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癲癇病能徹底治好嗎
癲癇病根據科學的治療是可以治癒的。
癲癇是由於短暫腦功能失調綜合征。以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反復發作為特徵。因此的分類可以分為:特發性癲癇,症狀性癲癇,隱源性癲癇。
2癲癇的臨床表現的話是跟病情的嚴重程度很有關系的,可以分為一下幾類的:全面強直-陣攣發作(大發作),單純部分發作,復雜部分發作,失神發作(小發作)還有癲癇持續狀態。
3現在的話手術切除是根據腦電圖來治療的,因為癲癇發作是由於腦神經元細胞異常放電所導致的,引起腦神經元細胞功能障礙,所以手術可以切除這些病灶徹底杜絕癲癇發作,就可以達到癲癇臨床治癒。
注意事項:針對你出現的症狀來看的話目前建議的話就是:預防癲癇病的發生,應詳細地進行家系調查;對癲癇患者要及時診斷,及早治療,治療越早腦損傷越小,復發越少,預後越好。
❷ 這是白癜風或者癲癇嗎
癲癇不是皮膚病。
白斑類的皮膚病可能是白癜風,也可能是其他病症。
具體到你圖片中的白斑,大體可以認為是白癜風。
❸ 為什麼人們會得癲癇呢哪些症狀是癲癇的預警
現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壓力也不短增加,您身邊是不是有這么一群人,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做事走極端,極易患上精神疾病,危害自己的健康。所以要規范自己的生活習慣,避免得上癲癇病。癲癇是一種慢性的腦科疾病,一些細微的生活細節也會導致癲癇病的發生,那麼什麼樣的人群患病率最高呢?
全面強直-陣攣性發作:以突發意識喪失和全身強直和抽搐為特徵,典型的發作過程可分為強直期、陣攣期和發作後期。一次發作持續時間一般小於5分鍾,常伴有舌咬傷、尿失禁等,並容易造成窒息等傷害。強直-陣攣性發作可見於任何類型的癲癇和癲癇綜合征中。
失神發作:典型失神表現為突然發生,動作中止,凝視,叫之不應,可有眨眼,但基本不伴有或伴有輕微的運動症狀,結束也突然。通常持續5-20秒,罕見超過1 分鍾者。主要見於兒童失神癲癇。
強直發作:表現為發作性全身或者雙側肌肉的強烈持續的收縮,肌肉僵直,使肢體和軀體固定在一定的緊張姿勢,如軸性的軀體伸展背屈或者前屈。常持續數秒至數十秒,但是一般不超過1分鍾。強直發作多見於有彌漫性器質性腦損害的癲癇患者,一般為病情嚴重的標志,主要為兒童,如Lennox-Gastaut綜合征。
肌陣攣發作:是肌肉突發快速短促的收縮,表現為類似於軀體或者肢體電擊樣抖動,有時可連續數次,多出現於覺醒後。可為全身動作,也可以為局部的動作。肌陣攣臨床常見,但並不是所有的肌陣攣都是癲癇發作。既存在生理性肌陣攣,又存在病理性肌陣攣。同時伴EEG多棘慢波綜合的肌陣攣屬於癲癇發作,但有時腦電圖的棘慢波可能記錄不到。肌陣攣發作既可見於一些預後較好的特發性癲癇患者(如嬰兒良性肌陣攣性癲癇、少年肌陣攣性癲癇),也可見於一些預後較差的、有彌漫性腦損害的癲癇綜合征中(如早期肌陣攣性腦病、嬰兒重症肌陣攣性癲癇、Lennox-Gastaut綜合征等)。
痙攣:指嬰兒痙攣,表現為突然、短暫的軀干肌和雙側肢體的強直性屈性或者伸性收縮,多表現為發作性點頭,偶有發作性後仰。其肌肉收縮的整個過程大約1~3秒,常成簇發作。常見於West綜合征,其他嬰兒綜合征有時也可見到。
失張力發作:是由於雙側部分或者全身肌肉張力突然喪失,導致不能維持原有的姿勢,出現猝倒、肢體下墜等表現,發作時間相對短,持續數秒至10餘秒多見,發作持續時間短者多不伴有明顯的意識障礙。失張力發作多與強直發作、非典型失神發作交替出現於有彌漫性腦損害的癲癇,如Lennox-Gastaut綜合征、Doose綜合征(肌陣攣-站立不能性癲癇)、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早期等。但也有某些患者僅有失張力發作,其病因不明。
單純部分性發作:發作時意識清楚,持續時間數秒至20餘秒,很少超過1分鍾。根據放電起源和累及的部位不同,單純部分性發作可表現為運動性、感覺性、自主神經性和精神性,後兩者較少單獨出現,常發展為復雜部分性發作。
