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三物理電學小製作
簡單電動機的裝置構造很簡單(如下左圖):兩個曲別針做支架、一節電池、一小塊磁鐵和一段銅絲繞成的線圈。將線圈放到支架上,電路就接通了,線圈歡快地轉動起來(如下右圖)。
做一個電動機就這么簡單!最讓人叫絕的是其中■換向器的省略。如果沒有換向器,通以直流電的線圈在相鄰的兩個半周對稱位置受到的力矩總是反向的,那麼線圈就不能連續地轉動。
但這個電動機用的方法是■使線圈只是在半個周期里通電,■另半周期里斷電。實現的■方法是將線圈一端的引線上的絕緣漆全部刮掉,■另一端只刮掉了半個側面。實驗方法簡單得出奇,卻漂亮得令人叫絕。
B. 有哪些簡單易做的物理小發明
找一個小的條形磁鐵,四個白板上固定紙條的小磁鐵,按條形磁鐵的長度用木板或塑料板做一個U形支架,中間距離比磁鐵長度稍大;四個小磁鐵分兩組,用雙面膠帶分別固定在U形支架兩側,注意極性安排:一端是兩個北極向上,另一側是南極向上。小條形磁鐵的南極處於支架南極一側,北極對北極一側時,條形磁鐵便可以懸浮在U形支架中間。
C. 有關於物理的10個科學小製作
一、車超重報警器
工作原理:
利用重力能使彈簧變型的原理,讓重力使彈性電鍵接通從而啟動報警器。
製作材料:
音樂集成電路一塊,導線若干,喇叭一隻,電池若干,電鍵一隻,硬紙板,小膠輪四隻,膠水紙等。
製作方法:
1、 組裝好報警器;
2、製作好汽車模型;
3、把組裝好的報警器隱藏在汽車模型里;
4、用導線連接好報警器與電鍵即成。
二、自動給水器
一、工作原理
利用大氣壓自動控制出水量從而達到自動給水的目的。
二、製作方法
材料准備:
1000ml可樂瓶一個,礦泉水瓶一個,直徑0.5厘米的塑料管40厘米。
組裝步驟:
1、在礦泉水瓶蓋處鑽2個直徑0.5厘米的孔。
2、把塑料管截成長30厘米作定位水管、10厘米的為供水水管,分別插入,其中一條長的插至瓶底,另一條至瓶口。
3、把可樂瓶取其底部10厘米出裁下作接水盆,在接水盆上、下各鑽一個直徑0.5厘米的孔。
4、給水管插入下孔,定位水管插入下孔。
5、用鐵線把供水瓶和接水盆連接固定即成。
三、聲、光嬰兒報尿器
一、工作原理:
利用電子觸摸片的感應性能來控制音樂集成塊和指示燈,從而產生聲、光報尿的功效。
二、製作方法:
材料准備:
電池2對、音樂集成塊、電子觸摸片、指示燈、電線若干、方形紙盒一個、模擬小尿片一塊等。
製作步驟:
1、製作一個電路。
2、製作一模擬小尿片。
3、把電子觸摸片放入模擬小尿片中。
四、能抓住氣球的杯子
材料:
氣球1~2個、塑料杯1~2個、暖水瓶1個、熱水少許
製作步驟:
1、 對氣球吹氣並且綁好。
2、 將熱水(約70℃)倒入杯中約多半杯。
3、 熱水在杯中停留20秒後,把水倒出來。
4、 立即將杯口緊密地倒扣在氣球上。
5 、輕輕把杯子連同氣球一塊提起。
五、瓶子癟了
材料:
水杯2個、溫開水1杯、礦泉水瓶1個
製作步驟:
1、將溫開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覺到熱。
2、把瓶子中的溫開水再倒出來,並迅速蓋緊瓶子蓋。
3、觀察瓶子慢慢的癟了。
工作原理:
1、加熱瓶子里的空氣,使它壓力降低。
2、 由於瓶子外的空氣比瓶子內的空氣壓力大,所以把瓶子壓癟了。
D. 最簡單的物理小製作怎麼做
最簡單啊,那就做個單擺吧,一根繩子栓個小球,掛在架子上擺來擺去可以測重力加速度了。
或者用紙折個風車,那就是風力發電的原理啦。
還可以用縫衣針做個指南針,把針在磁鐵上面磨幾下磁化,然後找一小塊紙把它平行插在紙上,然後放在水裡飄起來就可以指南了。
還有靜電檢驗瓶,在小玻璃瓶的橡膠蓋子上面插個鐵絲進去,裡面彎成鉤,鉤上並排掛兩片小鋁箔,蓋上蓋子就好了。然後用塑料梳子在頭上摩擦起電,梳子靠近瓶蓋上的鐵絲,裡面的兩片小鋁箔就會互相排斥而張開一個角度了就可以檢驗物體有沒有帶靜電了。
E. 物理小實驗簡單及原理有哪些
物理小實驗簡單及原理有神奇的牙簽:
