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錢學森觀後感,要1000字左右,快快快~~~急求
錢學森是我國傑出科學人物兩彈一星元勛2009年10月31日逝世於北京享年98歲。對於這樣一位偉大的人我們對他該懷有多大的敬意呢 他說「我一定要讓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和導彈哪怕它的存在帶來質疑和爭論」 他說「不就是天上掉下來個東二么今天掉下來明天我們把它給射上去」 他說「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麼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 他說「不要服我要服科學」 他就是一個人抵五個師的男人 也許到了這個年代我們對於錢學森這位為新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大師並不熟悉。就在上周四學校組織我們觀看《錢學森》這部影片期間充滿了各種感動各種鼓舞心情澎湃。同時也讓我們對錢學森肅然起敬。 《錢學森》這部電影演繹了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傳奇的一生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學院出身的教授錢學森在美國擁有優越的研究環境和資源但他卻心繫祖國歸心似箭一心想利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而意識到錢學森的巨大價值的美方又對其歸國設置了重重障礙甚至以間諜罪逮捕錢學森。最終回國願望強烈的錢學森幾經輾轉回到了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 面對新中國技術、人才、工業等各方面的空白錢學森帶領科研人員從仿製入手根據現有技術和條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國導彈的基礎。 1964年第一枚原子彈試驗成功接著他帶領科研人員克服了天氣地理等困難完成兩彈對接並且在羅布泊靶場成功試射新中國第一枚核導彈 看完影片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在觀影的過程中一些情節的設計讓人看了不僅渾身振奮而且還有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比如錢學森被指控是共產黨被關進監獄蔣英去探監那一段看守的人說你們只有五分鍾的時間蔣英見到丈夫之後一直問「你還好嗎」「他們打你了嗎」錢學森卻一句話都沒說。旁邊的人說「請講英語」而蔣英回應的卻很犀利「難道你沒看出來嗎我們都是中國人」就像外國人問我們一句「Where are you from?」我們能昂首挺胸理直氣壯地提高聲音的分貝告訴他們「I』m ChineseI』m from th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就像錢學森要離開的時候杜布里奇校長很不解地問他「你回去能做什麼呢」錢學森回答「回到我的祖國我總是能做些什麼也許我還可以種蘋果。」 就像登機的時候一個中國的記者問錢學森「你為什麼不回台灣而選擇去大陸呢」錢學森不回答中國記者追問錢學森說「中國人對中國人提問要用中文而不是英語我不想回答你的問題。」 新中國建立之初各方面都很落後依然隨時面臨被外國侵略的危險。為了我國的國防力量的提升也為了爭氣證明中國人不必外國人差錢學森出國時的志向是把最先進的外國東西給學會然後帶入中國為國建設作出貢獻。這種高尚的情懷是作為一中學子的我們所應該學習的我想起了周恩來總理說過的一句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覺得讀書人是應該有這樣的一種氣魄和理想的吧。如果說這次觀影使我學到了什麼的話就是這個志向進取鑽研拼搏奉獻為了祖國 一個人為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傾盡畢生心血最後做成了這個人叫錢學森
❷ 錢學森兒子錢永剛:高中沒畢業就參軍,34歲才上大學後成就如何
1982年錢永剛從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畢業以後,就一直從事著相關方面的工作並成為了高級工程師。
當然他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客座教,自從2004年起,錢永剛就一直在各個大學兼職教授,直到如今還一直從事著教育相關方面的研究,後來還被聘為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的館長,以及一些和錢學森相關的名譽,而這些都是受到的父親的影響所致。
父親對他的影響也真正改變了錢永剛的發展軌跡,如果說錢學森依舊在美國,那麼錢永剛也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條件。就像他的堂弟錢永健一樣,也許錢永剛也可以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如果將錢永剛和錢永健相比,錢永剛在國內雖然很有知名度,但和拿諾貝爾獎的弟弟相比,知名度還是小了一點,想想便會讓人覺得有些遺憾。
❸ 錢學森剛回到祖國時的情景
回到祖國後的錢學森,脫下西服,換上了中山裝。從此,他再也沒有穿過西裝.錢學森本人在回憶他與陳賡大將首次商討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的情景時說,「我說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中國人比他們矮一截?陳賡大將聽了以後,非常高興說,好極了,就要你這句話。」
1955年10月8日,經歷長達5年煎熬的錢學森終於踏上了祖國的土地。這一天,被很多科學家視作中國航天事業的發端之日。
