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魯迅作品裡的"衍太太"是什麼意思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魯迅是樹敵最多的一個人,同時也是最受崇拜的一個人。就現有文本來看,出現在魯迅筆下的第一位仇敵,應該是被他稱為「衍太太」的叔祖母周子傳太太。 1926年10月7、8日,正在廈門大學任教的魯迅,一連寫下兩篇憶舊文章《父親的病》和《瑣記》。在《父親的病》中,魯迅第一次提到「衍太太」:「早晨,住在一門里的衍太太進來了。她是一個精通禮節的婦人,說我們不應該空等著。於是給他換衣服;又將紙錠和一種什麼《高王經》燒成灰,用紙包了給他捏在拳頭里……『叫呀,你父親要斷氣了。快叫呀!』衍太太說。」就這樣,魯迅把教唆自己「犯下對於父親的最大的錯處」的罪責,加在了「衍太太」頭上。到了《瑣記》中,他又對「衍太太」實施了全面清算。開篇第一段,是魯迅對於這位叔祖母的總體評估:「衍太太現在是早經做了祖母,也許竟做了曾祖母了;那時卻還年青,只有一個兒子比我大三四歲。她對自己的兒子雖然狠,對別家的孩子卻好的,無論鬧出什麼亂子來,也決不去告訴各人的父母,因此我們就最願意在她家裡或她家的四近玩。」關於這種先揚後抑、欲取姑予的「戰法」,魯迅在寫於1928年5月17日的《我的態度氣量和年紀》中,曾經有過透徹地分析:「不過我要指摘,這位隱姓埋名的弱水先生,其實是創造社那一面的。……其實所斷定的先兩回的我的『正直』,也還是死了已經兩千年了的老頭子老聃先師『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戰略,我並不感服這類的公評。陳西瀅也知道這種戰法的,他因為要打倒我的短評,便稱贊我的小說,以見他之公正。」接下來,魯迅便把自己並不「感服」的「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戰略,用在了「衍太太」的身上:但我對於她也有不滿足的地方。一回是很早的時候了,我還很小,偶然走進她家去,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書。我走近去,她便將書塞在我的眼前道,「你看,你知道這是什麼?」我看那書上畫著房屋,有兩個人光著身子彷彿在打架,但又不很像。正遲疑間,他們便大笑起來了。這使我很不高興,似乎受了一個極大的侮辱,……父親故去之後,我也還常到她家裡去,不過已不是和孩子們玩耍了,卻是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談閑天。我其時覺得很有許多東西要買,看的和吃的,只是沒有錢。有一天談到這里,她便說道,「母親的錢,你拿來用就是了,還不就是你的么?」我說母親沒有錢,她就說可以拿首飾去變賣;我說沒有首飾,她卻道,「也許你沒有留心。到大廚的抽屜里,角角落落去尋去,總可以尋出一點珠子這類東西……」這些話我聽去似乎很異樣,便又不到她那裡去了,但有時又真想去打開大廚,細細地尋一尋。大約此後不到一月,就聽到一種流言,說我已經偷了家裡的東西去變賣了,這實在使我覺得有如掉在冷水裡。流言的來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現在,只要有地方發表,我總要罵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來,但那時太年青,一遇流言,便連自己也彷彿覺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見人們的眼睛,怕受到母親的愛撫。