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弗朗索瓦絲·薩岡經典語錄
1.但此刻,他在傾聽自己的心跳。可憐巴巴的心跳聲,輕的幾乎聽不見。我們之間真的沒話可說。他苦澀的想。他覺得倦了。二十歲就知道的事,卻花了一輩子來證實。愛情,正如死亡,不由分說。《孤獨的池塘》
2.當人們恢復平靜的時候就不會記得曾經渴望過;當人們已經得到的時候就不會記得曾經追尋過。《你好,憂愁》
3.所有漂泊的人生都夢想著平靜、童年、杜鵑花,正如所有平靜的人生都幻想伏特加、樂隊和醉生夢死。
4.她真想把他激怒,但這樣似乎殘忍,她不免悔疚。這種狠心是她憂傷的反面,是進行報復的荒唐的慾望,而他不應遭此報復。《你喜歡勃拉姆斯嗎》
5.我從不把活著和對生活的期待混為一談。我對生命無所期待。我沒有預先想過要什麼。生活本身就夠激動人心的了。《你好,憂愁》
6.我會在掛了紗帳的床上斜倚著讀一兩本久遠的書籍,念一兩首久遠的詩歌。會懷了如詩經般純稚天真的心,歆享平常無奇的歲歲年年。《豆瓣》
7.我考慮著,要過一種卑鄙無恥的生活,這是我的理想。《你好,憂愁》
8.我控告您無視愛情,一味逃避,唯唯諾諾,我判決您終身孤獨
9.我們沒地方住,住在黑夜裡。由於愛、呼喚、失眠,我們的身體磷光閃閃、軟弱無力。《我心猶同》
10.幸運的是,人生匆匆,我在這里,你在這里。我們共舞。《孤獨的池塘》
11.由於過多的理解與溫存,她倒害怕失去信任。《你喜歡勃拉姆斯嗎》
12.這個世紀瘋狂,沒人性,腐敗。您卻一直清醒,溫柔,一塵不染。《寫給讓一保爾薩特的情書》
13.這是一段莫扎特的優美的行板,總讓人回憶起黎明、死亡和那麼一種微笑。我一動不動地呆坐在床上,聽了很久很久。我很幸福。《你好,憂愁》
14.自由自在地思想,自由自在地瞎想,自由自在地少想,自由自在地選擇我自己的生活,選擇我自身。
薩豐經典語錄
1.唉,你們年輕人就是這樣,什麼事都藏在心裡,我們這些老人呢,卻一開口就不知道閉上。《風之影》
2.當你停下來思考自己是否愛著某個人的時候,那就表示你已經不再愛他了。《風之影》
3.惡毒的言語一旦侵害了孩童純真的心靈,無論說者是有意還是無心,這些話都會深植在孩子的記憶中,最後遲早會腐蝕掉他的靈魂。《風之影》
4.命運不會挨家挨戶地敲門,必須自己去尋找才行。《天空的囚徒》
5.人就是這么傻,總是去愛一個傷你最深的人。《風之影》
6.霎時,我心想,那屋子裡並沒有流連的鬼魂,只是失落的記憶駐足在此罷了。眼前這和煦的晨光,只在一分一秒之間為我所有,一旦我支撐不住了,也就永遠失去它了。《風之影》
7.世上還有比文字世界更難熬的監獄呢,達涅爾。《風之影》
8.歲月已經讓我學會不要失去希望,但也不要太相信希望了。希望是殘忍而虛無的東西,毫無良心可言。
9.他漸漸覺得,如果自己不能像個丈夫那樣擁有她,就以屠夫的姿態來征服她。《風之影》
10.他以前常說,被人懷念時,我們才算存在過。《風之影》
11.他在心裡問自己,如果有一天,時間的錯覺成真了,他會不會只記得美好的事物,就這樣忘卻了曾經無數次彌漫在這些街道中的孤獨?《風之影》
12.童年的陷阱之一,就是只存在對事物的感覺,卻不了解原因。《風之影》
13.我就在這時候挑中了我要的書。或許是那本書選上了我呢!我總覺得這本《風之影》多年來一直在等我,說不定在我出生之前,它就已經在那裡等著我了。《風之影》
14.我終於明白了,其實自己一直不相信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傅梅洛警官這樣的人,如今卻已相信他是千百個傅梅洛警官中的一個。《風之影》
15.一個無知少年,以為自己在一個鍾頭里贏得了全世界,卻不知道他可能也會在一分鍾里失去一切。《風之影》
16.有時最真實的故事往往只存在想像里,我們只記得根本沒發生過的事。《風中的瑪麗娜》
17.只有當痛苦在可以承受的時候,我們會自怨自艾;當痛苦無法承受,我們就只會一笑置之。《風之影》
弗朗西斯培根名言
1、炫耀於外表的才幹陡然令人贊羨,而深藏未露的才幹則能帶來幸運。
2、最難忍受的孤獨莫過於缺少真正的友誼。
3、不是真正的朋友,再重的禮品也敲不開心扉。
4、愛情就像銀行里存一筆錢,能欣賞對方的優點,就像補充收入;容忍對方缺點,這是節制支出。所謂永恆的愛,是從紅顏愛到白發,從花開愛到花殘。
