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生用塑料碗怎麼做銅鼓
小學生用塑料碗做銅鼓的方法如下:
鼓面為重點裝飾部分,中心常配以太陽紋,外圍則以暈圈裝飾,與鼓邊接近的圈帶上鑄著精美的圓雕裝飾物,最多的是青蛙,其次有騎士、牛橇、龜、鳥等。造型誇張、雄強、有力、莊重耐看。鼓胸、鼓腰也配有許多具有濃郁裝飾性的繪畫圖案。鼓足則空留素底,造成一種疏密、虛實相間,相得益彰的效果。這些圖像都在模坯上用鏤刻或壓印技術製作而成,採用線地浮雕的技法,畫像傳神簡潔,線條剛勁有力。畫像紋飾大抵分物像紋飾、圖案紋飾兩類。物像紋飾有太陽紋、翔鷺紋、鹿紋、龍舟競渡紋和羽人舞蹈紋等;圖案紋飾有雲雷紋、圓圈紋、錢紋和席紋等。這些圖像紋飾往往以重復或輪換的形象、構圖出現,產生強烈的整體藝術效果,表現出合理的裝飾布局。鼓胸裝飾帶的圖像有長卷形式,而鼓腰裝飾帶的圖案則是獨立成篇,循環往復。
1、制模型
首先用木料做成一個鼓形木模 作為范芯骨架,然後敷以摻有谷殼的粗泥料作范芯的底層,再敷上摻有草灰、牛糞的細泥料作表層,使表面光滑並且有較好的透氣性和退讓性。最後,捏塑四個實心耳安在耳的部位。
2、翻外范
先在泥模型鼓表面塗以牛油,防止粘連,然後分塊(面范一塊、身范二塊或面范一塊、身范四塊)敷以細泥料和摻加草盤、麻絲等的粗泥料,形成外范,在外范上按設計留好澆口,拆開外范後在范面刻印花紋。
3、做芯范(內模)
鼓芯范是由泥模型鼓減薄而成,其做法是在泥模型鼓周身嵌人一定數量的銅芯墊,然後按芯墊印痕厚度颳去一層泥料,並磨光即成。
4、合范
第一種是鼓面向上的台范;第二種是足沿向上的合范.合范後,用泥把各條范縫封嚴,並以繩索把整個范綁扎緊,經低溫烘烤,使泥范中的水分蒸發,干透硬化
6
5、澆注
先將鼓范烘烤預熱,達600C0左右,然後從鼓面中央或足沿的澆口杯內注人台金熔液,使之進人型腔。
7
6、拆范及整理
澆注之後,拆開外范,取出內范.鋸鑿掉澆冒口,清除內外壁上的泥料,修飾花紡及立體裝飾物,使銅鼓表面光滑,花紋清晰。
8
7、定音
銅鼓作為樂器,對音響有一定要求,必須請專門鼓師進行調音,調音台格後,則可以使用了。
❷ 有人會畫瑤族男孩的簡筆畫嗎或者有瑤族男孩的簡筆畫也行
民族樂器 民族樂器分為四類:體鳴樂器;膜鳴樂器;氣鳴樂器;還有弦鳴樂器。 一、體鳴樂器: (1)敲擊體鳴樂器:叮咚、木棍琴、韻板、基諾竹筒、竹筒琴、鑼、鐺鐺、單打、鋩、銅鼓,等等。 (2)互擊體鳴樂器:棒棒、銅鏡、竹梆、竹杠、鈸、布哉、乳鈸、頭鈸、二鈸、小鈸、鐃、大鐃、司涅、鑔、小鑔、碰盅、碰鈴、腰鈴、闊朔克、板凳、它石、它石、骨板子,等等。 (3)落擊體鳴樂器:樂杵、竹搗筒、竹筒、瑤族竹筒、阿嘎、,等等。 (4)搖擊體鳴樂器:連廂棍、薩巴依、熱巴鈴、盤鈴、金剛鈴、瑤鈴、薩滿鈴、晃鈴、串鈴、 銅鈴、八寶銅鈴、師刀,等等。 (5)綜合奏體鳴樂器:竹簧、蹈到、鐵簧、錫伯族鐵簧,等等。 