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宣傳傳染病圖片大全簡單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宣傳傳染病圖片大全簡單

發布時間: 2023-01-17 16:15:52

⑴ 預防秋季傳染病黑板報

因為秋季處於夏季和冬季之間,所以夏季和冬季的傳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發生,請大家不要麻痹大意。尤其是腸道傳染病,如霍亂、傷寒、細菌性(阿米瘡痢疾)痢疾、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因為秋季天氣仍然炎熱,各種細菌、病毒性仍處於旺盛生長繁殖期,食物、水源、環境仍然容易受到傳染,所以疾病仍容易發生與流行。病媒生物如蒼蠅、蚊子、蟑螂等在秋季繁殖頻繁,它們攜帶各種病源體傳染食物、水源、環境。
1、要搞好室內衛生,搞好糞便管理,清除拉圾,疏通污水溝,消滅蚊子、蒼蠅、老鼠、蟑螂等四害;
2、搞好飲食衛生:不吃腐敗變質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潔食物,不吃蒼蠅、蟑螂等叮爬過的食物,碗、筷等餐具要嚴格消毒,傳染病人和帶菌者要暫時調離飲食服務工作崗位;
3、養成個人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五要」、「七不要」。(即「五要」即要按時作息;要睡前刷牙;要飯前、便後洗手;要勤洗澡洗衣服;要勤剪指甲勤理發。「七不要」即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小便;不亂扔果皮、紙屑等廢物;不吸煙吸毒;不喝生水;不食不潔食品;不用公共毛巾和未消毒杯碗、筷。)
4、腸道傳染病的普通症狀,起病急,腹痛,腹瀉,排稀便一天可達十次以上,繼之膿血便,偶爾伴有輕度發熱,四肢無力。嚴重的有惡心、嘔吐、脫水等症狀。
5、及時發現和控制傳染病源:發現病人或可疑病人,要及時向醫務室報告,做到早隔離、早治療。 | 評論(7)

⑵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手抄報的圖片


2017世界防治結核病日手抄報的圖片大全01

2017世界防治結核病日手抄報的圖片大全02

2017世界防治結核病日手抄報的圖片大全03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背景資料

結核病屬於慢性傳染病,由結核桿菌引起,其中肺結核病最為常見。歷史上,結核病曾與天花、鼠疫和霍亂等傳染病一樣,在全世界范圍內廣為流行。1882年3月24日,德國科學家羅伯特·科赫宣布發現結核桿菌是導致結核病的病原菌,從而給防治結核病帶來突破。此後,隨著抗結核葯物研製成功,結核病的流行得到有效控制,並在一些地區絕跡。為了紀念科赫的偉大發現,世界衛生組織與國際預防結核病和肺部疾病聯盟在1982年決定,將每年的3月24日確定為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全球流動人口增加、結核病防治工作受到忽視等多種因素,結核病再度在全球范圍內流行。1993年4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球處於結核病緊急狀態。1995年底,世界衛生組織與其他國際組織一起倡議,提高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影響力,以引起公眾對結核病問題的關注。

近年來,全球結核病防治形勢依然嚴峻。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2006年全球新增920萬個結核病例,有170萬人死於結核病。世界衛生組織2004年提出,爭取在2015年將全球結核病患者減少50%。但目前,全球結核病防治工作受到多種因素制約而進展緩慢,其中包括耐多葯結核病患者正在增多、結核病與艾滋病相互作用、防治資金不足等。

盡管我國不斷加大對結核病的防控力度,但結核病疫情仍十分嚴重。今年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在中國的宣傳主題為“控制結核,人人有責——關注農民工,共享健康”。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發展歷史

1882年3月24日是世界著名的德國科學家科赫氏在柏林宣讀發現結核菌的日子。

當時結核病正在歐洲和美洲猖獗流行,由於科赫氏發現了結核菌,為以後結核病研究和控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學基礎,為可能消除結核病帶來了希望。盡管本世紀50年代有效的抗結核葯物問世,但世界大多數人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療服務措施。從1882年科赫氏發現了結核菌以來至少有2億人被結核病奪去了生命。

