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六年級上冊美術全冊教案(人教版)
三、討論交流
1、導入課題
2、引導學生欣賞宇宙飛船圖片作品,感受作品所體現的宇宙飛船的形狀特徵。
3、鼓勵學生說說形狀特徵是如何的除了影片的宇宙飛船,你們是否還知道有關其他宇宙飛船的知識嗎?
4、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組討論。
5、各組學生把各自搜集相關宇宙的各種資料及圖片進行展示然後回答。
第二課時
一、師生交流
1、師生共同找出飛船的主要結構,師邊講邊演示各種各樣宇宙飛船的主要結構造型。
2、教師總結學生們搜集到有關宇宙飛船的相關知識,講述宇宙的多種造型特徵與設計原理,以及有關載人飛船、載人航天器組成的知識。
3、教師重點邊講邊演示自做的教具模型一一分解幾種宇宙飛船的主要外型結構部件。
4、分組欣賞了解宇宙飛船的主要外型組成部分。
5、啟發每個小組應積極動腦,有創意地並要符合宇宙飛船的基本造型特點製作一艘宇宙飛船。
6、學生分組進行繪制草圖。
7、師到各小組給予指導。
8、各組學生開始製作活動。
二、展示評價階段
1、組織學生欣賞各小組展示自己組的作品,由各組組長闡釋本組所製作宇宙飛船模型的特點與優點。
2、引導學生自評與互相評。
3、收拾與整理:學生整理桌面與地面,保持教室環境整潔。
三、課後拓展:
鼓勵學生回家有機會製作衛星城,有一定的場景,有多種形狀的衛星,並配以一定的交通工具與自然景物。
教學反思:
本節課中學生們了解宇宙飛船的主要結構。在學習和利用各種廢棄物來製作宇宙飛船。不僅培養了學生對科學的探究精神。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
第九課保護文物
教學目標:
1.調查了解本地區的文物資源,培養學生熱愛我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2.通過欣賞、繪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繪制宣傳小報,了解保護文物的意義,增強學生的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1.調查了解本地區的文物資源,培養學生熱愛我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2.通過欣賞、繪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教學難點:
通過欣賞、繪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課前准備:
1.老師准備:
(1)收集當地的文物圖片和文字資料。
(2)就事先了解當地博物館或文物保護單位,以便組織學生參觀。
2.學生准備:
鉛筆、彩色水筆、顏料、彩色紙等各種繪畫工具材料或陶土等手工製作工具與材料。
教學過程:
1.引導階段
(1)引導學生欣賞收集當地的文物圖片和文字資料。
(2)分小組討論交流,感受文物的美感。
(3)教師講解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過程和成就,讓學生了解祖先創造的優秀文化。
2.發展階段
(1)教師講解一些資料展示卡、宣傳小報和實物仿製的方法,為學生更好地作業創造必要的條件。
(2)作業完成後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評價、欣賞。
3.收拾與整理
督促學生收拾工具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環境的衛生和整潔。
4.課後拓展
讓學生回家多搜集一些歷史文物資料,盡力尋找生活所在地的歷史文物,增進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加強保護文物的責任意識。
課後反思:
在本節課中,學生們運用手抄報的形式來倡導保護文物的精神,用彩筆繪畫的形式不僅抒發了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又提高了學生們的文化素養。
第十課愛護古建築
教學領域:綜合探索
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古建築的風格特點及保護古建築的意義.
2增強對傳乘民族文化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重點:通過欣賞,讓學生了解這些偉大的古建築物是祖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技術的結晶,從而認識到,愛我中華,保護好國寶是我們新一代神聖的職責.
教學難點:通過考察,調查,史學聲進一步認識到我國古代建築的文化特色,從而提高認識美醜的能力,潛移默化地愛護文物的道德教育.
課前准備:收集古代建築的圖片,資料.(製成幻燈片或掛圖)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上課,師生問好
揭示課題《中國古代建築欣賞》,作啟發性談話.
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我國的建築,歷史悠久,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在東方乃至世界享有盛譽.今天介紹的我國古代建築均具有代表性和歷史意義,是人類建築寶庫中的瑰寶,是我國歷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如中國的萬里長城與埃及的金字塔稱得上是世界的奇跡.還有北京的故宮,是世界上現存最雄偉,最古老的宮殿建築;x藏的布達拉宮,是世界上現存海拔,保存,歷史最悠久的宗教建築
(二)請同學談談見到古建築時的心情,描述見到的古建築的外貌等等.
(三)教師談談自己見過的古建築,談談身臨其境的感受,(如青島嶗山瀑布;曲埠孔府,孔廟;泰山絕頂;海南南山等等.)
(四)根據部分古建築的文化內涵和特定的歷史背景,教師作適當的介紹和講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破壞,偷盜,價值)
(五)弄清古建築與仿古建築不同的概念:
古建築:是前人保存下來的遺產,是國寶.
仿古建築:是現代人按古人建築的模樣新做的,不是文物.
中國的古建築一般都由石,磚,木構成,特別是木結構的建築常因戰爭,火災等人為因素和自然災害的破壞,原貌很難保存.但寧波的保國寺歷千載而完好如初,它是江南至今保存的一座北宋木結構殿
堂.其建築奇特雄偉,令人神往.保國寺由此成為我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簡介部分古建築:
萬里長城嘉峪關布達拉宮北京故宮太和殿頤和園
杭州西湖山西恆山懸空寺蘇州網師園,拙政園
(七)課後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了解古建築的范圍,常見類型,一般特徵和有關歷史典故.
體驗並掌握線畫古建築的基本方法,能以泥為主要材料做一簡約小亭.
培養和增強學生對家鄉人文遺產的情感聯系和對家鄉的熱愛.
教學難點:
通過考察,調查,史學聲進一步認識到我國古代建築的文化特色,從而提高認識美醜的能力,潛移默化地愛護文物的道德教育
課前准備:
收集古代建築的圖片,資料.
教學活動
師:我們已對家鄉的古建築進行了考察,了解到古建築有各種各樣的風格樣式,具有共同的一般特點,你能說說嗎
學生述說後教師小結:
①造型優美,對稱,漸變,頂有脊,檐翹等.
②結構科學,斗拱,柱樑,不用釘子,穩固.
③極盡裝飾,檐,雕梁,畫棟,窗飾等.
師:要畫好古建築,先要進行觀察分析,把看似復雜的建築物變得簡單易於理解,如亭閣的屋頂,有飛檐呈流線卻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實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組合,大家看是不是這樣
深入了解
師:提問,古建築的很多細部是很科學的,也是有趣的.飛檐是怎樣翹起的重檐是怎樣建的斗拱是怎樣結構的樑柱是怎樣連接的連接,支撐,穿插,卯榫卯合,竹釘.
