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簡單鐵制藝術品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簡單鐵制藝術品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0-24 06:46:30

❶ 蕪湖鐵畫的製作工藝

湯天池製作的鐵畫,有山水、人物、花鳥、樹木等,是「以錘代筆,以鐵當墨」熱煅冷作,揉鐵而成半浮雕的完整畫面,成為能獨立成畫的欣賞藝術品。它區別於單枝鐵花。因為鐵花只是一枝枝的花,而不是一幅畫;也區別於鐵花燈上的鐵花,那種鐵花,只是依附在其它器物上的裝飾。所以鐵畫一出現,立即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和喜愛,不僅本地人求購者甚眾,連外地人亦聞其名而「遠客多購之」;不僅為普通群眾所喜愛,同時「豪家一笑傾金貲」,購作「齋璧雅玩」,湯天池與鐵畫皆「名噪公卿間」了。

❷ 有人知道什麼是鐵藝嗎

鐵藝簡單的說就是 鐵藝的藝術,藝術化的金屬、裝飾。

鐵匠是一個古老的職業。最早的鐵製品產生於公元前2500年左右,小亞細亞的赫梯地區應當是鐵藝的發源地。自人類進入鐵器時代之後,伴隨著鐵製品的生產,以鐵製品加工技能為主的職業就誕生了,人們把打造鐵器的師傅成為鐵匠。他們加工出了各種各樣的鐵製品,如鐵鍋、鐵勺、菜刀、剪子、釘子、刀劍、長矛......這些鐵製品粗糙也好,精細也好,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鐵藝,准確地說,應該叫做鐵器。
隨著歲月的流逝,科技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用品日新月異起來,在一代代鐵藝們的手中,在情感之火的熔爐里,鐵器漸漸脫去了千古「銹裝」,煥發出了無限的生機。不知從何年何月開始,鐵匠這一古老的職業逐漸不見了,鐵器被歷史的激流淘汰了。與其說鐵匠被產業工人替代了,不如說是他們對自身進行了一場革命。這次革命的主要動力源於鐵製品的用途更新了,鐵製品從實用性向裝飾性、向藝術性以及向更有詩情畫意的境地前進了一大步。
鐵製品革命的推動者是藝術家,正是由於藝術家的參與,才使鐵製品獲得了生命力。

❸ 鐵藝製作方法及相關簡介

導語:鐵藝,普通來說,就是將鐵材料通過一些人的藝術體現和製作,而將本來只能叫做鐵器的物品變成一門藝術,一般而言,鐵藝並不同於一般的鐵器。



鐵藝的概念

早在很多年以前,從鐵器時代開始,人們就開始加工鐵製品。有些人會靠這門手藝來謀取生存的資本,我們把他們稱為鐵匠。那些打鐵的人也就是鐵匠會把非常普通的鐵製品加工成各種各樣的物品,比如說我們生活中常用到的做飯用到的鐵鍋、鐵勺和菜刀以及生活用到的剪刀釘子甚至是打戰時用到的刀劍和長矛。但不能稱之為鐵藝。而後在來隨著科技進步,鐵製品也不斷在更新,不僅僅是更加實用了,並且在外觀上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甚至可以稱之為一門藝術手法,這也就是鐵藝的誕生。



鐵藝的分類

鐵藝按照按原材料和加工的方法來分,鐵藝可以分為扁鐵花鐵藝和鑄鐵鐵藝以及鍛鐵鐵藝。其中扁鐵花鐵藝的材料是扁鐵,就是通過手工操作而成的。而鍛鐵鐵藝的材料是低碳鋼型的材料,並且會在鐵的表面弄出花紋,通過機械手段將其完全。而鑄鐵鐵藝的主要材料則是灰口鑄鐵,它的花紋形狀可以是很多種並且主要是用到裝飾上面的。這種鐵藝產品一般都是通過模具製成的,所以外觀相對比較粗糙但是它們的價格不會太高但是又非常容易生銹。



鐵藝的製作

鐵藝製作第一步一般都要先收集原材料,並且要進行檢查。主要材料包擴扁鋼、方鋼、焊條以及油漆。同時注意收集原材料的時候一定要根據企業制定的標准進行核對,包括包裝鐵藝的材料也是如此。材料准備好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配料了。然後要專業人員在電腦上面將樣品繪制出來並且一定要精確按照比例進行,接下來就可以根據專門的設備進行製作了,包括表面的花紋處理。然後就是通過焊接的方法將這些鐵製品連起來,然後交給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表面處理,最後塗上高級的油漆就可以了。當然也要將成品交給檢查人員進行檢查。



