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小麻雀頭發型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小麻雀頭發型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9-24 01:46:57

① 麻雀張若昀發型怎麼剪

150影院 早就已經全★集了

② 小麻雀怎樣分公母

麻雀成鳥雌雄不同色,通過看鬍子辨別公母比較准。
剛孵出的小鳥不管公母都一個顏色——和成年雌鳥顏色一樣,頭和背部沒有酒紅色的毛。
雄雛臉頰和吼部的毛色是淡青灰色(冷色系),嘴下到吼部的毛根可以看到隱隱發黑,有的時候看到的黑色區域並不明顯,你可以把鳥抓在手上,吹開喉部的羽毛,從毛根深黑轉到毛尖灰色,有的毛尖會有點白岔。雌鳥臉頰和吼部的毛色是淡黃褐色(暖色系),嘴下到吼部的毛色也是這樣,同一色系連成一片,仔細挑選應該就不會錯的。

③ 我家來了個小鳥,跟小麻雀一模一樣,(顏色和個頭)但是只吃肉,不吃糧食,誰知道是什麼鳥。

伯勞?

④ 麻雀的外形

麻雀屬都是小型鳥類,它們的大小、體色甚相近。一般上體呈棕、黑色的斑雜狀,因而俗稱麻雀。顯著特徵為黑色喉部、白色臉頰上具黑斑、栗色頭部。

初級飛羽9枚,外側飛羽的淡色羽緣(第一枚除外)在羽基和近端處,形稍擴大,互相駢綴,略成兩道橫斑狀,在飛翔時尤見明顯。

嘴短粗而強壯,呈圓錐狀,嘴峰稍曲。閉嘴時上下嘴間沒有縫隙。雌雄形、色非常接近(可通過肩羽來加以辨別,成年雄鳥此處為褐紅,成鳥雌鳥則為橄欖褐色)。

拓展資料:

麻雀多活動在有人類居住的地方,性極活潑,膽大易近人,但警惕卻非常高,好奇心較強。多營巢於人類的房屋處,如屋檐、牆洞,有時會佔領家燕的窩巢,在野外,多築巢於樹洞中。有時可以發現它們在個別的樹上築巢,然而麻雀在一年的四個季節中都是成群的,具有很多洞的老樹群,通常是它們最喜愛的築巢地點。

除繁殖、育雛階段外,麻雀是非常喜歡群居的鳥類。秋季時易形成數百隻乃至數千隻的大群,稱為雀泛,而在冬季它們則多結成十幾只或幾十隻一起活動的小群。

這種小生靈非常聰明機警,有較強的記憶力,這和其它許多小型雀不同,如得到人救助的麻雀會對救助過它的人表現出一種親近,而且會持續很長的時間。在麻雀居住集中的地方,當有入侵鳥類時它們會表現得非常團結,直至將入侵者趕走為止。麻雀在育雛時往往會表現得非常勇敢。

⑤ 頭發少,細軟的女生適合剪短發嗎

頭發細軟發量少的女生非常適合剪短發,我自己就是屬於頭發細軟發量也不是特別多,我就剪了短發,非常的好看,也非常的適合自己。

而頭發細軟發量少,反而是不適合長發,尤其是長直發,因為如果是長發,不管是紮成辮子還是把頭發直接披下來,都會給人的感覺是,讓頭發跟貼在頭皮上,這樣就會顯得頭發很油,也沒什麼造型,而且頭發全部貼在頭皮上,反而顯得頭更大。

但是如果你剪成一頭利落短發,就給人感覺不一樣了,短發一般都是有點層次的,這樣就顯得頭發有點蓬鬆,整體造型也好看,不會顯得頭發特別貼頭皮。

不過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臉型選擇適合自己的短發。我當時剪短發之前也是有所疑慮的,怕剪了之後就不好看了,後來在咨詢了發型師之後,他明確的告訴我,頭發細軟,頭發發量不多,特別適合剪短發。