教師演示學生觀摩
教師講授線畫寫生步驟,要求:a.觀察思考後構圖定位;b.從屋頂處開始下筆;c.線條要流暢肯定,盡可能用長線畫;d.畫出些細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教師邊指點實物邊畫.
布置學生作業
1在室外時教師安排學生自選一處建築物或建築物的一部分進行寫生描畫,注意組織好學生.教師旁觀,對有問題的學生解惑,提示.
2在室內時,則按古建築照片進行線描.
作業相互觀摩
1在室外時教師將學生所畫之作業集中擺放一起進行評價,比較與改進,對照實景能解決很多問題.
2在室內畫古建築照片時,所畫作業可以放在投影儀下打出,能更便於指出優點改進不足.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貳』 古建築怎麼畫簡單又好看
1 步驟一:首先畫出古代大門的形狀,上面是弧形的房頂,接著畫出兩邊的柱子,要畫出柱子的立體效果。
2 步驟二:在柱子上面畫出長方形的燈,在中間畫出一個大門,大門上畫出兩個圓形的把手。
3 步驟三:用曲線畫出房頂的形狀,房頂是梯形的左邊像鋁凹進去,在房頂的邊緣處畫出兩條線,表現出房頂的厚度。
4 步驟四:下面給畫好的古代建築塗上漂亮的顏色吧,好看的古代大門簡筆畫就畫好了。
大部分瀕危文物集中在廣大的鄉村地區,在傳統的社會參與模式相對失效,政府財力不支的背景下,以村民眾籌共保的「為文物撐傘搶險行動」取得了普遍性的實踐成果,幾乎可以為任何一處瀕危文物完成撐傘搶救,希望這套模式能得到有關政府部門和全社會的大力推廣。我們有信心三年之內搶救下這20萬瀕危文物,為他們續命20年,未來一定有轉機。
『叄』 中國古代建築有哪些類型(要有圖片)
古建築形式明、清古建築的主要建築形式
我們常見到的有:硬山、懸山、歇山、廡殿、攢尖五種形式。在這最基本的建築形式中,廡殿又有單檐廡殿、重檐廡殿;歇山有單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樓閣歇山、大屋檐歇山、卷棚歇山等;硬山、懸山,常見者既有一層,也有兩層樓房;攢尖建築則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圓形、單檐、重檐、多層檐等多種形式。 [編輯本段]清代建築的通則通則(又稱通例),是確定建築各部們尺度、比例所遵循的共同法則。這些法則規定了古建築各部位之間的大的比例關系和尺度關系。它是使各種不同形式的建築持統一風格的很關鍵很重要 的原則。
清式建築的通則主要涉及以下各方面:面寬與進深,柱高與往徑,面寬與柱高,收分與側腳,上出與下出,步架與舉架,台明高度,歇山收山,廡殿推山,建築物各部構件的權衡比例關系。
1、 面寬與進深
中國古建築的平面以長方形為最普遍,一座長方形建築,在平面上都有兩種尺度,即它的寬與深。其中長邊為寬,短邊為深。如一棟三間北房,它的東西方向為寬,南北方向為深。單體建築又是由最基本的單元「間」組成的。每四棵柱子圍成一間,一間的寬為「面寬」,又稱「面闊」,深為「進深」。若干個單間面寬之和組成一棟建築的總面寬,稱為「通面寬」;若干個單間的進深則組成一座單體建築的通進深。
古建築面寬(指明間面寬)的確定要考過慮到許多方面的國素,即要考慮實際需要(即所謂適用的原則),又要考慮實際可能(如木材長短、徑寸等因素),並要受到封建等級制度的限制。在古代,明間面寬的確定還要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縛,在考慮面寬時,必須使用門口尺寸符合門尺上「官」「祿」「財」「義」等吉字的尺寸。次間面寬酌減,一般為明間的8/10,或按實際需要確定。
2、 柱高與柱徑
古建築柱子的高度與直徑是有一定比例關系的,柱高與面寬也有一定比例。小式建築,如長檁或六檁小式,明間面寬與柱高的比例為10:8,即通常所謂面寬一丈,柱高八尺。柱高與柱徑的比例為11:1。如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規定:「凡檐柱以面闊十分之八定高,以十分之七(應為百分之七)定徑寸。如面闊一丈一尺,得柱高八尺八寸,徑七寸七分。」五檁、四檁小式建築,面闊與柱高之比為10:7。根椐這些規定,就可以進行推算,已知面寬可以求出柱高,知柱高可以求出柱徑。相反,已知柱高、柱徑也可以推算出面闊。
3、 收分、側腳
中國古建築圓柱子上下兩端直徑是不相等的,除去瓜柱一類短柱外,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徑的圓柱體,而是根部(柱腳、柱根)略粗,頂部(柱頭)略細。這種根部粗、頂部細的作法,稱為「收溜」,又稱「收分」。要柱做出收分,既穩定又輕七,給人以舒適的感覺。各式建築收分的大小一般為柱高的1/100,如柱高3米,收分為3厘米,假定柱根為27厘米,那麼,柱頭收分後直徑為24厘米。大式建築柱子的收分,《營造算例》規定為7/1000。
4、 上出、下出(出水、回水)
中國古建築出檐出檐深遠,其出檐大小也有尺寸規定。清式則例規定:小式房座,以檐檁中至飛檐椽外皮(如無飛檐至老檐椽頭外皮)的水平距離為出檐尺寸,稱為「上檐出」,簡稱「上出」,由於屋檐向下流水,故上檐出又形象地被稱為「出水」。無斗拱或小式建築上檐出尺寸定為檐柱高的3/10,如檐柱高3米,則上檐出尺寸分為三等份,其中檐椽出頭佔2份,飛椽出頭佔一份。
中國古建築都是建在台基之上的,台基露出地面部分稱為台明,小式房座台明高為柱高的1/5或柱徑的2倍。台明由檐柱中向外延出的部分為台明出沿,對應屋頂的上出檐,又稱為「下出」,下出尺寸,小式做法定為上出檐的4/5或檐柱徑的2倍,大式做法的台明高台明上皮至挑尖梁下皮高的1/4。大式台明出沿為上出檐的3/4。
古建築的上出大於下出,二者之間有一段尺度差,這段差叫「回水」,回水的作用在於保證屋檐流下的水不會澆在台明上,從而起到保護柱根、牆身免受雨水侵蝕的作用。
5、 步架、舉架
