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潮汕的民間工藝文化有哪些,有什麼旅遊價值
一、潮汕的民間工藝文化。
潮汕地區的工藝美術源遠流長,如花似錦,馳名中外。早在新石器時代,潮汕就已經有了石器和陶器的生產工藝,到了東周時期,潮汕的陶瓷造型和施釉工藝,玉器、木器、青銅器工藝,已具有廣東先進水平。東晉時期,青瓷、銅鐵冶鑄工藝,特別是金銀飾品工藝,已形成較強的地方特色。宋元兩代,玉石木雕刻、陶瓷生產規模很大,而且出了不少珍品,產品種類,技藝水平,受到中外人士的青睞,出口貿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明清是潮汕工藝美術的鼎盛時期,大批工藝美術精品遺存於世,潮汕開元寺大殿龕桌和圓雕《金千佛塔》以及玉雕產品鼻煙壺、玉印、頭插、懷古、如意等,令人拍案叫絕。
二、潮汕的民間工藝文化的旅遊價值
潮州戲曲、民間舞蹈古老悠遠,潮汕傳統工藝技能精細高超,民風民俗禮儀優雅而重內涵,富有中原文化格調。2006年5月,潮劇、潮州音樂、英歌、剪紙、潮綉、潮州木雕等六項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潮州工夫茶、澄海蜈蚣舞、潮陽大寮嵌瓷、楓溪瓷燒技藝、揭陽陽美翡翠玉雕等五項入選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另外,澄海燈謎、揭陽潮劇、潮州歌冊、汕頭瓶內畫、潮州大吳泥塑、潮州花燈等也於2008年6月被收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它們都是潮汕的民間工藝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門類。可見,潮汕歷史悠久,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博大深厚,它們保留著濃縮的地域族群文化精具備打造民俗創意品牌的良好基礎,旅遊價值大。
⑵ 潮汕文化有哪些
潮汕文化是以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設置的揭陽戍為前身、隋王朝設置的潮州為中心發展演進而來的中國區域文化,
潮州文化是漢文化的子文化,是古中原文化的遺存,在歷代傳承過程中不斷發展而形成的漢文化,為海內外全體潮州人所共有,其涵蓋范圍甚廣,主要包含:潮州方言、潮劇、潮州音樂、潮州工藝、潮州木雕、潮綉、潮州大鑼鼓等。
相比於南方的粵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的土著色彩偏淡,而保留了更多的漢文化。
⑶ 看圖說話,請
傳承老一輩傳統文化。這是幾年級的看圖作文啊?
古代老人給現代年輕人遞的是粽子。而粽子代表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自2006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起端午節被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被聯合國家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和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這是國家提倡傳統文化的傳承的新國策。劃重點,將來要考哦。
⑷ 潮汕文化有哪些呢
潮汕地區,是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三個地級市的統稱。潮汕人以以刻苦耐勞、勇於開拓、善於經營、誠實信義著稱於世,是世界上分布范圍廣泛、影響深遠的漢族民系之一。潮汕地區擁有歷史悠久且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綜述,紛繁薈萃的潮汕文化是數千萬潮人所共有的精神財富,其起源於潮汕先民、成型於秦漢、發展於唐宋、昌盛於明清、創新於現代,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分支。她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點,也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體系。有自己的潮州話、潮汕戲劇(潮劇、潮州鐵支木偶戲、正字戲)、潮州音樂、潮州菜、潮州工夫茶、工藝品(如潮州刺綉、潮州木雕,貝雕,石雕,抽紗,剪紙、麥稈畫、瓶內畫等)、潮汕民俗和潮汕特有的慈善結構(如潮汕善堂)等特色,它既是潮汕的,也是世界的。
