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蘿卜雕刻最簡單的圖案步驟
1、把蘿卜從二分之一下面地方切分兩瓣,尾部不用。
2. 木雕的分類
中國木雕,分布極廣,此衰彼興,潮起潮落。由於各地的民俗、文化和資源條件,取材不一,工藝不同,形成了諸多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的流派。
在我國,木雕流派大多是以地域來區分的。例如: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泉州木雕,廣東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龍眼木雕,北京宮燈,台灣木雕,寧波朱金木雕,雲南劍川木雕,湖北木雕船,曲阜楷木雕刻,蘇州紅木雕刻,上海紅木雕,南京仿古木雕,江蘇泰州彩繪木雕,山西木雕,山東濰坊紅木嵌根雕,上海黃楊、白木小件雕,遼寧永陵樺木雕,貴州苗族龍舟雕、面具雕,江西儺面具雕,湖北通山木雕、咸浦邦木雕,天津木雕,東山海柳雕等等。
這些木雕流派在全國或者當地都極具影響力,而最為著名的是泉州木雕、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廣東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龍眼木雕,這五大流派被稱為「中國五大木雕」。 泉州作為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作為泉州民間傳統技藝之一的手工木雕,其發展也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泉州木雕之多、工藝之精,令人嘆為觀止。
歷史上,泉州木雕的興起和發展是在唐天寶二年(公元686年),武則天登基後,把年號改為開元,要求全國每州各修一寺,當時的泉州,經濟繁榮、香火旺盛,在開元寺周邊,同時修建大小寺廟100多座,號稱「大開元萬壽禪寺」,為木雕藝術的興起提供了無比廣闊的空間。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泉州的木雕藝人開始介入泉州開元寺大規模的修建工程。就連當時的東西兩座塔,也完全是用木結構和木雕製作而成,這兩座巨大木塔後來毀於戰火,燒成一片廢墟。在泉州開元寺的藏經閣里,至今保存著兩尊當年從廢墟里撿回來的木雕羅漢,簡直是出神入化、精美絕倫。我們可以想像:兩座幾十米高的五層木塔,該是何等的雄偉壯觀,古代的泉州藝人,不知把多少精美的木雕藝術鐫刻在裡面,不知傾倒過多少中外遊客,描寫泉州當時的大唐盛世,有詩為證:「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宋元時期是泉州木雕發展的鼎盛時期。泉州港成為東方第一大港以後,泉州木雕精品在海外華僑和商人的呵護下,沿著海上絲綢之路,漂洋過海,走向東南亞,走向全世界。
明清兩代是泉州木雕藝術發展的輝煌時期,明代崇禎十年,民族英雄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出資重修開元寺。當今的大雄寶殿,號稱「百柱殿」,是用100根柱子支撐起來的,柱子上方有24尊帶翅膀的木雕飛天,手持文房四寶和南音樂器,儀態萬千,這批飛天像妙齡少女一樣,她們象徵著古印度教的神鳥——妙音鳥,也象徵著24個節氣。不論白天黑夜,一年24個節氣,一天24小時,每年每月,每時每刻,都有這些妙音鳥翩翩起舞供奉在百柱殿內,供奉在釋迦摩尼周圍。當香火旺盛之時,煙霧繚繞在飛天之間,若隱若現,彷彿仙女下凡,飄飄欲仙,令人嘆為觀止。 木雕,是泉州民間工藝品種的重頭戲。平雕、線雕、根雕、花格雕、神像雕等意彩紛呈,獨具一格。泉州的木雕藝術精雕細刻,花團錦簇,是恰如其分。泉州市的惠安縣、泉州台商投資區是木雕產業和技藝傳承的集中地,也是當地的文創產業支柱。木雕工藝師黃泉福連續榮獲第一、二屆中國雕刻藝術節一等獎。盧思立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光榮稱號,其龍根木雕《悟》獲得全國第四屆工藝美術百花獎希望杯。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對台開放,作為台灣同胞主要祖籍地的泉州,眾多的台灣鄉親到大陸謁祖尋根,進香參拜宗教活動頻繁,泉州木雕的生產、銷售、加工、定貨一度上升為歷史最高水平,從而使木雕的技藝提高,人才輩出,名師名企業不斷涌現,木雕的作品在全國各類比賽中脫穎而出、一枝獨秀,紛紛獲獎。為泉州的工藝美術界爭光,為僑鄉文化作貢獻,為海峽兩岸民間工藝、宗教文化交流發揮良好的促進作用。
