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詩經里的動物圖片簡單易畫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詩經里的動物圖片簡單易畫

發布時間: 2022-12-17 05:25:52

Ⅰ 《詩經》中出現過的動物排行榜是什麼

《詩經》三百餘篇提及有名的動物一百餘種,在自然界它們各有各的本性,一旦入詩,詩人還會移一部分人情附加給它們。
NO.1 雎鳩

第一個在《詩經》里出場的既不是什麼顯赫的人物,也不是什麼悅目的植物,而是一個身份不明的動物——雎鳩。

雎鳩,魚鷹類水鳥。相傳此種鳥有定偶,故以喻男女之戀。釋名 鶚、魚鷹、沸波、下窟烏。

《關雎》以雎鳩之雌雄和鳴,以喻夫妻之和諧相處,這一根深蒂固的觀念,至少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漢儒大量的解說中,我們聽到的幾乎是一種完全相同的聲音。聞一多先生是一位最富創見的學者,而其《詩經通義》解「關關雎鳩」一句時,仍沿「雌雄情意專一」、「尤篤於伉儷之情」一說。高亨先生的《詩經今注》新見叢出,但注釋「雎鳩」仍說:「雌雄有固定的配偶,古人稱作貞鳥。」

NO.2黃鳥

《詩經》里的「黃鳥」或指黃鸝,或指黃雀,都是「載好其音」(《凱風》)的小鳥。凡言成群飛鳴的都指黃雀,如上所引即是,因為「集」就是「群鳥在木上」(《說文解字》)的意思。其實,此處的喈喈用來押韻的成份遠要多過於擬聲,「萋」、「飛」與「喈」是脂微合韻(詳見王力《詩經韻讀》),「其鳴喈喈」主要是摹寫黃雀群飛合鳴的和諧、熱鬧,以反襯「我」將「歸寧父母」前的孤單、冷清,重點是氛圍,而不是聲音,不像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突出的是顏色。雖然「灌木」也大都是翠綠的,但詩人並未去刻意強調,一如杜詩只說「鳴」而不表出「喈喈」之類的假性擬聲詞,取捨之間自有技巧在焉。

NO.3螽斯

《詩經》的注家往往將螽斯、蝗、莎雞、蟋蟀這幾類直翅目的昆蟲相提並論,說明古人早已具備了一定的分類知識,例如李樗等《毛詩集解》「或言螽斯(高亨《詩經今注》:「螽,蝗蟲。斯,之也」——趕秋按),或言斯螽(見《七月》——趕秋按),其義一也。螽斯,蝗蟲之類(一說:螽斯,民間俗稱「幫幫」,說像蝗蟲,其實更近似蟈蟈,黃或淺綠,會振翅而鳴——趕秋按)」、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莎雞居莎草間,蟋蟀之類,似蝗而斑」。嚴粲《詩緝》乾脆稱之為「螽蝗」——

螽蝗生子最多,信宿即群飛。因飛而見其多,故以「羽」言之。

詩人採取這種習性來比附和祝福人們(王安石《詩義》等認為是「後妃」)多子多孫,於是就成就了《周南·螽斯》這么一篇工整而鏗鏘的歡樂頌。

NO.4魴

如果雎鳩真是魚鷹,那麼《關雎》一篇就隱隱然有一「魚」在,好比弦外之音。《毛傳》:「赬,赤也,魚勞則尾赤。」認為是普通的青白魴勞累後,尾巴就變紅了,恰似汽車防盜燈遇到情況。這不過是臆測之詞,不足取信。其實尾紅是魴發情時的正常表現,形容「未見君子」的妻子的性「飢」渴。「王」者大也,「毀」者火也,慾火焚身猶如大房子燒著了,兼喻魚與人。雖然情熱委實難以自控,但父母就在近旁需要照顧,也只好強忍著不去尋找愛人。作為一首先秦的性愛詩,《汝墳》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但這絕對離不開那尾小小的魴魚對詩人的啟發。

NO.5燕

燕是典型的遷徙鳥。繁殖結束後,幼鳥仍跟隨成鳥活動,並逐漸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來前南遷越冬。

