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學精粹手抄報內容
資料國學經典經部十三經周易尚書詩經周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儀禮其他四書章句集注春秋繁露新本鄭氏周易大戴禮記韓詩外傳易緯是類謀易緯坤靈圖易緯乾元序制記陸氏易解中庸東坡易傳周易正義輕松學詩經尚書正義易傳韓詩外傳毛詩正義泰泉鄉禮深衣考誤深衣考儀禮註疏禮記正義周禮註疏春秋左傳正義大學春秋穀梁傳註疏孝經註疏春秋公羊傳註疏周易參同契大學集注孟子集注中庸集注論語集注孟子字義疏證大學問論語註疏孟子註疏爾雅註疏史部二十五史史記宋書梁書魏書陳書南史北史南齊書北齊書周書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隋書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其他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唐才子傳貞觀政要逸周書古列女傳徐霞客游記大唐西域記荊楚歲時記戰國策前漢紀後漢紀華陽國志東觀漢記通典唐會要唐律疏議吳越春秋洛陽伽藍記越絕書前漢紀江表志江南野史五國故事鄴中記三楚新錄江南餘載吳越備史九州春秋越史略東觀奏記北狩見聞錄竹書紀年五代史闕文官箴平宋錄大金吊伐錄松漠紀聞翰林志高士傳李相國論事集赤松山志真臘風土記荊楚歲時記北戸錄岳陽風土記溪蠻叢笑吳中水利書歲華紀麗譜吳地記平江記事南嶽小錄嶺表錄異東京夢華錄風土記益部方物略記游城南記淳熙三山志桂林風土記朝鮮賦南宋都城紀勝桂海虞衡志洛陽名園記南方草木狀佛國記捕蝗考宋朝事實大清律例三國雜事史通子部兵書類武經七書《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三略》《尉繚子》《唐李問對》其他兵書《孫臏兵法》《百戰奇略》《握奇經》《練兵實紀》《將苑》《何博士備論》《三十六計》《守城錄》《孫子略解》《乾坤大略》《墨子城守各篇簡注》《兵制》《陰符經》《太白陰經》《歷代兵制》《素書》《備論》其他子部墨子列子莊子荀子申鑒說苑新語論衡茶經棋經中論鄧子蓋廬人物誌潛夫論初學記洛陽牡丹記王守仁全集四十二章經論衡校釋夢溪筆談太平廣記孔子家語韓非子鬼穀子歸田錄唐新語公孫龍子搜神記搜神後記周易參同契山海經校注藝文類聚穆天子傳唐摭言顏氏家訓古畫品錄鹽鐵論宋高僧傳廣弘明集老子道德經鈍吟雜錄弘明集宣室志世說新語金匱要略注九章算術呂氏春秋黃帝內經靈樞經黃帝內經素問備急千金要方傷寒論注難經本義神農本草經孔叢子抱朴子內篇法言義疏風俗通義鶡冠子齊民要術潛夫論范子計然西京雜記晏子春秋周髀算經朱子語類山房隨筆林泉高致集吳子兵法輯佚銀雀山尉繚子司馬法逸文群書治要三略孫子略解水戰兵法輯佚群書治要六韜敦煌寫卷六韜懷王墓竹簡六韜六韜逸文漢墓竹簡六韜老子集注范蠡兵法輯佚太公兵法太公金匱太公陰謀端溪硯譜歙州硯譜揚州芍葯譜橘錄糖霜譜劉氏菊譜洗冤錄集荔枝譜高僧傳陰符經隨隱漫錄畫繼續高僧傳方言校箋集部楚辭楚辭楚辭補注總集類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漢文全後漢文全三國文全後周文全北齊文全陳文全梁文全齊文全隋文全唐文先唐文唐文拾遺唐文續拾全宋文全晉文全後魏文全唐詩全宋詞千家詩文心雕龍文選樂府詩集全元曲全宋詩歷代詩詞賦其它集類優古堂詩話誠齋詩話庚溪詩話草堂詩話藏海詩話六一詩話後山詩話彥周詩話二老堂詩話懷麓堂詩話滄浪詩話詩品詩人玉屑中山詩話觀林詩話李太白全集王右丞集箋注歐陽修集國語其他四庫全書目錄(介紹、史話、乾隆《文淵閣記》)總目經部史部子部集部考證輯注類三字經莊子集解商君書漢官六種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千字文孟子全譯史記三家注九家舊晉書輯本敦煌變文集新書百家姓老子校釋世說新語箋疏太平經合校管子輕重篇新詮幼學瓊林列子集釋新語校注龍文鞭影八家後漢書輯注論衡校釋孫子兵法論正明夷待訪錄裴注三國志文心雕龍注古文觀止曾國藩文集菜根譚傳習錄文心雕龍考異增廣賢文曾國藩家書金人銘眾家編年體晉史文心雕龍義證專題類歷史軍事文化圖片古典小說類世情小說歷史演義歷史小說志怪小說歷史工具類中國歷代量制演變簡表中國歷代紀年表中國歷代帝王年表中國歷代衡制演變簡表中國歷代年號索引表中國歷代疆域圖古今地名對照歷表(隋之前)中國歷代度制演變簡表歷代人口的官方統計數二十四節氣表三國地圖民國地圖萬年歷經典名句:、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2、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風相鼠)3、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5、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6、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7、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8、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9、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10、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11、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1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15、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1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1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19、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20、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2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22、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23、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論語)2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2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28、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禮運)29、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中庸)30、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禮記學記)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32、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卜居)34、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35、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孫丑)37、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38、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39、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4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41、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44、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45、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淮南子說林訓)46、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策荊軻刺秦王)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傳)48、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49、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史記高祖本紀)50、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葯苦口利於病。