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老式門環圖片簡單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老式門環圖片簡單

發布時間: 2022-12-27 04:36:38

Ⅰ 古代門上,有個獅頭嘴裡有個環的東西,可以鎖門和敲門用的東西,它的術語叫什麼呀

叫:輔首銜環 輔首銜環 輔首是安裝在大門上銜門環的一種底座,它是中國傳統的大門裝飾,又稱門輔。傳說輔首是龍的第九個兒子,性好靜,警覺性極高,善於嚴把門戶。輔首所銜之環為門環,如同門簪是用來固定大門,門釘是用來固定門板一樣,門環是用來開關大門和叩門的,原為一種實用物件。 另有一說,輔首銜環是漢代畫像石刻比較常見的一種圖案,它是由饕餮逐漸演化而來。饕餮是一種中國傳統的神獸,因為這種神獸凶惡、貪婪,所以一般讓其銜環,作為鋪首置於大門上,用以驅邪。其實漢代畫像石刻中的鋪首,往往綜合了許多獸類的特徵,在此基礎上進行誇張變形,造型既像牛,又像虎,面目凶惡,非常可怕。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護神。現在民居中常見的虎頭門環正是這種文化因素的延續。 民用的輔首一般安裝在最主要的大門上,造型簡單,呈圓形,多為鐵制或銅制,客人來訪,可用門環輕擊輔首,發出清脆的金屬之聲。戶主聞之,便開門迎客。最講究的要數帝王宮殿大門上的輔首,銅制鎏金,形象多為虎、螭、龜、蛇,這些圖案的寓意是星宿守門,能預知凶吉,也有用瞪目張口的獅頭作為輔首的,既有守門之意,又顯示了皇家建築的雄偉與庄嚴。中國早在漢代便已使用輔首,至今已逾兩千年。輔首可反映歷史的變遷,可顯示使用者的地位。

Ⅱ 門鈸 鋪首 門環是不是一回事只是名稱不同還是三者之間有什麼不同呢

「門鈸」「鋪首」「門環」

1·「門鈸」跟「鋪首」位置、功能相同,都是門環的底座

2·「門鈸」形狀就像樂器鈸一樣,有六邊形、八邊形等

3·「鋪首」形狀就像怪獸一樣,有螭龍、饕餮等兇猛獸

4·「門環」,門鈸的凸處中心連接門環;鋪首的怪獸口裡銜著門環

Ⅲ 古代府邸大門上的兩個鐵圈,好像是敲門用的,叫什麼啊

是鋪首。

鋪首是含有驅邪意義的傳統建築門飾。門扉上的環形飾物,大多冶獸首銜環之狀。以金為之,稱金鋪;以銀為之稱銀鋪;以銅為之,稱銅鋪。其形狀,有冶蠡狀者,有冶獸吻者,有冶贍狀者,蓋取其善守濟。又有冶龜蛇狀及虎形者,以用其鎮凶辟邪。

而獸首銜環之冶,商周銅飾上早已有之。它是獸面紋樣的一種,有多種造型,嘴下銜一環,用於鑲嵌在門上的裝飾,一般多以金屬製作,作虎、螭、龜、蛇等形。

漢代寺廟多裝飾鋪首,以作驅妖避邪。在民間門扉上應用亦很廣,為表示避禍求福,祈求神靈像獸類敢於搏鬥那樣勇敢地保護自己家庭的人財安全。

(3)老式門環圖片簡單擴展閱讀

過去,無論是帝王將相的皇宮、宅邸,還是平民百姓的小家小院,一般都要有一座院門,兩扇街門中央門縫兩側、在一人來高的地方都裝有一個類似門把手的物件,可以是門環,也可以是菱形的門墜,而銜著門環或吊著門墜,固定鑲扣在大門上的底座稱為鋪首,又叫門鋪。

鋪首、門環都是大門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件。相傳鋪首是龍所生九子之一,警惕性高,故飾於門扇之上。

