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月二龍抬頭有理發的講究,這個習俗從何而來
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是傳統意義上的“春耕節”。按照風俗習慣來說,這一天,俗稱龍抬頭,人們通常會選擇在這一天給孩子理發,以示吉祥。二月是一年新的開始,意味著“頭”,而二月初二又剛好是傳說中龍抬頭的日子,所以,這一天去做與頭相關的事——理發,除去舊的,迎接新的,也是人們對新年美好生活的期許。
這個說法在我國北方比較盛行。相傳,在北方,每到二月初二,人們都會選擇在清晨的時候,去河邊或者井裡挑水,然後回到家裡點香上供,欲稱“引田龍”。目的是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而傳統風俗里認為,龍為大吉之物,只有龍抬頭,天才會下雨。人們祈求雨水滋潤萬物,即有了二月初二剃龍頭的傳說。
二月初二龍抬頭理發,對於人們來說,理發並不是重點,重點是想要討個吉利,是人們對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② 老話為什麼說要二月二龍抬頭,要剪頭發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大多數的習俗都是為了圖個吉利吉祥,二月二龍抬頭肯定是也不例外的。了解為什麼二月二龍抬頭要理發的原因那就得從二月二的來歷已及其為何叫龍抬頭先講起。
說法三: 清兵入關以後強迫理發為必須留那沙壺頭,四周沒有頭發,中間一綹,編上個辮子。但是其他民族並不是這樣,所以老百姓就有這么一個約定,正月誰都不理發,正月剃頭。
說法四:關於「龍不抬頭,天不下雨」的俗語,傳說龍是祥瑞之物,是掌控風和雨的神明。農歷二月二,人們希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大地,所以有「二月理發"的說法。所以大家都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好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③ 二月二龍抬頭 理發的風俗什麼時候開始
1、二月二龍抬頭,理發的風俗流傳到現今已經有300多年了。從1644年清軍入關,官方要求所有男子必須留沙壺頭,四周沒有頭發,中間一縷,編上個辮子。
2、漢族人以前不是這樣的,明朝以前,兒童、十八歲以下的小孩,可以理發,一般理發的時候都剃禿光,等到過十八歲弱冠之年加帽子,這時候頭發就不能夠剃了,一直到死,都不能夠理發,因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
3、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歷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發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4、另外,在我國民間流傳著「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發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發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這一民間禁忌近年來已經逐漸淡薄。
5、「二月二,龍抬頭」當天,最好是理個發,哪怕是修修剪剪頭發也可以。所謂修修剪剪,指的是不一定到理發店,而是自己在家修修剪剪也可以。比如你可以給家人、哪怕是嬰兒,剪掉一根頭發也就可以了。理發不在數量多少,而在態度如何。即使是自己給自己剪掉一根頭發,也就吉祥如意了。
(3)二月二龍抬嬰兒頭發型圖片擴展閱讀
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龍,鱗中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這大概就是「春龍節」習俗的最早記載。
從科學角度看,農歷二月初二還是「驚蟄」前後,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農民告別農閑,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盛行於我國民間的春龍節,在古時又稱「春耕節」。
④ 老話為什麼說要二月二龍抬頭,要剪頭發
美好的一年,春天開始
在北方,2月2日也被稱為「龍頭日」,也被稱為「春龍節」。在南方,它被稱為「傳統日」,在古代被稱為「採摘節」。傳說春龍節起源於伏羲時代。伏羲「重農,耕田」,每年2月的第二天,「皇帝送飯,皇家開車耕種」。在周武王時,每年2月的第二天舉行盛大儀式,呼籲民事和軍事官員共同努力。 「龍抬頭」實際上意味著「青龍」七星開始出現在東方,而此時所有的事物都開始真正醒來,春天真的來了。
在這一天之後,農村逐漸進入了繁忙的春季,它被稱為:
長夢醒來,天空溫暖,早春
龍抬起頭來填滿倉
龍尾擺
龍鱗閃,穀物進屋
為什麼要在「二月二龍抬頭」剪頭發
關於龍抬頭理發的三個:
說法一:
農歷「二月二」是傳統的「春龍節」,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民間一直有「理發去舊」的風俗.據說在這一天理發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因為老話說 「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新年理完發後,一個月都不再去理發店了,直到「二月二」才能去。雖然這種老說法的意識現在淡薄了很多,不過家裡老人還是不讓還是去理發,理發店也理所當然休息了大半個月。
說法二:
2月2日」這個詞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很受歡迎。在這一天,人們總是說「理發迎新」。對於孩子的理發,被稱為「剃須頭」,當龍抬起頭時,他祝福孩子健康成長,長大並出現;成人發型,稱為「刮水龍頭」,辭職舊,歡迎新人,希望帶來好運。有民歌作為證據:「2月2日,龍抬頭,孩子要刮鬍子。」
說法三:
俗話說「龍不抬頭,不下雨。」龍是吉祥的東西,它是風雨的主人。在農歷二月二日,人們祈求龍仰視雨,滋潤一切,被稱為「二月剃須龍頭」。人們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讓人看起來很好,復興很閃亮。因此,民歌說「2月2日的剃須水龍頭有一年的精神」。
⑤ 「二月二龍抬頭」,在這一天理發的習俗從何而來
這種習俗和節氣有關,也是很早就有的習俗。
因為這一天之前正是寒冷的季節,很多的小動物比如蛇、青蛙、蚯蚓之類的都會冬眠,等到農歷二月初二的時候,這些小動物都會從冬眠中蘇醒過來,所以在二十四節氣裡面這個時間就叫作驚蟄。大家應該對為什麼把二月初二這一天叫做」龍抬頭「應該有想法了。因為我們中華的龍本來就是蛇身,我們也有把蛇稱作是小龍的,蛇的蘇醒被看作是龍抬頭了。
我們國家關於這種龍的習俗還有很多,都表明了我們敬畏和贊美龍的感情,這是我們民族的寄託之一,在其中傾訴了太多的情感。除了龍抬頭,還有什麼龍翻身,龍掃尾之類的,都有各自的意思,象徵著什麼東西。
⑥ 「二月二,龍抬頭,剃毛頭」,二月二為什麼是「剃頭日」
「2月2日剃須龍頭」會在龍抬頭時祝福孩子們平安健康長大,「剃須龍頭」會告別舊迎新,希望能帶來好運。