燕在古詩中的意象:

1、表現春光的美好,傳達惜春之情。相傳燕子於春天社日北來,秋天社日南歸,故很多詩人都把它當做春天的象徵加以美化和歌頌。
2、表現愛情的美好,傳達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頡頏,飛則相隨,以此而成為愛情的象徵,「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燕爾新婚,如兄如弟」(《詩經·谷風》),「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於歸,遠送於野」(《詩經·燕燕》),正是因為燕子的這種成雙成對,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於燕、渴望比翼雙飛的思念。
3、表現時事變遷,抒發昔盛今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舊巢,詩人抓住此特點,盡情宣洩心中的憤慨,最著名的當屬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4、代人傳書,幽訴離情之苦。正是因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轉意,夫妻相會。郭紹蘭是幸運的,一些不幸的婦人借燕傳書,卻是石沉大海,音信皆無,如「傷心燕足留紅線,惱人鸞影閑團扇」(張可久·《塞鴻秋·春情》),「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馮延巳·《蝶戀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讓人為之動容,繼而潸然淚下。
5、表現羈旅情愁,狀寫漂泊流浪之苦。燕子,已不僅僅再是燕子,它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象徵,融入到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中。

NO.6烏

今人口頭禪有所謂「老鴰嫌豬黑,自己不覺得」、「天下烏鴉一般黑」(《紅樓夢》作「天下老鴰一般黑」,《冷眼觀》作「天下老鴉一般黑」), 《北風》只用「莫黑匪烏」四字就道盡了這些意思。老鴰是烏鴉的俗稱,按照《唐雅》、《小爾雅》等詞典的說法,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謂之鴉。然則古代卻不常連言「烏鴉」,而慣於並提「烏鵲」來偏指「鵲」,如杜甫「浪傳烏鵲喜」、黃庭堅「慈母每占烏鵲喜」等詩句,不過「烏」與「鴉」卻可以等義互換,如《易林·師》「鴉鳴庭中」雲雲《大過》篇只改一字作「烏鳴庭中」雲雲。萬事萬物皆有例外,「烏鵲」也有偏指「烏」而言的時候,最知名的例子就是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

NO.7象

象是哺乳綱長鼻目象科動物,有兩個種,即印度象(亞洲象)和非洲象。象是世界最大的陸棲動物,主要外部特徵為柔韌而肌肉發達的長鼻,具纏卷的功能,是象自衛和取食的有力工具。

NO.8麕

「麕,獐也,鹿屬。」中國古代法定教材《詩集傳》的作者如是說。《毛傳》認為「尨,狗也」,而男女「非禮相侵則狗吠」。從《野有死麕》始作俑而後,歷代詩文描寫兒女私情彷彿總離不開狗,例如李商隱《戲贈任秀才》中那隻「卧錦裀」的「烏龍」、裴鉶《傳奇》中那頭「漕州孟海」猛犬。賈岱宗甚至專門寫賦贊美大狗「晝則無窺窬之客,夜則無姦淫之賓」,它既能防盜盜物,也能防人偷人。稍微世故一點:外賊來了才吠,獲取主人的寵愛;外遇來了就不作聲,博得主婦的歡心。「有女懷春」雖然樂意「吉士誘之」,但她極怕「尨也吠」,因為她要麼不是它的主人,要麼是,它卻並不世故、識趣。

NO.9鶉

鶉性淳,竄伏淺草,無常居而有常匹,隨地而安,《莊子》所謂「聖人鶉居」(請比較《論語》「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趕秋按)是矣。其行遇小草即旋避之,亦可謂淳矣。(《本草綱目》禽部第四十八卷)