材料:牙簽、一盆清水、肥皂、方糖。
操作:把牙簽小心地放在水面上;把方糖放入水盆中離牙簽較遠的地方。牙簽會向方糖方向移動;換一盆水,把牙簽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現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離牙簽較近的地方。牙簽會遠離肥皂。
原理:當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時,方糖會吸收一些水分,所以會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簽也跟著水流移動。但是,當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時,水盆邊的表面張力比較強,所以會把牙簽向外拉。
伽利略的自由落體試驗:
在16世紀末,人人都認為重量大的物體比重量小的物體下落的快因為偉大的亞里士多德是這么說的。伽利略,當時在比薩大學數學系任職,他大膽的向公眾的觀點挑戰,他從斜塔上同時扔下一輕一重的物體,讓大家看到兩個物體同時落地。他向世人展示尊重科學而不畏權威的可貴精神。
伽利略的加速度試驗:
伽利略繼續他的物體移動研究。他做了一個6米多長,3米多寬的光滑直木板槽。再把這個木板槽傾斜固定,讓銅球從木槽頂端沿斜面滑下。
然後測量銅球每次下滑的時間和距離,研究它們之間的關系。亞里士多德曾預言滾動球的速度是均勻不變的:銅球滾動兩倍的時間就走出兩倍的路程。伽利略卻證明銅球滾動的路程和時間的平方成比例:兩倍的時間里,銅球滾動4倍的距離。因為存在重力加速度。
F. 物理科技小製作,最好有圖(高中水平)
做個「怪坡」裝置吧,就是那種能「釋放後自動向上滾動」的裝置。
材料:一張邊長有40厘米或50厘米的正方形紙板(有雜志封面兩個或三個那麼厚),兩根直棒,橡皮筋,透明膠。
製作:1、在紙板中心為圓心畫一個盡量大的圓,沿圓的邊緣把圓形部分裁下來。
2、過一條直徑剪開,得兩個相同的半圓。
3、把兩個半圓對齊,過圓心沿一條半徑剪掉一小部分不要,使剩下部分的扇形的圓心角是較大的鈍角(可取150度左右)。
4、把每個扇形的兩條邊緣半徑對齊並用透明膠粘勞固定好,就得到完全一樣的兩個圓錐。
5、再把兩個圓錐的底面對齊並用透明膠粘勞固定好,向上滾動的東西就做好了。
另外,把兩根直棒的一端合攏並用橡皮筋捆綁好,使它呈「v」形,把v形捆綁端放在水平桌面,另外一端放在一個木塊或其他東西上,成為v形斜面。
調整:把前面做好的裝置平放到v形斜面下端稍上一些處,仔細調整v形的夾角和它的傾斜角度,使那個裝置能「向上」滾動即可成功了。
原理:兩個圓錐體底面對齊那個裝置,放在v形斜面上後,因它的重心位置高於v形斜面,所以它就要滾動使重心降低,讓人覺得它向上滾動。
G. 關於物理的簡單小製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課外小實驗、小製作,對培養學生的興趣,尤其是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愛好、特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關於物理的簡單小製作,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物理的簡單小製作:不倒翁
器材:常用雞蛋,膠水,一些重物及裝飾物品若干。
製作:在雞蛋的尖頂端開個小孔,用吸管或其他任何方式將蛋清,蛋黃取出,形成較完整蛋殼。將小重物放入雞蛋中,用膠水固定在底部,用裝飾品或顏料將雞蛋外部按喜好裝飾即可。
操作及現象:將其左右壓倒,仍頑強的恢復到豎直狀態。
原理解釋:不倒翁不會倒,一方面因為它的結構上輕下重,重心很低;另外,當它向一邊傾斜時,重心和桌面接觸點不在同一條鉛垂線上,重力作用會使它擺動回原位置.