之後,錢學森長期擔任中國火箭和航天計劃的技術領導人,對航天技術、系統科學和系統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開拓性的貢獻。錢學森共發表專著7部,論文300多篇。主要貢獻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應用力學
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的空氣動力學方面和固體力學方面都做過開拓性的工作。與馮•卡門合作進行的可壓縮邊界層的研究,揭示了這一領域的一些溫度變化情況,創立了卡門—錢學森方法。與郭永懷合作最早在跨聲速流動問題中引入上下臨界馬赫數的概念。
②噴氣推進與航天技術
從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錢學森在火箭與航天領域提出了若乾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並實現了火箭助推起飛裝置(JATO),使飛機跑道距離縮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飛機概念和關於核火箭的設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際飛行理論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際航行概論》中,提出了用一架裝有噴氣發動機的大飛機作為第一級運載工具,用一架裝有火箭發動機的飛機作為第二級運載工具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概念。
③工程式控制制論
工程式控制制論在其形成過程中,把設計穩定與制導系統這類工程技術實踐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錢學森本人就是這類研究工作的先驅者。
④物理力學
錢學森在1946年將稀薄氣體的物理、化學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的研究,是先驅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學概念,主張從物質的微觀規律確定其宏觀力學特性,改變過去只靠實驗測定力學性質的方法,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並開拓了高溫高壓的新領域。1961年他編著的《物理力學講義》正式出版。現在這門科學的帶頭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錢學森向苟清泉建議,把物理力學擴展到原子分子設計的工程技術上。
⑤系統工程
錢學森不僅將我國航天系統工程的實踐提煉成航天系統工程理論,並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國民經濟建設總體設計部的概念,還堅持致力於將航天系統工程概念推廣應用到整個國家和國民經濟建設,並從社會形態和開放復雜巨系統的高度,論述了社會系統。任何一個社會的社會形態都有三個側面:經濟的社會形態,政治的社會形態和意識的社會形態。錢學森從而提出把社會系統劃分為社會經濟系統、社會政治系統和社會意識系統三個組成部分。相應於三種社會形態應有三種文明建設,即物質文明建設(經濟形態)、政治文明建設(政治形態)和精神文明建設(意識形態)。社會主義文明建設應是這三種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從實踐角度來看,保證這三種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就是社會系統工程。從改革和開放的現實來看,不僅需要經濟系統工程,更需要社會系統工程。
⑥系統科學
錢學森對系統科學最重要的貢獻,是他發展了系統學和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方法論。
⑦思維科學
人工智慧已成為國際上的一大熱門,但學術思想卻處於混亂狀態。在這樣的背景下,錢學森站在科技發展的前沿,提出創建思維科學(noetic science)這一科學技術部門,把30年代中國哲學界曾議論過,有所爭論,但在當時條件下沒法講清楚的主張,科學地概括成為思維科學。比較突出的貢獻為:
(1)錢學森在80年代初提出創建思維科學技術部門,認為思維科學是處理意識與大腦、精神與物質、主觀與客觀的科學,是現代科學技術的一個大部門。推動思維科學研究的是計算機技術革命的需要。
(2)錢學森主張發展思維科學要同人工智慧、智能計算機的工作結合起來。他以自己親身參予應用力學發展的深刻體會,指明研究人工智慧、智能計算機應以應用力學為借鑒,走理論聯系實際,實際要理論指導的道路。人工智慧的理論基礎就是思維科學中的基礎科學思維學。研究思維學的途徑是從哲學的成果中去尋找,思維學實際上是從哲學中演化出來的。他還認為形象思維學的建立是當前思維科學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慧、智能計算機的核心問題。
(3)錢學森把系統科學方法應用到思維科學的研究中,提出思維的系統觀,即首先以邏輯單元思維過程為微觀基礎,逐步構築 單一思維類型的一階思維系統,也就是構築抽象思維、形象(直感)思維、社會思維以及特異思維(靈感思維)等;其次是解決二階思維開放大系統的課題;最後是決策咨詢高階思維開放巨系統。
⑧人體科學
錢學森是中國人體科學的倡導者。
錢學森提出用「人體功能態」理論來描述人體這一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研究系統的結構、功能和行為。他認為氣功、特異功能是一種功能態,這樣就把氣功、特異功能、中醫系統理論的研究置於先進的科學框架之內,對氣功、特異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在錢學森指導下,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於1984年開始對人體功能態進行研究,他們利用多維數據分析的方法,把對人體所測得的多項生理指標變數,綜合成可以代表人體整個系統的變化點,以及它在各變數組成的多維相空間中的位置,運動到相對穩定,即目標點、目標環的位置。他們發現了人體的醒覺、睡眠、警覺和氣功等功能態的各自的目標點和目標環。這樣,就把系統科學的理論在人體系統上體現出來了,開始使人體科學研究有了客觀指標和科學理論。