而且頭發少的女人肯定更害怕掉頭發,長頭發相對來說肯定比短發掉發比較多一點,我在還是長頭發的時候,每次洗頭發都會一大把的掉頭發,掉到自己都心疼,甚至都不想洗頭了,但是又是油性頭發,不洗又看上去臟兮兮的。

索性乾脆剪一頭利落的短發,剪了短發之後很明顯的掉發就少了,這個也是讓我覺得我不會再留長頭發,我會一直留短頭發的一個原因。

而且很多女生在剪了短發之後,反而讓自己更有氣質,更有靈氣,比長發的時候更好看。所以我覺得你可以完全嘗試一下短頭發,一定要找一個好的發型師幫你設計一下。

⑥ 麻雀的外貌,大概是什麼樣子!!

一般麻雀體長為14厘米左右,雌雄形、色非常接近。喙黑色,呈圓錐狀;跗跖為淺褐色;頭、頸處栗色較深,背部栗色較淺,飾以黑色條紋。臉頰部左右各一塊黑色大斑,這是麻雀最易辨認的特徵之一,肩羽有兩條白色的帶狀紋。尾呈小叉狀,淺褐色。幼鳥喉部為灰色,隨著鳥齡的增大此處顏色會越來越深直到呈黑色。幼鳥雌雄極不易辨認,成鳥則可通過肩羽來加以辨別,雄鳥此處為褐紅,雌鳥則為橄欖褐色。

⑦ 麻雀頭部為什麼到處蹭

摘要 您好!麻雀頭部到處蹭是為了整理自己的發型吸引異性,而且它飛行能力極強,能短時間停留,能急轉彎,上下左右飛行自如。

⑧ 麻雀的外形特徵

鳥綱雀形目文鳥科麻雀屬鳥類的通稱。嘴短而強健,呈圓錐形,稍向下彎;初級飛羽 9 枚,外緣具兩道淡色橫斑。

麻雀體長為14厘米左右,雌雄形、色非常接近。喙黑色,呈圓錐狀;跗跖為淺褐色;頭、頸處栗色較深,背部栗色較淺,飾以黑色條紋。臉頰部左右各一塊黑色大斑,這是麻雀最易辨認的特徵之一,肩羽有兩條白色的帶狀紋。尾呈小叉狀,淺褐色。

麻雀多活動在有人類居住的地方,性極活潑,膽大易近人,但警惕卻非常高,好奇較強。多營巢於人類的房屋處,如屋檐、牆洞,有時會佔領家燕的窩巢,在野外,多築巢於樹洞中。除冬季外,麻雀幾乎總處在繁殖期,每次產卵六枚左右,孵化期約14天,幼鳥一個月左右離巢。

麻雀為雜食性鳥類,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種子為食,育雛則主要以為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蟲為主,其中多為鱗翅目害蟲。

⑨ 小麻雀如何飼養

關於麻雀的放養就不多說了,只要是掏的雛子,和鳥建立很好的關系,常訓練。。就可以做到,這里主要說說如何把麻雀作為鳴叫鳥來玩賞的一些方法。
對於麻雀的叫聲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因為它就生活在我們周圍,每天早晚只要稍微留心點都可以隨時聽到,唧唧喳喳的,不算好聽,也談不上什麼韻律,不過非常的熱鬧。麻雀本身也沒有華麗的外衣,可以說它即不是很好的鳴叫鳥,更不算觀賞籠鳥。不過近年在南京,上海等地有相對固定專門飼養麻雀的群體出現,這些人大都是把麻雀當作鳴叫鳥來飼養。專門飼養麻雀的起源無從考證,但我所知道的是很多人開始飼養麻雀是為了給百靈鳥押口的,在飼養過程中漫漫發現麻雀其實也可以學叫口,也可以叫出自己的一套,(特別是雛鳥養大的通過一段時間的押口調教完全能夠叫出許多巧來),另外飼養麻雀還有個優勢——資源豐富,價格便宜,於是有很多人開始嘗試。。。。。。現在在南京鳥市可以看到除了養綉眼的,就是很多籠里架上的麻雀,已經很有規模,而且南京也有專門飼養麻雀的籠具。