就這樣,「衍太太」在魯迅筆下被證明為先用春宮圖侮辱他,後來又用流言蜚語污衊他,以至於逼迫他背井離鄉到南京去學習洋務的罪魁禍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瑣記》中第一次提到的「她正在和她的男人看書」和第二次談到的「和衍太太或她的男人談閑天」,所說的並不是同一個「男人」。前一個男人是「衍太太」的丈夫周子傳,後一個是與她有通姦嫌疑的侄子輩的男人周衍生。據張能耿、張款著《魯迅家世》介紹,周子傳生於1852年6月27日,比周氏兄弟的父親周伯宜大8歲,與周氏兄弟的祖父周福清是同一個祖父的堂兄弟。周衍生小名五十,生於1854年12月19日,比周子傳小兩歲,比周伯宜大6歲,是周伯宜的同輩堂兄,也就是魯迅和周作人兄弟的堂伯父。周子傳的夫人姓陳,因為周子傳在周氏同輩中的大排行是第25位,所以人稱廿五太太。另據周建人在《魯迅故家的敗落》一書中介紹,周子傳夫婦連同周衍生、周伯宜,都是有鴉片煙癮的人。1893年周福清科場案發生後,周子傳連夜帶著500塊大洋的巨款到會稽知縣俞鳳岡的衙門里行賄,遭拒絕後又連夜趕回,因路上受到驚嚇而一病不起,不久便離開了人世。在叔叔輩的周子傳去世之後,獨身未娶的周衍生便住進周子傳家,與子傳太太發生了私情。魯迅所謂的「衍太太」,就是周衍生太太的意思,這是作為晚輩的魯迅,為周子傳太太所起的「綽號」。借用魯迅在《華蓋集·補白》中提供的說法,這其實是紹興師爺所慣用的刀筆手段:「中國老例,凡要排斥異已的時候,常給對手起一個諢名,——或謂『綽號』。這也是明清以來訟師的老手段;……最簡單的打官司教科書《蕭曹遺筆》里就有著不少慣用的惡謐,現在鈔一點在這里,省得自己做文章——親戚類:孽親、梟親、獸親、鱷親、虎親、歪親;長類:鱷伯、虎伯(叔同)、孽兄、毒兄、虎兄;卑幼類:悖男、惡侄、孽侄、悖孫、虎孫、梟甥、孽甥、悖妾、潑媳、梟弟、惡婿、凶奴。其中沒有父母,那是例不能控告的,因為歷朝大抵『以孝治天下』。」然而,在魯迅去世之後,他的兄弟周作人,卻一再為「衍太太」鳴冤辯護,從而引起筆者的好奇之心。
㈡ 漂亮的靜香怎麼畫
首先畫出靜香的頭發和臉,兩個小辮子,圓圓的大眼睛、尖尖的小鼻子和嘴巴。接著畫出上半身,穿著連衣裙,雙手放在身前。繼續畫出筆直的雙腿,然後給她的眼睛塗上黑色,嘴巴塗上紅色。然後我們給頭發塗上黑色,臉、手和腿塗上膚色。最後給裙子塗上粉色和藍色,鞋子也塗上粉色,可愛的靜香簡筆畫就完成啦。
源靜香(SHIZUKA,簡稱:靜香,舊譯靜怡/小靜)是日本漫畫家藤子不二雄所著漫畫《哆啦A夢》及其衍生系列中的主角。
她是一個心地善良,溫柔可愛,聰明伶俐,而且在學校成績良好的學生,受到不少人喜歡。愛洗澡、吃烤白薯。
靜香的名字被認為來自源義經與他的愛妾靜御前姓名的組合。
有一雙黑色的明亮大眼睛,喜歡扎著兩個小辮,常穿紅色裙子,水田版為粉紅色上衣,藍色裙子。
人物優點:
1、擅長彈鋼琴(但其實是媽媽要求她學的,靜香自己並不喜歡學)。
2、漂亮心地善良並寬大,並且文靜而有禮貌,從幼稚園時即常為大雄抱不平(當時大雄就常被胖虎和小夫欺負),也因為大雄亦有善良這點而認定他。
3、學業成績不錯(有請家庭教師),卻不如出木杉。在作品中常見有不懂的問題時會向出木杉請教,卻很少碰到出木杉向她請教。
4、運動神經不錯,喜歡滑雪等運動。
㈢ 編一個衍太太魯迅阿長的故事
摘要 衍太太人物形象。
㈣ 衍太太是個怎樣的人
衍太太是一個心術不正的、令人憎惡的、自私自利的、愛推卸責任的典型的市儈形象。
在一般人看來,這自然不是真正的「好」,而是有慫恿、教唆的嫌疑,給孩子看春宮畫,簡直就有點誨淫誨盜了。你說她不明白自己在做什麼嗎?
