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數學世界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貳』 我心中的數學世界手抄報速度速度一張急急急
我又不能幫你
『叄』 數學手抄報圖片六年級
數學手抄報圖片六年級
1、正確的看法是,數學不僅擁有真,而且擁有非凡的美——一種像雕塑那樣冷峻而樸素的美,一種無須我們柔弱的天性感知的美,一種不具有繪畫和音樂那樣富麗堂皇的裝飾的美,是唯有最偉大的藝術才具有的嚴格的完美。
——羅素(英國哲學家、數理邏輯學家,分析學的主要創始人,世界和平運動的倡導者和組織者。)
2、我沒有試圖直接解決某一物理問題,而只是試圖尋求某種優美的數學。
——狄拉克(英國物理學家)
3、數學是特別適於處理任何種類的抽象概念的工具,在這個領域中它的力量是沒有限度的。由於這個原因,一本關於新興物理的書,只要不是純粹描述實驗的,實質上就必然是數學書。
——狄拉克
4、數學是打開科學大門的鑰匙,是通向宇宙之美的關鍵。
——開普勒(德國天文學家、光學家)
5、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蘇霍姆林斯基(前蘇聯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
6、實驗、堅持不懈、試錯、冒險、即興發揮、最佳途徑、迂迴前進、混亂、刻板和隨機應變,所有這些都有助於應付變化。
——卡爾·韋克(美國密執安大學教授,著名的組織行為學者,著有《組織的社會心理學》等書)
7、數學有兩個側面,一方面它是歐幾里得式的嚴謹科學,從這方面看數學是一門系統的演繹科學;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創造過程中的數學看起來卻像一門實驗性的歸納科學。
——玻利亞(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
8、在現代實驗科學中,能否接受數學方法或與數學相近的物理學方法,已愈來愈成為該學科成功與否的主要標准。
——馮·諾依曼(20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計算機之父)
9、“難”也是如此,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縫來,但用斧鑿,能進一寸進一寸,能得一尺得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
——華羅庚(世界著名數學家,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安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
10、思索,連續不斷的思索,以待天曙,漸漸地見得光明。如果說我對世界有些貢獻的話,那不是由於別的,卻只是由於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
——牛頓(英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
11、鑽研數學——這是一種需要全部靈活性和刻苦耐勞的智力體操。
——維納(美國數學家,控制論的創始人)
12、所有的自然之物,是人類的未解的藝術;所有的偶然,都有看不見的方向;所有的不和,是和諧未被人領悟。
——亞歷山大·蒲柏(18世紀英國最偉大的詩人,傑出的啟蒙主義者)
13、初等幾何包含了兩個重要的有普遍意義的思想,其重要性遠遠超出了幾何學的界限,其中之一是演繹法和幾何學的公理基礎,另一個是幾何的變換和幾何學的群論基礎。
——亞格龍(前蘇聯幾何學家)
14、類比的方法應在經驗科學中占很高的地位,而且科學家也曾按照這種推論方法獲得很重要的結果。
——黑格爾(德國古典唯心主義辯證法哲學的集大成者,徹底的客觀唯心主義者)
15、有人說,知識就是力量,對我來說,知識就是幸福,有了知識,你就可以區別真理與謬誤,可以分清高尚渺小。
——海倫·凱勒(美國盲聾啞女作家和殘疾有障礙的教育家)
16、善於“退”,足夠地“退”,退到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這是學好數學的一個訣竅。
——華羅庚
17、當代有名的數論大家塞爾貝格曾經說,他喜歡數學的一個動機是以下的公式:π/4=1-1/3+1/5-…,這個公式實在美極了,單數1,3,5,…這樣的組合可以給出π。對於一個數學家來說,此公式正如一幅美麗圖畫或風景。
——陳省身(美籍華人,國際數學大師、著名教育家,20世紀世界級的幾何學家, “走進美妙的數學花園”創始人)
18、數學最使我著迷之處是不同分類之間有著許許多多的相互影響,有著預想不到的聯系和驚人的奇跡。數學的目的就是用簡單而基本的詞彙去盡可能多地解釋世界。