復雜部分性發作:發作時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表現為突然動作停止,兩眼發直,叫之不應,不跌倒,面色無改變。有些患者可出現自動症,為一些不自主、無意識的動作,如舔唇、咂嘴、咀嚼、吞咽、摸索、擦臉、拍手、無目的走動、自言自語等,發作過後不能回憶。其大多起源於顳葉內側或者邊緣系統,但也可起源於額葉。
繼發全面性發作:簡單或復雜部分性發作均可繼發全面性發作,最常見繼發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部分性發作繼發全面性發作仍屬於部分性發作的范疇,其與全面性發作在病因、治療方法及預後等方面明顯不同,故兩者的鑒別在臨床上尤為重要
通過以上介紹,對癲癇易發人群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刻注意有些因素是我們同過調理自己的生活習慣就可以避免的,時刻提醒自己,遠離癲癇
免責聲明:此文和圖片轉載於網路,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會第一時間內刪除。
❹ 如何鑒別孩子是枕葉晚發型癲癇
現在診斷癲癇的方法大多採用腦電圖,從腦電圖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大腦異常放電的部位,可以幫助醫生順利的找到 發病區域也就是癲癇的分型,還有就是一邊每個部位 放電都有不同的 症狀和發病時間,
本型的發作特點在於有意識障礙,表現為在感覺、運動等症狀的基礎上與更為復雜的症狀,如意識障礙、精神症狀等,這些症狀可單獨或相繼出現,
❺ 癲癇病是怎麼得的
癲癇即俗稱的「羊角風」或「羊癲風」,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
兒童癲癇的病因:
1、生理疾病:生理疾病的危害性也是不小的。例如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都是會對人體的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尤其是腦部疾病,會對大腦的神經影響很大,還有糖尿病、腦血管疾病都是會影響人體器官的功能,同時也影響神經,回歸到大腦神經,導致神經異常,從而誘發癲癇病的出現。
2、外傷、受傷的因素:例如大腦受到外傷,或是受到重擊,再或者是身體受到傷害,導致腦部出現瘀血或是腦部組織軟化、而這些都會導致大腦神經的異常,並且誘發癲癇病的出現。
3、感染、中毒的因素:例如吃的食物不幹凈,導致食物中毒、或是一氧化碳中毒而這些均會對大腦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也會導致大腦感染,如果大腦受到感染,也會影響大腦內部的神經以及器官,還會導致神經的異常,那麼癲癇病就會出現了。
4、精神因素:人的大腦神經是很脆弱的,會受到很多意外事情的刺激,從而影響人的大腦神經,而人的精神受到影響,也會導致人的大腦精神受到刺激,以及精神的創傷。導致癲癇病的出現。
5、過度勞累、過度用腦:癲癇患者們如果運動過多,運動量過大,而運動量多大的同時,會刺激人的大腦神經,這就會誘發癲癇病的出現。
❻ 怎麼區分腦炎或者癲癇
症狀表現 1.全身毒血症狀:發熱、頭痛、身痛、惡心、嘔吐、乏力。少數有出血疹及心肌炎表現。熱程約7~10天。 2.神經系統症狀:意識障礙,腦膜刺激征。第2病日後,可出 腦炎可造成肌肉萎縮現頸肌及肩胛肌弛緩性癱瘓,以致頭下垂及手臂不能上舉,搖搖無依。腦神經及下肢受累少見。 癱瘓約2~3周可恢復,約半數肌肉萎縮。輕症可無明顯神經症狀。 腦炎可以發病於不同性別和年齡,多為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常伴有發熱,頭痛等一般症狀,神經導師系統的表現,根據病因病變分布和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專業輕型的病例,可僅有頭痛,頭暈,頸部僵直等,漿液性腦膜炎的症狀,病變嚴重彌漫時,則可出現意識障礙,譫妄躁動,顱神經麻痹,肢體癱瘓,不自主運動,尿便障礙,驚厥等症狀。