客人來訪時站在門前,用手拍擊門環或門墜,門環或門墜撞擊在鋪首之上發出清脆的聲音,主人聽到後便知有客人來到,走到大門,開門迎客。

Ⅳ 古代造一扇門有多少道工序簡單的門竟有如此之多的講究

古代的門和現代的門完全不一樣,古代大院正門一般都是雙扇,遠觀氣勢磅礴,近看細節精美絕倫。實際上,古代造一扇門有著非常多的講究,需要10種左右的部件才能組成一扇完整的門。而每個部件都是精心設計,有很多小細節暗藏其中,如果不仔細觀察很難看到其中的用心之處。所以這次就為大家講講古代的門到底是有哪些講究,感興趣的話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古人言「宅以門戶為冠帶」,門是一戶人家的吐納之所,是中國傳統古建築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門是古代社會地位和官級品階的象徵,門的形制也體現了嚴格的等級制度。

一座座老宅的門戶,彰顯著古建築文化的源遠流長,以及我們古代工匠師傅的智慧。本期,我們要來了解的是古建築大門的構件,一般由門框、門頭、門扇、門簪、門墩、門環、門釘等組成。

門框

門框是由左右兩根框柱加上面一根平枋組成一個框架,固定在房屋的柱子之間或者牆洞之間,主要做安置門扇之用。

這樣一來門扇的寬度自然要小於大門門柱之間的寬度。門框的增加則又必須要同時增加許多門類構件,所以大門的結構看起來貌似非常簡單,實際上也有很多細部的裝飾與講究。

門框有木門框和石門框之分,木門框一般安在木製牆壁上或兩邊磚、土牆圍合形成的門頭房上,而石門框是安在較厚實的磚、土牆上。

門頭

門框上最初還有簡單的兩面坡屋頂,用來遮陽擋雨,這個門上的小屋頂稱為「門頭」。

門頭不但具有功能上的作用,也有裝飾作用,它使大門顯得更為氣派。後來,門頭的實用功能日益消退,逐漸演變為一種罩在大門上單純的裝飾部分。

門頭的精巧、門檻的高低,在無聲陳述著這個民族曾經,對家庭關系是如此之重視。

門扇

門扇是大門本身最重要的部分,古代最常見的是兩扇,也有一扇或超過兩扇的。在中國古代建築中,這種門扇都是用木板製成的。

就一般住宅而言,一扇門扇的寬度至少有半米,而對寺廟、宮殿等大型建築而言,門扇能達到1米甚至1米以上。

大門取材堅固用料厚重,一般都是板門而不做隔扇門,具有更好的遮擋作用與防衛性能。講究的大門門板多施油漆,尤其是朱紅漆最顯示等級。

門枕

為了承托門扇,往往在門下的下檻兩端設置墩台,墩台上鑿有小眼用以放置門軸。這種承托門扇門軸的墩台,就叫作「門枕」。

粗壯的門軸帶著巨大的門扇,整個重心都落在門枕石上,並圍繞其旋轉自如。門枕以石質居多,又稱「門枕石」。門枕石一般分為內外兩部分,即一部分在門扇內,一部分在門扇外。

門枕石露在門外的部分多雕飾,也就是古人常說的「門當」。外形優美,圖案講究,為匠人們留下了充分展示其技藝的空間。

門簪

門簪是古建築大門門楣上的裝飾物,起源於古代婦女的頭部裝飾物而得名。門簪最初用來固定門框上供門轉動用的連楹,兩個門簪便可以起到固定作用。

古代所謂的「門當戶對」中的戶對,指的就是古代大門上的門簪,所以門簪也是有等級的,標志著戶主的身份。「戶對」的數量可看出主人的官銜,一到五品可以為六個,六到七品可以為四個,其他小官員或普通大戶人家限用兩個。

門簪形狀多樣,正面或雕刻或描繪,飾以花紋或瑞獸珍禽圖案。也常有「春蘭夏荷」、「秋菊冬梅」、「吉祥如意」、「福祿壽德」、「天下太平」等字樣。只兩枚門簪時,則雕「吉祥」等字樣。