步架:清式古建築木構架中,相鄰兩檁中-中的水平距離稱為步架。步架依位置不同可分為廊步(或檐步)、金步、脊步等。如果是雙脊檁卷棚建築,最上面居中一步則稱為「頂步」。在同一幢建築中,除廊步(或檐步)和頂步在尺度上有所變化外,其餘各步架尺寸基本是相同的。小式廊步架一般為4D-5D,金脊各步一般為4D,頂步架尺寸一般都小於金步架尺寸,以四檁卷棚為例,確定頂步架尺寸的方法一般是:將四架梁兩端檁中尺寸均分五等份,頂步架佔一份,檐步架各佔二份,頂步架尺寸最小不應小於2D,最大不應大於3D,在這個范圍內可以調整。
舉架:所謂舉架,指木構架相鄰兩檁中-中的垂直距離(舉高)除以對應步架長度所得的系數,清代建築常用舉架有五舉、六五舉、七五舉、九舉等等。表示舉高與步架之比為0.5,0.65,0.75,0.9等等。清式做法的檐步(或廊步),一般定為五舉,稱為「五舉拿頭」。小式房屋或園林亭榭,檐步也有採用四五舉或五五舉的,要視具體情況靈活處理。小式房脊步一般不超過八五舉。大式建築脊步一般不超過十舉,古建築屋面舉架的變化決定著屋面曲線的優劣,所以在運用舉架時應十分講究,要注意屋面曲線的效果,使其自然和緩。千百年來,古建築匠師們在舉架運用上已積累了一套成功經驗,形成了較為固定的程式。如小式五檁房,一般為檐步五舉、脊步七舉。七檁房,各步分別為五舉、六五舉、八五舉等等。大式建築各步可依次為五舉、六五舉、七五舉、九舉等。 [編輯本段]常見古建築的構造方式1、硬山建築
屋面僅有前後兩坡,左右兩側山牆與屋面相交,並將檁木樑全部封砌在山牆內的建築叫硬山建築。硬山建築是古建築中最普通的形式,無論住宅、園林、寺廟中都有大量的這類建築。
硬山建築以小式為最普遍,清《工程做法則例》列舉了七檁小式、六檁小式、五檁小式幾種小式硬山建築的例子,這幾種也是硬山建築常見的形式。七檁前後廊式建築是小式民居中體量最大,地位最顯赫的建築,常用它來作主房,有時也用做過廳。六檁前出廊式用作帶廊子的廂房、配房,也可以用做前廊後無廊式的正房或後罩房。五檁無廊式建築多用於無廊廂房、後罩房、倒座房等。
硬山建築,也有不少大式的實例,如宮殿、寺廟中的附屬用房或配房多取硬山形式。大式硬山建築有帶斗拱和無斗栱兩種做法,帶斗栱硬山實例較少,一般只施一斗升或一斗二升交麻葉不出踩斗栱。無斗栱大式硬山實例較多,它與小式硬山的區別主要在建築尺度(如面寬、柱高、進深均大於一般的小式建築)、屋面做法(如屋面多施青筒瓦,置脊飾吻獸或使用琉璃瓦)、建築裝飾(如梁枋多施油彩畫,不似小式建築裝飾簡單素雅)等諸方面。
2、懸山式建築
屋面有前後兩坡,而且兩山屋面懸於山牆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築,稱為懸山(亦稱挑山)式建築。懸山建築稍間的檁木不是包砌在山牆之內,而是挑出山牆之外,挑出的部分稱為「出梢」,這是它區別於硬山的主要之點。
以建築外形及屋面做法分,懸山建築可分為大屋脊懸山和卷棚懸山兩種。大屋脊懸山前後屋面相交處有一條正脊,將屋面截然分為兩坡。常見者有五檁懸山、七檁懸山以及五檁中柱式、七檁中柱式懸山(後兩種多用作門廡)。卷棚懸山脊部置雙檁,屋面無正脊,前後兩坡屋面在脊部形成過隴脊。常見者有四檁卷棚、六檁卷棚、八檁卷棚等。還有一種將兩種懸山結合起來,勾連搭接,稱為一殿一卷,這種形式常用於垂花門。
3、廡殿建築
廡殿建築屋面有四大坡,前後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條正脊,兩山屋面與前後屋面相交形成四條垂脊,故廡殿又稱四阿殿、五脊殿。
廡殿建築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最高型制。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這種建築形式常用於宮殿、壇廟一類皇家建築,是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最常採取的形式。如故宮午門、太和殿、乾清宮,太廟大戟門、享殿及其後殿,景山壽皇殿、壽皇門,明長陵棱恩殿等,都是廡殿式建築。在封建社會,廡殿建築實際上已經成為皇家建築之外,其它官府、衙屬、商埠、民宅等等,是絕不允許採用廡殿這種建築形式的。廡殿建築的這種特殊政治地位決定了它用材碩大、體量雄偉、裝飾華貴富麗,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
4、歇山建築
在形式多樣的古建築中,歇山建築是其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建築形式。
歇山建築屋面峻拔陡峭,四角輕盈翹起,玲瓏精巧,氣勢非凡,它既有廡殿建築雄渾的氣勢,又有攢尖建築俏麗的風格。無論帝王宮闕、王公府邸、城垣敵樓、壇壝寺廟、古典園林及商埠鋪面等各類建築,都大量採用歇山這種建築形式,就連古今最有名的復合式建築,諸如黃鶴樓、滕王閣、故宮角樓等,也都是以歇山為主要形式組合而成的,足見歇山建築在中國古建築中的重要地位。
在外部形象看,歇山建築是廡殿(或四角攢尖)建築與懸山建築的有機結合,彷彿一座懸山屋頂歇棲在一座廡殿頂上。因之,它兼有懸山和廡殿建築的某些特徵。如果以建築物的下金檁為界將屋面分為上下兩段,那麼上段具有懸山式建築形象和特徵,如屋面分為前後兩坡,梢間檁子向山面挑出,檁木外端安裝博縫板等;下段則有廡殿建築的形象和特徵。無論單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即三重檐)歇山、大屋脊歇山、卷棚歇山,都具有這些基本特徵。
盡管歇山式建築都具有一定的形象特徵,但對構成這種外形的內部構架卻有許多特殊的處理方法,因而形成了多種構造形式。這些不同的構造與建築物自身的柱網分布有直接關系,也與建築的功能要求及檁架分配有一定關系。
5、 攢尖建築