病情進一步發展時,患者可陷入深度昏迷,呈去大腦或去皮質狀態,有時病變可局限於腦干,脊髓等部位引起相應的症狀分別稱為腦干炎或脊髓炎。 腦炎起病時血中白細胞可增多(以淋巴細胞為主),腦脊髓液檢查可發現晉升顱壓升高和以淋巴細胞為主的。輕至中度白細胞增多,蛋白質也可輕至中度增多,腦脊液的糖量一般正常,這與細菌或真菌感染醫術不同病毒性腦炎和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時,腦脊液常規檢查正常者也不太少見。 在嚴重的病例腦電圖檢查,可四川發現廣泛高度不正常的高波幅慢波及在此背景上的局灶性,改變相同影像學檢查(電子計算機斷層及磁共振檢查),可顯示腦水腫壞死灶(顳葉及額葉壞死灶見於單純皰疹腦炎)和主要基因位於腦白質的脫髓鞘病灶(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 病毒性腦炎的病情輕重及預後因病原的不同,現任而異流行性乙型腦炎和單純皰疹性腦炎,神經損害嚴重,病情重,死亡率高,也可遺留嚴重的後遺症(運動障礙智能缺損等),腸道病毒等引起的腦炎,則症狀輕,預後好,多可痊癒。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病情重,若如能度過急性期,則預後較好,可不遺留嚴重的後遺症。 編輯本段病例病因腦炎由病毒直接侵犯或由病毒或其他異種蛋白引發的超敏反應所致的大腦急性炎症性疾病。無菌性腦膜炎具有發熱的腦膜炎症,其特徵為腦脊液單核細胞增多症,糖定量正常,蛋白定量輕度增高,塗片及培養檢查未發現細菌,腦脊髓炎腦和脊髓都被累及的炎症性疾病。 腦炎可以是病毒性感染原發的臨床表現,或者是繼發的臨床表現,引起原發的腦炎的病毒有流行性的(蟲媒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埃可病毒與柯薩奇病毒),或散發性的,通過蚊子傳播的蟲媒病毒性腦((聖路易型腦炎,東方與西方馬腦炎,加利福尼亞腦炎)只在溫暖季節感染人體。 繼發的腦炎通常是病毒感染的一種並發症,是由免疫機制所造成.,舉例來說,在麻疹,水痘,風疹,牛痘接種,天花以及許多其他不太明確的病毒感染後發生的腦炎都是繼發的腦炎。這些圍繞感染或感染後腦炎典型地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發病後5-10天出現症狀,在病理解剖時看到的病理特:是血管周圍的脫髓鞘變化;很少能從腦內分離出病毒,在腮腺炎中,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原發的與感染後的可以兼有.。 在十分罕見的情況下,腦炎或其他腦病可以成為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遲發的病症,大家最熟悉的是與麻疹病毒有關的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 腦炎可引起發熱與全身不適,而無腦膜刺激體征,或者可引起腦膜刺激徵象(發熱,頭痛,嘔吐,全身不適以及頸項與背脊強直)再加上大腦功能障礙(意識改變,性格變化,抽搐發作與肢體輕癱)以及顱神經功能異常。 死亡率隨病因不同而有變動,而且同一病毒感染的流行其嚴重程度每年也可有不同,在嬰兒中較易發生永久性的腦損害後遺症,但年幼兒童出現病情好轉的時期要比發生同樣感染的成人病例持續更長久.。 編輯本段診斷依據 腦炎1.血象:白細胞1~2萬,中性增高。 2.腦脊液壓力稍高,細胞計數一般在0.2×109以下,淋巴細胞佔多數。糖及氯化物正常。 3.補體結合試驗:雙份血清效價增長4倍以上者或單份血清效價1:16以上可確診。 4.血凝抑制試驗:雙份血清效價增長4倍以上者或單份血清效價1:320以上可確診。 5.病毒分離:病初以血清與腦脊液分離病毒,但陽性率低,死後可取腦組織分離病毒。 編輯本段治療(一)一般治療及對症治療:護理、降溫、止驚以及呼吸衰竭等處理可參照乙腦的治療。 (二)免疫療法 腦炎1.血清療法:起病3天內患者可用恢復期患者或林區居住多年者的血清20~40ml肌注,或椎管內注射5~10ml。 2.高效價免疫丙種球蛋白每日6~9ml肌注,至體溫降至38℃以下停用。 