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家常菜手抄報圖片簡單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家常菜手抄報圖片簡單

發布時間: 2022-09-21 02:06:25

A. 關於美食的手抄報

手抄報,我在學校也經常做的,下面說說我自己的對美食手抄報的布局
1、肯定是有個大標題
2、圖案內容手繪的可以有一個胖胖的廚師或者其他菜式的卡通 不會畫的話可以剪下雜志或者報紙上的美食圖案粘貼
3、關於手抄報的文字內容:
這部分我認為范圍比較廣,關於美食的都可以,這樣會使手抄報的內容豐富多彩。
1)著名的美食家介紹
2)著名的美食城市,各地特色小吃與風味,也可以介紹它們的來歷與特色
3)最普遍的,就是介紹幾樣特色的或者家常的菜的做法
4)如果是學生黨,可以談談自己下廚的經歷,或者介紹自己品嘗美食的經歷
5)有的動漫或者動畫片就是有關於美食的,安排出一個版塊介紹這個也是一個亮點。
下面提供幾個菜譜,希望幫得上忙咯!
【燒烤土豆片】1.土豆去皮洗凈,切成片;2.香蔥洗凈,切碎粒;3.煎鍋放油,逐個下土豆片煎制,土豆的底面逐步煎熟的時候,少許鹽均勻撒在土豆片面上;4.土豆片煎至兩面金黃,撒入白芝麻,燒烤料和香蔥;5.端起鍋的手柄,不斷的晃動,使調料均勻裹在土豆片上,裝盤即可。
【家常版宮保雞丁】1、雞胸肉用刀背拍一下,切成大拇指甲大小的丁。2、用料酒一湯匙,食用油半湯匙,白鬍椒半茶匙,鹽半茶匙,澱粉一茶匙,腌漬十分鍾。3、鍋里放油,七八成熱下雞丁炒變白。4、放入干辣椒,蔥和一茶匙花椒粉,炒出香味。5、兌入料汁,大火炒到粘稠干松。6、關火,拌花生米。
【冬瓜玉米排骨湯】(瘦身的好幫手)做法:1、排骨洗凈用清水浸泡半個小時左右。2、湯鍋內放少放油,下薑片,排骨略炒。3、一次性加足量清水,滴幾滴白醋。4、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慢燉2小時左右。5、下入玉米,冬瓜塊,調入鹽調味,再煮15分鍾左右。6、加胡椒粉提味,撒少許蔥花即可。
【紅燒大蝦】材料:蝦,姜,鹽,老抽,白糖,料酒。做法:1.蝦洗凈,用牙簽去蝦腸(在尾巴數上去第二節處把蝦腸挑出來),控干水。2.起油鍋,燒至四成熱時放一勺白糖,炒至白糖融化呈咖啡色時,放蝦煸炒。3.加薑片,一勺老抽,料酒,鹽適量,加一點水,不斷翻炒到蝦熟。
【拔絲香蕉】1.香蕉剝了皮後,切成片,抹上澱粉,進油鍋炸到金黃色時撈出,放在一邊備用;2.然後開始熱油鍋,把油燒到5、6分熱的時候放糖;3.等糖水開始冒泡,就把之前炸好的香蕉片倒進鍋中,等到糖水變得濃稠了,就大功告成。
補充個美食小網路:
【越吃越聰明的食物】1.生薑,含有姜辣素能使血液流動暢通,向大腦提供更多的營養物質;2.黃豆,含有豐富卵磷脂,對增強記憶力有益;3.胡蘿卜,有助加強大腦新陳代謝;4.核桃,含有較多優質蛋白質和脂肪酸,對腦細胞生長有益。5.
栗子,含有豐富的卵磷脂、蛋白質和鋅,有助於提高思維靈敏性
碼字不容易,望採納!! O(∩_∩)O~

B. 學做菜的手抄報內容

學做菜的手抄報內容範文:

我有許多難忘的記憶,但最難忘的是自己第一次做飯。那一天,爸爸、媽媽有事出去了,我自己一個人在家玩。快到晚上了,我接到爸爸的電話,說他和媽媽在外面有點事,要晚一點回來給我做飯,問我能不能自己「搞定」。嘿!正合我意,我可以大顯身手一番啦!我回答他:我能行!