東陽木雕
浙江省東陽市的木雕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為東陽傳統民間工藝,素以「雕花之鄉」而著稱。東陽木雕藝術的產生與發展,首先是因為該地盛產適於雕刻的木材,如樟木。東陽木雕作品的外貌特徵,在於它保留木質的原有色澤和紋理,由於精細打磨,更顯得圓滑細膩、精美光潤。其木雕技藝之精湛,產品之典雅、精美,馳名中外,據北宋建隆二年(961)所建東陽南寺塔室內發掘出來的木雕佛像考證,距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根據文獻記載,東陽木雕工藝大約始於唐代,發展於宋代,盛於明、清兩代。東陽木雕在表現的題材方面也已十分廣泛,有人物、山水、飛禽、走獸、花卉、魚蟲等,並且以歷史故事為題材的裝飾內容也已開始為東陽木雕所表現。
東陽木雕作為一種藝術流派,是根據建築、傢具以及多種陳設品製作的各自造型特點,通過長期的藝術實踐而形成的,它有一套獨特完備的雕刻技法,其中包括浮雕、圓雕、透空雙面雕、陰雕和彩木雕嵌。浮雕是東陽木雕藝術的精華,也是獨具東陽木雕特色的工藝形式之一。它是借鑒傳統的散點透視或鳥瞰透視法構圖,然後鏤空雙面雕,或者再通過彩木鑲嵌來完成的。東陽的淺浮雕,畫面深度一般都在2-5毫米之間,以刻線的表現力來體現物體的主體感。這種淺浮雕,最為人稱道的是「滿地雕刻」,也就是在器物表面,滿雕紋飾,既有立體感,又密不露地,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浮雕樟木箱就是這一工藝特色的代表產品,是人們喜愛的傳統產品之一。
東陽木雕作品,在圓雕、建築裝飾、器具裝飾等領域,也有獨到的建樹。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木雕屏風、掛屏是東陽木雕行業在傳統浮雕工藝形式基礎上的一個創新。採用中國畫工筆寫實的手法進行構圖設計,製作的掛屏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尤其雕刻的花卉、飛禽、仕女等圖案最為突出,層次分明、細膩精微,逼真傳神,使人耳目一新。 東陽雕刻行業的工人和設計人員還創作雕制了各式純觀賞性的立體藝術台屏(即陳設工藝品)。這些作品在造型設計上已經突破了傳統的長方形、圓形、扇面型等框式結構,出現了多種根據題材內容所設計的散邊式造型,使人贊嘆不已。這些作品的出現,為木雕工藝品的不斷創新、表達更豐富的內容,起到了開拓作用。
福建莆田木雕
莆田木雕興於唐宋,盛於明清,素以「精微透雕」著稱。唐初,寺廟的建築裝飾、佛像、經書等已有雕刻工藝雛形;宋末元初,莆仙所雕刻的人物、花卉等題材的圍屏、欄桿、木雕古玩、樂器、傢具等,已經相當精妙生動;明代,莆田擅長圓雕佛像、平雕建築裝飾等。
中國最大的木雕工藝產業所在地。名貴木頭雕刻占據了國內大部分的市場額。目前有20W人左右從事木雕行業。以高檔名貴紅木的古典家私和小件為主。
北宋時期五度為相的仙遊人蔡京大興「豐大豫亨」之說,大興土木,追求豪華富麗,便召家鄉的工匠把京都宮廷器具與書畫工藝有機結合,製作出木雕傢具,首開「莆田」木雕傢具工藝先河。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代名畫《聽琴圖》的琴桌就是蔡京呈獻給宋徽宗的興化木雕傢具精品。
宋末泉州港、楓亭港輸入菲律賓的紫檀、雞翅木等成為興化工匠的木雕原料,紅木木雕漸盛。
「莆田木雕」在明代形成了造型簡潔、明快清新的藝術風格,清代進入結構考究、裝飾華美、繁復厚重的輝煌時期。業內人士認為,莆田木雕是歷代藝匠文化理念和審美情趣的積淀,其傳統工藝有圓雕、透雕、浮雕、根雕,品類有佛像、仕女及花烏山水擺件、傢具、把玩雜件等,造型千姿百態,做工精細,極具實用、觀賞和收藏價值。
至今在莆田本土、台灣、日本長崎、鹿耳島等地天後宮尚存有明代木雕媽祖像以及匾額、圍屏、祭器等文物。興化歷代都有著名的木雕工藝代表人物。清末名師廖明山之孫廖熙擅長於人物,兼雕刻花卉,其佳作在1903年巴拿馬萬國賽會上榮獲金獎。「廖氏木雕」遂成為中外古董商競相覓購的珍品。故宮博物館尚存多件「廖氏」木座,還有清乾隆年間莆田後洋藝人雕刻的貢品——貼金透雕花藍。