——阿蒂亞(英國數學家,當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
19、他的思想深入數學、空間、大自然的奧秘;他測量了星星的路徑、地球的形狀和自然力;他推動了數學的發展直到下個世紀。
——高斯(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被譽為歷史上偉大的數學家之一)畫像題詩
20、數學是一個非常美的領域,這是因為它的主要部分是由人類的心靈構成的,你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中的數學世界,這不是很美嗎?那裡有真正的自由,正是這種自由才是數學美的力量所在。
——瑟斯頓(美國心理學家和心理計量學家,美國心理測量學會的創立者之一,並任第一屆心理測量學會主席)
21、數學,作為人類思維的表達形式,反映了人們積極進取的意志、縝密周詳的推理以及對完美境界的追求。它的基本要素是:邏輯和直觀、分析和構造、一般性和個別性。
——R·庫朗(美籍德國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
22、成功的數學教育,應當是數學的精神、思想方法深深銘刻在學生的頭腦中,長久地活躍於他們日常的業務中,雖然那時,數學知識可能淡忘了。
——米山國藏(日本著名數學教育家)
23、數學對經濟競爭力至為重要,數學是一種關鍵的普遍使用的、並授予人能力的技術。
——格里姆(美國科學院院士)
24、“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變,生物之迷,日用之繁”無一能離開數學。
——華羅庚
25、數學好玩。 ——陳省身
26、貫穿整個物理科學的曲折變化的歷史,有一個仍然不變的因素,就是數學想像力的絕對重要性。每個世紀都有它特有的科學預見和它特有的數學風格。每個世紀物理科學的主要進展都是在經驗的觀察與純數學的直覺相結合的引導下取得的。對於一個物理學家來說,數學不僅是計算現象的工具,也是得以創造新理論的概念和原理的主要源泉。
——一位物理學家
27、數學是科學的女王。 ——高斯
28、數學確屬美妙的'傑作,宛如畫家或詩人的創作一樣——是思想的綜合;如同顏色或詞彙的綜合一樣,應當具有內在的和諧一致。對於數學概念來說,美是她的第一個試金石;世界上不存在畸形醜陋的數學。
—— G. H. Hardy(享有世界聲譽的數學大師,英國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之一)
29、純數學使我們能夠發現概念和聯系這些概念的規律,這些概念和規律給了我們理解自然現象的鑰匙。
—— A. Einstein (愛因斯坦,20世紀最有影響的一位科學家,是物理學革命的先驅,是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以及現代宇宙學的創建者,是量子理論的主要奠基者之一)
30、歷史使人聰明,詩歌使人機智,數學使人精細,哲學使人深邃,道德使人嚴肅,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
—— F. Bacon(培根,英國哲學家)
31、數學的本質在於它的自由。數學的領域中,提出問題的藝術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為重要。
—— G. Cantor(德國數學家,集合論的創始人)
32、沒有任何問題可以向無窮那樣深深的觸動人的情感,很少有別的觀念能像無窮那樣激勵理智產生富有成果的思想,然而也沒有任何其他的概念能向無窮那樣需要加以闡明。
—— D. Hilbert(希爾伯特,德國數學家)
33、只要一門科學分支能提出大量的問題,它就充滿著生命力,而問題缺乏則預示著獨立發展的終止或衰亡。
——D. Hilbert
34、數學中的一些美麗定理具有這樣的特性:它們極易從事實中歸納出來,但證明卻隱藏的極深。
----C. F. Gauss(高斯)
35、音樂能激發或撫慰情懷,繪畫使人賞心悅目,詩歌能動人心弦,哲學使人獲得智慧,科學可改善物質生活,但數學能給予以上的一切。
—— F. Klein(克萊因,德國數學家,幾何群論的創始人)
36、數學知識對於我們來說,其價值不止是由於他是一種有力地工具,同時還在於數學自身地完美。在數學內部或外部地展開中,我們看到了最純粹的邏輯思維活動,以及最高級地智能活力地美學體現。
—— A. Pringsheim
37、數學是語言的語言。通過數學,自然界在論述;通過數學,世界的創造者在表達;通過數學,世界的保護者在講演。
——第爾曼(C. Dillmann)
38、數學是研究現實生活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
——恩格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國際無產階級的領袖)