(史記留侯世家)51、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史記報任少卿書)52、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53、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漢書枚乘傳)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漢枚乘上書諫吳王)5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56、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後凋。(後漢書王霸傳)57、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後漢書馮異傳)58、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59、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後漢書宋弘傳)60、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後漢書)61、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三國曹操龜雖壽)62、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三國曹操短歌行)6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三國諸葛亮誡子書)64、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諸葛亮誡子書)6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劉備)66、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西晉陳壽三國志)67、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東晉陶淵明雜詩)68、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69、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南朝蕭鐸70、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傳)71、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新唐書元行沖傳)72、疾風知勁草,板盪識誠臣。(唐太宗贈蕭禹)73、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74、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王之渙登鸛雀樓)75、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從軍行)7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唐李白論詩)77、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唐李白上李邕)78、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唐李白宣州謝餞別校書叔雲)79、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8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唐李白將進酒)8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82、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海。(唐李白江上吟)83、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84、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二十二韻)85、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86、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87、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唐杜甫)88、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唐杜甫戲為六絕句)89、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愁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90、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遊子吟)91、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勵志名言)92、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唐韓愈調張籍)93、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唐韓愈進學解)94、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唐劉禹錫秋詞)95、沉舟側畔千帆進,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96、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劉禹錫浪淘沙)97、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唐劉禹錫陋室銘)98、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唐劉禹錫陋室銘)99、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琵琶行)100、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唐白居易長恨歌)101、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唐白居易長恨歌)102、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103、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唐元稹離思)104、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劉希夷)105、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王翰涼州詞)106、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顏真卿)107、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唐羅隱蜂)108、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唐賈島劍客)109、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紳憫農)110、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唐李賀南國)11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唐李商隱無題)112、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唐李商隱無題)113、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唐李商隱無題)114、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唐李商隱錦瑟)115、歷鑒前朝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唐李商隱)116、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唐李商隱)117、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唐僧雲覽)118、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五代李煜烏夜119、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戀花)120、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宋范仲淹岳陽樓記)121、