NO.10鳧

較真的李時珍為了證明《屍子》「野鴨為鳧,家鴨為鶩」的正確性,不但舉屈原《離騷》「將與雞鶩爭食乎……若泛泛水中之鳧乎」為例,還提出《女曰雞鳴》「弋鳧與雁」一句,反問宋人寇宗奭之流:這些與家雞家鴨「對言」、與有「野鵝」(毛奇齡《續詩傳鳥名》)之稱的雁並列的鳧「豈家鴨乎」?不過寇氏所謂「鳧、鶩皆家鴨也」也不算錯,因為鳧又名「野鶩」、鶩又名「家鳧」,在這些別名中,鳧、鶩無疑都成了鴨的同義字。王勃《滕王閣序》雲「落霞與孤鶩其飛」,這個鶩就是野鶩,也就是曹植《洛神賦》「體迅飛鳧」之鳧。
鳧也叫水鴨,形狀似家鴨而小,常成群棲息於湖澤,善游泳,能飛,肉味鮮美。所以,曹植、王勃能在水邊看到它們。

Ⅱ 詩經中記載有那些猛獸

《詩經》里沒有猛獸,只有《麟之趾》里提及瑞獸麒麟。《詩經》三百餘篇提及有名的動物一百餘種:螽斯 兔罝 麟之趾 關雎 鵲巢 燕燕 鶉之奔奔 有狐 青蠅 相鼠 雞鳴 鹿鳴 漢廣。。。。在自然界它們各有各的本性,一旦入詩,詩人還會移一部分人情附加給它們。 NO.1 雎鳩 ----第一個在《詩經》里出場的。

Ⅲ 詩經中動物的意象

詩經中動物的意象
一、《詩經》中的馬
馬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代就已被蓄養,作為六畜之一,執行著狩獵、農耕、役使的職責,《易經》中認為:乾為馬,坤為牛。用天來形容馬,可見馬在周朝以農為主的時代具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馬在《詩經》中的出現頻率也非常高,僅帶馬的詩歌就有五十篇,縱觀這五十篇詩文中的馬,它們主要用以軍事、狩獵、迎親嫁娶、招賢納士、祭祀、雜役等用途,而馬在周文化中體現的意義,體現在《詩經》里,也同樣具有著表達先民的某種情感的功能,馬在《詩經》中,有兩種較為典型的意象:英雄主義情懷和愛國主義情懷的展示、對賢者的渴望。
《詩經》中的《{風 載馳》便是一片典型的表現詩人英雄主義情懷和愛國主義情懷的詩歌。這首詩的作者是我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有姓名可考得愛國女詩人――許穆夫人。許穆夫人是衛國國君的女兒,後嫁給許國國君許穆公。這首是描寫的是當時衛國變更迭起,正要面臨一場亡國之災,而已嫁入許國的許穆夫人,想要返回國家救國,可是卻受到當時拘於禮法的許國大夫的阻撓和非議,而這首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描寫的。全詩分為四章,描寫了許穆夫人驅馬疾行,突破禮教,最終回到國家的故事。詩中描寫的是一個女子如何快馬加鞭回國,為國謀略的艱難過程。雖言馬,但更喻人,尤其詩中最後一章:「我行其野,其麥。控於大邦,誰因誰極!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卻更是體現了許穆夫人的愛國主義情懷與英雄主義情懷。
二、《詩經》中的鹿
無論在我國的古代傳說,還是在印度的佛教故事中,鹿都是一種善良,吉祥的動物。在我國對鹿有較多的記載,其中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就有「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的詩句。而在印度佛教故事中,則有《九色鹿》和《鹿王》兩部典型作品。可見,鹿在先人的心目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其實,早在上古,鹿就是上古周部族的重要圖騰,而且在後來的異類組合動物都有鹿的影子,如中國的四靈動物:龍、鳳、麟、龜都其實或多或少借鑒了鹿的原型。而《詩經》,也自然少不了對鹿的描寫:因為鹿性情溫順,被賦予謙謙君子的含義;而作為先古圖騰,體現了先民對女性的崇拜,被其恰如其分的運用在詩歌中。
三、《詩經》中的「鳥」
同鹿一樣,鳥也是母系氏族社會圖騰崇拜的典型形象。《商頌 玄鳥》中就有明顯的'痕跡:「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這是描寫殷商族祖先契出生的詩歌,不僅如此,周朝祖先後稷的也受到了鳥的庇護,在《史記》中這樣記載:「(姜��)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之」。這些,都證明了「鳥」在先民心中的地位。而在《詩經》中,描寫鳥的詩歌眾多,據統計,《詩經》中的鳥共有四十三種,人們將自己的心境,都含蓄的通過「鳥」這種動物來表達,從思想情感上說,寄託內容不外乎表達思念之情和婚愛。

