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松樹繪畫圖片簡單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松樹繪畫圖片簡單

發布時間: 2022-12-27 19:49:19

A. 兒童鉛筆風景畫彩色

大自然是一首歌,若不保護她,那麼她會懲罰人類。若去愛護她,那麼她就會用美妙的歌聲歌頌人類。大自然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兒童風景畫反映了兒童對大自然的一種認知。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1】

【:2】

【:3】

【:4】

【:5】

看完了以上的之後,下面就來學習一下描寫風景的語句吧!
描寫風景的優美語句
1、秋婆婆帶來了豐收的顏料,送來了豐收的喜訊。果園里瓜果飄香,黃澄澄的柿子壓彎了枝頭,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了紅紅的臉頰。田野里,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好像在開慶功會呢!大雁南飛,它們排成「人」字形,好像在說:「勤勞的人們畫出秋天的圖畫。」樹葉也被秋婆婆染成了黃色,風爺爺一吹,樹葉像蝴蝶一樣在空中翩翩起舞,緩緩地往地上飛去。秋婆婆給七連山穿上了一件五光十色的金衣。

2、在回家的路上,門口那兩棵蒼翠挺拔的松樹依然是那麼的富有生機,遠看它像一把小綠傘,近看樹葉就像一個個小手掌,可真好玩。松樹葉子四季常青,秋天也是它最美的季節,每當我看到到它,我就想起它那頑強的精神,每當我想起它,我渾身就充滿了遇到困難也不服輸的的精神,我愛這堅強無比的松樹。

3、春天的紫雲巖充滿生機勃勃。那裡的樹木抽出新的枝條,突出嫩綠的新芽,放眼一望,就像綠色的海洋。山路兩旁盛開著奼紫嫣紅的野花,紅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鮮花朵朵,爭奇斗艷,芬芳迷人,真是美極了!

4、衡水湖不但水美,花也很美。沿著衡水湖往東走,就看到萬紫千紅的荷花池。荷花千姿百態,有的全開了,有的還是花骨朵兒,有的半開著,有的飽脹像是要破裂似的。茶葉大大的圓圓的像一把太陽傘,挨挨擠擠地鋪滿湖面。荷葉上的水珠一顆顆滾來滾去,像珍珠一樣,晶瑩透亮。當微風輕輕的吹來的時候,荷花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女在水中翩翩起舞,到處飄著荷花的清香,令人流連忘返。

5、走進公園,眼前出現了一個大池塘。池塘里長著許多茂盛的荷花。春天,荷葉是嫩綠嫩綠的,十分新鮮;夏天,荷葉變得碧綠碧綠,粉紅的荷花競相開放。遠遠望去,好像一位位穿著粉紅色霞衣的仙子坐在荷葉上,十分美麗,令人心醉。

1.風景兒童彩色鉛筆畫圖片

2.兒童彩色風景畫大全

3.兒童彩色鉛筆畫圖片大全

4.簡單彩色鉛筆風景畫圖片

5.兒童彩色鉛筆風景畫圖

B. 一步一步畫松果簡筆畫彩色教程

松果也象徵著婚姻幸福的意思,因此也可以將松果贈送給新人,以此來希望他們能夠早日繁衍後代。那麼松果的 簡筆畫 要怎麼畫呢?我今天教大家畫松果,步驟很簡單,一起來學習吧!

松果的簡筆畫成品圖:

松果的簡筆畫步驟如下:

松果簡筆畫步驟1

松果簡筆畫步驟2

松果簡筆畫步驟3

松果簡筆畫步驟4

松果簡筆畫步驟5

關於松果的 作文 :

關於松果的作文一:

媽媽從香格里拉帶來了一個松果,它的身體細細的,長長的,顏色黃黃的,很像 橄欖球 。我飛快地跑到陽台上,拿起鏟子,在花盆裡挖了一個坑,小心翼翼地把它種下去,想看看它有多神奇。

不要小瞧了松果,它可以做「天氣預報員」呢!它是有生命的,會感覺到冷和熱,乾燥的日子裡,松果的鱗片會打開;相反,如果松果的鱗片緊閉,則表示即將下雨。這是因為空氣乾燥時,鱗片乾燥變硬,鱗片會收縮;當空氣潮濕時,鱗片會吸收水汽變得柔軟,松果自然就恢復了。

有一天,外面剛好下著傾盆大雨,我跑去陽台看我的松果,發現它的葉子是合攏的,角也變得更尖了,顏色變得更黃了。過了幾天,萬里無雲,晴空萬里,我深吸一口氣,突然,發現松果的葉片張得很開,不像以前一樣黃噔噔的,它舒展開自己的葉片,好像在學我呼吸新鮮空氣呢!