鐵藝是一門手藝,更是一門技術。鐵藝的發展也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飛速發展完善,早期人們生產的鐵製品僅僅只是實用,而現代製造的鐵藝卻更能稱得上是一種藝術品、裝飾品。所以,鐵藝的發展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

❹ 鐵藝的價值有哪些

鐵藝的價值在於它耐得住時間的考驗,但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喜好,有人喜歡洛可可風格,有人偏愛巴洛克特色,有人喜歡簡約有人偏好繁復,這就要求鐵藝設計者和製造者們要具體分析不同的動態要求。再者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人們的價值觀、審美觀都會出現多多少少的改變,這裡面就有一個鐵藝設計製作的更新問題,這顯然是機器大生產難以適應的。美國未來學家納斯比特預測二十一世紀將是有如文藝復興時期那樣的"文化世紀",人們對傢具本身蘊含的文化內涵的要求越來越高,鐵藝傢具是東西方文明精華的集大成者:它具有歐陸文明華美、理性又不失浪漫的特色,又兼有東方文化中厚重、神秘的傳統。挖掘、發揚東西方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將使鐵藝倍受青睞。

❺ 工藝品圖片大全

工藝品圖片大全

工藝品圖片大全,工藝品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見到很多,我們很多的工藝品都是從古代一直傳承下來的,到現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下面就和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工藝品圖片大全有哪些吧。

工藝品圖片大全1

1、木雕

木雕是雕塑的一種,在我們國家常常被稱為「民間工藝」。木雕可以分為立體圓雕、根雕、浮雕三大類。木雕是從木工中分離出來的一個工種,在我們國家的工種分類中為「精細木工」。

以雕刻材料分類的民間美術品種。一般選用質地細密堅韌,不易變形的樹種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龍眼等。

採用自然形態的樹根雕刻藝術品則為「樹根雕刻」。木雕有圓雕、浮雕、鏤雕或幾種技法並用。有的還塗色施彩用以保護木質和美化。

2008年6月7日,木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竹雕

竹雕也稱竹刻,是在竹製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竹雕是一種藝術,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漸為人們所識,並受到喜愛。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製品的國家,所以竹雕在中國也由來已久。竹雕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獨樹一幟,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藝術財富。

3、唐三彩

唐三彩(Tang Tri-Color Glazed Ceramics ),中國古代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於唐代的一種低溫釉陶器,釉彩有黃、綠、白、褐、藍、黑等色彩,而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

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於洛陽,亦有「洛陽唐三彩」之稱。

1905年隴海鐵路洛陽段修築期間,在古都洛陽北邙山發現一批唐代墓葬,後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並且沿用至今,享譽中外。

工藝品圖片大全2

1、傳統工藝品有哪些

其實,工藝品是大眾生活民俗的藝術體現,而且是中國民俗文化的藝術瑰寶。到底傳統工藝品有哪些?有:剪紙、年畫、布藝刺綉、春聯、陶瓷、漆器、花燈、泥塑、木雕、風箏、竹編、皮影、編織、印染、微雕、玉雕、磚雕、石雕、核雕、內畫、皮影、紫砂、蠟藝、文房四寶、書畫、銅藝、麵塑、木偶、糖人等等。

舉例來給大家說一下:剪紙,具悠久歷史的藝術,在民俗活動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流派有:山西剪紙、陝西剪紙、山東剪紙、揚州剪紙等許多。春聯,華人過春節的重要標志,同樣具有悠長的歷史,傳承至今,可以說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陶瓷、漆器起始於新石器時代,它是民間工藝的重要組成部份,也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藝術的瑰寶,據悉其代表派系有:江西景德鎮瓷器、洛陽唐三彩、北京景泰藍及龍泉青瓷等等。