39、自然界的偉大的書是用數學語言寫成的。
——伽利略(義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
40、我喜歡把數學的邊界描繪成一堵高大而外形凹凸不平的牆,一邊是未知的、有待解決的數學問題,而另一邊是成千上萬的數學探索者,或許他們中大部分的人不會走得很遠,但是,總會有人最終越過了這堵牆,從而開啟一個認知的新領域。
——米爾諾(美國數學家)
41、數學,作為人類智慧的一種表達形式,反映生動活潑的意志,深入細致的思考,以及完美和諧的願望。
——柯朗(德國著名數學家)
42、幾何是數學中這樣的一個部分,其中視覺思維佔主導地位。幾何直覺是增強數學理解力的有效途徑,而且它可以使人增加勇氣,提高修養。
——阿蒂亞
43、在科學研究中,首先要能夠發現好的、重大的問題,只有找對了方向,才能不斷發現、解決一系列重要的問題,而要找到好的問題,不僅需要豐富的學識,更關繫到一個人的觀念和文化的品位。
——丘成桐(中國著名數學家)
45、科學家就是為解決重大的科學問題來到世上的,絕不是為受到別人的提拔和獎勵才做研究的。從中學開始,我就自己找困難的幾何問題,尋找自己的數學之路。
——丘成桐
45、科學家的好奇心是永遠滿足不了的,因為隨著每一個進展,正如巴甫洛夫所說:“我們達到了更高的水平,看到了更廣闊的天地,見到了原先在視野之外的東西。”
——貝弗里奇(英國科學家,福利國家的理論建構者之一)
46、幾何學有形象化的好處,幾何給人以數學直覺,不能把幾何學等同於邏輯推理,只會推理,缺乏數學直覺,是不會有創造的。
——吳文俊(中國著名的數學家, 在幾何定理機械化證明等研究領域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47、智慧,從歷史上看,是等同於年齡的,我們能在數字化時代看到相反的情況嗎?智慧等於青年?很多革新是在孩子們的天真思想中產生的。
——尼葛洛龐帝(美國電腦專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創辦人)
48、在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中,造物主可以是龍,可以是猿,可以是希臘神話中的天神宙斯。在不同的文化中,音樂和文學有不同的風格,但只有數學才是全人類真正的共同語言,不僅是人類的共同語言,甚而是銀河系的“外星人”的通用語言。
——納森·戈蘭
;
『肆』 數學發展簡史手抄報圖片
一、數學的發展史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時期是數學形成時期,第二時期是常量數學時期等。其研究成果有李氏恆定式、華氏定理、蘇氏錐面。
第一階段
第一時期:數學形成時期(遠古—公元前六世紀),這是人類建立最基本的數學概念的時期。人類從數數開始逐漸建立了自然數的概念,簡單的計演算法,並認識了最基本、最簡單的幾何形式,算術與幾何還沒有分開。
第二階段
第二時期:初等數學時期、常量數學時期(公元前六世紀—公元十七世紀初)這個時期的基本的、最簡單的成果構成中學數學的主要內容,大約持續了兩千年。這個時期逐漸形成了初等數學的主要分支:算數、幾何、代數。
第三階段
第三時期:變數數學時期(公元十七世紀初—十九世紀末)變數數學產生於17世紀,經歷了兩個決定性的重大步驟:第一步是解析幾何的產生;第二步是微積分(Calculus)的創立。
第四階段
第四時期:現代數學時期(十九世紀末開始),數學發展的現代階段的開端,以其所有的基礎--------代數、幾何、分析中的深刻變化為特徵。
二、研究成果
引言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燦爛文化和悠久歷史的民族,在燦爛的文化瑰寶中數學在世界數學發展史中也同樣具有許多耀眼的光環。中國古代算術的許多研究成果裡面就早已孕育了後來西方數學才設計的先進思想方法,近代也有不少世界領先的數學研究成果就是以華人數學家命名的。
李氏恆定式
數學家李善蘭在級數求和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被命名為【李氏恆定式】
華氏定理
「華氏定理」是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研究成果。華氏定理為:體的半自同構必是自同構自同體或反同體。數學家華羅庚關於完整三角和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另外他與數學家王元提出多重積分近似計算的方法被國際上譽為「華—王方法」。
蘇氏錐面
數學家蘇步青在仿射微分幾何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被命名為「蘇氏錐面」。蘇步青院士對仿射微分幾何的一個極其美妙的發現是:他對一般的曲面,構做出一個仿射不變的4次(3階)代數錐面。在仿射的曲面理論中為人們許多協變幾何對象,包括2條主切曲線,3條達布切線,3條塞格雷切線和仿射法線等等,都可以由這個錐面和它的3根尖點直線以美妙的方式體現出來,形成一個十分引人入勝的構圖,這個錐面被命名為蘇氏錐面。
