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給奶奶拜年簡單的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給奶奶拜年簡單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2-12-27 08:25:21

『壹』 春節的風俗禮儀的圖片

春節的風俗禮儀的圖片

春節的風俗禮儀的圖片,隨著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隨處可見的都是紅艷艷的燈籠和對聯,秩作為我國最多的傳統節日,春節的風俗禮儀其實很多,下面分享春節的風俗禮儀的圖片。

春節的風俗禮儀的圖片1

臘月歌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燉燉肉);

二十七,宰公雞(殺灶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臘八 民諺:過了臘八就是年 農歷十二月初八是臘八節,被認為是奏響了春節的序曲,許多地方都會在臘八那天喝臘八粥,提醒人們要記住勤儉節約的美德。

臘月二十三 民諺: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臘月二十四 民諺:二十四,掃房日 這天,家家戶戶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土。掃塵土時,主婦通常先將房裡的床鋪傢具遮罩起來,用頭巾將頭包好,用掃帚將牆壁上下掃干凈,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

臘月二十五 民諺: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這天因各地民族和風俗傳統不同,所以各自的慶祝活動和飲食習慣也不盡相同,像漢族民間接玉皇、照田蠶、千燈節、趕亂歲等傳統活動。古時還有糊窗戶,但隨著社會發展,多數人家已失去糊窗戶的傳統,但貼窗花、貼福字、掛對聯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臘月二十六 民諺: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在過去,農村小孩最盼望的日子,就是臘月二十六。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一年到頭難得吃塊肉。在這一天,即使再窮的家庭,也必須割幾斤肉,稱為「年肉」。

臘月二十七 民諺: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 這一天,家家戶戶趕集上店、集中采購。主要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 在傳統民俗中,在這一天要集中洗澡、洗衣,去除一年的晦氣,准備迎接來年的新春。

臘月二十八 民諺: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 多數地方在這一天要趕制過年的麵食蒸。太原人要蒸好「糕兒饃饃兩笸籮」;河北人則是「蒸棗花」預備除夕祭禮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饃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這天才「把面發」,等到二十九「蒸饅頭」。

臘月二十九 民諺:二十九,蒸饅頭 臘月二十九,也稱小除夕。舊俗認為從初一開始到初五不能動火蒸饅頭和炒菜,所以習慣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這兩天做主食。這一天必須發面、蒸饅頭,取一個「發」的吉祥語,意為發家、發財、發福。

臘月三十 民諺:臘月里來 這一天主要的漢族民俗活動有祭祖,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放爆竹,給壓歲錢,吃年夜飯,送財神等。「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布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

正月習俗

正月初一 放爆竹:在正月初一當天,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拜年:正月初一吃過早飯,人們走家串戶、登門拜年、互致問候。拜年習俗最早流行於明朝京都。朝官往來,不管認識與否都要互拜,百姓則各拜親友。

初一到初五民間禁忌頗多,如不能用生米做飯,婦女不能動針線,不能打掃衛生,不能打碎東西等。

正月初五

辦酒席: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這天,家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

倒垃圾:家家戶戶還要里里外外進行一次大掃除,清除節日期間積攢的垃圾,清洗臟衣服等。

吃餃子:初五還得吃餃子,祈求吉利和幸福。而且,這一天的餃子餡兒一定要自己剁噢,寓意把不順的東西都剁掉,預示著來年一切都順利。

正月十五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春節的風俗禮儀的圖片2

新年禮儀有哪些

1、語言方面:逢人就說「過年好」,晚輩要給長輩拜年。

2、做客禮儀:領著孩子去別人家做客,進門後,家長要引導孩子在問好之後主動把脫下的鞋子排整齊。當孩子受到招待時記著讓孩子說聲「謝謝」。

3、餐桌禮儀:吃飯時,我們取菜要取自己面前的,看準那塊就夾,不要翻來覆去抄,那是非常沒禮貌的表現。帶湯汁的肉菜更要小心夾,以免濺臟了衣服。

4、紅包禮儀:接過紅包要致謝,長輩給紅包的時候,寶寶們要雙手接過並向長輩們說聲謝謝。並且紅包不可當面拆。

登門拜年有哪些禮節 拜年姿勢

拜年抱拳的禮節是平輩之間拜年的一種形式,標準的男子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在概念上是攻擊手,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則相反,但不抱拳,只壓手。左右手弄反,表示的是哀拳,有報喪、求饒之意,千萬注意拜年時不可搞錯。

