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印度毛毯發型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印度毛毯發型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1-28 17:00:36

㈠ 哪國的彩色毛毯最著名

目前世界上手工羊毛地毯最出名的在印度,手工真絲地毯最出名的在中國。波斯地毯雖然以前很出名,但是近代已然沒落。

㈡ 十大最萌的章魚

十大最萌的章魚有玻璃章魚、藍環章魚、小飛象章魚、加勒比海礁章魚、大西洋侏儒章魚、太平洋大條紋章魚、狼章魚、椰子章魚、毛毯章魚、模仿章魚。

1、玻璃章魚

玻璃章魚剛孵出來時只有2.2毫米,成年時期身長可達45cm。玻璃章魚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動物之一,它是一種深海章魚,很難被發現。事實上,除了消化器官和眼睛,玻璃章魚全身透明。不同於其它深海動物又大又圓的眼睛,玻璃章魚的眼睛從側面看幾乎是矩形的。

㈢ 金廟:心中的呼喚——春節印度行(二)

    經過一晚,十幾個小時的等待與飛行,我們終於來到了阿姆利則機場,下大廳時迎面就看到了Guru Ram Das 和金廟的歡迎圖,心情一下明媚:終於到了,可以見到心中神聖的金廟。

第一次來印度,在國內聽得比較多的是一些負面的消息,出來看到居然還有持槍的警察和警車時,也有些微的緊張,緊跟著satbir就到接我們的車上。

經過差不多1個小時車程,來到金廟旁卻是另外一番景象,這里商鋪林立,人流眾多。我們的酒店就在金廟門口的街上,Satbir選得太好了,後來多次進出金廟都很方便,而且在酒店就能聽到唱誦Gurbani的聲音,同時也比較干凈衛生,服務也好,樓下餐廳的食物挺可口的。下次來可以選擇再住這里。

現在回看圖片才發現怎麼商鋪的牌匾與門面款式大小都差不多,顏色也一樣,是否也跟我們的門面工程一樣,一改造就一律統一。看來無論世界各地的管理者都會有差不多的思維的。:):)

來到酒店吃了午餐再睡一會,就已經傍晚了,我和子欣迫不及待地穿上衣服就往金廟方向走。街上很多的商鋪,我們門口基本是飾品、手工鞋子、還有一些小食店。進去看到金廟立於水中的俯視照,忍不住拍下一張:哦,原來金廟整體是這個樣子的。

還有我心愛和尊敬的Guru Ram Das大大的照片.它們不少畫得很精美。

來到金廟門口,看到金廟已經亮起燈來了。門口遮著藍布,架著棚柵,不知道是否在修葺。

差不多到我們約定晚飯時間,天色也暗,我們在廣場拍了一些照片,走到門口勉強往裡張望了一下就走了。

第二天伴著Gurbani完成了早課,在這里做早課是不一樣的感受,想像著用金廟的聖水清潔我的光環,做完覺得對一切都很感恩,心情愉悅。同時心中也有一個急切的聲音在說:走,去金廟里看看。

來到廟前,發現在換鞋的地方已經很多人了。所有的人都不能穿鞋進入,有很大的房間放鞋櫃專門給大家寄存鞋子,志願者在窗口裡發放櫃牌。來到廟門口無論男女頭發都需要遮擋住,,

第二天早上,金廟被籠罩在濃霧當中,能見距離只有幾米。我們赤著腳走鋪了地氈的路上,還是有些寒冷。走著走著看到前面似乎很熱鬧,還有些間隔的擋板在路中央,原來是很多男人在泡浴。他們直接把衣服搭在那裡就進水了。再往前走角落那裡有一碗又一碗的水在那裡放著,有個婦人不停地把水加到空碗中。我們過去拿起一碗,原來是冷水!!我很勉強把水都喝了進去。

終於到了門口。水中的道路被分為3條道,左側最大,中間的道容納1-2人,右側是出來的通道。早上六點多,但已經很多人在門口等著,我們選了最大的路進去,開始還比較通暢,但隨著人潮走了兩次,就基本停下來了。我們不明就裡,看見大家都坐下來等,我們也坐下來等了。開始我們的隊伍是比中間的快,但後來中間的通道陸陸續續前進,我們還是紋絲不動。唯有等著,再看看錶,因為是來到第一次集體吃早餐,擔心耽誤時間,就跟子欣商量要不要先離開,但子欣想再看看。再等了好久也只是很緩慢地向前,這個時候想再往後撤似乎已經不大可能了,我們後面也同樣聚集了很多的人,

印度的早晚溫差比較大,今天又特別潮濕,盡管人流密集,可冷風還是從縫隙里鑽了過來,正好把大衣的帽子也戴上遮擋一下這些寒風。想起來的路上還看到不少男人在泡冷水,他們冷嗎?

