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看待女大學生上課逛街漢服不離身
覃露雲,廣東肇慶學院法學專業大二的學生。跟她的名字一樣,這個姑娘平時的言行也很古典,她喜歡穿著漢服上課、逛街。由於這身特別的打扮,走到路上回頭率頗高,不過她毫不在意。在她看來喜歡上漢服之後,內心的文化力量越來越強大,自信心也越來越強, 並不會在乎他人眼光。
通過不斷學習,了解到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體會到數千年歷史的漢服所蘊含的深刻內涵,覃露雲的文化自信越來越強大。覃露雲的性格比較開朗,她絲毫不會在意別人投來怪異的眼神,而是期待著有越來越多的人能認識漢服,喜歡上漢服。
B. 十大最美漢服
最美漢服:
1、毅旅清新淡雅古裝漢服
特點:
經典的版型設計,舒適面料,柔軟親膚
上榜理由:
這款漢服採用了男女皆宜的設計,帶給你瀟灑的氣質,大袖衫上的綉花點綴,更具細節美感。
C. 在校園里穿漢服好不好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寬袍大袖,褒衣博帶的古裝漢服漸漸流行起來,由原來的個別現象想,到現在的比比皆是。最開始有人穿著漢服時,還能吸引大家的目光,引起人們的注意,到現在的司空見慣,見怪不怪。走在大街上,看著身邊不時擦肩而過的古裝美女,不禁讓人懷疑自己是否穿越。漢服是什麼?具體什麼樣的款式就是漢服?只怕很難說清楚,大家普遍認為看上去像是古裝的衣服就是漢服了,甚至有人居然對我說,漢服就是“漢朝的服裝”。其實,漢服泛指中國漢族的傳統民族服飾,代表的是我們悠久的歷史文化。我們看得比較多的韓服,其實也是漢服,是明朝的一種禮服。而被日本人看作國服的和服,也只是唐朝的漢服罷了。
近年來,國學興起,傳統文化回歸,我認為是中國人民族自信的結果,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傳承,讓漢服重新煥發生機。對大街之上,越來越多的漢服,你怎麼看呢?你認為學生可以穿漢服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發表自己的見解。
D. 古裝漢服怎麼畫
一、首先我們可以在網上搜索古裝漢服的圖片或者照片,進行臨摹繪制。
二、如果不要求逼真,只是要求畫簡筆畫的話,可以參考以下步驟進行:
1、首先畫出漢服的基本輪廓,兩袖寬大,上衣有內外兩層,下衣是長裙樣式,然後慢慢畫出衣袖的邊襟,衣服的領口線條,下裙的褶皺,以及束腰的帶子。
E. 十大最美漢服
十大最美漢服:
1、e街交領斜襟齊腰襦裙古裝漢服
特點:
大裙擺設計,廣袖設計,飄逸質感
上榜理由:
這款漢服採用了交領斜襟設計,穿著舒適,復古氣質,重工刺綉設計,更顯細膩精緻的綉工。
2、HKCP魏晉風仙氣飄逸古裝漢服
特點:
優質的版型剪裁,傳統交領,復古氣質
上榜理由:
這款漢服甄選優質的面料,上身舒適親膚,又輕盈靈動,更富飄逸仙氣感,展現灑脫的魏晉風骨。
3、潮無界綉花對襟古裝漢服
特點:
優秀的材質選擇,交領設計,復古質感
上榜理由:
這款漢服的上衣上點綴有精緻的綉花,增添了古典氣質,系腰的飄帶設計,更增添了靈動感。
4、潮無界對襟齊腰襦裙古裝漢服
特點:
採用立體的剪裁,腰間綉花,精緻細節
上榜理由:
這款漢服整體採用了大紅的色系,上身更具氣場,收邊交領設計,穿著舒適,又具視覺美感。
5、潮無界交領齊腰襦裙古裝漢服
特點:
靈動的系腰飄帶設計,齊腰襦裙,魏晉風度
上榜理由:
這款漢服採用了經典的一片式下裙設計,彰顯古典氣質,刺綉印花設計,增添了立體美感。
F. 兒童古裝漢服怎麼穿
兒童女孩仙女古裝漢服怎麼穿 越來越多的人們都很喜歡去實體專賣店,或者是網上官方旗艦店去購買自己喜歡的衣服,很多寶爸寶媽們也會去挑選適合小孩子穿的衣服,而其中漢服會成為很多家長們的選擇,但是有一些家長不知道該怎麼給小孩子穿漢服?那麼,兒童女孩仙女古裝漢服怎麼穿?下面就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去看看吧。
首先,穿漢服的第一步是需要先穿上中衣,先系左側的中衣帶子,後系右側的中衣帶子,松緊程度按照個人體型而定。其次中衣先系裡子,再系外面。然後下裙的穿法與中衣穿法順序一致,把中衣包圍起來,先系左側的帶子,再將裙子順著腰部圍起來,系住下裙外的帶子。這個時候如果沒有裙子的系帶,只能按照無系帶的穿法穿著了。
緊接著將系帶按著腰部的尺寸緊貼著下裙,可按照個人愛好適當繞兩圈或三圈後系緊,再幫一個蝴蝶結。然後穿好曲裾,曲裾穿好後繫上華麗的腰封,博帶把腰封固定在腰部即可,這樣一套華麗麗的兒童女孩仙女古裝漢服就穿好了。
最後建議寶爸寶媽們在給小孩子穿完漢服的過程中,可以邊教小孩子應該怎麼穿,這樣的話下次小孩子就可以嘗試著自己穿漢服了。
兒童古裝漢服裙怎麼穿、圖片,小孩子的古裝衣服穿法視頻
中國風服飾變得越來越流行,不管是現在年輕女性還是小孩子都喜歡穿中國的古裝漢服裙,因為不僅衣服好看,而且人們穿著氣質也會變得不一樣。尤其是現在兒童的漢服裙,款式各種各樣,有適合夏天穿的,也有適合冬天穿的,但不少兒童不會自己動手穿。那麼,兒童古裝漢服裙怎麼穿、圖片,小孩子的古裝衣服穿法視頻呢?
兒童的古裝漢服裙一般都是需要爸爸媽媽幫忙才能穿上,第一步先穿中衣,因為古人穿衣是以右衽為主,所以先系左側的中衣帶子,後系右側的中衣帶子,松緊程度按照個人舒適情況而定。第二步中衣先系裡面然後再系外面,下裙的穿法與中衣穿法順序一致,把中衣包圍起來,先系左側的帶子,再將裙子順著腰部纏繞起來,系住下裙外的帶子。第三步將系帶按著腰部的尺寸緊貼著下裙,可按照個人喜好適當繞兩圈或三圈後系緊,再幫一個蝴蝶結,這樣算基本完成了。
其實小孩子的古裝衣服穿法也不是很復雜,如果第一穿可能會比較麻煩一些,如果多穿幾次,可能也就幾分鍾就完成了,也可以參考以下的視頻方法。
兒童古裝漢服腰帶怎麼系視頻、圖解,小孩子漢服前面的帶子怎麼系
現在越來越流行穿漢服了,因為現在的漢服款式很漂亮,人們也想知道自己穿上古裝是怎麼樣,還有一些女性可能還想跟自己的寶寶穿漢服拍藝術照,這樣比較有紀念意義。但是漢服的穿法比較復雜,小孩子一般自己穿不了,需要大人的幫忙。那麼,兒童古裝漢服腰帶怎麼系視頻、圖解,小孩子漢服前面的帶子怎麼系呢?