1982年3月24日由國際防癆協會和世界衛生組織倡議、各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舉辦紀念羅伯特·科霍發現結核菌100周年活動,國際防癆協會的會員之一非洲馬利共和國的防癆協會提議,要像其它世界衛生日一樣,設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這個建議後來被國際防癆協會理事會採納。從那時起,國際防癆和肺病協會和世界衛生組織就開始舉辦各種紀念活動,但局限在一定的活動范圍,缺乏大規模行動。

1993年4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在倫敦召開46屆世界衛生大會,會上通過了“全球結核病緊急狀態宣言”。要求世界各國採取緊急措施,積極與結核病危機作斗爭,並希望加強對防治結核病的宣傳,以喚起各國對控制結核病疫情的高度重視。

1995年底WHO為了更進一步地推動全球結核病預防控制的宣傳活動,喚起公眾與結核病作斗爭的意識,與IUATLD及其他國際組織一起倡議,要提高這個重要日子的影響力。

1996年2月8日中國衛生部發文,要積極響應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積極開展“3.24世界防治結核病日”的宣傳活動。

⑶ 預防傳染病的手抄報

預防疾病的標語

1.要經常開窗通風,保證室內空氣流通,勤換、勤曬衣服、被褥。搞好室內衛生,保持室內清潔。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外出歸來要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著口鼻,不應共用毛巾、牙具。

3.學習傳染病防治法,是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

4.選擇健康生活方式,增強自我保健能力。

5.宣傳傳染病防治法,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

6.防治甲流四到位:思想到位、責任到位、宣傳到位、措施到位。

7.搞好家庭環境衛生,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8.風疹是由風疹病毒通過呼吸道和直接接觸傳播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

9.防病起、快就醫、及時治、莫麻痹常鍛煉、強身體、衣適量、莫著涼。

10.飯前便後要洗手,預防病毒從口入。

11.多喝開水或茶水,保持鼻黏膜和咽喉部的濕潤。

12.傳染病防治法,利國利民。

13.勤洗手、喝開水、吃熟食。

14.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常通風、曬衣被。

如何預防傳染病

1、傳染病是一大類疾病的總稱,人群當中通常對於傳染病有一些不正確的認識,甚至有一定的恐懼的心理,認為和傳染病人接觸都會造成疾病的感染,但是不同類型的傳染病,傳播途徑、傳播特點是不相同的,要通過了解不同傳染病的特點,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

2、傳染病的預防,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應該控制傳染源,及時發現患者,包括一些隱性感染者,及時進行隔離,不同的傳染病隔離方式是不一樣的,比如常見的血液隔離、體液隔離、呼吸道隔離、接觸隔離等。其次要切斷傳播途徑,比如而液體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致病病原體,如果接觸有可能會造成感染,這時候應該嚴格的消毒處理。然後就是進行保護易感人群,最主要的是使用疫苗進行免疫接種,比如乙肝病毒的預防,可以通過接種乙肝疫苗來達到預防的效果。

傳染病基本知識

傳染病是病原微生物感染機體後所產生的有傳染性的疾病,一般來說凡具有病原體且具有傳播可能的疾病均可稱為傳染病,而我們平時所說的傳染病是指法定管理傳染病的病種(此為狹義的傳染病)。由原蟲或蠕蟲感染人體後產生的疾病又稱為寄生蟲病。傳染病學是研究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在人體內、外環境中發生、發展、傳播和防治規律的科學。其重點是研究這些疾病的發病機理、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方法,同時兼顧流行病學和預防措施的研究,以求達到防治結合的目的。