『伍』 簡約又好看的數學手抄報圖片
簡約的數學手抄報圖片
數學手抄報內容:現代數學教育
現代數學時期是指由19世紀20年代至今,這一時期數學主要研究的是最一般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數和量僅僅是它的極特殊的情形,通常的一維、二維、三維空間的幾何形象也僅僅是特殊情形。抽象代數、拓撲學、泛函分析是整個現代數學科學的主體部分。它們是大學數學專業的課程,非數學專業也要具備其中某些知識。變數數學時期新興起的許多學科,蓬勃地向前發展,內容和方法不斷地充實、擴大和深入。
18、19世紀之交,數學已經達到豐沛茂密的境地,似乎數學的寶藏已經挖掘殆盡,再沒有多大的發展餘地了。然而,這只是暴風雨前夕的寧靜。19世紀20年代,數學革命的狂飆終於來臨了,數學開始了一連串本質的變化,從此數學又邁入了一個新的時期——現代數學時期。
19世紀前半葉,數學上出現兩項革命性的發現——非歐幾何與不可交換代數。
大約在1826年,人們發現了與通常的歐幾里得幾何不同的、但也是正確的幾何——非歐幾何。這是由羅巴契夫斯基和里耶首先提出的。非歐幾何的出現,改變了人們認為歐氏幾何唯一地存在是天經地義的觀點。它的革命思想不僅為新幾何學開辟了道路,而且是20世紀相對論產生的前奏和准備。
後來證明,非歐幾何所導致的思想解放對現代數學和現代科學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為人類終於開始突破感官的局限而深入到自然的更深刻的本質。從這個意義上說,為確立和發展非歐幾何貢獻了一生的羅巴契夫斯基不愧為現代科學的先驅者。
1854年,黎曼推廣了空間的概念,開創了幾何學一片更廣闊的領域——黎曼幾何學。非歐幾何學的發現還促進了公理方法的深入探討,研究可以作為基礎的概念和原則,分析公理的完全性、相容性和獨立性等問題。1899年,希爾伯特對此作了重大貢獻。
在1843年,哈密頓發現了一種乘法交換律不成立的代數——四元數代數。不可交換代數的出現,改變了人們認為存在與一般的算術代數不同的代數是不可思議的觀點。它的革命思想打開了近代代數的大門。
另一方面,由於一元方程根式求解條件的探究,引進了群的概念。19世紀20~30年代,阿貝爾和伽羅華開創了近代代數學的研究。近代代數是相對古典代數來說的,古典代數的內容是以討論方程的解法為中心的。群論之後,多種代數系統(環、域、格、布爾代數、線性空間等)被建立。這時,代數學的研究對象擴大為向量、矩陣,等等,並漸漸轉向代數系統結構本身的研究。
上述兩大事件和它們引起的發展,被稱為幾何學的解放和代數學的解放。
19世紀還發生了第三個有深遠意義的數學事件:分析的算術化。1874年威爾斯特拉斯提出了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子,要求人們對分析基礎作更深刻的理解。他提出了被稱為“分析的算術化”的著名設想,實數系本身最先應該嚴格化,然後分析的所有概念應該由此數系導出。他和後繼者們使這個設想基本上得以實現,使今天的全部分析可以從表明實數系特徵的一個公設集中邏輯地推導出來。
現代數學家們的研究,遠遠超出了把實數系作為分析基礎的設想。歐幾里得幾何通過其分析的解釋,也可以放在實數系中;如果歐氏幾何是相容的,則幾何的多數分支是相容的。實數系(或某部分)可以用來解群代數的眾多分支;可使大量的代數相容性依賴於實數系的相容性。事實上,可以說:如果實數系是相容的,則現存的全部數學也是相容的。
19世紀後期,由於狄德金、康托和皮亞諾的工作,這些數學基礎已經建立在更簡單、更基礎的自然數系之上。即他們證明了實數系(由此導出多種數學)能從確立自然數系的公設集中導出。20世紀初期,證明了自然數可用集合論概念來定義,因而各種數學能以集合論為基礎來講述。
拓撲學開始是幾何學的一個分支,但是直到20世紀的第二個1/4世紀,它才得到了推廣。拓撲學可以粗略地定義為對於連續性的數學研究。科學家們認識到:任何事物的'集合,不管是點的集合、數的集合、代數實體的集合、函數的集合或非數學對象的集合,都能在某種意義上構成拓撲空間。拓撲學的概念和理論,已經成功地應用於電磁學和物理學的研究。
數學手抄報資料:數學幽默小故事
數學幽默小故事一:. 胖子“0”與瘦子“1”
在神秘的數學王國里,胖子“0”與瘦子“1”這兩個“小有名氣”的數字,常常為了誰重要而爭執不休。瞧!今天,這兩個小冤家狹路相逢,彼此之間又展開了一場舌戰。
瘦子“1”搶先發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麼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沒有我這個瘦子‘1’,你這兩個胖‘0’有什麼用?”