⑨科學技術體系與馬克思主義哲學
錢學森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最高概括,也是現代科學技術(包括科學的社會科學)的最高概括,錢學森將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狀況,歸納為十個緊密相聯的科學技術部門。這十大科學技術部門的劃分方法,正是錢學森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系統論對科學分類方法的又一創新。
❹ 錢學森有哪些頭銜他有軍銜嗎
中國現當代傑出詩人,著名作家、編輯家,忠誠的愛國主義者,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三屆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六、七、八屆委員,第七、八屆常務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一、二屆理事,第三屆理事、顧問,第四屆顧問,第五、六屆名譽副主席,中國文聯第三、四屆委員,第六、七屆榮譽委員,中國詩歌學會會長,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寫作學會名譽會長臧克家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4年2月5日20時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臧克家同志,筆名少全、何嘉,1905年10月8日出生於山東諸城。
錢三強,原名錢秉穹,1913年10月16日出生於浙江紹興,父親錢玄同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他少年時代即隨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讀於蔡元培任校長的孔德中學,16歲便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32年,又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36年,錢三強畢業後,擔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嚴濟慈所長的助理。翌年,他通過公費留學考試,在盧溝橋的炮聲響起之際,以報國之志赴歐洲,進入巴黎大學居里試驗室做研究生,導師是居里的女兒、諾貝爾獎獲得者伊萊娜·居里及其丈夫約里奧·居里。
1992年6月28日錢三強逝世。
錢學森(1911- )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浙江杭州人,生於上海。1934年畢業於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34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大學學習。1938年獲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並從事火箭研究。1947-1955年間任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教授。1935年赴美國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氣動力學,1938年獲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後留在美國任講師、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失去自由,歷經5年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5年10月沖破種種阻力回國後,1958年起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職。現任中國科技協會名譽主席等職。
❺ 中國人在國外當兵還能回來考公務員嗎
呵呵,那得看您服過的兵役是哪國哪兵種了,舉例:
如果服役是在喬治布希號航母上的核反應堆維護小組,防空雷達數據分析,或者是五角大樓戰略數據評估,俄羅斯核潛艇上的通訊,義大利的艦船設計測試...回國之後馬上給您提干加分房不想精忠報國都不行啊!
如果服役的是在羅馬尼亞的陸軍(販賣軍火),烏克蘭的海軍(叛徒多),俄羅斯的舟橋部隊(盜竊嚴重),阿富汗的警察部隊(普遍通敵)... 回國之後您不被關起來審查就不錯了!
再比如,這個問題錢老申請出戰!大部分人認為錢學森只是一個科學家,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他曾是一位美軍上校,回國後做過三屆政協副主席,被「授予」過中將軍銜。
1956年,錢學森放棄了美國的優厚待遇毅然歸國,回國後他得到了毛主席的親自接見。
在這次見面會上,毛澤東給錢學森下達了一項艱巨的任務。就是用他的工程式控制制論,幫助中國人研製出屬於自己的導彈。
因中國當時技術比較落後。為此中國方面決定尋求蘇聯的幫助,並草擬出了一份談判名單。
錢學森作為專家出席。但是這涉及到了身份問題,蘇聯方面都是一些軍方代表,而錢學森只是國防部五院的院長,沒有軍銜。
為了與蘇方對等,錢學森必須解決軍銜問題。為了這個問題,聶榮臻元帥親自請示了周總理,周恩來說道:「錢學森早在十多年前,美國就授予他上校軍銜,我們共產黨人為什麼不能讓他當將軍?我看錢學森同志身負重任,又是世界工程式控制制論的創始人,論他的資格和貢獻,至少應授予中將軍銜。」
毛主席毛澤東想了想,說道:「恩來同志考慮得很周到。我想錢學森同志作為工程式控制制論的創始人,至少也得授予中將軍銜。」
後來錢學森就穿著軍服,戴著中將軍銜,跟蘇聯人展開了談判。但是很多人會質疑這件事情的真假,因為中國的中將名單當中並沒有錢老。所以我認為當時錢學森並沒有真正授予軍銜,而是口頭授予了一下。
但是事出必有因,錢學森中將的說法,到底是不是空穴來風呢?