我個人認為麻雀很有飼養價值,當然也許因為個人偏好,家裡有一隻養好的麻雀肯定非常熱鬧,它不象大多鳴叫鳥那樣有歇口期,養的到家的換羽期都叫,麻雀不畏寒冷,寒冬臘月里一樣可以長鳴不止,特別是對那些飼養冬季歇口鳥的朋友來說是一種很好的補充。到了春季如果飼養得法,可以欣賞到你養的麻雀的舞鳴,尾巴和頭部上翹程U字型,尾部羽毛象扇子一樣撒開再合攏,兩翅下拖不停煽動著,非常威風,可以在鳥台上一邊不挺打轉一邊鳴叫,我覺得那舞姿不亞於百靈。

我們常見的有山麻雀和(樹)麻雀兩種,這里主要介紹山麻雀,(樹)麻雀除毛色外與之相近。

一.特徵。

山麻雀:

體長14厘米左右,羽色艷麗,是麻雀家族裡最漂亮的一種。雄雌異色。雄鳥頂冠及上體為鮮艷的黃褐色或酒紅色,上背具純黑色縱紋,喉黑,臉頰污白。雌鳥色近灰褐,較暗,具深色的寬眼紋及奶油色的長眉紋,腹部灰白。分布范圍:喜馬拉雅山脈、中國西藏高原東部及華中、華南和華東。在我過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山麻雀的鳴叫比(樹)麻雀的巧要多一些,聲音更細一些,如想從雛鳥調教選擇山麻雀更好些。

[樹]麻雀:

體長15厘米左右比山麻雀略大的麻雀。頂冠及頸背褐色,兩性同色。成鳥上體近褐,下體皮黃灰色,頸背具完整的灰白色領環。與家麻雀及山麻雀的區別在臉頰具明顯黑色點斑且喉部黑色較少。幼鳥似成鳥但色較黯淡,嘴基黃色。分布范圍:歐洲、中東、中亞和東亞、喜馬拉雅山脈及東南亞。是我過東部眾多城市中最常見的鳥類。

二.習性。

山麻雀喜歡結群棲於高地的開闊林、林地或於近耕地的灌木叢。棲於家麻雀和(樹麻雀)不常出現的城鎮及村莊。是典型的喜群居鳥類,清晨總是結群出外覓食,在一些靠近山地的打穀場常能看到電線上歇的密密麻麻的山麻雀。以作物和草種為主食,繁殖季節捕食昆蟲。喜歡將鳥巢建在杉樹,松樹頂部和垂直的電線桿空洞內,卵程灰白色帶褐色斑點,通常產卵四-五枚。此鳥建巢時的領地性較強,往往方圓一兩百米內不會有兩對鳥同時建巢喂雛。南京地區的山麻雀產量受每年梅雨季節長短的影響。雨水多的年份往往幼鳥數量十分有限。

(樹)麻雀比較常見,愛群居。不多做介紹了。

麻雀雖屬文鳥科,但遠不如其他文鳥乖巧,愛動愛鬧,動作靈活,頻率極快,而且非常聰明。捕捉到的成鳥脾性極大,極難馴化,飼養不得法者往往幾天就掛了,養活了非搬即仰,養個兩三年能當人面開口大叫的已經非常不易,故建議喂養當年的雛鳥和出窩不久的原毛,在野外換好的老毛最好不要去養了,這種鳥花了大功夫養出來,出息也會不大的。

三.鑒賞

從鳥外部來看主要還是身段體形,毛色,站姿,從內在分析主要是鳥脾性的大小。
體形方面主要是要求身材長,毛片薄,沒肩膀,尾巴足(一字尾最好),頭門要寬(當然也別找那種大頭獃子),頂平,嘴殼飽滿,眼大而有神。對麻雀眼睛的相鳥方法可以參見有關百靈的選擇方法,這對麻雀的脾性判斷很重要。

