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衣服發型 » 紅衣服女子抱著古箏的圖片
擴展閱讀
女生和渣男搞笑圖片 2023-08-31 22:07:09
嘻嘻長什麼樣圖片 2023-08-31 22:06:10

紅衣服女子抱著古箏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1-18 22:27:47

❶ 河南鄉村女孩古箏直播走紅,為爺爺付醫葯費,背後有著怎樣的感人故事

夏晚晴是河南女孩,對音樂特別喜愛。家庭條件差,靠著對音樂喜愛,選擇古箏。一路走來更多是心酸,為了夢想,吃過各種苦。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夏晚晴故事,為了省錢,選擇最便宜古箏,大學期間4年貸款兩萬。讀大學,讀完大學靠自己賺錢還貸款。她天南海北跑演出,一年居無定所。難過時候,坐在公園里大哭一場,哭完之後,繼續生活。為了追夢,她拿著古箏演出,受盡生活磨難。

看到夏晚晴一路走來不容易,告訴我們,生活沒有容易二字,為了夢想。我們要更加努力,不要被困難打到,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特別重要,那就是努力再努力。

❷ 大衣哥朱之文秀古箏才藝!大肚腩費力推石磨,腳踩爛布鞋一臉驕傲,怎麼看

每當討論起大衣哥,網友們總會不自覺地侃侃而談,的確,一位以種地打工為生的農民,竟然可以在短短十年裡成長為家喻戶曉的草根明星,朱之文的人生經歷堪稱一段傳奇。隨著短視頻行業逐漸火熱,大衣哥的生活常態也暴露在了鏡頭下,這不,就有朱樓村村民曬出了一段視頻,畫面中的大衣哥罕見地展示起了古箏才藝,引得身旁人拍手叫絕。

當天,大衣哥端坐在自己的書房內,身上穿著的正是父親節時小偉送給自己的那件藏藍色Polo衫,看上去非常精神,面對村民的鏡頭,朱之文竟然雙手撫琴,彈奏了一曲古箏,雖然技藝不如的他的歌喉那般迷人,但大衣哥的深情卻十分投入,好似沉浸在了琴聲中。

彈奏結束之後,大衣哥又帶著客人來到了院子里,參觀別致院景的同時,更是手把手展示起了庄戶人家是如何使用石磨的,只見他把晾曬好的玉米倒在石磨的槽子中,然後雙手扶住木棒,一圈圈地轉動起來,別看大衣哥如今上了年紀,但干農活的時候卻是健步如飛,一眨眼的功夫,玉米粒全部被磨成了面。

但正因如此,也恰恰體現了大衣哥初心不改,時刻牢記自己農民的身份,據說最近個把月正是農忙時節,大衣哥整日都會去到田間地頭照看耕地,前幾天更是頂著烈日給棉花苗打杈,熱得滿頭大汗也毫不在意。

❸ 河南鄉村女孩苦練古箏為爺爺賺到6萬元醫葯費,直播行業有多賺錢

河南鄉村女孩苦練古箏為爺爺賺到6萬元醫葯費,通過這件事情可以看出主播行業是非常賺錢的。其實隨著網路行業的興起,很多人都開始做起了博主,不僅將自己的一些生活片段,剪成視頻發布到網上,另外也會通過網路來告知他人,自己的生活困境。

其實對於這個女生的打榜,小編還是比較支持的,但是其他的一些網紅就要反思一下自己的高收入了。很多人因為直播行業掙錢,於是辭去了自己的工作,潛心修煉或者是煉自己的號,只要發視頻,有流量,吸引人前來觀看,為自己積累了一些的粉絲,那麼就可以開啟直播帶貨了,要知道直播帶貨也是非常掙錢的。