明代,因倭寇之亂實行海禁,從南洋諸國輸入的紅木極少。興化木雕多採用本地盛產的龍眼樹木料雕成各種武將、仕女或神像、古玩,輔以老漆塗飾,使作品更加顯得色澤深沉,古色古香,龍眼木雕因此而美名遠揚。 潮州木雕起源於廣東省潮州,但作為一種藝術流派,它還包括明清時期屬於「潮州府」轄內的潮安、潮陽、普寧、饒平、汕頭、惠來、海豐、陸豐和梅州興寧、梅州市梅縣區以及閩南所出的作品。作品表面貼金,是潮州木雕的一個特徵,這與東陽木雕的作品風格截然不同,所以,它又稱「金木雕」、「金漆木雕」。說「金漆木雕」,是因為有漆的成分,這種漆是為金箔能黏附於木上而特意配置的,同時又起到了防潮、防腐的作用。潮州木雕的髹漆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為常見的「黑漆漆金」,即以黑色漆料作底子,然後鋪上金箔;二是「五彩裝金」,此類款式以建築裝飾件為多,以青綠或紫紅、粉黃裝彩,再以金色烘托,產生金碧輝煌的效果。
潮州木雕的傳統技巧,主要可分為陰刻,浮雕、圓雕、鏤雕等幾種。陰刻的性質近於繪畫,多施於圍屏,題材為梅、蘭、竹、菊。浮雕,圓雕所選題材除佛祖、菩薩、神仙、傳統人物之外,神奇異獸和魚、蝦造型也是常被採用的。鏤雕,又稱通雕,是潮州木雕經常採用的藝術表現手法,且多用於建築裝飾上,建築雕刻一般採用杉木,大件的居多。雕刻時,藝匠們不僅以多層次取勝,而且力求結構巧妙和造型生動。所以,潮州木雕所表現的人物形神兼備,景物錯落有致,線條流暢,節奏感強,體現出「多層鏤通,剔透玲瓏」的南方雕刻風格。
潮州木雕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唐朝以前。清代是潮州木雕藝術發展的鼎盛期。 技法上,它由單層鏤空發展為多層鏤空;構圖上,由「實實相映」發展為「虛實相生」,畫面由此體現遠近、大小對比強烈的藝術效果。這一時期,潮州木雕人物的臉部,一般都採用深浮雕,遠視時更加傳神,人物身段比例則以5:1為標准,因此,仰視,形象更豐盈、飽滿。
金漆木雕最初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建築裝飾藝術,流傳到南方後,又受到某些地方藝術特色的影響形成為一種木雕流派。它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用金漆木雕來裝飾房屋和廟宇的棟梁、物椽、門楣以及傢具等,顯得金碧輝煌,給人以富麗庄嚴之感。
作為建築物的裝飾,必須具備年代久而不朽廢,這就決定了木雕在選材料的雕刻製作技法上的特點。這種木雕選用樟木製作,樟木質硬,且含樟腦,螻蟻不能蛀蝕,雕成後需先塗油漆多層,最後貼上金箔。這樣就使木雕成品雖經多年風雨亦不易腐朽,且能保持金色,燦燦發光。建國後,由於政府對金漆木雕行業的重視,廣大的金漆木雕行業的工人,不斷從牙、玉、石雕等姊妹藝術品中吸取適於木雕的某些技法,來豐富自己的創作,使木雕在題材、表現手法和技巧方面都不斷有所創新。
福州木雕(龍眼木雕)
福建省的福州木雕,也是在建築裝飾、傢具裝飾和寺廟神像的雕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木雕藝術,它成熟於明末清初。福州木雕以龍眼木為材料,所以,又稱「龍眼木雕」。龍眼木主要產於閩南一帶。質地略脆,紋理細密,色赭紅。老龍眼木的樹干,特別是根部,奇形怪狀,為雕塑之良材。木雕藝人利用它的根部及其摺痕疤節,因勢度形,雕成各類人物、鳥獸形象,造型生動穩重,結構優美,既符合解剖原理,又動人、誇張。刀法或斧劈刀鑿,或細膩刻畫,圓渾嫻熟。
清代,福州木雕曾出現三個主要的流派:以大坂村藝人陳天賜為代表的大坂村派,約有30多人,他們早先主要雕刻彌勒佛、十八羅漢、八仙、觀音等神仙佛像,後來有增加了仙女、仕女、動物形象;以象園村柯慶元為代表的象園村派,他們擅長表現蟲草花卉、果盤等,還喜歡雕刻活動的作品,如踏水車、劃龍舟等;以雁塔鄉王清清為代表的雁塔派,也稱漆器派,他們主要擅長雕刻圖案花紋,還有和漆器相結合的浮雕花鳥作品。
徽州木雕
徽州的木雕藝術題材廣泛,技藝成熟,線刻、浮雕、圓雕、透雕綜合應用,選材卻大多為松、杉、樟、楠、白果等亞硬或軟木材料。所以,徽州木雕的作品往往就不看重材質,它所追求和刻意表現的是畫面的題材內容、雕刻工藝和構圖線條的完美,體現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對周邊地區影響很大。