松果葉片合攏時像個肥嘟嘟的小倉鼠;葉片張開時,像小倉鼠迫不及待地想跳出籠子蹦一蹦呢!松果里藏著許多小秘密,正等著我們去發現!

關於松果的作文二:

星期六,我和媽媽來到鄉下的外婆家玩。下午,我做完作業後,就帶著Gondon,還有外婆、大阿姨一起去田野上呼吸呼吸新鮮空氣。筆直的水泥路兩旁是長方形的田,路邊有兩排綠綠的松樹,又高又大,遠處高速公路上汽車來來往往,很繁忙的樣子。走呀走呀,突然,我看見一個大大的松果,撿了起來。啊,感覺刺刺的,隨手又扔了。外婆說:「拿去送給外太婆燒火,她一定很喜歡。」有了,就給外太婆撿些松果吧。

我回家拿了籃子和媽媽一起去松樹林里撿松果。終於走到了松樹林深處,這里好安靜。嘿,那邊有個大松果,一看到它,我就餓狼撲食般地撲了上去,撿起了這個松果後,我便像尋寶似的繼續找著大號松果,其實我腳邊有許多小松果,但我只顧找大松果,沒理睬這些小傢伙。當我把大松果處理完後,才開始撿小松果,小松果好多呀,差不多走一步就能撿到十幾個,好開心呀!下山後,我們清點了松果的個數,我們撿了138個,裝了滿滿一大籃,我們就滿載而歸了。往回走的路上,我看見路中間躺著一個好大好大的松果,比我們撿的都要大。哦,難道是小松鼠知道我們在幫外太婆撿松果,把最大的松果從樹上扔下來的?不然走過去時我和媽媽怎麼都沒發現呢?我們一邊說一邊往家裡走。

滿滿一籃子松果,我挑了兩個最大的,准備帶回金華給同學看看,其餘全都送給了外太婆,外太婆很高興,誇贊我真是一個勤勞的好孩子。

一步一步畫松果簡筆畫彩色教程相關 文章 :

★ 可愛的松果簡筆畫要怎麼畫

★ 可愛的松果簡筆畫教程步驟圖片

★ 超簡單的松樹上色簡筆畫圖片教程

★ 漂亮的松樹上色簡筆畫圖片教程

★ 上色簡筆畫圖片教程步驟

★ 一束簡單的花上色簡筆畫圖片教程步驟

★ 可愛的鉛筆彩色簡筆畫圖片教程步驟

★ 超簡單的馬上色簡筆畫圖片教程步驟

★ 可愛的彩虹上色簡筆畫圖片教程步驟

★ 柳枝簡筆畫彩色圖片教程步驟

C. 小學生怎樣畫松樹

小學生中國畫松樹怎麼畫
芥子園
兒童怎樣畫松樹 關於松樹的一幅畫怎麼畫
松樹樹皮如鱗狀,樹葉如針狀,這是松樹區別其他樹的最大特徵。畫松樹皮用筆要蒼勁有力,毛而不光,用墨較重,還要有變化,如受光部淡些,背光部就要重些。皴樹皮不要一個個勾圓圈,要用長短不同、大小不同的方圓組成松皮,才不顯死板。 樹葉是由基本相同的單元組成,松針畫法有半圓松針和圓松針兩種,畫松針時要注意參差錯落和疏密的分布。畫松針一般由外向里畫,初學者可能畫不準確,用筆往往不能集中在中心,只有通過不斷地練習,才可以避免這個毛病。畫松針用筆的粗細,要根據畫面的需要來確定,比如有時近景的松樹要求畫得重些,松針用筆就要粗些,皴松樹皮用筆更要粗些。松針一般著綠色或花青色。松樹干一般著赭墨色(赭石加墨),也可以用赭石色按松皮的筆道勾勒一次。白皮鬆的樹干要用淡綠色按松皮的筆道勾勒。
怎麼畫松樹(鉛筆畫)簡筆畫圖片欣賞
畫松樹(鉛筆畫)簡筆畫圖

(黑白如圖):