⑷ 傳染病防治手抄報圖片簡單又漂亮


⑸ 安全主題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

⑹ 傳染病知識宣傳手抄報

一、常見傳染病基本知識


1.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傳播。典型的臨床症狀是: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症狀。一般秋冬季節是其高發期。


2.水痘 :病人從出現皮疹前2日至出疹後6日具有傳染性。患病初期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症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軀干、頭部較多,四肢處較少。大部分情況下,病人症狀都是輕微的,可不治而愈。


3.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在腮腺明顯腫脹前6-7日至腫脹後9日期間具有傳染性。患病初期可有發熱、頭痛、無力、食慾不振等前驅症狀,發病1-2日後出現顴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後出現唾液腺腫大,通常可見一側或雙側腮腺腫大。


4.風疹 :病人出疹前1周到出疹後2周的上呼吸道分泌物都有傳染性。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出疹、淋巴結腫大和結膜炎,病程短。


5.流行性腦膜炎: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臨床表現為發熱、頭痛、嘔吐、皮膚粘膜瘀點、瘀斑及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征。本病主要經由咳嗽、噴嚏、說話等由飛沫直接從空氣中傳播,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春季發病較多。


不同的傳染病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但基本的預防措施是相通的,我們只要注意預防,就能有效地減少疾病的發生和傳播。


預防方法:


1.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避免穿堂風,以免著涼,經常曬洗衣物及被褥,注意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


2.不在人口密集、空氣污染的場所長時間逗留,如大型超市、快餐店、游樂場所、影劇院等。


3.勤洗手,並用流動水徹底清洗干凈,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或擦凈。


4.避免與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5.到醫院就診最好戴口罩,回家後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6.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每天要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


7.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機體免疫能力。合理膳食,增加營養。可以吃板藍根、醋浸大蒜頭等方法預防感冒。


8.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每天保證有一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


9.當身體不適時要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葯。必要時可以接種相應的疫苗。


10.避免接觸傳染病人,盡量不到傳染病流行疫區去。


11.如有發現傳染病,要及時隔離治療,以免傳染病的蔓延。

一、常見傳染病基本知識


1.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傳播。典型的臨床症狀是: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症狀。一般秋冬季節是其高發期。


2.水痘 :病人從出現皮疹前2日至出疹後6日具有傳染性。患病初期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症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軀干、頭部較多,四肢處較少。大部分情況下,病人症狀都是輕微的,可不治而愈。


3.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在腮腺明顯腫脹前6-7日至腫脹後9日期間具有傳染性。患病初期可有發熱、頭痛、無力、食慾不振等前驅症狀,發病1-2日後出現顴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後出現唾液腺腫大,通常可見一側或雙側腮腺腫大。


4.風疹 :病人出疹前1周到出疹後2周的上呼吸道分泌物都有傳染性。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出疹、淋巴結腫大和結膜炎,病程短。


5.流行性腦膜炎: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臨床表現為發熱、頭痛、嘔吐、皮膚粘膜瘀點、瘀斑及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征。本病主要經由咳嗽、噴嚏、說話等由飛沫直接從空氣中傳播,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春季發病較多。


不同的傳染病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但基本的預防措施是相通的,我們只要注意預防,就能有效地減少疾病的發生和傳播。


預防方法:


1.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避免穿堂風,以免著涼,經常曬洗衣物及被褥,注意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


2.不在人口密集、空氣污染的場所長時間逗留,如大型超市、快餐店、游樂場所、影劇院等。


3.勤洗手,並用流動水徹底清洗干凈,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或擦凈。


4.避免與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5.到醫院就診最好戴口罩,回家後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6.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每天要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


7.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機體免疫能力。合理膳食,增加營養。可以吃板藍根、醋浸大蒜頭等方法預防感冒。


8.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每天保證有一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


9.當身體不適時要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葯。必要時可以接種相應的疫苗。


10.避免接觸傳染病人,盡量不到傳染病流行疫區去。


11.如有發現傳染病,要及時隔離治療,以免傳染病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