顯然不是,因為她對自己的孩子從不這樣,說明對孩子不利;但她仍然這樣做,不惜放低身價,對孩子們做出一副親切狀,甚至親自參與到其中,而且樂此不疲。損人而不利己,究竟是出於一種什麼心理?惡作劇?嫉妒?抑或屬於人性最深處的惡,以損害別人來達到內心惡意的快感?
似乎是,又似乎不是,起碼不完全是。比如說,孩子們玩耍碰破了皮肉,衍太太就會「立刻給你用燒酒調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說這不但止痛,將來還沒有瘢痕。」這顯然並無惡意,甚至還閃現出一絲善的光輝。善善惡惡,相互糾纏,相互撕扯,這才是人性當中最復雜的地方。
然而,披著善的外衣的惡總會有被看穿或揭露的一天,麒麟皮下總會露出馬腳。即便是孩子,也會逐漸成長,會對是非對錯有一個逐漸認知的過程。比如孩子在玩旋子游戲,衍太太參與其中,但一看家長來了,馬上就變了一副嘴臉,並且把黑鍋甩到孩子身上。
孩子面必然會對這個突然變得陌生的臉重新進行審視;尤其是她慫恿魯迅變賣家中的首飾之類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魯迅並沒有那樣做,但不久就有偷家裡的東西變賣的流言出來,魯迅馬上就看清了衍太太的真面目,從此離開,絕不再到她那裡去。
衍太太其實在現實當中是有原型的,即周家誠房的子傳太太。周作人對衍太太如此評價:「彷彿是西太後一路的人,很可能有些主張。」什麼主張?周作人沒有說。
不管是從文學方面還是心理學方面,對衍太太這個人物進行一下深入的研究,相信都不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㈤ 西遊記人物簡筆畫
吳承恩的《西遊記》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國內根據該小說拍攝的影視作品,特別得多,差不多每一年都會有《西遊記》衍生作品上線,特別是1982年央視的《西遊記》電視劇成為了眾多觀眾的經典回憶。有關《西遊記》的人物,像唐僧、孫悟空、沙僧和白龍馬都特別受觀眾喜愛,尤其是小孩子,因此有很多小孩子會非常喜歡畫《西遊記》裡面各種人物的簡筆畫。那唐僧的簡筆畫怎麼畫的呢?
西遊記人物簡筆畫 之步驟示例
我們先來畫出一個孫悟空,首先畫出他的頭部,然後畫出他的身體,最後把他單腳站立的腳也加上,還有他的一根金箍棒。接下來畫豬八戒,畫上他的武器。然後來畫唐僧和白龍馬,先畫白龍馬,然後是白龍馬身上的唐僧。我們再來畫沙僧,畫上大鬍子,畫上扁擔。接著我們分別把黃色,棕色,橘黃色和紅色塗在孫悟空的身上。接下來我們要拿出黑色、紫色和灰色筆,給沙僧上色。再拿出灰色和紅色筆給白龍馬上色。選擇黃色、紅色還有土黃色塗上唐僧的顏色。最後我們選擇黃色、紫色和橘黃色塗上豬八戒的顏色。
西遊記人物簡筆畫 步驟1 西遊記人物簡筆畫 步驟2 西遊記人物簡筆畫 步驟3 西遊記人物簡筆畫 步驟4 西遊記人物簡筆畫 步驟5 西遊記人物簡筆畫 步驟6 西遊記人物簡筆畫 步驟7 西遊記人物簡筆畫 步驟8 往右滑動查看更多步驟 相關內容 西遊記人物簡筆畫 西遊記師徒五人簡筆畫彩色 唐僧師徒五人簡筆畫可愛 西遊記人物簡筆畫彩色 唐僧師徒五人簡筆畫 西遊記所有人物簡筆畫 西遊記人物簡筆畫塗色 唐僧師徒五人q版簡筆畫 西遊記師徒五人簡筆畫 西遊記人物簡筆畫 簡單
㈥ 朝花夕拾人物介紹手抄報 初中 簡單
《朝花夕拾》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
1、長媽媽
長媽媽是魯迅的保姆。她是魯迅童年生活中一個頗有影響的人物,曾幾次被魯迅寫入作品中。「長媽媽」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她身份卑微且舉止粗魯,有很多繁文縟節,喜歡談論很多事情,但她誠實樸素,心底善良,真心關心她的孩子。「長媽媽」知道「我」喜歡《山海經》,不辭辛勞地幫「我」買來了《山海經》。
2、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學習醫學時的解剖學教授。藤野先生節儉、誠實、熱情,他也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總是平等待人。藤野先生對魯迅的影響非常深遠,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以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
3、范愛農
范愛農是魯迅的同鄉,在日本留學時與魯迅認識。後因交不起學費,輟學回國。民國初年,魯迅做紹興的浙江山會初級師范學堂校長時,請范愛農當學鑒。在魯迅辭職後,范愛農也被後來的校長辭退,失業後一度陷於窮困之中。有一次,范愛農跟朋友去看戲,坐船回來,在大風雨中不幸落水致命。
4、父親
父親這個角色,曾一度讓童年時期的魯迅感到困惑,因為在魯迅興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會時,父親卻勒令他背書。但是,魯迅從來沒有指責過自己的父親,他懺悔的是自己沒能讓父親安靜地死去,這讓魯迅的心靈永遠不安永遠痛苦。
