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功夫 武術 動作 簡單的人的圖(頭就用圓表示,四肢身體都用線畫) 能擺很多武術動作 在哪兒能找到謝謝了
你是想弄"火柴人"嗎?(在美術上叫"支體繒畫法"也即心理學人說的"支體語言")
在十年前有一位叫"小小"的創意人
弄了以它為主的FLASHGAME弄得十分出色及知名
現在WEB世界還能找到它的作品,可作"動態"參考啊...
不過個人較提意你參考武術動作圖示時:
1)少林<易"根"經>內的氣導繒法
2)南方朱肉栄的<鐵線拳>的功夫畫法
(若只以支線來說教功夫導引,該圖則會是十分"大概誤人"吧?)
2. 求教簡單的格鬥術,最好有圖文
我還是比較推薦散打
真要學的話還是去報班吧,光看看然後隨便練練不可能會的。身高減去110是標准體重,速成不可能的放棄吧,抱著這個想法去練真打起來就是挨揍的份了。實用性的話我推薦散打,男生。
假期培訓班一個月的時間一般前十天是安排體能訓練拉韌帶,中間十到十五天安排學習各種基本招式及組合以及反應能力,最後五天一般安排低強度的實戰(帶護具,現在看起來確實強度很低)
基本招式一個月就會,但要靈活運用需要大量的實戰磨練,如果每天練習的話一年基本可以,但一般人恐怕做不到這一點,所以需要兩到三年但相對其他武術而言散打已經算是速成的了。
個人覺得散打是比較實用而且容易上手的,但是需要大量的實戰磨練,任何武術都是如此相對其他武術而言散打算是快的了。
要想著看書看視頻就能學會,要是那樣可以還要培訓班干什麼。如果這第一句話你聽不進去的話那麼下面就都是廢話了。我從來不覺得看視頻看多了自己隨便練練就會成為高手,一切都需要大量實戰的訓練才行。
一般大學的體育館和健身房有相關的培訓班,你可以去看看。
如果不是你們那邊的人基本上對於這些問題是不知道的。
此外如果是假期班的話其實都差不多沒有高下之分,如果是打算報日常班那麼就去健身房看看,如果要具體的地址估計也沒人知道的,建議用網路地圖在自己附近看看有沒有健身房或者大學的體育館比較好。
如果是男生我推薦是散打 散打本身實用性很強而且容易上手,基本的東西一個月就可以因為它本身的招式就很簡單,然後才是實戰運用。散打說白了就是教你怎麼正確的打架的,把自身的力量都發揮出來。而且這個比較能鍛煉人。
要練散打的話去培訓班
但社會上散打基本上一些培訓的是一個月,但這個是遠遠不夠的。
學武最忌心浮氣躁,你自己的話最好先把身體素質練好了。
雖然這樣,要學的話最好還是報一個散打培訓班。基本散打就是假期培訓班。
對於散打,一膽二力三技術。
膽量為先,你先用打架的念頭實戰再說吧,怕打的話就不行的。
然後就是拳腿的力量,記得把韌帶拉開。每天跑步800米和俯卧撐50個是基本的,但要量力而行不要急於求成,量上慢慢增加,要不然身體負荷不了的。當身體感到酸痛的時候就是開始有效果的時候,關鍵在於堅持!!!這個是真正的重點。
最後才是招式,這個教練會講的。
自己學得話反而不會有很大的效果,但是除了在散打培訓班的訓練以外在於個人自身的堅持!!真正能打的需要一定的時間的,現在的速成班太多了,很多時候除了在培訓班之外還要自己練習的。
要是自己有錢的話可以去網上訂兩個啞鈴 當年還沒有網購是去體育器材店買的
我是從初三開始練 一開始是在假期培訓班 進大學之後可以去健身房報周末班 任何武術都是需要大量的時間來磨練的沒有一蹴而就的 如果你真正練起來就會明白了。
說防身還是免了 都是噱頭 如果沒有幾年的時間 任何武術都看不出什麼明顯的效果的 一到寒暑假這樣的問題總是很多 自己注意不要一個人走夜路小巷子什麼的也就夠了 。
真遇到事情走為上了 我練散打也有近十年了 舉個例子對面是十個拿砍刀的 我第一反應就是逃跑
所以別指望防身 當鍛煉身體 提高自己的心理和身體素質也就夠了。
最後我要說的是不管學什麼遇事都不要逞強,能溜則溜,還有,防患於未然才是最重要的
學武的目的是讓你有個好的體質,對自己有信心,遇事能夠沉著應對,讓自己可以更好的脫離危險而不是致於危險之中。
最後我想告訴你的是不管你練什麼如果要應用於實戰的話本身就需要大量的實戰來磨練 沒有什麼練到什麼程度的說法 這是需要實戰來檢驗不是靠估測,還有就是如果是業余練習的話不要在意段級什麼那個其實除了在別人面前說了好聽點沒有多少實際性的意義。
這樣說吧,當初我剛練散打的時候也是為了防身啊什麼的整天想著有誰來打劫我然後我正當防衛什麼,後來練久了反而不這么想了因為怕把人打死,再後來自己練多了就算不動手也不會有誰來招惹我,就是這樣。
我的建議是先去假期班練練,之後去健身房報日常班。
