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宇宙中八大行星的圖片
八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八個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自轉方向多數也和公轉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兩個例外。金星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反,天王星則是與公轉軌道呈97°角的「躺著」旋轉。
與2006年之前提到的九大行星概念不同,在2006年8月24日於布拉格舉行的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會中通過的第5號決議中,冥王星被劃為矮行星,從太陽系九大行星中被除名。
(1)各大星球簡單圖片擴展閱讀
大行星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質量足夠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體呈圓球狀,這些冥王星都相符。但是冥王星沒有能夠清空其軌道上的其它物體,因此冥王星被歸為矮行星。從此太陽系從九大行星變成了八大行星。
水星在許多方面與月球相似,它的表面有許多隕石坑而且十分古老;它也沒有板塊運動。另一方面,水星的密度比月球大得多,(水星 5.43 克/立方厘米 月球 3.34克/立方厘米)。水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地球,密度第二大的天體。
事實上地球的密度高部分源於萬有引力的壓縮;若非如此,水星的密度將大於地球,這表明水星的鐵質核心比地球的相對要大些,很有可能構成了行星的大部分。因此,相對而言,水星僅有一圈薄薄的硅酸鹽地幔和地殼。
巨大的鐵質核心半徑為1800到1900千米,是水星內部的支配者。而硅酸鹽外殼僅有500到600千米厚,至少有一部分核心大概成熔融狀。
2. 要地球和八大行星的圖片.
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
在八大行星中,金木水火土五顆行星是人類地球上肉眼可見的。金星,夏天旁晚西邊可見,發出淡黃色光,最大亮度-4.4等;木星,最大亮度-2.2等,發出白光。位於雙魚座,晚上8.00左右東南方可見,最近都可見,很明顯;火星,現在晚上6點在金星旁邊,夏天傍晚六點天還沒有暗下來,比較觀測到。土星,夏天傍晚6點已經不可見了,已經往西落。
3. 求宇宙中八大行星的圖片。
4. 宇宙有幾大星球,各是什麼顏色的
這八大行星依據距離太陽的距離遠近,由遠及近依次為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火星、地球、金星、水星。由於地表物質的不同,它們所顯示的顏色也是不相同的。
地球便不用多說了,我們最熟悉的星球,也是呈現的藍色。
金星呈現的是金色,是除了月亮和太陽之外,最亮的一顆星球了,就像是一顆鑽石一樣掛在宇宙之中。
水星的地貌跟月球較為相似,包圍它的大氣較為稀薄,所以它呈現的也是一個金黃色。
5. 求九大行星的星球標志圖片
求九大行星的星球標志圖片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E%C5%B4%F3%D0%D0%D0%C7%B5%C4%CD%BC%C6%AC&in=4702&cl=2&cm=1&sc=0&lm=-1&pn=10&rn=1&di=33066168&ln=119
6. 太陽系星體大小對比圖,來看看地球到底有多
從太陽開始說,太陽的直徑大約為140萬千米,水星的直徑約為0.49萬千米,金星直徑約1.21萬千米,地球直徑約1.28萬千米,火星直徑約0.68萬千米,木星直徑約14.30萬千米,土星直徑約12.05萬千米,天王星直徑約5.11萬千米,海王星直徑約4.95萬千米。按照一定比例排列在紙張上,它們的大小是這樣的:
↑用身邊的球形物體類比星球
如果你看完這些還是不清楚的話,可以按照我的類比找出對應的東西,排列在一起比比看。
——以上內容參考米萊童書《生命簡史》
7. 太陽系九大行星簡介,圖片。請各位大蝦幫幫。
水星最接近太陽,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按前後順序排名第一的行星[1]。水星在直徑上小於木衛三和土衛六,水星上的太陽看上去要比在地球上大二倍半,太陽光比地球赤道的陽光還要強六倍。水星朝向太陽的一面,溫度非常高,可達到400℃以上。這樣熱的地方,就連錫和鉛都會熔化,何況水呢。 但背向太陽的一面,長期不見陽光,溫度非常低,達到-173℃,在這里也不可能有液態的水。1974年3月水星、9月和1975年3月,美國發射的「水手10號」探測了水星,向地面發回5000多張照片。水星地貌酷似月球,大小不一的環形山,還有輻射紋、平原、裂谷、盆地等地形。水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地球,密度第二大的天體。