二、膜鳴樂器: (1)棰擊膜鳴樂器:大鼓、壯族的種勞、瑤族大鼓、水族大鼓、水族大鼓、塞吐、略斗、光攏、贈疆、瑤族猴鼓、苗族猴鼓、腰鼓、板鼓、豬嘴鼓、姜鼓、戰鼓、扁鼓、八音鼓、書鼓、火者、如咚、小鼓、太平鼓、日木、環鼓、抬鼓、達瑪、納格拉、達瑪如、建鼓、神鼓、那額、達布爾、竹鼓,等等。 (2)拍擊膜鳴樂器:夏爾巴鼓、八角鼓、鈴鼓、達卜、黃泥鼓、長鼓、光亞、光吞,等等。 (3)混合擊膜鳴樂器:手鼓、圓鼓、邊鼓、雙面鼓、杖鼓、蜂鼓、汪都 ,等等。 三、氣鳴樂器: (1)唇振氣鳴樂器:牛角、銅角、剛洞、海螺、鹿笛、長號、筒欽、鋩筒、布巴,等等。 (2)嗓振氣鳴樂器:合歡簫,等等。 (3)邊棱氣鳴樂器:胡笳、壯笛、乃依、橫笛、橫笛、短簫、筒簫、鼻簫、斯布斯額、鷹笛、 骨笛、吐任、直通簫、布利亞、巴葛丟冬、列都、笛朽篥、庫洛、雙管鼻笛、扎令、阿烏、笛老挪、泥哇嗚、狍哨,等等。 (4)吹口氣鳴樂器:夜簫、侗笛、塞簫、獎、瓦格洛、雄林、蘇奈依、嘟嚕、低音嘟嚕、太平簫、嘎嗦、五月簫、篳簫、篳筍、勒絨、姊妹簫、雙管侗笛、波曉呼、決篥傑,等等。 (5)單簧氣鳴樂器:巴烏、篳、篳相、苗笛、芒筒、竹葉笛、馬布、篳魯、寸笛、咚咚虧、筆管、大嘀瓏、篳多喝、波蘆、篳建、利列、利羅、笛列、篳爾、篳朗布浪、芒笛、美都、其篥、雙管巴烏、雙管篳朗叨、篳總、決列、雙管竹葉笛、雙管馬布、菲察克、篳達、葫蘆笙、蘆笙、排笙、木葉,等等。 (6)雙簧氣鳴樂器:巴拉曼、波伯、細篳篥、小悶笛、蘇爾奈、長嗩吶、嘉令、波列、苗族嗩吶、白族嗩吶、彝族嗩吶、拜、勒尤·勒浪、洞巴、闊詩乃依、雙篳篥、長積、雙管悶笛、咪咪、雙勒浪,等等。 四、弦鳴樂器: (1)打擊弦鳴樂器:竹筒琴、竹琴、鏘,等等。 (2)彈撥弦鳴樂器:玄琴、伽倻琴、雅托噶、五弦琴、獨弦琴、五弦琵琶、納西琵琶、火不思、忽雷、考姆茲、蘇古篤、扎木年、彈布爾、賽依吐爾、碧約牛腿琴、獨它爾、喀什熱瓦普、多朗熱瓦普、熱瓦普、巴朗孜庫木、庫木日依、阿肯東布拉、樂隊東布拉、月琴、貴州咸寧彝族布依族月琴、彝族四弦、苗族四弦、侗族大琵琶、侗族中琵琶、侗族小琵琶、其布厄、大三弦、龍頭三弦、彝族小三弦、拉祜族小三弦、僳僳三弦、賽玎、壯族三弦、垤施三弦、彝族大三弦、彝族中三弦、苗族三弦、天琴、豎箜篌、鳳首箜篌、雙排弦箜篌、雁柱箜篌、轉調箜篌、卡龍、弓琴、達比亞、傣玎、托甫秀爾、東布爾、菲特克吶、三線琴,等等。 (3)弓拉弦鳴樂器:琤尼、牙箏、塔吉克艾捷克、胡琴、薩它爾、胡西它爾、椰胡、葫蘆胡、土胡、根卡、多朗艾捷克、艾捷克、高音艾捷克、低音艾捷克、獨弦胡琴、適爭、玎黑、奚琴、改革奚琴·四弦奚琴、必汪、鐵琴、藏京胡、馬骨胡、竹筒胡、納西胡琴、二簧、朗多依、西玎、多洛、扎尼、彝族三胡、四胡、蒙古族四胡、四弦胡、彝族四胡、布依四胡、馬頭琴、克亞克、呃吱、牛腿琴、庫布孜、朝爾,等等
❸ 目前最早的銅鼓類型
世界上最早的銅鼓類型是萬家壩型銅鼓。