雖然我是練散打的,但是泰拳,跆拳道,空手道,合氣道,柔道,巴西柔術都略接觸過一點,皮毛的東西還是知道的。
如果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可以追問或者發消息給我各個人情況不一樣我所回答的適用於大部分人,這段時間一般都在的。
3. 格鬥術都分為幾種小孩子適合從哪種練起呢
格鬥術,簡單而言就是兩人徒手面對面地打鬥。格鬥在中國也稱散打,它是中華武術的精華。在原始社會人類為了獵取食物,長期與野獸搏鬥,學會了與野獸搏鬥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如拳打、腳踢、抱摔等簡單的格鬥技術,並學會了一些野獸獵取食物的本領,如貓撲、狗閃、虎跳、鷹翻等。現在的格鬥術是兩人按照一定的規則,運用武術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進行徒手對抗的現代體育競技項目。讓我們來見識幾種世界各國不同的格鬥術吧。
最適宜跆拳道訓練的年齡其實是6-12歲。因為這個時候小孩子的骨骼尚未發育完全。韌帶也比較容易拉開來。
最重要的是這個時候的小孩子剛開始記事,他所學到的東西不會輕易的忘記。團隊精神同樣也可從好的幼兒園當中學習到。
但跆拳道的確能讓小孩子更懂禮貌,懂得禮儀廉恥,忍耐克已,百折不屈,尊師重道。
10歲的小孩子應該說很適合訓練跆拳道,但要注意道館的挑選,一般要選正規的道館。
4. 武術姿勢示意圖,簡單易學的
一、腿功
(一)正壓腿
面對一定高度的物體,左腳跟放在物體上,腳尖勾起,兩腿伸直,兩手扶按在左膝上,或用兩手抓握左腳,然後上體立腰向前下方振壓,用頭頂盡量觸及腳尖。兩腿交替進行。
學練要點:兩腿伸直,立腰挺胸前壓。
5. 軍事格鬥基本技巧與技能。
1、匕首術
軍事格鬥術中的匕首術:在近戰搏擊中,如何做到對敵人最迅速地一擊致命呢?赤手空拳的情況下,格鬥術的確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如果此時手中有一把匕首,那麼在瞬間擊殺敵人會變成再輕易不過的事情了。
作為潛入行動的武器來說,沒有任何一種武器比得上匕首。它輕便,但是卻絲毫不缺乏致命性,它短小,但是從來沒影響過鋒利度。因此,匕首是各國軍人歷來最喜愛的近戰武器。
2、拳法
作為各種打擊技巧的基礎,軍隊格鬥術中對拳的使用也非常重視。許多部隊會將拳擊中的拳法加入格鬥訓練,因為拳擊擁有著目前為止世界上最為系統、最為全面的拳法技術。軍隊格鬥術的拳法一般包括刺拳、直拳、鉤拳與擺拳等。
不過由於使用環境不同,軍隊格鬥術中的拳法中還有許多奧妙:例如在擊中對方的一剎那才握緊拳頭,可以加強對敵人的殺傷;在手中握一塊手帕,也可以增加拳頭的力道。至於拳頭的擊打部位也是多種多樣,如突起中指關節,或是用手指的第二關節,甚至是握拳後蜷起的小指關節處都可以作為擊打的部位。
此外,掌根、手指以及手刀也是非常有效的打擊方法,如果可以有效地對對手的下巴或者身後的腎臟部位用掌根猛擊,再強壯的對手也會應聲倒地;而手指可以用在與對方纏斗中插擊對方的眼睛;至於手刀,大多都被用於攻擊對方的側頸部或後頸部,這樣也可以瞬間是人失去知覺。
3、腿法和膝肘技
在軍事實戰中,除了快如閃電的拳頭與威猛無比的腿法之外,你還有兩件最值得依靠的武器--膝與肘。在各種格鬥技中,膝與肘都是作為近戰利器而存在的,這其中自然以泰拳的膝肘最為稱道。
的確,作為上肢與下肢的關節連接處,看似平常的膝肘部卻在實戰中擁有著非常強大的威力。無論是單獨攻擊還是作為組合技,膝肘都是你近戰是一招制敵的可靠夥伴。
在軍事格鬥術中,肘部可以分為平肘擊、上肘擊與下壓肘擊。而攻擊部位主要集中在對方的眼睛、下巴、太陽穴或者鎖骨等重要位置。而膝擊則可以對對方的頭部、腹部、襠部進行攻擊。
4、折疊反擊技
真正的軍事戰場是瞬息萬變的,沒有人知道你會在下一分鍾遇到什麼事情。因此,如何應付突如其來的危險也是一名優秀軍人所要掌握的。在戰斗中,你可能會被對手偷襲。
或是重拳快腿,或是摔投絞殺,甚至是手持武器的敵人。那麼面對這樣的情形應該怎樣逃脫呢?軍隊格鬥術中存在著許多用來反擊的技巧,而在這些技巧中,頭撞、肘擊、膝頂與關節技往往會成為其中的關鍵。
5、組合技
軍事格鬥很難將組合技歸為哪一種技術,因為這其中包括了太多的技巧,打擊、摔投、寢技與反關節等等,而大名鼎鼎的CQC(Close Quarter Combat,即近距離格鬥技巧)其實就屬於這種組合技術的代表。