潮汕善堂堪稱中國民間慈善事業的典範;
潮州菜享譽全國,是國內最高端的菜系之一,其作為粵菜的中堅力量,有最上得廳堂菜式之稱;
潮劇是中國十大地方劇種之一,而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詩詞北曲勾欄荔鏡記戲文全集》,俗稱《荔鏡記》可謂是用潮州話編寫而成的第一本文學巨著。在歌舞奏樂方面,所謂「北有秧歌,南有英歌」,粗獷豪邁的普寧、潮陽英歌舞是南方藝林一朵奇葩;而作為潮州音樂下的一大門類,歡慶喜人的潮州大鑼鼓更是聲震海內外;
另饒平步馬舞、澄海蜈蚣舞、喬林煙花火龍等廣場表演亦頗具觀賞性;
民居方面,「潮汕厝,皇宮起」,獨具特色的潮汕民居別有一番古典雅緻。
⑸ 潮州「非遺」有哪些
根據全國要求,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同樣實行分級保護,
因此,潮州市已根據省、市領導意見,將潮州音樂、鐵枝木偶、
大吳泥塑、潮州木雕、潮綉、潮州剪紙、布馬舞等作為
爭取列為國家級保護項目上報(潮劇與汕頭市聯合上報)。
⑹ 潮汕特色民俗文化有哪些
1、潮語講古
潮語「講古」,是以潮汕方言講故事,形式與北方評書基本相同,是一種群眾性的文娛活動,既有群眾自發聚集在一起講的,也有專門請講古為業的民間藝人講。潮汕以前沒有像北方一樣的專門說書場,故講古藝人便利用宮廟、公園、廣場等人多的公共場所開講。
⑺ 潮汕的傳統文化
1、潮汕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
參考資料:潮汕文化-網路
⑻ 潮汕非遺—英歌舞
英歌舞,又稱「鶯歌」「唱英歌」等;發源於廣東省普寧市、潮陽市,大概成形於清末民初(1850年左右產生,距今有150年左右);2006年,英歌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它主要取材於地方戲曲的武生招式、南派武術,田間地頭的務農動作;結合潮綉綉成的戲劇服裝、潮州大鑼鼓的音樂;經過時間的積累與沉澱,形成特屬於潮汕地區的傳統舞蹈。
目前,針對英歌的 旅遊 性開發,主要是開展英歌舞相關的文化節活動,利用不同地區的隊伍進行同台競技展演,給遊客普及這種傳統舞動的魅力。同時,英歌舞也曾經代表廣東,參加2008年在北京舉行的奧運巡演活動。
英歌人物形象突出,服裝妝容獨樹一格,有較為鮮明的人物形象,可以將其打造成IP形象,用於手辦公仔,服裝,紀念品等 旅遊 商品,在作為衍生的 旅遊 商品項目。
同時,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下,全民健身運動已經逐步形成一種勢頭,英歌舞作為一種結合武術動作的舞蹈,且形式上就是偏廣場舞,可以將其開展成街頭廣場舞的形式,在保護非遺的同時也可以帶來強身健體的效果。
⑼ 跪求潮汕歷史文化圖片及資料
潮汕不是行政上的概念,只是地理和文化上的概念,指的是廣東東部的潮汕文化影響區域,歷史上隨著行政區劃的更迭先後有義安、潮州、潮州三陽、潮州八邑、汕頭地區、粵東四市之稱,現如今多指廣東東部的城鎮群,即汕頭、潮安、揭陽、汕尾、潮陽、普寧、陸豐、澄海、惠來、豐順、海豐、饒平、揭西、陸河、南澳15城鎮帶的總和,與行政區劃並無一一對應關系,而持不同觀點者也常以義安、潮州、潮州八邑、潮汕三市、粵東四市等其他稱之,但所指略有差異。
潮汕居民基本上均來自各各歷史階段的南遷漢人,比如比較早的並有記載的是《史記》中記載的秦時期一支由史氏族人帶領的為秦始皇修築水路直達揭陽嶺的隊伍,抵達揭陽嶺後並沒有返回,而是直接「駐扎」在當地並始設揭陽縣。其外還有其他如漢,三國,唐宋,元明時期遷入的。
1858年6月(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先後與美國、英國、法國簽訂了《天津條約》,條約規定 潮汕