5、人們大半是依據他的意向而思想,依據他的學問與見識而談話,而其行為卻是依據他們的習慣。
6、沒有什麼人是為了作惡而去做惡,作惡只不過是想讓自己獲得利益,樂趣和榮譽等諸如此類的東西,既然如此,又何必為了他人因為愛他自己勝過愛我而發怒呢?
7、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徑通常是最壞的路。
8、人的知識和人的力量這兩件東西是結合為一體的;工作的失敗都起於對因果關系的無知。
9、幸福中並非沒有憂慮和煩惱,而逆境中也不乏慰藉與希望。
10、友誼不但能使人走出暴風驟雨的感情而走向陽光明媚的晴空,而且能使人擺脫黑暗混亂的胡思亂想而走入光明與理性的思考。
11、合理的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12、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
13、過去的事情是無法挽回的。聰明人對現在與未來的事惟恐應付不暇,對既往的事豈能再去計較。
14、當危險逼近時,善於抓住時機迎頭痛擊它要比猶豫躲閃更為有利。因為猶豫的結果恰恰是錯過了克服它的機會。
15、對一個人的評價,不可視其財富出身,更不可視其學問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實的品德。
16、如果不能得到回愛,就會得到一種深藏於心的輕蔑,這是一條永恆的定律。
17、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無論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銘於人類記憶中的),沒有一個因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這種軟弱的感情。
18、好的運氣令人羨慕,而戰勝厄運則更令人驚嘆。
19、有些書可供一賞,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咀嚼消化;有的書只要讀讀其中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
20、世上有許多美人,他們有過放盪的青春,卻迎受著愧悔的晚年。
21、如果說,友誼能夠調劑人的感情的話,那麼友誼的又一種作用則是能增進人的智慧。
22、我活著是為學習,而學習並不是為活著。
23、任何本領都沒有比良好的品格與態度更易受人歡迎,更易謀得高尚的職位。
24、慣於作假其實只是一種因軟弱和不動腦筋而促成的狡猾,並不是高超的策略。
25、勇氣總是在第一次付諸行動時效果最好,然後就會很快失效,因為勇氣二字是最容易虎頭蛇尾的。
26、奇跡多是在厄運中出現的。
27、人們的舉止應當像他們的衣服,不可太緊或過於講究,應當寬舒一點,以便於工作和運動。
28、對青年人來說,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對老年人來說,旅行是閱歷的一部分。
29、舞蹈是有節拍的步調,就像詩歌是有韻律的文體一樣。
30、以孤獨為樂者,不是野獸就是神靈。
31、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
32、名聲猶如江河,它既能載起輕浮之物,又能傾沉重之物。
33、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
34、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們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
35、人的心靈如若不能從自身的優點中取得養料,就必定要找別人的缺點作為養料。由於自己的缺陷無法彌補,因此需要損傷別人來求得心靈的寬慰。
36、順境的美德是節制,逆境的美德是堅忍,這後一種是較為偉大的德行。
37、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無拘無束。
38、真理好像陽光,在它的照耀下,人世間所上演的假面舞會,遠不如在半明半暗的燭光下更顯華麗。