毛色方面對山麻雀尤為重要,養過黃雀的朋友都知道有青公和黃公之分,我覺得山麻雀也是這樣,青公雄山麻雀成鳥背部毛色不夠紅,仔細看可以看出每根紅毛的毛尖處有黃褐色羽梢,鬍子小而淡,臉部羽毛白里發黃,兩肋黃褐色,總體一個特點:身上的毛看起來是一圈圈的,程鱗片狀,嚴重的只比雌鳥紅一點點,幾乎沒鬍子;黃公則相反,背部羽毛紅的正,中間夾雜著一些純黑色背羽,和頭頂紅羽連成一片。臉部雪白,可以說白的發亮,鬍子黑而寬,腹部中央白,兩勒淡青灰色,毛色整而質光滑,看起來十分清爽絢目。我個人在選擇山麻雀時喜歡黃公。

另外由於基因原因,還有兩種變異的毛色品種,一種雄性山麻雀成鳥毛色發橙紅色,雌鳥也比正常的要黃一些。另一種是我們所說的「米湯膠」成鳥毛色很淡。那種純白的或是身上帶白花的應該屬於基因突變的結果。

樹麻雀成鳥雌雄同色,主要看臉白頸箍白,鬍子大而黑的,黑白分明,毛色油亮。

站姿很重要,起碼應該不搬不仰,更不能翻跟頭;提出去的鳥應該抬頭挺胸,旨高氣昂的,切勿縮頭縮腦的,總躲在籠子一角,神情緊張象小偷的鳥提出去實在有點。。。。。。當然這與平時的養功有密切的關系。這里還要說一點,就是麻雀的尾巴,有的鳥尾巴太硬,平時總是上翹著(正常的應該在發情期如此)那就不太美觀,而且籠養容易掃尾巴。

關於麻雀的脾性當然是性大者膛音高,肯叫,而且多為黃公,身段極佳,漂亮!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這樣的鳥來年上了性一定善舞。不過這樣的大多會是武將,難以服籠,進籠後多有仰頭,翻跟頭的動作。如能把這樣的鳥養到可以捧在手中,走到那裡叫到那裡實為極品,也足見你的養功了得!當然這不是做不到,選擇雛鳥開始飼養的成功率高一些,原毛會很難,這些年飼養這樣的原毛我只成功過一次。雖然我喜歡性大的鳥,但這里還是建議初養的朋友開始盡量選擇脾性溫和些的鳥,只要身段毛色都能說的過去,也很值得飼養,效果一樣不差。

四.挑選
1、雛鳥的挑選
山麻雀:
山麻雀成鳥雌雄不同色,通過看鬍子辨別公母比較准。
剛孵出的小鳥不管公母都一個顏色——和成年雌鳥顏色一樣,頭和背部沒有酒紅色的毛。
雄雛臉頰和吼部的毛色是淡青灰色(冷色系),嘴下到吼部的毛根可以看到隱隱發黑,有的時候看到的黑色區域並不明顯,你可以把鳥抓在手上,吹開喉部的羽毛,從毛根深黑轉到毛尖灰色,有的毛尖會有點白岔。雌鳥臉頰和吼部的毛色是淡黃褐色(暖色系),嘴下到吼部的毛色也是這樣,同一色系連成一片,仔細挑選應該就不會錯的。當然我們不能排除鳥販子做手腳,我就看到過有鳥販子用眉筆給雛子麻雀畫鬍子的,呵呵。。。。但是不怕,他們畫不到毛根,而且只要鳥雛臉頰和吼部的毛色發黃,多數就是母的!
選山麻雀雛子有一點要注意的,就是在雄雛中去判斷未來的青公和黃公,因為雛鳥(包括原毛)也會有毛色深淺的,在許多鳥里選毛色深的(發紅的)並不代表這鳥以後換了毛顏色就好,很可能換出來後是毛色就比雌山麻雀紅一點,臉頰發黃,鬍子小而色淡,看上去不清爽的青公;而那種雛鳥整體羽色灰而淡的,偏冷色多的,看上去不好看,灰灰的那種雛鳥往往換了毛後就是頭上和背部的毛色紅的深,臉上的毛非常白,鬍子大而黑的黃公。
另外對雛鳥未來脾性的判斷可以看眼角,這點可以借鑒百靈的相鳥方法,當然這里只是去對以後的情況做個分析,並不是說脾性大的鳥不好,在雛鳥階段完全可以大膽嘗試。還有個辦法是看嘴的顏色,同樣大小的雛鳥在一起,嘴上(嘴根應該發黃,嘴尖部分)發黑色多的,腿和腳趾發黑的,鳥性則大,如果是快出窩的雛什麼已具野性了;嘴從根部到嘴尖都發黃的,腿和腳趾顏色淡灰或肉色的,則性溫順,宜馴養。