(彩色如圖):
松樹怎麼畫簡筆畫
三個三角疊一起,在畫一個長方形
松樹怎麼畫松樹簡筆畫
畫松樹簡筆畫,示例:
動漫版松樹的圖畫適合一年級小學生
兩種松樹形象,均從簡單到復雜,請根據實際情況選擇
畫松樹,怎樣畫松樹
看你是畫什麼的了,普通地就是三個三角形從上至下,從下到大,最後再加一個豎長方形嘍

D. 迎客松怎麼簡筆畫圖片

工具:白紙、黑筆。

1、首先畫出一個松樹葉子的形狀,感覺像一朵小雲,如圖所示。

E. 松樹簡筆畫步驟圖解

小朋友在剛剛開始學習畫畫時,總是從最簡單的簡筆畫開始學起。生活中的任何物品都會是畫畫的題材,現在就一起來看看松樹的簡筆畫法!
步驟
首先,把所需要要用的工具准備齊全:美術本、鉛筆、橡皮。然後在美術紙上畫上一個小三角形。
在三角形下方畫上一個稍大的三角形,兩個相連,大三角形上方被小三角形遮擋住即可。
同樣的方法,畫上第三個圖案。
在畫上第四個三角形。
把第五個三角形也畫上,記得每個下面的三角形都要比上面的稍微大一點點。
最後為松樹畫上松樹的樹干即可。

F. 國畫松樹繪畫技巧

國畫松樹繪畫技巧

松樹歷來被人們謳歌與描繪,成為國畫中的重要題材之一。以下是我整理的國畫松樹繪畫技巧,歡迎閱讀。

(一)畫松干

1.用兼毫抓筆,吸清水,再蘸濃墨以中側鋒兼施的筆法,先畫出松干陰面的輪廓線。接著蘸淡墨按此法畫出松干陽面的輪廓線。

2.用筆順序是從上到下一段一段地接著畫。畫時要根據整體構圖的需要留出接畫枝乾和枯杈的空缺。

3.在運筆過程中,手和腕的動作要有輕重、快慢、提按、轉折、頓挫、順逆和散拖的變化;從筆墨效果上要有剛、柔、枯、潤、光、毛、蒼、嫩等變化;從視覺效果上要有生命感、力量感和體積感。也就是說,畫松干極為重視用筆的方法和功力。

4.生長在高山峰巔和峭壁間的'老松儀態,或曲折而俯仰,或躬身而若揖,如巨龍騰躍,氣勢尤為雄奇壯觀。勾線時應注情於筆,要氣勢連貫,如「筆走龍蛇」。墨色渾融協調,用筆要堅勁疾利,表現出古松蒼皮老乾、質堅勢傲的風骨。

(二)畫松枝

松樹的干與枝,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松樹的勢態神儀主要由它們來決定。畫松枝的用筆、用墨及運筆方法與畫松干基本相同,但又有區別,其一是,線條比松干細些;其二是,畫松枝要注意表現出前後左右的不同長向(即樹分「四岐」)和疏密、隱現、長短、粗細、枯茂等變化;其三是,畫老松要畫出古枝屈折、回互交織、枝橫勁而彈進的特徵,以顯出它們那種挺然屹立傲蒼穹的精神。

(三)畫松樹節窟與枯杈

為了表現松樹歷劫不衰、巍然挺立的精神狀貌,在枝乾的轉折處適當畫些節窟(即樹眼)、枯杈和短斷枝是非常必要的。應以干濃墨為主,中側鋒畫節窟,中鋒畫短斷枝與枯杈,筆線要渾圓堅實。

(四)點苔

在松樹干枝兩側加著焦渴的密點稱為點苔。要表現出松樹皮爆裂的感覺。點苔時應審視全局,按藝術上的需要加點,注意疏密、大小、濃淡關繫上的變化,切不可均勻地平鋪。還應充分運用腕力,以「高山墜石」般的力度點出,達到神滿氣足的藝術效果。

(五)畫松皮

松乾的表面有鱗狀的皺裂皮層,即「松鱗」,它是松樹的特徵之一,表現出松樹蒼勁偉岸的神韻。

在畫完干、枝以後,緊接著就要圈鱗。用筆多為中側鋒兼施,並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有虛實、疏密的變化,以表現松乾的立體感,往往是陰面圈鱗而陽面不圈鱗,或兩側圈而中間不圈。