從杠桿原理來說,不倒翁倒下時,不管支點在哪裡,雖然重力的力臂較短,但力矩=力*力臂,有力矩,不倒翁還是回復到原來位置。還有就是底部為圓形,摩擦力小,便於不倒翁回到原來位置。
不倒翁精神:做人也要將“重心”放低些,當遇到“外力”時,才能頑強“不倒”!
關於物理的簡單小製作:桿秤小製作
製作目的:鍛煉動手能力 2.加深對杠桿原理的理解
材料准備:桿、鉤/掛盤、提鈕、秤砣(質量稍大的物體均可)
製作方法:
製作、標零做一根長 40厘米的桿秤,靠近粗的一端1厘米處和6厘米處分別鑽兩個小孔。在孔中固定穿釘。用粗鐵絲彎一個鉤做為秤鉤掛在第一個穿釘上/或用掛盤吊在穿釘上;用一根較粗的線拴在第二個穿釘上做提紐。再用細線吊一個0.25千克的重物的秤砣。提起提紐,將秤砣掛在秤桿上,移動所掛的位置,直到桿秤處於平衡。此時在秤桿內側刻出秤砣所掛的位置,這個位置就是定盤星,是刻度的零點。
標刻度將質量為0.5千克、1千克、1.5千克的物體分別掛在秤鉤上,調整秤砣的位置,使桿秤平衡秤砣的位置就是秤的0.5千克、1千克、1.5千克的刻度處,這幾個刻度間距離是均勻的。根據這個規律即可以在秤桿上找出2千克、2.5千克等刻度的位置,把每0.5千克刻度間的距離等分成10份,每份間的距離就代表0.05千克。
擴展量程為了增大桿秤的稱量范圍,可以再裝一個提紐(稱做二組),二紐的位置應離秤鉤更近一些,它的位置是這樣確定的:在頭紐和秤鉤之間用鋼繩在秤桿上套一活結,作為二紐;在秤鉤上掛上頭紐最大秤量(如2.5千克)的重物,提起繩子(該繩至少應能提起5千克的重物),將秤砣向離開繩子的方向移動,直到秤桿平衡為止;若這個位置距提繩太遠,可將提繩位置向向秤鉤移近一些,相應地秤砣位置也向秤鉤移近一些;找到滿意的位置後,記下這兩個位置,它們就分別是二紐的位置和二紐的起點刻度(如2.5千克),在二紐的位置鑽孔,裝上Π形穿釘和提紐。按2中的方法依次找出3千克、3.5千克、4千克、4.5千克、5千克等刻度位置,並進一步作出每相隔0.1千克的刻度。
標定精確度桿秤刻度標定後,可用標准秤校準,得出自製桿秤的誤差范圍。
關於物理的簡單小製作:慣性演示儀
材料准備:彈片 底座 支架 薄片 重物
製作過程: 將彈片固定在底座上,撥動後觀察大致的振動范圍。選擇合適的位置安裝支架,使得支架頂端在彈片振動范圍內,並且有比較合適的撞擊力。固定好支架,在支架上從下往上放上薄片和重物。
操作及現象
將重物和薄片按順序擺放。撥動彈片,將薄片撞出,發現重物能落在支架上,而沒有隨薄片一起飛出。
原理解釋:薄片受到撞擊後急劇改變運動狀態,高速飛出。重物並未受到撞擊,忽略薄片對它的摩擦力作用,認為重物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所以水平方向上不改變運動狀態,不會運動。薄片飛出後,由於重物受到地球對它的重力作用,而落到支架上。忽略薄片的厚度,則可認為物體沒有運動。因此,可以說:重物由於慣性,保持了原來的運動狀態而停在原處。
小竅門:為了提高演示的成功幾率,同時使現象更明顯,在製作過程中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小竅門:
*彈片的彈性要盡可能好。這樣薄片與物體間存在摩擦力的時間就短,減小重物的水平方向微動。
*彈片和支架之間的位置要仔細調試。太遠,彈片給與的撞擊速度不夠;太近,要防止彈片撞到重物或支架。
*重物和彈片的接觸面間要盡可能光滑些。這樣可以減小摩擦力,減小重物的水平方向微動。