世界上最早的銅鼓是指1976年在雲南楚雄萬家壩23號墓出土的萬家壩型銅鼓。簡介這種比較特殊的青銅器,長期流行於我國南方一些地區,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銅鼓的體積不一,大者直徑超過一百厘米,小者直徑僅十餘厘米,重量從數百公斤到數十公斤不等。
銅鼓的特徵:
銅鼓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具有特殊社會意義的銅器,它原是一種打擊樂器,以後又渲化為權力和財富的象徵。被視之為一種珍貴的重器或禮器,因此也成為被祭祀的對象。自春秋戰國直至明清均有銅鼓,而以漢代製作得最為精美,式樣最多。
依照銅鼓流行地區和式樣不同,可分為滇系和粵系兩大系統。大體上滇系銅鼓體型較小,花紋大都用單弦分暈,暈圈構成大小寬窄的變化。粵系銅鼓體型高大,鼓面多有立體的青蛙浮雕。
❹ 銅鼓是什麼時期的有價值嗎
銅鼓在古代常用於戰爭中指揮軍隊進退,也常用於宴會、樂舞中,是一種流行於廣西、廣東、雲南、貴州、四川、湖南等少數民族地區的打擊樂器。銅鼓是中國古代悠久而燦爛文化的結晶,是中國少數民族先民智慧的象徵,它具有東方藝術的特色,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之珍藏。銅鼓在越南、寮國、緬甸和泰國甚至印度尼西亞諸島也有流傳。
2016年1月10日,一面直徑4.2米、高2.6米、重達7噸的巨大銅鼓,是[1] 目前世界最大銅鼓
❺ 壯族銅鼓的圖案是什麼樣的有什麼寓意嗎
銅鼓上的蛙飾是壯族圖騰的第三個理由:各民族總是把自已的圖騰描繪或雕刻在適當的地方,以便供奉,這是圖騰崇拜的特徵之一。美洲印弟安人在每一村落的入口處都樹立有高達三十餘尺的圖騰柱,柱上雕刻著圖騰形象,每一家都畫有圖騰標記或放著圖騰記物。哥倫比亞原住居民把圖騰雕刻於屋內樑上。哀牢山羅羅彝族畫黑色大虎於廟牆等等,以上這些都是明證。至於漢族在殿堂廟宇、宮庭樑柱,帝後冠服,以及古籍圖案等地方,到處雕龍繪鳳,更是人們所熟知的。把立體蛙飾雕塑在鼓面上,其用意正是同以上諸例一樣。再則,我們來看同是在銅鼓上的其它紋飾,「兩廣地區的銅鼓卻以雲雷紋為主要裝飾,應是對雲雷自然崇拜的反映,……」,「正是因為他們崇拜雷神,所以才把這種雷霆之象的雲雷紋作為銅鼓上的主導紋飾」,雲雷紋「應是南方民族對雲雷崇拜的反映」;而翔鷺紋呢,「飾鼓以鶴,同水上作業多的濱海民族觀察風雲和求雨祭祀有關,是他們崇拜水鶴的思想反映」。既然銅鼓上的其他紋飾都有著各自的崇拜宗教觀念,蛙飾又哪能例外呢? 況且青蛙在古代壯人中是個神秘的有著極大影響的神物。由以上分析可見,在銅鼓上鑄出青蛙,是源於原始圖騰崇拜的宗教觀念。反過來講,在歷史上,壯族有過青蛙圖騰。
參考資料:http://www.gxta.gov.cn/TravelPoint/ReadArt.asp?Art_ID=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