(樹)麻雀:
成鳥雌雄同色,雛子麻雀的雌雄辨別除了看精神,頭型以外主要看鬍子,當然雄雛的彈音(叫聲)會高些,亮些。。。。在挑選時全面觀察應該可以挑到自己中意的雛鳥。
雄雛頭門較寬,鬍子色深,最主要的有雄鳥的鬍子一般呈方形(長方形),臉部和頸部白圈的白色較正發亮;雌鳥的鬍子多呈三角形,臉部不夠白;值得注意的是麻雀雛子叫的時候吼管都會波動,如果想通過這個來分辨一般不會太准。。。。

2.原毛的選擇
雌雄的辨別和挑雛子一樣,不多說了,原毛的挑選也有幾點須注意的。
最主要是判斷小鳥出窩的時間
上面談到的看嘴殼和腿的顏色很關鍵,這個時間的鳥已經在野外生活了一短時間,具有一定野性,出窩時間越長的越難養純,如果一不小心找了只脾性壞的鳥,那接下來的飼養往往以放生告終。嘴殼越黑則性越大,腿和腳趾越黑則在野外生活時間越長。

當然還要注意的是別把老母鳥當原毛挑回去養了,那種嘴和腿都是漆黑的,一身舊毛的肯定是老「婦女」。
南京本地的山麻雀雛鳥一般在六月中下旬上市,這樣的話在七月中上旬上市的原毛應該都是頭窩,且出窩時間不長,能在這個時候找到一隻原毛應該最好。到了八月中下旬上市的鳥有的頭頂可能已經出現幾根紅毛,這樣的鳥野性基本已成,飼養難度將回很大;如果到了九月份之後還沒找到一隻中意的鳥最好就算了,或者向朋友要一隻吧。

選擇時那種滿籠子亂撞的武將千萬不要選,在籠里已經仰頭的更不能要了,要找那種頭像低的(喜歡把頭往下鑽的)頭門寬的,蹦的不厲害的。當然最好過到小籠子里單獨再觀察一下。

最好用不帶底板的小籠,用手托住籠底從上方觀察之,如果持續幾分鍾鳥始終在籠底活動這鳥有潛力!(呵呵,這是個壞方法,因為有些鳥本來可能還沒毛病,可給你這樣就嚇出了毛病,鳥販子要叫了),但對麻雀這樣的生鳥來說如果你故意嚇它都沒出現什麼情況的話,這鳥的確值得養了。