徽州木雕以建築、傢具裝飾為主,以美輪美奐的大面積雕畫著稱於世。雕畫的內容,除了真實地反映男耕女織、漁樵耕讀的田園生活之外,更多地涉及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古典小說等內容。這些藝術圖飾都寄託著物主的美好理想與追求,體現主人的文化品位和身份地位,有著極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可以說件件皆為佳作。
今天,人們去徽州參觀、旅遊、以木雕為飾的明清居民,仍到處可見,僅宏村就有158幢。2000年11月,徽州西遞、宏村還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引起全世界人民的關注。
寧波「朱金木雕」
浙江寧波的朱金木雕,在海內外頗有影響。它的造型古樸生動,刀法渾厚,金彩相間,熱烈紅火,是一種在木雕上貼金漆朱的木雕藝術。這種藝術效果主要來自漆工的修磨、刮填、彩繪和貼金,所以才有「三分雕,七分漆」的稱譽。
寧波朱金木雕主要應用於民間日用陳設以及佛像、人物雕像和傢具裝飾。它的人物題材多取之於京劇人物,稱之為「京班體」。這種寧波「京班體」的構圖、格局,都採用立體透視法,並善於作藝術的誇張,人物頭部的比例都比較大,以至於形成「武士無頸,美女無肩,老爺凸肚,英雄挺胸」的獨特的表現程式,引人入勝而妙趣無窮。
朱金木雕尤以神佛像雕刻最負盛名。它著重刻畫神佛的面相,既突出佛神儀表的庄嚴,又善於表現其和藹可親的神態。朱金木雕中,傢具裝飾特別是婚娶喜事中的床和轎,更具地方特色,表現出一種富麗堂皇的氣派,故有「萬工轎」「千工床」之譽。寧波人常說:「一生做人,半世在床」,所以,對木床的雕刻裝飾,特別講究。寧波金漆木雕床,猶如一座亭台樓閣,床身、床架、梳妝台、馬桶箱、點心盒、文具箱等等,一應俱全。床外有層層的樓閣掛面,床身、床架四周雕鏤圖案與紋飾,再貼金朱漆,非常富麗;說「千工床」,名不虛傳。
劍川木雕
劍川木雕是雲南劍川縣白族人民創立的一種木雕藝術。劍川縣自唐宋以來,木工人材濟濟,木雕技藝字自古有名。昆明的三牌坊、建水的石照壁、保山的飛來寺、中甸的歸化寺等等,許多中外聞名的建築裝飾,都有劍川木雕藝人的功勞。
劍川木雕早在唐宋時期,就已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作品之精美,令人驚嘆。從大理國時代一直到清朝乾隆年間,是劍川木雕繁榮時期。清末政治腐敗,有千年盛譽的木雕藝術一度衰落。
20世紀50年代以後,劍川木雕重新得到生機。老藝人把祖師爺傳給他們精鏤細刻的妙手絕技,如極為復雜的「一起一落,三起三落,五起五落」、「十八學士鬧梅花」、「鳳穿牡丹」 、「松鶴遐傘」、「喜上眉(梅)梢」等藝術手段獻出來古為今用,創作出許多精美的木雕作品,造型高雅華貴,雕工雄厚飽滿,一直行銷港澳、日本、扎伊爾、馬德里、德國、英國等地。
武漢木雕船
武漢木雕船是我國木雕工藝中的非常獨特的一個藝術品種。作品雕刻藝術,它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武漢木雕船的工藝之所以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與武漢所處的地理環境以及湖北造船業的發達,是密切相關的。 湖北木雕船的種類繁多,木帆船、古代漕船、戰船、畫舫、龍舟、鳳舟、綵船等等,應有盡有。武漢木雕船以柏木、黃楊木、紅木等為原材料。在雕刻藝術上,除了圓雕、浮雕、鏤雕,還有一些獨特的工藝,如淺浮雕去表皮又不傷面;深浮雕深而不傷底,並且注重花紋裝飾、鏤空鎪花和精工制模。它的花紋清晰、勻稱、纖細。船上的樓閣門窗、欄桿等等也精細入微。它的制模則根據每件產品的不同造型、設計出各種不同結構的零部件。技術上要求方圓規矩,銜接無縫,拆卸自如。
武漢木雕船的技藝世代相傳。宜昌老藝人龍雲華為當今著名藝人,後人龍從發、程楚春、潘正斌等,也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各種精美的武漢木雕船,已遠涉重洋,出口到日本、加拿大、美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鄂南木雕
鄂南木雕主要出自鄂南的鄂湘蜀三省交界處,那裡山多林密,長期以來造就了一大批木雕藝術家,才形成獨特的木雕藝術流派——舊時稱之為「咸浦幫」。木雕內容多體現喜慶、吉祥、長壽,如「全家福」的雕花床,借鑒秦漢時期「鳥蟲書」的表現手法,刻鏤由28個雀子組成的「全家福」三個字,象徵喜鵲臨門,福滿全家。歷史上,鄂南木雕作品所表現的題材,基本上都出自於戲曲任務、神話傳說,當然,動物形象、花鳥亭廊也不少。這些作品大多以鏤雕和浮雕結合,深浮雕與淺浮雕相穿連,表現有情有景、妙趣橫生而又品位無窮的畫面,因此頗具地方特色,藝術個性也非常突出。