5、衍太太
衍太太在《瑣記》和《父親的病》兩篇文章中出現。衍太太在冬天教唆小孩子們吃冰塊,還慫恿小孩轉圈,小孩子摔倒了她卻推卸責任,有的小孩子頭上碰腫了一大塊,衍太太竟然用燒酒調丁水粉,給小孩子擦在傷口上。最嚴重的是,衍太太還教唆魯迅去偷母親的首飾去賣錢。然而,如果是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頑皮弄臟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卻是要嚴厲打罵的。
6、壽鏡吾
壽鏡吾老先生是魯迅先生的啟蒙師,高瘦且須發皆白。不拘虛於舊時私塾師傅的章法,壽鏡吾老先生使魯迅自幼年起就頗受魏晉風骨的影響。壽鏡吾原為清同治八年的一個秀才,固守家中設三味書館收徒教學,滿懷著教書育人的壯志,「大隱於市」。為啟發學生思路,提高文學修養,壽鏡吾老先生選授課文注重文采,因其異於傳統,卻被人譏為「離經叛道」,不為眾人所認可。在教學之餘,壽鏡吾老先生多以讀書自娛,除經史子集外,博覽稗官、筆記。總體來說,壽鏡吾老先生方正、質朴、博學,是魯迅先生頗為敬畏之人。
㈦ 牛郎織女連環畫怎麼畫
牛郎織女連環畫要按劇情畫。
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漢族民間愛情故事,也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其餘三個為《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
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鵲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7)衍太太簡筆畫超簡單圖片擴展閱讀:
天河的東邊住著織女,是天帝的女兒(注意:天帝不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道教信仰中的四御或六御,位列三清之下,天帝是上古傳說中的帝俊或五天帝之一)。
她年年在織布機上勞作,織出錦綉天衣,自己都沒有空閑打扮容貌。天帝可憐她獨自生活,准許她嫁給天河西邊的牽牛郎,織女出嫁後荒廢了紡織的工作。
㈧ 朝花夕拾手抄報怎麼畫簡單
㈨ 魯迅《朝花夕拾》中衍太太在哪幾篇文章中出現過分別寫了她的哪些事她是個什麼形 象你怎樣看待她
衍太太是魯迅所著的回憶散文《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在《瑣記》和《父親的病》兩篇文章中出現。
在魯迅的父親臨死時,一直慫恿他喊父親的名字,鼓勵小孩子吃冰,慫恿魯迅看黃色書籍,唆使魯迅去偷母親的首飾並散布謠言,總盼著鄰家小孩干壞事。總體來說,衍太太是一個心術不正的、令人憎惡的、自私自利的、愛推卸責任的典型的市儈形象。但這都是當時的社會環境所造成的。
(9)衍太太簡筆畫超簡單圖片擴展閱讀:
《朝花夕拾》人物簡介:
1、阿長出自《阿長與山海經》
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歡切切察察,而且還踩踏死魯迅喜愛的隱鼠,這些都使魯迅對她感到厭煩,但是當她真誠善良的一面表現出來時,如送給魯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經》,魯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長是封建社會下一個典型的農村勞動婦女,她粗壯耐勞,真誠善良。
2、父親出自《五猖會》
在《五猖會》中,魯迅塑造的「父親」形象似乎不近人情,與現實有些出入,主要是為表達主題而設置。父親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強迫孩子背書,使孩子深受打擊,留下心理陰影,從而揭示了封建家長制對於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3、藤野先生出自《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魯迅留學日本期間極為尊敬的一位良師。他不修邊幅,但治學嚴謹。他正直熱忱,熱心地關注魯迅的學習,與當時日本學生對中國留學生的鄙視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些高尚的品質一直激勵著魯迅勇往直前。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衍太太
㈩ 關於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圖畫
《朝花夕拾》里作者魯迅用夾敘夾議的方法,以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線索,真實生動地敘寫了自己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的一組生活經歷,抒發了對往昔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同時也對舊勢力、舊文化進行了嘲諷和抨擊。