拜年要提前預約,長輩拜年選上午

拜年前要提前預約,不要和主人的其他拜年客「撞車」,或是因主人也出門拜年而跑空趟,同時也給主人一個提前准備的時間。預約時間最好給主人有選擇的餘地,不要自己單方面定一個時間,共同約定的這個時間最好雙方都比較方便為宜。

一般向長輩拜年多選擇上午,節日期間不要過早,由於平時勞碌,年節期間人們一般起得較晚。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措手不及。如果被拜年者有年飯的招待,可根據飯局的時間來確定拜年的時間,要提前到達,不要等開飯的時間再到,應該留有寒暄問候聊天的時間。

禮品准備要得體,服飾要協調

要根據拜年主要對象來選擇得體的禮品,如果對拜年對象很了解,可選擇對方喜歡的禮品,也算投其所好。如不太了解可選擇鮮花、水果、食品……也不會出錯。煙酒類要根據對象來確定,比如給奶奶拜年,送的卻是奶奶不受用的煙酒,這個就沒有意義了。如果主人家裡有小朋友也可適當選擇孩子喜歡的禮品。

新年新氣象,到親朋家拜年,要注意自己的服飾得體,節日的服飾以都市休閑、時尚為主,不要穿的太運動,也不要穿晚禮服類的太正式。如果衣服顏色較深或是壓抑,可適當增添一些小飾物來點綴,增加節日氣氛。一家人的服裝色彩盡量做到協調,增加家庭的溫馨感。

收紅包也有講究,雙手接住說「謝謝」

過年帶孩子去別人家拜年,會收到代表著祝福的紅包。父母應該提前教給孩子,長輩給紅包時,要雙手接住,然後禮貌的說「謝謝」。接過紅包後,千萬不能當著客人面拆開,因為這是非常沒有禮貌的。最好的做法是將紅包放到父母的袋子或孩子自己的袋子里。

此外要注意:中國人習慣於客套,當親戚朋友給壓歲錢時,盡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拉拉扯扯,或把紅包又搶過來還給人家。這樣會讓孩子非常迷惑,他們不懂大人們的社交心態,反而容易讓小小心靈受到傷害。

不做餐桌小霸王

餐桌禮儀其實最考驗父母平時教育孩子的情況,因此,春節前,父母就得對孩子稍做「規矩」教育,免得到時尷尬。

當有人來拜訪或者去別人家做客時,父母可以提醒自己的孩子:

1、應該等待所有的人到齊,尤其是主人落座宣布宴會開始後方可用餐。

2、要好好地坐下來吃,不能跑來跑去,不能爬到桌子上,不能邊玩邊吃。

3、在餐桌上不要舞動筷子、勺子或刀叉。

4、落座後,取菜時,不要翻來覆去地挑揀,更要小心夾菜,以免濺臟了自己或者別人的衣服。

需要強調的是,當孩子說他吃飽了,爸媽就不要再勸他吃,也要幫助他拒絕其他親友的勸吃,這是對孩子自己感覺的尊重。

客人到訪要熱情大方

中國人愛熱鬧,春節期間少不了互相串門,父母要提前告訴孩子,當有人來拜訪時,一定要笑臉相迎。

1、要教孩子主動開門問候,表示歡迎。

2、把客人領進門後,應該禮貌地請客人坐下。招呼客人坐下後,孩子可以與父母一起准備茶飲、水果、零食、點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當接待的是和孩子差不多年紀的小客人時,要告訴孩子:小客人來了,應禮貌友善地接待對方,可以憑自己的意願將食品、玩具、書本、光碟等拿出來與小客人分享。為了防止吃小客人的「醋」,事先跟孩子講明誇獎別人是一種禮貌,並不代表忽視了他。

4、客人離開時,可以叫孩子一同送客,將客人送到門口跟道別,並邀請客人下次再來。

父母良好的禮儀是對孩子最生動、最有效的教育。父母通過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就能夠讓孩子在良好的環境中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成為守規矩、有修養的小紳士、小淑女。