39、真正可怕的,並不是那種人人都難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種深入習俗、盤踞於人心深處的謬誤與偏見。
40、讀書就是將別人的思想變成一塊塊石頭,然後建築起自己的思想殿堂。
41、世上友誼本罕見,平等友情更難求。
42、由智慧養成的習慣成為第二天性。
43、如果問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麼?-那麼回答則是:第一,無所畏懼;第二,無所畏懼;第三,還是無所畏懼。
44、一個人從另一個人的諍言中所得來的光明,比從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斷力所得出的光明更是干凈純粹。
45、無論你怎樣地表示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
46、在吃飯、睡覺、運動的時候,心中坦然,精神愉快,及是長壽的最好秘訣之一。
47、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48、我們的語言,不妨直爽,但不可粗暴驕傲;有時也應當說幾句婉轉的話,但切忌虛偽輕浮與油滑。
49、德行猶如寶石,鑲嵌在素凈處為佳。
50、有經驗的老人做事叫人放心,而青年人的干勁則鼓舞人心。如果說,老人的經驗是可貴的,那麼青年人的純真則是崇高的。
51、集體的習慣,其力量更大於個人的習慣。因此如果有一個有良好道德風氣的社會環境,是最有利於培訓好的社會公民的。
52、最美的刺綉都是以暗淡的背景來襯托明亮的圖案,而絕不是以暗淡的花朵鑲嵌於明亮的背景之上。
53、只知哲學一些皮毛的人,思想會導向無神論。但是,深入了解哲學,會把人帶回宗教。
54、禮節要舉動自然才顯得高貴。假如表面上過於做作,那就丟失了應有的價值。
55、榮譽就像河流:輕浮的和空虛的榮譽浮在河面上,沉重的和厚實的榮譽沉在河底里。
56、當你處世行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著力量。
57、適時判斷什麼事應當公開做,什麼事應當秘密做,以及什麼事應當若明若暗地做,並深刻地了解這一切的分寸和界限;適當暴露事件中真實的某一面,目的卻是為了掩蓋真相中更重要的那部分。
58、如果她對別人的痛苦懷有同情,那就表明她的心臟像那高貴的樹一樣,她流出治療或者鎮痛用的香樹脂的時候,自己也受了傷。
59、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動搖,動搖生失敗。
60、只有對於朋友,你才可以盡情傾訴你的憂愁與歡樂,恐懼與希望,猜疑與歡慰。
61、友誼使歡樂倍增,悲痛銳減。
62、追求真理,是像他求愛求婚;認識真理,是與它相親相依;相信真理,是用它盡興盡歡,所以真理才是人性的至富至善。
63、以無情的目光論事,以慈悲的目光看人。
64、過於求速是做事上最大的危險之一。
65、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66、妻子是青年時代的情人,中年時代的伴侶,暮年時代的守護。
67、人的天性雖然是隱而不露的,但卻很難被壓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絕。即使勉強施壓抑,只會使它在壓力消除後更加猛烈。只有長期養成的習慣才能多少改變人的天生氣質和性格。
68、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輕視的,愚蠢之人所艷羨的,謅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時他們也是自己所誇耀的言語的奴隸。
69、人們說得好,真理是時間的女兒,不是權威的女兒。
70、有許多很世故很會揣摩人的脾氣性格的人,卻並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這種人所擅長的是陰謀而不是研究。
71、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准確。