龍騰是農歷二月初二傳說這天是龍騰的日子,這是中國第一個伏羲時期「重耕栽培」,每年2月2日,「黃娘送米、御駕親耕」而且照顧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堯舜禹都模仿著前面的國王。周武王不但繼承了這一個傳統的做法,並且還要把它當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國策進行實施,2月2日,舉行了一個大型聚會,讓軍民田的所有官員親自播種一畝土地,這是龍首節的歷史傳說。
北方人正月不能夠剃光頭,人們都是忌諱怕「死舅舅」,而沒有舅舅的人就不會去忌諱這些,但是,伴隨著如今社會的良好發展,在這個月剃頭的人也在增加。
⑦ 為什麼二月二要剪頭發 二月二龍抬頭剪頭發的原因
二月二龍抬頭剪頭發的原因:
1、二月初二是龍抬頭的日子,龍抬頭的日子理發叫做「剃龍頭」,預示一年有好的開始。
2、二月初二日,是非常重要的節日,人們認為這天正是蒼龍「登天」之日,俗稱「龍抬頭」。這天一般處在驚蟄前後,大地回春,萬物復甦,農耕在即,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3、農歷「二月二」是傳統的「春龍節」,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民間一直有「理發去舊」的風俗。據說在這一天理發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因為俗信有「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發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發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
4、「二月二」的說法流行於全國多數地區。這天民間一直有「理發去舊」的說法。為孩子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發,叫「剃龍頭」,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有民諺為證:「二月二,龍抬頭,孩子大人要剃頭。」
⑧ 為什麼二月初二叫龍抬頭,為什麼要剪頭發啊
1、為什麼二月初二叫龍抬頭
(1)農歷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2)「龍」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故稱「龍抬頭」。
2、為什麼要剪頭發
(1)二月初二理發,兒童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
(2)大人理發,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
(3)據說二月二理發會帶來一年的好運,加之臨沂有正月里不理發的風俗,二月二這天理發的特別多,有句諺語說的好:「二月二,龍抬頭,大人孩子要剃頭。
(8)二月二龍抬嬰兒頭發型圖片擴展閱讀:
龍抬頭其他習俗
1、奉祀土地神
(1)二月二是土地公的聖誕,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在中國南方地區,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
(2)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土地神在人的日常生活中處於重要地位,不但家族大,而且分布廣。
(3)在居家中有居家土地神,村屯有村屯的土地神,城市有城市的土地神,有的將土地供奉在家中,有的供奉在門口,有的則供在村落的社廟中。
2、炒玉米
(1)傳說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傳統,就是紀念義龍為解人間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條。
(2)傳說玉龍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義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並立下規條,只有金豆開花才會予以釋放。
(3)人民因感激玉龍義舉而齊集一起炒玉米,因樣子像金豆開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錯,並釋放了玉龍。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傳統亦保留了下來。
⑨ 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
「二月二」這天,我國民間有「理發」的習俗。
「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流行於全國多數地區。這天民間一直有「理發去舊」的說法。為孩子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發,叫「剃龍頭」,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
這一習俗的形成還有另一個原,舊俗正月是不能剃頭、理發的,因為有這樣的禁忌,民間一直等到「二月二龍抬頭」後才開始剃頭,今天在北方仍是如此。如今,人們習慣趕在春節前做個新發型,到了二月二,一個多月過去了,頭發長了不少,也是時候理發了。
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9)二月二龍抬嬰兒頭發型圖片擴展閱讀:
另外,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可以吃面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攀龍角」;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面條叫吃「挑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吃春餅叫做「吃龍鱗」是很形象的,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
如醬肉、肘子、熏雞、醬鴨等,用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一起卷進春餅里,蘸著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面醬吃,真是鮮香爽口。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里,隨吃隨拿,熱熱乎乎,歡歡樂樂。
⑩ 「二月二龍抬頭」有什麼講究
1二月二龍抬頭講究一:在二月初二這一天,應該去理理發,寓意自己也抬抬頭,圖一個好彩頭,讓自己這一年也順順利利,發達平安,是獲得豐收的一年。這種民俗講究和正月不理發也是相通的,很多人在正月里都不可以理發,一是由於「正月理發死舅舅」這一傳說,二是想在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理發,圖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