胖子“0”不服氣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風,想想看,要是沒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數來組成100呢?”
“喲!”“1”不甘示弱,“你再神氣也不過是表示什麼也沒有,看!‘1+0’還不等於我本身,你哪點兒派得上用場啦?”
“去!‘1×0’結果也還不是我,你‘1’不也同樣沒用!”“0”針鋒相對。
“你……”“1”頓了頓,隨機應變道,“不管怎麼說,你‘0’就是表示什麼也沒有!”
“這就是你見識少了。”“0”不慌不忙地說,“你看,日常生活中,氣溫0度,難道是沒有溫度嗎?再比如,直尺上沒有我作為起點,哪有你‘1’呢?”
“再怎麼比,你也只能做中間數或尾數,如1037、1307,永遠不能領頭。”“1”信心十足地說。聽了這話,“0”更顯得理直氣壯地說:“這可說不定了,如0.1,沒有我這個‘0’來佔位,你可怎麼辦?”
眼看著胖子“0”與瘦子“1”爭得臉紅耳赤,誰也不讓誰,一旁觀戰的其他數字們都十分著急。這時,“9”靈機一動,上前做了個暫停的手勢:“你倆都別爭了,瞧你們,‘1’、‘0’有哪個數比我大?”“這……”胖子“0”、瘦子“1”啞口無言。這時,“9”才心平氣和地說:“‘1’、‘0’,其實,只要你們站在一塊,不就比我大了嗎?”“1”、“0”面面相覷,半晌才搔搔頭笑了。“這才對嘛!團結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語重心長地說。
數學幽默小故事二:.蝸牛何時爬上井?
一隻蝸牛不小心掉進了一口枯井裡。它趴在井底哭了起來。
一隻癩蛤蟆爬過來,瓮聲瓮氣的對蝸牛說:“別哭了,小兄弟!哭也沒用,這井壁太高了,掉到這里就只能在這生活了。我已經在這里過了多年了,很久沒有看到過太陽,就更別提想吃天鵝肉了!”
蝸牛望著又老又丑的癩蛤蟆,心裡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決不能像它那樣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
蝸牛對癩蛤蟆說: “癩大叔,我不能生活在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請問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話!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紀,又背負著這么重的殼,怎麼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總能爬出去!”
第二天,蝸牛吃得飽飽的,喝足了水,就開始順著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終於爬了5米。蝸牛特別高興,心想:“照這樣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著想著,它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早上,蝸牛被一陣呼嚕聲吵醒了。一看原來是癩大叔還在睡覺。它心裡一驚:“我怎麼離井底這么近?”原來,蝸牛睡著以後從井壁上滑下來4米。蝸牛嘆了一口氣,咬緊牙又開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蝸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後堅強地蝸牛終於爬上了井台。
你能猜出來,蝸牛需要用幾天時間就能爬上井台嗎?