72、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加華麗。
73、天賦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學習來修剪。
74、凡過於把幸運之事歸功於自己的聰明和智慧的人多半結局是不幸的。
75、書籍是橫渡時間大海的航船。
76、一個人如果對待陌生人親切而有禮貌,那他一定是一位識時務而富有同情心的好人,他的心常和別人的心聯系在一起,而不是孤立的。
77、凡過於把幸運之事歸功於自己的聰明和智謀的人多半是結局很不幸的。
78、嚴厲生畏,但是粗暴生恨,即使公事上的譴責,也應當莊重而不應當侮辱嘲弄。
79、就是神,在愛情中也難保持聰明。
80、沒有可傾心相談的知交的人們,是個吃自己和自己心的食人鬼。
81、用物質來供奉的愛情,當你停止給予的時候,它就很快消滅了。
82、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
83、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結心城,四海枯竭,叢山荒蕪。
84、如果你考慮兩遍以後再說,那你說得一定比原來好一倍。
85、毫無理想而又優柔寡斷是一種可悲的心理。
86、小孩一生下來,便有哭的本領,後來才學會笑,所以一個人不先了解悲哀,便不會了解快樂。
87、希望是不錯的早餐,但絕對是最糟的晚餐。
88、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抑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難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89、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90、天性好比種子,它既能長成香花,也可能長成毒草。人們應當時時檢查,以培養前者而拔除後者。
91、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認識事物原理。為挑剔辯駁去讀書是無聊。但也不可過於迷信書本。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噓炫耀,而是為了尋找真理,啟迪智慧。
92、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
93、一無所長的人總要嫉妒別人的長處,因為人的心靈不是靠自身的善滋養,就是以別人的惡為食。一個人缺此,必然要吞彼;一個人無望達到他人的長處,必然要壓制別人的幸運來打個平手。
94、恐懼是粉碎人類個性最可怕的敵人。
95、青年人比較適合發明,而不適合判斷;適合執行,而不適合磋商;適合新的計劃,而不適合固定的職業。
96、真正迅速的人,並非事情僅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
97、健康的身體是靈魂的客廳,病弱的身體是靈魂的監獄。
98、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的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
99、使人們寧願相信謬誤,而不願熱愛真理的原因,不僅由於探索真理是艱苦的,而且是由於謬誤更能迎合人類某些惡劣的天性。
100、無論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靈魂。
101、如果你所愛的人不是同樣地愛著你,那麼就必然是在暗地裡輕蔑著你。
102、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
103、除了知識和學問之外,世上沒有任何其他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靈中,在人的思想想像見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統治和權威。
