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是什麼鳥
金翅雀---幼鳥
(學名:Carelis sinica)又名金翅、綠雀。小型鳥類,體長12-14厘米。嘴細直而尖,基部粗厚,頭頂暗灰色。背栗褐色具暗色羽干紋,腰金黃色,尾下覆羽和尾基金黃色,翅上翅下都有一塊大的金黃色塊斑,無論站立還是飛翔時都醒目。棲息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腳和平原等開闊地帶的疏林中。常單獨或成對活動,秋冬季節也成群,有時集群多達數十隻甚至上百隻。主要以植物果實、種子、草子和穀粒等農作物為食。分布於俄羅斯薩哈林島、堪察加半島、日本和朝鮮等地。
中文學名
金翅雀
拉丁學名
Carelis sinica
別稱
金翅、綠雀、蘆花黃雀、黃彈鳥、黃楠鳥、磧弱、谷雀
2. 請問養鳥愛好者們 我家這是什麼品種的鳥 如何分辨公母 賣家說這鳥很愛干凈 愛自己清理洗澡
麻雀,屬於文鳥科,留鳥。
關於麻雀的放養就不多說了,只要是掏的雛子,和鳥建立很好的關系,常訓練。。就可以做到,這里主要說說如何把麻雀作為鳴叫鳥來玩賞的一些方法。
對於麻雀的叫聲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因為它就生活在我們周圍,每天早晚只要稍微留心點都可以隨時聽到,唧唧喳喳的,不算好聽,也談不上什麼韻律,不過非常的熱鬧。麻雀本身也沒有華麗的外衣,可以說它即不是很好的鳴叫鳥,更不算觀賞籠鳥。不過近年在南京,上海等地有相對固定專門飼養麻雀的群體出現,這些人大都是把麻雀當作鳴叫鳥來飼養。專門飼養麻雀的起源無從考證,但我所知道的是很多人開始飼養麻雀是為了給百靈鳥押口的,在飼養過程中漫漫發現麻雀其實也可以學叫口,也可以叫出自己的一套,(特別是雛鳥養大的通過一段時間的押口調教完全能夠叫出許多巧來),另外飼養麻雀還有個優勢——資源豐富,價格便宜,於是有很多人開始嘗試。。。。。。現在在南京鳥市可以看到除了養綉眼的,就是很多籠里架上的麻雀,已經很有規模,而且南京也有專門飼養麻雀的籠具。
我個人認為麻雀很有飼養價值,當然也許因為個人偏好,家裡有一隻養好的麻雀肯定非常熱鬧,它不象大多鳴叫鳥那樣有歇口期,養的到家的換羽期都叫,麻雀不畏寒冷,寒冬臘月里一樣可以長鳴不止,特別是對那些飼養冬季歇口鳥的朋友來說是一種很好的補充。到了春季如果飼養得法,可以欣賞到你養的麻雀的舞鳴,尾巴和頭部上翹程U字型,尾部羽毛象扇子一樣撒開再合攏,兩翅下拖不停煽動著,非常威風,可以在鳥台上一邊不挺打轉一邊鳴叫,我覺得那舞姿不亞於百靈。
我們常見的有山麻雀和(樹)麻雀兩種,這里主要介紹山麻雀,(樹)麻雀除毛色外與之相近。
一.特徵。
山麻雀:
體長14厘米左右,羽色艷麗,是麻雀家族裡最漂亮的一種。雄雌異色。雄鳥頂冠及上體為鮮艷的黃褐色或酒紅色,上背具純黑色縱紋,喉黑,臉頰污白。雌鳥色近灰褐,較暗,具深色的寬眼紋及奶油色的長眉紋,腹部灰白。分布范圍:喜馬拉雅山脈、中國西藏高原東部及華中、華南和華東。在我過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南的廣大地區。山麻雀的鳴叫比(樹)麻雀的巧要多一些,聲音更細一些,如想從雛鳥調教選擇山麻雀更好些。