爸爸媽媽回來了,看到我做的飯,開心地笑了,還不忘誇我:「哈哈!我兒子會做飯了,而且味道不錯!要繼續努力哦!」我的心裡甜滋滋的。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回想著今天做飯的事,很開心。並不是因為得到了誇獎,而是因為學會了幫助爸爸媽媽分擔壓力。我心裡暗暗下勁:今後要更主動為父母分擔,要成為一個男子漢。

C. 有關食品安全的手抄報又易畫,既簡單又好看的手抄報A3紙

有關食品安全的手抄報。請參考一下圖片吧。記得採納一下唷。

D. 關於蔬菜的手抄報

介紹蔬菜的好處
添加一些圖片,可以畫
把紙豐富一些就好了

E. 端午節手抄報簡單漂亮

端午節手抄報簡單漂亮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那麼關於端午節的手抄報大家知道要怎麼製作了嗎?下面由我為大家精心收集的端午節手抄報簡單漂亮,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簡單漂亮】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1

【端午節的簡介】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2

【端午節的習俗】

在屈原的傳說尚未廣泛流傳前,端午的習俗仍因襲對惡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為主要原則。崔寔(逝於一七○)的《四民月令》記載:“是月(五月)五日可作酢;合止利黃連丸、霍亂丸;采葸耳,取蟾諸,以合創葯,及東行螻蛄。”除了治難產的縷蛄外,其餘都是治下痢、中暑等夏季常見疾病的丸葯。

應劭的《風俗通》則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光從“長命”、“續命”等名稱看來,就可以知道,當時人是多麼畏懼惡日對生命所造成的威脅。不僅在實際上製作治病的丸葯,在心理防衛上,也要仰賴五彩絲來抵禦那超自然,不可見的鬼魅及兵災。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3

盡管有這些顧忌在,端午的生命力並未因之減,積極祈禳的習俗仍隨處可見。周處(240-約299)的《風土記》記載晉朝新興的端午習俗有:“采艾懸戶上,踏百草、競渡”等。懸艾固然是為了禳毒,踏百草就是後來稱為“鬥百草”的游戲。而被視為端午特色的競渡習俗,也在此時出現。據宗懍(約四九八-五六五)的`《荊楚歲時記》按語:“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史記》中並未確實記載屈原投江的日期,此說顥然是受了傳說的影響。事實上,競渡、祈禳。表面上是為拯救屈原而舉行的競渡,基本精神仍不脫惡日驅邪崇的本意。

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浴蘭節”,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采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或是用來針灸。據說這種艾草,在針灸的時候別具有療效。一般人則將艾草紮成虎形,或是剪綵作為小虎,再粘貼艾葉於其上,在端午節時配戴。除了采艾之外,也采菖蒲來泡酒。

到了唐朝時,端午已成了個重要的節日,宮廷中也有種種的慶祝活動。唐朝的皇帝多在端午日賞賜臣下。王溥(922-982)的《唐會要》卷三五記載,貞觀十八年唐太宗以御筆題字的“飛白扇”賜給長孫無忌及楊師道。他說:“五日舊俗,必用服玩相賀。今朕各賜君飛白扇二,庶動清風以增美德。”不只是寵臣有賞,一般文武官員也各有賞賜。馬縞(約十世紀中葉)的《中華古今注》記載貞觀中,端午賜文官黑玳瑁腰帶,武官黑銀腰帶。《唐書�6�1禮樂志》也記載,天寶年間於端午節以衣、扇獻於祖陵。