朗·霍爾經典語錄
1.人一輩子,總有些不體面的時刻會永遠留在腦海里。《世界上的另一個你》
2.如果你們想聽真相,那就是,有結束就有開始。我們的視線里有東西結束,但在別的我們看不見、聽不見也摸不到的地方就有東西開始《世界上的另一個你》
3.上帝似乎已經照他的意思去做,我記得丹佛說的,它必須把一些好人帶回天堂,以執行他在世上的旨意。 我覺得這計劃很爛。《世界上的另一個你》
4.事實是,無論我們是富是窮,或是介於中間,這個世界都不是我們最後的安息之地。所以就某些方面來看,我們大家都是流浪的人就只是一步步走回家。《世界上的另一個你》
5.我感覺到體內有一股沒有人看得見的熱情,只有我自己才曉得那力量多強多可怕。《世界上的另一個你》
6.我知道在那裡我不會有家也不會有工作,但我知道怎麼活下去。《世界上的另一個你》
一天,丹佛要我開車載他去那裡。從某方面而言,我寧願他沒開口,因為當時去那一趟,剝去了我虛飾的慈善家外表,顯露出一個容易受驚、 善心有限的人。《世界上的另一個你》
7.以前我常花很多時間,擔心我自己是不是跟別人不同,甚至跟其他遊民不同。後來我碰到黛比小姐和朗先生,我擔心我跟他們太不同,不可能會有未來。但我發現,其實每個人都不同,跟我一樣的不同。我們大家都只是普通人,走在上帝為我們鋪好的路上。《世界上的另一個你》
8.在每一扇門都鎖上不能通行之前, 我們還是要走過開著的門。《世界上的另一個你》
2. 薩岡 是什麼時代的人啊,有誰知道有關她的資料啊
2004年9月24日,法國當代通俗小說女王弗朗索瓦絲·薩岡因肺栓塞醫治無效,在法國的翁弗勒去世。法國政界和文學界的人士紛紛表示悼念,《世界報》和《費加羅報》等各大報刊都在顯著位置報道了這一噩耗,並對她的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法國總統希拉克贊揚她是「為我們國家女性地位的改善做出傑出貢獻的作家」,認為「法國失去了一位非常優秀、非常敏銳的作者,一位在我們的文學生活中非常傑出的女作家」。總理拉法蘭評價說:「弗朗索瓦絲·薩岡是一種微笑,憂傷的微笑……從她的第一部作品開始,她簡潔的文風就影響了一代人。」法國文化與通訊部長瓦布萊斯更把她與現代最偉大的作家普魯斯特相提並論,認為薩岡「把變幻無常的生活咀嚼得有滋有味,她就像她所仰慕的普魯斯特一樣,好像從我們身邊一晃而過都能觀察到我們的心靈、我們的生活和我們時代的各個層面。」
龔古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愛德蒙德·夏爾-魯夫人評價說,薩岡「像許多藝術家一樣過著危險的生活,她19歲就得到了榮譽,這榮譽從此一直伴隨著她。她變成了一個神話。」
繼波伏瓦、尤瑟納爾和杜拉斯之後,薩岡的去世表明老一輩著名的女作家已經從文壇上消失,同時也標志著一個以薩岡的風格為標志的通俗小說時代的結束。
初出茅廬 一鳴驚人
1935年6月21日,弗朗索瓦絲·薩岡生於法國南部洛特省卡雅爾克市的一個村莊里,原名弗朗索瓦絲·誇雷。她的父親是工程師,家境富裕,在巴黎有一棟寬敞豪華的住宅。法國解放以後,她來到巴黎生活,但上學後卻成績平平。她12歲時進入一個名為「鳥群」的修道院的小學校,因不求上進而被開除。從15歲開始,她就常到巴黎的聖日耳曼-德普雷廣場的地下室的酒吧里去喝酒、跳舞、聽爵士音樂,因此16歲時中學畢業會考不及格,19歲時考大學也名落孫山。
薩岡貪圖玩樂,學業不佳,卻喜歡獨自閱讀從普魯斯特到福克納等現代作家、特別是薩特等存在主義作家的作品,並由此走上了創作的道路。她具有寫作的天賦,創作道路可謂一帆風順。18歲那年,她只用一個半月就寫出了小說《您好,憂傷》,並以普魯斯特小說里的一對親王夫婦的姓氏「薩岡」為筆名,於1954年初由朱利亞爾出版社出版了這部小說。
小說的女主人公是17歲的少女塞茜爾,她的父親雷蒙放盪成性,對她不加管束。他們一起到海邊度假,過著吃喝玩樂的舒適生活。父親的情婦安娜為人正派,很有頭腦,她很快要和雷蒙結婚,給他帶來正常的家庭秩序,塞茜爾就再也不能自由放任了。為了不受她的管教,塞茜爾千方百計阻止父親娶她,為此竟然設計挑動父親的嫉妒心,又故意使安娜撞見他與另一個女人擁抱的場面,因而導致安娜與他決裂,在絕望之餘以車禍的形式自殺身亡。安娜死後,塞茜爾恢復了從前的放盪生活,只有在床上捫心自問的時候,才會為安娜的死感到憂傷。