清代,楷木雕刻流派的代表人物是顏錫忠。顏的技藝純熟,十分精湛。後人孔憲斌、顏景新技藝較高。顏景新利用楷木自然形狀和紋理,雕刻的一尊近1米的孔子像,受到各方的好評。
通山看櫥
通山看櫥作為一種木雕藝術,產生於明末清初的湖北通山。「看櫥」實際上是一種裝飾櫥,最初為富裕人家裝飾客廳而設置,並不講究實用,所有就有了「看櫥」之稱。
看櫥以楊木、樟木為材料,先用多塊木版分別進行雕刻,然後總裝而成。通高近2米,寬約1米,厚度為46厘米。它有上下兩大部分。下面部分為櫃狀,五屜並列橫排於上,屜下為長櫃。內容為園林花鳥和人物故事。通山看櫥主要是鏤雕和浮雕的結合,而表現手法又變幻莫測,所以塊塊畫面中的人物花鳥、飛禽走獸都栩栩如生,讓人百看不厭。
夏特日木雕
夏特日木雕是蒙古族流行的一種木雕藝術。「夏特日」,蒙古語是象棋的意思。夏特日始於何時,無從考證。據說清初已遍布草原的各個角落。所能看到的夏特日是木雕藝術品,也有極少數骨雕蒙古象棋。夏特日棋子的造型分別為駱駝、馬、獅子和諾顏(「諾顏」,蒙語,指象棋中的將帥,是蒙古族象棋中唯一的人物雕)。這些形象生動的木質圓雕藝術品,都富有濃厚的草原生活氣息。夏特日木雕多採用圓雕與線刻相結合的手法,動物形象豐滿而雄健有力,鬃毛、尾部由於線條的流暢,也增強了整個藝術形象的飛動態勢。在整體造型上,夏特日木雕還往往運用誇張手法,突出作品的個性特徵,取得了理想的表現效果。
泉州木偶雕刻
泉州木偶是一種民間工藝品,因產自福建泉州而得名。系用樟木刻制頭坯,經裱背,蓋上膠土,磨光,再施以彩繪,配以服飾。泉州提線木偶形象結構完整,製作精美,尤其是木偶頭的雕刻、粉彩工藝,獨具匠心,巧奪天工。泉州木偶頭輪廓清晰,線條洗練,繼承了唐宋雕刻、繪畫風格。當代木偶頭製作在師承的傳統技藝基礎上,更側重於誇張與變形,尤為強調性格化和表現力,乃馳名中外的民間工藝珍品。
典型的花園派木偶頭雕制過程是:選材,粗坯(刻劃出五官等),精雕,裱紙,磨光,補隙,刷泥,上粉,開臉(繪臉譜),蓋臘等十幾道工序。男的木偶角色或是採用真發或是直接用樟木刻成發髻,有的還要植須(就是加上鬍子),鬍子的顏色有四種,黑色、紅色、灰色、白色,鬍子的式樣有長的、短的、八字等,根據不同的角色搭配。女旦頭都是採用真發做為發髻。
泉州木偶分為提線木偶(頭像較大,叫做「傀儡戲」)和掌中木偶(頭像較小,叫「布袋戲」)兩種;表現者以提線的方法或以手指撥弄,使木偶活動如生。
早期的木偶是佛像雕刻鋪製作的,難脫神佛的面貌。到了近代,著名的民間藝人江加走,繼承父業,潛心鑽研木偶技藝,極大地推動了木偶雕刻藝術。所以,泉州木偶也稱江加走木偶。江加走木偶多次出國展覽,受到外國藝術家的盛贊。一些外國博物館珍藏著他的作品。 漆線雕是中國漆藝文化寶庫中的藝術瑰寶之一,據當前考證,在泉州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泉州及閩南地區的傳統工藝。自唐代彩塑興盛以來,漆線雕便被應用於佛像裝飾,俗稱「裝佛」,長期以來一直作為一種特殊行業廣泛流傳。漆線雕做工精細雅緻,形象逼真生動,風格古樸莊重,畫面栩栩如生,堪稱藝苑奇葩,中國一絕。
曲阜楷木雕刻
楷木雕刻是以曲阜獨有的楷木為材料,而表現出來的一種木雕藝術,肇始於漢代,據說由孔子九世孫孔騰所開創。最早的作品為楷木手杖,紋樣比較簡單。從宋代開始,品種日漸增多,最負盛名的則是楷木如意。清代光緒朝之後,楷木雕刻才真正成為一們藝術,所刻紋樣如龍鳳、花卉、人物,內容生動活潑。
蘇州紅木雕刻
蘇州紅木雕刻技藝在明清兩代已名聞遠近,並出現了不少木雕名家。明代藝人鮑天成,擅長於雕刻各種器物,其造型製作,別具匠心,與眾不同。清代藝人杜士元雕刻技術超群,他雕刻出了許多堪稱精細絕倫的珍品。由此可見古代蘇州木雕技藝之高超。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社會的發展,及國內外市場的需求,蘇州紅木雕的產品除保持傳統的產品外,在繼承和提高傳統的雕刻技藝和製作方法的同時,擴大發展了適應現代社會條件,具有蘇州紅木雕特色的新產品。如紅木啤酒櫃、電視櫃、套幾、大菜台、盆架等。一些既可供觀賞又具實用價值的實用木雕工藝品一直受到國內外市場的歡迎。
除了以上提及的14種地方木雕藝術流派,貴州苗族的龍舟雕、面具雕,南京仿古木雕,湖北大冶木雕,濰坊的紅木嵌銀雕,泰州彩繪木雕等,也同樣享譽海內外。 明清木雕指的是明代和清代兩代的著名木雕,主要已福建和浙江的雕刻為主!