其實兒童古裝漢服腰帶也不是很難系,首先,先將下裙放在身上,將腰部繞在前面,再在中間打上十字結。這個結將系繩分為左右兩邊,系繩的右方約1-2厘米左右,大小合適,不然後面很難穿。其次,手指在系繩上展開,然後穿過系繩孔的圓,用食指和拇指抓住剩下的繩子,抓緊將剩下的系帶,扯出來,拔出來後,拉緊它,主要用另一隻手拉膠帶的另一邊。然後拉緊之後,小孩子漢服前面的帶子就系好了,最後,同樣的方式,將左邊的也一樣系起,這樣可以了。
所以說,小孩子漢服腰帶也不是很難系,如果媽媽不會的話,可以在網上找一個視頻照著視頻步驟來,這樣很容易就系好了,而且還很好看。
G. 【漢服】所有的樣式的名稱各叫什麼
一、漢服樣式:
1、襦裙
漢服款式之一,即上襦下裙,交領右衽。襦裙作為漢服的主要形式,細節一直有變化,有的為深交領至腋下,袖緣很寬,袖根寬於袖口,有腰線,多認為是中衣款式。也有的為淺交領,袖根和袖口寬度一樣,為直袖,袖緣窄,有腰線,多認為是外穿的襦裙。
2、襖裙,或者叫衫裙
上襖下裙,漢服款式之一。長袖襖衫,交領右衽,衣多為收袖口的琵琶袖。下裙多配馬面褶裙或普通褶裙。馬面裙前後共有四個裙門,兩兩重合,兩側裙幅打褶,中間裙門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稱「馬面」,上多裝飾膝襕紋樣,故也稱襕裙。襖裙的款式影響了朝鮮宮樣及中國其他民族。
3、齊胸襦裙
襦裙根據系結位置分出的一種款式。將裙頭和系帶束在胸上方,顧名思義曰「齊胸」。起於隋,興於唐。裙擺垂墜,飄逸,分對襟和交領,對襟居多。齊胸襦裙上襦多束於裙內。
4、半臂
漢服款式之一,沈從文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寫到:「半臂又稱半袖,是從魏晉以來上襦發展而出的一種無領(或翻領)、對襟(或套頭)短外衣,它的特徵是袖長及肘,身長及腰。」半臂這個名稱,在古代不同時期所指的款式也不一樣。現在普遍來講,多指袖長及肘、交領或對襟的短上襦。
5、氅衣,又稱鶴氅
舊制原不縫袖,故名之曰氅也。晉代已有記載,多道家用,宋代文人好鶴氅,明代士人多作便服外套用。形制與披風相似,對襟,直領,大袖,衣襟用長帶一對系結,衣身多為淺色,領袖衣襟均施有深色緣邊,兩側一般不開衩(也有做成開衩的)。氅衣披風外形接近,有時兩者也混稱。
6、曲裾
曲裾的特點是衣襟接長向後交掩,出土的實物也只看到馬王堆的了。
7、深衣
明代多作為士人的禮服,用於祭祀、冠禮等傳統禮儀場合,日常並不隨便穿著。深衣用白色或玉色,交領,寬袖敞口,領、袖、衣襟、底邊等處施皁色或青色緣邊。衣身上下分裁,腰部以下為十二幅拼縫:大襟四幅,後襟四幅,兩側各一幅,小襟二幅。穿深衣時,頭上戴幅巾、腰束大帶與組帶、足穿素履。
8、襕衫
出現於唐流行於宋明,兩宋時期的男子常服以襕衫為尚,下擺一橫襕,以示上衣下裳之舊制。明代出現無膝襕襕衫,下擺處的衣緣較寬,取消了膝襕。中為宋制襕衫,右為明制襕衫。
9、披風
漢服款式之一,男女皆可穿用,直領對襟,袖子寬大,兩側開衩,衣無鑲邊,與衣同色的領緣到胸前,披風和其他便服搭配。
10、直裾
直裾,上下分裁後縫合,衣身兩側不開裾,交領右衽,馬山楚墓,馬王堆都出土過類似的衣服,但細節有很大的不同。後世仍有穿類似的衣服,細節已有很大變化。
二、漢服各部位
1、領:衣服領子。漢服的領子通常有三種。最常見的是交領。漢服的交領一定是交領右衽,就是用左邊的衣襟蓋住右邊的。漢族一直都是「右衽」,少數民族有「左衽」的,還有就是一些地方的壽衣會是「左衽」。
2、衽:一般就是指衣襟,具體就是指衣服胸前的這塊。
3、襟:也是衣襟,強調的是衣襟的邊緣,領和衽之間的那部分。
4、衿:通常就指衣襟,也指交領。衣服下半部分連接到衣領的交界位置。
5、裾:衣服的下擺,或者說衣襟的下半部分。裾分曲裾和直裾。曲裾是下襟要從身後繞回來,而直裾就是垂直的。東漢以前曲裾為主,東漢以後直裾是主流。
6、袖:就是衣服袖子,通常指整個袖子。
7、袂:袖口以上的袖子叫袂。常用詞聯袂,如聯袂演出等,原本的意思是手拉手,於是袖子相連,最後引申為一同去做。
8、祛:專指袖口。
9、帶:漢服通常是沒扣子的,都是系帶。漢服的帶子都是做衣服時就做好的,一對對的,穿衣服時直接繫上。
