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重陽節風俗有哪些簡單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重陽節風俗有哪些簡單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0-02 20:09:10

Ⅰ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采中草葯、遍插茱萸、擺敬老宴、吃重陽糕、制葯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時節,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每到九九重陽這一日,各地都有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交流感情、鍛煉身體的活動。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重陽節其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內涵豐富。

Ⅱ 重陽節有哪些傳統習俗

親你好,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重陽節有哪些傳統習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肯定對大家有所幫助。

重陽節傳統習俗

1、簪菊花

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2、吃重陽糕

重陽糕亦稱「花糕」,漢族重陽節食品。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蒸重陽糕方法與蒸年糕相同,不過蒸糕要小一點,糕要薄一點。以米粉、豆粉等為原料,發酵,更點綴以棗、栗、杏仁等果饢、加糖蒸制而成。為了美觀中吃,人們把重陽糕製成五顏六色,還要在糕面上灑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陽糕又叫桂花糕),這樣製成的重陽糕,香甜可口。

3、登高,旅遊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4、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佳節,中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採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採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5、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重陽節寓意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雙九重疊,所以也稱「重九」。為什麼稱為「重陽」呢?古時候,以二、四、六、八、十為陰數,以一、三、五、七、九為陽數,九為陽數中最大。古籍(易經)上有:「以陽爻為九。」兩陽相重,因此又稱「重陽」。

新中國成立後,重陽節又叫"老人節

Ⅲ 重陽節都有什麼習俗

登高、吃糕吃面、尊老敬老、賞菊、宴師等。

1、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

2、吃糕吃面:農歷九月九日吃棗糕,取意早日升高。晉東南地區及五台縣等地,則習慣吃壽面。晉南地區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諺,意思是說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改善生活。

3、尊老敬老:九九重陽節,今天成了象徵老年人長壽的佳節。是日習慣慰問老人。老人們喜歡到門外遛達遛達,鍛煉鍛煉。體魄強壯者還要登上附近的高處,極目遠舒,以壯暮志。

4、賞菊:賞菊也是重陽節的一項傳統活動。金秋時節,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古人在賞菊之時,還習慣飲菊花酒。今天,不少人仍喜歡在這天飲菊花酒。多數是在酒中泡點干菊花。晉北一些地方,飲酒喜在門外,稱為辭青,意喻告別秋天。

5、宴師:舊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學董牽頭,組織村民殺一隻羊做飯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時商討本村下一年的教書事宜,或繼續留聘,或另請高明。今天學校教師多為公職人員,不少農村仍然習慣在這一天宴請老師。

Ⅳ 重陽節的習俗有哪些

一、拜菩薩。世人只知道重陽節九九登高望遠、家庭聚會、喝菊花酒、佩戴茱萸,卻罕有人知道重陽節也是一位菩薩的聖誕日,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

重陽節,是佛教摩利支天菩薩的聖誕日。名號很生僻,但本尊卻赫赫有名!沒錯,摩利支天菩薩是觀世音菩薩為普度眾生而示現的化身,具有廣大的功德之力,能夠消災、除障、增福、滿願。在佛教的造像,一般是呈現天女的形像,四面、三目、八臂,座下有金豕。——你沒看錯,「豕」就是「豬」,豬在民間象徵著「福報盈門」,「宀」下有「豕」方為「家」,而在佛教誕生的印度,依照傳統習慣,村莊里的公豬在清晨都會被打掃干凈,讓它們宣告破曉的來臨,而摩利支天正是坐在這樣的七個公豬拉著的雙輪戰車上,所以摩利支天又被稱作「金色的破曉女神」(詳見圖一、圖二)。

摩利支天菩薩在唐宋年間十分盛行,狂熱粉絲不乏帝王將相,第一當屬南宋高宗,大文豪蘇東坡也緊跟其後,稱為當時炙手可熱的信仰人物。於是道教也忍不住把她請過去,打造了一位道教版的名人,改名為「斗姥、斗姆、斗母」等,全稱是「先天斗姥紫光金尊摩利支天大聖圓明道姥天尊」。斗指星斗,姥、姆即母也,斗姥即眾星之母,主宰眾星[噓]。

二、其中,我們從一幅敦煌石窟里一幅壁畫窺見佛弟子們過重陽節的點點滴滴:

1、寺院小聚。在古代,人們喜歡去寺院進行重陽節活動,在風景名勝之地修建的寺院中,吹吹風、賞賞菊,可謂愜意之極。

2、把酒言歡。重陽節正當秋高氣爽,菊花盛開,古人又大多嗜酒,於是在重陽節斟一杯菊花酒也是古人的心頭大愛。當然寺院不能飲酒,沒有持酒戒的俗家弟子自然跑出寺外偷著樂了!

3、載歌載舞。這個不用解釋了,喝醉了,唱歌跳舞是免不了的。

4、合家拜佛。有信仰的古人,便會選擇集體頂禮膜拜。看,畫中的奶奶和孫子一起坐在水牛背上,奶奶和主婦手持花朵預備供佛,興趣盎然。

5、登高望遠。登頂登高自然是古人必須遵守的重陽節習俗。而古人登高,並不僅限於登山,寺廟、亭台水榭,都是常去之處。

6、贍養病老。重陽節自古至今都保留了敬老、祛病之意味,鼓勵人們贍養老人、病人。在北周時期的莫高窟第296窟的《福田經變》中就保留有鼓勵人們贍養老人、病人的珍貴畫面。

7、遊子懷鄉。重陽節正值秋天,飲一杯菊花酒,看著空中明月,秋風寒涼,萬物蕭索,在外遊子不經意便會思念起故鄉。所以古時重陽節也是遊子思鄉的日子。

古人如何過重陽節之一:寺院小聚

Ⅳ 重陽節都有哪些風俗

重陽節可能就是一個大家知道有,但是存在感很弱的一個宛如打醬油的節日。

但是古代人們是很重視重陽節的,大家把重陽節當做入秋後一個大保健的節日。並且呢,古代開始就有很多詩句都是在說重陽節的,寶子們看看重陽節相關古詩,大約也能明白一些重陽節的大保健習俗。


這些習俗是很好,可是重陽節要上班啊!再好的大保健習俗也架不住我沒時間實踐啊!我想放假啊啊啊啊啊啊啊!讓我過節啊!!!

Ⅵ 重陽節的主要風俗是什麼

重陽節的風俗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插茱萸等習俗。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登高遠望,活動筋骨。所以,人們會於重陽登高。拘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

簡介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