮擁抱在一起,雖然只是一條簡單的微博,卻讓人很感動。從弟弟去世到現在,十九年了,哪怕是生離死別,她也堅信,他一定會永遠留在有感情的人的心中。

⑻ 求張國榮最拉風的吸煙圖片

不會有比這個更拉風的了··點擊相片,動態的

⑼ 張國榮圖片大圖

張國榮(1956年9月12日-2003年4月1日),出生於香港,中國香港男歌手、演員、音樂人,影視歌多棲發展的代表之一。

1984年,演唱的《Monica》是香港歌壇第一支同獲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勁歌金曲的舞曲。

1993年主演的《霸王別姬》是中國電影史上首部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電影,並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他憑此片受到國際影壇的關注。

2000年,獲CCTV-MTV音樂盛典亞洲最傑出藝人獎。

2010年,入選美國CNN「過去50年裡全球最知名的20位歌手/樂團」。

張國榮的人物評價:

作為歌手,張國榮是粵語流行音樂的指標性人物之一。他是香港歌壇第一位全方位能快能慢的男歌手;在舞台上聲色藝俱全。他憑一曲《風繼續吹》成名,之後一步步登上香港歌壇的頂峰。除了對粵語流行音樂貢獻良多外,他亦為華語流行音樂在韓國開拓市場做出了貢獻。

他在亞洲很受歡迎,作為第一個打開韓國唱片市場的粵語歌手,他保持著華語唱片在韓國的銷量紀錄;打破了只有歐美流行歌手壟斷韓國外國樂壇的傳統。(韓國《亞洲經濟》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