明清花板、窗花等木雕掛件是中國傳統建築中的精華,也是建築中傳統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現。在簡單中求豐富,統一中求變化,與現代的裝飾設計理念不謀而合。
雖然現代家居空間比以前小了許多,並不適合完全的傳統中式家居布置,但如點綴以木雕掛件、屏風隔斷和幾件雕花案幾,就使家居顯得現代中蘊含著傳統,明快活潑中透著沉靜含蓄,簡練中顯露出淵博,猶如一曲高山流水意境盎然。 裝飾木雕在題材內容上體現了民間美術的共性,一般有三類內容:一類是吉祥圖案,如喜上眉梢,松鶴延年等象徵、寓意的圖案,二類是戲曲人物、傳說故事等寓教於樂的故事畫,三類是民俗民風題材作品,如紡織、放牧、娛樂等現實生活描寫。木雕在表現手法上一般採用具象的方法,造型上大膽的誇張。如人物頭大身小,人大景小,顯得活躍、質朴,猶如揚州八怪中金農的畫,誇張而幽默,充滿生氣。
和西方的建築雕刻藝術一樣,傳統的裝飾木雕十分注意虛實主次、線條分割、層次節奏的處理,追求畫面的嚴謹與變化,構圖的飽滿與均衡,另外柔和了國畫的抽象精髓,使得木雕作品在寫實中又有變化,實用性與裝飾性達到高度的結合,非常耐看。
木雕花板形式多樣,淺浮雕、深浮雕、透雕、圓雕都有,其中大都為浮雕。有不少鏤空的深浮雕與圓雕結合在一起,加強了深度空間感,構成了近似圓雕的深浮雕。因為是木製品,其不溶性和不可焊接性使現代工藝尚無法大量復制,尚靠手工製作。
雕刻用木材一般以不過硬為好,像黃楊、梨木、香樟、蘇木、核桃木、荔枝木、柚木、花梨以及進口的酸枝等。它們結構均勻、材色紋理美麗,在傳統建築上用於垂花門、外檐、門窗、額枋、隔扇、屏風。
花板雕刻用木材質地需要細密、結實有一定硬度,纖維順暢,特別對於浮雕掛件,選材尤為重要。當前用的較多的是新酸枝、雞翅木、新花梨木、香樟、椴木、楠木、色木和銀杏木等。
在電視劇場和餐廳中常見的木雕工藝擺件,如今已走進越來越多的京城百姓家。記者從潘家園舊貨市場了解到,消費者購買木雕擺件裝飾居室的情況已佔到整體銷量的50%以上,而以前這個比例僅為25%。 工藝木雕
工藝木雕通常是指流傳在民間,有悠久的歷史和強烈的民族傳統色彩,講究精雕細鏤、巧奪天工的木雕工藝品。
工藝木雕又分純觀賞性和實用性二類。觀賞性木雕是陳列、擺設於櫥、窗、台、幾、案、架之上,供人觀賞的小型的、單獨的藝術品。實用性木雕是指利用木雕工藝裝飾的、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藝術品。
藝術木雕
藝術木雕通常是指構思精巧內涵深刻,有獨創性,能反映作者審美觀、藝術方法和藝術技巧的作品。藝術木雕一般都是由作者一手設計製作完成的,所以他能始終貫穿並把握創作的意念與追求。藝術木雕的創作方法除了與其它雕塑材料一樣是用形體來表現客觀世界的人和物,或寫實、或誇張、或抽象,還要結合利用木材的特性,從原始材料的形態屬性中挖掘美的要素,以充分體現木 雕藝術的趣味和材質美。
藝術木雕的題材內容及表現形式一方面取決於作者的藝術素養及興趣愛好,另一方面也是取決於木材的天然造型和自然紋理,也就是「因材施藝」。藝術木雕的表現手法豐富且不拘一格,有大刀闊斧、粗獷有力;有精雕細刻、線條流暢;有簡潔概括,巧用自然美。好的藝術木雕不僅是雕刻家心靈手巧的產物,而且也是裝飾、美化環境、陶冶性情、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品,故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3. 初學雕刻雕什麼圖案最簡單
拓展資料:
雕刻:
雕刻是雕、刻、塑三種創制方法的總稱,指用各種可塑材料(如石膏、樹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質材料(如木材、石頭、金屬、玉塊、瑪瑙等),創造出具有一定空間的可視、可觸的藝術形象,藉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理想的藝術。雕、刻通過減少可雕性物質材料,塑則通過堆增可塑物質性材料來達到藝術創造的目的。
4. 有哪些讓你驚艷的傳統民間工藝
有哪些讓你驚艷的傳統民間工藝?