3.干擾素、轉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核糖核酸酶均可酌情採用。 (三)對症治療 1.隆溫使室溫控制在30℃以下,可採用室內放冰塊、電風扇、空調等。物理降溫可用30%酒精擦浴,在腹股溝、腋下、頸部放置冰袋;也可用降溫床或冷褥。消炎痛12.5~25mg,每4~6小時一次。也可用牛黃清心丸、柴胡注射液等中葯。 上述方法效果不顯時,可採用亞冬眠療法,肌肉注射氯丙嗪及異丙嗪各0.5~1mg/kg/次,每4~6小時一次,同時加用物理降溫,使體溫降至38℃左右。 病毒性腦炎 病毒性腦炎輕重差別很大。既有高熱不退者,也有僅為低熱者。通常都有不同程度的頭痛、嘔吐、精神面色不好,睏倦多睡。重者可有抽風、昏迷、肢體癱瘓、呼吸節律不整等表現。由於病毒的種類不同,腦炎的表現也就多種多樣。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帶病毒的蚊子傳播而發生,最易引起高熱、抽風、昏迷。發病急驟,進展迅速,致殘率及病死率均較高。 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腦炎病情亦十分嚴重。腦部不但有炎症、水腫,而且出血、壞死等亦較多發生。 腮腺炎腦炎是流行性腮腺炎的一個合並症。病兒除腮腺腫痛外,逐漸產生頭痛、嘔吐等症狀,提示腦部可能受到損害。有的病人在腮腺炎好轉後才出現腦炎症狀。極少數病人始終無腮腺炎之症象,一開始即為腦炎之表現。 病毒性腦炎可通過臨床表現、腦脊液化驗、腦電圖及C T來診斷。少數有條件的醫院可做特異性抗體或病毒分離。以期進一步明確病原。 編輯本段預防樣預防腦炎及防治腦炎的發生呢? 腦炎一是怎樣預防乙腦呢?乙腦是蚊蟲傳染的,滅蚊是預防乙腦最根本、最有效的辦法。除了消滅蚊子外,還防止蚊子叮咬,如裝紗門、紗窗。睡覺的時候,可以掛上蚊帳或點上蚊香,另外,在乙腦流行期間,晚上最好不要讓孩子光背在外面睡覺,以減少傳染的機會。 10歲以下兒童應在4~5月份開始接受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注射。據上海市傳染病院統計,凡注射了疫苗的一般都不發病,即使發病也很輕。所以家長不應忽視按時給孩子注射乙腦預防針。 二是做好疫苗預防接種這是預防與控制乙腦最經濟、有效的措施。我國乙腦病例中10歲以下兒童佔80%以上,5歲以下佔50%。一般要求1歲接種2次,2歲加種1次,5歲再加種1次,共4次,若有遺漏者應去地區衛生服務中心補種,外來人口中有遺漏接種者也應去補種。 三是加強動物傳染源管理,搞好家禽、家畜棚舍的環境衛生。 腦炎四是搞好預防接種,及時注射乙腦疫苗。注射乙腦疫苗效果明顯,保護率高。流行地區接種對象一般為6個月以上、10歲以下的兒童。乙腦滅活疫苗第一年需注射2次,間隔7~10天,以後每年加強一次;減毒活疫苗不分初免,每年一針至6歲,可獲得持久免疫力。注射劑量為6~12個月嬰兒0.25毫升;1~6歲0.5毫升;7~15歲1毫升;16歲以上每次2毫升。因為疫苗接種後,大約40天左右才產生免疫力,所以一定要提前接種。在乙腦流行季節,用大青葉、板蘭根、銀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7天,有預防作用。平時要注意增強孩子的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同時,普及乙腦的防病知識,及時發現病人,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盡量減少乙腦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乙型腦炎病兒常在數日內病情迅速加重,所以應在醫院治療,並積極配合醫生的檢查和治療,如腰椎穿刺輸液等。不要因疼愛孩子延誤診斷。病兒應隔離在有防蚊設施(沙門、沙宙、蚊帳)、涼爽(室溫低於30℃)、安靜的病室內。發熱時應多補充水分,可給西瓜水,綠豆湯,豆漿,牛奶,米汁,菜湯等清涼流質食物。對高熱多汗病兒應勤擦皮膚。用熱毛巾定期擦摩骨隆起處(如骶、尾部等)皮膚,以防褥瘡發生。 