Ⅳ 有誰知道.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和動物(鳳凰.麒麟等)有多少最好有圖片或者雕塑

上古神獸9個
1水麒麟
品性仁慈、妖力強大的生物,諳悟世理,通曉天意,可以聆聽天命,王者的神獸。
2赤焰獸
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本是神農氏後裔,
3白澤
昆侖山上的神獸,著名的神獸,渾身雪白,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除非當時有聖人治理天下,才奉書而至。
4重明鳥
堯在位七十年,有積支之國,獻明鳥,一名雙晴言在目。
5畢方
一種鳥,型狀如鶴,一足,有紅色的紋和白喙。
6青龍
7白虎
8朱雀
9玄武

龍生九子9個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眥(yázī)
老三嘲風(cháofēng)
老四蒲牢(pǔ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贔屓(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負屓(fùxī)
老九螭吻/鴟尾(chǐwěn/chǐweǐ)
另有說法為:

老大贔屓(bìxì)
老二螭吻/鴟尾(chǐwěn/chǐweǐ)
老三蒲牢(pǔ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bāxià)
老七睚眥(yázī)
老八狻猊(suāní)
老九椒圖(shūtú)

招財神獸3個
貔貅、金蟾、旺才

鎮宅神獸8個
麒麟、龍、風、龜、獅子、大象、金蟾、貔貅

四靈
龍、鳳、龜、麟

其他
獨角獸(獬豸)
雷獸

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余。
檮杌
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


其形狀如牛,無角,身形巨大,昏黑色,但只有一隻腳支撐

乘黃
騎它的人可以活3000歲也

犀渠
樣子象牛,皮毛黑色,叫聲象嬰兒一般,以人為食,極為凶惡。

馬腹
出於蔓渠山旁伊水,人面虎身,叫聲有如嬰兒啼哭,性情兇殘。


出於太山,樣子象牛,頭部白色,獨眼,蛇尾,上古的瘟疫之獸。

雍和
紅眼紅嘴,黃毛,樣子有點象猿,上古的恐慌之神,傳說它一出現必有大災荒伴隨。

狍蔦
出於鉤吾山,羊身人面,眼睛長在腋下,爪子象人手人腳,又名饕餮。

化蛇
人面豺身,有翼,蛇行,聲音如叱呼

英招
人面馬身,有虎紋,生鳥翼,聲音如榴。

玄蜂
巨蜂,腹大如壺,蟄人,有毒,能殺人。

青牛
出名主要是作為老子的坐騎。

呲鐵
形狀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鐵為食。排泄物利如剛

山臊
人臉猴身,一足,能說人話,而且會變化,特別喜歡吃蝦蟹。

火鼠
又名火光獸。重百斤,毛長接近一米,細如絲,見水即死。

商羊
一足鳥,招大雨。

訛獸
別名誕。人面兔身,能說人言。喜歡騙人,言多不真。其肉鮮美,但吃了後也無法說真話了。

民鳥
嘴為赤色,身為翠色。可御火。

欽原
鳥,形狀象蜂,和鴛鴦差不多大。蟄獸獸死,蟄樹樹枯。

鉤蛇
蛇,身長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時於水中用尾巴鉤岸上動物食之。

遠飛雞
又名翻明雞、目羽雞。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還。

腓腓
有點象狸,白色的尾巴。養之可以解憂愁。

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長尾,能發巨聲。行走時銜著尾巴,休息時盤著尾巴。

混沌
長毛四足,如犬,有腹無五臟。抵觸善人,憑依惡人。

應聲蟲
居於人腹。宿主每發聲,腹中便有小聲效之,且會越來越大。以雷丸可治。

慶忌
又名要離。澤精,人形,大概十幾公分高。黃衣黃帽,乘黃色小車,日馳千里。

並封
類豬,黑色,前後皆有頭。

夫諸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

當康
有牙的小豬狀,因叫聲而得名。可以預見豐年。

山蜘蛛
巨蛛,大如車輪,其絲可止血。

鳴蛇
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磐磐之音。見則大旱。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去掉其翅膀和須足,仍有八十斤,極其鮮美