在外面也是能清楚地聽見廟中的音樂聲,再後來就變成是一人在讀誦,外面的群眾很多都手拿一個本子跟著一起唱誦,最後隨著 wahe guru ji ka khalsa wahe guru ji ki fateh 的聲音響起,出來的人多了。我們進去的速度也稍微增快。經過幾輪的等待,我們終於進去了。從正門進去,只見中間有細的鐵欄桿圍住,裡面是經書、主持、拂塵、處理祈禱品的工作人員,兩旁分男女有一些民眾,三人的樂隊也在男人這邊在唱Gurbani,專門處理民眾的祈禱品的工作人員很忙碌不停地接民眾的禮品,再還回一些東西(我也沒看清是什麼),在鐵柱不遮擋路的邊緣也坐滿了人。人太多無法在一樓停留,隨著人流來到了二樓,找了一個位置,坐下來聽了幾首Gurbani,我們就下樓回酒店。在出口處看到有一大鍋的甜點,門口的工作人員示意我們過去拿一個。原來是像糕一樣的甜點,它是散的,工作人員舀了一勺給我們,好甜呀。可能這個也是像我們中國做一些紅白事都給些糖大家回家吃,表示經歷之後就順利甜蜜吧。

但我們出來並不順利。出了出口忽然很想去廁所,以為曾經路上見到有個小房子,上面有個女性圖片的是廁所,就跑過去,進去一看根本不是,就是空盪盪只有幾個女人在裡面的地方,她們似乎也是在泡澡,水裡還有幾條游盪的魚兒。問了幾個人還是無法找到廁所,最後決定回酒店上吧。由於對金廟實在不熟悉,找回我們進來的入口又耗費了不少時間,問了不少的人,才知道原來剛才我們已經經過了那個門口,沒留意就走過了。

所有人吃過早餐,我們再次一同前往金廟。放鞋子也很有意思,好像無論多少人都只是會放同一個櫃子,給一個牌子。這次再進來就有躍英帶路了,她以前來過,所以知道怎麼走會更快地來到入口。

現在是早上十點多,人也仍然是很多,但比我們早上要好,起碼道路是通暢的,不要等那麼久。直到再第三天的早上我才知道為什麼我們早來反而等待的時間久。

金廟中的花紋也是非常好看。無論內外都是充滿了這些雕刻,或者是整塊的花紋圖案。

我們這次可以稍微慢一些地一邊欣賞,一邊隨著人流再次上當了三樓,原來可以上去到樓頂。

參觀完,我們又回去二樓聽了一會Gurbani。Gurbani是由3人的樂隊輪換著基本一天24小時地演唱,這個演唱形式叫Kirtan。而Gurbani則是指從聖人Guru口中所說出來的話語,這些話語都被收錄在Guru GRANTH SAHIB JI (聖格蘭特經),神聖詩篇中。

我們聽了一會,決定再出去走走。這時外面的迷霧已經散去,立在水中的金廟清晰地呈現出來。

很多人已經迫不及待地與金廟合照了。

我們忍不住也拍起來。

印度的天氣很特別,一到中午就是烈日當空。太陽非常有能量,穿個單衫都沒什麼問題,仍然是暖暖的。尤其回到中國,十幾天沒見太陽的我,覺得那裡的太陽實在太可貴了。春節到印度過也是一個挺不錯的主意,冬日暖陽是多麼的舒適呀。

大家提議去廚房做服務。金廟的廚房是非常出名的,裡面可以容納上萬人同時就餐,而所有的食物都是免費,同時裡面切菜、洗菜、廚師、做餅、洗碗、運送的所有人都是志願者,他們都是免費進行服務,這種形式的服務也叫seva。