編輯本段飲食療法 腦炎黃瓜藤蘆根湯 黃瓜藤30克,鮮蘆根50克,放鍋內入水煎湯服,每日2~3次。 瓜蔞茅根甘草湯 瓜蔞20克,白茅根15克,甘草3克,同放沙鍋內入水煎湯服,每日1~2次。 茅根石膏蘆甘湯 白茅根、生石膏各30克,蘆根15克,甘草6克,共放一沙鍋內加水煎湯服,每日2次。 瓜皮豆根甘草湯 西瓜皮30克,黃豆根15克,炙甘草3克,共入一鍋內加水煎湯服,每日2~3次。 菊花蓮翹甘草湯 野菊花、蓮翹各15克,炙甘草6克,放鍋內加水煎湯服,每日2次。 編輯本段護理措施常見護理診斷1. 體溫過高 與病毒血症有關。 2. 急性意識障礙(acuteconfusion) 與腦實質炎症有關。 3.軀體移動障礙 與昏迷、癱瘓有關。 4.營養失調,低爭機體需要量 與攝入不足有關。 5.潛在並發症,顱內壓增高征 與顱內感染有關。 護理措施l.發熱的護理 監測體溫、觀察熱型及伴隨症狀。出汗後及時更換衣物。體溫>38.5oC時給予物理降溫或葯物降溫、靜脈補液。 2.精神異常的護理 向患兒介紹環境,以減輕其不安與焦慮。明確環境中可引起患兒坐立不安的刺激因素,可能的話,使患兒離開刺激源。糾正患兒的錯誤概念和定向力錯誤。如患兒有幻覺。詢問幻覺的內容,以便採取適當的措施。為患兒提供保護性的看護和日常生活的細心護理。 3.昏迷的護理 患兒取平卧位,一側背部稍墊高,頭偏向一側,以便讓分泌物排出;上半身可抬高20~300,利於靜脈迴流,降低腦靜脈竇壓力,利於降低顱內壓; 每2 小時翻身1次,輕拍背促痰排出,減少墜積性肺炎,動作宜輕柔;密切觀察瞳孔及呼吸,防止因移動體位致腦疝形成和呼吸驟停。保持呼吸道通暢、給氧,如有痰液堵塞,立即氣管插管吸痰,必要時作氣管切開或使用人工呼吸機。對昏迷或吞咽困難的患兒,應盡早給予鼻飼,保證熱卡供應;做好口腔護理;保持鎮靜,因任何躁動不安均能加重腦缺氧,可使用鎮靜劑。 4.癱瘓的護理 做好心理護理,增強患兒自我照顧能力和信心。卧床期間協助患兒洗漱、進食、大小便及個人衛生等。使家長掌握協助患兒翻身及皮膚護理的方法。適當使用氣圈、氣墊等,預防褥瘡。保持癱瘓肢體於功能位置。病情穩定後,及早督促患兒進行肢體的被動或主動功能鍛煉,活動時要循序漸進,加強保護措施,防碰傷。在每次改變鍛煉方式時給予指導、幫助和正面鼓勵。 編輯本段病毒性腦炎的症狀原發病症狀如腮腺炎腦炎伴有腮腺腫大,皰疹性腦炎時皮膚有皰疹,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腦炎時可有皮疹、心肌炎、手足口病等。 繼發性腦炎症狀系指在病毒感染或預防接種後發生的腦炎,又稱感染-變態反應性腦炎、過敏性腦炎或急性脫髓鞘腦炎。如麻疹腦炎、水痘腦炎、風疹腦炎及狂犬病疫苗接種後腦炎等,可有麻疹、水痘、風疹及狂犬病等臨床表現。 共有症狀由於病變部位與病變程度輕重不同,病毒性腦炎的症狀及體征多種多樣。彌漫性腦炎常先有全身不適,很快出現昏迷驚厥,同時伴有發熱。腦干型腦炎常以面神經癱瘓、嗆咳、吞咽困難、肢體麻木不仁、無力等表現為主,尚有動眼神經麻痹、假性球麻痹等表現。假腫瘤型腦炎患兒常有頭痛、嘔吐、肢體活動差或癱瘓、失語等精神症狀、局灶性神經系統症狀、顱內高壓征等。 編輯本段病毒性腦炎的康復護理一、降溫。應配合醫生進行物理降溫及葯物降溫,還要降低室溫,保證室內安靜及空氣流暢。 二、注意保持患兒呼吸道暢通、解開衣領,及時清除呼吸道的痰液,以免氣道堵塞引起腦缺氧。 三、對於有抽搐和癲癇發作的患兒,應在上下牙齒之間放一隻用紗布或餐巾紙包裹的筷子或壓舌板,以防止舌咬傷。 四、要經常給孩子翻身,以防褥瘡及其他繼發感染。 五、保證營養供給,如不能進食者就應採取鼻飼法。 六、對有智能減退現象的孩子,父母要細心、耐心地進行啟發式再教育,以幫助孩子恢復記憶功能,及時鍛煉各種生活技能。 七、對於出現肢體癱瘓的患兒,要勤活動肢體或採用針刺、按摩等有效的治療措施。 編輯本段兒童病毒性腦炎的護理兒童病毒性腦炎的護理有發熱的護理;精神異常的護理;昏迷的護理和癱瘓的護理。 l.發熱的護理監測體溫、觀察熱型及伴隨症狀。出汗後及時更換衣物。體溫>38.5oC時給予物理降溫或葯物降溫、靜脈補液。 2.精神異常的護理向患兒介紹環境,以減輕其不安與焦慮。明確環境中可引起患兒坐立不安的刺激因素,可能的話,使患兒離開刺激源。糾正患兒的錯誤概念和定向力錯誤。如患兒有幻覺。詢問幻覺的內容,以便採取適當的措施。