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評價《濟公游記》中游本昌老師的表演
游本昌老師作為老戲骨,演技自然不用說,從作品本身來看,新編《濟公游記》包括了弘揚中華文化精髓、凈化人的心靈的歷史故事。
該劇以詼諧、幽默、智慧的表現形式,歌頌了人間的真善美,並藉以隱喻當今社會所存在的道德問題,是一部寓教於樂,凝聚中國古典佛文化、民族色彩的上佳之作。游本昌先生本著以「演戲要對得起觀眾」的嚴謹作風,對劇本精雕細琢,用拍攝30集電視劇的投資,奉獻出20集精品。
相比之下,前些年翻拍的新濟公就顯得相形見絀了,為了順應當今媒體主流,迎合大眾口味,讓濟公形象更加遠離想像中的模樣。在情節上,《濟公游記》可謂及其精彩,看完之餘讓人回味無窮,而之後翻拍的作品情節拖沓,甚至讓人總想說「狗血」,這顯然是不能望其項背的。
從觀眾角度看,老一輩的人們本就是在《濟公游記》、《紅樓夢》等一代經典的電視劇作品中所浸染的,當然不會忘記。這種情懷在當今浮華喧囂的社會顯得尤為珍貴。其次,年輕人在吃慣了「大魚大肉」之後總會在經典中尋找甘露來浸潤內心,回味經典,向經典致敬這一主題永遠不會磨滅。
畢竟,華而不實的東西終究會消散,而留下的,能真正為人們所用的才是永恆的。
2. 真實的濟公,有三重身份,他到底是人是仙
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見到濟公的形象,一把破扇子,一身破衣服,但他除惡扶弱的形象深入人心。那麼濟公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影視劇塑造出來的?傳說中,濟公原名李修緣,號湖隱,法號道濟。相傳,這位李修緣平日里瘋瘋癲癲的,因此又叫「濟顛和尚」,人物形象也和我們熟知的濟公一樣,破鞋破帽破扇子,衣服也是藏污納垢,他先在國清寺出家,後來又到杭州靈隱寺、凈慈寺為僧。
濟是指扶危濟困、濟世安民,顛是說他形象瘋癲,所以人們也稱濟公為濟顛。除此之外,人們也稱他為羅漢。相傳是因為濟公出生時,國清寺羅漢堂里的降龍羅漢突然傾倒,於是人們便說濟公是羅漢投胎,專門下凡來拯救黎民百姓的。無論是哪種形象,濟公都在人們心中留下很好的映像。你是如何評價濟公的,在你心中他是什麼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