[樹]麻雀:
體長15厘米左右比山麻雀略大的麻雀。頂冠及頸背褐色,兩性同色。成鳥上體近褐,下體皮黃灰色,頸背具完整的灰白色領環。與家麻雀及山麻雀的區別在臉頰具明顯黑色點斑且喉部黑色較少。幼鳥似成鳥但色較黯淡,嘴基黃色。分布范圍:歐洲、中東、中亞和東亞、喜馬拉雅山脈及東南亞。是我過東部眾多城市中最常見的鳥類。
二.習性。
山麻雀喜歡結群棲於高地的開闊林、林地或於近耕地的灌木叢。棲於家麻雀和(樹麻雀)不常出現的城鎮及村莊。是典型的喜群居鳥類,清晨總是結群出外覓食,在一些靠近山地的打穀場常能看到電線上歇的密密麻麻的山麻雀。以作物和草種為主食,繁殖季節捕食昆蟲。喜歡將鳥巢建在杉樹,松樹頂部和垂直的電線桿空洞內,卵程灰白色帶褐色斑點,通常產卵四-五枚。此鳥建巢時的領地性較強,往往方圓一兩百米內不會有兩對鳥同時建巢喂雛。南京地區的山麻雀產量受每年梅雨季節長短的影響。雨水多的年份往往幼鳥數量十分有限。
(樹)麻雀比較常見,愛群居。不多做介紹了。
麻雀雖屬文鳥科,但遠不如其他文鳥乖巧,愛動愛鬧,動作靈活,頻率極快,而且非常聰明。捕捉到的成鳥脾性極大,極難馴化,飼養不得法者往往幾天就掛了,養活了非搬即仰,養個兩三年能當人面開口大叫的已經非常不易,故建議喂養當年的雛鳥和出窩不久的原毛,在野外換好的老毛最好不要去養了,這種鳥花了大功夫養出來,出息也會不大的。
三.鑒賞
從鳥外部來看主要還是身段體形,毛色,站姿,從內在分析主要是鳥脾性的大小。
體形方面主要是要求身材長,毛片薄,沒肩膀,尾巴足(一字尾最好),頭門要寬(當然也別找那種大頭獃子),頂平,嘴殼飽滿,眼大而有神。對麻雀眼睛的相鳥方法可以參見有關百靈的選擇方法,這對麻雀的脾性判斷很重要。
毛色方面對山麻雀尤為重要,養過黃雀的朋友都知道有青公和黃公之分,我覺得山麻雀也是這樣,青公雄山麻雀成鳥背部毛色不夠紅,仔細看可以看出每根紅毛的毛尖處有黃褐色羽梢,鬍子小而淡,臉部羽毛白里發黃,兩肋黃褐色,總體一個特點:身上的毛看起來是一圈圈的,程鱗片狀,嚴重的只比雌鳥紅一點點,幾乎沒鬍子;黃公則相反,背部羽毛紅的正,中間夾雜著一些純黑色背羽,和頭頂紅羽連成一片。臉部雪白,可以說白的發亮,鬍子黑而寬,腹部中央白,兩勒淡青灰色,毛色整而質光滑,看起來十分清爽絢目。我個人在選擇山麻雀時喜歡黃公。
另外由於基因原因,還有兩種變異的毛色品種,一種雄性山麻雀成鳥毛色發橙紅色,雌鳥也比正常的要黃一些。另一種是我們所說的「米湯膠」成鳥毛色很淡。那種純白的或是身上帶白花的應該屬於基因突變的結果。
樹麻雀成鳥雌雄同色,主要看臉白頸箍白,鬍子大而黑的,黑白分明,毛色油亮。
站姿很重要,起碼應該不搬不仰,更不能翻跟頭;提出去的鳥應該抬頭挺胸,旨高氣昂的,切勿縮頭縮腦的,總躲在籠子一角,神情緊張象小偷的鳥提出去實在有點。。。。。。當然這與平時的養功有密切的關系。這里還要說一點,就是麻雀的尾巴,有的鳥尾巴太硬,平時總是上翹著(正常的應該在發情期如此)那就不太美觀,而且籠養容易掃尾巴。