為患兒提供保護性的看護和日常生活的細心護理。 3.昏迷的護理患兒取平卧位,一側背部稍墊高,頭偏向一側,以便讓分泌物排出;上半身可抬高20~300,利於靜脈迴流,降低腦靜脈竇壓力,利於降低顱內壓;每2小時翻身1次,輕拍背促痰排出,減少墜積性肺炎,動作宜輕柔;密切觀察瞳孔及呼吸,防止因移動體位致腦疝形成和呼吸驟停。保持呼吸道通暢、給氧,如有痰液堵塞,立即氣管插管吸痰,必要時作氣管切開或使用人工呼吸機。對昏迷或吞咽困難的患兒,應盡早給予鼻飼,保證熱卡供應;做好口腔護理;保持鎮靜,因任何躁動不安均能加重腦缺氧,可使用鎮靜劑。 4.癱瘓的護理做好心理護理,增強患兒自我照顧能力和信心。卧床期間協助患兒洗漱、進食、大小便及個人衛生等。使家長掌握協助患兒翻身及皮膚護理的方法。適當使用氣圈、氣墊等,預防褥瘡。保持癱瘓肢體於功能位置。病情穩定後,及早督促患兒進行肢體的被動或主動功能鍛煉,活動時要循序漸進,加強保護措施,防碰傷。在每次改變鍛煉方式時給予指導、幫助和正面鼓勵。 編輯本段乙型腦炎的辯證治療乙型腦炎(包括其他病毒性腦炎)發病由於溫邪猖厥,病發便逆傳心包,故此病初起多神昏、抽搐。專家認為此病致病根源雖屬於暑,但其中症狀有熱重、濕重、風重、痰重之分。主要根據溫病衛氣營血辨證施治。 (1)邪在衛分症狀為微惡寒或不惡寒,發熱(體溫39℃上下),無汗或有汗而不透徹,頭痛、嘔吐、口渴、舌苔薄白、脈浮數或滑數,治宜辛涼透邪佐以清解法,如銀翹散或涼膈散加減。 (2)邪在氣分症狀為高熱(40℃以上),不惡寒、煩渴、自汗、頭痛、嘔吐,甚則神昏,肢厥抽搐,舌苔黃,脈浮洪而數。《通俗傷寒論》按語雲:「凡昏蒙痙厥多屬胃蒸腦……」。治宜清肝,胃之熱,可用白虎湯,佐以平肝,鎮痙,清絡的葯物,如羚羊角、蜈蚣、全蠍、金銀花、絲瓜絡、鬱金、竹葉、鉤藤、生石決等,或更加入紫雪丹之類。 (3)邪入營分症狀為高熱(40℃以上),昏睡、詣語、嘔吐、手足抽搐、舌絳而干,或現黑苔,脈細數或弦數等。治宜以清熱解毒,鎮痙,佐以芳香通透法。以清營湯加入菖蒲、竹茹、金銀花、黃連、全蠍、鉤藤、蜈蚣、天竺黃、絲瓜絡、甘菊等。或配合應用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等。 (4)邪入血分症狀有高熱、昏睡、譫語,甚者發狂或抽搐,或發斑疹,或圓血,或四肢強直,不語如屍,舌質紅絳,或干,脈細數或弦大。治宜涼血解毒,祛痰通竅法,如犀角地黃湯、清宮湯、清營湯等加入鬱金、葛蒲、天竺黃、川貝母、木通、金銀花、羚羊角等,或配合應用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 凡症見高熱,頭痛、嗜睡而呼之有知覺者,溫邪尚在衛、氣分,統屬輕症,大約居於西醫所分的輕型、普通型;若高熱不退,深度昏迷,全無知覺,兼有抽搐,原逆頻發不休者,邪已入營入血,統屬西醫所分的重型或暴發型,均屬危重型。但輕重二症絕難截然分開,一般都是由氣分未解而侵入營分,也有溫邪直接侵入營分而徐徐轉出氣分的。在治療中常見許多病者在昏迷狀態中有數聲咳,乃是邪出氣分之證,多數好轉。 編輯本段流腦的診斷流行病學史冬春季節和流行地區內,兒童患病者最為多見。有些患者在發病前7天有明顯密切接觸史。 臨床表現突然寒戰、高熱、惡心、嘔吐、流涕、鼻塞、咽痛、全身疼痛、頭痛加重。 面色蒼白、四肢發涼、皮膚發花並有散在的小出血點、唇周及指端青紫、唇周單純皰疹。 煩躁不安、譫妄、昏迷或驚厥。 皮膚、粘膜瘀點典型或融合成瘀斑,血壓明顯下降、脈搏細速、脈壓差縮小。 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克氏征和布氏征陽性。 瞳孔大小不等、邊緣不整、對光反應遲鈍、眼球常凝視。 呼吸快慢及深淺不均或呼吸暫停。 幼兒發病多不典型,常見高熱、嘔吐、嗜睡外,還多見極度不安與驚厥、拒乳、尖叫、腹瀉、咳嗽,雙目凝視、頸項強直和布氏征陽性,其他腦膜刺激征可能缺項。前囟閉乾多見隆起,嘔吐頻繁而失水者也可出現囟門下陷。 實驗室診斷血象:白細胞數顯著增高,最高可達40×109/L,中性粒細胞在80%-90%以上。 疑為流腦者應做腰椎穿刺檢查,腦脊液(CS)壓力常增高達1.96kPa以上;典型病例CS的外觀混濁如米湯樣甚或膿樣;白細胞數增多,可達每升數億,以多形核細胞為主;蛋白質顯著增高,可達1-5g/L;糖量常低於2.22mmol/L,氯化物也稍降低。