增開潮州府等十處為通商口岸。選定澄海縣沙汕頭(後改名汕頭,並取代條約口岸部分「潮州」一詞)一帶,那時汕頭並不為人所熟知,其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但汕頭一帶引潮汕三江出海口,北通海峽(台灣海峽),身靠南海,其地理位置極為重要,自然條件十分優越,已取代當時衰落的樟林港地位,成為潮州府屬的中心港口。至咸豐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860年1月1日)潮州府如期對美開市,在汕頭港把門島——媽嶼島上設立「潮海關」。不久恩格斯便提到「汕頭是遠東地區唯一一個具有商業性質的城市」,(潮州府汕頭埠開埠前已有廣州等五口通商,因此汕頭埠是當時除此五口外唯一有點商業價值的港口),可見汕頭埠地位可以與廣州港等相提並論。當時的二十世紀初,汕頭埠逐漸成為潮州府屬的濱海重鎮,其工商繁華,已崛起成為連接穗、港、滬及海外的新興港口。1904年梅縣鬆口人張煜南等看準這里有巨大的發展潛質,便傾力組建潮汕鐵路有限公司,興建從潮州府所在地直達汕頭埠的鐵路。1906年,潮汕線鐵路築成,同時又配置「潮汕號」機車頭並通了車。
1907年5月22日,丁未黃岡起義爆發,這是孫中山先生親自領導的推翻清封建王朝的武裝起義,乃日後諸多民主武裝革命的先聲,但《南洋總匯報》卻大肆指責孫中山勾結「潮汕會黨」,策動黃岡起義。「潮汕」之名
潮汕城市群(20張)由此見之報端,逐步廣為人知。 民國成立後,廣東都督府下設潮梅鎮守使,其中心駐汕頭,汕頭粵東中心城市概貌初現雛形。 1921年 汕頭建市,設立省直屬市政廳,汕頭成為粵東繼潮州府城後的又一耀點。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潮」、「汕」共榮,人們便習慣於潮汕平原、潮汕人、潮汕話之類的說法。不過,由於二戰至改革開放後的歷史原因以及慣有稱謂,海外潮人迄今為止仍習慣稱自己為潮州人。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後原汕頭市政廳重新建制,設立潮汕專區。 1953年1月與惠陽、興梅專區合並為粵東行署,中心設於汕頭;1956年2月原惠陽地區析出,設立汕頭專區;1965年興梅析出設興梅專區,汕頭及下轄縣改為汕頭地區。而後又幾經變動。但汕頭市均為地方或專區黨政機關所在地。 1981年11月,汕頭市劃部分土地創辦汕頭經濟特區。 1983年7月,實行地市合並,建立市領導縣體制,汕頭下轄澄海、南澳、潮陽、揭陽、揭西、普寧、饒平、惠來8縣和潮州市(縣級)。定於1991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 1991年12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從原揭陽縣析出部分土地建揭東縣,後將縣城榕城鎮及周邊城鎮合並為榕城區建立地級揭陽市。 1993年4月,國務院批准潮陽、普寧撤縣設市(縣級);1994年4月,國家批准澄海撤縣設市(縣級)。 2003年1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汕頭市調整行政區劃,撤銷汕頭市昇平區、金園區,設立汕頭市金平區;撤銷汕頭市河浦區、達濠區,設立汕頭市濠江區;撤銷縣級潮陽市,分別設立汕頭市潮陽區、潮南區;撤銷縣級澄海市,設立汕頭市澄海區。
你在網路裡面輸入「潮汕」會有更詳細的資料。我也是在那裡復制的。
⑽ 潮汕地區有什麼非遺傳物質
潮汕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多的是,如:
潮州方言、潮州音樂、潮州大鑼鼓、潮州歌冊、澄海燈謎、潮州工夫茶、潮州抽紗、潮綉、潮劇、潮州鐵枝木偶戲、英歌舞(普寧英歌、潮陽英歌)、揭陽獅舞、澄海蜈蚣舞、潮陽剪紙、潮州花燈、潮汕木雕(潮州木雕)、大吳泥塑、楓溪瓷器、潮州彩瓷、楓溪手拉朱泥壺、汕頭瓶內畫、潮汕嵌瓷、陽美翡翠玉雕、祭祖習俗(燈桿彩鳳習俗)、喬林煙花火龍、潮汕美食、潮汕民居、潮汕善堂、潮汕祠堂、潮汕僑批、潮汕商幫、……、and so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