春節的風俗禮儀的圖片3

春節拜年基本禮儀

1、在拜年的時間上選擇要妥當

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報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準備吃飯,最佳時間是上午九時至十一時之間。過早,可能人家還未起床,節日都要休息的習慣;太遲,正適人家吃飯,不方便。下午應以三時至五時之間為宜。

2、春節拜年要注意衣著整潔

乾乾凈凈過節日,穿衣和打扮要整潔、大方,適當穿上一些好衣服,給人一種節日的美感。 要講究稱呼的規范化:到別人家拜年,尤其到親戚家拜年,要事先對可能碰到的長輩、同輩的稱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現尷尬的場面,使人感到不夠禮貌。

3、「吉利話」要說得適宜

對不同的人,應有不同的祝賀語。交談時,要揀雙方愉快的話題,不要扯到悲哀傷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談闊論,不要信口開河,不要過分激烈地爭論問題,要在輕松愉快、親切自然的氣氛中,把道喜賀新的真情實意表露出來。

4、拜年時接物要有禮貌

主人送茶,要起身雙手接住,並道謝。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讓給小孩,然後自己取少量受用。

5、拜年時歡鬧要有節制

掌握適度。不宜大聲喧鬧,不宜通宵達旦,以免影響鄰舍,妨礙別人休息。 拜年結束時,要表示謝意,邀請人家回訪。對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贊美幾句。臨分手時,可發出邀請,表示回報的意思。

拜年的禮儀常識

年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中國人自明清起始,對拜年禮儀定下了不成文的規矩,有著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後全家按輩份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 「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拜親朋也講究次序

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這種習俗早在宋朝時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雲:「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到了清朝年間,拜年禮儀有了升華。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一般說來,平輩間拜年則拱手致語就行了。

首先拜家裡長輩。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當然,長輩受拜以後,一定會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不能忘記的是向鄰居長輩拜年。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所以向鄰居長輩拜年僅次於本屬長輩,一般說,鄰居長輩也會給「壓歲錢」的。

其次是走親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並須帶賀禮。進門後還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

接著就是禮節性的拜年了。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一般情況下,不宜久坐,客套話完了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也應擇日回拜。

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發簡訊、寄賀卡、禮儀電話和電報,都是一種新的拜年形式。寄賀卡時,也會同時寄上自己的名片。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為時尚。」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餘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某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古代文人雅士則流行互送拜年鑽。拜年鑽就是如今的賀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沒有紙,削竹木為刺,上書名姓,叫「名刺」。後來還用大紅絨線在織錦上綉字為「名片」。東漢後用紙代木,叫做「名紙」。六朝時簡稱為「名」,唐代叫「門狀」。宋代還別稱「手刺」、「門刺」。

中國人春節拜年是很講究的。講究的核心就是時間觀念。

拜年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時間,這是拜年的第一要素。

由於平時勞碌,年節期間人們一般起得較晚。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歡選擇晚上拜年,一坐好幾小時,也難免影響主人休息。作客逗留時間一般以半小時至40分鍾為宜,這樣,既不失禮貌,又不影響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時,若進門問聲「新年好」,旋即匆匆離去,也會給人以「缺少誠意」 的感覺。

送賀禮也十分講究,這也是禮物也拜年要素之一。

賀禮一定要送的得體。給長輩、教師、師傅拜年時,應適當帶點禮物。禮物既不宜太昂貴豪華,又應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鮮花,送上一張精美的賀卡,近年已成為都市現代人浪漫溫馨的拜年方式。

拜年賀禮物還應講究衛生、安全。比如,別人送給自己的糕點,一般不宜轉送他人,否則食品在「旅遊」中難免會腐爛變質;給年邁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應該有益於對方強身健康,以免造成浪費甚至引起誤解;贈送花炮之類,則萬萬不能去購買偽劣產品。

此外送賀禮還應注意節儉

自己如果動手製作一個精美的小禮物送給同學、戀人、同事等,既可表達真摯的情誼,又可顯現自己的才華。

拜年時還一定要注意禮節和言談舉止。鄰里相坐、同學相逢、朋友相聚,皆應「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縱然平日有所積怨,亦不應提起,至於聊侃時不談粗俗之事,不講無聊低級話語,就更是常識。

常見的春節拜年方法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濕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凶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霉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於平輩間的拜年。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於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五是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於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於平輩間,男女皆行。