❹ 酷狗鈴聲中穿紅色衣服彈古箏的是那首歌

歌曲名《芒種?(Live)》。由 趙露思演唱,身穿驚艷紅裝,一手古箏傾情演唱。《芒種》是由假寐作詞,殤小謹作曲,趙方婧和音闕詩聽演唱的歌曲。

❺ 月亮代表我的心 古箏譜

《月亮代表我的心》古箏譜

(5)紅衣服女子抱著古箏的圖片擴展閱讀

《月亮代表我的心》,該歌曲收錄在專輯《鄧麗君精選1》中,由環球唱片公司發行於1980-01-01,該張專輯包含了10首歌曲。

該歌曲其他版本

1、張鈺琪演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該歌曲收錄在專輯《明日之子水晶時代 第二期》中,2019-06-29發行,該張專輯包含了10首歌曲。

2、費玉清演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該歌曲收錄在專輯《何日君再來》中,由華納唱片公司發行於2003-09-01,該張專輯包含了10首歌曲。

❻ 古箏和古琴有啥區別

古箏和古琴是兩種不同的樂器,那麼這兩種樂器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我為大家介紹關於古箏和古琴的區別,歡迎大家閱讀。

其一,形成年代:

古琴:原名「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

本世紀初期為了和其他樂器的統稱區別,改稱為「古琴」,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彈撥類樂器,有實據可考至少形成於3000多年前,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琴的創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等說,作為追記的傳說,可不必盡信,但卻可看出琴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詩經關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亦有:「琴瑟擊鼓,以御田祖」等記載。

古箏又名"秦箏"。

早在戰國的時候箏就已經流行了:「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罄築、彈箏。」(《戰國策—齊策》)。自秦、漢以來從我國西北地區逐漸流傳到全國各地,逐漸形成了各具濃郁地方特色的流派。

箏的起源主要有四種說法:

說法一、相傳秦時有婉無義者,將瑟(樂器)傳與兩個女子,二女要爭,引破為二,所以稱"秦箏"。

說法二:箏築同源說:在史料上也有不少記錄,根據東漢應劭《風俗通》的記載,『箏,謹按禮、樂記,五弦,築身也』,及同時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中也敘述到『箏,鼓弦築身樂也』。

說法三:箏是由秦國名將蒙恬所造或改革而成的,史載:漢應劭《風俗通》『僅按禮樂記五弦,築身也。今並、涼二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

說法四:箏為漢代京房所造,承上述舊唐書音樂志提到:『箏本秦聲也,相傳雲蒙恬所造,非也』其後述是『箏與瑟同而弦少。案京房造五音準如瑟,十三弦,此乃箏也』。

其二,形制區別:

古琴琴身以琴面與底板相合而成,琴面系有7根弦,故古稱"七弦琴"。琴弦由絲絨繩系住,拴繞於雁足(弦軸)上,屬彈撥樂類的"無馬樂器";

古琴由桐木和梓木所制,形體造物宏襪型頗有典故。琴體總長度為3尺6寸5分(摺合約1225mm),以象徵一年有365天,琴面呈拱弧形,代表天,琴底平,則代表地,以此印證「天圓地方」之說。古琴共有十三個徵位,裝飾以金玉的圓點來標示其泛音音位,演奏時以指觸弦,即十三音也。古琴的七根弦系進化演變而來,史書記載,最早期的古琴僅設有五根弦,以象徵金、木、水、火、士,周文王為悼念其死去的兒子伯邑考,故增加了一根弦武王在伐紂時,為鼓舞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有「文武七弦琴」之稱。現代知名的斫琴家李一凡、王鵬所斫古琴被譽為「文武二琴」。

古罩激琴的結構頗有分寸講究,詳盡分類有琴額、岳山、承露、起項、琴頸、琴肩、琴弦、徵位、琴腰、龍齦、冠角(焦尾)等。古琴彈奏的時間越長,琴音會越圓潤、淳和,若長時間閑置不彈而一朝拾起,其聲音會回生而黯然失色,所以有人說古琴善通靈性,便是指此。

古琴常見的造型有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區別是依琴體的項、腰形制而不同。琴漆的斷紋是古琴年代久遠的標志。古琴由於長期演奏的振動和木質、漆底的不同,可形成斷紋。如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裂斷、龜紋斷等,有斷紋的琴,其琴音清淳、明澈,外觀美觀,所以更顯名貴。