轉了一圈終於找到廚房,同時也看見廁所的標記了。原來金廟裡面是沒有廁所的,所以來朝聖尤其來這里做服務的人都會在家梳洗妥當才出門,盡量不去廁所,聽說他們有些人如果去過廁所的,需要再重新洗澡才會進入金廟。他們對金廟是非常崇敬,落實到生活中的細節。由此我也能理解為何他們剛到達金廟入口的台階已經開始用手點台階再點額頭行禮,見到水池和金廟就開始跪拜,行入門禮。

廚房large是有幾層,第一層架空層有喝奶茶和准備食物的地方。

往裡走左邊就是餐廳,右邊就是洗盤子的地方。我第一次來什麼都不知道就跟著瑞紅姐走。途徑餐廳沒進去瞄了一眼就上二樓。由於瑞紅姐心心念念要做餅,看到二樓不是做餅的地方,我們又直接上三樓了。整個廚房是非常大的,而整個三樓好像都是做餅的地方,從和面、搓成小團、碾成面餅,在火上烤熟,回收,送到給大家吃,都有不同的分工。我們想加入,但發現都基本坐滿了人,我們幾個都插不上手。就順著工序,到處看看,終於在搓成小團和碾成面餅的一個小攤上,她們看見我們來就用眼神征詢我們是否想做。我們迎了上去,她們更多的人騰出位置讓我們加入。

我們就有一搭沒一搭地用英語簡單地說了一下話,基本都是問我們從哪裡來的?知道是中國之後,都表示中國很好,我們歡迎他們也來中國,他們都很開心。

聽晨曦老師和躍英說這里有個廳從晚上開始會唱誦wahe guru到凌晨2點,然後大家就會開始清洗金廟,為第二干凈迎眾做准備。我和姿燃了解清楚這個廳在哪裡之後決定晚上再進金廟。

夜色中的金廟燈火通明、更顯得金碧輝煌,佇立水中,非常的靜謐、美好。路上不時迎面會碰到三三兩兩的人群,但已經比白天少了很多。

我們也走進了首層的長廊中,已經有不少人帶著毯子睡在邊上。他們為何要睡在這里?因為白天沒時間嗎?還是因為要准備凌晨做服務清洗金廟?居然從沒問過Satbir或者晨曦老師,現在才想起要問為什麼。也許因為在阿姆利則時間總覺得不大夠用,每次進金廟總會想到一個要做的事情,每次就沖著那個事情去了。

順著人聲,我們找了過去,看見一個敞開式的廊廳:大家圍坐在三面,女性非常少,基本是男性。有普通的人,也有感覺是特定為金廟工作的人(衣服好像有些不同,我也無法分辨)。坐的姿勢也沒要求,普通坐姿也有,豎起雙腳,用毛毯裹住的也有,我們習慣了簡易坐就簡易坐姿坐好。後來有人再給大傢伙加了毛毯,原來覆蓋在人們腿上的毛毯是金廟里的。

形式也很有趣和簡單,有一個帶頭的聲音唱wahe guru,然後大家再跟著wahe guru就行了。而帶頭的帶領多久也是不知道,只要場中有人希望自己帶,他(她)就大聲一些,或者唱法有些不同,大家就知道有人要站出來帶領,大家就重新跟隨這個聲音。

正在閉眼跟隨唱著,忽然發現有人敲我的腳。原來他們有人來跟我溝通,問我會不會唱wahe guru,是否願意帶領一下唱誦?我很願意嘗試一下,他說大聲一點,讓全部人能聽見就行了。於是我就用上丹田的力來帶領唱誦,真的好大聲,也太大聲了,我帶著帶著都感覺自己體內熱氣沸騰了:) :)。帶了一會,場上有了另一個聲音出來,大家又跟隨他開始去唱,我暗自對比了一下,怎麼自己那麼費力,他們會唱得更加的輕松。的確這樣的晚上,輕松自在可能更合適。下次我一定要再去嘗試一下,還可以嘗試挑戰一下整晚的唱誦。