數學幽默小故事三:動物中的數學“天才”
蜜蜂蜂房是嚴格的六角柱狀體,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開口,另一端是封閉的六角菱錐形的底,由三個相同的菱形組成。組成底盤的菱形的鈍角為109度28分,所有的銳角為70度32分,這樣既堅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誤差極小。
丹頂鶴總是成群結隊遷飛,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確地計算還表明“人”字形夾角的一半——即每邊與鶴群前進方向的夾角為54度44分8秒!而金剛石結晶體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還是某種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結的“八卦”形網,是既復雜又美麗的八角形幾何圖案,人們即使用直尺的圓規也很難畫出像蜘蛛網那樣勻稱的圖案。
冬天,貓睡覺時總是把身體抱成一個球形,這其間也有數學,因為球形使身體的表面積最小,從而散發的熱量也最少。
『陸』 數學手抄報圖片花邊設計
數學手抄報圖片花邊設計
數學手抄報圖片花邊怎麼設計?下面由我為大家精心收集的數學手抄報圖片花邊設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手抄報花邊設計圖片數學手抄報花邊設計圖片1 【數學手抄報內容】
2000年4月6日,住在美國密歇根州普利茅茨的那揚·哈吉拉特瓦拉(Nayan Hajratwala)先生得到了一筆五萬美元的數學獎金,因為他找到了迄今為止已知的最大素數,這是一個梅森素數:
26972593-1。
這也是我們知道的第一個位數超過一百萬位的素數。精確地講,如果把這個素數寫成我們熟悉的十進制形式的話,它共有兩百零九萬八千九百六十位數字,如果把它以這個形式寫下來,大約需要150到200篇本文的篇幅。
可是哈吉拉特瓦拉先生並不是一個數學家,他甚至很可能對尋找素數的數學理論一無所知--雖然這使他贏得了這筆獎金。他所做的一切,就是從互聯網上下載了一個程序。這個程序在他不使用他的奔騰II350型計算機時悄悄地運行。在經過111天的計算後,上面所說的這個素數被發現了。
二、梅森素數
我們把一個大於1的自然數叫作素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可以整除它。如果一個比1大的自然數不是素數,我們就叫它合數。1既不是素數,也不是合數。
比如說,你很容易就可以驗證7是一個素數;而15是一個合數,因為除了1和15外,3和5都可以整除15。根據定義,2是一個素數,它是唯一的偶素數。早在公元前三百年的古希臘時代,偉大的數學家歐幾里德就證明了存在著無窮多個素數。
關於素數,有許多既簡單又美麗,但是極為困難的,到現在還沒有答案的問題。其中有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它是說任何一個大於6的偶數,都能表示為兩個奇素數之和。還有孿生素數問題。象5和7,41和43這樣相差2的素數對,被稱為孿生素數。孿生素數問題是說:是不是有無窮多對孿生素數?這里要順便提一下的是,這些看起來很簡單的數學問題,它們的解決方法將一定是極其復雜的,需要最先進的數學工具。如果你不是狂妄到認為幾百甚至幾千年來所有在這些問題上耗費了無數聰明才智的數學家(有許多是非常偉大的)和數學愛好者加起來都不如你聰明,就不要試圖用初等方法去解決這些問題,徒費時間和精力。
古希臘人還對另一種數感興趣。他們將它稱為完美數。一個大於1的自然數叫完美數,如果它的所有因子(包括1,但不包括本身)之和等於它本身。比如說6=1+2+3就是最小的完美數,古希臘人把它看作維納斯也就是愛情的象徵。28=1+2+4+7+14是另一個完美數。歐幾里德證明了:一個偶數是完美數,當且僅當它具有如下形式:
數學手抄報花邊設計圖片2
2p-1(2p-1)
其中2p-1是素數。上面的6和28對應著p=2和3的情況。我們只要找到了一個形如2p-1的素數,也就知道了一個偶完美數;我們只要找到所有形如2p-1的素數,也就找到了所有偶完美數。所以哈吉拉特瓦拉先生不但找到了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素數,還找到了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偶完美數。嗯,你要問,關於奇完美數又是怎麼樣的'情況?回答是:我們現在連一個奇完美數也沒有找到過,我們甚至根本不知道是不是有奇完美數存在。我們只知道,要是有奇完美數存在的話,它一定是非常非常大的!奇完美數是否存在這個問題,也是一個上面所說的既簡單又美麗,但是極為困難的著名數學問題。
有很長一段時間人們以為對於所有素數p,
M_p=2p-1
都是素數(注意到要使2p-1是一個素數,p本身必須是一個素數,想一想為什麼?)但是在1536年雷吉烏斯(Hudalricus Regius)指出,M_11=211-1=2047=23*89不是素數。