建築物的屋面在頂部交匯為一點,形成尖頂,這種建築叫攢尖建築。攢尖建築在古建築中大量存在。古典園林中各種不同形式的亭子,如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圓亭等都屬攢尖建築。在宮殿、壇廟中也有大量的攢尖建築,如北京故宮的中和殿、交泰殿,北京國子監的辟雍,北海小西天的觀音殿,都是四角攢尖宮殿式建築。而天壇祈年殿、皇穹宇則是典型的圓形攢尖壇廟建築。在全國其它地方的壇廟園林中,也有大量攢尖建築。
『肆』 中國古建築復原圖(如秦漢建築復原圖,宮殿復原圖)復原依據是什麼呢是否有特定風格,型制很喜歡古建
中位於今陝西咸陽市東,當初秦都咸陽城的北部階地上。公元前350年秦孝公遷都
『伍』 古代線描名畫有哪些
《奔馬》
近代 徐悲鴻 1941年作 紙本水墨 縱130厘米 橫76厘米 徐悲鴻紀念館藏
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人。
他是許多到歐洲留學然後又回國從事
以提倡寫實為宗旨的美術教育中最有影響的人物。
在作畫上,徐悲鴻青年時期以素描為最出色,
所作人體,善於將線描與明暗結合起來,外形准確,風格簡潔,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後以准確的造型、傳統筆墨工具畫人物、動物、花鳥和風景,
探討融會中西的「寫實彩墨」,在四十年代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奔馬》是他這個時期的代表作。畫中奔馬四蹄騰空,急馳而至。
准確的骨骼結構,逼真的外形動態,一氣呵成,
水分充足的潑墨方法,形成獨具個性的徐悲鴻畫馬模式,
從而對傳統畫馬有所超越和發展。
《蝙蝠迎風圖》
近代 高劍父 1945年 李時佑藏
《蝙蝠迎風圖》似乎很少從過去的中國畫中見到,
唯民間畫工有「五蝠捧壽」、「蝠來吉祥」等彩畫。
此圖將蝙蝠的頭部用深墨大點,因宣紙的洇透,
四周有毛茸茸的感覺,蝙蝠的鼻尖上翹,
兩點深墨畫出二隻大耳朵,左右翼的設置,
根據蝙蝠雙翅的結構,翼尖加深墨,蝙蝠的形象頗為生動。
畫面右旁,數株柳條,中鋒出之,添上葉子,畫面重點突出,富有新意。
《蒼松圖》
近代 吳昌碩 紙本設色 1923年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藏
《蒼松圖》畫兩棵松樹,並列直干沖出畫面,相互映襯,
在畫松樹主幹時一筆直下,不作屈曲,再在主幹上畫出枝幹,
在畫松針時用濃墨深墨,再以干筆畫出鱗片,使主幹顯出蒼老斑剝,
再加深墨點苔,枝葉錯落,有聚有散,益顯鬱勃古樸,蒼勁渾雄,
形似狂怪,如若怒龍伏虎之態。吳昌碩在一幅巨松樹上曰:
筆端颯颯生清風,解衣盤礴吾畫松。
是時春暖冰初解,硯池墨水騰蛟龍。
《風雨雞鳴》
近代 徐悲鴻 紙本設色 縱132厘米 橫76.6厘米
畫左上題:「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丁丑始春,悲鴻懷人之作。桂林。」
題詩取自《詩經》風雨篇而另有寓意。
1937年(丁丑年)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對中國的侵略,
畫家借「風雨雞鳴」的詩意來抒發自己的愛國之情。
畫中立於峻峭巨石上的一隻冠紅似火的大白雄雞,
挺胸昂首望天長鳴;石旁象徵民族氣節的墨竹叢生;
背景為「風雨如晦」的漫漫長空。
《楓鷹圖》
近代 高奇峰 紙本設色
此圖畫一截粗大的楓樹,橫斜於畫面,
著意表現倚楓棲立的老鷹若有所思的神態。
老鷹頭朝下視,兩爪扒住楓樹,雙翅振起,
像似剛剛落下,形態、神情俱自然。手法上,與高劍父有很大的不同。
奇峰對畫面的處理,筆法更加趨向精巧。
楓樹老節,用濃墨重筆以撞水、撞粉法。
顯然在居廉的基礎上,又有了發展,藉以獲得更加悅目的藝術效果。
尤其是樹乾和樹葉的處理,充分利用撞水法,
不僅使樹干立體,而且有水彩畫和沒骨法效果,
樹枝兩邊深,中間淡,工秀而有變化。
《孤猿叫雪圖》
近代 高奇峰 1916年
畫家著重描寫了高山深谷的環境,一枝松樹垂下,樹枝上厚厚的積雪。一隻猿猴,吊在樹枝的末端,前肢抓著樹干,左足蹲在枝幹上,右足凌空,氣氛緊張,尤其是猿張著嘴巴,眼睛朝上,正在喧啼的真實情狀,以及刻畫猿的臉部毛發很有天然渾成的效果。從畫法及表現技巧看,還未能充分利用撞水、撞粉法,主要是傳統的筆墨,但全畫的渲染,為了突出一個「雪」字,以渲染整個的環境氛圍。
《荷》
近代 張大千 紙本設色 1935年
張大千(1899—1983),畫荷葉大筆劈掃,把用於山水畫上之「荷葉皴」,加以粗放,回用到荷葉自身,頓覺別具神采。接著,復以工筆畫花,挺秀勁健;畫葉放筆直干,痛快淋漓,似瀑布般奔騰著、呼嘯著、宣瀉而下,勢不可擋,以其寫意性和陽剛氣控制著畫面,生機勃發;而畫花卻婀娜寫實,飽滿豐腴,晶瑩而嫵媚。她不僅展示著秀色可餐的柔美,更顯示了同墨葉互補的大氣,復笑著,搖曳著,將縷縷幽香溢滿乾坤。
《荷花蜻蜓圖》
近代 齊白石 紙本設色 縱39厘米 橫35厘米
齊白石詩詞、篆刻、書法無不精工,山水、花鳥、
昆蟲、人物等都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此畫構圖奇特,一花、兩葉,穿插得非常巧妙,
尤其是幾片朱紅的花瓣,掩映於墨色的荷葉之中,
色彩對比強烈而又十分諧和。
葉間蜻蜓,款款而飛,俯視盪漾的微波,真使人奪「十里荷塘」之想。
《荷蛙》
近代 齊白石 紙本設色 1954年 北京榮寶齋畫店收藏
齊白石天賦聰穎, 又勤奮刻苦, 他幼時塗鴉,
就喜歡表現周圍熟悉的環境, 十多年的雕花藝匠經歷,
畫像經歷, 數以千萬計的寫生、臨摹和默畫,
培養了他對人物特別是鄉村自然物像驚人的洞察力和記憶力。
魚、蝦、蟹、蛙, 在齊白石作品中出現最多。
他筆下的青蛙, 活潑可愛, 就像是終日玩耍淘氣的孩子。
《荷蛙》是畫家91歲高齡所作, 描繪秋田的荷塘, 四隻青蛙自由自在, 活潑可愛。
《紅荷圖》
近代 吳昌碩 紙本設色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藏
《紅荷圖》似不經意,布局卻很別致,僅畫三張荷葉,
佔有畫面絕大部分,因他用羊毫軟筆,畫荷葉、