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宋歐陽修戲答元珍)122、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伶官傳序)123、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宋歐陽修伶官傳序)124、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宋朱淑真生查子)125、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鳳棲梧)126、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127、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宋司馬光訓儉示康)128、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宋司馬光資治通鑒)129、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宋朱熹讀書之要)130、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朱熹觀書有感)131、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宋王安石登飛來峰)132、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宋王安石)133、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宋蘇軾冬景)134、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蘇軾題西林壁)13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宋蘇軾)136、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宋蘇軾)137、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蘇軾水調歌頭)138、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宋蘇軾水調歌頭)139、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絕句)140、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宋李清照五陵春)141、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陰)142、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宋李清照如夢令)143、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宋秦觀鵲橋仙)144、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14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146、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宋陸游病起書懷)147、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148、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宋陸游)
『貳』 國學經典手抄報資料
2008年4月5日 中國傳統文化是齊魯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巴蜀文化等地域文化,國學經典手抄報儒、道、墨、法等學派文化,百川歸海,相互觸攝,綿延至今的歷史產物。
『叄』 五年級國學手抄報圖片大全
1
五年級國學手抄報圖片大全:國學介紹
國學,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中國歷史上「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官學,自
「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
關於國學的定義,除基本定義外,在具體的定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尚未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
一般來說「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以及中醫學、農學、術數、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建築等諸多方面。現「國學」概念產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當時
「西學東漸」改良之風正值熾熱,張之洞、魏源等人為了與西學相對,提出「中學」(中國之學)這一概念,並主張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一方面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恢復兩漢經學。
國學是以先秦的經典及諸子百家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先秦諸子百家學說是共存共鳴的,沒有主從關系,如果按時期所起作用而論,各家學說在各個時期都發揮著或顯性或隱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領域不同而已;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在思想教化領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學說也在不同的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領域的道家與法家、軍事領域的道家、兵家、醫學領域的道家、醫家、還有其它各領域的各家(名家、墨家、農家……)等等,某一領域起主流作用並不代表全部。所以,國學的各個學派學說並沒有主從之分,並不存在以哪一家學派學說為主體。
何謂國學?這個詞的涵義有不同的解讀,社會上尚未有統一的認識。有學者認為國學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凡是中國的文化學術都屬於國學;亦有學者認為國學是專對治國理政而言的,國學特指「治國理政」之學。但無論怎樣,有兩點是可以確定的:
國學的基本定義是什麼?「國學」的現在涵義是「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的,所以國學無可爭議是「中國固有的文化學術」。
國學門類寬泛復雜,有無主從之分?國學是以先秦諸子百家為根基的,先秦諸子百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並無主從關系;如就各時期所起作用而論,諸子百家學說在各時期各相應領域都起著重要作用,所以諸子百家學說並無主從之分。
12345
『肆』 國學小報內容
這個問題涉及到國學有關的知識,為您奉上,請你參考:
一、簡介國學:
中國歷史上"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國立學校。 自 "西學東漸"後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指以先秦的經典與諸子學說為根基,並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及同時期的詩經、楚辭、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等等各類文化學術及同時期的以二十四史為主的史學。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范疇。
二、概念詳解:
國學,可譯做「guoxue」(音譯)、「Sinology」(意譯,指中國學或漢學)。現在一般提到的國學,是指以先秦經學習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因此,廣義上,中國古代和現代的文化和學術,包括中國古代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易學、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范疇。
現在所謂國學,包括中國古代的思想、哲學、科學、技術、歷史、地理、政治、經濟及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諸多方面。「國學」之名,始之清末。其時歐美學術進入中國,號為「新學」、「西學」等,與之相對,人們便把中國固有的學問統稱為「舊學」、「中學」或「國學」等。