CS塗片可在中性粒細胞內找到革蘭氏陰性雙球菌。 從病人CS或急性期血液分離到流腦。 從病人急性期血清或尿或CS中檢測到流腦群特異性多糖抗原。 檢測病人恢復期血清抗體效價較急性期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以PCR檢測到病人急性期血清或CS中流腦的DNA特異片段。 編輯本段流行性乙腦的病理變化 腦炎當人體被帶病毒的蚊蟲叮蛟後,病毒即進入血循環中。發病與否,一方面取決於病毒的毒力與數量,另一方面取決於機體的反應性及防禦機能。當人體抗體病能力強時,病毒即被消滅。如人體抵抗力降低,而感染病毒量大,毒力強時,病毒經血循環可突破血腦屏障侵入中樞神經系統,並在神經細胞內復制增殖,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廣泛病變。 不同的神經細胞對病毒感受不同,以及腦組織在高度炎症時引起的缺氧、缺血、營養障礙等,造成中樞病變部位不平衡,如腦膜病變較輕,腦實質病變較重;間腦、中腦病變重,脊髓病變輕。 編輯本段流腦與乙腦的區別乙腦(流行性乙型腦炎)和流腦(流行性腦脊髓炎)雖然都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傳染性疾病,臨床表現也有一些相同之處,但它們是兩種不同的疾病。 首先,流腦是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是由帶菌者或病人經呼吸道飛沫傳染。乙腦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的,此種病毒通過蚊蟲先在牲畜(如幼豬、馬、牛等)中傳播,而後再傳播給人。 流腦流行每於冬末開始,春節盛行,到初夏就明顯下降,季節性不如乙腦嚴格。乙腦流行有嚴格的季節性,大都在夏季和初秋。 兩種病發病開始都有發熱、頭疼、惡心嘔吐,典型病人可以有嗜睡、抽搐、昏迷等。 但乙腦病人沒有菌血症期,不會出現皮膚淤點,也少有很快出現休克者。雖然二者重症的病人都會發生顱內壓增高的種種危險症狀,但乙腦病程進展不象流腦那麼迅速。 流腦一般病程為7~10天左右,恢復期常在口、鼻周圍起皰疹,而乙腦病程約經2周方進入恢復期,甚至在發病6個月後仍遺留神經、精神方面的症狀。 其次兩者的腦脊液化驗結果也有很多不同。流腦在腦脊液塗片或培養時可發現腦膜炎雙球菌,腦脊液渾濁如米湯,樣,白細胞數和蛋白質明顯增高,而糖和氯化物減少;乙腦的腦脊液呈澄清或微混,白細胞數和蛋白質僅輕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最後,流腦可用抗生素(如青黴素)控制感染,而乙腦因是病毒感染,至今尚無特殊治療法。
癲癇:按症狀分類,可分為大發作、小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和局限性發作。1、大發作:約占癲癇發作的50%,多在1歲左右或14-17歲之間。大發作可分四個時期:(1)先兆期:有頭暈、胃部不適。(2)強直期:突然意識喪失、倒地、頭後仰、肢體強直,由於隔肌痙攣,病人發出"羊羔"樣吼叫,面色青紫、瞳孔散大、呼吸暫停,持續數十秒不等。(3)陣攣期:全身肌肉有節律性抽動、常咬破舌頭、口吐白沫、可伴有大小便失禁,一般持續1-3分鍾。(4)恢復期:一般要數十分鍾才能清醒,病人對發作過程不能回憶,全身疼痛、乏力。個別病人在恢復期有狂燥、亂跑亂叫、打人毀物等情況發生。2、小發作:痴癇小發作又稱失神發作,典型的表現為病人有短暫意識喪失,大多數意識完全喪失,偶爾意識障礙較淺,對周圍有所了解,能聽見問話,但不能回答。意識障礙短暫而頻發為其特點。多數每次發作2-15秒,不超過1分鍾,每日數次至數十次。突然發生,突然終止。表現為言語及活動突然中斷,兩眼凝視,偶爾上翻,有時面色蒼白,無先兆。手中持物落地,有時打碎飯碗,發作停止後,繼續原來的活動。3、精神運動性發作:在意識障礙的背景上,常有錯覺、幻覺及自動症等。因多由顳葉病變引起,故又稱顳葉癲癇。發病年齡在各型癲癇中較晚,多在20歲左右首次發病。約有40%的病人發病時有先兆,感到胃部不適、幻聽、幻味、眩暈、惡心、恐懼等。