類似有條紋的小猴子,

狸力
豬狀獸,腳後有突起,聲音就像狗叫。

馬交
類馬,白身黑尾,頭有一角,利齒,四足為爪,發音如鼓聲。以虎豹為食。

孰湖
馬身鳥翼,人面蛇尾(與英招類似)。喜歡載人(應該很適合作坐騎)。


似羊非羊,似豬非豬。在地下食死人腦,能人言。用柏枝插其頭方可殺之。


身長數丈,類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腳於土中,雖在動卻不移開。唯灌酒能消。因為其為憂傷之氣所聚,酒能忘憂,所以可消。

鬼車
別名九頭鳥。色赤,似鴨,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愛入人家爍人魂氣。亦有說法稱九首曾為犬呲其一,常滴血。

九嬰
水火之怪,為羿所殺。

飛廉
鹿身,頭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說其為風伯。

飛誕鳥
鳥,似鼠,赤足。口可分泌粘膠,用其灑在樹上粘取飛禽食用,亦有時用其噴射,百發百中

九尾蛇
巨蛇,體有鱗甲,腰以下有九尾,拖行,有鐵碰撞之聲。尾端有小孔,會噴射,如槍彈,中者非死即殘

奚鼠
巨鼠,居於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為禦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聲可以傳千里,它的毛發可以召集鼠類

傲因
類人,穿著破爛衣服,手為利爪。襲擊單身旅人,喜食人腦。舌頭暴長,有時伸出盤在地上休息,用燒燙的大石擲之,可殺

橫公魚
長七八尺,形如鯉而赤,晝在水中,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枚煮之則死,食之可卻邪病。

傒囊
象小孩子,見到人就伸手牽引,但人一到它住的地方就立刻死去。

風狸
別名風生獸。似貂,青色。火燒不死,刀砍不入,打之如打皮囊。用錘擊其頭數千下方死,但只要其口入風立即復活。用菖莆塞其鼻方可殺之。其溺可入葯,其腦和菊花服滿十斤可壽五百。

角圭
又名任法獸。如羊,一角,青色,性忠直。看見有人相鬥就觸理虧的一方。

委蛇
又名延維。人首蛇身,有兩頭,紫衣朱冠,和車轅長度相當。厭惡雷聲,聞之則捧首而立。見則能霸天下。

契俞
獸中最大者,龍頭馬尾虎爪,長四百尺,善走,以人為食。遇有道之人則隱藏,遇無道之人則食之。

魍魎
木石之怪,亦有說為山川之精。狀如三歲小孩,紅眼長耳,赤黑色,喜歡模仿人聲用以迷惑人。

鼠勺
類狗,能飛,食虎豹。

率然
五彩蛇,亦有說為兩頭。人物觸之,中頭則尾至,中尾則頭至,中腰則頭尾並至。

鯤鵬: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鬼母:南海小虞山,有鬼母,能產天地鬼,一產十鬼,朝產之,暮食之。
神鳥帝江:天山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

恆山神鳥:恆山之鳥,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將分四海,悲鳴而送之。

海中大蟹:昔有海商海中行,遇洲港,林要茂甚,乃維舟登岸,息於水旁,半炊而林沒,鈀斷纜乃得去,詳視之大蟹也。

龍魚: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狸,一日蝦,即有神聖乘此以行九野。


形類馬,長一二丈,有鱗片,渾身有火光纏繞;會飛,食龍腦,極其兇猛。與龍相鬥時,口中噴火,龍即不敵。 有人嘗見一犼獨斗三蛟二龍,斗三日夜,殺一龍二蛟方斃。

異草:
名山生神芝。上品車馬形,中品人形,下品六畜形。食之有說可不死;有說可乘雲而行,且有雲氣覆之。

牛魚
形如小牛,毛色青黃,喜歡睡卧,受驚動聲如大牛,可傳一里。把它的皮懸起,潮漲則毛起,潮退則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