古箏則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構成。最早的箏為5根弦,戰國末期發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紀60年代為21弦,近年也有增加到24-26弦的箏。琴弦均勻排列於箏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馬支起,屬於彈撥樂類的"有馬樂器"。從樂器形制、製作工藝與構造上來說,今天的箏已與古時的箏有較多區別。

目前古箏的統一規格為:1.63米,21弦。古箏的面板大多數採用桐木製造,框架為白松,箏首、尾、四周側板有紅木、老紅木(緬酸枝)、金絲楠木、紫檀等名貴木材,古箏的音質取決於面板和琴弦,周邊用料對古箏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紅木、紫檀、金絲楠木為佳。早期到近代也有過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區的箏又有多種定弦法,箏的新種絕慶類還有「蝶式箏」、「轉調箏」等。

其三,音域、音色、表現力

古琴雖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寬達四個多八度,藉助面板上的十三個"琴徵",可以彈奏出許多的泛音和按音。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樸而典雅,表現力富有內涵,異常豐富,故古時被文人雅士列為"琴、棋、書、畫"之首。

而古箏基本上是一弦1-2個音,同一弦中移動弦馬(柱),可以調作音高,音域寬廣,音量宏大,音色淳厚優美,悠揚悅耳,表現力豐富而形象。

看過金庸小說的,一定會記得曲洋與劉正風合奏的那首《笑傲江湖》曲,那就是古琴和蕭合奏的.。王維的彈琴界境更是讓人嚮往,「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而李白在《聽蜀僧睿彈琴》時寫道「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余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這種彈琴姿勢是何等瀟灑。

目前來說,古琴方面王鵬、李一凡、馬維衡等幾個斫琴師所斫的琴音色、表現力方面是公認的好,古箏的話台灣宏聲、上海鼎韻、西安東韻這幾個品牌的琴質量較高。

其四,曲譜

古琴琴譜自成一格,古時多用"文字譜",到了唐朝後多用「減字譜";減字譜相傳為唐代曹柔據文字譜簡化、縮寫而成。減字譜的每一字塊為由漢字減少筆畫後組合而成的復合字。這種譜式主要只記指法動作和弦序、徽位而不記音高和節奏,所以是屬於指法譜。

而古箏古時多用"工尺譜",現今多用"簡譜"、"五線譜"。

其五,流派

古琴的流派主要按地域分:著名琴派有浙派(郭楚望、毛敏仲)、虞山派(李一凡、嚴天池)、廣陵派(徐常遇、徐祜)、浦城派(祝桐君、許漁樵)、泛川派(張孔山、顧玉成)、九嶷派(楊時百、管平湖)、諸城派(王溥長、王雩門)、嶺南派(黃景星、李寶光)、梅庵派(王燕卿、徐立孫)等。

古箏分為山東箏、河南箏、潮州箏、客家箏、浙江箏、福建箏、內蒙箏(即雅托葛)、朝鮮族的伽揶琴(即延邊箏)和被稱為真秦之聲的陝西箏九個流派。

其六,演奏方法

古琴的彈奏,多稱為「撫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撥弦。右手基本指法有:勾、剔、抹、挑、托、擘、打、摘等。左手基本指法有:吟、猱、綽、注等等。彈奏時,右手能夠同時撥動兩根琴弦作和音。在右手撥弦、左手按弦取音時,可作往復擺動的「吟」、「猱」和上滑音「綽」、下滑音「注」等多種技巧奏法,從而形成古琴所特有的演奏風格。

古琴的彈奏還有很多琴道、琴德方面的講究,因此自古以來琴家們往往都操守五不彈之原則。即:其一,疾風甚雨不彈。疾風聲枯,甚雨音拙,所以不彈。其二,於塵市不彈。這是因為塵市喧鬧,噪雜不靜,俗氣又重,故與琴文化精神相違。其三,對俗子不彈。市井粗俗之人,不解雅趣,不識風情,難體琴道之妙,自然不為知音。其四,不坐不彈。因操琴須氣定神閑,不可有浮躁之氣。所以琴家不能立而彈琴。其五,衣冠不整不彈。琴家操琴時,須潔凈身心而穿著寬松舒適的衣服。如《紅樓夢》第八十六回「若必要撫琴,先須衣冠整齊,或鶴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儀表,那才能稱聖人之器,然後盥了手,焚上香,方才將身就在榻邊,把琴放在案上,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兒,對著自己的當心,兩手方從容抬起,這才身心俱正.還要知道輕重疾徐,卷舒自若,體態尊重方好。