皮特羅·卡達迪(Pietro Cataldi)首先對這類數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他在1603年宣布的結果中說,對於p=17,19,23,29,31和37,2p-1是素數。但是1640年費爾馬使用著名的費爾馬小定理(不要和那個費爾馬大定理混淆起來)證明了卡達迪關於p=23和37的結果是錯誤的,歐拉在1738年證明了p=29的結果也是錯的,過後他又證明了關於p=31的結論是正確的。值得指出的是,卡達迪是用手工一個一個驗算取得他的結論的;而費爾馬和歐拉則是使用了在他們那時最先進的數學知識,避免了許多復雜的計算和因此可能造成的錯誤。
數學手抄報花邊設計圖片3
法國神父梅森(Marin Mersenne)在1644年他發表了他的成果。他宣稱對於p=2,3,5,7,13,17,19,31,67,127和257,2p-1都是素數,而對於其它小於257的素數p,2p-1都是合數。今天我們把形如M_p=2p-1的素數叫做梅森素數,M_p中的M就是梅森姓氏的第一個字母。
用手工來判斷一個很大的數是否素數是相當困難的,梅森神父自己也承認他的計算並不一定準確。一直要等到一個世紀以後,在1750年,歐拉宣布說找到了梅森神父的錯誤:M_41和M_47也是素數。可是偉大如歐拉也會犯計算錯誤--事實上M_41和M_47都不是素數。不過這可不是說梅森神父的結果就是對的。要等到1883年,也就是梅森神父的結果宣布了兩百多年後,第一個錯誤才被發現:M_61是一個素數。然後其它四個錯誤也被找了出來:M_67和M_257不是素數,而M_89和M_107是素數。直到1947年,對於p<=257的梅森素數M_p的正確結果才被確定,也就是當p=2,3,5,7,13,17,19,31,61,89,107和127時,M_p是素數。現在這個表已經被反復驗證,一定不會有錯誤了。
『柒』 神秘的數世界(手抄報)怎麼做
1畫些關於科技的圖
2有一位老人,他有三個兒子和十七匹馬。他在臨終前對他的兒子們說:「我已經寫好了遺囑,我把馬留給你們,你們一定要按我的要求去分。」
老人去世後,三兄弟看到了遺囑。遺囑上寫著:「我把十七匹馬全都留給我的三個兒子。長子得一半,次子得三分之一,給幼子九分之一。不許流血,不許殺馬。你們必須遵從父親的遺願!」
這三個兄弟迷惑不解。盡管他們在學校里學習成績都不錯,可是他們還是不會用17除以2、用17除以3、用17除以9,又不讓馬流血。於是他們就去請教當地一位公認的智者。這位智者看了遺囑以後說:「我借給你們一匹馬,去按你們父親的遺願分吧!」
0,可以說是人類最早接觸的數了。我們祖先開始只認識沒有和有,其中的沒有便是0了,那麼0是不是沒有呢?記得小學里老師曾經說過「任何數減去它本身即等於0,0就表示沒有數量。」這樣說顯然是不正確的。我們都知道,溫度計上的0攝氏度表示水的冰點(即一個標准大氣壓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態和液態的區分點。而且在漢字里,0作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數目的。2)不夠一定單位的數量……至此,我們知道了「沒有數量是0,但0不僅僅表示沒有數量,還表示固態和液態水的區分點等等。」
「任何數除以0即為沒有意義。」這是小學至中學老師仍在說的一句關於0的「定論」,當時的除法(小學時)就是將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個整體無法分成0份,即「沒有意義」。後來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為極限的變數(一個變數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小於任意小的已定正數),應等於無窮大(一個變數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大於任意大的已定正數)。從中得到關於0的又一個定理「以零為極限的變數,叫做無窮小」。
「105、203房間、2003年」中,雖都有0的出現,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卻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數的空位,不可刪去。203房間中的0是分隔「樓(2)」與「房門號(3)」的(即表示二樓八號房),可刪去。0還表示……
愛因斯坦曾說:「要探究一個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義和目的,宏觀上看來,我始終認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數字,不如先了解0這個「不存在」的數,不至於成為愛因斯坦說的「荒唐」的人。作為一個中學生,我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對0的認識還不夠透徹,今後望(包括行動)能在「知識的海洋」中發現「我的新大陸」。
3寫些經典例題
4外加些數學家的故事
例如
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Gauss 1777~1855)生於Brunswick,位於現在德國中北部。他的祖父是農民,父親是泥水匠,母親是一個石匠的女兒,有一個很聰明的弟弟,高斯這位舅舅,對小高斯很照顧,偶而會給他一些指導,而父親可以說是一名「大老粗」,認為只有力氣能掙錢,學問這種勞什子對窮人是沒有用的。