根據使用環境不同,組合技巧也是千變萬化,例如由裸絞而演化的Take Down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首先先是用裸絞將對方控制住,然後用力下潛,最後造成敵人的頸骨向上斷裂。
另外一個組合為直拳加柔道中的腰技,最後也是使用腳跟對對手實施致命一擊。當然,如果在組合技忠加入匕首則會使潛入作戰更為得心應手。
6. 求一些拿劍拿武器,或者一些帥氣的武術武打動作圖片。真人最好~拿來繪畫參考用。有些中國風的服裝參考也行
7. 武術基本功的名稱和圖
1、沖拳
預備姿勢:兩腳左右開立,兩拳抱於腰間,拳心朝上
(7)簡單格鬥術圖片擴展閱讀:
武術來源與發展
中國武術的起源與發展在中華大地源遠流長,中國武術歷史悠久,起源中國祖先的生產勞動,發展了劈、砍、刺的技能,這些攻防技能是中國武術起源與發展的基礎.中國武術作為社會文化與中華文明同步產生,點擊閱讀中國武術的起源與發展。
武術的起源與發展
中國武術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產勞動、與大自然的搏鬥和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逐步形成與發展起來的一種體育項目,具有健身、護體、防敵、制勝的作用。中國武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
早在數萬年前的原始社會,獸多人少,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嚴酷斗爭中,人們自然產生了拳打腳踢、指抓掌擊、跳躍翻滾一類的初級攻防手段。後來又逐漸學會了製造和使用石制或木製的工具作為武器,並且產生了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鬥捕殺技能,這便是武術的萌芽。
從現有的考古發現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舊石器時代,已出現了尖狀石器、石球、石手斧、骨角加工的矛;而到了新石器時代末期,則出現了大量的石斧、石鏟、石刀和骨制的魚叉、箭鏃,甚至還有銅鉞、銅斧等。這些原始生產工具和武器,後來大部分成了武術器械的前身。
原始社會末期,部落戰爭的頻繁發生,進一步促進了武術的發展。在部落戰爭中,遠則使用弓箭、投擲器,近則使用棍棒、刀斧、長予,凡是能用於捕斗搏擊的任何生產工具都成為戰斗的武器。社會的戰爭實踐向人們提出了軍事技能的要求。
於是人們不斷地總結從戰爭實踐中獲得的攻防技能和經驗。並代代相傳。這一時期,出現了最早的武術家——蚩尤,蚩尤此時發明出多種兵器,其中一部分經演化傳承至今。
進入階級社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兵器的改進,武術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商周時期,由於青銅業的發展,出現了矛、戈、戟、斧、鉞、刀、劍等精良兵器,以及運用這些器械的方法,還有了較量武藝高低的比賽。當時的武技多稱「手搏」「手格」「股肱」等。
據《史記》記載,夏王桀、殷王武乙和紂王都是徒手生擒猛獸的技術能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七強圖霸,戰爭十分頻繁。武術的格鬥技能在軍隊和民間得到重視和迅速發展。這時鐵器的出現和步騎兵的興起,使武器的內容更加豐富,不僅質量精良,長短形態多樣,武術的技擊性進一步突出。
同時武術的健身作用也受到重視。這時比試武藝已非常普遍並很講究攻防技巧,拳術打法也出現了進攻、防守、反攻、佯攻等。早在 2000 多年前,我國就已有較為成熟的技擊理論記載,並提出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見解。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可以看出,當時的武術已由過去單純的攻防動作逐步發展成可以單獨演練的套路形式。
漢代是武術大發展的時期,在宮廷的酒宴中常出現劍舞、刀舞、雙戟舞等單人的、對練的或集體舞練的套路運動。徒手的拳術表演和比賽也深受統治者重視。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記載漢哀帝就是一個「卞戲」迷,說他「雅性不好聲色,時覽卞射武戲」。