過了一會,那人再次走到我們面前,邀請姿燃也來帶領,姿燃也是很賣勁地帶領著,哈哈……

看著時間,來到11點多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金廟,第二天還有其它的安排呢。

夜色中的金廟實在太美,再來兩張吧。

來之前,正在金廟的多多就跟我推薦了兩大活動:聽Gurbani,浸聖水浴。所以我們三進金廟時就有意地觀察了一下女性可以進行聖水浴的地方。

聖水浴是一個很重要的活動之一,男性一般直接在外面浸泡,而水池的水也會每天清洗和再換新的水,所以在水旁經常會看見金魚與人自由活動,互不幹擾。女性則有專門的小屋遮蔽起來浸泡,在金廟中共有3個這樣的小屋。

我沒有拍聖水浴的照片,以下的照片是從其它公眾號獲得。

室外有專門的欄桿給男性放衣服

無論男女聖水浴的地方都有這些鐵鎖鏈給大眾可以抓住,以防滑倒

我們第一次去聖水浴的時候選擇了人少,沒有正對著金廟的室內,一是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二是正對金廟的室特別小而且人也特別多,排成了長龍。

我們很意外的是居然進去之後看到了子欣在裡面浸冷水浴。她本來是跟我進去一趟金廟後就要休息沒過來。沒想到現在不但過來了,而且居然還是在泡聖水浴。現在是印度冬末春初的時刻,早上比廣州還冷。見面後一起討論該怎樣泡。有個印度大媽非常勇敢,進水了泡了一次又跑出來沖沖自來水又進去泡,而且每次在水中都是進出3次。我們決定效仿。子欣見我們都那麼果敢,她也再次脫下衣服和我們一起泡。

其實聖水浴鼓起勇氣進水之後,因為循環馬上被調動起來,身體就會發熱。我們在裡面也泡了5趟,每次起落3次,泡完身體熱熱的,臉蛋都滑滑的了。

瑞紅姐她堅持要去正對著金廟的水池泡,因為她認為那邊的能量不一樣。我和姿燃也商量著明天也早點過去那邊看看情況。

第二天一早做完早課,我們就去到了正對金廟的水池。這里比昨天的小了很多,因為早,人還不算太多。我有了昨天的經驗,同時又忽然靈光一閃,借鑒自己在家冷水浴的經驗,把全身擦得發熱再下水。雖然沒帶杏仁油,但把身體搓熱再下水就好接受很多了。我居然進出了水池7次,通過小洞看著外面的金廟邊浸泡邊期許,同時也覺得自己身體和臉部的皮膚都變得很好。

每天早晨尊請 Guru Granth Sahib到廟中是一個很重要、很日常也隆重的必做的儀式,同時也有每天傍晚把Guru請回寢室的儀式。我在第五個Guru的廟中看到過Guru Granth Sahib被請回的過程,下次還可以再看看金廟中是如何請回的。

這里先介紹一下 Guru Granth Sahib。如果從外觀看 Guru Granth Sahib就是一本書,是錫克教的聖書。錫克教徒「Sikh」一詞源自梵語「shishya」,意思即「弟子」或「學生」。之前共有十位肉身的Guru,第十位Guru 把自己的位置傳授給了這本經書作為第十一位Guru,尊稱為 Guru Granth Sahib,從此錫克教再也沒有肉身的Guru。

在錫克教徒心中 Guru Granth Sahib就是一位活著的Guru,因此每天都會有很隆重和尊敬的迎請儀式。

為了能目睹這個過程,我和姿燃5點多就進去金廟。只見經閣前的空地上已經准備好了大傘、轎子、以及一些其它的儀式需要的物件,一些民眾則在更後面一點坐在地上等候。我們也坐到了地上,但等了一會,覺得還是想看看進廟是如何進的,所以我們就走到水上通道上,在門前我們想停下來等待。這時一個武士走過來,示意我們進廟,我們說我們先看看儀式,他就打開了中間的通道讓我們在第一的位置等著。