分篇簡介
1、《狗·貓·鼠》描寫了作者仇貓的原因,取了「貓」這樣一個類型,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2、《阿長與山海經》記述作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表達了對她的懷念感激之情。
3、《二十四孝圖》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
4、《五猖會》以趕會為背景,描寫了封建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束縛和摧殘。
5、《無常》通過描寫無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達了舊時代中國人民絕望與黑暗的社會,憤慨於人世的不平。
6、《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作者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嚴格但不乏樂趣的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
7、《父親的病》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8、《瑣記》回憶了隔壁家表面對孩子好,其實是暗中使壞的衍太太,描寫了她是一個自私自利、奸詐、壞心眼的婦人。
9、《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及他決定棄醫從文的原因,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切的懷念。
10、《范愛農》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舊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名句:
1、我經常寫作和印刷。對一些人來說,似乎有更少的時間去抓撓,更多的時間去經歷痛苦。如果粗心大意,甚至得罪名人或著名教授,甚至得罪「引導青年的高級負責人」,那是極其危險的。
2、看到猴子在翻滾,母象向她打招呼。雖然她經常微笑,但她感到不舒服甚至悲傷。她認為這些多餘的聰明總比沒有好。
3、他不會咬死的。他必須玩,放開,抓住,抓住,放開。他會一直吃到玩膩為止。這和人們幸災樂禍、慢慢折磨弱者是一樣的。
(10)衍太太簡筆畫超簡單圖片擴展閱讀
這是一篇譜寫幼年往事的優美回憶性散文。在這一膾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詩的筆觸舒捲自如地描繪了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心世界。
這個世界是由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組成的。先是百草園,顧名思義,是個荒涼的地方,如作品所說,「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可是,「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草園」變成「樂園」,其間就充滿了童趣,作品即以這為中心進行構圖。兒童最大的心理特徵就是好奇,自然的形態,自然的情調,自然的聲音,必然萌發起他們的興趣,勾起無窮的聯想,那蟬的「長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彈琴」,都是孩子們對昆蟲語言的好奇想像。
魯迅在百草園里描繪的就是兒童在自然環境里的極樂世界。在作者筆下,百草園是一個充滿了顏色和聲音的生命世界,連那青青的野草叢里,也氤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這故事極有聲色,但見金光閃閃,風聲颯颯,鬼影幢幢,妖氣重重,恐怖極了,又生動極了。
有人認為這像是閑筆,其實這看似信筆插話,卻是極具匠心,眾所周知,這是一個民間的古老傳說,魯迅藉助它饒有興趣地從另一側面豐富了作品的內容。
從結構角度看,這個故事是從園里草叢中相傳「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引發出來的,文氣貫通,毫無游離之感;而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兒童的心理,挖掘了潛存於他們心靈深處的奧秘。可以想像得出,孩子們對美女蛇的故事是又喜歡又害怕的。
在技巧上看,這一插話是轉敘事為描寫,別開生面地為作品拓展了新的天地,百草園一滲入人情,就更其魅人了,這實是一記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