2.鱗片應有大、小、粗、細、濃、淡之別,不可千片一律。

3.干與枝、近枝與遠枝的鱗也應有區別。相比而言,圈幹上鱗片用線稍粗,鱗片稍大,圈枝上鱗片用線稍細,鱗片也稍小。近枝鱗片用墨稍濃於遠枝鱗片。

4.整體用墨方法應以積墨法為主。即先以淡墨不規則地圈鱗,半干時再以濃墨破圈,並隨手抹擦。

5.圈鱗時須情、氣並盛,放縱其筆往往在有意無意之間,達「無意於佳乃佳」(蘇軾語)的效果。

(六)松針針形與排列

由於松葉呈針形,所以稱為松針。

畫松針應以「遠取其勢,近取其質」的方法作近似描繪,無須一一繪之。歷代松針畫法有十幾種之多,這里舉出雙筆車輪針法,它是明代吳偉所創造的雙筆畫針法(自然界的松針,有許多就是每兩針為一束地生長)。

畫松針用筆以狼毫小楷中鋒實起實收為主,如「錐畫沙」,質如鋼針。用墨可先濃後淡,多層重積。

身臨松下而肅然心靜之情意的產生,是與松針青翠蒼郁的描繪分不開的。整幅作品水平的高低,從畫松針的功力上已能看出個大概。所以,千萬不可輕視松針。

(七)畫松針

用狼毫小楷筆或「花枝俏」筆畫松針,雙筆中鋒,實起實收,質如鋼針。用墨先濃後淡,濃淡交替,多層重積,注意留出主要枝幹不畫松針,以見其勢。松針畫完之後,再用淡花青色點染一遍。

(八)題款與押印

全圖畫畢,選適當位置題款、押印。

;

G. 怎麼畫松樹(鉛筆畫)簡筆畫圖片欣賞

1、准備好畫筆畫紙,先畫人字形。如下圖

H. 松樹怎麼畫,有各位學霸。。。。要圖:-)

畫三個三角,下面的畫個豎線。

I. 如何素描樹

1、畫樹先圍繞樹的 四面,細心觀察,選擇以 能體現樹干美感的角度 進行描繪。分析樹種及其 外形特徵』用鉛筆輕輕勾 出樹的外形、主幹的大小 及位置。

2、先把主幹粗枝勾 好,注意在保證立體的基 礎上刻畫樹皮、結疤及樹 干交叉的結合部。畫細枝 時,首先要注意【樹分四枝】 的原則』即樹干前後左右 四面八方出枝的情形,切 忌如同魚骨並生,缺乏錯 落的風致;其次注意疏密 與氣勢的安排』抓住樹干 的主枝進行描繪,可略加 取捨。

3、了解葉的形狀與 排列原則,從最近觀者 的樹葉進行刻畫,按照 「整體一局部一整體」的 步驟進行整棵樹的體面層次的歸納與描繪。

4、深人刻畫。對 明暗交界線附近的樹 枝、樹葉、樹頂及離觀 者最近的樹葉進行重 點刻畫。

5、最後對整幅作 品進行細致的收拾、 調整,直至完成作品。

樹(炭筆、紙)鍾濤

二樹的結構特徵

樹是風景寫生中重要的 表現對象,也是構成風景畫 的重要元素,同時,樹木因為 本身所具有的美感也常常成 為單獨描繪的對象和創作的 母題。畫樹應首先觀察樹的 整體特徵再觀察樹干樹枝的 穿插規律,做到心中有數,落 筆肯定。

J. 以松或梅為題材的繪畫作品,註明作品名稱及作者,並簡要談談你的賞畫心得

梅蘭竹菊水墨畫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評價
梅蘭竹菊四君子,我偏愛竹子的氣節和品格!
以下是我找的
春華秋實當下時 怎奈心中翰墨情