H. 物理科技小製作,最好有圖(高中水平)
簡易發電機,可做成風力的。10元錢以內的成本。在元器件專賣店或修理影碟機的地方,買個VCD的主軸電機(不要DVD的。轉速太高,發電量不好)。電機進價不超過3元,應該在10元內搞定。
主軸電機買回後,在它的轉盤上固定風葉。風葉可用易拉罐自製,。但是一定要做平衡,角度勻稱,不要讓它轉的不平穩。事先在電機引線上接上100歐姆電阻,和高亮度發光二極體串聯起來形成迴路。一定要注意電機的旋轉方向。從轉盤看去,順時針方向轉動時,紅線為「發電機」正極輸出端。調整風葉角度使它符合條件,風力發電機模型就竣工了!圖片是網上的,稍加改動,將易拉罐底部粘在電機轉盤上,調整風葉角度,讓發電機在風力下順時針轉動就行了。
小孔成像
簡單的東西是找兩個大小相差不多的牙膏盒,把大點的一個去掉一個底,在沒有去掉的底上用針鑽一個小孔,小點的一個兩個底都去掉,一端蒙上半透明的紙(塑料袋也行),把小牙膏盒套進大牙膏盒中,小孔成像像機就做成功了.
剪去易拉罐的上部,蒙上一層塑料膜,在罐底鑽一個小洞。將小洞向外對著發光物體,即可在塑料膜上得到倒立的像。
不倒翁
1。將一個乒乓球從中間剖開,取其中一半備用,把乳膠與細砂混合後裝入半球中填滿,晾乾待用。
2.取硬紙捲成圓錐桶狀粘牢。
3.將粘牢的圓錐桶的底面與半球的斷面牢。
4.在粘好的作品外面塗上預先想好的圖案。
:橡皮筋吉他
材料:幾根粗細不同的橡皮筋,一個紙盒,兩根木條
製作方法:把木條放在紙盒兩側,把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有規律的捆在紙盒和木條上。
比較一下,是綳得較緊還是放鬆的橡皮筋音調高?是粗橡皮筋還是細橡皮筋的音調高?
你能否用實驗結果解釋:「為什麼胡琴,提琴等弦樂器能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
小製作-水管蹺蹺板
1.材料
粗細均勻、直徑3厘米、長度40厘米的硬塑料管一根;粗細與塑料管相當,長度5厘米的軟木棍一根;軟木塞兩個;薄鐵片兩塊;縫衣針一根。
2.製作工具
小鋼鋸、剪刀、錐子、刀子各一把。
3.製作步驟
①把塑料管從中間截開,分成長度相等的兩段,並在每段管的上下各鑽一個小孔。然後用5厘米長的軟木棍把兩段管連起來,用縫衣針從軟木棍中部穿過,如圖1。
②用薄鐵片剪成兩個支架和兩個小人,將小人固定在塑料管兩邊,如圖2。
③向管內注滿水並用軟木塞塞住,將縫衣針放在支架上,調節此管在支架上平衡。此時水從管下面小孔有節奏地流出。
這時候,只要按下蹺蹺板的一端,蹺蹺板就會自動地翹起落下,兩邊的水輪流地滴出來,直到水全部滴完為止。注意,請把它放在一個盆里,以免水弄濕桌子。想一想它為什麼會自動地翹起落下。
製作橡皮筋測力計
取等長等粗的橡皮筋三、四根,把它們的兩端用細線扎在一起。再仿照彈簧測力計的裝置,選一塊長方形的小木板,貼上白紙,用它作為懸掛橡皮筋的支架。支架上方釘一個小釘子。橡皮筋的上端就掛在這個釘子上。在橡皮筋下端扎線處拴一根橫放的小鐵絲作指針。在支架的白紙上,畫出鐵絲的原始位置。用幾個質量已知的小螺絲帽作砝碼。實驗時,先將一個螺絲帽掛在橡皮筋的下端,在支架的白紙上用橫線畫出鐵絲的位置。隨後再掛2個、3個……畫出若干橫線。算出每條橫線代表的力的大小。這就做成了一個橡皮筋測力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