5. 誰知道這是什麼造型
這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木製床頭雕花圖案,類似的圖案會有很多很多種
床頭靠板若呈方形或半圓形皆屬吉利,但切記的是不能用三角形,因為靠板用火形(三角形在五行是屬於火的),主人的精神會比較差,且脾氣亦較暴躁。也許,八字喜火的人用作休息,毛病會減低,但終究也會出現問題,所以不要貪圖新款的睡床靠板。
而主人的命是屬金的,在夏天出生的話,呈現金弱,故喜歡金來幫助,所以,圓形的床頭靠板對她便十分有利,會令運氣轉好。
床頭靠板是四方形或長方形,於五行屬土或木,利業穩定職業的人士。
床頭靠板是三角形,於五形屬火,無論業於哪一行業,都不宜取用。
床頭靠板是圓形,於五行屬金,利文職人員,亦利當武職的人。
床頭靠板是同幾個半圓形所組成,如波浪一般,一五行屬水,利業創作性或投機性行業的人士取用。也可以根據以下的方法來挑選:
1、用神或喜神為木時,床頭靠板形狀宜用波浪形或長方形。
2、用神或喜神為火時,床頭靠板形狀宜用長方形或多菱角形
3、用神或喜神為土時,床頭靠板形狀宜用多菱角形或正方形。
4、用神或喜神為金時,床頭靠板形狀宜用正方形或圓形。
5、用神或喜神為水時,床頭靠板形狀宜用圓形或波浪形。
6. 木工雕刻刀圖片展示,教您如何挑選刻刀
我們在裝修家居時,很多傢具都是木質的,往往為了使我們的家居更有意義,很多人願意自己親自雕刻木質家居,那麼現在我將為喜愛自己雕刻的讀者介紹一些關於雕刻工具的功能和使用。
木工雕刻刀分為打坯刀、修光刀兩大種類,而打坯刀又分為三角刀、平刀、淺圓刀、中圓刀和深圓刀。修光刀也又分為三角刀、平刀、淺圓刀、中圓刀和深圓刀。
在使用時,我們可以看說明書進行使用,但是注意不要看錯圖紙。
修光刀主要用於掘細坯和修光。最寬的鑿有4-6厘米,最窄的鑿只有針尖那麼點兒。初學木雕者在選擇刀具時,首先要了解它們各自的用途,然後再購買或者定製。下面來介紹一下這些道具:
1、圓刀:
主要作用於圓形和圓凹處,所以叫做圓刀,我們可以用以雕刻花瓣等一些需要雕刻圓形或者是弧形的,我們在雕刻的時候應該注意,保留刀口的兩角,否則會使其破損,導致木作廢,浪費材料。所以我們一定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2、平刀:它的刃口是平直的,主要用於劈削或者鏟平一些表面凹凸不平的材料,通過加工使其變得很平滑,其實在雕刻中,很多地方都會用到平刀,因為大部分的雕刻都需要使得表面平滑。所以平刀是我們在雕刻時必不可少的用具。
3、斜刀:刀口是呈45度的斜角的,主要用於鏤空,比如說是窗戶、眼睛等的鏤空。用斜刀鏤空更加完善的保留了木質的自然美。
4、三角刀:是呈現的三角形的,是用來磨線條的,可以使線條更加明顯,所以一般我們在需要刻線的比如頭發,就可以使用三角刀。
5、玉婉刀:用具刀口是圓弧的形狀,是功能在圓刀和平刀之間的修光刀,分為圓弧和斜弧,在某些地方圓刀不能用的時候,便可以用玉婉刀,一般用在凹面上使用。在平面上和凸面上是不建議各位雕刻者使用的。
總之,在工具的選擇和配置上,我們不僅要嚴格的依照工藝的性質,不能隨便的替代,否則會造成雕刻出的物品不生動或者不好看、看不出形狀來,而且無論是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應當有所保證,為我們身的安全著想。希望我的這篇文章對讀者有極大用處。
7. 怎樣在木頭上雕刻圖案
在木頭上雕刻圖案的方法如下:
1.除濕。帶有過多水分的木頭是不能進行雕刻的,濕木時間一長便會變形,所以必須對其進行乾燥處理。由於受陽光曝曬會導致木頭變形,開裂,因此通常的除濕方法是將木頭放於陰涼乾燥處或地下室,讓其自然陰干。
5.打磨。雕好的木頭有許多稜角、刀觸,外形較粗糙,因而要打磨,以前的打磨工具常用木工銼,細質砂石、動物生皮、樹木纖維、毛樹葉、草灰砂等硬的或韌性好的自然物做成,現在多用砂紙進行打磨。