2、5大最賺錢的手工藝品

a、串珠

用水晶、木、瑪瑙、玻璃、琥珀等質地的珠子,巧思妙想,DIY出屬於自己的心愛飾品,串珠已經成為一種另人矚目的流行時尚和創業致富的捷徑之一。

b、絲網花

絲網花亦稱絲襪花,最早起源於日本,絲網花色澤多樣,花色豐富,能夠極好的滿足各層人士的創作需求。

c、十字綉

十字綉是一種古老的民族刺綉,具有悠久的歷史,十字綉無論是綉線、面料的顏色還是材質、圖案,都別具匠心。

d、不織布手工

不織布也叫無紡布,因為它是一種不需要紡紗織布而形成的織物,越來越多的手工愛好者加入了不織布手工製作。

e、手工DIY香皂

DIY手工香皂,它是一種即能玩又能用的非一次性消費品。DIY手工香皂不僅因為獨特的個性魅力及自己創作的樂趣,也因它的溫和、不刺激,博得了人們的喜歡。

工藝品圖片大全3

民間手工藝品是指民間的勞動人民為適應生活需要和審美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產為主的一種工藝美術品。手工藝品的品種非常繁多,如宋錦、竹編、草編、手工刺綉、藍印花布、蠟染、手工木雕、泥塑、剪紙、民間玩具等。由於各地區、各民族的社會歷史、風俗習尚、地理環境、審美觀點的不同,各地的手工藝品具有不同的風格特色,充分的展示了中國手工藝術的風采。

手工製作工藝在我國民間有著悠久的製作歷史,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瑰寶,她以其悠久的歷

史、精湛的`技藝、豐富的門類、傳世佳作蜚聲海內外,幾千年來,傳統手工藝產品始終是代表中華民族的一大特色產業。傳統的工藝品既是文化藝術品,又是日常生活用品,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時尚手工在現代都市如此紅火並流行,確實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有人說這是因為懷舊,是一種對往昔手工歲月的追憶;

在追求個性化的今天,手工製作工藝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裝飾和實用的性能、手工隨心所欲的樂趣,已經不可抗拒的在我們身邊流行起來,她像風一樣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巨大的市場前景。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從古至今,勞動人民和藝術工匠創造了眾多精妙絕倫的手工藝品。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民間工藝品種類多達70餘種,若具體到某地,保守估計也有數百上千種,如此龐大的數量,單靠一個人、一個單位的統計是非常困難的。

❻ 什麼是鐵藝,他都可以製做什麼產品

鐵藝就是將鍛打,鑄造的鐵變成藝術品。通過鐵藝技術可以打造鐵藝大門、鐵藝護欄,以及一些室內的鐵藝裝飾品等等。

傳統藝術裝飾風格的鐵藝藝術,被廣泛的應用在建築外部裝飾,室內裝飾,傢具裝飾及環境裝飾之中,因特點鮮明,風格質朴,經濟實用工藝簡便,在現代裝飾中佔有一席之地。


鐵藝大門

鐵藝大門出現在17世紀初期的巴洛克建築風格盛行時期,鐵藝材料和工藝的發展也有著2000多年的發展過程。作為建築裝飾藝術,一直伴隨著歐洲建築裝飾藝術的發展,是傳統的歐洲工匠手工工藝製品。鐵藝大門外表美觀,其初始功能還是防盜,如今的功能逐漸多元化。

❼ 鐵絲陀螺的製作方法

把塗改帶拆下來,裡面有鋸齒形的圓,把膠帶編製成長的圓,用筆尖把長的圓扎尖,塗改帶裡面的鋸齒形的圓中間有個小孔,用長的圓插進去,再用紙條做成一個圓,把他倆豎著粘在一起,插在鋸齒形的圓里的小孔就能玩了。

陀螺是漢族民間最早的娛樂工具,也作陀羅,閩南語稱作「干樂」,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

河北吳橋地區被成為bo。 形狀上半部分為圓形,下方尖銳。從前多用木頭製成,現代多為塑料或鐵制。

玩時可用繩子纏繞,用力抽繩,使直立旋轉。或利用發條的彈力旋轉。傳統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鐵制的倒圓錐形,玩法是用鞭子劈。