關於麻雀的脾性當然是性大者膛音高,肯叫,而且多為黃公,身段極佳,漂亮!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這樣的鳥來年上了性一定善舞。不過這樣的大多會是武將,難以服籠,進籠後多有仰頭,翻跟頭的動作。如能把這樣的鳥養到可以捧在手中,走到那裡叫到那裡實為極品,也足見你的養功了得!當然這不是做不到,選擇雛鳥開始飼養的成功率高一些,原毛會很難,這些年飼養這樣的原毛我只成功過一次。雖然我喜歡性大的鳥,但這里還是建議初養的朋友開始盡量選擇脾性溫和些的鳥,只要身段毛色都能說的過去,也很值得飼養,效果一樣不差。
四.挑選
1、雛鳥的挑選
山麻雀:
山麻雀成鳥雌雄不同色,通過看鬍子辨別公母比較准。
剛孵出的小鳥不管公母都一個顏色——和成年雌鳥顏色一樣,頭和背部沒有酒紅色的毛。
雄雛臉頰和吼部的毛色是淡青灰色(冷色系),嘴下到吼部的毛根可以看到隱隱發黑,有的時候看到的黑色區域並不明顯,你可以把鳥抓在手上,吹開喉部的羽毛,從毛根深黑轉到毛尖灰色,有的毛尖會有點白岔。雌鳥臉頰和吼部的毛色是淡黃褐色(暖色系),嘴下到吼部的毛色也是這樣,同一色系連成一片,仔細挑選應該就不會錯的。當然我們不能排除鳥販子做手腳,我就看到過有鳥販子用眉筆給雛子麻雀畫鬍子的,呵呵。。。。但是不怕,他們畫不到毛根,而且只要鳥雛臉頰和吼部的毛色發黃,多數就是母的!
選山麻雀雛子有一點要注意的,就是在雄雛中去判斷未來的青公和黃公,因為雛鳥(包括原毛)也會有毛色深淺的,在許多鳥里選毛色深的(發紅的)並不代表這鳥以後換了毛顏色就好,很可能換出來後是毛色就比雌山麻雀紅一點,臉頰發黃,鬍子小而色淡,看上去不清爽的青公;而那種雛鳥整體羽色灰而淡的,偏冷色多的,看上去不好看,灰灰的那種雛鳥往往換了毛後就是頭上和背部的毛色紅的深,臉上的毛非常白,鬍子大而黑的黃公。
另外對雛鳥未來脾性的判斷可以看眼角,這點可以借鑒百靈的相鳥方法,當然這里只是去對以後的情況做個分析,並不是說脾性大的鳥不好,在雛鳥階段完全可以大膽嘗試。還有個辦法是看嘴的顏色,同樣大小的雛鳥在一起,嘴上(嘴根應該發黃,嘴尖部分)發黑色多的,腿和腳趾發黑的,鳥性則大,如果是快出窩的雛什麼已具野性了;嘴從根部到嘴尖都發黃的,腿和腳趾顏色淡灰或肉色的,則性溫順,宜馴養。
(樹)麻雀:
成鳥雌雄同色,雛子麻雀的雌雄辨別除了看精神,頭型以外主要看鬍子,當然雄雛的彈音(叫聲)會高些,亮些。。。。在挑選時全面觀察應該可以挑到自己中意的雛鳥。
雄雛頭門較寬,鬍子色深,最主要的有雄鳥的鬍子一般呈方形(長方形),臉部和頸部白圈的白色較正發亮;雌鳥的鬍子多呈三角形,臉部不夠白;值得注意的是麻雀雛子叫的時候吼管都會波動,如果想通過這個來分辨一般不會太准。。。。
2.原毛的選擇
雌雄的辨別和挑雛子一樣,不多說了,原毛的挑選也有幾點須注意的。
最主要是判斷小鳥出窩的時間
上面談到的看嘴殼和腿的顏色很關鍵,這個時間的鳥已經在野外生活了一短時間,具有一定野性,出窩時間越長的越難養純,如果一不小心找了只脾性壞的鳥,那接下來的飼養往往以放生告終。嘴殼越黑則性越大,腿和腳趾越黑則在野外生活時間越長。
當然還要注意的是別把老母鳥當原毛挑回去養了,那種嘴和腿都是漆黑的,一身舊毛的肯定是老「婦女」。