高斯很早就展現過人才華,三歲時就能指出父親帳冊上的錯誤。七歲時進了小學,在破舊的教室里上課,老師對學生並不好,常認為自己在窮鄉僻壤教書是懷才不遇。高斯十歲時,老師考了那道著名的「從一加到一百」,終於發現了高斯的才華,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從漢堡買了一本較深的數學書給高斯讀。同時,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歲的助教Bartels變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師高得多,後來成為大學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數學。
老師和助教去拜訪高斯的父親,要他讓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的父親認為兒子應該像他一樣,作個泥水匠,而且也沒有錢讓高斯繼續讀書,最後的結論是--去找有錢有勢的人當高斯的贊助人,雖然他們不知道要到哪裡找。經過這次的訪問,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織布的工作,每天和Bartels討論數學,但不久之後,Bartels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教高斯了。
1788年高斯不顧父親的反對進了高等學校。數學老師看了高斯的作業後就要他不必再上數學課,而他的拉丁文不久也凌駕全班之上。
1791年高斯終於找到了資助人--布倫斯維克公爵費迪南(Braunschweig),答應盡一切可能幫助他,高斯的父親再也沒有反對的理由。隔年,高斯進入Braunschweig學院。這年,高斯十五歲。在那裡,高斯開始對高等數學作研究。並且獨立發現了二項式定理的一般形式、數論上的「二次互逆定理」(Law of Quadratic Reciprocity)、質數分布定理(prime numer theorem)、及算術幾何平均(arithmetic-geometric mean)。
1795年高斯進入哥廷根(G?ttingen)大學,因為他在語言和數學上都極有天分,為了將來是要專攻古典語文或數學苦惱了一陣子。到了1796年,十七歲的高斯得到了一個數學史上極重要的結果。最為人所知,也使得他走上數學之路的,就是正十七邊形尺規作圖之理論與方法。
希臘時代的數學家已經知道如何用尺規作出正 2m×3n×5p 邊形,其中 m 是正整數,而 n 和 p 只能是0或1。但是對於正七、九、十一邊形的尺規作圖法,兩千年來都沒有人知道。而高斯證明了:
一個正 n 邊形可以尺規作圖若且唯若 n 是以下兩種形式之一:
1、n = 2k,k = 2, 3,…
2、n = 2k × (幾個不同「費馬質數」的乘積),k = 0,1,2,…
費馬質數是形如 Fk = 22k 的質數。像 F0 = 3,F1 = 5,F2 = 17,F3 = 257, F4 = 65537,都是質數。高斯用代數的方法解決二千多年來的幾何難題,他也視此為生平得意之作,還交待要把正十七邊形刻在他的墓碑上,但後來他的墓碑上並沒有刻上十七邊形,而是十七角星,因為負責刻碑的雕刻家認為,正十七邊形和圓太像了,大家一定分辨不出來。
1799年高斯提出了他的博士論文,這論文證明了代數一個重要的定理:
任一多項式都有(復數)根。這結果稱為「代數學基本定理」(Fundamental Theorem of Algebra)。
事實上在高斯之前有許多數學家認為已給出了這個結果的證明,可是沒有一個證明是嚴密的。高斯把前人證明的缺失一一指出來,然後提出自己的見解,他一生中一共給出了四個不同的證明。
在1801年,高斯二十四歲時出版了《算學研究》(Disquesitiones Arithmeticae),這本書以拉丁文寫成,原來有八章,由於錢不夠,只好印七章
美國的著名數學家貝爾(E.T.Bell),在他著的《數學工作者》(Men of Mathematics) 一書里曾經這樣批評高斯:
在高斯死後,人們才知道他早就預見一些十九世的數學,而且在1800年之前已經期待它們的出現。如果他能把他所知道的一些東西泄漏,很可能現在數學早比目前還要先進半個世紀或更多的時間。阿貝爾(Abel)和雅可比(Jacobi)可以從高斯所停留的地方開始工作,而不是把他們最好的努力花在發現高斯早在他們出生時就知道的東西。而那些非歐幾何學的創造者,可以把他們的天才用到其他力面去。
在1855年二月23日清晨,高斯在他的睡夢中安詳的去世了。
『捌』 阿拉伯數字手抄報
公元前2500年前後,古印度出現了一種稱為哈拉巴數碼的銘文記數法。到公元前後通行起兩種數碼:卡羅什奇數字和婆羅門數字。
20世紀初,隨著我國對外國數學成就的吸收和引進,阿拉伯數字在我國才開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數字在我國推廣使用才有100多年的歷史。阿拉伯數字現在已成為人們學習、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數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