王仁裕(880-956)的《開元天寶遺事》卷上記載唐玄宗時:“宮中每到端午節,造粉團、角黍,貯於金盤中。以小角造弓 子,纖巧可愛,架箭射盤中粉團,中者得食。蓋粉團滑膩而難射也。都中盛行此戲。”不過,這只是豪奢人家才玩得起的游戲,一般人家在端午只能以經濟實惠的扇子來應景。李淖(約八八○以後在世)的《秦中歲時記》記載:“端午前兩日,東市謂之扇市,車馬特盛。”溤贄(約九○四前後在世)的《雲仙雜記》卷一引《金門歲節記》也說:“洛陽人家......端午以花絲樓閣插鬢,贈遺避瘟扇。”(早期的扇子大多以蒲葉製成,由於菖蒲具有禳毒的功效,所謂的避瘟扇,或由此化而來)。

唐朝新興的端午習俗,還有所謂的“五時圖”。段成式(約803-863)的《酉陽雜俎》卷一記載:“北朝婦人,五日進五時圖、五時花,施之帳上。”所謂“五時圖”,就是在紙上畫蛇、蠍、蟾蜍、蜥蜴、蜈公,也稱“五毒符”。據說這五種有毒的生物只有同時存在時,才不敢互相鬥爭,得以和平共處。所以,掛五時圖就可以防止這些毒蟲作怪。

宋朝的端午節物,比起歷代,更見精緻。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1147)卷八記載: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團。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葯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次日家家鋪陳於門首,與五色水團、茶酒供養。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


F. 手抄報圖片簡單又漂亮蔬菜

西紅柿,大白菜,土豆

G. 關於端午節手抄報簡單好看10張

夏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 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端午節 手抄報 ,供大家參考。

↓↓↓點擊獲取「端午節」相關內容↓↓↓

★ 端午節英文手抄報內容 ★

★ 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 ★

★ 關於端午節的詩句古詩 ★

★ 端午節屈原的故事簡短 ★

端午節手抄報簡單好看

端午節手抄報內容:端午節的 故事

1.紀念屈原

傳說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平,字原, 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迎接伍子胥

有些說法則與吳國大夫伍子胥有關,而非屈原。

南朝蕭梁時期宗懍所著的《荊楚歲時記》,是一部中國古代荊楚地區的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介紹文集。在該書的第卅節里頭記載著:「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並命舟楫以拯之……邯鄲淳曹娥碑雲,五月五日,時迎伍君……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認為東吳地區的端午競渡是為了迎接已被當時人們視為河神的伍子胥,與屈原無關。關於粽子,則有當地的記載:「鄉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3.紀念孝女曹娥

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4.迎濤神

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這則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投奔吳國,帶吳伐楚,五戰五勝,攻破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閭死後,其孫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伍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太守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都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5.龍的節日

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 教育 》。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 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

(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系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6.惡日禁忌

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夏小正》中記:「此日蓄葯,以蠲除毒氣。」《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以浴驅邪認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為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並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7. 夏至

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 中國傳統節日 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

(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競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入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

(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采雜葯」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

(三)《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由此端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

而眾多說法中,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端午節手抄報內容: 端午節的習俗

躲午

過去端午節還有躲午的習俗,此種習俗源於一 種信仰,即:五月為「 惡 月」 ,瘟瘡蔓延,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都於是日將未滿周歲的兒女帶往 外婆家躲避,以逃脫災禍,故稱躲午。這無疑是古代科學不發達而產生的觀念,因為五月酷暑將至,蚊蟲滋 生,在沒有醫療衛生設備的民間,容易發生傳染病,遂給人們帶來一種恐懼心理,於是產生躲午習俗。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掛蛋袋

說在很久以前,天上有個瘟神,每到端午節便要溜到下界害人,其中受害者多為小孩,輕則發燒厭食,重則卧床不起。母親們紛紛到女媧廟里燒香磕頭,祈求消災降福。

女媧聽聞後便找瘟神論理:「今後不準許你傷害我的嫡親孩兒。」瘟神自知不是女媧的對手,便問道:「不知娘娘下界有幾個嫡親孩兒?」女媧一笑:「每年端午節,我會讓我的嫡親孩兒在胸前掛上一隻蛋兜,你就不許對他們胡來。」從此,端午節掛蛋袋的習俗逐漸流傳開來。每到這天,母親們便將煮熟的鹹蛋掛在孩子胸前,祈求平安。後來,掛蛋習俗逐漸發展為親友鄰里間相互送蛋,意為送蛋送福氣。