小說出版後獲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著名作家莫里亞克稱贊薩岡是「迷人的小精靈」,並且在報刊上專門發表了評論,使她初出茅廬就獲得了批評家獎,從而一舉成名。小說初版只有4500冊,後來印數不斷增加,達到了84萬冊,不僅成為法國戰後的第一部暢銷書,而且被譯成了20餘種語言,僅在美國就售出了100萬冊,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首位,在全世界的銷售量更是超過了500萬冊。薩岡由此成為千萬富翁和專業作家。
除了小說之外,薩岡在劇作方面也頗有成就。她的第一部劇作《瑞典古堡》(1960)在工場劇院上演後獲得很大的成功,以後接連創作了《斷斷續續的琴聲》(1961)、《瓦朗蒂娜淡紫色的連衣裙》(1963)、《昏厥的馬》(1966)、《草地上的鋼琴》(1970)等劇本。她還當過導演,寫過歌曲,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一生共出版了40多部小說、劇本和回憶錄,有些已經被搬上了銀幕。
春風得意 文壇女王
兩次世界大戰造成的深重災難,沉重打擊了作家們的人道主義信仰,反映社會現實的鴻篇巨制因此走向衰落。雖然現代派文學氣勢逼人,但主要還是限於知識分子的范圍,難以獲得廣大讀者的認同,從50年代開始,題材輕松、形式靈活的通俗小說便繁榮起來。
薩岡的小說大多篇幅不長,描寫的都是二人或三人世界裡的感情波瀾。她既不像現代派作家那樣置身於作品之外,又不像現實主義作家那樣感情外露,而是用優美的文筆創造了一個獨具特色的世界。
在《某種微笑》(1956)里,女大學生多米尼克雖有英俊的男友貝特朗,卻始終感到煩惱,結果愛上了貝特朗的叔叔呂克。呂克已有妻室,還是一臉憂郁,與多米尼克同病相憐,互相安慰。但他們的熱情只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所以最後他們對這種所謂的激情都覺得無所謂了。《您喜歡勃拉姆斯嗎?》(1959)里的女主人公、39歲的寶珥有了情人羅捷,而年僅25歲的西蒙卻又狂熱地愛上了她。西蒙沉溺於這種不倫不類的愛情,顯然並非一個積極上進的青年,不過他的愛情倒是真誠的,但這種愛情就像勃拉姆斯的古典樂曲一樣已經過時。情場老手寶珥當然不可能嫁給他,只是表示願意保持同時擁有兩個情人的自由生活。
薩岡筆下的世界雖然往往只有兩三個人物,但卻是戰後西方社會的縮影,因為主宰這個世界的孤獨,正是西方社會里人們共同的感受。也正因為如此,她的小說才會如此暢銷,擁有最廣泛的讀者,尤其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因為他們從主人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薩岡在後期發表的《紋絲不動的風暴》(1983)、《厭倦的戰爭》(1985)、《水彩畫的血跡》(1986)、《失落的鏡子》(1996)等小說,都沒有超越以往作品的框架,主題依然是多角戀情。這是她作品的特色,也是她未能成為一流作家的重要原因。她並非喜歡寫調情和通姦,而是要表現人生的孤獨。她筆下的人物多生活在中產階級家庭,雖然不愁吃喝,但精神空虛,百無聊賴。他們碰到一起,自然就把愛情游戲作為點綴,從三角戀愛中獲得刺激,然而時間一長又依然故我,這正是當代法國社會里相當普遍的精神狀態。
薩岡的小說並不感傷,而是用幽默淡化生活的重負,描繪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悲劇。這種平靜而又動人的風格,令人聯想到梅里美的中短篇小說。短篇小說《義大利的天空》,描寫主人公米爾斯在義大利作戰負傷後,被安置在農婦呂吉婭家裡療養,這是薩岡小說里為數不多的對真摯情感的描繪:
那一天,也就是他到這里來的第10天,她坐在他的身邊織毛衣,不時地問他想不想喝點兒什麼,因為天氣太熱了,他總是拒絕。兩條腿疼得鑽心,他思量著恐怕永遠不能和格拉蒂絲以及別的人打網球了。他有點焦躁地握住少婦的毛線團,她迅速地繞著,垂著眼皮,米爾斯馬上注意到她的睫毛挺長。接著憂郁的念頭又出現了:一個殘廢人,在他的俱樂部里還能幹些什麼呢?