荷梗任情揮灑,奔放雄秀,濕筆有韻,枯筆有氣,淡而不薄,
深而不板,剛柔相濟,潤而不洇,筆筆有力,墨法筆滋,意境清新、靜穆。
二朵紅荷敷薄色,質朴而惹人注目,蘆葦純以淡色出之,與荷葉深墨成對比,
主次有別,層次分明,氣勢磅礴,是真正的大寫意,具有獨特的格調。
《紅梅頑石圖》
近代 吳昌碩 紙本設色
吳昌碩畫梅花,有緣物寄情、寫物附意的特點。
他曾在一幅梅花上題雲:「苦鐵道人梅知己,對花寫照是長技。」
《紅梅頑石圖》據跟隨他多年的學生、
最具有代表性的繼承人趙雲壑的題跋,可知是吳昌碩的晚年之作。
一塊石頭,水墨淋漓,數株梅枝蟠曲向上,鐵骨錚錚,似作家之法畫之。
花似錦,紅艷欲滴,千姿百態,有含苞等放的,有盛開吐蕊的,
彷彿使人感到凌風傲霜,能聞到一縷縷的清香。
《葫蘆圖》
近代 吳昌碩 紙本設色
此畫其用筆靈活,似漫不經心,隨手點染而神采天然,
尤以葉子和藤蔓,表現活脫、自然,下面幾只葫蘆飽滿而憨態可掬。
恣縱的筆路,雖然紛披滿紙,仍然可以識得他形筆運墨的蹤跡。
《花卉》
近代 吳昌碩 王一亭合作 紙本設色 吉林省博物館藏
此圖為藝術家們雅集一堂時所繪。
王一亭畫水仙、佛手、盆架。吳昌碩畫梅花。
王一亭所繪水仙用沒骨法,筆力不如吳昌碩老到古樸。
吳昌碩畫梅花,圈花點蕊蒼勁簡老。
《花鳥》
近代 張大千 紙本設色 1934年
1934年,張大千與其兄善孖北上,9月9日,北平中山公園舉辦正社畫展,有張大千的作品40件。此幅《花鳥》系應友人之邀所畫屏風之一,畫家自謙地說:漫畫「曩素所不習者。呈正。人好用其短,可笑也夫。」在其屏風畫疏淡的裝飾味道上又不難讓人想起他早年赴日本留學學習繪畫與染織的經歷。60歲前,張大千集中精力臨摹,諸類畫種,各種流派,無分親疏。由石濤、朱耷追徐謂、陳淳及宋元諸家,直至敦煌壁畫。其畫風亦由近似石濤、朱耷而變為晉唐宋元風范。從他這幅36歲時的《花鳥》,到他46歲時的《白頭紅色葉》,即可明鑒其變化軌跡。
《花鳥》
近代 高奇峰 紙本設色
此幅《花鳥》是高奇峰為嶺南大學上海分校所作,可謂精品。
畫右伸出的樹枝,運用撞水、撞粉法,先以深墨,再以撞水、
撞粉、顏色在乾燥過程時沿所描寫的事物邊緣累積,
樹葉勾莖,技法變化繁多。樹枝上停著一隻白翁,
張嘴,眼旁黑色與嘴相連,頸至背黃赭墨相混,
右翅膀扇開,歪斜的身子與左翅相交,
尾巴垂下一條硬而細的小腿扒著樹枝。
這鳥從技法看似水彩畫,但卻堅實渾厚,
既有中國傳統花鳥的技法,又吸取了西洋技法,
從而使鳥成為畫眼。
《雞菊圖》
近代 陳師曾 紙本設色 縱132.6厘米 橫46.3厘米
陳師曾(1876—1923),名衡恪,字師曾,號槐堂,又號朽道人,江西義寧人。
與齊璜交往甚深。人物、山水、花卉俱有功力,尤長寫意,師事吳俊卿,
出入陳淳、徐渭、李鱔、趙之謙諸家,而又具有自家面目。
此圖意境新穎,筆墨超遠,富有獨特的情趣。
《蕉雀圖》
近代 陳樹人
陳樹人繪畫最大的特點,就是注重寫生,
他常說:「寫生繪畫的基礎,能寫生詹後畫中有物。」
《蕉雀圖》不受傳統技法的束縛,是對景寫生之作。
他畫蕉樹干,一筆到底,用筆的變化不多,
但卻注意被折斷了的黃葉子,已垂下傷失生命枯槁發蕉的葉子……
幹上的葉子,由於對景寫生,狀態各異,那彎曲垂下的葉枝上,
站著一隻麻雀,我們彷彿聽到他喳喳的叫聲。
畫家那清新、剛健、質朴感人的物象,使人感到親切而新鮮。
《菊石圖》
近代 陳師曾 1916年
一塊大石布滿了畫面絕大部分,鉤花點葉,
布列有序,黃、紅、白三色,各色菊花艷麗芳菲,
爭妍斗奇,形成一幅繽紛斑斕的立體畫卷。
陳師曾畫菊有時寓有身世之感,如他為賀吳成再婚畫的一幅菊花上題菊花詩雲:
「事往去年花,今年豈無再?
從容續墜歡,俯仰發新慨。寫此詩贈君,願與人常在。」
畫家悼亡兩次,結婚三次,對於朋友的再婚,自然會引起自己的感慨。
他畫菊,有時以草書筆法,一氣呵成,可謂千姿百態,巧奪天工,給人美的享受。
《菊石圖》
近代 吳昌碩 紙本設色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藏
《菊石圖》是吳昌碩以慣用的斜對角章法而作,
集中在畫面左邊,靠頂角畫有姚黃大菊,雙鉤花瓣,
濃墨點葉,枝幹上有兩個花蕾,下面有巨石一塊,數朵魏紫,
中間隔著一朵白菊,昂首怒放,風姿綽約,濃墨深葉襯托著花朵,
花枝扶疏,畫之右下角點著大小不同的墨點,各種盛開的菊花,
呈現出鮮艷多姿,神韻秀麗,凌風傲霜,
可見畫家寄託著他清高脫俗的精神品格。
《蘭花圖》
近代 潘天壽 紙本設色 縱133.5厘米 橫33厘米 私人收藏
潘天壽是繼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後最富有創造性的傳統型畫家。他的藝術淵源廣而雜,其所吸取卻專而精。他一方面學習以吳昌碩為首的金石筆法,自己也研究篆刻、摹寫墓碑;另一方面則宣布承繼浙派,要一味霸悍。潘天壽是一位喜歡倔強、雄健、深沉、奇偉的人。《蘭花圖》卻講究大小、疏密、正斜、錯落等章法結構,從而使得小品也雋永,韻致獨到,生動洗練,應了鄭板橋所言「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的追求。
《蘭石圖》
近代 潘天壽 縱95厘米 橫34.5厘米 私人收藏
傳統中國畫,特別是文人畫,深受中和思想的影響,總要求剛與柔、拙與巧、似與不似、實與虛、情與理、平與險的平衡與和諧。潘天壽恰恰反其道而行,要履險境,走極端,喜奇兀、強倔、壯偉甚至丑怪的造型、造境,尋找自己的藝術道路。此《蘭石圖》體現了潘天壽那種「用小構圖不大幅」的創作原則,擇其精華,去其蕪雜,言簡意賅,回味無窮,筆愈簡而氣愈壯,而且氣盛、勢旺、力足,近世罕有與匹者。
《荔枝圖》
近代 吳昌碩 紙本設色 縱109厘米 橫34厘米 私人收藏
吳俊卿(1844—1927),原名俊,字昌碩,號缶廬,又號苦鐵,浙江安吉人。
工篆刻、書法,善畫花卉,近效趙之謙、張學廣,遠師陳淳、徐渭、朱耷、原濟。
墨筆設色,無所不工,又常以篆法入畫,筆力雄健,氣韻磅礴,為近代畫家之一。
是繼任伯年而起的海派主將。
吳昌碩工詩書纂刻,擅石鼓文,善畫花卉竹石,