在攜帶回家的途中最好將籠具用布都包上,只留底部,生鳥進籠一下黑了容易出問題,籠子都亮著又怕路上嚇出點毛病。

五.飼養

1.雛鳥的喂養

雛子的填食我喜歡用活黃鱔連骨絞碎,拌豆粉,蛋黃(如果雛鳥火大可用綠豆粉,也可將適量青菜葉絞碎拌在食中還可以加些微量元素),比例為3:3:3:0.5:0.5這樣喂的雛鳥長的快,體形大,毛色好。。。。。。味到尾巴長了一小半,開始自己啄東西了就可以上架子了,這里要說一點是一般山麻雀比(樹)麻雀動嘴要早。放上稀食讓它自己啄。注意這時的小鳥最好不要直接進籠子,因為小鳥的活動,練習飛行的慾望非常強烈,在籠中常竄上竄下,有時候一急很可以仰頭甚至翻跟頭,而麻雀一旦仰頭了,再也改不掉,雛鳥照樣如此;而且這時候任其在籠中亂非亂跳很容易把剛長好的尾羽翅膀碰掉,影響美觀影響鳥的正常發育,到那時候後悔就晚了。在架子上可以約束它的行動,也不防礙主人與鳥建立感情,讓小鳥適應了周圍的環境,養成良好的習慣後再進籠子。特別是那些在架子上喜歡把頭往上夠的小鳥更應該多栓一些時間,進籠一旦發現鳥搬了就把它上架子養吧。當然也有朋友直接進籠的,但會把籠子最上面的橫絲給擋起來,不讓鳥抓,這個方法也可以。不管怎樣如果你不想放養的話,盡量少讓雛鳥在外面飛著玩。

小麻雀(雄)開始自己吃食了每天早上就會自言自語的敘了,(有時候白天你看它眼睛閉著在那裡打瞌睡但喉嚨在波動,聲音不高但能聽見),這時可以讓雛鳥聽其他鳥的鳴叫讓它學習,這樣到換毛後,你養的麻雀叫口一定不錯。當然我發現麻雀學習硬食鳥(芙蓉,黃雀。。)百靈類和綉眼的叫口都可以,但想讓它學靛頦這樣的鳥叫就不太現實了。

每天抽一定的時間與幼鳥接觸,用手餵食,喂蟲,讓小鳥養成親人的習慣,小鳥在自己吃食後逐漸減少喂蟲的數量和次數,有空多帶鳥出去溜遛,主要是為了讓它適應外面的環境,培養其愛熱鬧,見「怪」不亂的習慣。不然你的鳥在家裡肯定叫的不錯,出去就。

如果有可能,我會盡量的選擇籠養,因為籠養鳥沒有束縛,到上性的時候可以在台上盡情展示舞鳴,而架養的雖然也能跳舞,但所受限制較多,持續的時間總不長。鳥市上見到架養的麻雀也大多是因為籠養時出了問題才改為架養的。

2.原毛的飼養

剛進籠的鳥野性大,可以多喂幾天穀子,營養成分高的鳥食容易讓鳥性更大,不是撞的頭破就是開始生黃。所以很多人不管這些,生鳥剛進籠就拚命給鳥加營養,養一段時間往往發現鳥的腳趾開始腫大,嘴角出水起黃。

這時的生鳥可以每天淋水一到兩次(七八月份不怕鳥受涼,但也不要淋的太濕)10多天後可以換蛋小米為主食,(我一般都是炒制,大半水瓶蓋小米加兩個蛋黃,換毛前不要把食做的太硬)蘇子可以喂一些,但麻雀不愛吃,開始鳥可能不吃,沒關系,漫漫減穀子。還要常在籠中掛青。

麻雀是一種愛動,特別生鳥在籠里一直亂蹦,食水差一點鳥就會因為營養不夠干脯脫膘,嚴重的就死了。麻雀籠最好用籠衣罩住最上面的橫絲,不讓鳥抓,這樣既讓它形成在籠子下部活動的習慣也給它提供里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我覺得在原毛換毛前不需要遛鳥,只要每天給它淋水洗澡,換加食水就可以了,這樣給它一個安靜的環境讓它上膘,也會很快開始換毛的。(剛進籠的野鳥的生物機能被打亂,再多在戶外讓其多受驚嚇更容易使其生理循環紊亂,常表現在不換毛或換毛不正常,常出現到十一月下旬鳥羽毛還沒換的情況。)這時可以每天清晨讓鳥聽其他鳥叫,原毛可以學一點叫口,但效果肯定不如雛鳥了。還有一點要注意的,這時的生鳥千萬不能高掛,平時要放低,我是就放地下,也不能把其他的鳥或是它的同類放在它籠子的上面,這樣非仰頭不可!最好能養兩只,因為麻雀喜群居,一隻獨養鳥聽到外面麻雀叫也會非常激動,在籠里亂跳,容易搬的!養兩只一般比較保險點,最起碼能出一隻沒毛病的。發現開始換毛了要多喂點青菜,在籠子里加一個粉缸,用豆粉加蛋黃和適量魚粉骨粉。每天喂幾條活蟲毛換到一半的時候,你的鳥應該開始每天早上敘了。等到它身上的毛已基本換好,還剩幾根尾羽沒長全的時候你就不能懶了,要每天早上去遛鳥。因為鳥換毛時身體消耗很大,這時身體中性激素水平較底,脾性也相對較好,再者通過一季的飼養已基本服籠,這個時間訓練它最為合適。晚了早了都不好。這個時候鳥會有一個明顯的變化,腿和腳趾的顏色很深灰色變成了黃色或肉色。