以快治變的陀螺模型。在物理學上,陀螺是典型的用來描述物體動態平衡的模型。它具有的定軸性、進動性和陀螺效應等物理特性。

❽ 工藝品的特種工藝

特種工藝品之 一。用鐵片和鐵線鍛打焊接成的各種山水、花鳥畫的形式,用成掛屏、掛燈。相傳系明末清初安徽蕪湖鐵匠湯鵬所創造, 以後 逐淅流傳到北京、山東等地。
鐵畫,也稱鐵花,安徽蕪湖特產,為中國獨具風格的工藝品之一。鐵畫是以低碳鋼為原料,將鐵片和鐵線鍛打焊接成的各種裝飾畫。它將民間剪紙、雕刻、鑲嵌等各種藝術的技法溶為一體,採用中國畫章法,黑白對比,虛實結合,另有一番情趣。
鐵畫的製作起源於宋代,盛行 於北宋。清代康熙年間,安徽蕪湖鐵畫才自成一體,並逐漸享譽四海。
鐵畫是以鐵為墨,以砧為硯,以錘代筆鍛制而成。鐵畫的品種分為三類:一類為尺幅小景,多以松、梅、蘭、竹、菊、鷹等為題材,這類鐵畫襯板鑲框,掛於粉牆之上,更顯端莊醒目。第二類為燈彩,一般由4至6幅鐵畫組成,內糊以紙或素絹,中燃銀燭,光彩奪目,動人神魄。第三類為屏風,多為山水風景,古樸典雅,蔚為壯觀。
蕪湖瀕臨長江,交通便利,曾為中國四大米市之一,自古以來鐵冶業就十分發達。發達的冶鐵業和高超的鍛技,為蕪湖鐵畫的創造提供了先天 的基礎和條件。
蕪湖鐵畫以錘為 筆,以鐵為墨,以砧為紙,鍛鐵為畫,鬼斧神工,氣韻天成。蕪湖鐵畫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工藝精湛、技藝高超著稱於世。鐵畫始於明末清初的康熙年間,由蕪湖鐵工湯天池與蕪湖畫家蕭尺木相互砥礪而成,至今已有340多 年歷史。蕪 湖鐵畫源於國畫,具有新安畫派落筆瘦勁簡潔、風格冷峭奇倔的基本藝術特徵,是純手工鍛技藝術。它以鐵為原料,經紅爐冶煉後,再經鍛、鑽、抬壓焊、銼、鑿等技巧製成。既具有國畫的神韻又具雕塑的立體美,還表現了鋼鐵的柔韌性和延展性,是一種獨具風格的藝術。
蕪湖鐵畫歷經了340多年的承傳和發展,在傳統形式的尺幅小景、畫 燈、屏風基礎上,又創有立體鐵畫、盆景鐵畫、瓷板鐵畫和鍍金鐵畫,形成了座屏、壁畫、書法、裝飾陳設和文化禮品 等五大系列二百多個品種,以其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和魅力,在藝壇獨樹一幟。 水晶鹽燈是由天然的水晶鹽礦石手工製成。這種水晶鹽礦形成於2億6千萬年前的古生代海 洋,滄海桑田,地質演變,被太陽能蒸幹了水分的水晶鹽被埋藏於喜馬拉雅山脈600米深的地下。數年前歐洲的探索者發現了這種得天獨厚的石材,於是,神秘美麗的水晶鹽燈在西歐誕生並風行起來。在開采水晶鹽礦時 , 由於排除一切爆破手段,鹽石的天然水晶結構得到充分的保護。該地出產的水晶 鹽燈已經遍銷歐美,蜚聲異域。
水晶鹽卓雅不凡的身世,鑄就了其作為燈所擁有的美輪美奐的特質。 在開采水晶鹽礦時,為了保持其天然的岩石形狀及水晶結構,海伯瑞水晶鹽燈排除了一切爆破手段,每一盞燈更是由手工切割而成,因此造就了其款款都獨一無二的特性,不論 你擁有哪一款,都是世界上的唯一,其出眾的品位與獨有的個性在燈飾藝術品中別具一格。透過獨特的半透明晶體結構,水晶鹽燈發出或橘紅、或淺黃、或粉白的自然光線,光之柔和及悅目堪稱燈之極品。
更為奇特的是,水晶鹽 燈具有很好的環保與保健的作用:它是天然的負離子散播源,可以 揮發被稱為「空氣維他命」的負離子, 改善室內空氣質量; 不只如此,水晶鹽燈的電磁波和光波還對人的身心具有調節作用, 她那清雅柔和的光暈會為你創造出安靜、祥和的氛圍:屏蔽紛擾,回歸寧靜,把健康和美好的感受傳遞於身心。