8. 太陽系八大行星示意圖
太陽系八大行星示意圖:
八大行星的重量及平均密度從大到小做一個排序,比較出太陽系質量最大的行星。質量從大到小依次為: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
具體情況如下:
1、木星(質量1.90×1027千克、平均密度1.326g/cm³)
2、土星(質量(地球質量=1):95.18、平均密度0.70g/cm³)
3、海王星(質量1.0247e26千克、平均密度1.66g/cm³)
4、天王星(質量8.6810±13×1025kg、平均密度1.318cm³)
5、地球(質量5.965×1024kg、平均密度5507.85kg/m³)
6、金星(質量4.869×1024千克、平均密度:5.241.318cm³)
7、火星(質量6.4219×1023kg、平均密度3.94g/cm³)
8、水星(質量3.3022×1023kg、平均密度5.42794g/cm³)
(8)各大星球簡單圖片擴展閱讀
環繞太陽運轉的其他天體都屬於太陽系小天體。衛星(如月球之類的天體),由於不是環繞太陽而是環繞行星、矮行星或太陽系小天體,所以不屬於太陽系小天體。並且沒有編號;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內以天文單位(AU)來測量距離。
1AU是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是1.5億公里(9300萬英里)。冥王星與太陽的距離大約是39AU,木星則約是5.2AU。最常用在測量恆星距離的長度單位是光年,1光年大約相當於63240天文單位。
行星與太陽的距離以公轉周期為周期變化著,最靠近太陽的位置稱為近日點,距離最遠的位置稱為遠日點。
有時會將太陽系非正式地分成幾個不同的區域:「內太陽系」,包括四顆類地行星和主要的小行星帶;其餘的是「外太陽系」,包含小行星帶之外所有的天體。 其它的定義還有海王星以外的區域,而將四顆大型行星稱為「中間帶」。
9. 世界上有幾大行星
八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006年之前,冥王星也算一個行星,現在則被歸為矮行星。
八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八個大行星,八大行星自轉方向多數也和公轉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兩個例外。金星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反。
(9)各大星球簡單圖片擴展閱讀
冥王星被除名原因:
1、冥王星非常小:許多人認為冥王星體積非常小,像普通的小行星一樣,事實上這顆矮行星直徑2360公里,是月球直徑的三分之二,木衛二直徑的四分之三。冥王星最大的衛星冥衛一直徑大約1207公里。
2、冥王星曾是海王星的「衛星」:1965年,研究人員發現一個軌道共振——冥王星和海王星之間軌道存在一個最佳引力點,這個軌道共振能夠避免兩顆星球過於彼此接近。
3、冥王星是一顆冰冷星球:冥王星表面覆蓋著大量冰層,其中包括冰凍氮和甲烷,但是冥王星密度整體上是冰水的兩倍,這顆矮行星質量是由三分之二岩石和三分之一冰水構成,因此,冥王星精確地講是一顆帶有冰殼的岩石星球。
4、冥王星總是處於「黑暗」:冥王星運行軌道距離太陽大約48億公里,對此美國科羅拉多州西南研究所「新視野號」探測器項目負責人阿蘭-斯特恩表示:「即使在中午照射至冥王星的陽光也低於人們的預期,它可能像地球非常陰暗的天氣或者黃昏落薄暮。」
5、冥王星缺少空氣:上世紀80年代,研究人員發現冥王星存在大氣層,主要包含氮氣,就像地球大氣層一樣。但是冥王星的空氣還包含一氧化碳和甲烷,比地球大氣層更稀薄,更多地延伸至太空環境。
6、冥王星的軌道太扁:冥王星的軌道呈橢圓狀,與太陽的最近距離是44.3億公里,最遠距離是73.1億公里。這顆矮行星軌道相對於黃道(地球環繞太陽的軌道平面)的傾角為17度,此外,冥王星軌道參數與其它8顆太陽系行星完全不同。
10. 八大行星的順序圖
八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排列順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作為行星,要滿足三個條件:
以近似圓形的軌道圍繞恆星運轉。
質量足夠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體呈圓球狀。
能逐漸清除其軌道附近的天體。
冥王星因為第三條不符,且冥王星的衛星(冥衛一)過於巨大,形成了雙行星系統,所以根據這個定義,冥王星被排除在大行星之外,名為矮行星。
八大行星的記憶方法:
1、簡單記法。五行(金木水火土),海陸空(海王、地球、天王)。
2、名稱的第一個字。水金地火木土天海。雖然有些長但是很好記。
3、想像記憶。雖然有些牽強,但是記憶保存的時間很長。水晶球,火燒木,變成了土,天涯海角。
4、詩歌記憶方法。水漫金山地,火燒木焦土,天海成一體,浩浩太陽系。火燒木焦土,所以火星和木星之間有小行星帶。