隨著恭送的隊伍走過來,手持大喇叭的人走在前頭,徑直走到廟門口,托起喇叭准備吹起來。

緊接喇叭後面的是棋手,他看見有人沒有遮蔽好頭發,在示意對方要遮擋住。

黃色衣服的護衛和花團錦簇的轎子也過來了。

錫克教武士是無時不在的,圖中穿深藍色衣服的那位就是武士。他走過去,指揮民眾往後一點讓出通道,維持次序。

穿白衣的聖者(我也不知道應該如何稱呼他們)准備把Guru從轎子中迎接出來了。

拂塵也馬上跟上。其實阿姆利則這個城市的灰塵也挺大的。但是這里的人們非常注重衛生,金廟是每天清洗的。拂塵也是時時刻刻甩動著以防有灰塵掉落到Guru處。

看到Guru Granth Sahib已經被迎出,周圍觀看的人們更加熱情地跟著廟中正在呼喚的聖者唱到:Sat nam,Siri Wahe Guru  Sahib Ji,Sat nam,Siri Wahe Guru  Sahib Ji,Sat nam,Siri Wahe Guru  Sahib Ji,Sat nam,Siri Wahe Guru  Sahib Ji。

來個Guru Granth Sahib Ji的近照。

當Guru Granth Sahib Ji已經迎接進廟之後,喇叭再次響起,而護衛也手點額頭向Guru行禮。

轎子和負責轎子護衛的黃衫們也從原路退回廟前。

大家趕緊坐下來,准備聽廟中的主持發聲,跟著念誦。

廟中也全都是人,一直坐到門口了。

一直到整個儀式結束,大家才開始走動,有心滿意足歸去上班的、有回家的,人流動起來,我們也可以進去廟中了。

這也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在這里會看到阿姆利則人們心中(不但是錫克教徒)對Guru的尊敬和熱愛是發自內心的。那怕這個已經不知道重復了多少天多少年的時刻,大家都還保留初心,一直心心念念著Guru。這種尊敬和臣服不是假裝的,也不是口頭的,是落實到每天,每刻的。

第七次再進金廟時已經是從山上回來的第二天。一早我和姿燃又迫不及待想去看看金廟。今天運氣真好,藍天白雲在天上招手,氣溫也沒那麼低了。

今天沒有做什麼設想,就是想趁著大家還沒吃早餐之前進去金廟親近一下。我們在廟前先拍了個照,原來這里的廣場也很大,上幾次來都沒有好好看看。

被當地的人們以及satbir的影響,我們為金廟所臣服,進出都會行禮了。而藍天白雲下的金廟也綻放出不一樣的色彩。

在這里隨處會看見在默默祈禱的虔誠的人們。

金廟的房屋裝飾也值得細品。

正當我們發現透過長廊的頂部去拍攝金廟會很美的時候,意外地碰到了晨曦老師。

才說了兩句,晨曦老師忽然跟我們說:走,帶你們去做seva。我們也二話沒說,跟著就走了。這次有晨曦老師帶著我們很快就來到了廚房,她也熟門熟路地帶我們去了一樓洗碗的地方。我跟洗碗也真是有緣,好多次申請做seva都剛好是洗碗組。

這里洗碗也被分了幾個區域,接收臟盤子壘好的,用肥皂清潔的,過水的,放好清潔後的盤子的,運輸的,大家都幹得熱火朝天,甚至有種搶著幹活的意味。而牆上也會放著鍾可以給大家看時間,還有廣播喇叭,讓這里的人們可以與金廟的Gurbani同步。

忙著幹活,根本沒時間拍照。出來的時候看見處理食物的人們,就隨意拍了一張。同時也享用了一杯無糖的奶茶,美味。

㈣ 古印度的被單和毯子種類有哪些

在古代世界,印度的紡織品頗負盛名。紡織品質地極好,花色多樣,品種繁多。如被單有長絨山羊毛被單、絲被單、多色混合的被單、綉花毛被單、綉以大型圖案的被單;毯子有白毯、一邊和兩邊帶軟毛的地毯、可供16人坐在上面的特大地毯。

㈤ 什麼材質的毛毯適合印度市場

法萊絨、珊瑚絨

㈥ 魔術,印度繩原理

印度通天繩原理如下:

預先在表演場地挖個較深的坑,坑裡有人將中間已穿鋼管的繩子對准坑蓋上預留的通向地面的孔,地面上的表演者通過鼓聲或笛子聲指揮地下者將穿了鋼管的繩子推出和將鋼管抽下。

至於怎樣在筐子底部弄個洞讓穿了鋼管的繩子通過都很簡單,所以表演這樣的魔術前期准備的工作量較大,筐子的位置只能放在固定的位置,所以表演通常是在野外的露天。

其實這個魔術來自一個故事,故事裡一個印度人吹這個一個笛子,筐中便伸出一條蛇,後印度人把蛇變成繩子,當然繩子的內部結構是一個類似蛇骨的物體,然後中間穿過一條鋼絲,只要用力一拉繩子就能變的直直的很僵硬。

至於為什麼能伸出來,其實把一個幾米長的類似竹筒的空心物體埋到地下,中間放繩子,當有人在外面拉緊繩子的鋼絲時,繩子就會變直變硬,這樣就會伸直出來當小孩爬上去的時候,旁邊就有人扶著,只是為了不讓繩子彎曲,垂直是沒有問題的。

(6)印度毛毯發型圖片擴展閱讀:

在街頭上除了這種通天繩魔術,還有一種神奇的魔術就是懸浮魔術,懸浮魔術的原理如下:

懸浮魔術這種神奇的東西,所有的懸浮術表演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穿著寬松的大衣,不管是春夏秋冬,他們的打扮穿著都大同小異不僅魔術師在研究懸浮問題,物理學家也在研究這一問題,只是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物理學家用的不是魔術棒,而是利用磁鐵,研究人員已能使一枚金幣懸浮在空中。

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在地面會有一張長毛毯,端倪就隱藏在衣服和毛毯裡面其實這是魔術師所使用的障眼法,因為圈根本沒有繞過懸浮人。這個魔術需要很高的協同能力,駕駛起重機的人要聽音樂操作懸浮人的升降。

地上是一塊厚重的鐵板,拐棍里是一根鋼管,鋼管接著伸到表演者的袖子里,再沿著身體往下,連接另外一塊鋼板,然後他坐在這塊鋼板上科學已經實現了舞台藝術中的懸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度通天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魔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懸浮魔術

㈦ 拍婚紗照需要准備什麼東西

心心念念這么久,終於要拍婚紗照了!很多新人往往激動又緊張,總想著要做點什麼,但是又不知道要做些什麼。有些新人又過於隨意,基本上處於放棄狀態。其實拍婚紗照這么大的事,新人們怎麼可能不上心呢?仔細想想,之所以出現「不知道要幹嘛」的情況,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拍婚紗照前需要准備什麼呢?
一、便鞋
一般婚紗影樓都會有搭配婚紗的高跟鞋而且款式也比較多,但整天都穿著高跟鞋,腳難免吃不消,因此可以帶一雙便鞋,不僅更換婚紗的時候更方便,而且還能釋放雙腳。

二、胸貼
現在的婚紗大多數的款式都是抹胸、一字領或是露背的,如果穿內衣就會露出來造成尷尬的場面,所以新娘們可以帶上胸貼,顏色最好是肉色的。

三、拍攝小道具
想要讓自己的婚紗照更加活潑的新人可以自帶一些拍攝的小道具,比如小鬍子、氣球、娃娃等,配上自己幽默搞怪的表情,讓照片充滿生機,也更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

四、新娘提前一天或拍攝當天做面膜
新娘可以在拍攝前一天晚上或是第二天早上做一個面膜,不需要多大功能,只要具有單純補水功能的面膜就行,這樣不僅會讓新娘的肌膚水靈清透,而且也更容易上妝,妝容也會更加的服帖。