南京本地的山麻雀雛鳥一般在六月中下旬上市,這樣的話在七月中上旬上市的原毛應該都是頭窩,且出窩時間不長,能在這個時候找到一隻原毛應該最好。到了八月中下旬上市的鳥有的頭頂可能已經出現幾根紅毛,這樣的鳥野性基本已成,飼養難度將回很大;如果到了九月份之後還沒找到一隻中意的鳥最好就算了,或者向朋友要一隻吧。
選擇時那種滿籠子亂撞的武將千萬不要選,在籠里已經仰頭的更不能要了,要找那種頭像低的(喜歡把頭往下鑽的)頭門寬的,蹦的不厲害的。當然最好過到小籠子里單獨再觀察一下。
最好用不帶底板的小籠,用手托住籠底從上方觀察之,如果持續幾分鍾鳥始終在籠底活動這鳥有潛力!(呵呵,這是個壞方法,因為有些鳥本來可能還沒毛病,可給你這樣就嚇出了毛病,鳥販子要叫了),但對麻雀這樣的生鳥來說如果你故意嚇它都沒出現什麼情況的話,這鳥的確值得養了。
在攜帶回家的途中最好將籠具用布都包上,只留底部,生鳥進籠一下黑了容易出問題,籠子都亮著又怕路上嚇出點毛病。
五.飼養
1.雛鳥的喂養
雛子的填食我喜歡用活黃鱔連骨絞碎,拌豆粉,蛋黃(如果雛鳥火大可用綠豆粉,也可將適量青菜葉絞碎拌在食中還可以加些微量元素),比例為3:3:3:0.5:0.5這樣喂的雛鳥長的快,體形大,毛色好。。。。。。味到尾巴長了一小半,開始自己啄東西了就可以上架子了,這里要說一點是一般山麻雀比(樹)麻雀動嘴要早。放上稀食讓它自己啄。注意這時的小鳥最好不要直接進籠子,因為小鳥的活動,練習飛行的慾望非常強烈,在籠中常竄上竄下,有時候一急很可以仰頭甚至翻跟頭,而麻雀一旦仰頭了,再也改不掉,雛鳥照樣如此;而且這時候任其在籠中亂非亂跳很容易把剛長好的尾羽翅膀碰掉,影響美觀影響鳥的正常發育,到那時候後悔就晚了。在架子上可以約束它的行動,也不防礙主人與鳥建立感情,讓小鳥適應了周圍的環境,養成良好的習慣後再進籠子。特別是那些在架子上喜歡把頭往上夠的小鳥更應該多栓一些時間,進籠一旦發現鳥搬了就把它上架子養吧。當然也有朋友直接進籠的,但會把籠子最上面的橫絲給擋起來,不讓鳥抓,這個方法也可以。不管怎樣如果你不想放養的話,盡量少讓雛鳥在外面飛著玩。
小麻雀(雄)開始自己吃食了每天早上就會自言自語的敘了,(有時候白天你看它眼睛閉著在那裡打瞌睡但喉嚨在波動,聲音不高但能聽見),這時可以讓雛鳥聽其他鳥的鳴叫讓它學習,這樣到換毛後,你養的麻雀叫口一定不錯。當然我發現麻雀學習硬食鳥(芙蓉,黃雀。。)百靈類和綉眼的叫口都可以,但想讓它學靛頦這樣的鳥叫就不太現實了。
每天抽一定的時間與幼鳥接觸,用手餵食,喂蟲,讓小鳥養成親人的習慣,小鳥在自己吃食後逐漸減少喂蟲的數量和次數,有空多帶鳥出去溜遛,主要是為了讓它適應外面的環境,培養其愛熱鬧,見「怪」不亂的習慣。不然你的鳥在家裡肯定叫的不錯,出去就。
如果有可能,我會盡量的選擇籠養,因為籠養鳥沒有束縛,到上性的時候可以在台上盡情展示舞鳴,而架養的雖然也能跳舞,但所受限制較多,持續的時間總不長。鳥市上見到架養的麻雀也大多是因為籠養時出了問題才改為架養的。
2.原毛的飼養
剛進籠的鳥野性大,可以多喂幾天穀子,營養成分
3. 麻雀怎麼畫
1、首先畫出一個小三角形,這個是麻雀的尖尖嘴巴。
4. 誰能給我一張正面的小麻雀圖片
網路沒有?