——初識劉百素寫意花鳥畫
◆文/中國書畫收藏鑒定章協會秘書長 馬芳亭

我與劉百素先生相識並不長,此前,對他的繪畫和為人不甚了解。去年年底他因故來京,在我處小聚,匆忙中談了諸多與繪畫相關的事情。初次見面,他留給我的印象是坦誠、直率、屬典型的山東漢子。後來我便開始留心他的作品,時常被他那種大氣質朴的畫面風韻所感動。真是畫如其人也!
對傳統的中國繪畫,劉百素先生有著幾十年的苦心孤詣和深厚沉澱。但他卻不唯傳統之命而是從,時常將在寫生過程中發現的現代繪畫元素融入其中。如果說劉百素視繪畫如生命,那麼,繪畫寫生和藝術創新便是他筆墨的靈魂。用他自己的話講,一個不從事繪畫寫生的畫家,是走不出前人樊籬的,是不可能與時俱進的。「不讓古人是謂有志,不讓今人是謂無量。」 ,這是劉百素的心聲。可要做到這些憑的不僅僅是句大話,它需要實施具體步驟和努力,絕非一般膽略和才情。為獲取藝術的真諦經過多年努力劉百素於2002年考入中央美院進修班畢業後又以優異的成績考人中央美院高研班。在這座藝術的殿堂里他如飢似謁,奮發進取,取得了驕人的成就。
劉百素是個完美主義者,他對自己非常苛刻,時常將不盡人意的作品隨垃圾一同處理,即便是已經送給友人的,一經發現,也會用幅好的作品換取回來。有人驚問其故他說早年的作品尚不過關與其留存社會不如及時廢棄。劉百素的這種人生態度,不僅是對藝術對社會高度負責的具體寫照,也是他在寫生過程中對藝術真實和客觀真實的醒悟。也許正是這一緣故他對創作和寫生才有了自己的執著。
劉百素生於山東臨朐,屬著名的沂蒙山區。通觀他的美術作品,大多為芭蕉、竹、梅、松、鷹和石榴盡管這些物象近於平凡,但他卻從長期的寫生中為它們找到了靈性使之升華出生命的熾熱。
從他人那裡獲知,劉百素先生為了畫好芭蕉,每年他都要用幾個月的時間到西雙版納寫生,他說那裡的景色非常麗,奇花異草覆蓋著重疊的山巒和每片土地隨處可見的芭蕉園,蔥蔥鬱郁,生機昂然,無時無刻不在彰顯著南國獨有的風情。然而,當地的環境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空氣潮濕,雨水不斷,往往是一張寫生稿剛剛落筆,就會有急雨襲來。在這種情況下,他只好收起畫稿,雨過之後再重操畫筆。與此同時寫生時還要提防飛蟲叮咬和毒蛇襲擊。但為了締造藝術的真實,他從來沒將這些困難視為寫生的障礙。《春雨蒙蒙》等以芭蕉為物象的作品,就是在寫生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
人生酷短,藝術無暇,傾其才情,偶有一得,藝術與人生,二者不可怠慢。劉百素認為作為一名畫家,必須深入生活,從事大量寫生。因為,由寫生而來的作品不僅不易重復和雷同還能讓人產生諸多聯想。以芭蕉為例如何用寫意的手法予以表現,畫家只有在寫生中才能悟得。中國的傳統畫技法是墨分五色,濃淡干濕。有的人畫芭蕉層次不分一片墨黑。而他在寫生中卻真正的感悟到現實中的芭蕉和藝術中的芭蕉是有很大段距離的。現實中芭蕉的葉子很密,創作中必須加以科學地刪節,對一些乾枯或不全的葉子可以從另外一棵芭蕉樹上借過幾片。這樣創作出的作品既有藝術的完美,又有客觀的真實。
從事國畫創作的人甚知,作為寫意花鳥畫畫家,創作時需要營造一個寫「意」狀態。所謂的「寫意狀態」實際是畫家作畫過程中的一種意念幻覺,是高度自由的藝術上忘我的精神境界。
「寫意」一詞,曾出現在先秦典籍《戰國策.趙二》裡面。書中說「忠可以寫意」。這里把「寫意」和「人品」連在一起,它指的是人的一種品格和氣質。後來人們對「寫意」予以更多的內涵但都與心態、情感、情趣的表達有關。在國畫創作中,這種寫意是以筆墨為媒介來完成的。古人論畫,把超然物的畫稱為「逸品」。其實逸品就是那種完全「寫意狀態」下畫出來的畫。如劉百素先生創作的《大壽》、《志在雲天》、《松鶴延年》、《瀟瀟秋風雨》等作品就很好地體現出了「寫意的狀態可謂逸品。正如清李佐賢《書畫鑒影》所評「墨筆寫意,......驅墨如雲,運筆如風,......」
石濤在《苦瓜和尚畫語錄》里說:「 人為物蔽則與塵交。人為物役,則心受勞。」「我則物隨物蔽,塵隨塵交,則心不勞,心不勞則有畫矣。」這是一切聽其自然的「寫意狀態」,讓藝術的想像力始終處於高度自由的創作境地。而劉百素先生的這種自由則來自於他大量的寫生積累和對民族藝術的不倦追求。