而古箏常用演奏手法採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撥弦,彈出旋律和掌握節奏,用左手在箏柱左側順應弦的張力、控制弦音的變化,以潤色旋律。箏的指法頗多,右手有托、劈、挑、抹、剔、勾、搖、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顫等。 

❼ 14歲女孩參加古箏比賽穿什麼衣服好

一、旗袍。顏色最好為正紅、金黃、藍色、粉色。最好有立起來的領子。上面最好綉荷花、櫻花之類的,袖子不要太寬太長
二、如果是民族歌曲,可以根據這首曲子的地方特色去借(買)衣服。
三、唐裝,要那種有紗的,而且不要太寬太大,否則顯得小孩太瘦。而且袖子不要太長太寬,否則容易妨礙撥弦等。
發型有以下幾種:
一、頭發較短的話可以讓理發店的人給梳比較古典的雙髻,然後帶一些額鏈之類的首飾。
二、頭發很長的話就挽成髻或是上面挽成髻下面披肩。上邊插一些古典的簪釵(首飾店都有)
三、如果是娃娃頭就不要動了,娃娃頭配旗袍也很漂亮的。
四、如果穿民族服裝,可以梳多一點的小辮子,然後盤起來,額鏈簪釵連珠之類的多帶一些。

❽ 參加古箏比賽最好穿什麼衣服 不要旗袍 而且也不能是休閑服

一般來說,是穿改良旗袍,就是上半身是旗袍,下半身是蓬開來的紗裙那種,當然,雖然一般是這樣子,可是我對穿旗袍彈古箏是持保留態度的。

漢服的話確實端莊,但是個人以為漢服的氣質比較適合古琴一些。

個人認為比較成功的造型是常靜老師的這款造型【已附圖】,衣服跟發型都並不是太繁復,而且與古箏在一起看起來也比較和諧美觀,親可以參考下。

❾ 學古箏好還是古琴好

古箏比較好。
古箏的聲音大,很動聽,彈奏的時候加持力很強。古琴聲音小,比較內向。只有在某些特殊的環境下會特別感動人,而往往感動的也只是彈琴人自己。
所以古箏比較傾向於是彈給別人聽的,古琴則更傾向於彈給自己聽。古箏一彈,就會有許多人被吸引過來聽,而古琴的知音卻總是可遇不可求的。

❿ 兒童古箏演出化妝圖片,女孩彈古箏妝容

對於大部分家長來說都會讓孩子學習古箏一類比較文雅的項目,同時為了讓孩子參加各種表演獲得加分,自己也會不斷的努力去學習相關妝容,但新手父母對於兒童古箏演出化妝圖片、女孩彈古箏妝容都還不是很了解,所以下面就為大家總結介紹一下。

兒童古箏演出首先還是需要使用粉底液、潤膚乳等進行基礎的打底和皮膚保護工作,然後就是根據衣服的顏色來說決定,眼部妝容的主要色調,一般如果衣服是粉紅色的,那麼眼影也需要選擇粉紅色的,這樣整體看起來才會更加的協調,從眼窩的位置開始用眼影進行塗抹,一直到眼尾的部位,具體的大小、面積需要根據眼部形狀確定。

然後就是根據皮膚選擇腮紅,如果是膚色比較白的,就需要使用紅色的,如果是皮膚比較黃或者黑一點的,則最好使用粉紅相間的。

另外孩子的發型可以做成公主頭,也可以用齊劉海的黑長直造成,搭配上旗袍就能讓人感覺非常文靜和可愛。

兒童古箏演出風格也是比較多的,具體還是需要根據彈奏曲子的風格進行決定,從而打造出協調的妝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