開始遛鳥時注意應該先提著籠子,其間注意觀察鳥在籠里的反映,頭一兩天肯定蹦的很厲害,不過只要沒有仰頭的動作都不要緊,一般這樣堅持10天左右,鳥逐漸習慣周圍的環境和被人提在手中,開始在台上敘了,這時可以改為捧著籠底,先低後高,這樣有一個多月你養的麻雀就可以捧到那裡叫到那裡了,爽呀!!!!!!!!!這個時候除了自己開心以外還會有許多人羨慕你,要知道麻雀飼養的成功率非常低,拿南京為例,每年雛鳥加原毛上市總有近千隻,除去母鳥,其餘都被人挑走,到了秋季換毛後能捧出來的不過三兩只了。

一旦你的鳥「定型」了以後就不一定要每天遛了,每星期拎出去一兩次就可以了。這時的鳥對出去玩也有癮了,出去後不是大叫不止就是爬在台上松開腰箍四處張望,好不舒坦。
我喂麻雀平時的飼料主要是蛋小米,少量穀子,蘇子,稷子。平時的飼養中青菜不可缺少。適當的日光浴對鳥的健康也十分關鍵,這里不再多說了。

近春天的時候可以加重食中的蛋黃比例(小半水瓶蓋小米加兩個蛋黃)為鳥上性舞鳴作準備。可喂點活蟲,但蟲容易上火,不可多喂。如果發現你養的麻雀只吃蟲,其他的不怎麼吃了,也不愛動了一定要注意了,弄不好這時鳥已脫膘,很危險!

一般立春之後,鳥嘴會變成烏黑的,背毛紅的更深發亮,這時會從早叫到晚,如果見到有麻雀在周圍它會立即開始自己的舞蹈,邊跳邊叫,非常有好看。如果兩只鳥對跳更有意思,不過如果都是養的鳥千萬別靠的太近,不然這時的鳥會動真格的,常能打的羽毛亂飛。

要提醒你一點,春天鳥上了性以後,千萬不能「悶」它,不能以為鳥就不會再搬了,這個時間它一急什麼動作都能給急出來!我就吃過這個苦!春天裡有時間多遛鳥,沒時間也不要總把鳥放在家裡黑暗的地方!

麻雀水浴沙浴都來,想你的鳥毛色好沒事多給它洗澡,非常好玩的是麻雀常洗完水浴又洗沙浴,看它在沙里打滾撲騰,然後曬著太陽蹲在台上一邊松開腰箍理毛一邊叫著是種享受。。。。。。平時應該每三天讓鳥洗澡一次,夏季里每天都要洗,籠舍衛生要注意,南京地區喜歡在籠底鋪一層紅土,每周清理兩-三次。

關於山麻雀的毛色的問題,我在飼養中沒有嘗試過在飼料中填加色素,現在也不好說色素對毛色能產生多大的影響,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對此進行嘗試。不過長期用蛋黃小米喂養的麻雀肯定會比野外的要更紅,大體上的顏色程醬紅色,野鳥在春天一般程酒紅色。
麻雀的智商水平很高,且動作很快,常會利用過籠洗澡的空隙逃跑,所以提醒大家不要被其老實服籠的假象所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