劉百素畫松有別於中國歷代畫家。如何用中國水墨表現出松的蒼勁、老辣,是當今畫家仍在探討的課題。潘天壽畫松樹用指頭畫,給人以聲勢感,當代人延用這條路肯定不行。松樹的傳統畫法枝幹為魚鱗狀,吳昌碩、李苦禪等大家在這一領域都做到了極至。歷代繪畫大家都是從繼承和創新中走出來的智者,應該說,前輩們為當代畫家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在前人精神的鼓舞下,劉百素先生的創新意識日漸強烈。他對中國畫和相關的傳統文化作了大量研析後,深切感悟到,繪畫作品最終追求的是畫面效果,而不是創作過程中的工具。所以他用自製的毛筆,自己的墨法,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以松為物象的繪畫作品。這些作品一經問世便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人們喜歡他畫面上營造的那種「聲勢」,更喜歡他作品所呈現出的那種水墨效果。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他似乎找到了表現松樹這一物象的真諦,從而也逾越了前人設在這一領域的那層無形而高大的「籬笆」。劉百素先生時常說藝術創新不是一句空話要靠畫家長期的文化探究和藝術實踐才能獲得。為了表現松樹這一物象,他多次去黃山寫生,在那裡一呆就是幾十天,吃的是方便麵,喝的是礦泉水。通過對松樹的長期觀察和臨摹,他終於找到了用自己的技法去表現松樹那種歷經滄桑而昂然挺拔的精神感覺。他帶著這種激情,將松樹的形象用大幅水墨畫表現出來,其精神和情感均得以淋漓盡致的表現。從他的《黃山松韻》、《旭日》、《黃山松風》、《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中不難看出,他的作品的確是將寫生過程中所孕育的全部思想情感,借松樹這一媒介盡情的揮灑了出來。細觀他的作品幅幅都彰顯出宏偉、凝重、老辣的藝術效果,放眼望去,其畫面豪放縱逸,氣象萬千。縱觀其藝術手法,看似隨意塗抹,行筆性情,但激越中藏有章法,浪漫中不失雄渾,這不能不令觀者大為感嘆。
中國寫意花鳥畫的藝術特點,是中國傳統文化支配下的繪畫語言和審美需求的綜合體現,它是歷代畫家在表述人與自然關系中的一個情點。劉百素先生在創作中緊緊把握這一要旨,從而使他的作品在筆墨語言的表述中,在傳統文化和現代意識的表現上很好地體現了中國「寫意狀態」的審美要素。他善於藉助自然物象的本身特點,以藝術的手法去表現人與自然之間密不可分的情懷。在劉百素的繪畫作品中很多是以梅為物象的作品。從中國古代到今天這類作品並不少見各朝各代均有其代表人物。明代文學家徐渭在他的一首《題畫梅》中曾作過精闢的詮釋:「從來不見梅花譜,信手拈來自有神;不信試看千萬樹,東風吹來便成春。」由此可以看出,千百年來梅花這一物象在人們心中的位置是何等的重要,因此,這類作品的龐繁也就不足為奇了。劉百素先生甚知,深厚的學養是觀察事物的基礎,它能使人在尋常的事物中獲取不尋常的感受。同樣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同學養的畫家就會有不同的感悟,表現在繪畫作品上就會有天壤之別。純粹的繪畫理論很難打造出真正意義的畫家,要使自己的藝術獲得成功,就必須從其它相關學科中尋找繪畫靈感。劉百素先生的許多作品是自己藉助物象,達到詩的意境,使詩意得到完美的傳達,最終他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及自己對生活的感受通過畫面很好的表現了出來,使作品倍顯厚重,寓意也隨之深遠起來。
傳統的中國繪畫,是承載傳統文化的媒介。但是沒有深厚的繪畫功力,畫家是無法承擔這一責任的。為了藝術的真實,他在學習傳統文化和研讀前人繪畫理論的同時,每年他總是拿出大量的時間外出寫生,通過寫生觀察,了解物象在不同季節中所表現出的不同形態。春天他去寫異彩紛呈、千變萬化的花朵,夏秋,他去寫勁碩挺拔、婀娜多彩的叢林和花枝。冬天他則去寫迎風傲雪、盤曲錯落的雪梅。《鐵骨報春》、《鐵骨傲雪》等以梅為題材的系列作品就是他通過多年寫生揣摩而創作的。