……
看到手腕之間的這團毛線越來越少,他模糊地想像著纏完線之後,她就不會再這樣半倚著他,她上衣的顏色是多麼鮮艷。他想著想著,不由自主地放慢了動作,手腕也不聽使喚了。
……
線快纏完的時候,她抬起了眼睛。米爾斯感覺到自己目光里的猶豫,不自然地憨笑著。為了不斷線,她纏得十分小心。於是逐漸挨緊了閉著眼睛的米爾斯。她一邊把線從他手指上取下來,一邊像抱孩子似地慢慢地抱住了他。
年輕時的薩岡
薩岡的敘述毫不做作,清新而自然,加上細膩的心理描寫,讀她的小說不啻為一種藝術享受。薩岡也因此被公認為法國當代最傑出的通俗小說家,是當之無愧的通俗小說女王。1985年,她獲得摩納哥皮埃爾親王獎,這是對她作品的高度評價。
薩岡的敘述毫不做作,清新而自然,加上細膩的心理描寫,讀她的小說不啻為一種藝術享受。薩岡也因此被公認為法國當代最傑出的通俗小說家,是當之無愧的通俗小說女王。1985年,她獲得摩納哥皮埃爾親王獎,這是對她作品的高度評價。
追求享受 禍不單行
薩岡的小說與她自己的經歷是分不開的,孤獨和憂傷不僅是主人公們共有的特色,同時也是她自身的寫照。她的第一部小說名為《你好,憂傷》並非偶然:她年紀輕輕時就功成名就,但生活道路卻並不順利,憂傷成了她一生的伴侶。
薩岡也曾積極地參加政治活動,她反對法國在阿爾及利亞的戰爭,在薩特等發起的聲援反戰青年的「121人宣言」上簽名。她支持女權主義運動,主張流產自由。她是法國總統、社會黨領袖密特朗的朋友,還肩負外交使命出訪過一些國家。她本來也許可以成為波伏瓦那樣在政治舞台上叱吒風雲的人物,但是在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下,她對生活抱著玩世不恭的態度,她的一生充滿了矛盾。
薩岡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往往流露出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她說自己小的時候,村莊里的人每天傍晚都要聚集在一起聊到深夜,現在一到晚上八點鍾,家家戶戶都關緊家門。她深感今不如昔,認為電視是罪魁禍首,不僅節目內容亂七八糟,而且使人們相互疏遠,成了偷懶和老死不相往來的借口。「我們的時代……只有對金錢的永不滿足而又使人煩惱的慾望」,道德標准變得不可思議,精神價值已喪失殆盡。
面對這種現實,她一方面認為在這個金錢至上、使人瘋狂的時代里,寫作是一種激情,如果不寫作,她的生活就會變得死氣沉沉,毫無意義。所以無論境遇如何,她始終沒有停止創作。但另一方面,她也認為世界是荒誕的,人生是空虛的,生活的目的只是追求物質的享受和情慾的滿足,因此為了所謂的快樂幾乎到了自暴自棄的地步。
「在我成長的那30年裡,正是縱情取樂的年代。」在不良習氣方面,薩岡可謂「黃賭毒」俱全,以至自食其果。她反對「禁酒、禁煙、禁這、禁那」,終身抽煙酗酒,哪怕患了肺病也在所不惜。她經常參加狂歡晚會,喜歡赤腳開飛車,結果在1957年4月出了一場嚴重車禍,被撞傷了顱骨。1958年,她在23歲時嫁給了出版商居易·肖埃萊,後來離婚,又悄悄地和解。1962年,她再嫁給美國人羅貝爾·韋斯托夫,生了一個男孩,但是不久她又離婚了。她曾為當時有了避孕葯而慶幸,據說還與一個女模特同居多年,因此她的私生活也頗遭非議。