H. 漢服有哪幾種
常穿著的漢服款式有: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圓領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
□朱子深衣將傳統的上衣下裳分開剪裁,但縫合成一個整體名為深衣。朱子深衣一般為學者所服。
拓展資料: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漢服定型於周朝,傳承於秦朝。漢代衣冠直接繼承自秦朝,如漢蔡邕《獨斷》卷下:「天子常服,漢服受之秦」。漢朝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
漢服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漢服,即中國漢族傳統服飾,曾稱漢衣冠、漢裝、衣冠、中國衣冠、華服、華夏衣冠、漢家衣裳等,是發展、傳承了四千多年(清代因剃發易服而消亡,21世紀初開始復興),區別於其他民族,體現漢族禮儀風俗、審美品格、思想哲學等文化內涵,並彰顯華夏民族認同精神的服飾體系。
公元1645年8月29日(清順治二年七月初九),滿清政權頒布易服令,規定「官民既已剃發,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漢民族進過一番血的反抗失敗後,最終延續了三千多年的漢服幾近消失。男子剃發留辮,辮垂腦後,穿馬蹄袖箭衣、緊襪、深統靴,漢族女裝則保留漢族女性傳統的「上衣下裳」制。在1912年清朝滅亡之後,漢族男子改穿西裝、中山裝,漢族女子則習慣穿旗袍。
I. 現在街上很多人穿漢服,這種漢服是哪個朝代的款式
20世紀50年代,受蘇聯服飾影響,女性愛穿Blagi,即連衣裙和列寧裝(雙排扣制服),男性愛穿中山裝。
60年代的女生愛穿工裝褲,也就是雙綁帶的褲子或者帶綁帶的裙子。男人穿藍色或灰色制服。當時的人很單純。由於最近的解放和三年的自然災害,許多人穿著打了補丁的衣服。當時流行一句話:新三年,舊三年,拼湊再三年。當時給新兵發了一個軍用綠色的針線包,裡面有幾根針,兩個鐵環,一個銀頂針。針線包是革命傳統之一,也是紅軍時期傳下來的傳家寶。
縱觀世界,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服飾文化。作為唯一真正倖存下來的四大古文明之一,我們自然有。秦漢至宋明時期,各個時期的服飾都是漢服,只是體現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審美。
我很高興和十年前相比,我們有了更多理解我們愛她的人。同樣,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理解和喜歡她
J. 漢服有哪幾種最好附圖片和說明
三種。
1、是「上衣下裳」相連在一起的「深衣」制。頂部和底部最典型的是深色衣服。 因為它上下連接,所以「身體很深」,稱為深衣服。 包括直下蹲,下蹲,禮服、,銬,蠍子,禮服等,這些都是長袖的。
(10)學生古裝衣服漢服圖片擴展閱讀:
漢服本身雖然清朝剃發易服等統治政策下消失了,但因為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沒有滅絕,直到現代漢族人信仰的道教、佛教以及一些邊遠山民,還有國內許多少數民族都還保持著漢服的特徵,現代社會的一些重要祭祀、紀念活動、民俗節日等仍能看到漢服的部分元素。
21世紀初,隨著中國國力的發展,人們開始審視自己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一些人通過考據漢服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復原了漢族傳統服飾,同時通過恢復傳統節日,恢復傳統禮儀,祭祀先賢,推廣傳統學說,宣傳傳統樂器等重新宣導恢復傳統漢服並身著漢服進行推廣,並稱之為漢服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