作品以古梅實物為藍本,以特寫手法和豐富多變的中鋒焦墨線條描繪古梅的千姿百態。氣勢雄強,意境深邃,蒼勁中含蘊藉,繁密中見空靈,樹幹道勁有力,枝與花繁而不亂。梅的形象真實而生動,其堅貞而高潔的形象給人以諸多遐想。劉百素先生喜歡畫大幅雪梅和紅梅,喜歡營造那種白茫茫、紅點點的陣勢,凸顯人的精神。
繪畫之至者是風格。風格是畫家人品和氣質的體現。劉百素先生熱情擁抱生活,以全副的身心撲向大自然,領略花木禽烏各種生靈的千姿百態和它們在風雨雪霜中的無限生機從而直接獲得視覺、嗅覺上的豐富感受,在深情的眷戀中喚起自己對自然界的感情和意緒,通過心智的營造,轉換成強烈的藝術語言,以真切動人的畫面豐富多彩的情感明朗清新的格調和縱橫有度的筆墨淋漓盡數地表現出了他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創作出撥動觀者心弦的藝術作品。「百叢媚萼,一乾枯枝。墨則雨潤,彩則露鮮。飛鳴棲息,動靜如生。悅性弄情,工而入逸,斯為妙品。」以明代畫家徐渭的這段高論來觀賞劉百素先生的畫可以使我們得到許多啟示。他的畫無論是鴻幅巨制,還是盈尺小品都可以讓人真切地感受到其扎實的傳統功力和恣意揮灑的藝術之光,感受到筆墨的豐富性和畫面構成上的獨具匠心。他的許多作品均為巨制,畫面開闊,氣度恢弘,用筆講究,應物象形,隨墨賦彩。在體現自然秉性的同時.也充分張揚出畫家的個性。不難看出劉百素先生既有深厚的傳統功力更有對現代意識的追求。在他的筆下,作品的時代感已經成為他深厚的藝術修養和高尚精神追求的自然流露。他多次說,只有突破守舊的傳統模式和思想束縛,注重作品對自然表象原始功力的潛心刻畫,才能以強烈的抒情寫意性,使寫意花鳥畫創作保持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使人們回歸自然的願望在揮毫潑墨間得以實現。
所以,他筆下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鳥,都顯得生機昂然,意境深遠。他的畫風既有寫意畫斟酌物象、形神兼備的特點,又有花鳥竹石方面兼注重書寫、運筆疏朗的大寫意的特色;既在視覺上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力,又在精神的內涵中透露出嫵媚的韻致,他筆下的一幅幅作品,無不在陽光下閃爍著欣欣向榮的嬌艷,在風霜間流溢出高潔醉人的清香,在春暉里演示著風姿綽約的曼舞,在雨露中堅守著恣肆忘情的綻放。他通過以表寫神、借物達內的手法,用筆墨淋漓盡致地表達出內心世界的靈感及情趣從而在畫面上營造一種賞心悅目、盪氣回腸的神韻和意境。這是畫家對客觀事物的演示,同時也體現了畫家的高尚情操。
從劉百素先生的寫意畫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逐步走向成功的藝術家。在中國傳統花鳥畫的基礎上他在不斷地豐富著「寫意狀態」的時代含義。劉百素先生明白「寫」 和「意」是中國花鳥畫的兩個重要特徵。天地合一的中國哲學觀念是中國寫意畫幾千年來所貫穿的一條主線,已形成了中國花鳥畫特有的文化元素。所謂「意」就是通過花鳥題材的選取,立畫家精神之操守;所謂「寫」就是通過個性化的筆墨去闡釋程式化的傳統題材,讓那些重復的文化符號轉換為含有畫家文化個性的藝術形象。
20世紀的寫意花鳥畫肇始於海派的趙之謙、吳昌碩、王一亭等,海派花鳥畫以碑學入畫,為傳統寫意花鳥畫帶來渾厚、古樸、雄健的畫風,一改晚清花鳥畫柔媚纖麗之姿。陳師曾、齊白石、潘天壽等,皆從吳昌碩變出由此形成20世紀海派與京派寫意花鳥畫在全國的統治地位。上個世紀50年代受現實生活的影響,傳統花鳥畫在新時代的感召下開始注重對鄉土題材的表現,郭味蕖、王雪濤等兼工帶寫的畫風增添了花鳥畫的現實感與生活氣息。這是寫意花烏畫從「承傳」醞釀「新變」的 —個轉折期。70年代後寫意花鳥畫轉向對自然與生命狀態環境的表現,繽紛多彩、爭奇斗艷的熱帶雨林成為人類觀照自然生命生存環境的對象。劉百素先生對這些繪畫大師的作品推崇倍至,但他並不想使自己的畫風成為歷代大家的影子。他認為每個畫家在中國大文化背景之下也應擁有自己所處地域的獨特文化。大的文化是共有的,而地域文化是特有的,反應到藝術創作中,就容易形成畫家的藝術個性。齊魯大地到處彌漫著「孔孟」文化,從某種程度上講,「孔孟」文化已變成了山東的一種民風。所以從劉百素先生的寫意花鳥作品中不難看出,他承載的文化具有道家和儒家所共有的氣息,這些已成為他繪畫藝術特有的鮮明印記。