門鈸

門扇的開關,需藉助拉手實現,拉手還具有叩門的作用。為了拉手看上去美觀,在拉手與門板的連接處又加上了底座,稱之為「門鈸」。門鈸因其形狀類似民間樂器中的「鈸」而得名。

門鈸實用性之外,還帶有強烈的裝飾意味。用金屬製成,平面為圓形或六邊形,中部凸起一個如倒扣著的碗狀的圓鈕,鈕上掛著圓環或金屬片。

圓鈕周圍部分被稱為「圈子」,上面雕有鏤空花紋,也有做成吉祥符號或如意紋的,這是為了增加門鈸的裝飾效果。

來客可敲擊門鈸告知主人,在官宦人家,門鈸常做成獸面,亦稱作「鋪首」,另有驅妖避邪之功用。

鋪首

門鈸中最有特色的形式當是鋪首,有人將之稱為門鈸中的極品。多為獸面銅質,獸形怒目圓睜,牙齒暴露,口內銜著大環。鋪首的獸面似龍非龍、似獅非獅,有避邪、鎮宅之意。

鋪首隻是門環底座,鋪首銜環才是一個完整的門環。傳統門鋪首不僅僅是一種裝飾構件,古時,鋪首的使用有著嚴格的等級規定。

明史記載:「親王府四城正門以丹漆金釘銅環;公王府大門綠油銅環;百官第中公侯門用金漆獸面錫環;一二品官門綠油獸面錫環;三至五品官門黑油錫環;六至九品官門黑油鐵環……」。

門環

門環,俗稱響器,是安裝在大門上的拉手。門環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時期,一直到唐代,只有官府和宗廟的大門才能享有「鋪首銜環」,尋常百姓的宅門是不能有任何裝飾的。宋以後,門環才逐步走向民間。

門環威嚴地扣於門面之上,華美的門環給大門畫龍點睛。院內人出門時雙手拉住中部的葉狀片或鐵環帶上門;外來人則輕扣門環,以喚院內人開門。有熟人來,扣的響數和輕重都有常數。

門環是集實用、裝飾和門第等級為一體的古建築構件,是中國古建「門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門釘

門釘開始只起加固作用,因門板多為拼合而成,在結合部安裝門釘來加固,外露的釘帽被打成蘑菇形,後來漸漸變成了門上裝飾品。

門釘在古代又稱為「浮漚釘」,浮漚就是水面上的氣泡,藉以形容門板上的門釘彷彿是漂浮在水上的氣泡,門釘通常釘入門板一寸左右。

門釘數量是很有講究的,清代規定,九路門釘只有宮殿可以飾用,親王府用七路,世子府用五路。平民百姓之家則不得使用門釘裝飾。

如皇家建築的門釘橫九路、豎九路,帝王宮殿大門上有八十一枚門釘,古代以「九五之尊」稱指帝王之位。

門檻

門檻是設在門框下端的橫木條、石條,是門里門外的分界線。門檻高一點,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阻礙風沙水患、蟲、鼠等侵入的功效。

門檻是表示賓主之禮的象徵,客人跨過門檻進入廳堂,頭需要低下來,看自己的腳步防止磕碰,這是對主人的尊重。有句俗語講「折了門檻便無內無外」,說明門檻是家庭秩序內外有別的禮制界限。

古代踩人家門檻是對宅主不尊敬的行為,門檻後來引伸為既擋財氣又擋命,所以常有人不順利時說「遇到檻了」,也常常聽到,某某人家門檻高,表示這戶人家條件好。

一扣一推,飽含歷史韻味的中國門。觀看石墩上抱鼓石圖案,默數著門簪上的「戶對」,用鋪手銜環敲擊出低沉的碰撞聲,推開吱吱呀呀的古建築大門,悠久的歷史傳說迎面撲來。

宅門作為中式院落的門面,常給人最為直觀的第一印象,無論從造型、結構,還是雕刻、裝飾,都是中國傳統古代建築藝術最為集中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