掛艾草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 其它 原因。通常將掛艾草、菖蒲、榕枝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志》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吃五紅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在江南一帶,還要吃一個「五」打頭的東西,目前說法很多,有「五紅」「五黃」,甚至「五毒」一說,而僅僅是五紅組合也有多個說法。

最初五紅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飯桌上紅莧菜正當上市的季節,菜場里,一兩塊錢就可以拎上一斤,蒜泥炒制,粉紅的湯汁極其誘人,用來伴米飯最合適不過;紅心咸鴨蛋價格不高,一般的菜市場里也就一塊五一個,超市裡精心包裝的則買到兩三塊一個,但是如今和粽子放在一起包裝成禮盒,身價迅速躥高。最好的咸鴨蛋紅心流油,是夏日補鈣之上品;過去五紅中的蝦子應該是河蝦,買回家用油炒後,蝦殼紅通通的紅光油亮,成為一紅。但是近年來,龍蝦越來越受歡迎;烤鴨則更加平民,南京城裡隨便一個大型的居民小區都有一個很有名的烤鴨店,到店裡斬個脯子或腿花費不多,但是味道不錯,配料最重要的是一兜紅鹵,略甜微酸,鮮咸適度。

只是相比之下,雄黃酒已經越來越少見了,傳說雄黃酒顏色有點橙紅,因此被作為五紅之一。最初由於雄黃作為一種中葯,可以做解毒劑、殺蟲劑,於是古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五毒,事實上雄黃主要成分是硫化砷,是提煉砒霜的主要原料,有較強致癌作用,即使小劑量服用,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所以現在已退出五紅,被黃鱔所取代。

端午節手抄報內容: 端午節 作文

又快到粽葉飄香的端午節了,這勾起了我對端午節習俗的回憶。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它的來源是祭奠一位愛國志士。相傳在春秋時期,有一位叫做屈原的大臣,他非常愛自己的國家,提出了好多對祖國有益的建議,但卻遭到貴族的反對。後來因為一些人的誣陷,被罷了官,趕出了京城。他在流放期間,因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一天天的侵略,心如刀絞,於是便於五月初五跳江自殺。剛開始人們在水裡投放飯團、食物認為只要讓魚蝦吃飽了,它們就不會傷害屈大夫的屍體,而且還經常劃著小船在江邊尋找屈原的屍體。最後,五月初五這一天漸漸變為了一個節日,而這些習慣也漸漸變為了賽龍舟,吃粽子,飲黃酒等習俗。

今天,人們還保留著佩香囊,帶五彩繩,插艾蒿的習俗。可我最喜歡的還是包粽子和吃粽子。每到端午節,一大早我們一家人就會去買粽葉,糯米,大棗,有時還買一點兒五花肉,然後回家自己動手包粽子。我們都非常高興,快樂,一家人其樂融融。待粽子熟了之後,滿屋都飄著粽子的清香。這時,我們就會團坐在一起,品嘗美味的粽子,有聲有笑,盡情享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啊,對了,這一天,我的姥姥還會給我編五彩繩,給我做香囊。

我們家在那一天,還會在門上插艾蒿。我曾經問過姥爺,為什麼要插這種有獨特香味兒的植物,姥爺告訴我,因為插上它有可以祛百病的寓意。端午節那天,我們全家還會看賽龍舟的比賽。還會為他們加油,助威。

端午節是我們的 傳統 文化 ,是我國歷史文化的瑰寶、璀璨的明珠,我們一定不能讓它丟失,要將它好好的流傳,發揚光大!