被稱為「雄健古茂,盎然有金石氣」。
圖中荔枝,直干聳出,迥殊凡態;
枝頭果實實,信手點染,表現得十分腴潤。
《嶺南春色圖》
近代 陳樹人 1929年
陳樹人與高劍父、高奇峰並稱「嶺南三傑」。
陳樹人的藝術風格超然於傳統的束縛,更加重視現實對象的寫生。
陳樹人曾對高劍父說:「子為其奇,我為其正,奇峰先生則執中。」
就把他們三人不同的風格談清楚了。
《嶺南春色》截取紅木棉樹之局部,巨柯挺立,
滿樹猩紅的花朵,艷麗引人。
紅木棉樹是嶺南著名的花樹,人們稱譽它為「英雄樹」。
開起花來,正像詩人們贊頌的「紅花朵要破春寒,掛滿枝頭百尺竿」。
《梅花圖》
近代 吳昌碩 紙本設色 縱159.2厘米 橫77.6厘米 上海博物館藏
《梅花圖》構圖奇特,幾條豎直線條,作為梅花主幹,小枝旁出。
右上側又伸出數乾梅枝,穿插於主幹之間。
梅花先用寫意法勾勒,再填顏色,梅乾梅枝的處理,
粗看似乎不合常規,然而細細品味,枝幹橫豎交叉,雜而不亂,
恰到好處表現出梅花的風姿,富有生活氣息。
畫家以書法入畫,筆墨蒼勁,透著幾分金石趣味。
此畫是吳昌碩花卉畫的奇絕之作,蒼勁俊朗而灑脫隨意。
《墨荷圖》
王震 紙本設色 縱150厘米 橫81厘米 中國美術館藏
王震(1867—1938),字一亭,號梅花館主、
海雲樓主。生於吳興(今浙江湖州)北郊白龍山麓,
故四十歲始以白龍山人為號。平生信佛,法號覺器。
山水、花卉、翎毛、佛像兼長。
此畫中荷花師從吳昌碩,為大寫意,筆力虯勁而老辣。
《牡丹水仙圖》
近代 吳昌碩 紙本設色 1923年 吉林博物館藏
《牡丹水仙圖》畫面下端為二排由左向右斜的水仙花,
鉤葉填石綠,花正盛開,畫面中間為一塊大石頭,
石後為一排大寫意牡丹,紅花鉤葉,三段式的構圖,
穿插有致,前後錯落。
畫家在談創作牡丹的經驗時說:
「畫牡丹易俗,畫水仙易瑣碎,只有加上石頭,才能避免這種弊病。」
此畫頗有氣勢,水仙、石頭、牡丹三者結合,
整體感很強,顯得生機蓬勃,光彩照人。
《枇杷圖》
近代 吳昌碩 紙本設色 1917年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藏
清代惲壽平曾畫折枝枇杷,並在畫上題有:
「筆端亂擲黃金果,不屑長門買賦錢。」
吳昌碩在另一幅《枇杷圖》上有:「五月天熱換葛衣,家家廬橘黃且肥;
烏疑金彈不敢啄,忍餓空向林間飛。」
枇杷鮮果,盛產蘇州洞庭東山,有白沙廬橘,小者味甘美,
大而白者極酸,樹葉可做葯材。
《枇杷圖》,枝幹從上而下,筆能力透紙背,並列樹枝,
相互襯托,樹干椏杈,果實累累。
他畫枇杷,一筆圈成,在紙未乾時,點上墨點,
使黃金果更加惹人注意,並具有新鮮欲滴、飽含水分的感覺。
《牽牛花》
近代 齊白石 紙本設色 1952年
《牽牛花》是他晚年之作,
畫跋雲:「予偕山子曉霞山之西,大岩之東,岩之牽牛,常有花大如斗。
予九十二歲時,一日翻舊簏得予少年時手本,九十二始用之」。
由此可知,畫家所畫之物,是他早年時的稿本中得來。
他還曾為梅蘭芳畫過牽牛花,「梅畹華家牽牛花碗大,人謂外人種也。
余畫此最小者」。
《牽牛花》用筆老到,聚散穿插很有講究,
筆力健爽,紅的花朵,黑的墨葉,鮮明大方,
形成墨線叢中朵朵紅花,嬌麗動人。
《清供圖》
近代 陳師曾 1918年
此圖畫一陶盆,以重墨畫石頭,旁養盛開的水仙花,盆後有瓶,插有二朵菊花。
菊極淡,數葉稍深,疏朗且有清逸之趣。整幅畫靜謐清雅、高潔。
用筆宛轉,瀟灑流利,筆簡而不空,層次有條理,
既有成法,又不拘於成法,任意為之,自饒清逸,
獨有風貌。同時配上他的題畫短句:
「供養水仙花,開到盈盈欲折。一片歲寒清思,共芳香幽絕。
碧天雲凈雪初消,又見風吹葉,人意鍾聲俱遠,有一輪冰月。」
題句清新雋逸,與畫互相映襯。
《秋蟲菊石圖》
近代 齊白石 紙本設色 縱98.9厘米 橫33.2厘米
齊白石(1863—1957),中國近、現代中國畫家、
篆刻家, 原名純芝, 後名璜, 字渭清, 又字蘭亭,
號瀕生, 別號白石山人、寄園、寄萍堂主人、阿芝、三百石印富翁、湘上老農等。
齊白石生於湖南省湘潭縣農家, 他自小砍柴,
上了半年村館就學木匠, 給人作雕花傢具。
此幅作品,筆墨與構圖,俱臻佳妙,一葉紅菊,
斜垂畫中,色彩鮮妍,視以淡墨石頭,氣勢峭拔,
石上著一紡織娘,更添生趣,
自題雲:「滿地紅雲粲菊英,題詩牽動故園情,
十年百劫家難想,可有山中紡績聲。」
《秋荷圖》
近代 陳師曾 紙本設色 1916年
畫家在畫上題:「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怕聽江頭江水聲。」
畫面構圖飽滿,蓮梗蓮葉布局別致,荷葉有的已枯萎,
有的正富生命力,蓮蓬挺立。
用筆秀逸多姿,剛健活潑,矩法森嚴,精氣內涵,毫無劍拔弩張之氣。
堅實沉著,鋒芒盡斂。用墨又能燥濕濃淡,任情揮灑,畫面生動自然。
畫家在詩旁蓋有朱文「深知身在情長在」的印章。
這是他有感而發。
這顆印章是陳師曾為紀念他的亡妻汪春而作的,章的邊款:
「師曾悼亡乃有此作,燈前自賞,不禁泫然。」
《秋實圖》
近代 齊白石 紙本設色 橫35厘米 縱101厘米 私人收藏
齊白石的花鳥畫最為世人稱道, 他既能作細如毫發的工筆草蟲,
又善畫簡而又簡的粗筆大寫意, 有時將這兩種方法和形式結合起來,
創造出奇妙、精絕的「魚蟲花卉」。
此《秋實圖》筆簡而意俱到,畫家從精微處著手,
將挺立在枝葉上的螳螂和麥穗下雙飛的彩蝶,
描繪得風姿生動,意趣橫生,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構圖也很奇巧,右邊飽滿而左邊空曠,空白處簽上
「三百石印富翁白石五百零二甲子」,使畫面顯得整體疏宕,節奏感極強。
《秋蟹圖》
近代 潘天壽 紙本設色
潘天壽擅畫寫意花鳥和山水,遠師徐渭、朱耷、原濟(石濤)等人,近受吳昌碩影響;其畫破常規、創新格,布局敢於造險、破險,筆墨濃重豪放,有金石味,色彩單純,氣勢雄闊。書法從鍾繇、顏真卿、史孝山人入手,後學秦漢、魏晉碑文,參以卜文獵碣。畫中題識,疏斜跌宕,有黃石齋(道周)風。善詩,能治印。亦畫人物,並長於指畫。這幅作品畫一隻肥大的螃蟹從盛蟹的竹簍里爬出來,很有生趣。竹簍用淡墨勾勒,清勁瀟灑,螃蟹用重墨,筆筆寫出,形象生動。淡色竹簍和重墨螃蟹,形成了對比,使畫面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