五、做好防曬工作
現在的婚紗照一般都是室內加室外的組合,所以當在室外拍攝時,新人們一定要做好防曬措施,尤其是大太陽的時候,否則特別容易被曬黑和曬傷。

以上就是本期「拍婚紗照需要准備什麼」的全部內容,喜歡就咨詢起來吧~

㈧ 求很早的外國電影,一個毛毯帶著一個鳳凰蛋,有三個小孩還坐著毛毯飛出去玩,回到家只過了幾分鍾

五個孩子和鳳凰與魔毯(又譯:不死鳥和飛毯) 劇情: 一天,孩子們放煙火時不小心,把兒童室的地毯給燒壞了。媽媽給大家買了一條新地毯。 孩子們在卷著的地毯里發現了一個蛋。這是一個很黃很亮的蛋,半透明,裡面還閃著奇怪的光,像是有一個火球蛋黃。 這個蛋後來滾到了爐火里,結果,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蛋里有什麼東西在蠢動,緊接著是很輕微的一聲脆響,這蛋一分為二,從裡面出來一隻火鳥。它在火焰中停頓了一會兒,張開翅膀飛出了火爐。 原來這是一隻會說話的鳳凰。那地毯也不是普通的地毯,而是一條會飛的魔毯。於是,鳳凰成了孩子們的好朋友。他們乘坐飛毯到世界各地歷險。他們曾被困在沒有頂的塔樓里;他們還把廚娘帶到陽光燦爛的南方海濱,讓她留在那裡當女王;他們還到印度去幫媽媽的義賣市場搞到許多印度東西;地毯還幫他們帶來199隻波斯貓和一隻母牛,弄得他們手忙腳亂……

㈨ 印度特產是什麼

印度特產是什麼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 ;英語:Republic of India),通稱印度(印地語:;英語:India),位於10°N-30°N之間,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這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印度特產是什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印度特產是什麼

印度,一直是許多玩家的采購天堂,印度工藝水準高、文化底蘊深厚、物產豐饒,各種產品琳琅滿目,價格低廉,常教人一逛就很難收手,下面我介紹一下印度的幾種特產。

這幾年全世界不知怎麼搞的,開始颳起印度與中國風,帶有東方色彩的一切,成為歐美時尚最in的意象。帶有印度民族圖騰的織布躍上米蘭伸展台,成為設計師爭相搶用的設計元素;世界知名馳放聖地西班牙伊微沙島的Cafe Del Mar與Cafe Mambo bars播放的是印度手鼓襯托的沙發音樂,歐美貴婦出席時尚晚宴時,時興在肩上披著色澤優雅,質感細致的頂級羊毛披肩;而印度的香料、茶葉在上個世紀早就馳名四海,威名遠播了。印度的羊毛披肩、開領棉質滾金絲上衣,荷花裙、銀制手鐲、戒指、雕花鑲墜寶石耳環、額飾、毛料織品....甚至味道濃郁的印度香,都是搶手貨。

究竟到印度旅行,有哪幾樣是玩家絕少不了的購買行頭及伴手禮呢?以下是幾項在印度絕不能少的購物清單:

香料,香料,還是香料。熱情的印度,最叫人痴迷的,是在各國料理中,早已被廣泛運用的香料。咖哩、肉桂、胡椒、八角、檸檬葉、印度楝、阿月渾子、辣椒、姜、姜黃、芫荽、丁香、肉豆蔻、大小茴香、番紅花、葫蘆巴......各種你叫得出名字的香料,在印度各大城市中,都能以很低的價格買到。

但如果想買便宜又質佳的香料,最好的地點是南印度凱瑞拉(Kerala)邦,兩千年前,這里便因各類香料、珍貴檀香木等物產而吸引腓尼基、羅馬、阿拉伯及中國人橫渡印度洋、中國及東南亞等海域,上一世紀英國、葡萄牙等歐洲國家因為香料貿易而開啟了海上香料之路,各種色澤鮮艷,氣味辛芬的香料被大型帆船運載到世界各國,如今英國最受歡迎的烹飪節目主持人傑米奧利佛在Jamie's Kitchen節目大秀廚藝時,就常信手拈來各種香料,替菜色加分。

凱瑞拉邦是最佳購買香料的地點,尤其是首府科欽的市集,另一很受歡迎的市集是果亞的露天市集,果亞因為有歐美海上渡輪定期往返,一向都是歐美人士的度假天堂,在果亞各地的露天市集里,很容易探詢到香料的蹤跡。這里賣香料的方式淳樸自然,芫荽、丁香、肉桂、肉豆蔻、大小茴香、番紅花等充滿香氣的香料多以袋子盛裝,袋子上擺著一隻湯匙,逛市集時,你可盡情挑選喜愛的香料,再秤重算錢。