關於端午節手抄報簡單好看相關 文章 :

★ 端午節手抄報六年級漂亮精選5張

★ 端午節手抄報七年級簡單5張

★ 端午節手抄報簡單好看2021

★ 端午節手抄報小學生別致精選5張

★ 端午節手抄報初中生好看5張

★ 端午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 端午節手抄報初中生特別精選5張

★ 端午節手抄報小學生簡單好看精選8張

★ 2020端午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 2020端午節手抄報內容資料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H. 端午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端午節 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在又一端午節到來之際,一起畫一畫端午節 手抄報 吧!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端午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_端午節 手抄報圖片 大全,以供大家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簡單又漂亮的端午節手抄報圖片1

端午節節日 祝福語 : 五月初五是端午,粽葉飄香鼻尖傳。片片蘆葦片片情,點點紅豆寄情誼。粒粒紅棗心歡喜,滴滴雄黃吉祥意。年年歲歲端午節,分分秒秒幸福時。

簡單又漂亮的端午節手抄報圖片2

端午節節日祝福語:好酒,清清淡淡,越久越醇;好朋友,簡簡單單,越久越真;好緣份,久久長長,地老天荒。真誠的友誼叫人終身難忘,祝端午節快樂!

簡單又漂亮的端午節手抄報圖片3

端午節節日祝福語:祝福就像包一個小粽子,細心選葉,精心拌餡,用心系繩,小心加水,耐心煮熟,然後送到你手中,輕輕對你說:端午節快樂!

簡單又漂亮的端午節手抄報圖片4

端午節節日祝福語: 粽子里有米,我心裡有你;吃口粽子入嘴,想你想的迷醉;搖搖晃晃真舒服,藉助端午包裹祝福,祝願你愛情好比春風沐,生活快樂又幸福!

簡單又漂亮的端午節手抄報圖片5

端午節節日祝福語: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粽子飄香時;片片葦葉片片情,天天擁有好心情。幾枚紅棗幾顆心,讓你開心又順心,鈔票有如粒粒米,包在一起送給遠方的你端午節快樂!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

一般大眾所接受的說法是: 傳說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但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傳。而且不少習俗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因此有人據此推測:端午節源於對惡日(農歷五月正是仲夏瘟疫流行的月份而得名)的禁忌。此外,學者聞一多先生認為: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競渡和吃粽子,都和龍有關(見《端午考》)。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迎濤神祭圖騰說。相傳在古代的中國南方有個少數民族(大概在今天的浙江、上海一帶)自認為是龍的傳人,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他們把食物裹在樹葉里或者裝在竹子里,投到江裡面去。後來他們還有在這天扒著獨木舟 拜訪 親朋好友的做法。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地就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

I. 小學生 如何做菜譜手抄報 春節自做一道菜的手抄報

可以參考。內容自己修改。小報邊框可以到【千圖網】【我圖網】 搜小報查看。

J. 美食小報炒土豆絲

炒土豆絲是一道普通的家常菜,土豆為主要原料,把土豆切成細絲,配以其他配菜如:青椒、洋蔥等做成的菜餚。
原料:
土豆400克、小蔥10根、酒2大匙、鹽1小匙、砂糖適量、油適量、胡蘿卜5cm
中葯:花椒1小匙生薑1片(切絲)
製法:
1.土豆切絲,用水洗洗,洗掉澱粉,炒的時候就不很沾鍋了。
2.炒鍋放入適量油,炒蔥花,炒出香味。
3.放入土豆絲炒,如果太沾鍋就放點水。加鹽。
4.炒熟後放點蒜末,再翻炒兩下,出鍋。還可以加點味素。要是喜歡酸的就加點醋。

注意事項
1、土豆絲切好了,浸泡去澱粉,是關鍵竅門,如果不泡干凈了,炒出來的土豆絲很粘。
2、這個菜大火快炒是關鍵,火小了,菜容易粘鍋,不脆。
3、這個菜如果不放生抽,可以加米醋或者陳醋,變成酸辣土豆絲。
4、加糖是為了提鮮,所以要後放,不要加太多,否則菜發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