國學也可以指中國古代學說。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諸子,先秦諸子的思想及學說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它們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這些思想從各個不同的方面論述如何治理國家。對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有很深遠的影響,慢慢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
學者黎黍勻等人認為,國學的定義一般認為應該是指國家的文學總稱。類似的稱呼還有國家的語言稱為「國語」,國家的語文稱為「國文」,國家的歌曲稱為「國歌」。他認為,我國歷史上一直以文學而著稱,體裁有古文、詩、詞、歌、賦、小說、音曲等等不一而足,內容包含了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易學、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等方面。這些藝術文化,都屬於文學范圍,與西方的「科學」作品有明顯的區別。把這些藝術文化都統稱為國學,是比較合適的。同樣,國學在任何國家都可以稱呼,比如印度也有印度的國學,埃及有埃及的國學。因此,國學的詞彙,一般指一個國家的文學通稱。
『伍』 國學經典手抄報簡單好看精選8張
中華 文化 源遠流長,華夏文明璀璨奪目。回首歷史的滾滾長河,不能磨滅的,是傳承千年,經久不衰的國學文化,在 國學經典 的叢林中漫步,可以體味到一種寧靜和祥和,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國學經典 手抄報 ,供大家參考。
國學經典手抄報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從蹣跚學步到現在的辛勤學習。每一步都有著國學相伴。
小時候看著那一個個不認識的生字,一句句無法理解的古詩文,跟著老師搖頭晃腦的背著那無法明白的唐詩宋詞。或許那個時後我背詩的理由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為了得到理想的分數。直到現在讀的詩詞多了我發現就如同這詩詞中的人一般。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
正如現在,考試沒有取得好成績,心中又何嘗不是像詩人一樣落寞。可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持雲帆濟滄海」。只要鼓起勇氣,繼續努力,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成績。詩句激勵我們成長,幫助我們進步。就如同那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為我們照亮人生。
古詩如明燈,也像一本生活的書,古詩就如同生活,將生活的酸,甜,苦,辣記錄下來,共後人去閱讀去欣賞去理解。詩的種類多種多樣,繁多復雜。正是因為有了古詩,我們才得以去領略過去那壯麗的山河,歷史的搬遷,以及古人那豐富的情感。
國學是中華民族 傳統文化 之精髓,一部部詩集歌詞都蘊含著古人的智慧,古詩早已深深刻在了我們的心中,陪伴著我們成長。國學經典就如一盞明燈,照亮人生伴我成長。國學正以它那獨特的方式,讓更多的人沉入其中,照亮著他們的人生。
國學經典手抄報2
國學對我們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幫助,例如:「二人同心,其利斷金。」這句話就是告訴人們團結就是力量,如果兩個人團結一心就能有切玉斷金的力量。
自從認識了國學後,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更大的收獲是我懂得了許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寅,一家之計在於和,一生之計在於勤。」這句話的意思是為一年的事業打算應在春天,為一天的事情打算應在於寅時,一個家庭的成功首先要和睦,一生的成功首先要勤勞。從這句話中我明白了我們要抓緊時間,為了明天不能盲目的生活,要有目標努力地學習更多的科學知識。孝敬父母,幫爸爸媽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為了以後的成功就要辛勤努力的學習,為了明天的輝煌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了國學以後,我還了解到我們偉大祖國更多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身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應該為此而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作為一名小學生,我更要努力學習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作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國學使我懂得要有禮貌,要孝敬父母長輩,要樂於助人,要珍惜時間勤奮學習等等,我一定要把這些從書本中學到的道理和知識,用到我的生活中,做一個優秀的好學生。
國學經典手抄報簡單好看精選8張相關 文章 :
★ 簡單又漂亮手抄報大全
★ 讀國學經典手抄報
★ 國學經典的詩詞手抄報內容
★ 8開紙手抄報簡單資料
★ 二年級國學經典手抄報簡單又美觀
★ 最簡單又漂亮的手抄報圖片大全
★ 讀國學誦經典手抄報
★ 手抄報大全簡單又漂亮字又少
★ 最漂亮簡單手抄報圖片大全
★ 簡單又漂亮的手抄報圖片大全
『陸』 求「國學」這兩個字的藝術字或圖片
分別為:毛體,隸書,繁黑體
『柒』 「國學經典」這4個字繁體字大圖。
讀音:guó xué jīng diǎn
『捌』 開學第一課黑板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
英國
請家長離孩子遠一點
英國在教育中非常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比如在小學一年級新生開學的第一天,學生們的主要活動就是認識新同學和老師們,而老師往往會在開學第一天對陪孩子來學校的家長提一點要求,那就是「離孩子遠一點」。因為孩子們一般會對第一天上學表現出興奮和積極的態度,反而是他們的父母會因為擔心孩子在學校不適應、遇到各種問題而焦慮不安。此外,全英國的學童在剛入學時首先要接受的必修課程是網路安全教育。英國學校認為有必要向學生傳授有關網路潛在危險的知識,以便幫助學生在紛繁復雜的虛擬世界中更好地保護自己。
韓國小學開學的第一堂課通常不講課,也不傳授學生任何知識。因為學生之間都是陌生的,每個人心裡都充滿了好奇。
大家非常注重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班主任和學生會做一番自我介紹,讓班級關系變得更加融洽,具有親和力。老師會特別向學生強調,進入小學後應該抱有一種怎樣的態度去學習,並且讓學生們懂得熱愛國學和遵守禮節。
日本
開學不忘安全教育
在日本,新學期的第一天同樣不上課。師生們從打掃衛生開始一個新學期,然後才是開學典禮、校長講話、唱校歌等。
開學儀式後,學生回到自己的班級教室,教師會檢查學生的健康狀況,看是否發生過傷害事故;學生也會彼此交流他們是如何度過假期的。老師會帶領學生們了解新學期的日程安排,制定學期目標,了解在學習和生活(包括安全問題)上需要注意的事項,最後是學慣用餐禮儀。
此外,日本的開學第一天也是全國的「防災日」,學校會安排一系列以防災、安全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包括學生避難演習、安全回家指導、交通安全教室等。教師和家長進行交接學生的訓練後,學生由各自的家長領回。新學期第一天的「功課」結束。
;『玖』 歷史故事簡易漫畫
國學漫畫《孔子曰》:微服過宋
孔子微服過宋的故事中,被砍倒的那棵樹和守株待兔中的兔子,會不會有什麼關聯呢?
文獻依據
《孔子家語·曲禮子貢問》記載:
「孔子在宋,見桓魋自為石槨,三年而不成,工匠皆病。夫子愀然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杇之速愈。」
古代的棺材有兩層,裡面的一層叫「棺」,外面的一層就叫「槨」。木槨容易腐爛,因而桓魁讓工匠精心打造石槨,以示身份高貴,打造了三年,工匠都病倒了。孔子聽說後狠狠批評了他——「杇」表示抹牆,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破敗的牆塗抹後還能迅速恢復,桓魁已經無可救葯了。
桓魁由此懷恨在心,要殺孔子。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
「孔子去曹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拔其樹。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孟子·萬章》篇記載此事雲:
孔子不悅於魯、衛,遭宋桓司馬,將要而殺之,微服而過宋。
孔子的意思是,上天賦予我德行,除非老天要我的命,桓魁能把我怎麼樣呢?為了避免更多的困厄,孔子便穿著便衣離開宋國。這便是孔子「微服而過宋」的前因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