若嫌南印度太遠,其實在德里與加爾各答等大城也很容易買到香料,有些地區可買到已研磨成粉的`咖哩粉、辣椒粉或其它粉狀香料,以及一種甚受歡迎,名為「Masala」的混合香料。除了市場里可買到傳統一袋袋論斤秤重的香料粉,一般小雜貨店、超市裡也能買到已經包裝的盒裝香料,價格平實,帶回國送人也很體面。

另外還有耳飾、手鐲、腳煉、項鏈。印度電影中,女主角從額頭至腳踝美麗的配飾常教人驚艷,印度本身盛產黃金、銀、鑽石、寶石及半寶石等,自古以來,印度婦女就會在重要節慶穿戴各種華貴的首飾,這些以貴金屬及寶石製作的耳環、項鏈、手鐲、臂環、腳煉等,由於受到中東及過去蒙兀兒帝國遺風的影響,造型大多華麗搶眼,手工細致,走在印度街頭,如果看見展示櫃中純銀雕花鑲綴寶石的淚滴形耳環、造型優雅的項鏈,實在很難教人把眼神從這些藝術品移開。另外印度特有的純銀腳煉,現在已成為歐美美眉夏日最性感的行頭之一。只要穿上短裙,搭配一雙人字型夾腳涼鞋,那條在腳踝處閃爍的腳煉真能讓一個女人立刻變得風情萬種,更添魅力。

第三是羊毛披肩、沙麗、Salwar kameez與棉質織品一般人對印度最耳熟能詳的織品Pashmina與Cashmere披肩,這種披肩材質取自海拔高達14000英尺以上的喜馬拉雅山區的Capra Hircus 山羊毛,質地輕柔保暖,因此備受時尚名流們喜愛。

Pashmina羊毛常被製作成披肩或圍巾,顏色優雅大方,印度的Pashmina價格比在歐美等地買起來便宜許多,自然是到印度少不了的購買聖品。Pashmina披肩與最近全球矚目的"沙圖什"(shatoosh)製品不同,"沙圖什"的取得因為必須殘殺藏羚羊,大多數國家已禁止販售,因此也不鼓勵大家到印度買這種會殘害動物的製品。其實有些以Pashmina與絲混紡的披肩已經非常保暖,甚至一般山羊毛所制的毛毯、披肩,圍巾等,在印度都物美價廉,因此若想采買羊毛製品,可考慮合法商店所販售Pashmina或其它羊毛製品。

除了披肩圍巾以外,印度的棉織衣物輕軟舒適,透氣吸汗,有一種印度婦女最愛穿的服飾,稱為"Salwar kameez",這種服飾一般有三個套件,分別是上衣、圍巾與長褲,上衣下擺有長有短,長的會在腰部兩側岔開,穿時走路會隨風飄擺,又能遮住腰部的部位,因這種衣服可修飾身材,不管身材好壞的女性穿上去,都很好看,因此非常受到印度女性的喜愛。有些"Salwar kameez"上半身有滾邊綉花,很具民族風情,剪裁樣式也比較合身,許多歐美遊客都喜愛買一套"Salwar kameez",然後直接換上在當地旅行。Salwar kameez的樣式很多,很多商店都會做好成品販售,如果時間夠長的人,又不想與他人撞衫的話,建議可自己挑選布料,再請師傅訂做。

;

㈩ 地毯的英語怎麼說

[ˈkɑːpɪt] Carpet。

地毯的構造主要是用動物毛、植物麻、合成纖維等為原料,經過編織、裁剪等加工過程製造的一種高檔地面裝飾材料。地毯主要有純毛和化纖兩類:純毛地毯分為手織和機織兩種。前者是採用傳統手工工藝生產的純羊毛地毯產品,後者是近代發展起來的採用機器化生產的純毛地毯產品。



(10)印度毛毯發型圖片擴展閱讀:

機織純毛地毯由於採用了機器化生產,提高了工效,節省了人力,故價格低於手工編織地毯,但其性能與手工編織純毛地毯相似,是介於手工編織純毛地毯與化纖地毯之間的一種中高檔地毯,使用於賓館、會議室、宴會廳、住宅等使用。

手工編織地毯在我國新疆、內蒙、青海、寧夏等地有悠久歷史,國外如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澳大利亞等國也有生產。由於地毯文化的不同,因而在地毯的花紋、色彩、樣式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地域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