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蜥蜴的外形特徵有哪些
蜥蜴的外形特徵:
1、蜥蜴的身體外形及大小在爬蟲類中差異最大。體長從3公分(1吋,壁虎)至3公尺(10呎,巨蜥)。體重最輕者不足1克,最重者多於150公斤。身體多細長,具長尾,多具4肢,除鼻孔、口、眼及泄殖腔開口外,體表覆以鱗片,一對眼睛和一對耳孔。如無外耳孔,則鼓膜位於表面,有些種於頭和體鱗下真皮內有骨鱗。鱗的表面覆以一層角蛋白。某些蜥蜴具鱗器官,鱗片鋸齒狀邊緣突出剛毛,可能用司觸覺。許多蜥蜴,尤其是避役(變色龍)和安樂蜥,能改變體色,可從亮綠色變為深巧克力褐色,體上線、帶斑紋亦可忽隱忽現。變色機制為黑色素細胞中色素顆粒的移動,顆粒集中時色淺,分散時色深。有些蜥蜴頸部具可伸展的皮褶,頭上有角或盔,或喉部有棘或皺褶等。頭顱的前部由薄的軟骨和膜構成。 眼瞼多可動,兩眼之間隔以薄層垂直的眶間隔,眶後骨與鱗骨形成的骨桿上有一個顳孔。上齶能相對於顱的其他部分而運動,有方骨,口可大張便於吞食獵物。
2、多數蜥蜴具四足,後肢肌肉有力,能迅速奔跑及迅速改變跑動方向,Cnemidophorus屬時速達24公里(15哩)。有幾科蜥蜴身體延長,四肢縮短,乃至無肢體。壁虎、鬣蜥屬(Uta)及Acanthodactylus屬的趾上多緣飾以增加其表面積並防止陷入沙中,壁虎能在垂直的玻璃板上爬行。避役每足5趾,藉皮膚構成的蹼分為內外兩組,在後肢外側3趾、內側2趾各成一組,前肢反之,適雄體具成對的交接器官──半陰莖。
B. 蜥蜴是如何保護自己的
一是通過改變體色,其次是使用肢體語言警告對方,無效的話會發起攻擊,包括頭撞,尾抽,口咬等。遭遇敵害或受到嚴重干擾時,常常把尾巴斷掉,斷尾不停跳動吸引敵害的注意,它自己卻逃之夭夭。
蜥蜴 (Lizard),俗稱「四腳蛇」又稱「蛇舅母」,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1] 。屬於冷血爬蟲類,其種類繁多,在地球上分布大約有3000種左右,我國已知的有150餘種。大多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其生活環境多樣,主要是陸棲,也有樹棲、半水棲和土中穴居。多數以昆蟲為食,也有少數種類兼食植物。蜥蜴是卵生,少數卵胎生。蜥蜴與蛇有密切的親緣關系,二者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周身覆蓋以表皮衍生的角質鱗片,泄殖肛孔都是一橫裂,雄性都有一對交接器,都是卵生(或有部分卵胎生種類),方骨可以活動。
C. 蜥蜴是保護動物嗎
蜥蜴是保護動物。我國1999年出版的《中國動物志爬行綱第二卷有鱗目蜥蜴亞目》記載了156種另13亞種,2004年出版的《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則記錄了161種,二者名錄也有小部分出入。1988年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大壁虎、鱷蜥、巨蜥3種,而90年代頒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則將我國未列入重點名錄的所有蜥蜴亞目種類全部列入,亦受國家保護。
D. 蜥蜴簡筆畫步驟圖
蜥蜴的變色能力很強,以其善於變色獲得「變色龍」的美名。在陽光照射的乾燥地方通身顏色變淺而頭頸部發紅,當轉入陰濕地方後,紅色逐漸消失,通身顏色逐漸變暗。是不是很神奇呢?那麼今天就跟著我來畫一隻蜥蜴簡筆畫吧~
第一步:皮膚顏色愛多變
首先在紙張上畫出蜥蜴的.基本外形輪廓以及一側的兩只腳,如圖
第二步:小腿雖短跑得快
為了讓蜥蜴看起來比較立體,請在右側添加上蜥蜴的右腳
第三步:遇到危險就斷尾
最後為蜥蜴加上眼睛和嘴巴,調整一下畫面,一隻蜥蜴就完成了!
其他蜥蜴簡筆畫
E. 兒童爬行動物簡筆畫大全【蜥蜴】
我這有你要嗎
F. 蜥蜴原來是怎樣保護自己的後來為什麼改變了方法
為了逃避天敵,通常會表現出許多求生的行為,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蜥蜴的斷尾自割行為。
會斷尾的蜥蜴,尾巴的尾椎骨都有許多斷尾點,
一受到外力擠壓就會產生扭動而自割,斷裂出的尾巴會持續扭動一陣子,
可以分散掠食者注意而延長個體逃跑的機會。雖然蜥蜴討跑時舍棄了尾巴,
但對許多蜥蜴來說,尾巴具有儲存能量或幫助平衡的功能,
非必要蜥蜴是不會隨便斷尾的。
______________
蜥蜴類尾部椎骨處有自割面,這是一種軟骨性的構造,遇敵時尾部由此處斷裂,斷掉的尾巴神經仍有作用,可持續跳動數分鍾,藉以轉移敵人注意,讓蜥蜴有足夠時間逃命,日後尾巴會再生。
_________________
因為它斷落尾巴里的神經功能尚未喪失,
會使尾巴不停跳動,
來分散敵人的注意力...
_________________
請問它後來有改變出什麼新方法嗎
是什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