『貳』 女士拜年手勢圖片

女士拜年手勢圖片

女士拜年手勢圖片,作揖,是我國漢民族傳統的一種拜年手勢禮節,兩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彎,表示向人敬禮。這是古代賓主相見常用的禮節。很多人對作揖不太熟悉,以下分享女士拜年手勢圖片

女士拜年手勢圖片1

一、女士拜年手勢

拜年手勢叫做『作揖』

二、 拜年作揖的正確手勢

作揖,是我國漢民族傳統的一種禮節,兩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彎,表示向人敬禮。這是古代賓主相見常用的禮節。這一傳統禮節流傳至今,尤其是過年過節人們相見時,大都以這種方式向人敬禮,互道祝賀。

標準的作揖禮是,作揖時,手掌在外,因為男左女右,所以是男人的手掌在外在左,女人的則在右。作揖時,抱拳晃動三下,類似磕三個頭。

拜年的正確動作是:兩手抱拳高抬,身體略彎,兩腳並立,以示敬意。

拜年的正確手勢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對右拳或包或蓋,這樣的作揖手勢叫做「吉拜」。這種情況常用於喜慶場合。因為右手是進攻手,要包住以示善意。傳統的拜年手勢自古男女有別,女子則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壓手。

在不同的場合,作揖的手勢不完全是一樣的,「吉拜」,用於喜慶的場合,也可以用於表尊重、見面、告別等場合。如果左手成拳,右手包或蓋住左手,則為「凶拜」,一般用於吊喪。

大家觀察(圖一)和(圖二),就能夠判斷出(圖一)中三人的手勢是正確的,(圖二)中兩人的手勢是錯誤。遺憾的是電視上的過年廣告中很多人的作揖的手勢弄錯了。

女士拜年手勢圖片2

登門拜年有哪些禮節

拜年姿勢

拜年抱拳的禮節是平輩之間拜年的一種形式,標準的男子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為右手在概念上是攻擊手,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則相反,但不抱拳,只壓手。左右手弄反,表示的是哀拳,有報喪、求饒之意,千萬注意拜年時不可搞錯。

拜年要提前預約,長輩拜年選上午

拜年前要提前預約,不要和主人的其他拜年客「撞車」,或是因主人也出門拜年而跑空趟,同時也給主人一個提前准備的時間。預約時間最好給主人有選擇的餘地,不要自己單方面定一個時間,共同約定的這個時間最好雙方都比較方便為宜。

一般向長輩拜年多選擇上午,節日期間不要過早,由於平時勞碌,年節期間人們一般起得較晚。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措手不及。如果被拜年者有年飯的招待,可根據飯局的時間來確定拜年的時間,要提前到達,不要等開飯的時間再到,應該留有寒暄問候聊天的時間。

禮品准備要得體,服飾要協調

要根據拜年主要對象來選擇得體的禮品,如果對拜年對象很了解,可選擇對方喜歡的禮品,也算投其所好。如不太了解可選擇鮮花、水果、食品……也不會出錯。煙酒類要根據對象來確定,比如給奶奶拜年,送的卻是奶奶不受用的煙酒,這個就沒有意義了。如果主人家裡有小朋友也可適當選擇孩子喜歡的禮品。

新年新氣象,到親朋家拜年,要注意自己的服飾得體,節日的服飾以都市休閑、時尚為主,不要穿的太運動,也不要穿晚禮服類的太正式。如果衣服顏色較深或是壓抑,可適當增添一些小飾物來點綴,增加節日氣氛。一家人的服裝色彩盡量做到協調,增加家庭的溫馨感。

收紅包也有講究,雙手接住說「謝謝」

過年帶孩子去別人家拜年,會收到代表著祝福的紅包。父母應該提前教給孩子,長輩給紅包時,要雙手接住,然後禮貌的說「謝謝」。接過紅包後,千萬不能當著客人面拆開,因為這是非常沒有禮貌的。最好的做法是將紅包放到父母的袋子或孩子自己的袋子里。

此外要注意:中國人習慣於客套,當親戚朋友給壓歲錢時,盡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拉拉扯扯,或把紅包又搶過來還給人家。這樣會讓孩子非常迷惑,他們不懂大人們的社交心態,反而容易讓小小心靈受到傷害。