《日長如小年》
近代 徐悲鴻 紙本設色 1931年
此畫左下角題:「日長如小年。
辛未夏至寫第二幅。元作贈宗白華兄矣。
靜文愛妻存。悲鴻。」
以往不少人畫鵝多畫鵝群在水中游泳嬉戲的情景,
此畫所選取的描寫角度和意境完全不同。
畫中的三隻白鵝卧於岸邊的沙土上休息,
呈相互關愛狀,畫面充滿陽光感,背景是一片生長茂盛的蘆葦。
畫面色調給人一種暖融融的審美感受,
畫家借描寫鵝與鵝的相互關系,
似乎在抒發人與人之間相互應有的關心和愛護的情懷。
此畫在筆墨及設色上既有傳統水墨寫意畫的特色,
又借鑒吸收了西洋畫的某些技法特點,
如在環境色對鵝的白色羽毛用色的影響等。
《榮貴圖》
近代 陳師曾 紙本設色
《榮貴圖》是以芙蓉和桂花相結合的諧音。
畫家用大寫意的傳統筆法,寫出六朵紅艷艷芙蓉花。
白粉鉤瓣,耀眼奪目,並以墨綠的葉片扶襯,下面一枝紅桂,
濃墨鉤莖點葉,枝葉間朱紅添蒼,紅、綠色鮮明不讓,
顯示出榮貴的高雅格調,並傲秋霜。畫家以折枝的形式,
結構嚴謹,主要通過活潑多姿的筆墨鉤染,花繁野密,富有生意。
因為陳師曾是學生物的,他對花草的實物形態結構組織,
知之甚深,固能在筆力中求氣勢,比較真實的畫出芙蓉和桂花的自然形態。
《芍葯圖》
近代 吳昌碩 紙本設色 1923年 吉林藝術學院藏
吳昌碩畫花卉手法也像「百花爭妍」那樣豐富多彩,
種類繁多,有桃花、辛荑、芙蓉、牡丹、芍葯較為艷麗、富貴;
另一類取梅、蘭、竹、菊較為清疏淡雅,尤為吳昌碩所崇尚,喜愛。
芍葯具有艷麗富貴、奼紫嫣紅的品格,在花卉中佔有獨特的地位。
芍葯在吳昌碩晚年的作品中大都爛漫開放,用鮮艷的胭脂紅來設色、
花瓣含有充分的水分,故能顯出動人的光彩,再加茂密的枝葉陪襯,
很有生氣,使大寫意花卉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世世太平圖》
近代 齊白石 紙本設色 1952年
白石老人出生於湖南湘潭縣杏子塢星斗塘一個貧農家裡,
一生飽經飢寒患難,憎恨舊社會的貪官污吏橫行霸道。
並親自體會到人民的痛苦。
因此繪畫上能愛憎分明。
他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能同廣大勞動人民相一致。
《世世太平》就代表著廣大勞動人民的美學理想,
也是畫家對人民、對祖國、對和平充滿熱愛,充滿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世世太平》畫家用羊毫大筆畫出二隻柿子,籃里盛著二隻大壽桃。
為了畫好鴿子,老人還買來鴿子,養在家裡,日夕觀察其特徵。
他看了畢加索畫的鴿子,創作《和平來臨》,
他說「畢加索畫鴿子飛時要畫出翅膀的振動,
我畫鴿子飛時畫翅膀不振動,但要在不振動里看出振動來。」
《雙馬圖》
近代 高奇峰 紙本設色
高奇峰(1889—1933)畫馬與中國傳統的畫馬方法不同,
他吸取了西方藝術寫生法和幾何、光影、遠近等技法。
他畫馬具有逼真的本領。《雙馬圖》畫兩匹馬,
前一匹棕褐色,後一匹為灰白色,根據對馬的結構、
解剖、光照遠近,以堅實的素描功夫和明暗結構,
一筆不苟地畫出物象的形態,層層暈染表現了馬各部位的體積感、
質感和明暗關系,將馬畫得油光鋥亮,不同膚色刻畫得淋漓盡致。
從而創造出既具有寫實的科學因素,又有傳統藝術意念的現代美術。
他的作品具有雄健與俊美兼而有之。
《四季圖》
王震 屏 紙本水墨設色 尺寸不詳 (日)私人藏
王震早年得任伯年指點,後師吳昌碩,構圖奇崛,筆墨雄勁,
設色濃艷,肖似吳氏,為海派最後一位領袖。
此四屏幅飽醮濃墨,酣暢淋漓,很有氣勢。
在此選二屏,一屏題:「珠光魚影。癸亥冬仲。
白龍山人寫。」二屏題:「百丈松能拔地起,一聲鷹欲凌霄鳴。
『陸』 六上美術第十三課古建築的保護該畫什麼
課題 13古建築的保護 課型 新授 課時 2
教學目標 欣賞了解古建築,正確認識古建築的價值,整理本地區古建築資料,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現古建築。培養學生分析、探索、總結問題及動手操作能力。培養熱愛家鄉的自豪感,樹立保護身邊古建築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教師:多媒體課件、古建築模型、圖片文字資料、製作材料、繪畫工具材料。學生:搜集到的古建築圖文資料、各種製作材料、繪畫工具材料。
教具學具 教學重點:認識古建築的價值,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現古建築。教學難點:能比擬准確地畫出古建築的外形,思考保護古建築的措施。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保護文物?一課,誰還能記得文物有哪些分類?〔生答〕古建築物不僅僅是文物的一個簡單的分類,它與當地人們的歷史風俗、生活習慣和文明息息相關,中國地大物博,東西南北各地的古建築都有自己的風格,有很多還被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今天就讓我們進入?古建築的保護?一課,來探究一下我們身邊的古建築,並學習保護古建築。板書課題。二、新授階段⒈欣賞感知欣賞圖片:中國古代建築欣賞------北京故宮、貴州地坪風雨橋、北京四合院、江南水鄉等。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並說出這些古建築的名稱、地理位置,初步感受建築風貌及藝術價值。⒉結合圖片了解古建築的分類宮殿是皇帝的居所,建築面積龐大。宮殿的建築有嚴格的法那麼,裡面雕梁畫棟,精美至極。壇是中國古代用來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動的地方。