臨床表現可分為:(1)僅有意識障礙:應與失神發作區別,發作時的意識障礙多在1分鍾以上,而失神發作多在1分鍾以內。(2)識別性症狀:記憶障礙最常見。有的病人對本來陌生的人或物產生熟悉的感覺,稱"似曾相識"感。有的對熟識的人或環境,莫名其妙地產生陌生感覺。(3)情感障礙:可產生發作性的情感異常,像突然感到憂傷、憤怒、恐懼、大禍臨頭、末日來臨等。(4)精神感覺症狀:如錯覺,聽覺異常時,別人對自己的談話像是隔了一堵牆。視錯覺感到看到的東西像蒙了一層紗。看見地面起伏不平,看到物體像被扭曲了。視物變大,視物變小。(5)精神運動症狀:以自動症常見。口咽部不自主的動作,如吮吸、咀嚼、吞咽等。有的病人手擦衣服,手舉空中劃圈等。有時較為復雜的自動症則表現夢游及神遊等。(6)復合型,表現為多秧復雜症狀的綜合.有的突然暴發沖動,甚至產生違法行為。如傷人、毀物、自傷、自殺、殺人等。4、局限性發作:又叫單純性發作,表現為身體某一部分節律性抽動,持續數秒,意識清楚,若有癲癇放電擴展,可延致半身或全身。
❼ 什麼是晚發型癲癇
晚發型癲癇的發病原因很多,通常在二十歲左右之後發病的癲癇我們稱之為晚發型癲癇,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腦外傷:腦外傷應該算第一位的原因,可為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簡單或復雜部分發作、自主神經發作和失神發作等。
二、顱內感染:腦炎、腦膜炎、腦膿腫、腦結核瘤以及炎症急性期腦皮質靜脈或動脈血栓形成,各種類型的腦水腫均可導致癲癇,感染後的腦膜粘連或皮質瘢痕也是致病因素。可為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和部分發作。
三、腦血管病:該病因主要是針對老年群體,是老年晚發性癲癇最常見的病因,可佔30%~44%。癲癇可發生於急性期,也可在卒中數年之後,或作為其惟一的表現或首發症狀,多發生於缺血性腦血管病,出血性者多發生於急性期。腦動靜脈畸形和腦動脈瘤是少見原因且均發生在年輕患者。
四、腦部腫瘤:中老年發病率較高,約l/3腦腫瘤患者以癲癇為首發症狀,大腦半球腫瘤的癲癇發生率可高達50%。腫瘤的生長速度愈慢,癲癇的發生率愈高。腦轉移瘤以肺癌最多,1/3或更多可表現為先行型,即轉移灶的症狀已很明顯,原發灶尚無症狀或常規條件無法檢出。發作多為簡單或復雜部分發作,也可為全身性強直陣攣發作。腦電圖約80%有局灶性改變。
❽ 什麼是癲癇
什麼是癲癇?
癲癇民間俗稱「羊癲風」或者「羊角風」,醫學上又稱慢性反復發作性短暫腦功能失調綜合征。以腦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反復癇性發作為特徵。癲癇是神經系統常見疾病之一,患病率僅次於腦卒中。癲癇的發病率與年齡有關。一般認為1歲以內患病率最高,其次為1~10歲以後逐漸降低。我國男女之比為1.15∶1~1.7∶1,種族患病率無明顯差異。
什麼原因可以引起癲癇呢?
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癲癇,特別是大腦皮質的病變,一般認為與下列四種因素有關:1、遺傳因素,在一些有癲癇病史或有先天性中樞神經系統或心臟畸形的病人家族中容易出現癲癇;2、腦損害與腦損傷,在胚胎發育中受到病毒感染,放射線照射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胚胎發育不良可以引起癲癇胎兒生產過程中,產傷也是引起癲癇的一個主要原因顱腦外傷也可引起癲癇;3、顱腦其它疾病,腦腫瘤,腦血管病,顱內感染等;4、環境因素男性病人較女性病人稍多,農村發病率高於城市,另外發熱,精神刺激等也是癲癇發生的誘因。
❾ 什麼是癲癇呀什麼是給發型癲癇
癲癇是一種常見病,俗稱「羊角風」,患病率為7‰,主要由腦部多種病因所引發,引起腦部神經元群產生陣發性異常放電,導致患者運動、感覺、意識、精神、植物神經功能等出現異常,出現短暫性、發作性的神經功能紊亂。癲癇容易導致患者出現身體、心理、社會方面的問題。目前,我國大約有900萬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