❾ 鐵畫的蕪湖鐵畫

蕪湖鐵畫,原稱鐵花,安徽省蕪湖市著名的漢族傳統工藝美術品,為蕪湖地區特產。鐵畫藝術的創始人是清朝康熙年間的鐵匠——湯鵬。 蕪湖鐵畫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工藝精湛、技藝高超著稱於世。相傳系明末清初安徽蕪湖鐵匠湯天池所創造,以後逐漸流傳到北京和山東等地。(又有鐵畫的製作起源於宋代,盛行於北宋。清代康熙年間,安徽蕪湖鐵畫才自成一體一說),並逐漸享譽四海題材有人物、山水、花鳥等。形式有立體和半立體的。品種除立軸、中堂、橫幅和條屏(一般都用外框)外,還有合四面以成一燈的鐵畫燈。
鐵畫工藝綜合了古代金銀空花的焊接技術,吸取了剪紙、木刻、磚雕的長處,融合了國畫的筆意和章法,畫面明暗對比鮮明,立體感強,在古代工藝美術品中獨樹一幟。湯鵬所創作的鐵畫,是我國工藝美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現陳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中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和毛主席紀念堂內的《長征》詩詞巨型鐵畫是我國當代鐵畫工藝的傑作。
尺幅小景
多以松、梅、蘭、竹、菊、鷹等為題材,這類鐵畫襯板鑲框,掛於粉牆之上,更顯端莊醒目。
燈彩
一般由4至6幅鐵畫組成,內糊以紙或素絹,中燃銀燭,光彩奪目,動人神魄。
屏風
多為山水風景,古樸典雅,蔚為壯觀。 蕪湖瀕臨長江,交通便利,曾為明清時期全國染漿業中心,中國四大米市之一,自古以來冶鐵業就十分發達。發達的冶鐵業和高超的鍛技,為蕪湖鐵畫的創造提供了先天的基礎和條件。
蕪湖鐵畫以錘為筆,以鐵為墨,以砧為紙,鍛鐵為畫,鬼斧神工,氣韻天成。蕪湖鐵畫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工藝精湛、技藝高超著稱於世。鐵畫始於明末清初的康熙年間,由蕪湖鐵工湯天池與蕪湖畫家蕭尺木相互砥礪而成,至今已有340多年歷史。蕪湖鐵畫源於國畫,具有新安畫派落筆瘦勁簡潔、風格冷峭奇倔的基本藝術特徵,是純手工鍛技藝術。它以鐵為原料,經紅爐冶煉後,再經鍛、鑽、抬壓焊、銼、鑿等技巧製成。既具有國畫的神韻又具雕塑的立體美,還表現了鋼鐵的柔韌性和延展性,是一種獨具風格的藝術。
蕪湖鐵畫曾參加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匈牙利布達佩斯造型藝術展,並赴日本、科威特、義大利、奈及利亞、沙特、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 1959年~1960年老藝人儲炎慶和幾位弟子製作的大型鐵畫《迎客松》、《梅山水庫》和鐵書法《沁園春·雪》等作品布置在人民大會堂。蕪湖鐵畫歷經了340多年的承傳和發展,在傳統形式的尺幅小景、畫燈、屏風基礎上,又創有立體鐵畫、盆景鐵畫、瓷板鐵畫和鍍金鐵畫,形成了座屏、壁畫、書法、裝飾陳設和文化禮品等五大系列二百多個品種,以其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和魅力,在藝壇獨樹一幟。
中國工藝美術品的奪目奇葩
鐵畫以低炭鋼為原料,藝人們以錘代筆,以爐為硯,以鐵當墨,襯以白底,裝框成畫。畫面保持鐵的本色,不塗彩。構圖採用中國畫的章法布局和筆意,遠景賦以疏細線條,近物則以粗獷布勢,使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能得透視之感,人物能具傳神之態,花鳥能顯栩栩之姿,錘鍛之巧與畫理相通,繪畫與工藝品結合。