薩岡還大肆揮霍、嗜賭成性,盡管收入鉅萬但仍入不敷出,為了增加收入而經常逃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為了裝修在諾曼底的住宅,她接受了烏茲別克的一個石油集團的賄賂,在密特朗總統面前為他們說情。最要命的是她吸毒成癮,經常被牽涉到一些涉及稅務和毒品的案件中去。種種劣跡使她成了法庭的常客,甚至與雷諾汽車公司和電視四台都鬧過糾紛。盡管她的辯護律師說她天真輕率、辦事糊塗,但是她初出茅廬時的美好形象已經一去不返了。好在她樂天知命,認為人在最倒霉的時候也有光明,最美妙的時刻也有陰影。她在煩惱不斷的情況下,居然還有心思發明了能在夜間發光的衣帽架。
1978年,醫生宣布她患了胰腺癌,後來雖經確診否定了這一結論,但死亡的陰影卻縈繞在她的心頭,使她在1984年不到50歲時就出版了自傳《我的美好回憶》。在1994年發表的小說《轉瞬即逝的悲哀》中,主人公馬蒂厄是一個癌症患者。當醫生告訴他就要死去的時候,他恨不得靠在母親的肩膀上哭一場。薩岡以此來表明人並非如通常所說的那樣勇敢堅強,其實有時是非常脆弱的。從她寫這部作品的時候開始,厄運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她。
晚景凄涼 死後哀榮
1995年2月,薩岡由於轉讓和吸食可卡因而被判處緩刑一年的監禁。2002年,她因為在1994年隱瞞了8838469歐元的收入,被判處一年監禁,緩期執行。由於她債台高築,即使把全部收入用來還債,也要到2031年才能還清,所以法庭預先扣押了她以後所有作品的版稅。
法國歷史上一向有為作家請願的傳統,例如荒誕派劇作家熱內因盜竊犯罪經常坐牢,後來在薩特等作家們的呼籲下得到總統的特赦。這次也不例外,薩岡被判決之後,立即有一些批評家和作家發起了一個為她請願的運動。作家帕特里克·貝松在《巴黎競賽快報》上揭露這種「卑鄙的迫害」,認為這種判決「幾乎是執行死刑」。在2002年5月的法國《讀書》雜志上,弗朗索瓦·塞雷薩發表了一篇題為《憐憫薩岡夫人吧》的請願書,還配發了薩岡1959年呆在法庭柵欄後面的照片。他們認為雖然薩岡欠國家的錢,但是她的作品對國家的貢獻更大,所以法蘭西欠她的更多。既然法國在任何制度下都懂得尊重作家,有關當局就應該採取迅速而體面的辦法來解決薩岡的稅務問題,以便使她恢復精神上的安寧並繼續寫作。
盡管如此,他們仍然未能挽救她的命運。薩岡最後終於破產,只得賣掉了諾曼底的房產,在朋友家借住,兩年後撒手人寰。其實生活比她放盪的女作家並不少見,但是別人往往能留下浪漫的名聲,如喬治·桑與繆塞和肖邦;或者被譽為女權主義的先鋒,如西蒙娜·德·波伏瓦。甚至杜拉斯晚年與比自己小35歲的男子同居,也能在文壇上傳為佳話。惟有薩岡落得個不倫不類的結局,不禁令人慨嘆。其實,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她的行為超出了私生活的范圍,觸犯了法律,只能說是咎由自取了。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在電視、錄像、體育競賽、休閑旅遊等種種消遣方式的包圍中,法國當代的通俗小說想像更加大膽,篇幅更加簡短,往往結合當代的高科技知識,使科幻與偵探等不同體裁相互交融。可以說,像薩岡那樣只描繪兩三個人感情變幻的通俗小說,已經隨著她的去世而成為明日黃花了。(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法國文學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