不做餐桌小霸王

餐桌禮儀其實最考驗父母平時教育孩子的'情況,因此,春節前,父母就得對孩子稍做「規矩」教育,免得到時尷尬。

當有人來拜訪或者去別人家做客時,父母可以提醒自己的孩子:

1、應該等待所有的人到齊,尤其是主人落座宣布宴會開始後方可用餐。

2、要好好地坐下來吃,不能跑來跑去,不能爬到桌子上,不能邊玩邊吃。

3、在餐桌上不要舞動筷子、勺子或刀叉。

4、落座後,取菜時,不要翻來覆去地挑揀,更要小心夾菜,以免濺臟了自己或者別人的衣服。

需要強調的是,當孩子說他吃飽了,爸媽就不要再勸他吃,也要幫助他拒絕其他親友的勸吃,這是對孩子自己感覺的尊重。

客人到訪要熱情大方

中國人愛熱鬧,春節期間少不了互相串門,父母要提前告訴孩子,當有人來拜訪時,一定要笑臉相迎。

1、要教孩子主動開門問候,表示歡迎。

2、把客人領進門後,應該禮貌地請客人坐下。招呼客人坐下後,孩子可以與父母一起准備茶飲、水果、零食、點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當接待的是和孩子差不多年紀的小客人時,要告訴孩子:小客人來了,應禮貌友善地接待對方,可以憑自己的意願將食品、玩具、書本、光碟等拿出來與小客人分享。為了防止吃小客人的「醋」,事先跟孩子講明誇獎別人是一種禮貌,並不代表忽視了他。

4、客人離開時,可以叫孩子一同送客,將客人送到門口跟道別,並邀請客人下次再來。

父母良好的禮儀是對孩子最生動、最有效的教育。父母通過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就能夠讓孩子在良好的環境中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成為守規矩、有修養的小紳士、小淑女。

女士拜年手勢圖片3

新年禮儀有哪些

1、掃塵,新年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用意是要把一切

晦氣統統掃出門。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

2、貼對聯,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對聯貼一於門上,為了增加節日氣氛。

3、貼窗花,在民間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窗花。窗還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

4、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一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5、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6、放鞭炮,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7、拜年 ,每逢春節,小孩都要給家長拜年,家長會給小孩壓歲錢,一家人在一起開心過大年。

8、包餃子,意思就是讓一家人在一起永不分離。

『叄』 過年回家,在串門的時候如何給長輩拜年

過年回家,在串門的時候如何給長輩拜年?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拿點好一點的禮品。一進門便說給長輩拜年就好了。長輩收到你後就座下來聊聊天,敘敘生活中。過春節都在家裡繁華,大街上看不見幾個人,就連小朋友都逮不到,唯一的感覺是愈來愈沒有濃濃的年味了,這大約便是民間風俗的消除吧。該去長輩那邊拜年了,長輩起得早,早已端坐在正屋裡了。進到屋子裡說長輩新年快樂,下跪即拜。長輩欠站起來來伸直兩手做相助狀,趕忙說,快起來,無需叩,一來便是了,桌子上有擺放的糖塊,遞過。

『肆』 小孩向爺爺奶奶拜年禮儀

春節拜年除了大人要講禮益矩,小孩子也是有相應的禮益矩的。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孩拜年的禮儀常識,僅供參考。

拜年先拜家裡人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居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我國拜年的習俗行之已久。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體、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常見拜法有五種

從儀式上看,拜年「拜法」較常見的通常有幾種: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頭,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晚輩給長輩,尤其是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還行這種禮儀。

二濕身作揖,作揖的姿勢是先雙手抱拳前舉。這抱拳可不能亂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這稱作「吉拜」,相反則是「凶拜」。大過年的,來上一個右手握左手,就是觸人霉頭了。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這種禮儀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或下級向上級拜年時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禮儀,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這種禮儀多見於平輩間的拜年。

四是萬福,古代婦女禮儀的一種,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於右側腰肋間,上下微晃數下,雙膝微微下蹲,有時,邊行禮邊口稱萬福。當代已經鮮有襲用。

五是鞠躬,現代通用禮儀,用於拜年,多在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亦可用於平輩間,男女皆行。