主體建築四周要築一至二重低矮的圍牆,四面開門。中國園林中水榭的形式是在水邊架起平台, 平台一部份架在岸上, 一部份凌空伸八水面, 平台跨水部份以梁, 柱凌空架設於水面之上。塔是佛教建築中獨特的一種形式, 用來供奉或收藏佛舍利, 佛像, 佛經等, 是高聳型點式建築。塔身每層都砌出額, 門, 窗的形式。坊是中國古代具有表彰, 紀念, 標志等作用的建築物。在單排立柱上加額枋等而不加屋頂的成為牌坊。三、整理交流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古建築資料或相關故事。談談自己對於親身游歷過的古建築的認識、感想。欣賞課件中展示的家鄉古建築,感受家鄉古建築的藝術美,如日照革命烈士陵園,丁肇中故居,五蓮山和九仙山上的古建築等。四、保護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古建築的保護方法,並以多種形式展現:宣傳畫、手抄報、古建築模型等。或嘗試撰寫簡單的調查報告。五、
『柒』 線描畫 有哪些線條線條 (含圖片)
線描畫主要由線,又稱為線條、點、面等構成的一種繪畫。線描畫的繪畫工具比較簡單,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繪畫,既可以對物象進行細致入微地刻畫,也可以對物象進行簡單地藝術處理,傳統的線條畫多局限於白描畫或者是單純的簡筆畫。
用線條的變化來描繪對象及其形體結構的繪畫方式,是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種繪畫方式,也是我國傳統繪畫的方式之一。
『捌』 最簡單的畫畫圖片大全
最簡單的畫畫圖片大全
最簡單的畫畫圖片大全,教孩子進行一些簡單的繪畫其實也是一門技術活,這樣的畫作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有助於孩子成長,下面為大家分享最簡單的畫畫圖片大全。
最簡單的畫畫圖片大全1
首先在白紙上,用黑色碳素筆畫出人物的頭部輪廓。我們在其頭部為其畫出兩個馬尾辮發型。
黑色碳素筆勾勒發絲紋理,我們畫出兒童的`脖頸和肩膀。線條下沿畫出兒童的身體輪廓。
用筆畫出兒童的服裝,核實碳素筆十字排線法給服裝填色。具體畫法可參見如下圖所示。我們給孩子畫出手臂和雙腳,在其雙腳上畫出毛線襪子。我們給兒童畫出一把椅子。
我們在兒童前方畫出一台電視機,在電視機屏幕前畫出一些花朵和枝葉圖案。在兒童椅子旁邊畫出一個盆栽。
最簡單的畫畫圖片大全2
首先畫一個「s」。
然後上下各畫一條豎線進行連接。
然後左右各畫一個頭和身體。
然後畫眼睛和嘴巴。
最後塗上腮紅再畫一顆心,完成。
最簡單的畫畫圖片大全3
首先畫出一隻鯉魚。
再畫出另外一隻鯉魚。
畫出水中的泡泡。
畫出水中的水草。
把兩條鯉魚塗成紅色。
把泡泡塗成藍色,水草塗成綠色。這樣漂亮的粉筆畫就畫好了。
『玖』 六年級美術繪畫作品簡單畫的圖片
美術學習價值主要體現在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參與 文化的傳承和交流,下面是我整理的六年級美術繪畫作品簡單畫的圖片。
六年級美術繪畫作品簡單畫的圖片
六年級美術繪畫作品簡單畫的圖片1
六年級美術繪畫作品簡單畫的圖片2
六年級美術繪畫作品簡單畫的圖片3
六年級美術繪畫作品簡單畫的圖片4
六年級美術繪畫作品簡單畫的圖片5
創造是人的基本潛能,而身心自由是創新潛能得以開發的基本條件。只有在寬松愉悅的環境里,學生才敢於自由想像、標新立異和創新,使個性獲得發展。
因此,課堂上需要教師去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利於師生情感交流的比較寬容的學習環境,創造自由的空間,提供學習、實踐的機會,使美術教學有一個民主、寬松、和諧、愉悅、包容的氛圍,在整個學習探究過程中,時時、人人有提問、發表、展示的機會,讓學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提供最適宜的創造活動環境,讓學生自由奔放和新穎地想像,在無拘無束的氛圍里自由地呼吸,引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讓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可以表達自己內心的喜悅、憤怒、遺憾和沮喪,在這樣平等自由寬松的環境中,學生才能敢問,敢質疑,才能進一步的探究與創造。就在在這樣寬松的氛圍中,如在學習《飛流直下三千尺》一課中,學生積極提出了:在宣紙上畫畫有什麼不一樣?瀑布用什麼方法來表現?水墨畫在畫時要注意什麼?等一系列問題,在後來的探究創作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創作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作業。
課堂美術綜合探究學習中要創設質疑問難的情境,開放思維的空間,挖掘教材中有利於激發學生創造思維的因素,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使其或獨立思考,或互相質疑,或大膽想像,或相互爭議。特別是要鼓勵學生不顧生疑,大膽發問,對問題、新知識始終有好奇心與求知慾,培養對問題主動思考的質疑態度和批判精神。
猜你喜歡:
1. 六年級簡單繪畫大全
2. 六年級繪畫作品大全
3. 簡單的繪畫作品大全
4. 簡單的繪畫作品圖片大全
5. 小學六年級繪畫作品圖片大全
『拾』 簡單素描畫圖片大全
簡單素描畫圖片大全1
簡單素描畫圖片大全2
簡單素描畫圖片大全3
簡單素描畫圖片大全4
簡單素描畫圖片大全5
簡單素描畫圖片大全6
簡單素描畫圖片大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