錢學森曾擔任過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位。在當時那個年代,的確只有將軍才能資格擔任,起碼也得中將級別。
除此之外,錢學森還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其中全國政協副主席是屬於副國級官員。
❻ 錢學森被授予什麼軍銜
1956年,中國打算從蘇聯爭取到導彈發射、火箭技術,就派聶榮臻元帥為團長,聶榮臻又親點錢學森同去。可錢學森當時沒有軍銜,去蘇聯之後,談判不對等。周總理說,錢學森在美國就獲得過空軍上校軍銜,以他的貢獻,我們應該授銜他中將軍銜。
於是,錢學森就穿著中將軍服去了蘇聯,成為聶帥在專業技術上的得力助手。
這個故事流傳很廣,但實際上呢,錢學森並沒有授銜中將軍銜,更沒有穿著中將軍服去蘇聯,而是蘇聯要求中方參觀火箭設備的必須是中將以上級別,所以錢學森是臨時與中將軍銜對等而已。
但是,沒有實際授銜的錢學森,還真的和中將軍銜有過一段奇特的緣分。
1955年9月16日,國家頒發一項規定,即《關於新制式服裝和佩戴肩膀、領章、軍兵種勤務符號的規定》,其中提到了一種特殊的肩章——銀白色將軍肩章
請注意,1955年授銜時,將軍軍服的肩章是沒有銀白色的。這種銀白色肩章的授予有一個前提:只頒發給那些特殊技術型人才。而且,到了11月,就取消了銀白色肩章的設置。
銀白色肩章雖然沒授予任何人,但畢竟是准備授予的,所以實際上生產了出來,其中就包括空軍技術中將肩章。這種銀白色的空軍技術中將肩章,是准備授予誰的呢?目前沒有明確的答案,但錢學森顯然是符合這個標準的。
有人說,錢學森是在1955年10月8日才回到祖國的,而第一次授銜是在9月27日,時間上就對不起來。但實際上,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就准備發展高精尖武器,那時就已經注意到了錢學森,開始想辦法請錢學森回國。
而錢學森本人,在得知新中國建立後,也表達過想回國效力的意願。但是,對這樣的頂級人才,美國也是不想放的,就死命攔著不讓走。後來經過中國的多方努力,美國才終於同意了放錢學森回國,錢學森也於1955年9月17日踏上了回國的輪船。
因此,早在授銜前,中國就已經知道了錢學森即將回國的消息,考慮給他授銜也是不奇怪的。
不過,很多人也有疑問:錢學森沒有參加過國內的任何一場革命戰爭,就直接授予他中將軍銜,這合適嗎?
當然合適。
首先,像錢學森這樣的頂級人才,在那個年代屬於鳳毛麟角,像導彈這種高精尖武器,只有錢學森等少數科學家能做出來,這個地位怎麼說都不為過。而且,新中國成立後,空軍的實力非常弱小,而錢學森是少數能扛起空軍技術建設的大師級人才,授予他空軍技術中將的軍銜,誰也沒有意見。
回國後,錢學森出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在他之前的院長是誰呢?開國上將、空軍司令劉亞樓。他的下一任院長又是誰?開國中將、空軍副司令王秉璋。這樣看來,授予錢學森中將軍銜,不高也不低,很合適。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錢學森是否具有軍人身份,如果不是軍人,也就談不到授銜了。
1956年4月,軍委成立了航空工業委員會,這是專門研究導彈和航空科學的軍事機構,錢學森出任副部級委員,自然就有軍人的身份了。我們經常能在媒體上看到錢學森身著軍裝的照片,在那個時代,軍裝可不是隨便穿的。
再回到授銜的話題,1955年我軍授銜時,專門製作了銀白色空軍技術中將肩章,說明國家已准備授予錢學森空軍中將,只等他回國了。但錢學森最終也沒有獲得任何軍銜,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也很簡單,就是錢學森為人低調,不喜歡承擔太多的行政任務,只想一心搞科研,所以對軍銜並不是很熱衷,終生都沒有接受。
❼ 八十年代錢學森穿有軍服的照片是什麼級別
那時候沒有實行軍銜制,軍服上不體現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