1959年,大幅鐵畫「牛郎織女」參加了莫斯科舉辦的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覽和巴黎博覽會。「牛郎織女」是一個美麗的民間傳說。織女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孫女,牛郎則是人間一個貧苦的孤兒,常受到兄嫂的虐待而過早地自立門戶,因受之於天意與織女相愛,並生兒育女,男耕女織,幸福地生活著。不料這件事讓玉皇大帝知道了,他非常生氣,立即派天神逮回織女,織女被捕上了天,而牛郎卻不能上天,只能抱著兒女仰天哭號。後來他的老牛在臨死前囑咐牛郎在它死後,剖皮製衣,即可登天。果然牛郎偕兒女一起上天尋找織女而來。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憑空而劃,頓時出現了波濤滾滾的天河,牛郎與織女隔河相望而不能相聚,萬分悲痛。後來終於感動了玉皇大帝,允許他們一年一度於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這幅鐵畫很好地表現了這一中國歷史上動人的神話故事。1960年他們又為人民大會堂安徽廳製作了長4.5米、寬2.5米的大幅鐵畫圍屏「迎客松」,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高度贊揚。在這一圍屏前,總理曾多次會見各國友人,並攝影留念。1977年毛主席紀念館製作的毛主席詩詞「紅軍不怕遠征難」詩詞的書法手跡鐵畫掛屏長8米、高2.3米,其中最大的字高達1.5米、重10公斤。藝人們以高超的技藝,使這些鐵畫如同揮毫筆書一樣酣暢流利。藝人們不斷創新,又開創了立體鐵畫、瓷版鐵畫、純金和鍍金畫。 鐵畫鼻祖湯天池,名鵬,祖籍安徽徽州,後遷居江蘇省溧水縣明覺鄉,幼年時為避兵荒而流落到鐵冶之鄉――蕪湖定居,當時蕪湖鐵業十分興盛,且又集中許多技藝精湛的鐵工,所以,民諺有「鐵到蕪湖自成鋼」的美譽。湯初學鐵工技藝,清康熙年間租賃乾隆進士黃鉞的曾祖父之臨街門面,自營鐵業作坊。當時蕪湖既是水陸交通要道和各種物資集散中心,又近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華山,不僅萬商雲集、人流如潮,其間也有眾多香客,他們皆喜購蕪湖鐵鋪中生產和出售的彩色鐵花枝、鐵花燈,作為上山敬佛之用。湯天池也打制這些製品出售。後又將鐵花和鐵花燈的內容,移植到一起,先「冶之使薄,且縷析之,以意屈伸」,再經錘煅「為山水、為竹石、為敗荷、為衰柳、為蜩螗。郭索點綴位置,一如丹青家」,製成「山水花卉,各極其妙」的別具藝術風格的鐵畫。
蕪湖鐵畫是全國著名工藝品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始於清代康熙年間,為蕪湖鐵畫藝人湯天池所創,素稱「蕪湖鐵畫」,為全國獨家產品。藝人以錘代筆,鍛織成畫,堪稱一絕。 儲炎慶,安徽省桐城縣樅陽鎮人,生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世為鐵業,有兄妹六人,自己排行第四。六歲時父親去世,到舅父家放牛。十二歲時母親又亡故,大哥大姐及五弟也相繼夭折,二姐被人領去當養媳。自己年幼,生活無著,只得領著小妹沿街乞討過日。街坊鄰里都很同情他兄妹的不幸遭遇,後經鄰居汪興發的介紹,儲才進汪永和鐵鋪作學徒。1917年三年徒工期滿,被介紹到安慶一楊姓鐵鋪幫工。後又經該鐵鋪楊老闆一位在蕪湖的親友楊吉年介紹,於1920年到蕪湖西花園楊同興鐵鋪幫工。後因意見不和而離開。以後則流落街頭,夜晚便棲息在老城隍廟里,與一群乞丐為伍。儲炎慶從乞丐們閑談的民間的傳說中得知清代蕪湖鐵工湯天池創制了鐵畫,還知道了湯天池為提高鐵畫藝術水平而向畫家肖尺木學畫的曲折經過。這故事是說鐵匠的事,而自己也是鐵匠,所以特別感興趣,記憶也特別深刻,當時雖未見過鐵畫,但已產生要學打鐵畫的念頭。
現有其女儲金霞大師繼承了鐵畫技藝,並樹立「儲氏鐵畫」為其品牌,把鐵畫技藝發揚光大。蕪湖鐵畫隨著時代的發展,進行了眾多的創新,藝人們先後創造出瓷版鐵畫,銀盤鐵畫、鐵畫的創制為中國藝壇綻開一朵奇葩,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一分珍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