5. 這是什麼鳥
從你的圖片上看,這個是麻雀。
麻雀:是雀科麻雀屬27種小型鳥類的統稱。它們的大小、體色甚相近。一般上體呈棕、黑色的斑雜狀,因而俗稱麻雀。初級飛羽9枚,外側飛羽的淡色羽緣(第一枚除外)在羽基和近端處,形稍擴大,互相駢綴,略成兩道橫斑狀,在飛翔時尤見明顯。嘴短粗而強壯,呈圓錐狀,嘴峰稍曲。除樹麻雀外,雌雄均異色。
6. 麻雀什麼樣子,求圖片
麻雀屬於烏類,它的個頭不大,成年麻雀一般就8-10公分左右長,主要食農作物糧食。。。
麻雀屬鳥類的通稱。嘴短而強健,呈圓錐形,稍向下彎。
麻雀白天四齣覓食,活動范圍在2.5~3千米以內。翅短圓,不耐遠飛。鳴聲喧噪。
主要以穀物為食。當穀物成熟時,多結成大群飛向農田掠食穀物。繁殖期食部分昆蟲,並以昆蟲育雛。繁殖力強。
請看圖片:
7. 麻雀的幼鳥長什麼樣子最好有圖片
剛出生的時候全身無毛,大頭,閉眼,像個肉蛋蛋;長大一點黃嘴,羽毛漸豐,再大就和成鳥差不多了。
8. 麻雀的外形長什麼樣
麻雀屬都是小型鳥類,它們的大小、體色甚相近。一般上體呈棕、黑色的斑雜狀,因而俗稱麻雀。初級飛羽9枚,外側飛羽的淡色羽緣在羽基和近端處,形稍擴大,互相駢綴,略成兩道橫斑狀,在飛翔時尤見明顯。
嘴短粗而強壯,呈圓錐狀,嘴峰稍曲。閉嘴時上下嘴間沒有縫隙。雌雄鳥羽毛的顏色常有區別。雄鳥從額至後頸純肝褐色;上體砂棕褐色,具黑色條紋;
翅上有兩道顯著的近白色橫斑紋;頦和喉黑;雌鳥似雄體,但色彩較淡或暗,額和頰羽具暗色先端,嘴基帶黃色。
(8)又簡單又漂亮的麻雀圖片擴展閱讀:
棲息地海拔高度300-2500米。無論山地、平原、丘陵、草原、沼澤和農田,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各類森林和灌叢中,多活動於林緣疏林、灌叢和草叢中,不喜歡茂密的大森林。
多在有人類集居的地方,城鎮和鄉村,河谷、果園、岩石草坡、房前屋後和路邊樹上活動和覓食。除繁殖、育雛階段外,麻雀是非常喜歡群居的鳥類。
秋季時易形成數百隻乃至數千隻的大群,稱為雀泛,而在冬季它們則多結成十幾只或幾十隻一起活動的小群。
9. 麻雀怎麼畫簡單又漂亮
麻雀簡單漂亮畫法具體如下:
4、最終給路面塗翠綠色,簡易的麻雀簡易畫就畫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