拜年最好穿新衣

舊時拜年時,婦女們大多新裝盛飾,頭上簪了紅絨蝙蝠、小聚寶盆或鮮艷的絹花;老太太們的發髻上也簪了紅石榴花;男孩兒都要換上長袍、馬褂兒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紅、大綠的旗袍。為什麼要穿紅色呢,主要是為了趨吉避邪,甚至舊時妓女平時不能穿紅衣裙子,但春節時都可以例外。

現在的拜年著裝並不一定非要穿中式衣服,但一般還是講究穿新衣,從頭到腳,從里到外,穿戴全新,質地檔次無妨。如果限於經濟條件難以全新,亦需「全潔」,整潔干凈。色澤上亮麗,婦女以暖色為主,紅色更佳,不僅渲染喜慶,還帶著傳統意義上的趨吉避邪的意思。忌諱穿一身黑或一身白。男士的鞋一定要擦乾凈、打鞋油。著新裝的同時,別忘了理發,俗語說「有錢沒錢,剃頭過年」,拜年時,必須將頭發收拾干凈整潔。

登門拜年時間別太早

拜年時最好避免在著裝和行禮上的中西結合的方式。如穿西服拜年時最好行鞠躬禮,而不行抱拳拱手禮或作揖,否則反差過大讓人覺得別扭。當然穿中式服裝時,可根據對象、場合選擇各種拜法。一般說來,長輩不主動向晚輩拜年,一般只要回應即可。

拜年登門時間別太早,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晚間的休息時間人們都在充分利用,盡量把平時難得的娛樂時間補回來,所以禮尚往來已經不是越早越好,保證別人的休息,找好適當拜訪時間非常重要。要是去年輕人家,8點前不要去。老人中午要午休,所以中午不要去。家裡拜年時,忌說不吉利的話,像什麼死啊、病啊的,不要過分渲染不好的事情,什麼離婚啊、誰誰有病了等等。

不要帶訃告拜年,不要著孝服或戴著黑紗去拜年,北京舊禮正月如有親友訃告,進門時需將訃告撕破一角,以表示將晦氣除掉。

行動的規矩

春節期間的特殊問題是,經常會進入陌生環境,接收到較多刺激,孩子容易興奮,家長要用一些方法來增進他的控制力——但絕不是呵斥,呵斥也是一種強烈情緒,反而會加劇孩子的情緒波動。可以用一些約定好的小動作,讓孩子安靜下來。

見人稱呼不能少

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這種常用的稱呼孩子們基本上不會出錯,對於比較常見的親人,懂禮貌的寶寶們都會稱呼。但是,春節期間的客人比較多,這就要靠父母提前教導該怎樣稱呼就要見面的客人。由於一些稱呼孩子平常少用,叫的時候比較口生。如果你等與客人見面了才教孩子稱呼,孩子或許覺得別扭不肯開口,若你在見客人之前和孩子「排練」著稱呼一下,孩子稱呼起來就很自然了。

祝福話語要多說

一歲左右的寶寶會說的話還不太多,爸爸媽媽們可以事先教會寶寶用手勢打招呼:抱拳作揖、看到親朋好友微笑打招呼。兩歲以上的寶寶就可以教他們說「恭喜發財」、「新年快樂」、「歲歲平安」之類的吉祥話和祝辭。有些寶寶的發音未必完全正確,或未必能完整地說出這四個字,但這也正是小寶寶們的可愛之處啊!這點爸爸媽媽還需多多體諒。

關於收紅包

接過紅包要致謝

過年長輩給壓歲錢,預示孩子一年平平安安。長輩給紅包的時候,寶寶們要雙手接過並向長輩們說聲謝謝。寶寶們要如果寶寶太小還不會做,爸爸媽媽可以扶著寶寶的手,雙手接過紅包,然後帶著寶寶一起說「謝謝」。

紅包不可當面拆

2歲以下的幼兒,不會知道紅包是什麼,只要告訴他別人給他時,要說聲謝謝,然後放進自己口袋或給媽媽。寶寶稍懂事後,要事前跟他們說好,接過紅包,千萬不能當著客人面拆開,最好的做法是馬上把紅包放到爸爸媽媽的袋子或寶寶自己的袋子里。