劉百素先生認為從事寫意花鳥畫創作傳統文化底蘊非常重要很大程度上講沒有傳統文化就沒法擁有真正的寫意狀態。黃賓虹90歲時在「目生內障,字近塗鴉」的情況下,藝術和思想奇跡般地臻於化境。他此時的畫已不再是用手畫,而是用心在畫。在目力不濟的昏暗中以他80年的筆墨功底,揮寫著自己的心境。看似無法,卻法自心動,可謂亂而不亂,不齊而齊,不似而似,使藝術選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所以黃賓虹後期的創作完全是自己心靈的寫照與升
華而非取悅他人,是畫家完全處於了「寫意狀態」。
一幅作品的成功是由許多因素造成的這中間既有藝術的必然也有藝術的偶然。但是作為寫意畫成功的重要因素那就是畫家是否駕馭了自己的「寫意狀態」。就作品而言畫家對物象的表現並不僅是對客觀對象的再現而是畫面所呈現的那種藝術氣息的文化歸屬以及畫面所承載的作者對自然、對人生的精神態度。至於作者的精神氣度、情感因素、文化沉澱和繪畫功力等諸多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在畫面中得以體現。因此,畫家的「寫意狀態」是與本人的人格和精神狀態密不可分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劉百素先生在創作實踐中已深刻的領悟到其中的奧妙。他對自然萬物的探究、對傳統文化的研習,都是為了增加自己從事藝術創作的內力,企圖以此獲得藝術的突破。表現在對傳統物象竹子的創作上就不難看出他在這個方面的進取。如《瀟湘風雨》、《春雨》等作品,從作品立意到具體墨法,都與傳統技法拉開了較大的距離。應該說當代以竹為繪畫對象的畫家大多受鄭板橋技法的影響,而鄭板橋的竹子大多為風中之「竹」整個作品似乎都在承載著他那句名言,即:千磨萬擊還堅勁,因爾東南西北風。而雨中的竹子該如何表現?鄭板橋的作品中尚無詮釋,經過長期觀察和實踐劉百素先生感覺到鄭板橋的竹子固然好,但與寫生時的竹子相差甚遠,再說,鄭板橋的竹子已被世人所熟知,在這個基礎上很難創作出富有自己特點的作品。歷史上以竹子為題材的作品很多,大多是文人士大夫式的作品,他們只是通過竹子這一載體,體現自己的志趣,與當代人的寫生創作沒有太多聯系,所以,他相信自己的寫生。南國竹林、北方竹林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長期的寫生創作使他從中悟出了很多道理,因此,他在這類物象中充分張揚了自己的藝術個性。他創作的《瀟湘風雨》在2006年全國水墨畫大展中獲得了金獎。

劉百素先生的繪畫,總是用最自然的心態選取天地間最為朴實的形象,然後再強化自己賦予畫面的性情趣尚和內心世界的情感,所以,他的畫面能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

—————首師大美術學院藝術系主任 韓振剛

在技法的表現方面,劉百素先生的「墨骨」與前人有所不同,在墨線勾勒上,簡潔而變化多端,有濃淡,虛實,干濕,黑白對比,用筆來自實體,有質感,畫面結構轉折起伏略做峻染,筆觸很少。通觀劉百素先生的作品,其顯畫家的精神面貌,更加突出獨到的藝術風格。

—————北京中國書畫收藏協會副主席 吳明光〈吳昌碩之孫〉

寫意花鳥畫發展到近代,和其他藝術一樣,發生了深刻變化,獲得了重大成就。作為一個畫家「行萬里路」,飽游閱覽,固然是重要的,但更可貴的是懷有對生活誠摯深厚的愛和深入獨到的觀察認識。劉百素在這個方面作了很多努力,成績可佳可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