漢代還通過「試棄」(拳技的考試)選拔武職人員。漢代拳術除了「防身殺敵」「以立攻守之勝」的實用之術外,還出現了觀賞性和健身性的象形舞,如「沐猴舞」「狗斗舞」「醉舞」,還有「六禽戲」「五禽戲」等。這些均可視為早期的象形拳本。這一時期的武術著述也明顯增多。
僅《漢書•藝文志》就收錄《劍道》 38 篇,《手博》6 篇,這都是論述「攻守之道」的專著。
隋唐時期,武術有了進一步發展。唐朝推行「武舉制」,以考試的辦法選拔武藝出眾人才,這從政策上促進了民間和官方的練武活動。
在隋末就以武功聞名於世的少林寺,在唐武德年間 (618 一 626 年),因助李世民鏟平隋末割據勢力王世充有功,少林寺更加聲名大震,官府許其自立營盤、演練僧兵。僧徒一度達 2000 餘人,練武之風日盛。
兩宋時期,內憂外患,戰火頻仍,廣大人民常結社習武以求自保。如「角抵社」「英略社」、 「弓箭社」 都是比較大的民間習武組織。「十八般武藝」一詞也出現於宋代的典籍之中。據宋華岳《翠微北征錄》載:「臣聞軍器三十有六而弓為稱首,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為第一。
」此文原意強調弓箭在征戰中的重要性,但已反映當時的兵器遠不止 18 種。宋代武術的發展情況我們可以從幾部古代小說中窺見一斑,如《說岳全傳》《楊家將》《水滸傳》等,都描寫了眾多武藝高強功夫獨到的男將女傑。
元代由於民族矛盾比較尖銳,蒙古統治者限制民間習武,不少武術家隱姓埋名,習武組織也轉為秘密性的民間組織,使武術發展受到極大的抑制。明代是我國武術全面大發展的時代。明太祖先元璋主張「武官習禮儀,文人學騎射」。
這樣,明代不但拳法眾多,而且器械套路也更加豐富多彩,開始有勢有法,有拳譜歌訣。由於明代的文武全才之風,使武術家著書立說達到鼎盛,而且圖文並茂,保留了珍貴的武學遺產,為後世研究武術提供了重要依據。
據統計,重要的專著有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唐順之的《武編》、何良臣的《陣記》、茅元儀的《武備志》等。
清朝統治時期由於滿清貴族為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一度限制練武,所以清代的武術活動不如明代。但由於武術在民間已有廣泛群眾基礎,加之當時存在許多反清復明組織,人民群眾習武練功以圖推翻滿清統治之風反而使各種流派的武術更加紛呈於世。
以地區分有南派、北派,以山川分有少林派、武當派,以宗教分有佛家的外功、道家的內功,以門類分有太極門、形意門、八卦門、迷蹤門,還有長拳類和短打類。武術流派林立,象徵著武術事業的興旺發達。但也存在各派之間缺乏交流不能相互彌補長短的不足。
民國時期,由於社會的發展,火器的普遍使用,武術的健身作用更為明確,它更主要是以體育運動的形式出現在社會生活之中。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關心人民健康,重視優秀民族文化遺產的繼承和發展,不僅定期舉行武術匯報表演,還在高等師范院校及體育學院開設武術專業,並組織專業人員在繼承傳統拳術的基礎上,廣收眾家之長,整理出簡化太極拳、中組長拳、初級長拳以及器械套路。
這些措施極大地推動了武術的普及和研究工作,使武術運動得到長足發展。不論城鄉,群眾性的武術運動都廣泛推廣。特別是近幾年來,武術套路在技術風格上、結構布局上、質量和難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和突破;還出現了集體比賽的項目,這是武術發展史上的新成果。
8. 求武術招式套圖圖解,想練習武術。最好是拳法或棒法
武術有非常豐富的套路,建議從五步拳入手試學下。
五步拳屬於查拳入門拳套也是學習競技武術入門之基本拳術組合套路,是中國青少年學習武術的初級必學套路,他包含了武術中最基本的弓、馬、仆、虛、歇五種步型和拳、掌、勾三種手型及上步,退步步法和摟手、沖拳、按掌、穿掌、挑掌、架打、蓋打等手法。通過五步拳的練習可以增進身體的協調能力,掌握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要領,提高動作質量。為進一步學習武術打下基礎。
五步拳:弓步沖拳-彈腿沖拳-馬步架打-歇步蓋沖拳-提膝仆步穿掌一虛步挑掌
1、預備姿勢:並步抱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