關於餐桌上的禮儀

過年時,面對餐桌上一桌子的好吃的,孩子難免會忍不住好吃的小嘴。平時,大人都比較慣孩子:孩子愛吃的東西會有意讓孩子多吃。但數年有客人在場的話就要教育孩子講究禮貌。吃飯之前要跟孩子講好:「好東西大家都喜歡,所以飯桌上有好東西,你不要自己一個人吃光,要留點給別人吃才行。太自私的孩子沒人喜歡的。」

待客禮儀

對待客人要親切

有客人時,家長要引導和鼓勵孩子親切、主動地和客人打招呼,客人進屋後,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做些簡單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給客人倒茶水等。

大人講話莫插嘴

在大人談話時,要讓孩子明白安靜地做自己的事才試孩子,來回走動和隨便插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

做客禮儀

主動問候說聲謝

領著孩子去別人家做客,進門後,家長要引導孩子在問好之後主動把脫下的鞋子排整齊。當孩子受到招待時記著讓孩子說聲「謝謝」。

他人東西別亂動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在陌生的環境中更是如此,告訴孩子隨便亂動別人的東西是不禮貌的,如果想玩玩具或看書,一定要經過主人的同意。

交際禮儀

主動分享別吝嗇

當有小客人時,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會讓小客人格外開心。客人走時家長可以領著孩子送客人一段,家長可以和孩子說:「和××說再見,有空再來!」即使是家長教孩子說的,從孩子嘴裡說出來也會令客人感到快樂。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之後,孩子一定會成為一個有禮貌的小主人。

電話禮儀

接電話時有問有答

接電話的基本禮儀要求,可供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借鑒:

孩子接電話的時候要學會說「你好」、「請問」、「請等一下」這樣的禮貌用語;

接電話時聲音要放輕一些,不要在電話中大聲嚷嚷;

接電話時要有問有答,回答問題時要大方,不可以長時間不回應對方的問題,也不要在不知如何回答時,把電話一扔跑到別處去;

打電話時注意時間

大人打電話時,孩子不要在一旁插嘴或搶話筒;

打電話時要先報上自己的名字,並說明要找的人;

不要一邊吃東西一邊接電話;

掛話筒時,要輕拿輕放,不可以摔話筒,或重重地掛電話;

接打電話時,要學會說「再見」,然後再掛電話,不要只管自己講完就掛電話;

要注意打電話的時間,通話時間不可太長,也不要選擇太早或太晚的時間打電話,以免影響別人的休息。

『伍』 獻給爺爺奶奶的新年祝福語

1、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日月昌明、松鶴長春;笑口常開、天倫永享。

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生日快樂、後福無疆。吉祥如意、富貴安康;

事事順心、幸福長伴;壽比天高、福比海深日月同輝、春秋不老;

2、祝爺爺奶奶新年快樂,一年一度您的日子,在沒有我在身邊的時候希望也能快快樂樂過每一分每一秒。奶奶,辛苦了!

3、吉時吉利喜如風 【豐年風月如風箏 】

增福增財增長壽 壽山壽海壽長生

生福生財生貴子 子孝孫賢代代榮

榮華富貴年年有 有錢有勢有前程

『陸』 新年快到了,你想給誰寫賀年卡寫什麼呢怎麼寫

可以寫給自己的父母;比如有:

1、媽媽,我曾是你身邊的一隻備受關懷的小鳥,今天它為你銜來了一束芬芳的鮮花。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2、爸爸媽媽,我長這么大,還老讓你們為我擔心,真是過意不去,往後的日子我會好好照顧自己,你們也要保重啊!

3、爸爸媽媽,感謝你們對我的包容和疼愛,女兒會好好珍惜,女兒愛你們。

4、你燦爛的笑容,長留我心中,你親切的話語,長在我耳畔,你真摯的激勵,鼓舞我前行,爸爸媽媽,謝謝你們!

(6)給奶奶拜年簡單的圖片擴展閱讀

賀年卡的來歷

早年,官場中人或社會仕紳,在新年伊始,職位或輩分低的,會向年長或位高的登門拜年。如果主人不在,或家有貴賓不便會客,拜年的人,便留下紅色名片或印紅字者,以表親自上門拜年之意。

但1981年,中國郵電部專為祝福新年而發行了賀年郵資明信片(HP)。1991年12月1日,又根據市場需求,開始發行中國郵政賀年有獎明信片。已形成了一個集藝術、參展和收藏於一體的系列郵品,成為新中國郵政用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廣大集郵愛好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