6.光面與上料。過去在打磨後,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光面或上料(塗漆)。有許多木雕是不上漆的。如大量民宅閣扇窗和日用傢具,為了防止其開裂、滲水和腐壞,或刷一層紫土、桐油,或刷數道火酒漆,或擦抹少許生香油,
8. 本人想自學手工雕刻,該如何入門
建議從簡入難,具體如下:
1、首先拿蘿卜練習雕刻一些簡單的東西,例如葫蘆,大家可以找一個葫蘆仔細觀察,然後按照葫蘆的輪廓用小刀把蘿卜刻成葫蘆的樣子!不要怕失敗,一定要多練習。
(8)木工雕刻圖案超簡單圖片擴展閱讀:
雕刻,在雕塑中,是指把木材、石頭或其他材料切割或雕刻成預期的形狀皆可稱之為雕刻。服務於這一目的的工具有刀、鑿子、圓鑿、圓錐、扁斧和錘子。在最常見的雕刻方法中,一隻手拿著鑿子,另一隻手拿木槌,然後用木槌將鑿子敲入木頭或石頭中。
盡管一些金屬加工技術例如焊接和裝配,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逐漸變得重要,但是雕刻和制模仍是兩種主要的雕塑技法。一個雕刻完成的作品可以被稱為雕刻,但雕塑一詞通常被用來指具有嚴肅藝術意涵或美學意涵的作品。
9. 木頭雕刻工具的使用方法
1、首先找一根木材,颳去外層的表皮,根據實際需求盡量取直,如圖所示。
10. 實木雕刻傢具分類 實木雕刻傢具風格介紹
實木雕刻,顧名思義就是在實木材料,比如說常見的可能是實木板上面雕刻一些花紋,達到裝飾美觀作用的一種工藝,常見的可能是實木雕刻的傢具,包括實木雕刻櫥櫃、實木雕刻沙發以及實木雕刻茶幾。那麼具體的雕刻方法有哪些呢?大家可以參考下文進行學習。這樣子的話也可以自己動手進行操作,在購置的時候也可以有個參考的標准進行選擇。

一、實木雕刻傢具介紹
實木雕刻傢具是通過人工、機器等在實木上進行加工,在實木傢具上雕刻出自己喜歡的花紋或形狀。在現代社會實木雕刻傢具越來越受消費者的喜歡,實木雕刻傢具美觀大方,體現了人們對生活水平的不斷追求。無論什麼實木傢具都可以對其進行雕刻。使其變得有特色。
實木雕刻傢具與普通實木傢具有什麼特點呢?實木傢具是簡單的實木製造的傢具,沒有進行表層的深加工,只是進行簡單的噴漆,傢具表面保持原有的木紋。並沒有太多的特色,而實木雕刻傢具在實木傢具表層進行雕刻,雕刻出不同的花紋或形狀也及人物。所以實木雕刻傢具更加的具有的特色。
二、分類
很多人猜測實木雕刻傢具就是簡單的在實木傢具商雕刻幾個圖案就行了,其實不是這樣的,實木雕刻傢具有很多分類比如:雕、線雕、隱雕、剔雕、透雕、浮雕、線雕、透雕、圓雕等等。這些不同手法的雕刻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就算是雕刻同一個花紋,採用不同類型的雕刻方式雕刻出來的圖案也是有差別的。所以大家在選購按摩雕刻傢具的時候還可以根據雕刻的類型來選擇。
三、風格
實木雕刻傢具主要以中式古典風格為主,實木雕刻傢具吸取我國傳統木構架傳統室內設計的裝飾手法,是中國人含蓄氣質的體現。其精雕細琢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這種中式古典風格體現了當代人對傳統歷史的的尊重及傳承。也是一種高檔次的享受。
四、價格
我們大家都知道雕刻是一件非常精細的技術,如果是人工雕刻,技術要求特別的高。雖然現雕刻的機器設設備,但是要完成一項雕刻還是比較的麻煩,所以實木雕刻價格要少貴一些。根據不同類型的雕刻,價格也不一樣。但是一般的實木雕刻傢具價格都是我們能夠接受的。
上文為大家推薦的是一種常見的實木板材或者是實木傢具裝修操作的工藝和方案,也就是實木雕刻,顧名思義也是選擇一些常見的刻刀,在實木板或者是實木產品上面雕刻出特殊的花紋,從而達到裝飾美觀效果的一種工藝,那麼具體應該從何入手進行操作呢?在選擇或者是設計雕刻實木傢具的時候,應該注意了解的地方有哪些呢?具體可以通過上文進行學習。我們為大家說明的就是這些方面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